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不会改变

诗篇一○二篇十八至廿八节

        18这必为后代的人记下,

        将来受造的民要赞美耶和华。

        19因为,他从至高的圣所垂看;

        耶和华从天向地观察,

        20要垂听被囚之人的叹息,

        要释放将要死的人,

        21使人在锡安传扬耶和华的名,

        在耶路撒冷传扬赞美他的话,

        22就是在万民和列国

        聚会事奉耶和华的时候。

        23他使我的力量中道衰弱,

        使我的年目短少。

        24我说:我的上帝啊,

        不要使我中年去世。

        你的年数世世无穷!

        25你起初立了地的根基;

        天也是你手所造的。

        26天地都要灭没,你却要长存;

        天地都要如外衣渐渐旧了。

        你要将天地如里衣更换,天地就改变了。

        27惟有你永不改变;

        你的年数没有穷尽。

        28你仆人的子孙要长存;

        他们的后裔要坚立在你面前。

    我们先停留一会儿,看看我们刚才所读这段经文中的两点。(一)我们已注意到,我们毋须将那幅贫乏和绝望的可怖的景象视为天意,将它与被掳至巴比伦的恐怖事情扯在一起。这点与全本圣经所启示的方法是一致的。那位从耶路撒冷到耶利哥的人,他被贼人伤害;但是这些事情也可能发生在任何地方任何危险的路上;而那位良善的撒玛利亚人也可以是一位良善的祖鲁人,或是一位良善的瑞典人。所以我们可以大胆地将这位诗人的经验应用在任何个人身上,无论是古代的人或是现代的人,任何的国家,古代的或是现代的也都可以。(二)这位诗人最后怎样得到回归呢?在他极痛苦的时候,什么事情能给予他盼望呢?就是这个事实——上帝不会改变。上帝在古时曾拯救他所爱的人,毋须置疑,他会再次如此行。因此,我们注意到,喂饱难民营中饥饿的人,虽然也是善行和必要去做的事情,但这并不是上帝对这些人的需要所作出的回答。“行善”而没有同时传扬“好的信息”(这是世俗的人不能容易明白的),这并不符合上帝所启示的旨意。

    第十八至廿二节。记下这事情,并不是要褒扬那些相信最后能看见锡安城的幸运儿,乃是为后代的人,将来受造的民,要赞美耶和华。任何经济的政策,要使后代的人为这世代的人付上债务,这基本上是错误的。诗人说,宁可让这世代的人告诉他们的后裔,上帝实在已使他们得享自由,没有一项的抵押需要他们的子孙清还,不管是恐惧、惊恐还是痛苦。这句说话的意思,就是在将来的日子,我们的子子孙孙将会是自由的人,他们自由地聚集在耶路撒冷,一同敌拜耶和华。所以他说,要记下这一个日子;耶和华从天向地观察……要释放将要死的人(参看拉一1—4)。除此以外,因为还有其他的人也将会相信这事情!世人都犯了罪,因此,所有人都将要死亡。所以,诗人认识到上帝的饶恕和更新的具体行动,其初步成果乃是他聚集了所有的人(22节)。

    第廿三至廿八节。上帝并不是轻轻挥舞他大能的手,便使他的国来到。无论我们的诗人或我们自己,在前面的路上都公正地竖立了一个十字架——竖立在中道中。在第廿四节,诗人大胆地使用这样的说话:“当我看见这十字架的时候,我便哭泣起来了。‘当我只有三十三岁的年龄,为什么要我面对死亡呢?上帝啊,你有永生,为什么我不能达到你所定一般人能达到的寿数呢?’”“你的国度只能透过背负十字架而来,这是不错的,但是为什么需要我呢?为什么我也要背负我的十字架呢?为什么我不能够多活一点时间,以致我能平安回到耶路撒冷去,而要在中道中遇见十字架呢?”

    我们的诗人所做的,是将群众的经验个人化。索忍尼辛(Alexander Solzhenitsin)在他所写古拉格群岛(The Gulag Arhipelago)也作了同样的事情,在这本书中,他描述了在这群岛上千万人逐渐衰残的经验。因此,我们自己个人在这世界的邪恶势力里的经验,也由这样一篇诗篇向我阐明出来了。

    但是我们的诗人很快便重获信心,并不是由于想起他那可怜和渺少的自我,乃是想起上帝的伟大。他引用一些被掳前的人所作的诗篇。无可置疑,这些都是他心中熟悉的诗篇(正如耶稣在十字架上的时候引用诗廿二篇一样),他曾向那些在贫乏中与他一同受苦的同胞诵读。他记起这基本的道理——上帝永不改变。上帝对摩西说了什么话呢?“耶和华,耶和华,是有怜悯、有恩典(这词语描述上帝的母爱)的上帝,不轻易发怒,并有丰盛的慈爱(hesed)和信实(emet)。”你就是他了。因此,我们可以绝对肯定,我们的子子孙孙要长存。这地是短暂的,被掳的忧愁也是短暂的。但是上帝是永恒的,因此,我们的子孙“在你的同在下”(标准修订本译作在你面前)必定会长存。我们记得希伯来书第一章十至十二节曾引用这段有关信心的伟大经文。在那处,它被用来阐释基督永恒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