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主題目錄 |

 

第四章  衰退的徵兆

 

瞭解人的本質以及世界的本質,就不可能期望人對神的工作會沒有爭論。神的孩子和教會乃是生活在一個持續屬靈的爭戰之中。人始終都想要把神所設立的一切改變成人所期望的樣子。新約的聖經充分地顯明,世界一直堅持努力要把教會屬天的層次拉下到屬地的境界。

遠在使徒們尚未完成他們的服事之前,破壞的力量早已在教會內部開始產生影響。聖經忠實的記載留給我們後世很好的警戒。千里之堤,潰於一穴,微小的錯誤會將教會屬靈的能力消耗殆盡,直到把屬天的變成屬人的。許多書信都記載了使徒時代眾教會的一些困境,他們都是我們的借鏡。這些困境都是典型地出於忽略屬天的原則。在歷史中,這也是導致神的靈所有帶下的工作至終敗壞衰退的根源。很可惜新約時代之後,教會生活的發展,並未留下可考查的記載。從路加在使徒行傳所記述的歷史至二世紀末,教會發展的歷史顯然是失傳的。穿過這段不確定的時期,我們發現教會已經和新約聖經的教會,在許多方面都有相當大的差異。重大且深遠的改變發生在其後的年間,教會向組織化的方向發展,基督教的定型也成了福音生命另謀新的表達方式的主要原因。屬靈生命是不能受人為組織框條的諸多限制,這個生命必須掙脫捆綁,以直接自由的方式與神相交,尋到更為豐滿的表現。

在聖經中有關耶路撒冷教會發展的記載,他在早期基督教中所占的地位,以及他與福音廣傳所建立的諸教會之間的關係,其實是非常值得我們探討研究的。耶路撒冷教會好像“母會”,其地位極其特殊。他們中間有許多人士親身認識主,自然,他們比那些新成立的教會有更多較成熟的經歷。耶路撒冷的弟兄們在一些困難問題上,所提出的建議也受到普通弟兄們的尊重。然而,勿容置疑,我們會發現,神的工作重心,逐漸地由耶路撒冷轉移到主要由外邦人組成的安提阿教會上。安提阿教會最主要的貢獻,就是推動以保羅為代表的偉大宣教工作,並且在禱告及團契相交中支持主的工作。耶路撒冷教會漸漸地演變成了一個旁觀者,當然他們是非常關心福音的快速傳播,並且他們也自認為自己應該有權參與此一聖工。然而,在耶路撒冷及猶太以外真理廣傳的事工上,他們卻甚少有屬靈的參與。

耶路撒冷教會本應對保羅投身于主的大使命中廣傳福音一事,較其他教會更表關切。然而,耶路撒冷教會似乎對別的事工更有興趣。為什麼一個擁有如此之多特權和潛力的教會,在廣傳福音事工的重要性,卻日漸消失呢?一個簡單的推測是:神憑己意的選擇很難令人滿意。當然,可能還有其他更合理的解釋。

基督滿足了神對以色列人所有的要求。正如我們先前所見,透過以色列人有組織的會堂,福音最初得以傳佈。許多早期的信徒並不像司提反或是保羅那樣,能預見教會和會堂遲早是要完全分離的,他們以為教會不過是猶太社區中出現的一個新派而已。只要他們維持各種條文上的律法,猶太人將或多或少都會接納他們。我們已經知曉保羅的洞察能力,他深知福音及教會的本質並其所帶來的影響,因此,他一直主張應清楚地與猶太教劃清界線。然而,我們卻發現在耶路撒冷出現相反的傾向:他們一直嘗試妥協,從而在耶路撒冷會堂的生活中造成一些矛盾。一方面,他們無法否認神的靈在外邦人中的工作(事實上聖經上已早有豫言),另一方面,他們仍無法不守割禮及其他儀文的律法,儘管他們也承認這些並非得救的先決條件。

有許多跡象顯示,耶路撒冷教會為著保持與猶太社區相容的關係,以至他們的見證逐漸減弱,而且他們屬靈的功用也無法持久。當保羅第一次去拜訪耶路撒冷的時候,信徒們一但意識到保羅的出現將會使他們陷入困窘時,他們便儘快地將他送到大數去。後來那些從猶大地出去的猶太化教師,去安提阿和加拉太省諸教會中又引起何等大的困惑(15:1,加2:12)。其中有一些人帶著當時耶路撒冷弟兄們中間最出眾的雅各的信,這就造成了一個印象,好像無論他們傳講什麼信息,都是耶路撒冷教會長老所支持的。當然,後來耶路撒冷所發出的信澄清了這種誤會(15:24)。但是與雅各有關係的傳道人,難道是故意地傳講這些錯誤的教訓嗎?或者是,他們真誠地相信他們有耶路撒冷的支持,而認為沒有割禮就沒有救恩呢?我們似乎沒有理由相信他們不是真誠地相信他們所傳的。

在耶路撒冷教會有一小撮,但是卻能大嚷大叫、影響力很大的“法利賽人的信徒”(15:5)。正如任何一群極其主觀的人一樣,他們所造成的聲勢和印象,常常和他們的人數不成比例(當然,如果他們是對的,這也是件好事;錯的,就很不好了)。他們固執地持守各樣禮儀條例,並且有相當多的人跟從他們(21:20)。當安提阿的代表來到耶路撒冷,要與教會的長老們談論有關割禮的事情時,很明顯,這群法利賽人的信徒知道代表來的原因,因此他們就提出強制行割禮和守律法上的儀文的要求。顯而易見,在使徒和長老們面前,這一派熱心律法的人,代表了會眾中一部分很強烈的看法(15:5-6)。他們已經習慣了提出他們的看法,並且也習慣了人們聽從他們的意見。

但是,這位如今已經成為耶路撒冷教會的領袖的雅各,他對此事持何態度?就在不久以前當希律王迫害某些教會的時候(12:1),儘管約翰的兄弟雅各被處死,彼得自己也被送進監牢,但教會的領袖雅各卻沒有受到任何影響。這些事都能取悅猶太人(12:2)。很明顯,雅各和他的跟隨者在廣大的群眾中有受人尊重的地位,且超越彼得等人。彼得遵從神給他的異象,要和外邦人調和在一起,這做法便冒犯了猶太人,觸動了他們的敏感之處而喪失“民心”。相反,雅各則一直嚴格持守律法的細節。當然,雅各仍相信福音的根基乃是信靠基督,並且也不會幻想遵守律法儀文乃是救恩的必要條件。然而,他的態度對著那些極端分子就成了一種安撫。雖然他內心不同意他們,但他並未反對。所以就難怪那些去到安提阿和加拉太的教師們,相信他們所教導的乃是受到耶路撒冷會眾以及雅各本人的支持。

當然雅各本人並不是一個老頑固,他因他的犧牲、恩慈和溫和的品德而著稱於世。後人稱他為“公正的雅各”。從他在處理割禮事情上,可以看出他是十分務實的。不過這些令人羡慕的品格,合在一起反而有他的缺點。他之所以是一個卓越的維持和睦的人,乃是因為他總是能從正反兩個方面來看問題,並且能仁慈地尊重執著雙方的意見。當然,他知道遵守割禮和一些儀文並非救恩的必要條件,但是從另一方面來看,那些遵守的人也並非沒有得救。如果他們信靠基督,他們也是屬於基督的人,何必要與他們為敵呢?雅各的弱點也可能就是他太過注重維持和睦,以致於忽略了正面宣講福音真理的責任。只有真理纔能給人帶來真實持久的自由。

我們切勿低估這種以耶路撒冷為中心的妥協所造成的影響力,並且這種妥協本身又是有何等可悲的弱點。他真正的根源,乃是對於基督的目的不夠瞭解。無論聖靈怎樣地工作來表明外邦人要同享神的計畫,無論耶路撒冷的信徒怎樣贊成這種理論,在他們心中,始終無法除去基督是特別為了猶太人的看法。如果外邦人想要得著基督救贖工作的好處,就一定要先改奉猶太教以獲得這種特權。當然類似的態度在歷史上都曾出現過。一些傳統的信念甚至迷信,無論是多麼的不合理,卻一直存在。在世界上有一些地方,有許多關於飲食的迷信,他們認為有一些時節不宜吃某類食物,或是不能和另一類食物一同進食否則會患病。如果你企圖除去這種無基礎的迷信,你就會發現有多困難。無論一個人是多麼地有智慧,無論你給他的解釋是多麼地合理,可是他還是會認為他的傳統觀念有道理。耶路撒冷教會不能體會基督工作的範圍,所以他們雖然接納外邦人世界的教會是屬神的看法,但是他們還是堅持一些不同的標準。有人會說,如果神沒有把祂工作的中心從耶路撒冷轉移到安提阿的話,那將會是一個什麼樣的局面呢?耶路撒冷的教會其實就是雅各帶領下的傳統派,只限於猶太教的一分支而已。經司提反、巴拿巴和保羅他們的異象及服事,才把傳統派試圖讓耶路撒冷當做眾教會的中心改變過來,教會才有自由,聖靈也纔可以自由地在其中工作。

從彼得和保羅他們倆人的經歷中,我們可以看出傳統派在耶路撒冷教會的勢力,而不幸的是,這股勢力十分頑強。神用一種使人相當驚訝的方式向彼得啟示,外邦人與猶太人是同為福音的後嗣。彼得這位正統的遵守律法的猶太人,一開始對著這異象還想反抗,後來就順服了神的話。當他向著耶路撒冷的弟兄們述說他的經歷時,他們也無法不接納神所說的,並“把榮耀歸給神”(11:l-18)。但是後來在安提阿,這位堅強的彼得,卻因著從猶大地來的猶太化教師們的壓力,而放棄了他的立場。在那些教師來到以前,他能夠自由地與外邦信徒交往,並一同進食,但是後來他就與外邦信徒分開,只和猶太人進食。事實上,圍繞著彼得,一個小型猶太宗派正在形成,甚至巴拿巴也被引入歧途。實在是令人驚訝,像彼得這樣一個老練的信徒,居然會被一些算不了什麼的小弟兄,就引離了神顯明給他的啟示!當然這些小弟兄是雅各的人,而在彼得的眼中,耶路撒冷教會還是有著超越的地位和權柄。

保羅毫不保留地責備彼得。雖然彼得與耶路撒冷教會有著緊密的關係,也具有超越的權力,但保羅並未因此被嚇倒。無論使用什麼標準去衡量,彼得的所作所為都不能解釋為合理的。事實上他所做的客觀上否認了福音(2:11-17)。彼得似乎也能夠接納這樣的提醒,以後再也沒有這樣不合宜的姑息遷就。

然而保羅自己也受到試煉。就是在他最後一次去耶路撒冷之時,他和眾教會所選派的弟兄們,一同把周濟貧窮會眾的款項帶去耶路撒冷。有人勸告保羅不要違背猶太教的規矩,因為他在外邦人中間的服事已經引起猶太人對他的反感。

保羅以及同行之人受到非常仁慈的招待。翌日他們就和長老們一同交通,保羅因聖靈所成就的工作大為感動,便述說了神藉著他在外邦人中的服事和顯明祂的作為。長老們說:“真是太好了,讚美主!弟兄,請看!在耶路撒冷有成千上萬的弟兄們為律法熱心。”長老們也告訴他,因為一些關於他的流言蜚語所引起眾人的反感。“你為何不藉此表明給眾人看,你和其他猶太人是一樣的呢?”剛好也有一個好機會,有四位耶路撒冷的弟兄曾許願短期做拿細耳人,正要去殿裏還願,保羅可以和他們一同去參加潔淨之禮,藉此向心系傳統的教會,以及希伯來的大眾,表明他並未放棄他原先的忠貞。保羅同意了這樣的計畫。他應該這樣做嗎?如果他這樣做是對的,為什麼神卻不尊重這一步路呢?因為這次計畫是完全地失敗了;非但沒有減少大家的懷疑,反倒引起了大騷動(21:17-32)

一般寫傳記的人都是隱惡揚善的,但是聖經卻是完全忠實地把人的真相表明出來。使徒們的優點和失敗也一同忠實地記錄下來。保羅此次耶路撒冷之行,他是犯了錯誤。當然人都有後知之明,但是保羅這次的錯誤卻是成了後人的前車之鑒。我們可以同情他當時左右為難的情形。在耶路撒冷,他來到曾經責難他的信徒們中間,如今有機會能減少一些嫌惡。他自己身為猶太人,又熱愛他們,他怎能不略為示意,不但為自己,更可能為主贏取一些好感呢?當時長老們所言合理,他們對此深為關注,態度又和善,誰能抵抗雅各呢?他能熔化石心,而保羅卻不是鐵石心腸的人,難怪保羅在此會妥協。

從保羅和彼得的經歷中有兩點值得注意。第一,耶路撒冷的教會為了與猶太人和好,以致模糊了教會乃是屬天子民的集合,與天然的族類無關的異象。沒錯,在為了割禮一事的討論上,導致的結論是相當合理的(15:23-2921:25)。他們承認外邦人無須履行猶太人的儀文規條,然而在清楚地宣告對於基督信心的果效的同時,我們卻看見耶路撒冷會眾,每日生活中所顯出的矛盾。事實上他們也不接納,唯一能把在基督裏的人聯合在一起的就是聖靈所賜的新生命這個重要觀點。我們能否稱耶路撒冷的教會是第一個基督教的宗派呢?他們在屬靈的生活上添加了一些禮儀的規條。

其次,彼得的經歷,尤其表明這樣一種幾乎不自覺地把耶路撒冷看做一個中心,不再是健康屬靈的關係,更是一種奉承卑屈的心態。彼得如此看重耶路撒冷,以致於他違背了自己的良心,以及神所給他清楚的異象。如果以彼得的成熟老練都會喪失屬靈的準確判斷,而不能勝過屬地錯誤的忠貞,我們又能期望其他普通的信徒如何呢?主所設立的標準是不同的。一群信徒無論人數怎樣少,無論是在哪里聚集,都是主聖靈的居所。只要他們順服主,就必知道王的心思,“因為無論在那裏,有兩三個人奉我的名聚會,那裏就有我在他們中間”(18:20)。我們主這個應許是信實的。例如在安提阿,當弟兄們事奉主的時候(13:2),主的旨意就清楚地向他們顯明。

我們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這個問題。毫無疑問,耶路撒冷教會自認為他們在其他教會上有權柄。當彼得和保羅為了他們在猶太人和外邦人中間的服事,行右手相交之禮的時候,在耶路撒冷的弟兄們提出了一個要求,就是他們要紀念窮人,當然這裏所說的窮人就是我們前文中所提到的耶路撒冷會眾中長期在貧窮裏的人(2:7-10)。保羅說,這正是他心中的負擔。我們知道保羅後來一直忠於這一個負擔。不過我們懷疑保羅和耶路撒冷弟兄們對於紀念窮人的認識是否一致。對保羅而言,這乃是一個屬靈的責任,是在所有信徒中間有愛,交通和關懷的表徵。但是對耶路撒冷弟兄們而言,幾乎可以斷言,他們認為這正如四散在各地的猶太人對聖殿有義務奉獻一樣,他們也有權接受其他教會的奉獻。

我們也對這些在安提阿和加拉太一帶,掀起大風波的猶太教師們所持的態度有疑問。他們是否認為因為他們來自耶路撒冷,所以他們的信息就特別有份量?我們知道他們越過從耶路撒冷信上所寫的有關割禮的教訓,但單靠此點並不足以解釋他們的教導所帶來的困難。我們必須記得耶路撒冷的長老雖然不同意他們的教義,但是他們依然與這些得雅各授權派遣的教師來往(15:24;加2:12)。唯一可以完全滿足其間情況的解釋,就是這些耶路撒冷的教師帶著權柄和高人一等的感覺出去。這種感覺當然不是屬靈的感覺,乃是屬律法的感覺,因為在他們心中,耶路撒冷是一切的中心。這樣的傾向在當時並未繼續廣傳,那是因為安提阿教會的能力。事實上,神已經把工作的中心從耶路撒冷轉至安提阿。

若要猜測耶路撒冷,在那時如果能成功地駕馭著其他教會生命發展的權威,將會發生甚麼事情,是沒有意義的。但不難發現耶路撒冷強烈遵行律法的態度,而缺乏一份對外邦人真實由衷的接納,將會產生甚麼困難。雖然雅各和長老們致安提阿及其它教會的信,是可堪讚賞及再確認的。但耶路撒冷教會必須有更實際的行動來支持他們信上所寫的立場。這樣才有可能;使那些以耶路撒冷為馬首是膽的眾教會中,產生長久的影響力;否則耶路撒冷教會自相矛盾的作法,差不多(無可避免地)深化基督教群體的差異,且最終形成廣泛的分裂。

總結我們的觀察:為何神用安提阿取代耶路撒冷,成為使徒時代偉大宣教工作的中心,這裏,有三點對教會生命構成危機以及使屬靈工作受阻的原因是非常值得注意的。

一、在實際上拒絕承認靈裏的生命乃是團契相交唯一且不可或缺的基礎。屬靈的生命也絕不僅僅是承認基督,必須包括因承認所帶下的屬天的改變。聖潔的生活與屬靈的生命不可分割;在日常生活中榮耀基督,與公開承認並且順服他也是相聯的,除此之外,對相交條件再不應該有別的要求了。

二、人類所有的天性的傾向,皆以人而非以神為中心。很難過份強調相交在教會生活中的重要。重生基本上就是進入一個相交的生命。神定規要藉著在教會裏,彼此依賴的相交,來明白神的心意。相交的目的是使我們能看見神的手,並且使我們更多地依靠神。當教會不再依靠神自己、反倒依靠神的恩賜,相交也就落到依賴人或是英雄崇拜而成了網羅。

三、中央集權的傾向。這會導致抵擋基督的主權的行使。只有基督纔是教會的元首,祂乃是藉著聖靈活潑的與祂的百姓同在。唯獨基督是神和人之間的中保。神授予教會權柄,在世界上來代表神,但是任何一個或是一群人,都無權向著教會代表神,因為基督親自居住在教會之中。正是由於大公教會的權柄,會使人不再直接依靠神,它會使屬靈的生命無法健康地成長,而且會使人對屬靈真理產生機械式的態度,以致將信心縮小成隻遵守的儀文。

觀察教會的歷史,我們就會發現這三方面的傾向一而再、再而三地重演。當神的靈在祂工作中受到人所加的限制之時,就轉移到一個更自由的地方去啟示基督更豐滿的目的。

若我們再簡短地看一下新約時代另外兩個教會所遭遇的困難,我們就能更清楚撒旦所使用的陰謀手段,來削弱教會見證的活力。除了耶路撒冷教會以外,聖經中對在哥林多以及以弗所的教會的記載遠遠超過其他教會。我們不但有保羅寫給這個教會的三封書信,我們還有神的靈傳遞給以弗所教會的信息,它記錄在啟示錄第二章中。

哥林多的教會遭到不道德和意見紛爭的侵入。哥林多人的頭腦大都用在生意上(當他們不是沉迷在肉體的放縱裏的時候)。這個城市與附近理智派的雅典是死對頭,許多居民都是半個哲學家。無疑這種環境,是教會中為許多雞毛蒜皮之事爭執的根源。但是這些現象,不過是一種更基本的罪惡的症狀而已。哥林多人裝作哲學家,來提高自我的重要地位,以至於事實上否認基督是主。這是為什麼保羅在寫給他們的第一封信中,並不是痛斥他們的愚昧,乃是藉著高舉基督,盼望藉此能使他們為自己的可憐和無知感到羞愧,不再注目於泥沼而能看見神的榮耀。保羅在頭十節中至少有六次稱呼基督為主。保羅問候的書信在神的手中用於重建哥林多人的觀念,恢復他們對主最初的愛心。他們的教訓告訴我們:即使是專心於真理的本身,如果在教會中使得我們不再著重基督是主,那麼我們就可能成為神子民中,潛在破壞祂旨意的人。

以弗所教會的功課在本質上也是一樣的。保羅在他的信中稱呼他們是“在基督耶穌裏有忠心的人”,這一個簡單的稱呼就顯示出教會的本質和目的,乃在於他們是對主謙卑的人。以弗所教會在屬靈的成長和成熟上是極為卓越的。在啟示錄中,主稱讚他們勞碌、忍耐且有分辨能力。縱然如此,如果少了對基督忠誠的心,就會使得這個教會對神無益。他們所深知的真理,可能會導致驕傲和自滿,他們勞苦的能力很可能出自肉體,否認了主真正作頭的地位,攔阻了聖靈的流通,甚至會使教會遭到神的棄絕。

驕傲或是自滿,乃是否認神應有的地位的一種基本罪惡。在不同的外表上看來,或許是可稱讚的,例如:藉著屬人的組織來維持教會的功用,保護他免於錯誤;依靠某人或是人的階層;喬裝的謙卑和相交;對某個真理執著並要求每一個人都接受這個真理,否則就不能進行相交。所有這一切都是否認了基督是主,把祂從祂子民中應有的寶座上趕下來,這些是在歷代中皆成了極大的屬靈爭戰。多少時候,仇敵似乎已經成功,人仿佛已經得勝。但當基督是主,這樣的麥子埋在地裏好像已經死去,聖靈卻又能神奇地使他發芽成長,帶來更豐盛的收穫。── 約翰甘乃迪《見證的火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