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嗎哪 8月16日(羅十一)~ 8月21日(羅十六)
8月16日 (週六)
讀經: 羅 11 主題: 神救恩的計劃
重點:羅馬書第十章的末了提到猶太人的不信是無可推諉的,因他們自己的悖逆硬心,不肯信服神的緣故。這樣不禁使人產生二個疑問:(1) 神是否棄絕了祂的百姓(1節)?和(2) 猶太人的失腳,目的是要他們跌倒麼 (11節)? 十一章上半(1~24節) ,主要是保羅以神救恩的計劃,來回答這二個回題。1~10節,保羅列舉了幾方面的例證,說明神仍然在以色列人身上作工,沒有棄絕他們。11~24節,首先保羅具體地指出了以色列全家得救與外邦人信主的關係。以色列人的失腳,是為著叫神的救恩,基督的富足,臨到普外邦人。相應地,外邦人得救恩,亦會激勵以色列人發憤,尋求福音,以致得救。然而保羅以新麵的比喻提醒外邦信徒不可輕看猶太人,因為彼此都是靠基督成為我們的聖潔才得以聖潔(林前1:31);接著保羅用野橄欖接枝之比喻說出外邦信徒是被接在好橄欖樹上,並吸取橄欖根的肥汁。既然是被『接上』、被『托住』,就不可驕傲,免得被丟棄。25~36節,保羅進一步指出,神定規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的奧秘。看見以色列人回轉到神永遠的計劃裡面去,保羅就滿心讚美和敬拜,從心中湧出一段讚美神的詩章(33~36節)。本章可分成四部份:
一. 蒙憐憫的餘數(1~10節) ――每一個暗淡的時期,神都為我們保守了未向巴力屈膝的信心同伴!
二. 神的恩慈與嚴厲(11~24節) ――祂能『接上』也能『砍下』,所以不可『誇口』,不可『自高』,要單單仰望祂的恩慈!
三. 神福音的奧秘(25~32節) ――神的恩賜和選召,絕無後悔 ,永不收回!
四. 頌讚奧秘的神 (33~36節) ――神的豐富、智慧、知識 -- 難測、難尋,惟有讚美!
鑰節:「因為萬有都是本於祂,倚靠祂,歸於祂。願榮耀歸給祂,直到永遠,阿們。」【羅十一36】
提要: 神必須是一切屬靈工作的發起者。祂的旨意必須掌管工作的開始,這一點我們都必同意。事實上,我們還可以進一步的說,一切的結束也應當歸於祂。這樣就如保羅所說:「神在萬物之上為萬物之主。」尤有進者,祂不但是萬有的創造者和總結者,祂也是萬有的建造者。當祂的能力在工作時,那一切的結果必定是在榮耀裡的。我們的難處是:我們知道了工作的開始是「本於祂」,工作的結果是「歸於祂」,但我們卻忘記了另一個基要的事實,就是此二者之間所有重大工作的活動,也必須是「借著祂」。如果祂最終要得著榮耀,我們就必定沒有地位要求什麼榮耀。神的旨意掌管開始,祂的榮耀顯於結局,而其能力必須滲透整個工作的始末和中間的過程。就實際而言,榮耀這一問題,不是在末後,而是在工作中間這段過程中就解決了。―― 倪柝聲《曠野的筵席》
『接枝的比喻』
保羅在羅馬書裡用接枝的比喻,說出我們是藉著信入耶穌基督,與基督同死(切割)、同活(長在一起),而與信主的以色列人列祖(橄欖根),一同有分於肥汁(基督),這就是神救恩的計劃。通常農夫是將所栽培的好樹的嫩枝插接到普通樹或野樹上。然而,接枝的比喻中卻是『逆著性』(24節)接的,是將野橄欖的枝子(外邦人)接到好橄欖樹上,這種作法是違反自然的。一般而言,這種接枝是不會結果的。宣信(A. B. Simpson)寫的一首詩歌(聖徒詩歌四二0首)其中有一節說到接枝:
天然景物都有隱徵:麥種死了子粒生;
賤木接在珍樹上面,小則變大,苦變甜。
宣信領悟基督徒的生命是接枝的生命。賤木的生命並沒有消失,而是與又大又甜之珍樹的生命聯合生長,成為一個單位。藉著接枝到這一位基督裏面,祂改變了我們的內涵,把我們模成神兒子(耶穌基督)的模樣。
默想:”深哉!……”在我的生命中,我所認識的神是如此的嗎?我可曾如詩人般發出由衷讚歎?
禱告:主啊,讓我更多認識你廣大的救恩計劃,教導我天天仰望你的恩慈。
8月17日 (主日)
讀經: 羅12 主題: 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
重點:第六至八章這三章聖經中,保羅已經很清楚的講明了聖潔生活的意義;在第十二章以下的經文是講聖潔的生活在具體情況中的應用。兩段經文對基督徒的生活都是同樣的實際和重要。從第十二章開始,保羅帶我們來看人蒙恩後,應當如何的生活?本章有三個要點:
一、 活祭的生活(1~2節) ──向神完全的奉獻是整個基督徒生活的根基。我們必須將整個人的生命和生活,包括身、心(心思、意志、感情)、靈全部的獻上,按祂的旨意事奉。原文在1至2節是連接詞,表示心意更新與獻上身體為活祭是不可分割的。所奉獻後,要追求「心意更新而變化」,活出蒙神喜悅的生活。
二、 肢體的生活(5~8節) ──教會的事奉是以建立基督的身體為目標。所以在神的家中服事,要善用神所賜的專一恩賜,彼此配搭服事;要不「獨立」,不「越位」,也不「棄位」;更不要輕看自己,也勿高估自己。
三、 基督人性美德的生活 (9~21節) ──不論是對甚麼人,「愛」是基督徒生活的基本原則。
1. 向信徒(9-10,13節) :不虛假(9節)、相愛應熱切(10節)、恭敬推讓(10節)、幫補信徒(13節)。
2. 對神(11節) :殷勤不可懶惰,要靈裡火熱,常常服事主。
3. 對自己(12節) :在指望中要喜樂,在患難中要忍耐,禱告要恆切。
4. 向世人(14-21節) :只求別人得福(14節) 、同情(15~16節)、留心作美事(17節)、盡力與眾人和睦(18節)、以善勝惡(19-21節) 。
鑰節: 「所以弟兄們,我以神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神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羅十二1
提要: 上面經文那些話語所指示的,不僅是為著個人,更是為著整個身體的利益。「獻上」是個人的,但事奉卻是全體的。雖然有許多信徒的身體奉獻給祂,但那結果卻是「一個」活祭。一切對神明智而理所當然的事奉,都該如此。基本上,這是「一個」事奉,然而,在這「一個」事奉裡,我們都該有各人的一份。每一個肢體都應該感覺,他所獻給神那一份是有價值的。因為每一個人的奉獻,並不算為是許多個別活祭中的一個,而是整體活祭中的一份。每一個降服於神的生命,都是神所需要的,這樣的生命合起來,就能以組成一個完整而蒙神悅納的活祭。這一件事是我們所確知的。神既是悅納和滿足了,那我們豈不也應該滿足嗎?―― 倪柝聲《曠野的筵席》
【獻上身體為活祭罪】
v 「獻上身體為活祭」並不是什麼高深的理論,也不是什麼特殊的奉獻。人懂得為主善用身體,就是活祭。早期教父屈梭多模(Chrysostom)曾說:「如何讓身體成為活祭呢?眼不睹惡事,這便是活祭;嘴不出穢言,這便是活祭;手不作非法之事,這便是活祭。」這是有道理的。如果我們的眼關注別人的需要,口說造就人的好話,手竭力作主的工,這就正是活祭了。怎樣使心意更新?讀通羅馬書,融會貫通福音真理,心意能不更新嗎?若肯下功夫,就會為自己的人生奠好根基。當神指示你時,你自然曉得祂的聲音。
默想:中世紀德國修士金碧士說過:「每一天我們都應該重新立定志向、激發熱忱;讓每一天都如同剛皈依主的第一天。」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有什麼含義?是一次?抑或每天、每刻?我要怎麼奉獻?
禱告:親愛的主,我願全心委身,專一的事奉你,服事你的教會。
8月18日 (週一)
讀經: 羅13 主題: 活出基督
重點:羅馬書十三章是十二章的繼續,在此保羅提到人蒙恩後的社會生活。這生活涉及基督徒與政府的關係,與眾人的關係,和自己如何活出光明端正的生活。本章可分成三個段落:
一、 順服權柄的生活(1~7節) ――對在上有權柄的要順服、恭敬。認識神的主權,信神會伸冤,也是為了良心的緣故。順服帶來「平安」!
二、 愛人如己的生活(8~10節) ――對人要凡事都不可虧欠人,以愛待人。實踐還「愛人的債」!
三、 光明端正的生活 (11-14節) ――對自己要儆醒,端正,披戴基督。作光明之子,預備主來!
鑰節:「總要披戴主耶穌基督,不要為肉體安排,去放縱私慾。」【羅十三14
提要: 加拉太書說「你們受洗歸入基督的,都是披戴基督了。」(三27)那是說到我們受浸的時候,基督的所是、公義及聖潔好像衣服穿在我們的身上。這是說出我們在基督裏的客觀地位。但羅馬書這裡所說的披戴卻是指著我們的生活。那就是說,我們不憑著自己天然老舊的生命而活,憑基督而活(加二20),總叫基督在我們身上照常顯大(腓一20)。披戴基督,一面在加拉太書說出我們在基督裏的客觀地位,我們以祂為義袍,以祂為遮護;另一面在羅馬書也說出我們活出基督的實際光景,我們以祂為彰顯,以祂為誇耀。所以什麼叫披戴基督呢﹖簡單的說就是活在救恩的實際裡,把主活出來。因為我們已經與基督同死,現在與基督同活,讓這世上的人,在我們身上看見基督!
【奧古斯丁的見證】
v 羅馬書第十三章13、14兩節的話,曾在奧古斯丁心中燃起神聖之愛的烈焰。奧古斯丁出生於北非的阿爾及利亞,十五歲開始就過放縱情慾的生活,不到十七歲已与女人同居。二十歲開始教書,公元三八六年夏天,三十二歲的奧古斯丁已經作修辭學教授兩年。有一天他坐在朋友亞立普的花園中,自慚雖是個知識份子,反為情欲所勞役,內心的矛盾痛苦万分。在悲痛自責之余,伏在樹下痛哭,忽然仿佛听到隔壁一個孩子哼唱著:「拿起來讀,拿起來讀。」奧古斯丁就隨手拿起保羅書信,視線落到這樣几節:「事為人要端正、好像行在白晝.不可荒宴醉酒.不可好色邪蕩.不可爭競嫉妒。總要披戴主耶穌基督、不要為肉體安排、去放縱私慾。」(羅十三: 13~14) 在自傳《忏悔錄》中說:「我沒有讀下去,也沒有必要再讀下去, ,剛看完這句話,一道明亮的光充滿了我的心,一切黑暗疑云剎時消失了。」自此以后,奧古斯丁心里有了平安,他感覺有從神而來的能力胜過罪惡,內心起了極大的變化。
默想:讓基督從身上活出,而披戴主耶穌基督。
禱告:親愛的主,我願身上常常披戴基督,在這彎曲,悖謬,黑暗的世代中和我的弟兄姊妹一同為你作見證,阿們。
8月19日 (週二)
讀經: 羅 14 主題: 從吃喝來看基督徒的生活
重點:從第十四章十五章十三節,保羅用了一段相當長的篇幅討論從吃喝來看基督徒的生活。在羅馬教會中的難處──吃素和守安息日,其實問題不是涉及真理的對錯,而是生活方式和見解上的不同。在神家裏,因著不同生活的背景、個性、良心的敏感度、屬靈生命成熟的度、等等,因此各人生活的表現上和對事物的看法自然有所不同。但不能為著這些的不同,與人爭辯、互存成見、彼此對立、互相攻擊。這不但於事無補,解決不了問題,反而破壞了基督徒的合一,以至教會分裂。保羅在此適當地指出解決問題的原則。本章可分成三個段落:
一、 對信心軟弱的人(1~5節)―― 要彼比接納:神所接納的我們都要接納;要彼此尊重:不可辯論、輕看、論斷。
二、 為主而活(6~12節) ――生活的動機比生活的技術更重要,一切為主而活,為主而死;各人向主負責,因有日都必站在神審判台前,向主交帳。
三、 定意不絆倒人(13~23節) ――要以愛心造就人;活在神國度的實際裹:「公義」,和平」,和「喜樂」;要一心追求和睦,彼此建立德行。
鑰節: 「我們若活著,是為主而活,若死了,是為主而死。所以,我們或活或死,總是主的人。」【羅十四8】
提要: 我們不要太強調基督徒生活的技術問題,但卻要注意到我們是「屬於基督的」這一基本的事實。我們所做的,乃是為著祂。我們為主而活,也為主而死。我們絕不可企圖去勉強那些與我們不同的人,來與我們有共同的想法或做法。我們唯一的目的,是要帶領他更多的親近基督。因為我們所做的,不是為著表面上的正確,也不是模仿一些美好的事物,而是為著叫人與神自己有更密切的關係。是否有弟兄在見解上和我大不相同呢?讓我首先記牢:他所做的,和我做的,都是為著主!只要我們都有「為著主」的共同目標,那麼縱使外面有分岐,我們彼此之間也能和睦相處。主耶穌基督的主權是基督徒的中心。如果祂實實在在是你的主,也實實在在是我的主,那麼其它的問題,祂都會親自調整的。―― 倪柝聲《曠野的筵席》
【各人向主負責】
v 【基督徒的自由】馬丁路德在其論述「論基督徒的自由」(On the Liberty of a Christian)中,以前文所引的句子作卷首語(「基督徒是最自由的人,不在任何人之下」),但他立刻接著說:「基督徒也是眾人的僕人,順服所有的人。」他將這兩句中肯的話並列之時,最合乎保羅這段論基督徒該有的生活,也效法了保羅與他共有的主。
v 【對持不同意見的人】英國偉大的傳道人,衛理公會的創辦人約翰衛斯理,一次被問及對那些與他持不同意見之人的態度時,他回答說:『我沒有權利反對那與我持不同意見的人,正如我沒有權利反對一個人,只因他戴假髮,而我有自己的頭髮。然而,他若除下假髮,並且把污垢撒在我眼裏,那我便有責任盡快驅逐他。』 他的回應幫助我們明白保羅在羅十四章所提倡的那種基督徒容忍的態度。對聖經沒有清楚教導的行事習慣,經常會有人與我們持不同的意見。我們不應當批評他們或找對方的錯處;也不應該強迫他們接納我們的觀點。讓我們謹守聖經有明確教導的;但繼續以愛心與那些『戴假髮』的信徒交往,絕不免強他人在一些無關重要的事情上同意自己的見解。
默想:生活的動機比生活的技術更重要。
禱告:主啊!求你使我或吃或喝都為你,或生或死都是你的人。
8月20日 (週三)
讀經: 羅15 主題: 一同竭力祈求!
重點:第十五章可分成二部份:
一、 一至十三節,保羅繼續討論上一章的主題,就是基督徒彼此之間該有的光景:要彼此擔代(1~4節) ;要彼此同心(5節) ;要一心一口榮耀神(6,7,9節) ;要彼此接納(7~12節) 。保羅在這裏作出他最後的呼籲,目的是要使羅馬教會的信徒恢復合一的見證,因而榮耀神。最後保羅以祝福的禱告結束這段論基督徒該有的生活(13節)。
二、 十四至卅三節是講保羅的職事與他個人的計劃。14~19節,在這裡他用「基督的僕役」和「神福音的祭司」來形容這他的職事,就是藉著傳揚福音把神帶到人的面前,又叫人因著福音歸向神,並獻給神,叫神滿足。20~29節,在這裏保羅告訴他的近況和未來計劃。保羅為著這個職事,是何等盡心竭力。回顧這已經超過二十年的職事,他到處都傳了福音,傳道的範圍從耶路撒冷直到以利哩(現今的南斯拉夫(Yogoslavia))。他的目標是,將福音遍傳至所有未傳到之處(20~21節)。因此,他計劃要往西班牙去傳福音,經過羅馬,與他們交通(22~24,28~29節) 。然而,他必須先到到耶路撒冷去供給聖徒(25~27節)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保羅請求羅馬教會的弟兄們一同竭力為他禱告(30~33節) 。
鑰節:「弟兄們,我藉著我們主耶穌基督,又藉著聖靈的愛,勸你們與我一同竭力,為我祈求神,」【羅十五30】
提要: 保羅竭力傳福音,竭力作工,竭力為人禱告,他也請求別人為他竭力禱告。像保羅這樣偉大的屬靈人物還需要有人為他禱告嗎?那何況是我們教會的長執,傳道人豈不也需要我們的代禱嗎?是的,每一個聖徒在神面前的禱告都是不容忽視的。而且任何一個大有恩賜的工人,都不能沒有肢體的扶持。若沒有背後的代禱,就沒有真實的事奉。為著神的工作,我們都須要為教會的長執,傳道人,眾人代禱。弟兄姐妹起來禱告!也許我們沒有講道、領會的恩賜,但有一樣恩賜我們一定有,就是禱告的恩賜。今天神若感動你,請你回應神的呼召,參與這一個偉大的禱告行列中吧!
【代禱的功效】
v 【跪在地圖前禱告】倫敦城的一處窮人住屋區內,有一間小房子,這房子就是早年戴德生的住所,也是中國內地會的產生地。那時戴德生不過是二十多歲的年青人。在他那房間的牆壁上,懸掛著一幅中華全國大地圖。戴先生每天用幾點鐘的時間,跪在地圖面前禱告。那時中國還有十一省沒有福音傳去,也沒有一個人去為主作見證。戴德生沒有錢,也沒有差會,肯和他到中國去的朋友也不多,只有幾個朋友,每禮拜來一二次,和他一同跪在那地圖前禱告。那時,他的心裏有一遠大志向,要將福音傳遍內地。截至一九三三年止,內地會有總堂三百二十八,支堂二千三百二十五,西國宣教士一千三百多。自設立教會以來,受洗的約十五萬人。這樣的大的事業,都是由於那一個青年人的志向,和他的禱告而來。
v 【為中國人得救題名禱告】內地會在中國的工作,有一段時間非常發達,可說是全世界最發達的區域。其中的原因從來沒有人知曉。直到內地會的創辦人戴德生先生有一年去英國,才找出這原因來。有一天他在英國某地講完了道,就有一位青年人前來對他說道﹕“我對於中國內地會的光景,以及什麼人得救,我都知道。因為我有一位同學,在中國傳道,凡有心向道的中國人,他不斷的把人名寄來,我就不斷的一一替他們禱告。”戴德生先生這才知道,原來在英國有一個禱告的人,不但天天禱告,而且特別題名禱告,可稱之為代禱的傳福音者。雖然他未親臨其境,而所得的效果都是奇妙的。你的親戚,朋友,同事,同學...們,不是還有許多沒得救的嗎?你是否天天特別題名為他們一一禱告?
默想:保羅要求要求羅馬教會為他代禱(30節)。我有否留意教會每週的代禱事項,並且付諸實踐?
禱告:親愛的主,我願效法保羅竭力做工、竭力傳福音、竭力代禱,也請求別人竭力代禱。
8月21日 (週四)
讀經: 羅 16 主題:眾聖徒、眾教會的親切問安
重點:在第十六章這段結束的問安語中,保羅將一位主裏的姊妹非比推薦給在羅馬的教會,請他們為主接待她(1~2節)。第三節這裏開始下面一連串的問安的話,共有二十一項。十七項是問在羅馬的眾聖徒安(3~16節),四項是保羅代他的同工同工附筆問安(21~24節)。在這二類的問安中(17~20節) 是保羅對羅馬教會中弟兄姊有一番勸勉和提醒的話,冀望他們提高警覺,避開那些離間、背道的人,免致在他們中間產生分裂。最終,保羅以榮耀的頌讚來結束這本榮耀的福音――永古隱藏的奧祕如今藉著基督顯明出來,要使萬國的人信服真道。
保羅為甚麼會在這問安語中要提及這麼多名字呢?驟眼看來,這份乏味的名單對今日的信徒沒有意義。然而,如果我們虛心、耐心地默想,必能有極豐富的收獲。第十五章我們看到了教會生活中彼此接納的必要性。 從十六章裡,我們看到了教會生活的實際操練――接待和交通。在聖經裡,「接待」和「接納」是同一個字。在十六章的接待和交通是在眾聖徒中間,也是在眾教會之間。若是我們確實的實行彼此接待,在主裏有交通,很多不必要的分歧自然會消除,而可能會造成教會分裂的危機也能避免。本章保羅共向二十六位聖徒及一些未錄名的、兩個家庭、和三處家庭聚會問安。在這份名單中,保羅提到一些夫婦同工,像百基拉和亞居拉,可見夫婦一起同工的重要。還有很多姊妹,這些人都在教會的事奉中十分活躍。這表明在教會中的事奉不是以性別來分,乃是根據靈命是否成熟,生活是否有好的見證,是否具有事奉的才幹和恩賜。按本章所提的羅馬教會最少有三處家庭聚會:(1) 亞居拉之家的聚會(5節),(2) 亞遜其土等人的聚會(14節),和(3) 非羅羅古等人的聚會(15節)。可見家庭聚會的重要性。教會的建立乃是由家庭聚會開始;有健康的家庭聚會生活,自然地就會有正常的教會生活。
鑰節: 「問百基拉和亞居拉安。他們在基督耶穌裏與我同工,也為我的命將自己的頸項置之度外。不但我感謝他們,就是外邦的眾教會也感謝他們。」【羅十六3~4】
提要: 百基拉和亞居拉的名字曾六次記錄在在新約聖經中。這一對夫婦曾在哥林多和保羅在一起織造帳棚(徒十八2~3),之後又與保羅一同在以弗所服事主(林前十六19),所以彼此之間有極親密的同工關係。這對夫婦的一個特點――夫婦同心,齊齊事奉。他們無論往那裡去,有需要時便把家打開,成為當地教會聚會的地方。在羅馬書十六章和林前十六章都題到在家裡的教會。這不是家庭教會,而是當時教會在他家中有聚會。當他們在以弗所和哥林多時,他們把家打開作聚會用。無論同工們、青年人或是教會的需要,只要能做到的,他們都願意配合。當保羅拮据時,他們接待他,幫助他(徒十八1~3);當保羅遭難時,他們為他的性命,甚至『將自己的頸項,置之度外』。哦,這樣的同工何等難得!這對夫婦在主裏建立好的夫妻關係,一起同工,一起事奉主,是何等美的事!
【今日的亞居拉和百基拉】
v 1966年主帶領我和姊妹移民到多倫多,那時我們剛結婚兩年,未有兒女。我們跟一對也是移民到多倫多的夫婦同心尋求主,在我家中先有禱告讀經,後來我們到處尋找主的教會,但未找到合乎主心意的,因此只好在我家中先有讀經禱告,可以說多倫多教會的聚會是開始於我的家。當時聖徒不多,但常有聖徒從外地來訪問。我們都會盡地主之誼,一接到電話,便去接機。1966年至今,主給我們機會,有需要我們便把家打開。有時有單身的聖徒因為到多倫多讀書,所以住在我們家裡。在過去數年,有兩個或三個,是沒有間斷的。感謝主,給我們特別的恩典,有服事聖徒的機會。當時我們是帶職的,三個孩子在加拿大出世,弟兄姊妹們說我們的孩子是在會所長大的,因為以前在多倫多幾乎每晚都有聚會,我們帶著孩子,禱告聚會時,他們便睡在地上。雖然不簡單,但主恩待我們。到了1973年,主得著了一班外地人和本地的加拿大人,所以開始有一個比較有規模的聚會。後來因為溫哥華教會有需要,經交通禱告後,大約有二十至三十位聖徒一起移民至溫哥華,扶持並建立那邊的教會。
這些服事好像是外面的,只是接送聖徒去聚會,或請他們吃飯,或接待到自己家裡,但弟兄姊妹覺得很溫馨,因為這是愛的服事。接待聖徒到家中是有點麻煩,常要搬房間。特別是當夫婦到訪,兒子或是女兒便要搬房間讓客人住。感謝主,我們全家一同為著主,覺得很甜美。我願意作這見證,叫聖徒看見今日在教會中有任何的需要,都不必別人安排,你可以自動投身在教會中,那裡有需要,你就補上去,這是最實際的為主而活。我盼望弟兄姊妹再一次被主題醒,我們只有一個目的,只有一個心志,在地上活著,只為服事主。─謝德建弟兄。
默想:我能一口氣,說出 26 位聖徒的一生嗎? 我肯為弟兄姊妹、為神的教會和工作,置生死於度外嗎?
禱告:親愛的主,我們感謝你,謝謝你把這封書信賜給我們,如果沒有這封書信,我們會是如何的貧乏!阿們。
讀完羅馬書,你是否能掌握這些問題及其答案?
(1)這封信的主題是什麼?(一1,9,15,16);
(2)什麼是神的福音?(一1~17);
(3)人為什麼需要福音?(一18~三20);
(4)人如何才能在神面前得稱為義?(三21~31);
(5)神怎樣藉著福音解決了人「罪行——眾數的罪(sins)」 (三21~五11) 和「罪性 (sin)」的問題(五12~八39)?;
(6)什麼是基督徒成聖的秘訣?(六1~23);
(7)基督徒与律法、罪、肉體、死有什麼關系?(七1~25);
(8)基督徒要怎樣才能過聖潔的生活呢?(八1~17);
(9)基督徒從「因信成聖」進至「因信得榮」的過程有什麼關係?(八18~39);
(10)神救恩的計劃是什麼(九1~一一36);
(11)基督徒蒙恩後該如何的生活?行事為人應該具有那些人性的美德?(一二1~十三14);
(12)基督徒彼此之間該有什麼樣的光景?該如何活在身體裡的實際?(一四1~一六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