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耀的君王

诗篇廿四篇一至十节

    大卫的诗。

        1地,和其中所充满的,世界,和住在其间的,都属耶和华。

        2他把地建立在海上,安定在大水之上。

        3谁能登耶和华的山?谁能站在他的圣所?

        4就是手洁心清,不向虚妄,起誓不怀诡诈的人。

        5他必蒙耶和华赐福,又蒙救他的上帝使他成义。

        6这是寻求耶和华的族类,是寻求你面的雅各。拉细

        7众城门哪,你们要抬起头来,永久的门户,你们要被举起,那荣耀的王将要进来。

        8荣耀的王是谁呢?就是有力有能的耶和华,在战场上有能的耶和华。

9众城门哪,你们要抬起头来,永久的门户,你们要把头抬起,那荣耀的王将要进来。

        10荣耀的王是谁呢?万军之耶和华,他是荣耀的王。拉细

    这首已有三千年历史的诗,教导历代的人,在他们生活中,崇拜上帝应占绝对优先地位。在每个星期的第一日,它是犹太人首项所朗诵的。普世的基督徒在升天日的节期使用它,而很多改革宗教会在圣餐举行前诵唱第七至十节。

    很有可能,它开始被用作为诗歌颂唱,是当一大队祭司和民众在周年庆典中,抬着约柜进入圣所之时。甚至在没有圣殿以前(撒下六12—15),大卫就已经首先如此采用的。按传统而言,约柜是由比撒列为摩西在西乃旷野时所造的(出卅七1—9),象征上帝在他的子民中间,与他们同在。非利士人曾掳获它,因在那时,看来主再没有与他们同在(撒上四11;五1)。后来,它再成为立约的约柜,首先对以色列,后来,对大卫和他作君王的后裔(诗一三二8),都是上帝在爱和忠实中与他们有特别关系和象征。因为这样,对上帝深深的感恩,看来这仪式是每年举行,从君王至普通百姓,每一个人都会参予,作为更新对上帝的忠诚。

    除此以外,目前所进行的是敬拜万物创造者的行动,我们在创世记一章读到有关他的作为。他并不是一个地方的神灵,不是耶布斯人在大卫占领这城并使它成为“大卫之城”前所敬拜的神灵。在那里,现在这城市稳固屹立在它的磐石上,在诸世代开始之前,在地下沸腾无秩序的诸水上(出二十44)。这诸水提醒以色列民有关创世记一章二节所提及的混沌,上帝曾从混沌中开始创造生命和秩序。谁敢登这圣城的山,去敬拜那一位从那里统治世界的上帝?

    可能有一位特别的祭司代表,被派去对城墙外聚集的群众宣告第一和第二节。随即有另一位祭司高声叫喊。他以高声问这问题:“谁配进入和在这圣所敬拜呢?”跟着又有另一位祭司代表所有在场的人作出回答。

    我们留意到这里的资格并不是:(甲)“你有没有遵守律法?”或是(乙)“你有没有完成所要求的献祭?”这些资格是与一个人的意志有关。个人需要(甲)清洁的手,这是外在的记号,代表着内心的清洁,(乙)小心逃避任何明显邪恶的行径。这已足够为上帝所接纳和祝福。因此,第三位讲者明确宣称,所有这样的人将会受欢迎进入这行列,和进入这圣所。

    当然,所宣布的两项资格并不是对一位相信者而言,它们所指的,是那预备来敬拜的人,他盼望进入圣殿,虽然毫无疑问的,他仍然是一位罪人。就是早于一千年前,雅各的上帝向雅各所要求的,并不是完美的生命,而只是心志的真诚。这已足够让上帝赐福予一个人。人们相信,一个祝福差不多是以物质表现的,一些事物以能力的形式,从一个人转至另一个人,好像当耶稣接触患血病的女人一样。这能力授予(tesdaqah)的恩赐一词〔(不是标准修订本翻译的“辨明无罪”(vindication)〕,是我们以前曾遇过的阴性名词,它常常被译作公义。所以第五节应该如此:那位曾将他(接受祝福的人)放在正确地位(阳性的字)的上帝,在他的爱里,现在已给予他力量,藉着他的爱,使他人进入正确(阴性名词)的地位中(参看绪论)。那些旧约的字是何等深刻和动人,我们研究它们是何等的重要!若非这样,我们会发现要明白新约中圣保罗书信里所讲的意义是很困难的。一个细拉在这时候发出来,是不足为奇的。

    行列继续前进(第七节),他们到达城墙的门前,此刻我们可能听到两队诗班轮流的对唱。

    第一队诗班向城门说话,告诉它们大开门户,让荣耀的君王进入。然而这位伟大的君王只由一个六尺的小盒子来代表,这盒子名为立约的约柜。但是那细小的约柜已足够完成上帝的目的。因为这位荣耀君王的整个思典计划是以这盒子来代表。就好像在后来,同样思典的目的,只在一个人身上,便可向整个世界完全地启示出来。

    第二队诗班在第八节上半节以一句话回答。他们问:“谁是荣耀的君王?”

    第二队诗班在第八节下半节以一种有力的呼喊加入:“他是全能者,他是永远与邪恶的势力战争的上帝。”我们知道这是一种强调,因为十诫刻在石版上,正静静的位于那小盒子约柜之中。

    第一队诗班现在高声命令(第九节)大开城门,并且让荣耀的君王进来。

    但是第二队诗班(第十节上半节)则再发出同样的问题。敬拜者需要学习对上帝的信心,是得来不易及非自发的。他仍然需要确信和帮助。帮助来了(第十节下半节)。可能整队的祭司和民众,现正欢乐地以同一的声音喊出这最后的两句说话:“万军之耶和华”(意思是同样属于以色列和神圣的军队)和“上帝是荣耀的君王!”

    假若我们能在自己的地方教会关闭了的门外,重演这些古诗,这将会对我们明白上帝的恩典是一种好的经验。除此以外,我们如此行可提醒自己,本篇诗也指向当天上耶路撒冷的城门(使用启示录的图画语言)永远打开的时间,全世界的男人、女人和儿童都同样被邀请进去。这种表达方式也会使我们留意到这奇异的事实,当搞拥的群众在约柜后面雀跃地拥进圣殿的庭院时,荣耀的君王并不是从天上而来,而是从下面,从拥挤的群众中来。

    在一九三八年格拉斯哥展览场开幕时,英王乔治六世要求颂唱第七和第八节,而马丽皇后要求以圣乔治爱丁堡的音调演奏出来,因为这篇诗已用于一八五一年在伦敦举行的大展览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