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主題目錄 |

 

第十八章  總結

 

    眾教會仍能依隨新約聖經的教訓和樣式麼——不同的答案——注重儀文的教會——唯理主義——改革宗——神秘派及其它——福音奮興派——曆世歷代以來以新約聖經為指引的弟兄——福音的傳揚——外國傳道差會——回轉到聖經原則而帶來的復興——每個基督徒都是傳教士、每個教會都是傳福音的組織——教會與佈道所的分別——社團與教會的分別——眾教會的合一和福音的傳揚——在萬人中建立在同一根基上的新約聖經教會——結論

    教會的問題,就是我們能否,或應否,繼續依照新約聖經的原則和樣式去治理眾教會這個問題,有幾種不同的答案:

    一、注重儀文的教會,例如羅馬教會、希臘正統教會,及其它類似的教會系統,他們相信所謂“教會發展”的理論,認為教會已逐漸發展到一個地步,比原來開始的樣式更好,而聖經也已加以修正,或甚至已經給傳統代替了。既然如此,就不值得再去依照新約聖經原則和樣式去行了。

    二、主張唯理主義的人,也持同一的說法,認為如果回到原來的樣式,就等於是開倒車,因為他們並不承認聖經是永存不變的權威。

    三、現存的教會改革者,嘗試過一些折衷的辦法,不是全部回到那原來的樣式,而只是作部份的恢復。路德、施本爾、和其他的人所作的,正是這樣。

    四、有些人索性放棄了努力,就如神秘派的信徒,他們寧願專心追求個人的聖潔和與神的相交。模利諾斯、蓋恩夫人、和特爾斯鉄根等,就是例子。又例如公誼會(貴格會),撇開外面該遵守的受浸和主餐,寧願多花時間去尋求裏面亮光的見證,而不去專心查考聖經;又例如達秘和跟隨他的人,索性放棄了責任,而改為“地上教會已經敗壞了”這個說法的吹噓。

    五、福音奮興派,例如衛斯理的循道宗,及救世軍(SALVATION ARMY)等,則認為這事無關重要,還是專心致力於傳福音,使罪人悔改;若有實際需要,才去發動應急的工作。

    六、可是,曆世歷代以來,有不少弟兄卻認為應該依照新約聖經的樣式去行。他們的名稱雖有不同,但心志則一。這些信徒包括:迦達爾斯、諾窪天派、保羅派、波各米勒派、亞勒比根斯派、瓦勒度派、羅拉德派、重浸派、門諾派、斯頓德派、還有其他許多的人,有些屬於浸禮派、獨立派、和弟兄會的。他們都同有一個心志,要照新約聖經的原則去行,效法新約聖經裏的教會的樣式。

    與上面的問題有密切關聯的另外一個問題是:我們今天傳福音,能否和起初那樣?若是可以的話,福音會不會更迅速的傳揚?這個問題擴大來說的話,我們又要問:是否神的兒女必須回轉到聖經那裏,纔可以彰顯出合一來?纔可以叫福音傳遍地上?

    起初的信徒傳福音的時候,並沒有“本地”與“海外”之分。以後眾教會逐漸在各國各民族間敞開,而早期使徒教會樣式的眾教會,演變為宗教團體,開始差派傳教士出去,代表那些團體的中心組織,到各地去傳福音。基督教的各宗派公會愈多,差遣到各地去的佈道團體也愈增加,雖然都是傳講基督,但亦各自分別代表所屬的公會,結果那遺禍基督教的宗派分門別類的混亂的情形,也隨著福音給帶到異教徒的地方。以前傳福音,並不需要倚靠物質或金錢,單單倚靠聖靈的大能,而且昔日傳福音的信徒,常飽受困苦貧乏。可是後來發展出來的傳福音方法,卻需要充裕的經費,因為這些公會,並沒有認識聖靈恩賜的運用,而這聖靈也是內住在那些新悔改重生的信徒心中的,足夠供應福音工人作見證的一切需要。但是公會卻舍近取遠,在各地成立“佈道所”來供應福音的需要。“佈道所”需要經濟支援,因此就要在國內籌募經費;有時為了避免被人誤會缺乏信心,就要靠印行一些動人的事件或急需的報導,設法激發起國內信徒對海外佈道工作的興趣。為此,對“海外”佈道工作的控制和支援,大部份仍操在“國內”信徒手中,因此在海外所成立的組織,實質上是外來的,使當地福音的繼續傳播,大受妨礙。

    人若要舍己、跟隨基督,就要預備好心志,脫離他所屬的公會的捆綁,使他能自由與所有屬神的子民,有真正的相交,並且因著目前各人的軟弱,要學習彼此容忍。假如我們忠於聖經的教訓的話,我們就要放膽把真理放在萬國的信徒手中,不但教導訓誨他們,而且要以身作則給他們作證明,真理是給他們預備的,正如是為我們預備的一樣,而且滿心相信神會保守他們,引導他們,讓他們成為獨立的教會,與眾聖徒同列,得著當有的地位。

    在近代海外傳道活動範圍以外,在我們的能力明顯不能達到的環境中,究竟有甚麼聖靈的恩賜顯出來,我們不得而知。那曾受逼迫的俄國教會所經歷的,是我們所無從領會的;在他們當中顯出的熱心和專一,是其他在較安舒的環境中自認是基督徒的人所沒有的;很可能在他們當中,還會有合一和大能見證的奇跡出現,是我們曾經要去實現而結果失敗的。在以前是異教的地方,也許會有屬靈的領袖興起,充滿能力,能以擺脫歐美差會那些分門別類的作風,也無須靠著差會的經濟支持,而能在當地自己的人當中帶領人歸主,建立神的教會,雖然他們也許要從錯誤的經驗中領受教訓,但最低限度不會受我們的錯誤所連累。在神凡事都能,他甚至能從回教人當中,呼召忠心跟隨基督的門徒,並且能在回教人中,使用他們為祂作見證。當然我沒有低眨差會的貢獻,這些差會長期以來所付出的忠心事奉,仍舊在世界各地顯出功效。可是目前這一切,指出那唯一能帶來復興的路,就是要回到神的話語裏;否則照目前的進度,恐怕還會有一段長時期,在萬民中仍然有不少人還沒有機會聽見福音。

    藉著聖靈在基督裏顯明祂自己,是一位施慈愛、尋找拯救並保守失喪的人的神。再沒有比這一個更叫人深受感動的啟示,就是:神為了憐憫失落的世人,甘願撇下天上的榮耀,成為人,披上肉身,擔當我們的罪孽,背負我們的愁苦,藉著死,敗壞死權,叫走向滅亡的罪人都得永生。因此,凡因信接受這永生的人,都必須像那賜生命的主一樣,樂意把生命傳揚出去。為此,每個基督徒自然就是個傳道人,也就是個傳教士;他在靈裏面聽見這個催迫的聲音,說:“你們要到普天下去,傳福音給萬民聽。”在新約聖經裏,作牧師的和普通信徒之間,應該是沒有分別的;所有聖徒都有祭司的職份。在傳教士和非傳教士之間,也應該沒有分別;每個信徒都是“被差遣”出去的,都該有一個“使命”,要在地上為基督作見證。可是,現在那些傳教士自成一等人,分屬於各種差會的組織,需要特別的佈道經費去支持,在各佈道所中工作,雖然他們的貢獻是不少,可是所付出的代價也不小,就是使大部分基督徒滿足于自己不是傳教士的現狀,看不見異象,那就是——無論在任何的環境中,每個聖徒全屬於主,必須全心事奉祂。福音的目的是叫罪人悔改,使他們成為聖徒,而聖徒召聚起來,就是教會。既然教會中每一份子都是傳教士,為基督作見證,那麼,教會也就應當是“差會”,是一群為福音作見證的人。

    佈道所和教會的分別,在於佈道所是差會的分支,是當地信徒獲得指引和供應的中心。另一方面,根據新約聖經的解釋,教會從起初當兩三個人奉主耶穌的名聚會的時候,就已經像最古老的教會那樣,有同一的中心,同一的原則,雖然在恩賜和經歷上,會有分別,但是都分享同樣的恩惠,從同一的來源得著供應,而且教會也是在當地進一步推廣福音的最有效工具,因為其中的信徒會熟識當地人民的思想和語言,習慣與需要。佈道所也有它不小的貢獻,但永遠不該成為教會的中心,因為教會唯一的中心是耶穌基督。

    教會與普通社團、例如醫院或學校,也有分別。這些社團可以作出很大的貢獻,可以宣揚福音,也可以得著人民的信任,但假如這些由外國人創辦的醫院或學校,成了當地信徒教會的中心,又成了教會所倚賴的中心,那麼,這個教會就不可能根據新約聖經的樣式來發展;它始終只能是個外國的宗教組織,倚靠外國的供給,甚至會養成一群受雇的“本地傳道人”,嚴重的傷害了當地信徒,使他們不能學習專心仰望神的供應,妨礙他們認識主的追求。

    聖經並沒有告訴我們,福音會傳遍全地上,然後所有世人都會悔改;相反地,聖經教導我們要提防世人更多遠離神,使全地招受可怕的審判。擺在教會前面的指望是——主耶穌基督在榮耀中再來,我們在等侯這榮耀的事實降臨的時候,就會想起主為門徒所作的最後的禱告說:

    “使他們都合而為一……

    叫世人可以信禰差了我來。”

    這兩件事——神的子民的合一,和向世人傳揚救主——,是所有與主相交的人的願望。教會的歷史表明了一件事:回轉順服神的話,便會帶來復興。主這一個禱告,也是個應許,事情也必如他所祈求的那樣成就。無疑地,這個應許的全部應驗,必須等到他再來的日子,但在地上所要來的最後的大復興,可能就是那快要在天地間實現的事的預兆。

    當主的門徒悔改,離棄那叫人遠離神話語的道路,並直接倚靠祂,聚集起來成為教會,脫離人為組織的捆綁,可以自由接納屬主的人一起聚會的時候,他們就會經歷主的豐富,就如那些走在他們前面的聖徒一樣的經歷;一面能脫離與不信的人的相交,另一面能與眾聖徒彼此有緊密的交通。

    還有,當他們向萬人傳福音的時候,就能領會到神的話語是為眾人所預備的,不是光為他們自己;又會明白:所有相信的人,會同樣地聯於基督;國籍不同,絕對不會影響那在神面前的教會的地位。聖靈在眾人當中的工作,印證了彼得所認識的,彼得說:“知道人心的神,也為他們作了見證,賜聖靈給他們,正如給我們一樣。又藉著信潔淨了他們的心,並不分他們我們。……我們得救,乃是因主耶穌的恩,和他們一樣。”

    當我們回顧走天路的教會所走過的漫長路徑的時候,就會注意到一些顯著突出的事實;這些事實雖然混雜在許多瑣碎細節的經歷中,但對當時的當事人來說,格外顯得尖銳動人,而且特別值得人去留意,因為這些經歷,成了後來在這道路上繼續奔跑前頭路程的人的指引。

    第一點:走天路的教會,由五旬節的日子開始,一直到今天,在聖經中找到了穩妥和充足的指引,並且確信聖經會作為教會的引導,如同明燈照在暗處,直等到那作生命之道的主再顯現的榮光照耀的時候(彼後1:19)

    第二:走天路的教會是從世界分別出來的;教會雖然在世人當中,卻並不屬於這世界;教會永遠不會成為屬地的組織。雖然教會是向世界一項有力的見證,並且為世人帶來祝福,但既然這世界曾把基督釘在十字架上,而世界的本身也一直沒有改變,因此門徒甘願效法他們的主,所以走天路的人,都會用下面的話彼此勸勉激勵:“這樣,我們也當出到營外就了祂去,忍受祂所受的淩辱。我們在這裏本沒有常存的城,乃是尋求那將來的城。”(13:13\14)

    第三:教會只有一個,我們知道自己是走天路的教會中的一份子,可是我們也承認那些同走這生命道路的人,是我們的同伴,是聖徒。過去的分歧,雖然在當時顯得很尖銳,但當我們放眼去看擺在面前那天路歷程的時候,這些分歧就變得黯淡無光了。我們要在極度的謙卑中,認識到自己的渺小,也要在衷心的喜樂中承認他們是與我們同走天路的。他們受苦,我們也受苦;他們的見證也就是我們的見證,因為他們的救主、元首、和盼望,也就是我們的救主,元首、和盼望。靠著聖靈的光照,我們學會了與他們一起,分享父神在說下面的話的時候的喜樂:“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3:17)我們也會在那一天與他們在一起因著神的兒子為自己得著那“榮耀的教會,毫無玷污皺紋等類的病”(5:27),而大大的喜樂。―― 博饒本《走天路的教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