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主題目錄 |

 

第三章 路德的同工—墨蘭頓

 

A.D. 1497-1560

 

第一節  墨蘭頓與路德自然的關係

    有一句名言說:「由路德大膽開頭發言,而由墨蘭頓用優美的詞句和通順的文體加以撰寫。」路德雖是一位宗教天才,但卻不是一位優異的神學家。他亟需墨蘭頓替他撰寫各種神學的定義。路德曾說:「我生下來便帶有好戰的精神,要與邪惡和魔鬼作戰。我所寫的書都是猛烈的、好戰的。我雖是一位辛勞的開拓者,懷著披荊斬棘的精神,要開闢荒野、鏟平小徑。然而墨蘭頓是一位栽培者。他憑著神所賦予他的豐富恩賜、悄悄地建造、種植、撒種和澆水等。墨蘭頓對方法、形式和傳統等都具有才能和研究。他畢生受聘從事撰文的工作。他把許多次會議的決議錄編成為那首尾一貫的文獻。

 

第二節  墨氏是有平和氣質的人

    墨氏為要保持合一及平安無事,肯作種種的讓步。他這種性格,常常使路德擔憂,並偶爾攔阻了路德思想的正確發展。由於墨氏的平和氣質,有時連他自己也遭受到強烈的反對。特別在路德逝世後,墨氏更遭到別人的反對。如是,他的平和性情,不但沒有帶來平靜,反而惹起一些新的麻煩。尤在晚年時屢次遭到挫折。例如,當慈運理派採用加爾文那中庸的聖餐看法時,墨氏在爭執中,便改變他原有的看法。這事使德國路德宗更為難於推行他們的運動。

 

第三節  墨蘭頓的教義要點。Melanchthous Loci

    墨蘭頓所著教義要點,於主後一五二一年首次出版,是用拉丁文寫成的。這是新興復原教教會的第一本教義書籍。在墨氏一生當中,這本書一共印行了八十版。此書在當時起了巨大的影響,並在牧職者當中建立了純福音派的立場。路德稱讚此書為「永世不朽之書」。一位天主教神學家說,這本書特別優美,內容精闢,並非常善於引經據典。所以它是一本很危險之書。主後一五二一年和一五四三年都曾印發全新版,並有一點修正,特別對於「歸正」過程中的意志之看法有所修改。到墨氏晚年時,他較相信神人協作說過於神恩獨作說。他曾懷疑並查究路德對人意志之看法的正確性。他覺得人應該承認,當人享有生命時即繼承了天生的軟弱,以至無力行善。不過,只要人靠著聖靈的幫助便能克服軟弱。墨氏逐漸又回到人文主義理想的趨向。墨氏這本教義要點的書,對他日後撰擬奧斯堡信條有密切的關係。教義要點這本書,也可以說就是墨氏對保羅羅馬書所作的一本注釋書。他在緒論裡說;唯獨聖經,不參雜哲學,可確立純正的信仰基礎。他指責那講究形而上學的三位一體論。他和路德都曾寫到律法和福音、罪和恩典等綜合的觀點。這些觀念都包含在稱義之內。墨氏說,信心是一種信靠,信心不僅是對已知之事的贊同而已。墨氏不為功德觀念留餘地。基督徒是自由的,脫離了律法主義。墨氏於早年便寫道:「人生的每一件事,都會依照那位元全能之神的原始計畫而發生。」不過,以後他又反對將上帝當作罪惡之因。在奧斯堡信條裡,墨氏避免討論預定論。主後一五三五年,墨氏承認歸正的三個因素:就是道、聖靈和人的意志。他提到人仍然有自由意志,因此人有能力領受神的恩典.自一五三五年起,墨氏主張在歸正上,有人、神雙方的合作。從此之後,他的各種著作都反映出他是何等地強調自由的意志。

 

第四節  墨氏對宗教教育的貢獻

    一五二五年至一五二九年間,教會當局囑咐要在撒克遜各教會作一次正式的訪問。目的是要調查深信徒的宗教信仰狀況如何。墨氏也是調查員之一。據調查結果,發現一種很不良的情況。平信徒不僅在宗教上是愚味無知,並且在道德上也有問題。許多牧職者的情況更加有弊端,說起來真是令人驚駭難聞。因此墨氏便受託擬訂規則、啟導教會職員和牧師,以謀求革新。寫成的規則手冊在一五二八年出版。這是一本正式教導基督徒有關宗教的基本要道之書。這本書對路德所著的真道問答和對奧斯堡信條而言,可說是一本開路指引之書。此書亦論到教會紀律的各項原則和分散教育等事項。在宗教改革時期,這本書算是一本頗有分量的書籍。

 

第五節  墨氏與奧斯堡信條之關係

    一五三 ○年墨氏已有充分的準備要撰寫這一偉大的信條。一五一九年當路德與厄克兩人在萊蒲賽辯論時,墨氏也在場。早在那時,墨氏巳確知聖經為基督教之權威。此後十三年他日日與路德相處,並眼看威登堡大學發展為一所國際聞名之大學。當時從世界各地有許多學生好像一窩蜂似地擠進這所大學,為著是要聽講路德和墨蘭頓的課,並要研究福音。墨氏後來看出路德已拋棄人文主義、伯拉糾主義,並拒絕屬靈主義的內在亮光神學,又擺脫慈運理運動的種種難題。他對路德作了上述觀察之後,便開始準備撰寫奧斯堡信條。這信條後來便成為復原教普遍性的大憲章,尤其成為路德宗的大憲章。

 

第六節  墨蘭頓主義

    墨氏的教訓,在某些教理因素上,顯然與路德不同,至使後來兩人分道揚彪,各奔前程。關於聖餐和基督位格的論題,墨氏是接近布塞爾和加爾文的看法。墨氏對聖餐沒有獨自的看法。他的性情,寧可避開爭論,而不要解決問題。我們無法肯定說,墨氏到底是否接受加爾文的聖餐看法;不過,他倒是接近加爾文的看法。他喜歡加爾文的看法,因他認為該看法能充作合一的原則。有許多跡象,顯示他在晚年較喜歡加爾文的看法過於路德的看法。墨氏的同路人意圖構成一個新的宗派,但後來卻沒有成功。因他們曾在撒克遜遭到慘敗。即墨派與路德發生爭議,結果墨派敗北;因墨氏思想缺乏獨創性和積極性。墨氏主義太中立,又無傑出的學者出來支持他的看法。有一時期墨氏主義被擊敗。接著又有路德出來發表協和信條,此舉對墨派也很不利。雖然如此,墨氏主義卻沒有全然消逝。他們後來便避難在德國許多獨立行政區和城市裡面。再者,那拒絕協和信條的人,也都隨從了墨氏的思想。

 

第七節  墨氏論真理的準則

    神學的權威在於聖經的啟示。然而,墨氏不像俄利根、經院派等人使用聖經為建立推理的體系。不過在他那本教義要點裡卻有教義。他把聖經的教訓和那闡明宗教要道的各論題列為同等的地位。他對聖經默示之教理未加定義,因他認為聖經受默示是一件自明之理,不容爭辯。他採納初代教會的各種信經為真理的標準,並深信大公會議各項的決議。除了上述那些權威之外,他再加上路德的教訓。他也相信威登堡大學的教訓,為歷代信徒信仰的一項真正表現。

 

第八節  墨氏之為人和其貢獻

    墨氏從未被按立為牧師,他也不是一位神學博士。不過,他卻受派為威登堡大學的神學客座教授,而且是一位著名的教授。他促使科學和信仰成為極密切的合一。籍此,他帶領德國的人文主義進入復原教潮流之中。可惜,義大利的人文主義卻陷入懷疑主義和無神論之歧途上。

    在宗教改革史上,墨蘭頓一直都被人紀念為路德的同工,尤其是在他撰寫奧斯堡信條的那段時期。然而到了晚年,他竟過份陷於遷就人文主義的趨向。對於這一點,我們不能表贊同。── 蕭江祥《基督教思想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