本週屬靈操練 (1-4-2009)   

操練身體,益處還少;惟獨敬虔,凡事都有益處,因有今生和來生的應許。(提摩太前書四章8節)

操練敬虔就是操練在日常生活中活出基督美德。

 

詩歌欣賞

 

 

 

 

 

 

 

 

 

 

 

 

 

 

 

 

 

 

【祂的臉面,祂的天使常看見】

 祂的臉面,祂的天使常看見,但不認識祂的大愛;

祂的聖徒雖熱認識愛無限,卻未看見祂的丰采。

他們不久也要看見祂臉面,認識祂的榮耀光明;

但馬利亞曾看見祂的淚眼,知道祂心痛的情形。(二次)。

 

  我們快要完全知道我們主,已往從未如此知道;

但是今日醫治傷心的摸撫,不是上面感覺得到。

那日雖有無窮無盡的讚美,卻無流淚迫切禱告,

卻無傷心痛苦所得的安慰,也無困難所生倚靠。(二次)

 

  天上雖有無比榮耀的冠冕,但無十架可以順從;

祂為我們所受一切的磨碾,在地纔能與祂交通。

進入安息,就再尋不到疲倦,再無機會為祂受苦,

再也不能為祂經過何試煉,再為祂捨棄何幸福。(二次)

 

  哎阿,為祂,機會已是何等少,所有機會快要過去,

機會無多,為祂,蒙羞和受嘲,為祂,再來分心、分慮。

不久就無誤會、怒罵與凌辱,就無孤單、寂寞、離別;

我當寶貝這些不久的祝福,我藉這些與你聯結。(二次)

 

  主,我羨慕早日看見你臉面,那是實在好得無比;

但是,我也不願免去你試煉,失去如此交通甜蜜。

求你憐憫,使我充滿你大愛,不顧一切為你生活;

免你僕人今天急切望將來,將來又悔今天錯過。(二次)

一首有價值的詩歌不僅需要有靈感的發表,更需是生命經歷的流露,能幫助人過屬靈的關。本詩 (《聖徒詩歌》第373首) 的作者是倪柝聲弟兄(Watchman Nee,1903-1972)。倪弟兄年青時,在一個晚上,一口氣寫了十幾首詩歌,第二天很興奮地往和受恩(M.E. Barber)教士那裡,要拿給她看。而和教士卻將他所寫的十多首詩歌全都撕碎了,使得意的倪弟兄非常難受。和教士對他說:「弟兄啊,你知道嗎?你寫詩歌是那麼容易嗎?詩歌是甚麼呢?詩歌乃是奶和蜜。你知道奶是怎麼形成的呢?你知道蜜是怎麼來的嗎?奶和蜜從來不是一夜之間形成的。」歷史告訴我們,倪弟兄一生經歷了重重火煉、錘打的事跡,使他所寫的詩歌像奶一樣的供應人生命,像蜜一樣的使人回味。這首詩歌是他壯年時期所寫的一首很深的詩歌,說出了一個服事主的人,願抓住每一個機會,不顧一切為主生活的豪壯心志。常藉唱此詩歌,提醒自己要過一個「不後退、不保留、不後悔」的人生。

親愛的弟兄姐妹們,今年我們誰也不能預知會有甚麼遭遇——是苦或樂,會有甚麼變遷——是高或低,然而盼望主所安排我們的每一個環境,都能成為我們的祝福,藉著主每天十字架的工作,使我們與祂有更深的聯結。

學習禱告

 

 

讓我們學習這樣的禱告

主啊,求你使我變得心中有愛,又將我的愛變為順服,毫無阻礙,願你接受。求你幫助我做你所悅納的事,它們既都歸屬於你,也必合乎你的旨意。阿們。(戴祿1613~67年)

全能的神,你是統管萬有的生命之主,求你激動我們的心,常受聖靈感動,看見生命中最佳美與真實的事物,以致勝過一切卑賤及惡慾污穢、自私與所有違背你的事。我們就甘願跟從你,順從你的旨意,奉為至上。求你的恩慈垂聽我們,奉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名。阿們。(杜森)

敬仰的神,我謙卑地尋求你,求你悅納我的奉獻,在我的餘生中完全被你所用,我身心的全力要專一敬仰你,事奉你。求你饒恕我過去一切的罪惡與過犯,樂意賜我堅固的信心、熱切的愛心、謙卑的順服,並決意繼續隨從你旨意絕對的引導。我願存歡喜預備的心完全地順從。當我們思想與行動持續在你面前時,我就能體會你的同行,言語行止不致使你失望。奉主耶穌基督的名。阿們。(郝卓理1661~1745年)

摘自——  讓我們學習這樣的禱告

聖經知多少?

 

 

 

 

 

 

 

 

 

 

 

 

 

 

 

 

 

 

 

 

 

 

 

 

 

 

 

 

 

 

 

 

 

 

 

 

 

 

 

 

 

 

 

 

 

 

聖經由何而來的?

一、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話語

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話語(提後三16),是神的天啟聖示,是真理的寶庫,是祂全備救恩的實錄,就其內容文字體裁與性質而言,乃含有歷史,傳記,律法,詩歌,格言,書信,倫理教訓,以及一切預言和福音,神蹟奇事等類,這部聖經,現今已有各種版本語體文之翻譯,淺顯易明,雖凡夫俗子,皆能朗朗誦讀,一目了然,惟其道旨奧秘難測(羅十一33;申廿九29),非吾人窮畢生之力,所能窺其堂奧,故此,必須時常研讀,思想查考,察理覓微,追求進深,主說:「你們應當查考聖經,因為你們以為內中有永生,給我作見證的就是這經」(約五39),可知這一部經典,對於我們切身關係,該有何等的重要,求主開我們的心靈,賜給屬靈的智慧,能明白聖經,看出祂律法中的奇妙,明白一切的真理,知道天國的奧秘(路廿四45;林前二10;詩一一九18;約十六13;太十三11)。

二、如何證明聖經的話都是神所啟示的?

我們深信新舊約全部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如其中著述奇妙的筆法,各部的協調,一切的預言,神蹟奇事,乳以歷代史實,考古學的發現,科學的啟迪,其真實性與永久性等等,處處都可看見,已經得到應驗和證明。

(1)著述的證明

聖經是由四十多位不同的作者所寫成,他們所處的時代不同,約自主前一五○○年左右,至主後九十七年。其學識、地位、職業不同,有君王、王子、省長、先知、祭司、文士、有稅吏、醫生、牧人、漁夫、製帳棚者。其語言文字不同,舊約是用希伯來文寫成的間有亞蘭語,新約是用希臘文寫成的,間有希伯來文。以上這些雖然各有不同,但其中心思想誠然一致,沒有任何矛盾與弊端,至今數千年來,為人人愛讀之經典,其流傳之久,發行之廣,已遍及全世界上每個角落,世間無任何著作堪與倫比,由此可知,聖經確為神所啟示的明證

(2)預言的證明

舊約預言基督的降生,受死、復活、升天(賽七14;九6~7;迦五2;詩廿二1;六九21;伯十九25;賽廿五8;廿六19;詩一一○11)等,都在新約中已經得到了應驗(太一22~23;二6;廿七34,46,48;太廿八6;廿二44),此外如預言洪水汜濫(創七4,10),亞伯拉罕年老生子(創十七19~21;廿一1~5),以色列人被擄七十年後的回歸故土(耶廿五11~12;廿九10;主前六○六~五三六年),波斯古列王的興起,重建聖殿(賽四四28;四五1;拉一1~4),甚至以色列人的復國運動,他們於一九四八年五月十四日十四時,宣告獨立了。豎立大旗,萬民歸聚(賽十一11~12;結卅六24;卅七10;賽五四15;太廿四--無花果樹發嫩長葉,表明以色的復興),且於一九六七年六月五至十日,竟然在此六日戰爭之中,面對四圍強敵,在眾寡懸殊之劣勢下(以民僅二百七十萬人,敵方十四個阿拉伯聯盟國,一億一千萬人),擊敗敵人,節節勝利,收回故土,舉世矚目,凡此種種,無不一一應驗,猶如明光照耀,成為聖經更重要的啟示與印證。

(3)神蹟的證明

舊約神蹟如所多瑪,蛾摩拉二城的毀滅(創十九1~28),以色列人的出埃及過紅海(出十四1~31),天降嗎哪(出十六14,15,31),摩西在曠野舉銅蛇(民廿一4~9),但以理在獅子坑中無傷(但六19~24),約拿在大魚腹中三日三夜(拿一17,二10)。新約神蹟如主耶穌在世時,傳道醫病趕鬼,使死人復活(徒九34~41,十四9,10;十六16~18,廿八7~9)等,足以證明新舊約聖經,完全出自神的啟示,此外如日頭在天當中停止,約有一日之久(書十13),以及日晷向前進的日影,往後退了十度的神蹟(王下廿11),已為近世天文學家所見證此事,由此更可使人相信神啟示的真確。

(4)史蹟的證明

聖經記載古代的事蹟,如伊甸園的遺址,人類始祖的行跡(創二8~二24),洪水以前的遺物,巴別塔的故址(創七4;十一4~9),已為人類學家,考古學家,所發現和考證有其事實,又如列王紀上下卷,歷代志上下卷所記史蹟,經考古家之不斷努力,已在米所波大米亞一帶盆地,掘出巴比倫等國古代之史料,有關君王姓名事功,以及年代等記錄,都與聖經記載相符合,此外,如挪亞時代所造的方舟(創六14~17),已為世界各國考古家和探險家所發現,如在一八三二年土耳其的探險隊,和一九一六年俄國飛行員,他們已經先後發現方舟,係停在亞拉臘山谷的冰河要塞中,實已印證了聖經的記載(創八4),又如一九四七年二三月間,在寇朗山發現死海古卷後(即羊皮卷,提後四13),亦足證明了聖經是神的啟示。

(5)科學的證明

聖經含有極為高深的科學啟示,如說明地球是圓形的,懸在虛空之中(伯廿六7,賽四十22,箴八27),已為科學家摩耳尼克氏,在主後一四七五年證明出來,且為葡萄牙的航海家麥哲倫Magellan(西元一四九七~一五二一年)所發現。又如空氣是有重量可稱的(伯廿八24~25,詩六二9),已為物理學家伽利略Galileo(一五六四~一六四二)所斷定,空氣蒸發而上升為雲霧,雲遇冷凝結下降為雨水,水的成分是氫二氧一,可知空氣是有重量的。又如說明「因地自轉如泥上印印」(伯卅八14--原文另譯),考古代亞述人和迦勒底人的印,是一根原形的輥筒,本著中心軸輥在濕泥上,而印出輥筒上所刻的圖樣來,這裏顯示地球是憑著軸自轉的,近代天文學家,已經測出地球自轉週期,是廿三時五十六分又四秒,那就是一晝夜的一天日子。以上這些科學上的驗證,可使我們確信聖經,真是出於神智慧話語啟示的明證。

(6)聖經的證明

聖經本身真實肯定的記載,就是神啟示的見證,如:是耶和華寫這約的話(出卅四28;卅一18),是紀念祂的聖約(但十一28,30;路一72),是耶和華的話臨到先知們說的(賽一1;廿二14;摩一1;彌一1;鴻一1;瑪一1),總之,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話(提後三16),是主的啟示,是人被聖經靈感動所寫出來的(啟一10~11;彼後一20~21;羅十五4),祂的話是永不廢去,永不改變(詩八九34;一一九89;太五17~18),而能傳到地極(詩十九4),使古今中外,普天之下萬國萬民,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能因這本聖經所寫神的話,而受感蒙恩得救,獲得永生的盼望(可十六15~16;約五19~24),如此真實無偽的記述,足見聖經實為神的天啟聖示,殆無疑議。

(以上資料摘錄編輯自大光所出版之「新舊約聖經總論」)

拾穗

 

 

 

 

 

 

 

 

 

 

 

 

 

 

 

 

 

 

 

 

 

 

 

 

 

 

 

 

 

 

 

 

 

 

 

 

【敬畏與敬虔】

讀經:詩篇二十五篇十二節,十四節,哥林多後書七章一節,提摩太前書三章十六節,四章七至九節,提多書二章十二節。

 

 在聖經裏有兩個名詞是常常看到的,一個是敬畏,一個是敬虔。到底甚麼叫作敬畏,甚麼叫作敬虔呢?我們靠著神的恩典,要把我們所學習的一點稍微說一說。

 

   

 

 神對於祂的兒女們有一個聖潔的要求。所以保羅在林後七章一節說,『我們有這等應許,就當潔淨自己,除去身體靈魂一切的污穢,敬畏神,得以成聖。』可見我們得以成聖,是和我們對神的敬畏有極大的關係。神是聖潔的,人越就近祂就越感覺到自己的污穢,人越事奉祂就越怕有自己。所以在我們起首學習敬畏神的時候,就很自然的在一切的事上怕有自己在裡頭。比方說,你的兒子來問你一件事該怎麼作,如果你有敬畏神的心,你就怕在你的答覆裡有你自己的成分,這就叫作敬畏。再比方說,有一個弟兄要你幫助他,如果你有一個敬畏神的心,你就怕在幫助弟兄的事上有你自己的成分,同時又怕你因著有自己的成分而不幫助弟兄,你在那裡有一個怕自己的心,這就叫作敬畏。再比方說,當你要和一個弟兄或者姊妹來往的時候,你在神面前就怕還有你自己攙雜在裡頭,你有這樣的一顆心,就叫作敬畏。敬畏,就是你對於事情有一個存心,怕在這事情裡有你自己。再比方說,你在批評或者稱讚弟兄的事情上,怕你的批評是出於你自己,也怕你的稱讚是出於你自己,你這樣怕把你自己的成分放在這些事情的裡面,就是你動了敬畏的心。

 

 我們再舉些例子。有的弟兄姊妹是非常喜歡寫信的。正常的寫信自然是可以的,但是有的弟兄姊妹就是喜歡寫信,也不知道浪費了多少有用的時間。我們如果是敬畏神的,就是在寫信這樣的事上也當怕有自己。因為凡是為著自己作的,憑著自己作的,有自己的愛好,有自己的目的,滿了自己的,那都不是敬畏。我們在每一件事情上惟恐有自己,惟恐得罪神,這叫作敬畏。我們對待兒女,添製衣服,購買東西等等也是如此。我們惟恐在對待兒女,添製衣服,購買東西等的事情上有我們的自己,因而得罪神,這樣惟恐有自己的存心就叫作敬畏。又如:我們發現某弟兄有錯,想去責備他,我們如果是活在神面前的人,剛剛要去對付的時候,就說,『神阿,我怕在責備弟兄的這件事上有我自己。』這就叫作敬畏。但是,如果我們怕責備弟兄而有傷人情,這並不是敬畏。敬畏不是怕為難,不是怕情面,乃是怕在這件事情裏頭有我自己。怕有自己,這一個是該怕的。有的人顧慮佷多,怕這個,怕那個,外行的人就要說這個人多麼屬靈。但是真實敬畏神的人,他不是怕這個,怕那個,他只怕一件事,就是怕有自己在裡頭,怕這件事不是出乎神的,怕這件事不是經過神的,怕這件事不是為著神的,怕這件事不是歸於神的,怕有自己的成分,這就叫作敬畏。

 

 弟兄姊妹,當我們在生命上有長進的時候,我們不怕別的,就是怕有我們的自己,就是怕得罪神。有的弟兄姊妹發現某一個弟兄或是某一個姊妹有甚麼情形不對,就用頭腦想出一個自以為聰明的辦法去對付。我們要問:這樣的作法是不是屬靈的呢?我們不承認這樣的作法是屬靈的。這樣的作法是一種手腕,即使事情成功了,也沒有屬靈的分量和結果。當我們怒氣沖沖的時候是有自己,但是當我們笑嘻嘻的、轉彎抹角的去對付人的時候更有自己。弟兄姊妹,不只你發脾氣是不敬畏神,就是你用溫和的手腕也是不敬畏神;手腕就是你的自己,你用手腕就是不敬畏神。敬畏神的人,不只在發脾氣的時候怕有自己,就是在溫和的時候也怕有自己。多少時候,我們發脾氣是有自己在裡頭;也有多少時候,我們溫和的對待人更充滿了自己。那就是說,我們在溫和上沒有敬畏神。敬畏就是在神面前有一個存心─怕有自己。人在神面前最寶貴的存心,就是有一顆敬畏的心,就是說,在神面前怕有你自己在裡頭。這就叫作敬畏。

 

   貳

 

 那麼甚麼叫作敬虔呢?提前三章十六節說,『大哉,敬虔的奧祕,無人不以為然;就是神在肉身顯現...。』敬虔就是神在肉身顯現,就是說,神從人身上出來了。當初神的生命如何在主耶穌(教會的頭)身上彰顯出來,今天神的生命也如何在信祂的人(教會)身上彰顯出來。所以敬虔在我們的身上沒有別的,就是神的生命在我們裏面,從我們的肉身上彰顯出來。我們若真是蒙拯救,以致在我們的思想、言語、行為、態度上不再是自己,而是基督活著的話,這就是敬虔的生活。神在我們身上所要求的就是這個,就是讓神繼續的在我們的肉身上顯現。

 

 提後三章十二節說『敬虔度日』,就是說我們的生活起居該敬虔,叫人家看得見神。我們說話的態度,叫人家感覺到神;我們的行事為人,叫人家感覺到神;就連我們的服裝,家庭中的用具,房屋裡的佈置,以及我們的一舉一動,都叫人家感覺到神。當我們與人接觸的時候,人從我們的身上覺得神,這就是敬虔。

 

 可惜,在基督徒中,真正在那裡敬虔度日的人,一百個人中不知道有幾個。多少時候,你看見有的弟兄姊妹,腰是放鬆的,言語是不受約束的,彼此開玩笑,說戲笑的話,裡面是沒有的感覺;私下裡醉酒、賭博,好像裡面也不受責備。這是因為在許多所謂的基督徒中,根本不知道敬虔是甚麼,那裡還談得上有敬虔的生活呢?固然光有敬虔的外貌而沒有敬虔的實意是沒有價值的,但是有了敬虔的實意,絕不會沒有敬虔的外貌。因為敬虔是發源於神的生命的,神生命的本性是敬虔的,這生命若能在我們身上彰顯,就必定是敬虔。人的難處是人自己的成分太多,人還是屬肉體的,以致敬虔的生命受了攔阻,不能自由的彰顯。如果一個基督徒在裡面一點沒有敬虔的知覺,我們怕他若不是沒有生命,就是落在黑暗中。只要是活在亮光裏的基督徒,縱然知覺的程度有所不同,但多少總有知覺;若能跟隨裡面敬虔的知覺而思想、說話、動作,他就是敬虔的人。所以敬虔是要操練的。

 

 提前四章七節說,『要棄絕那世俗的言語,和老婦荒渺的話,在敬虔上操練自己。』可見操練敬虔,與話語的受約束發生極大的關係。隨便說話,必定是不敬虔的表示。我們活潑還是該活潑的,新鮮還是該新鮮的,但是要讓神從我們的話語裡出去。提多書二章十二節所說的『教訓我們除去不敬虔的心』,在原文裡並沒有『的心』兩個字。敬虔不是心的問題,敬虔是一個生活,敬虔是神從我們身上彰顯出來了。

 

 我們再說,甚麼叫作敬畏呢?敬畏是一個存心,就是在任何的事情上怕有自己,怕得罪神。甚麼是敬虔呢?敬虔是一個生活,就是在日常生活中讓神彰顯出來。神作工的原則總是從裡面作到外面的。人若只注重敬虔的外貌而不是出於敬虔的生命的,那就這一種的行為等於偽裝,是沒有敬虔的實際的。但是我們若存敬畏的心,怕有自己的活動,在那裏反對、拒絕、定罪一切不敬虔的思想、言語、動作、態度,以致外面不得不受約束,(若不受約束,裡面就過不去,就受責備,就不平安,)這一種敬虔的外貌纔是真的。所以我們要學習敬畏,操練敬虔。但願神在我們身上能有路走。

 

摘自—倪柝聲十二籃

美好的證據

(希伯來書十一:2)

 

 

 

 

 

 

 

 

 

 

 

 

 

 

 

 

 

 

 

 

 

 

 

 

 

 

 

 

 

 

 

 

 

馬丁路德 (Martin Luther 公元1483-1546年)

 

  “我請求世人不提我的名﹐不稱為路德宗信徒﹐只稱為基督徒。路德算什麼﹖道理不是我的﹐我也沒有為什麼人釘十字架。我不是﹐也不願作人的師傅。只有基督是我們的師傅。”--馬丁路德

 

   歷舉世界古今人物﹐以一生事業而使世界歷史為之煥然改觀者﹐除耶穌基督﹐莫如馬丁路德。路德在德國紹林吉森林邊緣的埃斯勒本的一個礦工家出生。雙親都是思想簡單﹑不拘教會禮節的虔誠信徒。但他父親的精神志氣非一般鄉下人可比。路德也秉承父母的特性﹕剛毅﹑果斷﹑無畏﹑粗獷﹑苦幹﹑奮鬥﹑保守等皆來自童年及早年在家和在校嚴厲管教的生活﹐形成他日後擔受極克己的修道生活。

 

他人生的第一個重要轉捩點是在廿一歲那年﹐他剛從大學拿了碩士學位﹐正要按父親的心意邁向法律事業。他是在取悅父親﹐但看來卻不能取悅一個更高的權柄﹐他感到神的憤怒在他頭上晃來晃去。“你怎能敬虔到一個地步﹐令聖潔的神心滿意足﹖”他常這樣自問。

 

一天晚上﹐當他從父母家中走回法律學院時﹐突然遇到一場猛烈的雷暴﹐閃電撕裂天空﹐而這個廿一歲的法律學生便哀求神饒命﹐起誓願意進入修院以報答神的恩澤。兩星期後他履行承諾,此舉令父母失望﹐使朋友震驚。

 

他在修道院三年得到神學學士﹐繼續任教兼研究而得神學博士。幾年後﹐他被調到威登堡一所修道院﹐擔任當地一所新建大學的聖經研究講師。在學時期﹐路德曾代表修道院訪問羅馬﹐按天主教的傳說﹐用雙膝跪爬上“聖梯”臺階朝聖﹐每爬一級就念一次“主禱文”﹐認為這樣可以獲得赦罪的功德﹐但是在他膝行還沒有到頂之時﹐聖經的話照亮他的內心﹕“義人必因信得生。”他既醒悟﹐就立時迴轉放棄這種迷信膝行朝聖的想法﹐起身走下梯階去了。

 

當時的天主教教庭腐敗﹐既對德國教會任意課稅﹐又隨意干預授任聖職﹐被剝削的農民和城市居民﹐對教會的死氣沉沉大感不滿﹐所以一有人呼喊﹐就會喚起大家響應。正當路德開始教授神的話語~~特別是“羅馬書”及“加拉太書”時﹐他有了新發現﹕“義”不是憑行為而得﹐而是靠基督早已為我們成就的事﹔借著基督與神發生的新而喜樂的聯系﹐自然地流露出一種情願遵從神旨意的新生活﹐因此路德發現羅馬教廷的錯謬很多。

 

一五一七年﹐教皇派人往德國售賣贖罪票。路德就在該年十月三十一日將九十五項條文釘在威登堡大教堂的木門上﹔揭露教廷的罪狀。其人最值得注意的是第六十二條﹕“教會的真正財寶﹐乃是榮耀而施恩之神的最聖潔的福音。”他原想引起一場學術爭辯﹐卻換來了一場宗教改革。翌年﹐路德被召到奧斯堡國會聽審﹐並命他收回前議。路德拒不遵命﹐向教皇請求“詳加說明理由”之後﹐逃離奧斯堡。

 

在一五二零年﹐路德作了三篇劃時代的論文﹐這要算是他最有成就的一年﹐他的領袖地位亦由此建立穩固。正當此時﹐教皇下旨逐路德出教﹐路德就引領威登堡大學的師生焚毀諭旨和幾部教會法典﹐以示與教皇絕交。結果他又被傳到沃斯木聽審﹐在行程﹐民眾莫不夾道歡送。會議上﹐路德堅決拒絕放棄所發表的主張﹐他理直氣壯地說﹕“我不能移動﹐這是我的立場。但求神幫助﹐阿們。”在路德起身還鄉一月之後﹐國會發出一道禁令﹐通輯路德。幸得撒克遜王想出妙計﹐派友人俘擄路德﹐將他隱藏在瓦特堡城堡中﹐使敵人無法找到。在這時期中路德仍從事著述並著手翻譯新約聖經﹐譯筆流暢﹐便於誦讀。後來又花十多年工夫﹐將全部聖經翻譯。

 

一五二五年﹐即路德在沃木斯作出震古爍今的勇辯後四年﹐德國農民之變引起分裂﹐南部一帶地方的民眾﹐對於路德所倡的運動﹐失去了同情。此時路德被教皇所追捕﹑被農民所憎恨﹑被宗教狂熱者所侵擾﹔在某些情況﹐他覺得需要從頭做起。還有什麼比結婚和開始新家庭更適合﹖他想到﹐婚姻可以“取悅父母﹑惹怒教皇﹑使天使嗤笑﹑令魔鬼哀哭﹐和堅定他的見證。”就在四十一歲那年﹐他與凱絲?方波拉成婚。她本是一個修女﹐下嫁路德可能賠命﹐但這危險沒有阻止她的決定。他們志趣相投﹐愛情穩固﹐並生了幾個孩子。

 

路德一生經過重重波折﹐他的兩個幼女夭折﹐使他心靈矇上一道陰影﹐加上教廷煎迫﹐仇敵多如牛毛﹐過勞的工作引致百病叢生。某日他情緒極度低落﹐無精打采﹐不食不語﹐妻子見狀不敢多問﹐只穿一身黑色衣服﹐路德不禁驚問﹕“你為誰服喪呢﹖”凱絲問﹕“我見你垂頭喪氣﹐我想大概是耶穌基督又死了﹗”路德十分慚愧﹐即刻振奮起來。

 

路德非常注意文學教育工作﹐一生發表的著作有三百五十多種。在教義方面寫了“大﹑小基督徒問答”﹐作為課本﹐以啟迪訓練程度較低的人民。他認為用通俗的語言文字表達聖經的意思則是好文章。正如他在其他作品中指出﹐所有信徒皆為祭司﹐他推翻解釋聖經之權全操于教皇手中。他說﹕“基督既是萬有之主﹐不受任何束縛﹔基督徒也有作萬人之仆的義務﹐受所有的人管束。”在路德的見識中﹐自然還有許多細節尚待清理闡釋﹐但他在基督教福音神學上早已為后人奠下基礎。

 

路德在一五四六年二月十八日病逝于家鄉埃斯勒本。他所引領的改教運動遠遠超越了德國和北歐﹐難怪在以後的五百年中﹐有無數的書籍關於這個偉大的改教領袖﹐不斷出現﹐超過教會史上任何人物。

                              

摘自―― 教會歷史人物

珠璣語錄

 

 

 

  • 我認為我的禱告比撒但更有力;不然我早就不能自己了。如果那天忽略禱告,我將失去許多信心之火。—馬丁路德
  • 苦難是基督徒的神學家;直等到我遭遇苦難,我纔明白神話語的意義。―― 馬丁路德
  • 一個真正的信徒,心中沒有「為甚麼」三個字;他的順服,絲毫沒有疑問。―― 馬丁路德
  • 世上只有一本書──聖經;世上只有一個人──耶穌基督。―― 馬丁路德

返回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