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主題目錄 |

 

卷十二 從逆境中奮起

 

困難壓不倒我,堅忍的毅力足可戰勝一切。

            ——達·芬奇



    對成功的渴求

       珍視你的夢幻與憧憬吧,因為它是你心靈的結晶,是你成功的藍圖。

            ——拿波林·希爾
   

    很多年前,考古學家在發掘埃及古墓的時候,偶然在一片碎木下發現了一些植物種子。經過栽培,3000年前的種子竟然生根發芽,茁壯生長!而芸芸眾生——當他們尚未認識到自己的潛能時——難道會註定要在失敗的陰影和絕望的幽暗中終其一生嗎?難道我們心懷希望的種子,成功的渴求,就不能衝破逆境與不幸的鐵甲嗎?看一下合眾社1984523播發的這個故事,你也許會從中有所啟發。

    瑪麗·哥羅達小時候學不會閱讀和寫作,專家們斷定她智力遲鈍。青少年時期的哥羅達又得到一個綽號:無可救藥的傢伙,並被送去教養兩年。可就在教養所這個禁閉之地,瑪麗開始奮起學習。她每天伏案攻讀16個小時。老天有眼,她終於拿到了高中畢業證書。

    但厄運卻接踵而至。離開教養所後她先是未婚先孕,兩年後再次懷孕。接二連三的打擊幾乎摧毀了她好不容易才獲得的閱讀和寫作能力。在父親的幫助和支持下,瑪麗重新振作,將所喪失的又追了回來。

    在極度拮据的境況下,瑪麗投身于慈善事業。最後靠微薄的收入,她收養了7個孩子。這期間她開始學習社區學校的課程,結業後她又考入奧班尼醫學院。

    1984年春,俄勒岡州。瑪麗·哥羅達·路易士——她現在已經結婚了——氣度非凡地走入畢業典禮會堂。當她伸手接過那蘊含著她的自信與堅韌的證書時,沒人能猜出瑪麗心中的萬千漣騎。這一紙證書向整個世界宣告:這裏,在這個星球上一處不起眼的地方,站著一個敢於執著子遙遠夢想的人,一個向整個世人昭示我們人類非凡卓絕的人——這裏站著瑪麗·哥羅達·路易士:醫學博士。

    (詹姆斯··科納)



    最好的球員

       苦痛無可避免,如何承受全看你了。

            ——出處不詳
   

    高年級生布朗·霍斯頓,奧克拉荷馬州立大學籃球隊的佼佼者,最後將球傳給布萊·瑞弗斯,看著這個膚色白皙、羞澀靦腆的新生將球投入籃筐。這兩個俄州大學牛仔隊的球員正在進行緊張的訓練,準備晚上迎戰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籃球隊。這時他們看到牛仔隊的教練艾迪·撒頓向球場走來,旁邊跟著一個推輪椅的男人,輪椅上坐著個孩子。

    艾迪·撒頓叫停了兩人的訓練,說道:

    “我想讓你們認識認識司各特·卡特和他的父親邁克。

    “嗨!夥計!輪椅上的小男孩歡快地叫道,搖著細瘦的小胳膊。他看上去快12歲了,戴著一副和他蒼白凹陷的小臉不相稱的黑邊角質架大眼鏡,棒球帽蓋住他頭髮稀疏的小腦袋。他左腿的運動褲下露出小半截塑膠假肢。

    撒頓解釋說,司各特因患骨癌而截肢。接著他問司各特是不是想對他的球員說些什麼。

    球員們在想他會提到自己的疾病。但出乎竟料,司各特聳聳肩,蹙著小臉說道:嗯,我不知道,教練,我的話沒能給足球隊帶來什麼好運。他們上個賽季一場也沒有贏。

    球員們先是靜默,繼而所有的人都大笑起來。

    “小傢伙有膽量。霍斯頓在想。

    而新生瑞弗斯尤其對司各特的沉靜自信肅然起敬。這個腦腆的中鋒第一次出席新聞發佈會時,一個問題讓他結結巴巴回答了半天。他當時滿臉通紅,琢磨著在這些運動員面前講話需要的勇氣。

    司各特有兩個哥哥。他生來就喜歡運動,他過去經常和爺爺波爾及伯伯湯姆一起鈞魚,不過那兩人都已故去。司各特和父母住在圖士拉,父親是個律師,母親名叫波拉。

    有一陣小司各特老說他左膝疼痛,卡特夫婦還以為那是運動扭傷。後來醫生說那是惡性腫瘤,必須動大手術摘除。聽到噩耗,邁克和波拉相對而位。司各特看看父母,沖著醫生假裝生氣地說:我真不明白他們為何要哭哭啼啼,我不就是壞一條腿嘛。

    司各特挺住了10個月腹痛如絞的化療。當從腿部手術蘇醒過來家人問他感覺如何時,他回答道:救救我!我再也不能站起來了。

    199112月的一個夜晚,牛仔隊戰勝了伯克利分校隊。一周後又迎戰弗琴查大學隊。那天牛仔隊的靜水體育館裏座無虛席。比賽開始正要跳起爭球的那一瞬,牛仔隊副教練比爾·賽夫邁克·卡特正竭力擠著想把司各特弄進球場。他於是湊到撒頓的耳邊說:

    “瞧,他們來了。

    “如果小傢伙想坐到球員席上,最好讓他挨著我。撒頓說道。

    賽夫向邁克轉達了撒頓的邀請。司各特興奮地跳起來。他坐在球員旁邊興高采烈地歡呼大叫。這時候正值布朗·霍斯頓下場休息。

    布朗·霍斯頓少年時代是在坎薩斯城嚴酷的街頭度過的,現在成了身價不菲的球星,他和球迷乃至隊友都很疏遠。

    司各特開始拿話刺激霍斯頓,說他在場上用肘捅了對方的中鋒一下。

    “你以為你力氣大了不起。可我看打起球來就像個玩具熊!

    霍斯頓咬緊了下胯。這個病殃殃的小傢伙敢指指點點我的技術?!但他馬上領會了司各特嘲諷的微笑。

    “走著瞧!霍斯頓反唇相譏,你將會討厭看到這只玩具熊的!

    這場比賽牛仔隊取得了第十九場連勝。撒頓帶著司各特跟著其他球員走進更衣室。司各特用手摩掌著一個球員的光頭說道:

    “你們應該都剃成光頭。

    看到他的隊員們馬上接受了司各特的提議,有個念頭突然在撒頓腦中一閃。

    “你正好是我們球隊的吉祥物,這個英俊而略帶憂鬱的教練慢吞吞地說。以後每次主場比賽你都坐在隊員席上怎麼樣?

    司各特睜大了眼。這一次,他不再鬧鬧嚷嚷的了。

    “這事就這麼定了。教練說道。

    於是就有了以下的儀式:每次比賽,司各特都坐在隊員席上。每個牛仔隊員下場離開時都要抱他一抱。到1月初的時候,球員們都離不開司各特了。

    有天晚上司各特和父親在收聽一場比賽實況重播。節目主持人提議從牛仔隊中選出一位最佳球員

    “爸爸,要是以我們的名義設獎,你看怎麼樣呢?司各特說道。於是父子倆製作了一個證書,證書開頭印著司各特最佳球員獎。該獎將授予為球隊立下汗馬功勞的隊員。2月份的比賽牛仔隊輸給了科羅拉多大學隊。司各特看到6號考奈爾·海克切在場上的三次偷襲,就給他起了個牛仔隊飛賊的綽號。另一球員因笑話滿腹幽默風趣而獲消磨時光獎。隊員們喜歡這樣的稱號,把它們寫上紙條貼在更衣室和寢室裏。

    19922月初,牛仔隊在國內大學籃球聯賽的名次已上升到第2位。而此時主要得分手布朗·霍斯頓卻因手腕嚴重扭傷,只得退出比賽。密蘇裏大學隊以6652戰勝牛仔隊,牛仔隊已經連輸4場了。

    撒頓深知下一場對內布拉斯加大學的比賽中若缺了霍斯頓,牛仔隊的日子會很不好過。賽前他問霍斯頓可不可以上場。

    “夠嗆。年輕的球星指著腫起的左踝咕噥道。

    司各特搖著輪椅,來到霍斯頓面前,逗他道:如果你不上場,我想我替你比較合適。

    霍斯頓噎住了。司各特的嘲諷刺激著他。自己不過是腳踝扭傷,可這孩子截去了半條腿!他幽默地捅了捅司各特說:我會打一場最出色的比賽——為你。

    當晚終場哨聲吹響時,牛仔隊以7251戰勝內布拉斯加隊。布朗·霍斯頓一人獨得17分。沒有人能想像到他所承受的痛苦。

    賽後司各特搖著輪椅來到運動員更衣室,嚷道:今晚的最佳救員獎屬於那個不怕苦痛毫不畏縮的哥們,我崇拜他。他一心為的是他的球隊,他是我的朋友。獎狀上是司各特歪歪扭扭的字體:獎給布朗·霍斯頓。

    霍斯頓走到司各特身邊,淚光閃閃。謝謝你。他咕噥著,又馬上退到一邊去了。

    牛仔隊本賽季最後一場主場比賽結束後的一周,當霍斯頓緩步走向球場時,場上的人向他歡呼致意。這個即將畢業的高年級生終於吐露了他許久來未曾說出的話,他用長而有力的臂膀緊抱著瘦弱的司各特,熱淚盈眶,他伏耳對司各特說:我愛你,寶貝。司各特答道:我也愛你,霍斯頓。

    那段時間司各特充滿希望。他可以拄著雙拐行走了,肺和骨骼也未發現新的癌腫,醫生說只要腫瘤不再光顧,司各特可以避開化療,甚至又可以游泳和釣魚了。

    然而有一天醫生打電話告訴波拉說,司各特脊椎骨上又發現惡性腫瘤,需要一次痛苦的大手術,之後還得從脖子到臀部用支架固定半年,還得接受更多的放療和化療。

    波拉一直在努力促使兒子對病情持樂觀態度。司各待聽到這個消息後只輕輕地點了點頭。但當波拉不住地抽泣時,他抱緊她,像媽媽似地搖著一根手指:媽媽,這會兒,咱們不能失去信心。

    司各特卻關心著別人的痛苦。一天在醫院走廊裏看到一個渾身發抖的小男孩被放到輪椅裏,他對波拉說:下回再有人說要為我祈禱的話,我要告訴他們為那個小男孩祈禱吧!我會好起來的。

    波拉和邁克常常給孩子們講起上帝的眾神。司各特每每表現出的熱誠寬厚和仁愛之心,都讓卡特夫婦確信,這孩子已經懂得一己私欲之上,另有真義永存。

    司各特最近病情的惡化使牛仔隊隊員們焦灼不安。而當他們得知醫生不能通過手術摘除所有的癌腫——因為那樣會使司各特截癱——時,他們的悲哀愈發深切起來。

    撒頓教練很想為司各特做點什麼有特別意義的事情。一天他一閃念間按司各特的身材定做了一套牛仔隊的訓練服,寄給司各特。

    “我猜這意味著我是一名真正的牛仔隊隊員了。司各特在電話裏說。

    “你一直是牛仔隊的隊員,我的孩子。撒頓保證道,你具有不屈的戰士精神。

    布萊特·瑞弗斯更是深深地為司各特堅定而快樂的情緒所感染。霍斯頓畢業後,中鋒瑞弗斯成了牛仔隊的核心隊員,然而這個大二的學生儘管在場上表現得沉著自信,他在其他場合卻落落寡合,抑鬱不歡。

    1993年末一個寒冷的夜晚,牛仔隊迎戰密蘇裏隊。司各特在醫院裏看電視轉播,終場前2秒鐘,比分6461,牛仔隊落後3分。這時候教練示意瑞弗斯把球傳給邊鋒,然後由後衛遠投3分。然而瑞弗斯卻徑直投向籃筐!地一聲,球隨著終場的哨音應聲入網。45英尺開外這不可思議的一投,使牛仔隊贏得寶貴的3分。加時賽中牛仔隊終於以7773力克對手。

    在那令人眩暈的一瞬,瑞弗斯覺得自己擁有了他從司各特身上看到的勇氣和自信。他多麼想把這一切說與司各特聽,可是司各特卻不在他身邊。

    一周之後,600余名球迷、新聞記者和球員的家人歡聚一堂,在學生聯合會中心舉行籃球隊每年一次的宴會。歡宴將盡,瑞弗斯靜靜地坐在上首。他面前征程漫漫——也許是他一生中最坎坷的長路。

    撒頓走向前臺宣佈瑞弗斯想對大家說些心裏話。

    瑞弗斯站在前臺,下面一片靜寂,偶爾聽到玻璃杯的叮叮噹當聲。這個靦腆的球星深吸了一口氣,定了定神。忽然他看到聚光燈外司各特一家正微笑注視著他。

    “司各特·卡特激勵著咱們球隊的每一個人。他向我表明,決心和毅力就是一切。我深深地感謝他。瑞弗斯說道,他的聲音顫抖著。

    瑞弗斯招呼司各特上臺,司各特拄著雙拐蹣跚著走來。瑞弗斯舉起一個籃球,上面歪歪扭扭地寫著:致勝一投——俄克拉何馬對密蘇裏——1993224

    “這個籃球歸我了。因為我曾用它在對密蘇裏隊的比賽中攻入致勝一球。這是屬於我的殊榮。

    撐著雙拐的司各特被瑞弗斯寬闊的臂膀擁抱著。瑞弗斯強忍著不讓眼淚流出來。整個屋子爆發出經久不息的掌聲。

    199310月初,司各特的脊柱上又發現新的腫瘤。這意味著將阻塞他的脊索,意味著腰部以下將失去知覺。此外,癌腫還擴散到腦部和肺部。

    “這下完了,這孩子夠嗆能活到感恩節。醫生這樣告訴司各特的父母。

    憂懼——自從夫婦倆第一次聽到癌症這個詞時——在他們心中就生根了,他們現在需要的是積聚生離死別的勇氣。

    邁克夫婦小心翼翼地把壞消息告訴了司各特。這個瘦弱的少年安靜地聽著父母的訴說。他最後說道:我在天堂又可以見到湯姆叔叔了。我會和他,和波爾爺爺一塊兒釣魚。

    感恩節那天,一輛大篷車在圖士拉卡特家門前停下。

    “你知道是誰來了嗎?!波拉向病臥在床的兒子嚷道。司各特微笑著看著牛仔隊的隊員、教練和他們的家人魚貫進入客廳。

    腰部以下癱瘓的司各特因大劑量地服用類固醇而水腫。抑制腦瘤發作的藥物使他說話變得艱難。然而這一瞬間他的臉上閃閃發光。你明晚會贏的,他對瑞弗斯說,因為我要去看比賽,去為你加油。

    第二天傍晚,牛仔隊迎戰普羅維登斯學院隊。儘管擠滿了人,牛仔隊的隊員座席上仍空出一個位子。整個上半場牛仔隊打得毫無生氣。

    撒頓搖了搖頭。也許依靠司各特來鼓舞士氣業已失靈?然而他仍然希望這個孩子能帶來又一場勝利。

    忽然,從場下觀眾的喧鬧聲中,撒頓聽到輪椅的吱吱聲。他轉過身,看到邁克·卡特正推著司各特向前來。司各特已不能坐起來了,他斜靠在輪椅上,支著腦袋看比賽。牛仔隊隊員驀地感到:司各特來了!現在我們要為他而戰!牛仔隊最終以113102戰勝對手。高年級後衛布魯克·湯普生一人獨得33分:司各特苦湯普生道:打得是不賴,可最後一個球你怎麼沒進?!(無論如何,這是司各特最後一次嘲諷了。)

    接下來牛仔隊隊員挨個走過司各特面前,司各特蒼白瘦弱的小手舉在半空。每個隊員都伸出汗濕的手掌撫摸他。這一次小司各特耗盡了生命中最後一息。

    訣別的時刻終於到來。1993122,在牛仔隊與亞利桑那州籃球隊開賽後幾分鐘,司各特在家人面前停止了呼吸。他身旁放著一枚飾章,上面寫著:

    “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所守的道我已經守住了。從此以後,有公義的冠冕為我存留,就是按照公義審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賜給我,不但賜給我,也賜給凡愛慕他顯現的人。(《聖經·新約·提摩太后書》47節)

    牛仔隊的隊員們來了,他們為司各特抬棺送靈。司各特被葬在他曾經和爺爺、叔叔一同釣魚的小溪旁。入殮時,他穿著牛仔隊的黑色運動服。願他靈魂安息。波拉和邁克對眼睛紅紅的撤頓教練和球員們說。

    後來每當撒頓看到座席上那個人去席空的位子時,心裏不由湧起一陣悲哀,看到球員抑鬱萎靡時,他常常回想起球隊的司各特獎。最佳球員——他告訴他的隊員——就是不畏任何艱辛,拼搏到生命最後一息的人。這樣的球員才珍視他的球隊和他的球迷,而他對上帝的無上忠誠使他從不畏縮。

    他告訴他的隊員,司各特·卡特將永遠是他心中最佳運動員的典範。

    (蘇姍妮·恰茵)



    從不說他做不到

       成功來自使我們成功的信念。

            ——維吉爾
   

    我的兒子瓊尼降生時,他的雙腳向上彎彎著,腳底靠在肚子上。我是第一次做媽媽,覺得這看起來很彆扭,但並不知道這將意味著小瓊尼先天雙足畸形。醫生向我們保證說經過治療,小瓊尼可以像常人一樣走路,但像常人一樣跑步的可能性則微乎其微。瓊尼3歲之前一直在接受治療,和支架、石膏模子打交道。經過按摩、推拿和鍛煉,他的腿果然漸漸康復。七八歲的時候,他走路的樣子已讓人看不出他的腿有過毛病。

    要是走得遠一些,比如去遊樂園或去參觀植物園,小瓊尼會抱怨雙腿疲累酸疼。這時候我們會停下來休息一會,來點蘇打汁或蛋捲霜淇淋,聊聊看到的和要去看的。我們並沒告訴他他的腿為什麼細弱酸痛;我們也不告訴他這是因為先天畸形。因為我們不對他說,所以他不知道。

    鄰居的小孩子們做遊戲的時候總是跑過來跑過去,毫無疑問小瓊尼看到他們玩就會馬上加進去跑啊鬧的。我們從不告訴他不能像別的孩子那樣跑,我們從不說他和別的孩子不一樣。因為我們不對他說,所以他不知道。

    七年級的時候,瓊尼決定參加跑步橫穿全美的比賽。每天他和大夥一塊訓練。也許是意識到自己先天不如別人,他訓練得比任何人都刻苦。雖然他跑得很努力,可是總落在隊伍後面,但我們並沒有告訴他為什麼。我們沒有對他說不要期望成功。訓練隊的前7名選手可以參加最後比賽,為學校拿分。我們沒有告訴瓊尼也許會落空,所以他不知道。

    他堅持每天跑45英里。我永遠不會忘記有一次,他發著高燒,但仍堅持訓練。我一整天都為他擔心。我盼著學校會打來電話讓我去接他回家,但沒有人給我打電話。

    放學後我來到訓練場,心想我來的話,瓊尼興許就不參加晚上的訓練了。但我發現他正一個人沿著長長的林蔭道跑步呢。我在他身旁停下車,之後慢慢地駕著車跟在他身後,我問他感覺怎麼樣,很好。他說。還剩下最後兩英里。他滿臉是汗,眼睛因為發燒失去了光彩。然而他目不斜視,堅持著跑下來,我們從沒有告訴他不能發著高燒去跑4英里的路,我們從沒有這樣對他說,所以他不知道。

    兩個星期後,在決賽前的3天,長跑隊的名次被確定下來。瓊尼是第六名,他成功了。他纔是個七年級生,而其餘的人都是八年級生。我們從沒有告訴他不要去期望入選,我們從沒有對他說不會成功。是的,從沒說起過……所以他不知道,但他卻做到了!

    (凱西·拉曼庫薩)



    動人的一課

       沒有偉大的意志雄才大略。

            ——巴爾扎克
   

    10歲的小女兒莎拉曾給我上了一堂有關勇氣的課。莎拉一隻腳先天肌肉萎縮,不得不依靠支架活動。一個明媚的春天清晨,她回家對我說她參加了戶外體育比賽——一個包括跑步及其他競技項目的比賽。

    看著她的腿,我飛快地轉動腦筋,想說些——正像許多名教練在隊員面臨失敗時所要講的那樣——鼓勵我的小莎拉的話。然而我的話還未出口,莎拉仰起頭說:爸,我跑贏了兩場比賽!

    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莎拉接著說:我比他們有優勢。

    啊哈!我明白了,她肯定是可以比別人先跑幾步,因為身體的原因而得此照顧……可是我正要發話,莎拉又說:爸爸,我沒有先跑。我的優勢是我必須比她們努力得多!

    這就是勇氣!這就是我的女兒莎拉。

    (斯坦·弗來格)



    14級臺階

       逆境使人堅強。

            ——佚名
   

    據說,一隻貓有9條命,我相信這個。因為我雖然不是貓,竟然也能活過3次。

    190411月一個明朗寒冷的冬日,我出生了。我們兄妹8人,我排行老六。父母都是農民。我15歲的時候,父親去世了,家境愈發貧寒。母親留在家裏煮飯做菜,我們則外出做事,收入菲薄,生計維艱。

    後來我們長大成人,娶妻嫁人,各過生活。一個姐姐和我留在母親身邊照顧她。母親晚年癱瘓在床,60多歲就過世了。不久後姐姐嫁了人,一年後我也結了婚。

    這時的我初享生命的甘美:幸福快樂,身體棒棒的——我還是個很不錯的運動員呢。我在聖·喬西有份很不錯的工作,有一雙活潑可受的女兒,在聖·卡洛斯半島有我美麗的家園,溫馨的家庭。

    對我來說那時候生活就像甘醇的美夢。

    但這好夢並不長久,它變成了惡夢——夜深驚醒,冷汗淋漓。我患上了慢性進行性運動神經疾病,先是右臂和右腿,繼而左臂和左腿,都被惡疾侵襲。

    這開始了我的第二次生命……

    儘管疾病纏身,憑藉設在車裏的一副特殊裝備,我依然每天開車上班下班。後來是14級臺階——在一定程度上——維持著我的健康還有我的樂觀情緒。

    好笑?可真的是這麼回事。

    我們家從車庫到廚房之間有14級樓梯,這十數階必須之地就成了我生命的量規。它們是我生命的碼尺,是我向繼續生存進行挑戰的寄身之所。我曾想如果那一天——當我舉步維艱,再也不能跨越哪怕一級臺階——來臨,我爬也會把它爬完,直至耗盡最後一息。到那時我會承認自己失敗,會躺下來,等待死亡。

    所以我堅持工作,堅持爬越這14級臺階。日月如梭,光陰茬冉,我的女兒們上了大學,又各自建立了美滿的家庭。在我美麗的家園,只剩下我和老伴——哦,還有那14級臺階。

    你也許會認為我是個充滿勇氣和力量的人——錯了。我是個破子,步履蹣跚,幻夢破滅。是那14級辛酸的臺階支撐著我不至於迷亂,使我沒有撇開妻子、工作,還有我的家園。

    當我緩慢而痛苦地邁上一級又一級的臺階,我常常停下來歇一陣。有時候思緒會回到美好的往昔——那時我在體育館工作,打高爾夫球、滑冰、游泳、跑步、跳高……可現在孱弱的身軀幾乎不能征服幾級樓梯。

    年事漸高,我愈發地絕望和沮喪,我敢說當我向我的老伴和朋友闡述我的人生哲學時,他們都會感到厭倦和不快。我愈發相信上帝指派我到這世間就是為了含辛茹苦。有9年了,我隨身帶著十字架。只要還能爬登這14步臺階;我都會帶著它的。

    我已漠然於聖經中的慰藉之詞了。就在一暫態,眨眼之間(號筒未次吹響的時候,因號筒要響,死人要復活,成為不朽),我們也要改變。(《新約·哥林多前書》1552節)這就是我在人世間的初次和第二次生命。

    19718月的一個漆黑的夜晚,我開始了第三次生命的航程。事情來得太突然,我一點準備也沒有。依稀記得那天早晨我去上班,覺得走下這14階樓梯要比以往艱難得多。想到回家後還要爬一遍,心中不禁發怵。

    當晚下起了雨。我駕著車行駛在一條人跡罕至的路上,狂風驟雨肆肆地抽打著車身。突然,我手中的操縱杆痙攣了一下,汽車猛地向右拐去,接著我聽到一聲可怖的聲音——輪胎爆裂了。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車停在光滑的路邊,驀然覺得這下走投無路了。我的力量根本不可能換個輪胎——絕對不可能。

    興許能等來一輛過路車?但這念頭很快就消失了。這樣的天,怎麼會有別的車呢?我不能坐以待斃。我記起來路邊不遠的地方有戶人家,於是發動汽車,慢慢地開到一個泥濘的路口,拐了進去。謝天謝地,窗戶的燈是亮著的!我停下車,按了按喇叭。

    門開了。一個小姑娘走出來,瞅著我。我搖下車窗,說我的車胎爆了,需要人來幫助換掉。因為我無法活動,自己沒能力換。

    小姑娘走回屋,不多會兒,她穿著雨衣、戴著雨帽出來了。後面跟著個男人,那男人向我熱情地打了招呼。

    我坐在舒適的車裏,渾身乾鬆。而那個男人和小姑娘卻在暴風雨中為我換車胎。我心中深為不安。我會給他們報酬的。雨小了些,我搖下車窗,看他們工作。我覺得他們幹得太慢了,讓人心焦。我聽到車子後部金屬的碰擊聲。小女孩說道:爺爺,給你千斤頂。老人嘟噥著答應了一聲,車身慢慢地升起了。

    接著車後是一陣叮噹聲,搖晃和低低的話語。車終於修好了。千斤頂收回的時候,車身顛簸了一下,我聽到車蓋合上的聲音,接著看到祖孫倆站在我車窗跟前。

    老人穿著雨衣,弓著腰,看上去年老體弱。那個小女孩我覺得也就810歲的樣子。她抬起小臉望著我,笑嘻嘻地。

    老人道:這鬼天氣,車子最容易出毛病。不過現在,你的車修好了。

    “太謝謝你們了,我說,該怎樣酬答你們呢?

    老人搖搖頭,不用客氣。西西婭說你的腿有毛病,不方便。我們很樂意幫忙,我想這事碰上你你也會這麼做。不需要什麼酬謝,我的朋友。

    我遞出一張5美金的鈔票說:不,我得按我的方式來。

    老人無動於衷。小女孩靠近車窗輕聲對我說:我爺爺是個盲人,他看不見。

    接下來的幾秒鐘像是凝固了。不安和羞愧噬咬著我,我的心靈感受到前所未有的震憾。一個失明的老人和一個年幼的女孩!在黑暗中摸索著,用冷冰冰、濕漉漉的手指辨別螺絲和工具,來為我修車!而這黑暗對老人來說,是直到死亡也無從解脫的無邊的黑暗。

    他們在淒風冷雨的深夜為我換了一個輪胎,而我卻和我的雙拐坐在溫暖舒適的車裏。我的殘疾!他們向我道了晚安,回家去了。我不知道我在那裏坐了多久。我深深地陷入內省,發現了自己身上一些令靈魂難以安寧的品質。

    我認識到自己沉溺於自憐、自私之中,對他人漠不關心,思想頹廢……

    我坐在那時祈禱著。懷著深深的謙卑。我祈禱勇氣和力量,祈禱人與人之間的深切理解,祈禱更深刻地認識自己的缺點,祈禱能夠具有這樣的誠心,能在日課中堅持不輟地祈求心靈的幫助來克服這些缺點。

    我祈禱上帝賜福於那個失明的老人和他的小孫女。最終我駕車離開,頭腦如麻,靈魂謙卑。

    “無論何事,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因為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聖經·新約·馬太福音》712節)

    從那以後,這條先知的告誡對我而言,已不單單是聖經的一紙文字,它成了我努力奉守的生活準則。儘管遵循起來往往很難,有時讓人灰心喪氣,有時讓人耗時費錢,但它的價值毫無疑義。

    現在我每天不僅要登越那14級臺階,而且盡可能地去幫助別人。也許有一天,我會為一個盲人——一個像我從前那樣的瞎人——在深夜更換輪胎的。

    (海爾·曼懷瑞)



    留下美麗,讓痛苦消失

       在最後一個瞬間,總有一個以前不存在的理由——即:不可能再猶豫了。

            ——喬治·愛略特
   

    亨利·瑪西蒂儘管比奧古斯特·瑞奈小28歲,但這兩位藝術家卻是忘年之交,形影不離。瑞奈在生命的最後10年因病而足不出戶,瑪西蒂每天都會去看他。

    有一天瑪西蒂看到瑞奈在畫室工作,每畫一筆都伴著劇痛,他不禁脫口而出:這麼受罪為什麼還要畫個不停呢?奧古斯特?

    瑞奈簡單地回答道:把美留下,痛苦就會遠去。

    直到死的那一天,瑞奈仍在作畫。他最著名的作品《浴者》完成於他去世前的兩年,而當時他患此致人殘廢的疾病已14年了。

    (摘自《雋永小品》)



    奇跡之橋

       沒有一件工作是曠日持久的,除了那件你不敢著手進行的工作。那樣它就會成為一種夢魘。

            ——波德賴爾
   

    橫跨曼哈頓和布魯克林之間河流的布魯克林大橋是個地地道道的機械工程奇跡。1883年,富有創造精神的工程師約翰·羅布林,雄心勃勃地意欲著手這座雄偉大橋的設計。然而橋樑專家們卻勸他趁早放棄這個天方夜譚般的計畫。羅布林的兒子,華盛頓·羅布林,一個很有前途的工程師,確信大橋可以建成。父子倆構思著建橋的方案,琢磨著如何克服種種困難和障礙。他們設法說服銀行家投資該項目,之後他們懷著無可遏止的激情和無比旺盛的精力,組織工程隊,開始施工建造他們夢想的大橋。

    然而大橋開工僅幾個月,施工現場就發生了災難性的事故。約翰·羅布林在事故中不幸身亡。華盛頓的大腦嚴重受傷,無法講話也不能走路了。誰都以為這項工程會因此而泡湯,因為只有羅布林父子才知道如何把這座大橋建成。

    然而儘管華盛頓·羅布林喪失了活動和說話的能力,他的思維還同以往一樣敏銳。一天他躺在病床上,忽然一閃念想出一種能和別人進行交流的密碼。他惟一能動的是一根手指,於是他就用那根手指敲擊他妻子的手臂,通過這種密碼方式由妻子把他的設計和意圖轉達給仍在建橋的工程師們。整整13年,華盛頓就這樣用一根手指發號施令,直到雄偉壯觀的布魯克林大橋最終落成。

    (摘自《金色的種子》)



    真正的高度

       困難越大,戰勝困難就越榮耀。

            ——莫里哀

    天空黑暗到一定程度,星辰就會熠熠生輝。

            ——查理斯·A·比亞德
   

    他的掌心在出汗,他需要毛巾來擦攥緊的手。一杯冰水可消解他的乾渴,但不能消除他的緊張。身下所坐的太空墊和今天他所面臨的國家奧林匹克比賽同樣讓人焦灼。橫竿定在17英尺,比他個人最好成績高3英寸。米奇爾·斯通面臨著他撐竿跳高生涯中最富挑戰性的時刻。

    儘管最後一項跑步比賽一個小時之前就已結束,但看臺上仍擠滿了大約2000多人。撐竿跳是所有田徑比賽中真正富有魅力的一項,它把體操優雅的姿態與健美身體的力量完美結合起來。它還具有飛的特色。飛到二層樓那麼高這種想法,對於觀看這項比賽的任何人來說都是一個夢想。今天,此時此刻,這不但是米奇爾的現實與夢想,而且是他的追求。

    米奇爾記事起就夢想著飛翔。他媽媽給他讀了許多關於飛行的故事。那些故事總是講飛翔天空,鳥瞰大地。母親讀到細節時的興奮和激情使得米奇爾的夢想充滿了神奇的色彩和動人的美麗。米奇爾讓他的夢想得以重現。他將使鄉間的小路變短。在腳下,他能感覺到岩石和土塊。當他沿著金色的麥田跑步時,他總要超過經過身邊的機車,就在此刻他深吸一口氣,開始從地面騰空,像鷹一樣高飛。

    無論飛到哪里,他都難忘母親的講述,無論飛向何方,總有一雙敏銳和充滿慈愛的眼睛注視著他。而父親卻不是個夢想家。伯特·斯通是個腳踏實地的現實主義者。他推崇辛勤和汗水。他的座右銘是:想要什麼,那就為之努力吧!

    14歲起,米奇爾就那麼做了。他開始了一項周密詳細的舉重訓練。他隔一天練舉重,隔一天練跑步。訓練計畫是由教練也即他的父親細心制訂的。米奇爾的執著、決心和嚴格訓練都是父親一手調教的。米奇爾是個優秀的學生,又是獨子,他常幫著父母幹農場中的雜活。米奇爾為完美而奮力拼搏的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不但是他的信念,而且是他的激情。

    母親蜜德莉·斯則希望兒子的訓練能輕鬆一些,想讓兒子仍是那個充滿自由自在夢想的小小孩子。她曾試著同米奇爾和米奇爾的父親談論此事,但她丈夫馬上打斷了她,說:想要得到,就必須努力。

    時至今日,米奇爾撐竿跳所取得的全部成績似乎都是對他努力訓練的回報。如果米奇爾對越過17英尺的橫竿感到震驚或自滿的話,你心中自有體會。一落到充氣墊上,落到人群的腳下,米奇爾就馬上為他的下次試跳作準備。他似乎忘記了他剛剛以一英尺的優勢越過他個人的最好成績,忘記了在這場撐竿跳比賽中,他是最後的兩名競爭選手之一。

    當越過17英尺2英寸17英尺4英寸的高度時,他竟出奇的理智。不懈的準備和決心是他的遠見。躺在墊子上,他聽到人群的惋惜聲,知道另一名選手的最後一跳已經失敗。他知道最後的時刻來臨了。只要跨過這個高度就可以穩獲冠軍,而小小的失誤又會使它屈居亞軍。這並沒有什麼可羞恥的,然而米奇爾不允許自己失敗。

    他在草地上翻滾了一下。指尖上舉,祈禱了三次。他拿起撐竿,穩穩站定,踏上他17歲的生涯中最具挑戰性的跑道。

    然而這次他感到跑道和以前不同,它讓他感到片刻慌張,就像被水浸透了的乾草捆。橫竿被定在比他個人成績(最好成績)高18英寸的位置上,那距全國記錄僅1英寸。他這麼想著,感到劇烈的緊張和不安。他想放鬆起來,但無濟於事,反倒使他更緊張。怎麼會這樣?!他。他愈發緊張——或者說是恐懼。怎麼辦?他從未經歷過這種體驗。他內心深處無時不在想著母親。現在怎麼了?母親會怎麼做呢?很簡單,母親常告訴他這樣的時候做一下深呼吸。

    他照這麼做了,緊張從腿上消失,他把撐竿輕輕地置於腳下。他伸開胳膊,抬起身體,微笑拂動,飄然逝去。一道冷汗沿著脊背流了下來。他小心地拿起撐竿,心臟怦怦在跳。他想觀眾一定也是屏住呼吸,四周靜寂。忽然他聽到遠處幾隻飛翔的知更鳥的歌聲,他飛行的時刻到來了。

    他開始全速助跑,跑道與往日不同又很熟悉。地面就像他常夢到的鄉間小路。岩石、土塊、金色麥田紛紛湧入腦海。他做了一下深呼吸,一切順理成章,他飛了起來。毫不費力,就像在童年的夢幻中。只是這次,他知道不是在做夢,這是真的。一切似乎都在以慢動作進行著,他感到周圍的空氣那樣純淨,那樣新鮮。米奇爾以鷹的威嚴在翱翔。

    不知是看臺上的人們的歡呼聲還是落地時的重擊聲使米奇爾重新清醒。鮮亮的暖洋洋的陽光照在臉上。他知道他只能想像母親臉上的微笑。父親也可能在笑,甚至在開懷大笑。當父親激動時,他會微笑或咯咯地笑。米奇爾不知道他的父親正在摟著妻子大哭呢。是的,堅信想得到什麼,就必須努力去做的伯特·斯通像孩子似地在妻子懷中抽噎呢,蜜德莉從未見到過丈夫哭得如此厲害。她知道那是自豪的淚水。米奇爾馬上被人群包圍,人們與他擁抱,祝賀他生命中輝煌的成就。他跳越了17英尺6.5英寸的高度:一項全國乃至世界的青年錦標賽記錄。

    鮮花、獎金和傳媒的關注將改變米奇爾日後的生活。這一切不是因為他贏得全國青年賽的冠軍並打破一項新的世界紀錄,也不是因為他把自己的最好成績提高了9.5英寸,而只是因為米奇爾·斯通是個盲人。

    (大衛·奈斯特)


    想想這些

  在獲致無比豐富的生命體驗的過程中,如果一帆風順,那我們將失去一些發自內心深處的無上喜悅。只有穿越黑暗幽深的山谷,到達山頂的時候才會欣喜若狂。

        ——海倫·凱勒
   

    滑雪教練員彼得·賽伯特首次透露他將開創一個新的項目時,大家都認為這簡直是天方夜譚。站在科羅拉多大峽谷的一個山頂,賽怕特表述了那個從12歲就伴隨他的夢想,開始向世人認為不可能的事情進行挑戰。賽伯特的夢想——高臺跳雪——現在已經成為現實。

    ●年輕的伊內蒂·比薩剛從按摩學校畢業後想在加利福尼亞美麗的蒙特雷地區見習接診。當地的按摩機構告知該地按摩師為數眾多,但卻沒有那麼多的病人。於是在4個月中,比薩每天用10個小時挨家挨戶地毛遂自薦,上門服務。他總共敲響了12500扇門,和6500個人談並邀請他們到他未來的診所就醫。作為對他的毅力和誠摯的回報,在接診的第一個月,他就醫治了233名病人,並創下了當月收入72000美元的記錄。

    ●開張的第一年,可口可樂公司僅售出了400瓶可口可樂。

    ●超級球星邁克爾·喬丹曾被所在的中學籃球隊除名。

    ●瓦尼·格林斯基17歲時是一名出色的運動員。他想從事足球或冰球而出人頭地。他最初愛好冰球,但是當他努力訓練時,他被告知體重不夠。172是標準體重,而他只有120多磅,會在冰場淘汰的。

    ●賽拉·霍茲沃斯10歲時雙目失明。但她卻成為世界上著名的登山運動員。1981年她登上了瑞納雪峰。

    ●瑞弗·詹森,十項全能的冠軍,有一隻腳先天畸形。

    ●賽烏斯博士的處女作《想想我在桑樹街看到的》被27個出版商拒絕。第二十八家出版社——文戈出版社,出版了該書並售出600萬冊。

    ●裏查德·貝奇只上了一年大學,之後接受噴氣式戰鬥機飛行員的培訓。20個月後他羽翼初豐,卻辭了職。後來他在一份航空雜誌社任編輯,旋即破產。失敗接踵而至。當他寫出《美國佬生活中的海鷗》一節時,他仍然覺得前途未蔔。書稿擱置8年之久——其間被18家出版社拒之門外。然而出版之後即被譯成多國文字,銷量達700萬冊。裏查德·貝奇也因此成為享有世界聲譽的受人尊重的作家。

    ●作家威廉姆斯·甘迺迪曾著述多篇,但均遭出版商冷遇。直至他的《鐵人》一書一舉成名。然而就是該書也曾被13家出版社拒之門外。

    ●我在這本《心靈雞湯》在海爾斯傳播公司受理出版之前也曾遭33家出版社的拒絕。全紐約主要的出版商都說:書確實好得很。”“但沒有人愛讀這麼短的小故事。然而現在《心靈雞湯》系列在世界範圍內售出了1700萬冊,並被移譯成20種文字。

    1935年,《紐約先驅論壇報》發表的一篇書評把喬治·格斯文的經典之作:《鮑蓋與貝思》評論為地道的激情的垃圾。

    1902年,《亞特蘭蒂克月刊》詩歌版編輯退還了一位元28歲詩人的作品,退槁上寫:我們的雜誌容不下你如此熱情洋溢的詩篇。那個28歲的詩人叫羅伯特·普羅斯特。

    1889年,羅迪亞德·開普林收到了聖佛朗西斯科考試中心的如下拒絕信:很遺憾,開普林先生,但你確實不懂得如何使用英語這種語言。

    ●當艾利斯·赫利還是一個尚未成名的文學青年時,在4年中他每週都能收到一封退稿信。後來艾利斯幾欲停止寫作《根》這部著作,並自暴自棄。如此9年,他感到自己壯志難酬,於是準備跳海,了其一生。當他站在船尾,看著波浪滔滔,正欲跳海,忽然他聽到所有的先人都在呼喚:你要做你該做的,因為現在他們都在天國凝視著你,切毋放棄!你能勝任,我們期盼著你!在以後的幾周裏,《根》的最後部分終於完成了。

    ●約翰·班揚因其宗教觀點而被關入貝德福監獄。在那裏他寫出《無路歷程》;雷利爵士在身陷囹圄的13年中寫出了《世界歷史》;馬丁·路德被羈押在瓦爾特堡時譯出了《聖經》。

       成功的秘訣之一就是不讓暫時的挫折擊垮我們。

            ——瑪麗·
   

    ●湯瑪斯,卡萊爾的《法蘭西革命》一書的手稿被朋友的僕人不慎當成了引火之物,然而卡萊爾只是平靜地從頭又寫出一部《法蘭西革命》。

    1962年,4名少女夢想開始專業歌手的生涯。她們先是在教堂中演唱並舉辦小型音樂會,後來灌制了一張唱片,但未獲成功。接著又灌制一張唱片,但銷路極差。第3張,第4張、第5張直至第9張唱片都未能走紅。1964年,她們因《偵探克拉克的表演》,而小有聲名,但這張唱片也是訂貨寥寥,收支僅僅持平。那年年底,她們錄製了《我們的愛要去何方》,結果榮登金曲排行榜榜首。戴安娜·羅絲及其超級者組合開始贏得國人的認可,引起樂壇轟動,聲名鵲起。

    ●溫斯頓·邱吉爾被牛津和劍橋大學以其文科太差而拒之門外。

    ●美國著名畫家詹姆斯·惠斯勒曾因化學不及格而被西部軍校開除。

    1905年,艾爾伯特·愛因斯坦的博士論文在波恩大學未獲通過。原因是論文離題而且充滿奇思怪想。愛因斯坦感到沮喪,但這未能使他一蹶不振。

    (傑克·坎菲爾和馬克·維克多·漢森)



    從袖手旁觀到熱心公益

       上帝拯救那些能夠自我拯救的人。

            ——木傑明·佛蘭克林
   

    一位平凡的婦女向市政當局提出的一項異常簡單的請求,竟使一個烏七八糟的街區和生活在其中備受折磨的市民們受益匪淺,甚至於改變了弗吉尼亞州羅奈克市民與市府乃至整個美國和它的人民之間聯結和相互影響的方式。

    73歲的芙勞倉·邵希爾並沒有掀起以上波瀾的意思。她不過是想盡己微薄之力使所在社區變得更好一些。

    於是她跑到市政廳,向一個滿腹狐疑的官員請求借一台割草機去清掃一塊雜草叢生的荒地。

    許多年了,她走過街坊裏巷,對那些頹垣危房、毒品黑市和襤褸的乞丐熟視無睹。1979年的一個禮拜天,在去數堂唱詩班的路上,邵希爾看到一個昏迷的女人躺在雜草叢生的空地上。她想那人是個癮君子,於是就走開了,但她腦中卻無法抹去那名婦女的影子。

    她陷入深思。耶穌基督會教導她如何做呢?她回到家叫上兒子幫助那名婦女擺脫了危險。邵希爾並不知道那婦女的名字和她為什麼會昏迷不醒,但這件事使她開始關注社會下層的慘境、貧困和悲哀。

    這位9個孩子(有一個腦子還有毛病)的母親決心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她借來割草機,清出了一塊荒地。

    左鄰右舍先是感到好奇,繼而加入進來。每到週末,15個中年人和老年人都在搬運垃圾或是割掉空地叢生的荒草。

    市政當局的官員們注意到一向冷漠的鄰里關係開始好轉。1980年羅奈克市讓邵希爾和她的鄰居們參加一項該市與鄰近三市合搞的試點工程,目的是幫助市府設立目標,拯救那些貧苦困頓的人們。

    由於邵希爾和其他和她一樣平凡的人們的努力,試點很成功。現在羅奈克市有25個街區建立了這樣的體系。弗吉尼亞州的其他城市也紛紛仿效。羅奈克模式成了全美學習的典範,政府官員們努力使公民加入到這個體系來。邵希爾和她的組織西北社區環境組織榮獲1994年的總統志願者行動獎。該獎由克林頓總統發起,意在表彰改變社區狀況的志願者的努力。

    但邵希爾說白宮的認可並不代表著成功。成功在於使那些曾是毒品交易的露天市場變成設施完善的兒童遊樂園,在於她的組織能購買住房來作為養育院並能獲得市政當局的資助。

    成功還在於能夠吸引支援街區服務的人們提供低息貸款;在於能組織更多的業餘人員參與社區志願者活動;在於獲得更多的資助。邵希爾說:看到孩子們回家真讓人高興。我知道他們關心什麼,我死之後他們會使這個街區保持下去的。

    (托尼·維特)



    4000美元的故事

       張口求人,萬事不難。

            ——英國諺語
   

    女兒簡娜讀高三時獲得作為交換學生到德國學習的資格。我為女兒能有這樣的學習機會感到高興。但不久負責交換學生的組織通知我們須繳納4000美元的費用,65之前交上,離現在只有2個月的時間。

    那時我已離婚,帶著3個孩子生活。籌集4000美元簡直無從下手。我收入微薄,手頭拮据,沒有積蓄,沒有貸款的信用,也沒有親戚能借我錢。那當兒我感到非常無助,好像要我去籌集400萬美元似的。

    幸運的是那時我剛參加了傑克·坎菲爾在洛杉磯舉辦的一個自尊研習班。我從中學到了3樣東西:第一,要想得到什麼,那就得張口;第二,要想得到什麼,那就得下點決心;第三,要想得到什麼,還要採取行動。

    我決定把這3條原則付諸實施。首先,我寫了這麼一個表示決心的字條:61之前愉快地籌集到4000美金供簡娜赴德之用。我把它貼到浴室的鏡子上,又複印了一份放到錢包裏,以便每天都能看到。我還填了一張(空頭的)4000美金的支票放到汽車儀錶板上(我每天開車的時間很長,這樣的提醒很是醒目)。我又拍攝了一張百元面值的鈔票,放大之後貼在簡娜床頭的天花板上,這樣她每天從睜開眼到睡覺之前都有看到它。

    簡娜15歲了,是個典型的南加州的少年。她對如此種種近乎荒誕的想法無動於衷。我向她和盤托出這一切的緣由並建議她也寫上一份表示決心的誓書。

    現在我的決心已經明確,需要採取行動,向人張口了。我一向自給自足,不依附別人,不向別人伸手。所以對我來說,張口向所認識的親朋好友要錢已屬不易,更何況向陌生人相求呢!但我決定做一下,於我又有何損?

    我做了一張傳單,上附簡娜的照片和她為何想赴德學習的陳述。底部留一附單,人們何以撕下來連同匯款一起在元月一號前寄還我們,我請求52050100美元的贊助。我甚至留下一空行,以便贊助者自行填寫贊助金額。然後我把這些傳單寄給每一位親朋好友甚至是點頭之交的人。我還寄給我工作的辦公室、地方報紙和廣播電臺幾份。我查詢了本地30家服務機構的位址,也給他們郵了些。我甚至給航空公司去信請求他們讓簡娜免費乘機赴德國。

    報紙沒有刊文幫我呼籲,電臺無動於衷,航空公司也回絕了我的請求。但我繼續求助,繼續發我們的傳單。簡娜開始夢想意外之財了。隨後的幾個星期,我們開始收到資助了。第一筆5美元,最大的一份饋贈是親朋好友的800美元。大多數是2050美元,有的是認識人寄來的,有的則來自索昧平生的人。

    簡娜對這種構思著迷起來,她開始相信這能使她如願以償。有一天她問我:你認為用類似的做法能讓我考到駕駛執照嗎?我保證說可以。她試了試,果然拿到了駕駛執照。到61時,我們竟收到了3750美元。真讓人激動不已。然而儘管不錯,對還差的250美元如何等措,我還是一籌莫展。65舊之前還得想法弄到這250美元。63那天,電話鈴響了,是鎮上一家服務機構的女士打來的。她說:我知道我已過了最後期限,現在是不是晚了點?

    我回答道:不晚。

    “那好。我們真想幫幫簡娜。但只能給她250美元。

    總共加起來有兩家機構和23名資助者使簡娜夢想成真。在德國的1年中,她給他們去過好幾次信談她的經歷。回國後簡娜還在那兩家機構作了演講。對簡娜來講,從9月到5月在德國沃爾森的交換學生的生活是一段美好的經歷。這拓寬了她的視野,使她對世界和人類有了新的理解。從那以後她在歐洲漫遊,在西班牙工作了一了夏季,又在德國工作了一個夏季。她以優異成績大學畢業,作為美國服務志願隊在佛蒙特的一家愛滋病防治機構工作了兩年,現在正在攻讀公共健康管理的碩士。

    簡娜赴德後一年,我重新尋覓到一生所愛,還是用的那3種方法。我們是在一次自尊研究會上相遇的,結婚後又參加了夫妻研習班,之後的7年裏我們到各州旅行和長駐,其中有阿拉斯加州。我們還在沙烏地阿拉伯住過3年,現在我們住在亞洲。

    像簡娜一樣,我開闊了眼界,生活也變得豐富多彩。這一切歸功於我學會了對所想得到或成就的物和事,要一張口、二下決心、三採取行動。

    (克勞德特·亨特)



    改變我一生的一次經歷

       我已經學會盡可能小心地使用不可能一詞。

            ——溫何··布勞恩
   

    兩三年前,一次經歷影響了我的信仰體系,以至於永遠改變了我對世界的看法。那時我參與了一個名為生命之泉的意在開發人自身潛能的組織。我和其他50人還接受了為期3個月的領導纔能工程的培訓。某周的例會上,大家提出了一項富有挑戰性的舉措,從那天起,我對生命的意義有了新的理解。這項舉措意在為洛杉磯市1000名無家可歸者提供早餐。此外還要求搞些衣物來分發給他們。最要緊的是,我們還不能自掏腰包,不能動用本人的一個子兒。

    可是我們中沒有一個人在餐飲業或類似行業裏工作,我的第一個反應就是:哎呀,這不是勉為其難嗎?然而我們還被要求在週六上午做好所有這一切。現在已經是週四了,我更加預感做成這件事簡直是太不可能了。我想不光是我一個人如此認為。

    環顧四周,我看到50張板得緊緊的、好像剛剛擦過的黑板的臉孔。沒有一個人對怎麼著手這項工作有一點頭緒。然而更意想不到的是——既然沒有人站出來表態服輸,那我們只好硬著頭皮說:是,可以,我們一定能做到,沒問題。

    於是一個人提議道:那好,我們要分一下組。一組去搞食物,一組去搞廚具。又有一個人說:我家有台卡車,可用來拉家什。

    “太棒了!我們嘰嘰喳喳地叫起來。

    又有人補充道:還要一組負責招待和募集衣物。我還未及多想,就被任命為聯絡組組長了。

    到淩晨2點鐘,我們列出一個單子,寫下所能想到的應做的每件事,然後把任務分配給每個小組。之後回家小睡一會。我記得我把頭擱到枕頭上時還在念叨:上帝,我簡直不知怎麼辦才好,一點頭緒都沒有……但是我們要全力拼一下。

    6點鐘,我被鬧鐘吵醒,幾分鐘後,2名組員來了。我們仨個和組裏其他人要試著在24個小時之內為1000名無家可歸者提供早餐。

    我們翻出電話號碼簿,給我們列出的每一個也許能幫上忙的人打電話。我第一個電話打給範恩合作總社。聽完我的說明,那邊告訴我說他們必須遞交一份要求供給食物的書面材料,而且需要2周纔能獲准通過。我耐心地解釋說我們等不了2個禮拜,我們需要當天弄來,最好在天黑之前弄到。那個部門經理說她一個小時後給我回話。

    我又給西貝格爾公司打電話,重申了我們的要求。老闆爽然同意,真讓人喜出望外。我們一下有了1200個過水麵包圈。等給紮基農場打電話想從那裏搞到些雞肉和雞蛋時,我的呼機響了,同伴告訴我說他在漢森果汁公司搞到了一卡車新鮮的胡蘿蔔汁、西瓜汁及其他種類的鮮果菜汁,漢森公司願意把它們捐贈出來——這就像一個明確的本壘打讓左右衛忙亂起來。

    範恩合作總計的部門經理回電話說她為我們搞到了各類食品,包括600個麵包。10分鐘後又有人打來電話說他們打算捐獻500個玉米煎餅。實際上,每10分鐘都有一個組員打來電話告知他搞到了多少多少的東西。哦,難道我們真能把這樁事辦好嗎?我不禁想。

    經過18個小時的緊張工作,我最後在半夜時驅車到翁紹爾面餅圈公司去拉800個面餅圈。我把它們小心地碼在客貨兩用車車廂的一邊,這樣我就有地方去裝那1200個過水麵包圈(我已定好5點鐘內去拉它們)。

    經過幾個小時必要的休息,我跳進車裏,在西貝爾格公司的催促下,裝上那些過水麵包圈(這時候我的車子聞起來像個麵包爐)。然後直奔洛杉磯。已經是週六早上了,我真有些疲憊不堪。545分,我把車開進停車場,看到組員們在搭設工作爐、給氦氣球充氣,設置簡易廁所——我們什麼都想到了。

    我趕緊下車開始往下卸成袋的麵包圈和一箱箱的面餅圈。上午7時,停車場門前排起了長隊。我們賑施早餐的消息在附近的貧民窟中不脛而走。排隊的越來越多,一直延伸到街上,繞了整個街區一圈多。

    745分時,婦女甚至連小孩也加入就餐的隊伍中。他們的盤子中裝滿了熱炸雞、煮雞蛋、玉米煎餅、麵包圈、面餅圈和其他食品。旁邊是一堆堆疊放整齊的衣物。到天黑時,這些衣物都會被領走的。喇叭裏響著激動人心的演說:我們就是世界。我面前人頭攢動,不同的年齡,不同的膚色,都在盡情享用著早餐。到上午11點,食物發放完畢,總共讓1140名無家可歸者吃上了早餐。

    後來自然而然地,我們工作人員和無家可歸者在一片歡欣鼓舞中隨著音樂跳起舞來。兩個無家可歸者來到我身邊,說這頓早飯是給他們準備的最好的東西,也是他們參加的第一次沒有發生衝突的食物賑濟活動,其中一個人緊握住我的手,我的喉嚨哽咽著。我們成功了,在不到48小時內為千餘名無家可歸者提供了食物。這次經歷對我影響尤為深遠。時至今日,每當人們告訴我說他們想做什麼事但又覺得沒有把握時,我會在心裏說:是的,我知道你的意思。我也曾那麼想過……”

    (蜜雪兒·傑弗瑞斯)



    不可能的奇跡需久候

       何謂能行,何謂不成,我們的知識都無從明確把握。

            ——亨利·福特
   

    20歲那年的我,初享生命的甘美與愉悅。我積極投入體育鍛煉,擅長滑冰滑雪,還打高爾夫球、網球、羽毛球、籃球和排球。我甚至還組建了一個競賽聯合會。我幾乎每天都堅持跑步。我著手建立一家網球場建設公司,因此將來我的收入前景也很樂觀。我還和世界上最美的女人訂了婚。然而厄運——或者至少是一部分人認為是悲劇——降臨了。

    金屬扭彎的聲音、玻璃碎裂的聲音使我驀然驚醒。瞬息間又恢復了平靜。再次睜開眼睛,世界已變得一片黑暗。知覺恢復時,我感到滿臉在流血和極端的痛苦。我聽到有聲音在叫我的名字,但我又再度失去了知覺。

    那是個美妙的聖誕之夜。我和一位朋友離開我在加利福尼亞的家驅車去猶他州。我要去那裏和未婚妻黛麗絲度過假期的其餘時光,離結婚之日僅有5周的時間,我們想磋談婚禮的計畫安排。我先開了8個小時的車,感到有些力不從心,於是就讓朋友駕駛。我從駕駛席爬到乘客席,系上安全帶,朋友則在夜裏駕車。一個半小時後,他伏在方向盤上睡著了。汽車撞到橋臺上,爬到了頂部,然後又從上面滾了下來。

    車子停住時,我已人事不知。我被從車裏拋了出去,在光禿禿的地上摔壞了脖子,胸部以下也都癱瘓。我被救護車送到內華達州拉斯維加斯一家醫院,醫生宣佈說我已成為廢人。我的腿腳、腹肌、腰肌、胳膊和手都不聽使喚了。

    這就成了我新的生活的起點。

    醫生說我得想點別的辦法,打點別的主意。因為我的身體狀況,我不能再工作了。慶倖的是我還有7%的身體可以工作。醫生說我不能再駕車了,餘生得完全依靠他人餵食、穿衣和行走。他們還說我最好再也不要提結婚的事了,因為……誰還會要我呢?他們斷定我再也無法參加任何種類的競技和體育活動了。我第一次感到無比驚懼,我深恐醫生們所言會是真的。

    躺在拉斯維加斯那家醫院的病床上,我自問我的全部希望和夢想都何處去了?我想這一切是否可以從頭開始。我想是否自己還能工作、結婚、生子,還能享受先前幸福快樂的生活。

    那一陣我既擔心又害怕,世界一片黑暗,這時母親來到我身邊,在我身邊說道:艾特,當困苦姍姍而來之時,超越它們會更餘味悠長。刹那間黑暗的病房為希望和熱誠的光芒所充滿;明天會好起來的。

    聽到母親的那些慰藉鼓勵已11年了。我現在擁有一家公司,是一名專業評論員,還寫了一本書:《奇跡如此發生》。我每年行程20萬英里,聽眾超過10萬人。我還入選6州區小企業管理機構的1992年度最佳青年企業家、1994年,《成功》雜誌推舉我為該年度最偉大的身殘志堅者。遭遇坎坷而夢幻成真,這一切緣何而來呢?

    自從那天聽到母親的鼓勵,我開始學開車,我又可以到想去的地方幹想幹的事了。我已經完全自理。自從那天以後,我感到身體在恢復;又能重新活動右臂了。

    遭車禍一年半後,我仍和那個美麗動人的姑娘結了婚。1992年,我妻子黛麗絲當選猶他州小姐,又參評美國小姐獲季軍。我們有一雙兒女,3歲的女兒瑞納和剛滿月的兒子亞瑟,他們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無限歡樂。

    我又開始了運動生涯。我學會了游泳、潛水。據我所知,我是第一個參加滑翔跳傘的四肢癱瘓者。我還學著滑雪,我相信這不會對我有任何傷害。我甚至參加10公里輪椅競賽和馬拉松。1993710,我用了7天時間跑完了從猶他州的鹽湖城到聖喬治城之間32英里的路程。此舉在世界癱瘓病人中屬首次。這可能並不是我最輝煌的成就,但卻是最困難的一次經歷。

    為什麼我能成就以上種種?因為多年來我一直銘記母親的活語,而不是聽信周圍人等(包括醫學專家)喪氣之辭。我深明的境遇並不意味著可以輕易放棄執著夢想。我的心頭再次點燃希望之火。夢想永不曾為挫折擊碎,夢想植根于心靈和頭腦並不在裏臻于永恆。因為當困苦姍姍而來之時,超越它們會更餘味。

    (艾特·E·柏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