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主題目錄 |

 

第二章  使徒後期諸教父之基督教

 

第一節  最初諸教父及其著作

    使徒後期諸教父時期,是由主後九十年至一四○年。他們是緊隨在使徒之後。其中有幾位教父是使徒的學生,還有幾位不是使徒的學生。不過,他們卻生長在使徒之後的時期。這些教父們的重要性,在於他們連接了使徒時代與古大公時代,並且作為教理史之起點。這個時期沒有存留許多著作,只有存留些重要的斷片而已。從這個時期我們可獲得研究的著作,有下列幾本:

        1. 革利免第一封信:此書信約於主後九六或九七年,由羅馬的革利免所寫,是寄給哥林多數會。這封信包括一般道德及教理上的教訓。革利免雖然接受保羅的教理,但他卻不能領會,以致他迷惘於律法主義之中。

        2. 赫馬牧者:此書約於主後一四○年,由羅馬教會會友赫馬所寫。赫馬為羅馬監督庇烏之弟。這是一本勸勉悔改之書。

        3. 安提阿監督伊格那丟的七封信。約於主後一一二年由伊格那丟所寫。這七封信是論述基督先存在的有趣思想。

        4. 士每拿監督坡旅甲之信:約於主後一五五年寫給腓立比教會。

        5. 巴拿巴書:著者不詳。不是由保羅的那位同伴巴拿巴所寫。著作時期,學者看法不一致。有的學者說,是在主後七十年寫的。但有的學者卻說,是在主後一一七年至一三八年間寫的。此書強烈反對猶太教、並解釋猶太人的儀式律法預表著基督和基督的救贖。

        6. 主聖言注釋:約於主後一二五年由帕皮亞監督所寫。這本書僅遺留一些斷片而已。此書敘述基督在地上千禧年國的統治。

        7. 十二使徒遺訓;此書約於主後一二○至一六五年間完成。此書為一本教會手冊,提供給慕道友及會友之用。第一部為初信者提出一些道德的教訓、並以兩種方式而寫,即生命之路及死亡之路。第二部包括教會崇拜之教訓,暨會眾生活之準則。此書也有一些末世論的記事。

 

第二節  諸教父所提出的教理觀念

        1. 論上帝

他們沒有構成任何論上帝的教理。初代基督徒對基督留有一種深厚個人關係的印象。所以他們最關心的、乃是如何才能過著基督徒的生活。他們雖被異教諸國的多神教所包圍,但是他們卻堅信一神論。赫馬開始說:「我們尤其要相信一位上帝。他是創造並統管萬物的主。他從無生有,叫萬物存在。」所有教父都異口同聲說:「上帝是萬能之主,創造者,托住者、是萬物的統管者。他雖創造世界,但他本身並不是世界的一部份。」上帝是眼所不能看見的、是人所不能理解的、非受造的、乃是永遠的,而且他毫無所欠。他是慈悲的父,他顯明自己是愛護人類的。」有許多這樣的思想。都是導源於舊約聖經。不過,大多數的教父都很少講到三位一體。其中只有兩位,就是革利免和赫馬曾認識父、子、聖靈在三位一體中的關係。

 

        2. 論基督

諸教父相信基督之神性。伊格那丟認為基督為「我們的上帝」及「我的上帝」。革利免第一封信寫道:「我們應當認基督為上帝,為死人及活人的審判主。」諸教父同時相信基督的人性。十二使徒遺訓論及耶穌,不僅是上帝所揀選所喜悅的,而且也是上帝的僕人。伊格那丟說,基督為馬利亞所懷孕,並出自「大衛的後裔」。革利免說:「主基督拯救我們。雖然他原是靈,但卻成為肉身,並且呼召我們。」至於基督的神性與人性之間的關係,這些諸教父從未加以推究。不過,諸教父對基督的先存在有清楚的陳述。伊格那丟說:「未有空間與時間之光,基督就是上帝。他高過眾天使,但他與聖父不同。他協助創造。他後來在肉身顯現,為被救贖者打開天國的門。」赫馬也論及基督之先存在。

 

        3. 論救恩

    關於基督的拯救工作,諸教父沒有明確陳述。關於贖罪,諸教父雖有明確的記述。但對基督的工作為何並如何帶有赦罪能力之間題,卻緘默不言。革利免說:「讓我們注視基督之血。讓我們知道此血被聖父看為寶貴。因主的寶血為我們的救恩流出,並將悔改的恩典帶給全人類。巴拿巴寫道:「就因為這個理由,主忍受舍去他的身體,以致於死,好叫我們藉著赦罪得蒙聖潔,即靠著他所灑的血。」坡旅甲、殉道者游斯丁、愛任紐以及所有教父都講到基督代替的痛苦。教父們喜歡講到上帝所帶給世人的恩賜。這些恩賜包括有赦罪,真理的知識暨永生。他們這些看法雖無錯誤,但都是一些沒有系統的教訓。

有一種謬論產生,就是有幾位教父強調一種新的道德論。該論主張善行之功效。例如,坡旅甲寫道:「倘若你能行善,不可遲疑。因周濟能取得能力,以脫離死亡。」這種思想為以後羅馬天主教奠定「分外功德」之基礎。巴拿巴說:「為你罪的贖價,用你的雙手工作。」這又產生一種觀念,就是人有可能行過餘的善行。赫馬說:「倘若你能行過於上帝所命令的,你就將獲得更大的榮耀,並且在上帝面前,你將有更多的尊貴。」

 

        4. 論教會

諸教父有很濃厚的教會觀念。革利免說:「教會是眾聖徒的團體、是上帝自己的產業、是基督的羊群。」赫馬說:「教會是創造的真正目標。」教會與基督的關係,正如身體與靈魂的密切關係一般。教會只有「一個」,並且是「聖的」。我們若行天父的旨意,就是屬於教會。可是教會裡面可能有些令人厭惡的事。再者,謬論亦可能潛入教會。伊格那丟寫道:「監督就是教會的中心。當跟隨你的監督,猶如耶穌跟隨聖父一般。」他說這些話並沒有意圖要創作教階制度。然而後來羅馬天主教卻利用他的言論構成教階制度。(注一)

 

        5. 論聖經

   1)舊約:諸教父全然信賴舊約、並承認舊約有絕對的權威。無論何處我們發現他們的著作,提到「經上」或「經上記著說」這種字句時,我們便確知教父是論及舊約的。他們認為舊約是被默示的。他們當中有人認為基督徒為真以色列人,因此基督徒為舊約的守護者。

   2)新約:諸教父認為耶穌的話語有最高權威的地位。次於耶穌的話語的,有使徒的話。革利免論及先知及使徒諸書為教理權威之書。按諸教父看來,諸使徒給教會的教理與教訓,是不可能錯誤的。我們若細察,便知道諸教父曉得有四本福音書及保羅的十三封信。

 

        6. 論聖禮

    聖禮是屬於教會,還沒有受到古代神秘者的影響。聖禮存有基督教起初的真義。

   1)洗禮:起初是奉耶穌的名施洗。但後來逐漸改為奉三位一體上帝的名施洗。諸教父認為洗禮是賦予基督教恩賜的真正方法。巴拿巴說:「我們背著罪與污穢走入水裡,然後從水中上來,這樣我們的心就結果子,我們的靈就有在耶穌裡敬虔的盼望。」赫馬說:「沒有任何悔改,比得上這個,即我們下到水裡,便可承受已往諸罪的赦免。」因此洗禮賦予赦罪。洗禮也是」一種「印證」,叫我們在基督裡獲得信心與所指望的新生命。以上這些看法,是諸教父初次的欠點。他們在這一點上,偏離了聖經的原則。這是由於他們不瞭解赦罪是出乎恩典的緣故。

   2)聖餐:他們要祈求並體驗基督臨在聖餐之中。伊格那丟說:「聖餐就是我們救主耶穌基督的身體,為我們的罪受苦。聖父在他美意中,叫他從死裡復活。」聖餐仍然是一種「感謝祭」的意思。在這時期聖餐用的酒、還沒有會變成祭物的血的觀念。這種觀念是以後羅馬天主教所產生的。

 

        7. 末世論                 

    諸教父都有深厚的末世論思想。這時人人都以為他們是活在末世的時候。他們預料耶穌會立刻再來。由於這樣期待就使信徒團結在一起。他們開始探索基督再臨的預兆——諸如假先知出現、罪惡與逼迫逐漸增多,敵基督之出現、神跡奇事、死人復活等事之發生。依巴拿巴看來,基督再來以後,他要在地上建立一個千禧年國以統洽全世界。他們對審判的看法,是最後的審判要把義人與不義者分別出來。他們認為復活是一種身體的復活。最後聖徒要在天堂與上帝同住。至於不聖潔的人就要到永遠刑罰之地。

    注一:教階制度為羅馬天主教所設立,其制度的階級可分為教皇,主教會議,主教長(又名紅衣主教),省主教(又名大主教),主教,暨平信徒等六級。─ 蕭江祥《基督教思想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