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主題目錄 |

 

第十二章  東西基督教綜覽

 

    至此,我們所流覽過的,有初代教會之教義。在其中我們已經追溯到信仰標準的發展情形,即從它最先所陳述的,直到已定型的大公信經(包括尼西亞信經和迦克敦信經)為止的發展情形。其次我們也探討基督暨基督對三位一體的關係。我們也曉得基督的確是神、亦是人。從最後一章,我們也尋究有關人類救恩之問題,並看到俄冉遮會議如何解決教會所爭執的問題。

    在信仰標準的問題上,最獲得教會採納並被廣用的信經就是使徒信經。這信經曾和許多不同的異端爭鬥,諸如伊便尼派、諾斯底派、孟他努派、涅斯多留派、伯拉糾派以及半伯拉糾派等。集成諸種信經是否無用?是否僅是那些好閒談神學之人的無關緊要的作品嗎?不,事實並非加此。信仰標準及信經都是須要的。它們可用以衡量教會之標準,並保守教會遠避異端。這些信仰標準及信經,對建立許多人的信心有莫大的幫助。聖歌及禱告詞都曾引用它們的記述。

    基督完整的神性及完整人性之教理、及聖父、聖子、聖靈三位一體的教理,以後都被路德及所有改革家所引用。

    現在我們要在本章裡,比較東方和西方神學的情況。

 

第一節  東方基督教

        1. 俄利根被稱為東方神學之父。他的許多教訓雖然不被教會所採納,但他的有些神學卻成為希臘(即東方)基督教思想的特點。俄利根對教會的傳統和聖經的權威及希臘哲學都一樣感到興趣。他用一種寓言的方法解釋聖經。並藉此意圖說明基督教和哲學間的協調。

 

        2. 希臘神學在其救恩的意義上,不太強調罪感。他們不把罪看作一種腐敗的影響力,或一種弄瞎人的「靈眼」之力。他們不強調基督之死為一種贖價。他們所強調的,乃是基督賜給人屬靈的生命、並使人恢復到更像神、又將神的榮耀帶給人。希臘教會不強調基督之死能使人因而獲得赦罪的觀念。他們不曉得引用保羅因信稱義的觀念。

 

        3. 東方神學傾向神秘主義:希臘人對真理很感興趣。依蘇格拉底看來,美德實際上就是知識。保羅寫道:「希臘人尋找智慧」(林前一:22)。諾斯底派憑著一種神秘的知識追求真宗教,並以信心加以建造。革利免和俄利根把信心列在宗教的較低階層,並要從信心發展到知識。希臘諸神學家的任務,就是要把宗教的本質小看為教義而已。他們太著重哲學的真理。因此有這樣的危險性,即哲學真理表達在教理上時,會失去它對信徒日常生活的影響力。因此他們趕快提出一種神秘主義。他們多用辭藻。他們講到屬天的事,就用象徵的話語。並用神秘的方式提出三位一體及道成肉身的教理。神秘方式在東方教會裡,就發展為儀式主義,致使基督徒的生活變為冷淡、並失去創造力。

    希臘教會的諸著作,使它趨向於構成一個特殊的教派。這些著作強調敬虔的目的,就是要在一種神秘的方式中和神聯合。藉著敬拜,靈魂得被高舉,並得以參與神的生活。

    東方教會很關注敬拜圖像。諸如敬拜聖徒、天使、童女馬利亞、十字架、以及其他的圖像和遺物等。大約從第四世紀起,圖像敬拜在希臘教會中就很盛行。第七次尼西亞大公會議(主後七八七年),曾制訂准許敬拜圖像的教理。他們相信屬天的力量是藉著屬地的象徵和圖像而發生效力的。

 

第二節  西方基督教

    特土良和奥古斯丁為特別構成西方神學的人。當然還有其他的人。不過特土良奠定根基,而在這根基上做更深發展的、是奥古斯丁。

下列為西方基督教和神學的特點:

 

        1. 西方基督教受那被公認為有權威的信經即所謂「羅馬信條」所支配、所管理。特土良稱它為信仰之律。他們認為人們順從信仰之標準是須要的,因為他們認為它是合乎聖經的、合理的。特土良相信基督教才是真正合乎理性的宗教。

 

        2. 有一種律法主義出現在西方(羅馬)教會裡面。

東方教會傾向於推理,但西方教會卻關切道義。人行善,為賺得永生、為一種報償。藉著洗禮後所行的善,人便能在神面前累積功德。

 

        3. 西方教會對建立教會的制度很感興趣。他們強調教會之組織和教會的權柄、職責及規條。因此,他們逐漸形成教階制度之組織。

 

        4. 奥古斯丁對西方神學也起了深遠的影響。他強調三位一體的統一,並要把這個教理作為教會基本的教理。在奥古斯丁和伯拉糾派及半伯拉糾派的爭論中,奧氏也曾澈底討論過救世論。此舉亦加強西方神學的根基。─ 蕭江祥《基督教思想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