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主題目錄 |

 

第三之三篇 問題與回答

 

問題:當我們在召會生活中看到許多聖徒有需要時,就不由自主的想要去幫助他們。我們應當如何配合這種內心的意願,而不讓它成為一種要求?

回答:

  妳的想法是:「因為我看到了需要,我就試著去應付那個需要,因此應付人的需要變成了一種要求。」然而我們所看見的不一定就是神所看見的,我們所看見的需要僅僅是根據「我們」所看見的。我們一定要認識,在實際的召會生活中,我們的主是非常高的,祂對事情的看法遠高過我們的看法。『耶和華說,我的意念非同你們的意念;我的道路非同你們的道路。天怎樣高過地,照樣,我的道路高過你們的道路;我的意念高過你們的意念。』(賽五十五 8 - 9

  例如,我們也許會詫異:「為什麼某位弟兄需要經歷那樣的困難和挫折?」我們可能不明白這正是主所要他經歷的。主看事情是很清楚的,祂知道若是沒有這個令人挫折的環境,這位弟兄就永遠沒有辦法成長;事實上,這位弟兄所經歷的困難正是主的工作。我們的眼光可能不會這麼高、這麼屬靈,我們所看到的是這位弟兄有某些需要。我們必須認識,我們的主是一直在看顧著整個情況,祂是萬有的主;我們可能只看到各種的需要和問題,但是主知道祂要做甚麼。

  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要如何與主配合,而有合適的操練呢?我們不能說:「既然主會看顧萬事,我就不需要去管他,讓主來處理就好了。」當有人在為難中或有某種需要時,我們還得學習如何在這樣的情況中與人在一起,這對於我們這班愛主的人,是一個很難的功課。在困難的時候與人站在一起,和改變整個情況是兩回事,我們要學習的是把自己擺進去,再幫助人從那個難處裡長出來。沒有一個難處是難以解決的,但要從每個難處中長出來就很難了。我們不需要成為解決問題,或是提供意見的人,我們需要成為把自己擺在聖徒當中,幫助他們從他們的限制和問題中長出來的人。我們的態度應該是,「我要與人一同成長,當我成長的時候,他們也就成長了。我要把自己投身進去,為著他們的成長來勞苦,我不要試著去改變他們,我只要和他們一起成長。」

  舉例來說,如果有位年輕姊妹在值班室裡服事,她輪值的時候,把事情弄得一團糟。如果我們就決定給她另一項服事,請她做會所的整潔,不再到值班室服事,這樣我們是輕易的解決了問題,但是卻沒有真正去幫助這位姊妹。如果她在一個地方服事有了問題,換一個地方也一樣會發生問題。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很少有服事上的調動,或者只是來解決問題。一旦問題產生出來,問題就是在那裡。我們要知道,一個不能在值班室服事的人,也一樣不會做整潔;一個不會做整潔的人,也一樣不會傳福音。對於這個人所需要的,不是幫她解決問題,也不是將她當作一個問題來處理,她所需要的是有人進到她的光景裡,幫助她從自己的限制裡長出來;她需要聖徒關懷她,需要聖徒從主那裡尋求智慧來幫助她成長。在這樣的關懷裡有交通、有安慰、甚至也有責備。如果有一些聖徒肯把自己花費在這位姊妹身上,他們就能同她一起從問題當中長出來。這才是真正的服事主。

  這樣的關懷如同父母對兒女的關懷。例如,一個兒子對他的父親抱怨他在學校裡沒有朋友。這位父親該怎麼作?他會不會對兒子說:「別這麼幼稚了﹗你說你沒有朋友是甚麼意思?去結交幾個就有了﹗」如果父親這樣來要求兒子,顯然是不會有效的。相反的,如果孩子把這樣的需要帶到父親面前,父親要溫柔的向他保證,他可能會說:「即使沒有人是你的朋友,爸爸還是你的朋友,不要難過。只要你每天上學,主會給你朋友的。」然後這個父親可能常常刻意的去找兒子,給他一個擁抱,提醒他:「爸爸是你的朋友。」也可能偶爾問問兒子:「你在學校裡有朋友了嗎?」至終兒子會回答:「有啊﹗現在我有一些朋友了。」然後父親可以問問誰是他的朋友,他們就能保持這樣親密的談話。父親與兒子之間的整個的氣氛都是愛與支持。當我們照顧聖徒時,也是一樣的。我們必須與他們一同成長,不要把負擔加在他們身上;我們應當陪著他們一同往前、一同成長。如果他們有任何難處,我們應當同他們一起從難處中長出來。

  照顧人的路乃是把自己和所服事的人擺在同等的地位上,即使妳比他們成熟,妳也應該把自己和他們擺在一起,與他們一同成長,實際上,這就是一個非常健康的規範。我們不要做一個解決問題的人,我們要成為那一班肯把自己投資在那些有需要的聖徒身上,與他們一同成長,直到他們勝過了自己的問題和限制的人。如果我們只想解決問題,更多的問題會一直出現。解決了一個,另一個又來了;解決了另一個,還會有其他的問題出來。相反的,我們應當學習把自己擺在和聖徒同等的地位上,與他們一起成長。當我們看到令人沮喪的情形時,不要去解決問題或是改變情況,我們應該把自己擺進聖徒當中,與他們一同成長,直到他們從一切的環境裡出來。

  這種的關懷會使召會建造起來,當我們有更多的弟兄姊妹在召會生活中這樣來操練,召會就會興旺。可惜我們的情況常常正好相反,我們喜歡作教師而不喜歡作父母,我們到處觀望,看見了所有的問題,然後就想辦法去解決問題。我們並沒有同聖徒一起成長,反而去改正他們。在召會生活中,沒有多少弟兄姊妹願意降卑自己,放下自己,來把自己擺在有需要的聖徒中間,和他們一同從他們的難處裡長出來。姊妹們,當妳看到另一位姊妹有難處的時候,不要把它變作話題,甚至最好是不要去談論它;相反的,要把妳自己跟那位姊妹擺在一起,進到她的限制裡,並且與她一同成長。同她交通、陪她禱告,拔高她這個人,把她從她的限制裡帶出來,這樣才能有真實的事奉。在主的恢復中,我們不需要弟兄姊妹來告訴人甚麼是對的、甚麼是錯的。我們所需要的乃是弟兄姊妹能進到聖徒的情形裡,並且同他們一起從一切的限制裡成長出來。

問題:甚麼是養育孩子最好的方式?

回答:

  我們要明白,在原則上不是我們來養育孩子,沒有人有這個能力,我們可以盡最大的努力,但是只有主才能真正養育他們。這是根據主所豫定的事實,主的豫定不在於我們的揀選,祂的豫定只在於祂自己,這是照著祂的揀選、祂的選擇、以及祂的喜悅。我們要明白,至終沒有一個人能養育自己的孩子,我們只要不破壞他們,就已經很不錯了,不能再更好了。我們不能說:「我只要用這種方式養育我的孩子,他們以後就一定會愛主。」如果這麼作行得通,就不需要主的恩典了,我們必須給主機會來施行祂的恩典與憐憫。

  這不是說我們就不照顧孩子了,我們必須照顧他們,然而,我們也要知道必須把他們信託給主。在我們裡面,應該替我們的孩子禱告,並且仰望主的憐憫,希望他們長大後都能被主得著。但是要學習信託主更過於相信自己的努力,要明白是主養育他們。要盡力使他們健康成長,但是不能把他們抓在我們自己的手裡,要學著把他們交在主的手中。要不斷的提醒自己,是主在養育他們的。

  父母把孩子交託在主手中的時候,應該注意活在主的面光中,不要因著孩子的情況太受鼓勵,或是太過失望。孩子還小的時候,會儘量討父母的喜歡,他們甚至會為著父母的緣故作許多屬靈的事,作父母的不必太興奮,因為只有主知道是真是假。孩子可能會討父母的歡喜,但是幾年以後他們就要嘗試著尋找真正的自我。當他們表現得很「屬靈」時,我們不必太高興;他們表現得「不屬靈」時,我們也不必太受攪擾。我們只要向主禱告:「主阿,我把他們交託在你手中,我知道你是他們的主。現在當他們還年幼時,經歷到這些屬靈的事,我求你在他們長大以後,提醒他們這些小小的經歷。」

  如果一個孩子似乎是落到世界裡去了,父母也不必自責。有時候我們的孩子必須有些經歷,至終會對他們有益處,因為是主養育他們的。這不是說我們要鼓勵他們到世界裡去,我們不該告訴他們:「去看幾場電影!」同時,我們也不能太保護他們,使他們像從修道院裡長大的孩子,與社會完全脫節。這不是叫他們到世界裡去,或是完全與世隔絕的問題,我們身為父母的,並不知道他們真正的需要,也不知道至終他們會變得如何,只有主知道。父母要學會這個功課:「主阿,我不知道,只有你知道。」

  姊妹們,要因著妳的孩子是屬主的孩子而受到鼓舞。妳必須知道主在永遠裡就愛他們,事實上,從永遠的角度來看,祂比我們更愛他們。我們會問:「怎麼會有人比我們更愛我們的孩子?」但是主在永遠裡說:「我為他們而死。」最大的愛乃是主的愛。對於我們的孩子,我們就是盡力,然而在過程裡我們要不斷的對主說:「謝謝你,主耶穌,我的孩子是你的,他們不屬於我,你比我更愛我的孩子。主阿,我還是要求你,使我的孩子在世界裡毫無用處,讓他只在你的恢復裡有用,讓他不能做別的,只作你的見證。」我們可以不斷這樣替我們的孩子禱告,最後我們就明白我們不能養育我們的孩子,只有主才能。

  我們一定要學會這個功課,主才是看顧我們的孩子的那一位。如果我們過度的保護我們的孩子,總有一天我們再也沒有機會保護他們,到那個時候他們就要受苦了,因為他們只知道召會生活,他們不知道如何面對現實社會裡各式各樣的人和各種不同的情況。弟兄姊妹們,最後我們一定要學習把我們的下一代信託給主,別無選擇。我們必須學習禱告說:「主阿,我把我的孩子交託給你,請你看顧他們。」── 朱韜樞《姊妹聚會信息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