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 (主日)
讀經: 徒 8:1-25
主題: 福音的開展與教會的擴展
重點:第八章是一個極大的轉變。首先是說到在耶路撒冷的教會大遭逼迫,門徒被迫分散到各處(1~3節) ,然而逼迫帶來福音的開展及教會的擴展:
(一) 福音的開展(4節)──門徒被迫「分散」 (原文字意如種子四處播散),在撒瑪利亞傳播神生命的話,使之萌芽生長。
(二) 福音的果效(5~8節)──門徒腓利──第六章3-6節中的「執事」,不單宣講基督,更行使許多神蹟。污鬼被趕了出來,癱瘓的、瘸腿的,都得了醫治。百姓聽從福音,大有歡喜。
(三) 福音的得勝(9~13節)──征服行邪術的西門,顯出神同在的明證。
(四) 福音的結果 (14~25節)──彼得、約翰按手使撒瑪利亞信徒受聖靈,使教會在在撒瑪利亞生長和建立。
鑰節: 「於是那些分散的人,往各處去傳道。」【徒八4原文】
提要: 在這裏為甚麼用「於是」(中文聖經無「於是」一字)呢?因為他們先被逼迫,驅逐。這是何等發人深省啊!雖然被逼迫,被驅逐,祂仍然在他們裏面作王,保守他們的忠心,因為祂在他們的屬靈經歷上,祂是與他們同在、同行、同工! 所以門徒的分散不是「分散掉」,反而他們是積極往各處去傳道,促成了福音的「星火燎原」,成就了神的旨意――福音要從耶路撒冷傳到猶太和撒瑪利亞各地(徒一8)。今天主也藉著人生聚散的各種遭遇,如遷居、轉業等,把我們分散到各處;我們也當學習那些分散的人,把主的福音如種子四處播散,這樣,我們在各種境遇中的行動,才有屬靈的價值。
【聖靈的降臨】
v 《使徒行傳》特別記述了四次:一次是五旬節降在猶太人門徒們身上(徒二1~4),一次是降在猶太人與外邦人混雜的撒瑪利亞人身上(徒八16~17),一次是降在羅馬人哥尼流和他的親屬密友們的身上(徒十44~48;十一15~16),再一次是降在以弗所十二個門徒們的身上(徒十九1~7),有聖經專家認為他們是希利尼人。除此四次之外,聖經並未再提及聖靈降臨的實例,甚至在記述五旬節那天有三千人受浸歸主,以及另一天信主的達五千人時,均略而不提聖靈降臨之事(徒二41,四4)。由此可見,這四次具有代表性的意義,他們代表從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直到地極(徒一8),所有的猶太人和外邦人信徒,都領受了聖靈的浸,浸成了一個身體(林前十二13)。
這四次聖靈的降臨,有兩次是經過使徒的按手(徒八17;徒十九6),另有兩次並未經過任何人的按手,這是因為:(1)在五旬節時,尚沒有人可作教會的代表,所以聖靈直接從天上降下來;(2)在哥尼流的家裏,當時彼得還未清楚明白神的旨意,不敢代表教會接納外邦信徒,所以聖靈以直接降臨的事實,提醒彼得神已經接納了外邦信徒(徒十一15~17)。
默想:我有沒有想過何處是我的撒瑪利亞?我肯去嗎?
禱告:親愛的主,你的旨意不能被攔阻,雖然環境越難,幫助你的教會不停止傳福音的工作。
7月7日 (週一)
讀經: 徒 8:26-40
主題: 改變歷史的人!
重點:使徒行傳第八章講論到三個人,掃羅,腓利,和西門;有三個詞用來形容他們:逼迫,能力,和危險。逼迫的一段是說到掃羅殘害教會。能力的一段是說到腓利傳福音事工的果效。危險的一段是有關西門想用錢買神的恩賜,卻遭彼得重重責備的故事。
使徒行傳8:26-40節記載了關於腓利繼續傳福音的幾件事。
(一) 向太監傳講耶穌(26~39節) ──腓利傳福音的祕訣:順服聖靈指引(26~29節);.解明這聖經(30~34節);聚焦主耶穌(35節)。太監信主受浸後,歡喜回家, 主的見証,擴展到北非! (36~39節) 。腓利順服聖靈,不但改變自己的歷史,也改變撒瑪利亞人與撒瑪利亞城的歷史,他更改變埃提阿伯太監個人及國家的歷史。我是否願意順服聖靈作改變歷史的人?
(二) 從亞鎖都宣傳福音直到該撒利亞(40節) ──腓利由耶路撒冷而到撒瑪利亞傳道,再到迦薩的路上,接著走遍亞鎖都各城,直到該撒利亞。我是一個不斷向前的人嗎?
v 『埃提阿伯』今譯『衣索比亞』(Ethiopia),是非洲第一個接受基督的國家。但解經家多認為這詞在當時是指舊約裏的『古實』,亦即今日的『蘇丹』,它位於非洲東北部。
v 『迦薩』(Gaza)是一座古城,位于希伯倫之西約60公里,距地中海岸約5公里,離撒瑪利亞約有一百多公里。所處的位置控制了通往埃及和米所波大米間的沿海大道。
v 『亞鎖都』(Azotus or Ashdod) 是在迦薩的北方32 公里,或耶路撒冷之西56公里,也是舊約裏的非利士的五大城之一。
v 『該撒利亞』(Caesarea) 位于地中海東岸,離耶路撒冷約87公里。大希律王在主前30年為取代耶路撒冷為猶太省的首府,就在此建城和港口,稱之為該撒利亞,以紀念奧古士督大帝(27BC - 14AD),這是一個完全希臘化的城市。
鑰節:「聖靈對腓利說,你去貼近那車走!」【徒八29】
提要: 神的工作必須是由神發起的。一個工人可以直接從聖靈接受呼召,也可以間接借著所讀的聖經,所聽的信息,或所遇的環境而接受呼召。但無論神用什麼方法向人顯示祂的旨意,我們必須從其它各種聲音中聽到祂自己獨一的聲音。無論那呼召是借著什麼器皿臨到我們,都必須是祂自己向我們說話。當然,將同工們的意見一下就全然摒棄是不對的,但如果將同工們的意見接納,而代替了聖靈在我們裡面直接的見證,那也是不對的。固然我們切不可脫離身體裡其他的肢體而獨立行動,但也不可忘記,我們一切的引導都是從元首而來的。―― 倪柝聲《曠野的筵席》
【傳福音改變歷史!】
v 十八世紀,牛津大學的才子約翰衛斯理, 33歲坐船往美國,才真正得救。他是受封聖品傳道人, 坐上等艙。下等艙有26位摩爾維亞教會弟兄。海裡忽起風暴, 聖品人慌起來,聽見下等艙傳出歌聲。他下去見到那26 弟兄,正平安唱 詩讚美神。他從他們身上遇見了主,真正接受耶穌作救主。
在教會歷史上,摩爾維亞教會的弟兄們改變了約翰衛斯理;因約翰衛斯主導的復興運動,英國的命運因他而改變, 世界的歷史也因他而改寫。
默想:如果今日福音的開展受了攔阻,那是因為世上有一些腓利不願意順服前去。但願我們深思!
禱告:親愛的主,我願意順服聖靈並常被聖靈充滿。求你改變我,使用我來改變我的家庭、團契、教會,甚至改變我的國家。
7月8 日 (週二)
讀經: 徒 9:1-19
主題: 掃羅的轉變與降服
重點:本段經文記載了掃羅的轉變與降服。掃羅迫害教會,早在七58開始記載,那時他負責看管那些用石頭打司提反的人的衣服。稍後在八3時,他開始熱心殘害教會。「殘害」兩字是指獸性的殘酷,如野豬蹂躪葡萄園,又如野獸狂咬人體。現在更進一步,甚至從耶路撒冷追殺至大馬士革。但神卻揀選他、改變他、降服他,使一個最反對的人轉成教最偉大的外邦使徒。保羅的悔改可說是教會史上非常重要的事蹟,難怪路加三次詳細記載了這個過程(徒九3-19;廿二3-16;廿六9-23)。他轉變的過程多彩多姿豐富絕倫,值得我們仔細深入的查考:
一. 遇見基督(1~9節)──人生尋尋覓覓,原本壯志雄心,但往錯謬裏直奔。在大馬色的路上,看見大光,聽見復活主的聲音。從這裏開始,人生奮戰的目標確定,便無怨無悔一生事奉神到底。我人生的「路」、人生的「前途」,是否也和保羅一樣完全改變了?
二. 遇見教會(10~19節)──亞拿尼亞是一個平凡的弟兄,但卻得著主的吩咐,夠資格去幫助他,使他不只體驗主的愛,也體驗從弟兄、從教會來的接納與愛。我有正常的教會生活嗎?
三. 遇見逼迫(20~30節)──從逼迫人的身分變成了受逼迫的身分。美好的信仰常與世俗相違,前路有更艱難生涯,我對神的委身是否始終如一?
鑰節:「他說:『主阿,你是誰?』主說:『我就是你所逼迫的耶穌。』【徒九5】
提要: 保羅悔改的禱告震撼了第一個世紀,它所帶出的結果也不停地震撼這個世界。保羅悔改的禱告包含了兩個簡單的問題:『主阿!您是誰?』(徒九5)和『主阿,我當作甚麼?』(徒廿二10)這是個了不起的個人禱告,是直接了當的禱告,是從心底發出真誠的禱告。當他願意屈膝謙卑來到主面前,主毫不遲疑地回答他的禱告。
其實從另一角度來看,這並不是掃羅的第一次禱告。因為他是熱心的猶太教徒,禱告對他來說是家常便飯;他能背誦的禱詞更是不知凡幾,掃羅是個懂得禱告的人,他了解禱告的事,他讀過許多有關禱告的書。但這一次發自他心底的禱告,或許是他頭一次直達天上的禱告。
我們不要忘了,在掃羅開口呼求禱告之前,垂死的司提反曾經為他禱告(徒七57~八1),如今亞拿尼亞為他按手禱告(徒九17~18)。是的,在保羅禱告之前,有人為他代禱,是這些義人的禱告發生功效,代禱的能力和必要是我們不可忽視的。在掃羅禱告之前,他是個傲慢自恃的人,他迫害信徒,反對基督;然而在他禱告之後,他被完全破碎了,他謙卑下來,屈膝主前,成為福音使者。親愛的,禱告能改變一切,禱告能完成不可能的事情。――摘錄自大光讀經日程
【神使用微小的器皿作大事】
v 神完成祂的偉大工作都是用最卑微的工具。五旬節時的彼得是漁夫,宗教改革時期的馬丁路德是礦工之子,英國大復興時期神所看重的懷特菲是旅館的侍童。神作工不是藉法老馬兵戰車,乃是憑依摩西的杖;祂行神蹟奇事非憑旋風,乃藉微小的聲音,以致榮耀歸祂自己。這對你我不是很大的鼓勵嗎?神豈不也用我們來成就祂的大事嗎?─《司布真復興講壇》
默想:保羅的二個簡單的告是每位聖徒一生都要追求和學習的,除非我們認識主更深,否則我們對神的委身怎能始終如一活呢﹖
禱告:親愛的主,光照我,使我認識『你是誰?』主啊! 你是我的『救主』(20,22節)。我把我的一生交託給你,讓你來掌管。
7月9日 (週三)
讀經: 徒 9:20-43
主題:掃羅的見證與彼得職事的擴展
重點:使徒行傳9: 20~30節記載了保羅在徹底悔改完全歸依基督之後的情形。隨掃羅的轉變,帶來各處教會蒙恩的光景(31節):(1)得平安;(2)被建立;(3)敬畏主,蒙聖靈安慰;(4)人數增多。接著9:32~43節敘述彼得職事的擴展:(1) 在呂大醫治癱瘓的以尼雅(32~35節) 和 (2) 在約帕使多加復活(36~43節) 。從這段經文開始,一直到12章結束,又回到關於彼得的記載。此時,我們看見福音的開展由耶路撒冷、猶太全地、撒瑪利亞,如今往更廣大的地域發展出去,大馬色、呂大、約帕。在本章裏我們來看有關教會全面增長的兩大關鍵力量:
一 掃羅的仆倒(4節)──何時人的才智倒下,神的大能便顯彰!
二. 彼得的下跪(40節)── 何時自知無能為力,復活生命便流出!
v 『大馬色』即今敘利亞的首府,距離耶路撒冷約有二百五十公里。
v 『呂大(Lydda) 』是今日以色列首都特拉維夫的國際機場所在地,是到海港約帕途中的一個小市鎮。位于約帕東南方約十八公里,離耶路撒冷西北約四十餘公里。
v 『約帕(Joppa) 』是距呂大約十八公里的一個猶太人聚居的海港城市,即今海法港(Jaffa) 。
鑰節: 「那時猶太、加利利、撒瑪利亞,各處的教會都得平安,被建立;凡事敬畏主,蒙聖靈的安慰,人數就增多了。」【徒九31】
提要: 教會的增長,不只是算術相加,而應是幾何倍增。但教會的增長有其條件:(一) 教會須有平安──在平安的連結中保持聖靈的合一;(二)教會要被建立──在主的恩典與知識上長進,被建立在至聖的真道上。
這樣的教會,必行事敬畏神,在日常平凡的生活中,存敬畏的心,不敢得罪被釘十字架、受死的主,傷祂的心,我們就要受聖靈的安慰。聖靈一施恩,就使教會得著迥然不同的果效。―― 邁爾《珍貴的片刻》
【教會是否讓人產生錯覺】
v 某人有一天經過書店,看見櫥窗擺著一本書,書名是How to Hug,他以為這是一本討論心理學的書,教人如何擁抱,如何改善人緣...就進去買了一本,回家打開一看,發現根本不是這麼一回事,它只是百科全書裏頭的一卷,依字母順序排列,從How開始,談到Hug結束。這故事讓我們深深感觸,今天的教會是否也讓人產生同樣的錯覺,表面上人們以為在教會可以找到親切、溫暖、令人滿足的交往,結果卻大失所望?。
默想:我是否關教會的平安與被建立?是否盼望教會敬畏主、蒙聖靈安慰及人數的增長?
禱告:主啊! 幫助今天的教漸漸增長;被建立;凡事敬畏主;都得著聖靈的安慰;人數增多。
7月10日 (週四)
讀經: 徒 10:1-23
主題: 兩位虔誠禱告的人
重點:本章記載福音的大門向外邦人敞開了。此時,福音的見證由耶路撒冷、猶太全地、撒瑪利亞(半猶太),如今已擴展到該撒利亞,這個以外邦人為主的都市。徒 10:1-23,這段經文記載外邦人歸向基督的過程:
一、 聖靈雙重的預備── 1. 哥尼流的異象(1~8節) 和2. 彼得的異象(9~16節)
二、 聖靈的催促和環境的顯明──彼得往訪哥尼流家(17~23節)
v 『該撒利亞』(Caesarea) 在地中海東岸,約帕以北約45公里,離耶路撒冷約87公里。大希律王在主前30年為取代耶路撒冷作為猶太省的首府,就在這里建城和港口,以紀念奧古士督大帝(27BC - 14AD)。城內有圓形劇場、競技場、劇場(可容萬人,今仍然在使用)、公共浴池。。完全是一座希臘化的城市。
鑰節:「哥尼流定睛看他,驚怕說:『主阿,甚麼事呢?』天使說:『你的禱告,和你的賙濟,達到神面前已蒙記念了。』【徒十4】
「第二天,他們行路將近那城,彼得約在午正,上房頂去禱告。」【徒十9】
提要: 徒十4和徒十9節 講兩個人虔誠禱告的人──哥尼流和彼得。他們在不同的兩地,同得啟示和異象。哥尼流在禱告中看見異象(參2~3節),這裏彼得也在禱告中看見異象(參10~16節);禱告乃是為神鋪路,使神得以推展祂的行動。若沒有人的禱告來與祂配合,神往往寧可不作任何事。他們都同有敏感的靈和順服的心,也因此神將外邦人歸向基督的計劃由他們開始。敏感的靈和順服的心是服事主不可少的。沒有順服的禱告與異象有什麼價值呢?禱告與異象因順服得美好的結果。
【慕迪因一位姊妹的代禱,在某地講道大有果效】
v 你如果去讀教會歷史的話,你能看見無論在甚麼時候、甚麼地方,神復興祂的工作總是因為先有人在那裏禱告。有一次慕迪到了一個地方佈道,有極大的功效,結果他就查問,為甚麼神的能力特別與他同在。他查出來有一位老姊妹,是個殘廢的人,天天睡在床上,然而,她為那個城市付上代價,一直在那裏禱告,神就垂聽她的禱告。
默想:傳福音的障礙乃是在於我有沒有……?
禱告:親愛的主,我願作禱告的人,更願作順服的人。
7月11日 (週五)
讀經: 徒10:24-48
主題: 哥尼流家的得救
重點:本段經文分成三部分。首先是彼得詢問被邀請的緣由(28~29節) ,接著哥尼流述說緣由(30~33節)。第二部分是傳福音,彼得開始向他們講道(34~43節),但我們可看見,他並未講完。第三部分是聖靈降在外邦人身上聖靈先降在聽道的眾人身上(44~46節),接著彼得吩咐給眾人施浸(47~48節)。
主賜給彼得開啟天國的鑰匙(太十六19),他在耶路撒冷為猶太人開啟天國的門,如今在哥尼流家中用這把鑰匙開門給外邦人(徒十44)。
鑰節:「彼得還說這話的時候,聖靈降在一切聽道的人身上。」【徒十44】
提要: 哥尼流家裏所有的人,都得著了聖靈。在聖經裏,這是一個大事實。就是說,神拯救人,不只是以個人為單位,乃是以一個家為單位。哥尼流和全家人信主之後,就在他的家中開始聚會,後來形成該撒利亞教會。這是神在以色列人以外所建立的第一個外邦人的教會,哥尼流也成為外邦人信主的開路先鋒。當我們讀哥尼流得救時,常會被那超自然的事件所吸引,雖然原先異象很偉大,但是其中最偉大的卻是他成了聖靈的切入點,引進神時代性的行動。有關哥尼流,本章有如下的記錄:
一、 他是個虔誠人,敬畏神(2節上)――對神有敬虔的心
二、 全家都敬畏神(2節中)――對家人有影響力
三、 多多賙濟百姓(2節中)――對人有憐憫心
四、 常常禱告神(2節下)――有實際的靈性生活
五、 常伺候他的一個虔誠兵(7節)――對部下有好表率
六、 哥尼流已經請了他的親屬密友(24節)――關心身邊的親戚朋友
七、 俯伏在彼得腳前(25節)――尊敬神的僕人(雖然不該拜人)
八、 我們都在神面前,要聽主所吩咐你的一切話(33節)――聽道的態度正確
【衛斯理的母親】
v 衛斯理的母親有子女十九人,自然很忙,但她極其耐煩。一天,她的丈夫對她說:『我希奇你的耐性,一件事情你竟能向孩子們講二十遍,而不以為麻煩。」她回答說:『我若是只題十九遍就不再題,以致樣子不能領會,豈不是把以前所題的工夫都失去了麼?』她每天除了分開的對十九個孩子施教外,還要每天攜帶一個小孩到密室去,母子共同禱告神。有時還要特別的對他們個別講道,講故事,今天這個,明天那個,輪流的施以屬靈的教育。後來這十九個中,出了兩個世界馳名的佈道家,就是衛斯理約翰,和他的兄弟查利。
默想:哥尼流是個怎樣的人?
禱告:親愛的主,謝謝你聽哥尼流的禱告,他的全家和他的鄰舍因此得救。我們謙卑的求你也使救恩臨到我們所有的家人和鄰舍身上。
7月12日 (週六)
讀經: 徒 11
主題: 門徒稱為基督徒,是從安提阿起首
重點:本章經文可分成兩部分。頭十八節是說到因受奉割禮的門徒責難,彼得向耶路撒冷的教會敘述外邦人歸向基督的過程;後面十二節則論到安提阿教會的建立與蒙恩的情形。耶路撒冷教會因著『割禮』等問題,而無法顯出身體的合一(參1~3節);主卻興起了安提阿教會,藉著關懷受苦受難的肢體,而活出了身體合一的實際。從本章開始,神選擇了安提阿為福音開展與教會擴展的中心。徒 11: 19~21節,記載安提阿教會被建立的幾個步驟:
一, 傳福音 (19~21節)――傳講主耶穌,得著很多希利尼人,信而歸主。
二, 初信造就(23~24節) ――勸勉人立定心志,恆久靠主(23節) 。
三, 教導成全 (25~26節) ――教訓人認識真理,靈命長進(26節) 。
四, 服事建造27~30節)――進入『服事』(『供給』的原文),關懷遠方肢體的需要。
v 『安提阿』(Antioch) - 這是敘利亞的安提阿,有別于彼西底的安提阿(Antioch in Pisidia)。它位于今日土耳其西南角上,黎巴嫩山脈和陶魯斯山脈會合之處,所以是一個重要的陸上交通的孔道。由于奧論提斯河 (Oronte River) 的從城中經過,利用河口處的西流基港作為它的遠洋貿易港口,因此海陸兩方面的交通都非常方便。從主前四世紀開始,它就是東西方之間的貿易中心,在文化上則是希臘化的重要根據地,是羅馬帝國的第三大城市,僅次于羅馬和亞歷山大城。城中猶太人不少,是在巴勒斯坦之外第一個主要猶太人中心。
鑰節: 「門徒稱為基督徒,是從安提阿起首。」【徒十一26下】
提要:『基督徒』一詞的原文字尾iani表示屬於xx幫;例如當時猶太人稱呼羅馬皇帝的走狗作Caesariani,意思是屬於該撒幫(黨)。而「基督徒」正是安提阿的外邦人給信奉基督的人所起的綽號,因為這些人常講論基督,於是稱他們為「基督徒」,意思是與基督一伙或一黨的人。起初這個名稱可能含有嘲諷的成分,但無論如何,對「屬基督的人」而言,這是恰當不過的稱呼了。
『基督徒』的意義不是指基督的門徒,乃是指『基督人』或『基督族』;表明那些跟隨基督的信徒,是那群屬基督的人。這原是一個輕蔑的綽號,但由千萬歷代的聖徒,用自己的生命和鮮血堆砌而成的的稱謂,如今這個名稱,已成為信徒榮耀的標誌,因其具有如下的含意:
(1)『基督』這名乃是超乎萬名之上的名(腓二9),因此能與基督這名沾上關係乃是無上的光榮;
(2)『基督徒』表明自己是屬於基督的,基督乃是萬主之主,一切信徒都樂意向祂奉獻所有;
(3)『基督徒』這名表明裏面充滿基督,外面彰顯基督的人;
(4)『基督徒』不但口裏稱呼基督,並且行事以基督的心意為心意。
基督徒真正的意思是表明一個願意跟隨基督的門徒,一個屬於基督的人,一個獻身、委身、投身在福音事工上的人。讓我們對這個名稱重新認識,並且身體力行吧!
【基督徒】
v 新約聖經用「基督徒」一詞不過三次,使徒行傳十一章26節提到這個名稱的來源;廿六章28節提到亞基帕王對保羅說︰「你想少微一勸,便叫我作基督徒啊。」;彼得前書四章16節則鼓勵信徒,不要因為作「基督徒」受苦而感到羞恥。可見「基督徒」這個名稱在初代教會中,並不怎麼受歡迎的,因為它代表了受苦、逼迫、危險。後來直到第二世紀才開始稱信徒為「基督徒」,並且逐漸由綽號變成正式的名稱,由不受歡迎的罪名,成為榮耀無比的稱謂。
默想:安提阿教會興旺的原因是什麼?由安提阿教會反省我們的教會生活,有何心得﹖
禱告:親愛的主,謝謝你使用安提阿的教會,成為一個生機蓬勃的教會。求主使我們學習安提阿教會的榜樣,幫助我們的教會熱心領人歸主,有美好的肢體生活,能討主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