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主題目錄 |

 

第十一章     以利亞--如火的先知

 

以色列的寶座被一個優柔寡斷的男人佔據,這個男子是他那放恣而妖豔的妻子之軟弱工具。耶和華的祭壇被拆毀了。他的先知寂寂無聞地隱藏起來,忠實的朝拜者只剩下寥寥無幾……

在這樣的情況下,以利亞赤手空拳出現了。他從約但河外的家鄉出來。粗魯赤誠的村野之夫,對宮庭的禮節和高深的學問完全是門外漢。他是與我們一樣軟弱,一樣會遭遇試探,與我們有一樣情感的人。以利亞的來到,扭轉了整個潮流,偶像的崇拜受到了截擊。再次彰顯出耶和華的存在與大能。重建祭壇,開辦學校,使敬虔的青年得以受造就;繼承王位的人也已指定了。這種激發真理的推動力使人經久難忘。

以利亞對他同時代人所發生的影響力是有目共見的,但是,加給他最好的讚揚也許是:他的名字和工作在他死後九百年仍然清晰地巍然存在;勝過猶大整個先知學派;為我們主耶穌的先鋒鑄造了模型,使他發出能力和勇氣。                                                                   邁爾(F.B.Meyre

提斯比人以利亞的身份和他事奉的重要性可以用一件事實來衡量。這件事實便是他在新約聖經中出現的次數比任何其他先知還要多--不下於廿七次。當主耶穌登山變像時,眾先知只有以利亞被選與耶穌相見,可見他在神為以色列民計畫的整個過程中占多麼重要的地位。他像一顆流星,劃破了以色列人屬靈的漆黑的夜空。

在以利亞生平重大的事件中,經常面對一位特出的,有權力而兇惡的婦人耶洗別。她的名字也出現在新約聖經中(啟220)。她是一個鐵石心腸剛複冷酷的女人。她是西頓王的女兒,在熱心事奉巴力的氣氛中長大。當她做了以色列王亞哈的妻子以後,不但自己繼續信奉她先祖的宗教,而且,通過她軟弱的丈夫,勉強以色列人也隨從她的宗教。亞哈為了討好她,特別在撒瑪利亞為巴力築了一座壇。逼害的火焰開始燃燒。耶洗別殺害耶和華的先知,卻奉養四百五十名巴力的先知。在亞哈離道叛教的進程中,神的呼召臨到以利亞。

崇拜巴力(巴力是神的意思)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迷信之一,即崇拜太陽,把它當作是天上的王,巴力又是土地之神,掌管土地。五穀,果物,牲畜的昌盛,都在他的管制之下。農夫完全依靠巴力。他們在崇拜巴力時要燒香獻祭,甚至有些父母會將兒女當為祭品獻上。崇拜時很常有狂歡飲宴,荒淫墮落的禮節相伴,實際上,這些便是縱使這種宗教盛行的原因,這也是觸怒真神的因素(王上142324)。

以利亞是在以色列歷史上最低潮的時候出現,當時的情況已糟糕到不能再糟。當罪惡發展到極度的時候,神也以非常的方法去對付。這一次,神的方法是用一個粗暴的以利亞。他的外表像他的性情一樣富戲劇性。神在非常時期,總是能夠找到一個切合時代的人物去應付。當魔鬼好像先發制人的時候,神便派他的先手去迎擊,並賜給他能勝任這種職務的性格和恩賜。耶洗別說耶和華不存在,以利亞便是神給她的答覆。

先知生於提斯比,是約但河西的一個地區。不過,當他出現在聖經的舞臺時,顯然曾在基列住了一個時期。基列是一個窮鄉僻壤的地方,當地的居民是粗野不服約束的。以利亞不習慣養尊處優的生活。他的外表黝黑,嚴厲,不修邊幅,似乎出身卑微。除了在神的學校領受教育以外,沒有受過什麼其他特別的或正式的訓練,可以使他成為國家的領袖。他是一個特出的例證,說明一個偉大的人格富有多麼大的能力。

像路得馬丁一樣,他單身赴會,向國家祭司群挑戰。他又如施洗約翰,當面攻擊君王。有人說在他的血脈中流著火的溶液。懷特亞力山大(Alexander  Whyte)描繪他是一個常常都有一股脾氣的人--向亞哈和耶洗別發脾氣;怒氣填膺地反對偶像崇拜,輕看和蔑視巴力的祭司;有禱告和代求的熱情;要迫切彰顯神的榮耀。然而,他也是和我們有同樣性情的人,有時也會走上意氣揚揚或失望灰心的極端。

在以利亞看來,只有一個無上的實在--神。“我所事奉永生耶和華以色列的神”(王上171),這幾個字足以顯明他的人格口性。這是僕人在主人面前的態度。他所過的生活常常都意識到神的同在。對於他,神比耶洗別或亞哈更實在--除了信心動搖的時候。這種對神的意識使他成為一個對事不妥協的人。在他單純的本性說來,結果是顯而易見的,所以,他要求清楚的,基本的決斷。

他好象沒有與什麼親密和人在一起,孤單獨處。也很少見他與人來往。他沒有同工。除了後來只有一個以利沙短時期跟隨過他。

人格

每一件關於以利亞的事都是多彩多姿的。他是不知道有中間路線的人。他自己的話是以見證他是一個大發熱心的人,“我為萬軍之耶和華大發熱心”(王上1910)。他熱烈渴想追求神的尊榮,他又渴望向神的百姓見證他。他因以色列人離正道和拜偶像而大大發怒,這怒氣已達白熱化,使他不能安息,直到假祭壇被推翻,耶和華的壇得重建。

勇氣是以利亞生涯中一個顯著的標記。即使當他的信心動搖,從耶洗別面前逃亡的這件事,也只有更充分地反映他平日的勇氣是多麼大。他一再藐視那怯懦的暴婦,他並非不知道他的生命時時都在千鈞一髮中。又試想他大膽向亞哈挑戰的勇氣,這位昏君因為旱災的嚴重,怒氣日增,三年多來無時不在尋索他的命。他在迦密山頂支身與全國上下對抗的情形又是顯示他勇氣的另一場面。他甚至不客氣地直截吩咐王說:“你現在可以上去吃喝,因為有多雨響聲了。亞哈就上去了……”(王上184142),當然,他逃避耶洗別的重要原因是:他所興起的屬靈運動受到突如其來的挫折,使他心理上完全沒有準備,而不是僅僅因為懼怕的緣故。他短期性的退卻顯示出他也是與我們有同樣性情的人。

極顯然的,他是一個信心的人物。他在荒列已經學習認識神。他的信心因操練而進步。當他初次向亞哈挑戰時,他的信心已經成熟,他的言語冷靜而確定、因為他深知神的目的,而且他知道自己代表一個屬靈的權威:“我指著所事奉永生耶和華以色列的神起誓,這幾年我若不禱告,必不降露不下雨”。有了基立溪旁及撒勒法寡婦家中蒙神供養的經驗,他的信心便能飛上高峰,在迦密山頭演出最精彩的一幕。他的信心不像迦勒的信心,並非水不顛波的,但他的信心在搖動以後仍能站立,而且再次在迦密山顯出確鑿的證據:“我若是神人,願火從天上降下來……於是有火從天上降下來”(王下11012)。對於他的信心,請求超自然的幹預是毫無難題的。

訓練

像多數為神揀選重用的人一樣,以利亞必須接受一個時期的嚴格訓練。他已經初次顯露作先知的身份,宣告旱災要臨到離開正道的君王及國民。如今他必須到基立溪邊過退隱的生活,等候神指定他下一次作事的時間--這是對他外向的性情一個嚴格的考驗。“去,藏起來!”這是神給他的命令。他必須熟練這困難的一課,脫離一切外在的幫助而仍然維持與神的交通。等候神實在比事奉神更難。當他取得資格在迦密山作神的代表以前,他有許多的功課必須學習。迦密之先,必有基立。

他的信心是在基立受造就,得純淨,以致成熟的。神的命令便是號召信心的一步。基立的溪流不也會像其他溪流一樣因以利亞的宣告而枯乾嗎?當然也會。聖經說:“過了些日子,溪水就幹了”(王上177)。然而,先知已憑信心掌握著主給他的一個應許:“我已吩咐烏鴉在那裏供養你”。溪裏的水天天在流,愈流愈少,最後只有涓涓一滴。他那已受過試驗的信心更堅固地抓住神的應許。他一天兩次從神那裏領受食物。在基立隱居的目的不但是保護他免遭亞哈的忿怒,同時也預備他擔任未來的工作,使他先學習倚靠神的功課。以利亞的經驗可作我們得力量的幫助,當我們在自己的基立溪旁,眼見物質供應的溪流幹竭時,應記住神今天仍然有他的烏鴉。

然而在基立所學得的功課必須在撒勒法進深一層地受造就。撒勒法是溶爐的意思。神小心翼翼地預備他的功課,又安排所有的環境能配合他的計畫。“你起身往西頓的撒勒法去住在那裏。我已吩咐那裏的一個寡婦供養你”(王上179)。為了遵守這命令,他必須在亞哈的寵後所管轄的領土上旅行一百英哩。當他到達撒勒法的時候,發現神所指定的那位外邦寡婦正為她母子預備最後的一餐,然後便等死。我們不難想像他當時心中的反應如何。要他堂堂一個男子漢來投靠她實在有損他的尊嚴。然而,他很快便重新鎮靜下來。在基立愛操練而長成的信心,如今在撒勒法已如鮮花怒放。以利亞大有信心地信託神天天施行神跡,供給那寡婦母子並他自己的需要。他與神有密切的聯繫。“因為耶和華以色列的上帝如此說,譚內的面必不減少,瓶裏的油必不缺短,直到耶和華使雨降在地上的日子……她和她家中的人,並以利亞,吃了許多日子”(王上171415)。以利亞生命的質素可以用一件事來衡量:他在那寡婦家裏寄居,天天與她有接觸。一年以後,她仍視他如神人。

接著,以利亞面對一個史無前例的頗為棘手的試驗--一個死了的孩子。他的信心對著這不可能的挑戰時將如何應付呢?當他信賴神的時候,他對神施行神跡奇事的信心也同樣加強。神跡沒有大小之分。神既能使譚內的面不致減少,瓶裏的油不致缺短,他必定能解決這緊急的事變。於是,他“就求告耶和華……耶和華應允以利亞的話,孩子的靈魂仍入他的身體,他就復活了”(王上172022)。

以利亞已完成他的訓練課程。他已可以作神的代言人,對全國說話。

迦密山的緊要關頭

曾經在暗地裏訓練他僕人的神,如今要在與全國有關的事情上彰顯他。在崇拜神和崇拜巴力之間不可能有折衷的辦法。這兩種相對的宗教不可能有和平共存的餘地。以利亞向巴力的選手挑戰,要他們試試耶和華的威力。“那降火顯應的神,就是神”。這是十分乾脆而公允的挑戰。既然他們認為巴力是掌火之神,那麼,便讓他試試他的本行罷!其結果也清清楚楚地說明:“若耶和華是神,就當順從耶和華;若巴力是神,就當順從巴力”(王上1721)。百姓曾長久心持兩意,如今,應該是黑白分明,表明忠貞的時候了。

這個挑戰對以色列百姓亦極饒意味。難道他們不記得燒著的荊棘,冒煙的西乃和引路的火柱麼?--這一切都代表耶和華的能力和同在。接著便是耶和華降火下來。這是全部戲劇的高峰。其他的一切都是為這一刻而準備。從那些事上我們也可以學習許多功課。如果我們發現與此有關的一切基本因素,我們也便會發現屬靈復興的根源。

神的火降臨之際,正是全國偏離正道,敬拜耶和華的情緒降至最低潮的時候。神在這樣的時候高舉以利亞。

神的火降臨之際,正是先知絕對順服神的時候。在此以前,神的命令是:“你……去,藏在約但河東邊的基立溪旁。”他順從了這命令。如今,他的話語是:“你去使亞哈得見你,我要降雨在地上”(王上181)。以利亞最不願意見亞哈,因為三年來他無時不在尋索以利亞的命。然而,他立即順從,像以前一樣。神的福份只有在以利亞順服以後才臨到。

神的火降臨,只有在耶和華的壇重修造以後(王上1830)。那荒廢了的壇包含了許多故事。顯然地,迦密曾經是敬虔的以色列人聚集的地點。然而,那祭壇有一個長時期已廢置不用,年久失修,對耶和華的崇拜也已停止。先知拿了十二塊石頭--不承認南國北國之分--重建祭壇。他的目的是將南北重新聯合成為一國。並顯明神與他們同在。

當祭物尚未擺好在祭壇上時,神的火沒有降下來,因為神的火不降在一個空壇上。當以利亞把最後一塊祭肉擺在壇上時,便看見熊熊的火焰。

當一切的贗物尚未除去時,神的火沒有降下來。他不讓其他任何的火有燒燃的餘地。一桶又一桶的水必然會熄滅任何可能藏匿的火種。詭詐的方法是不算數的。以利亞絕對相信神會應許他,所以他儘量製造困難,好顯明實在是神答應他的呼求。

當以利亞作信心的禱告時,神的火便降下來。“耶和華阿,求你今日使人知道你是以色列的神,也知道我是你的僕人,又是奉你的命行這一切事。耶和華阿,求你應允我,應允我,使這民知道你耶和華是神”(王上183637)。以利亞鎮靜的祈禱與巴力眾先知的狂呼亂叫恰好成了奇異的對照。後者跳上他們的祭壇,求告那毫無動靜的神明,又用刀槍自割自刺,直到血花四濺。

以利亞在獻上信心的禱告以前,曾發出信心的譏笑。他對巴力和巴力的先知們冷嘲熱諷:“大聲求叫吧!因為他是神,他或默想,或走到一邊,或行路,或睡覺,你們當叫醒他”(王上1827)。在這嘲笑中,以利亞把自己交托給神,深信神不會讓投靠他的僕人蒙羞。

當以利亞做完了那簡短的禱告--求神證明他自己並他的僕人--以後,立即有火從天上降下,燃燒祭品,柴、石頭和水。先知的心願得以滿足。耶和華的至高權威得以建立。神的同在和權能再一次得以在他的百姓中顯明。神和他的僕人的尊榮也得著明證。巴力崇拜者的虛飾和假裝都暴露無遺,並予以立即除去。神重新燃起曾因偏離正道而熄滅的火焰。

這一切完成以後,以利亞的行動便是吩咐以色列人親手將巴力的先知帶來殺掉。一切抵擋真神的人都應該打倒。只有從天降下的火才使以利亞有道德的權威作這清潔的運動。這是一個嚴厲的行動,可是,人們必須記得這是愛中的嚴厲。神是恩愛的,同時又是嚴厲的(羅1122)。當外科醫生割除患有毒癌的肢體時,實在出於不得已,而不能說他是殘忍的。

晦暗

一個經不起打擊,沉不住氣的人,很少有高升的可能性。不過,失望可能在最意想不到的時候打擊神的僕人。勝利的片刻也可能是危險的時光。以利亞剛從當代最戲劇性的場面出來,在那場戲中,他是一個主角。他是神用來推翻巴力崇拜的器皿,他曾面對全國朝野,宣佈耶和華是神。這些豈不是會令人感到飄然淩空嗎?然而,以利亞卻像泄了氣的皮球一樣。他那超然的勇氣不知道那裏去了。他竟在一個最近曾被他公開輕蔑的女人面前逃跑。他在一棵羅騰樹下求死,說:“耶和華阿,罷了!求你取我的性命,因為我不勝於我的列祖”(王上194)。他不健全地老是思索和注意眼前的逆境:“他們尋索我的命”。我們永不知道仇敵會在什麼時候向我們投擲致命的失望利器。至於以利亞,好像是發生在最沒有理由的時候。然而,如果我們尋思一下,通常都會發現在事情發生以前一些有關的理由。在以利亞的事情而言,他的絕望情緒是由三種原因造成的。

首先,是生理上的原因。試想他在迦密山上單獨應戰的努力和緊張情緒;接著是一口氣跑到三十哩外的耶斯列;他強烈而緊張的祈禱;對耶洗別的逃亡;禁戒食物。種種原因使他到了精疲力竭的程度。他自己再沒有餘力足以應付盛怒的耶洗別的恐哧。

其次是個人的原因。他在反動和背叛的情緒中斥責神。他又在奇異的自我幻覺中呼喊說:“我不勝於我的列祖。”他唯我獨尊的心理受了無情的打擊。他埋怨說:“我北為耶和華萬軍之神大發熱心。”語氣間暗示他雖然大發熱心仍被拋棄。他兩次申說“只剩下我一人”,表示他在熱心敬畏神的事情上感覺孤單,也許還包含著優越感,他被捲進了自憐的漩渦。

最後是屬靈的原因。以利亞是一個真正屬神的人。生理上的困倦或心理上的自私都不能成為他沮喪絕望的唯一原因。他曾渴想和祈求,希望以色列的真宗教得著勢不可當和永久性的復興。然而,人民在迦密山頭所作的美麗應許,在久旱以後的甘霖降下時便已消蹤滅跡。屬靈的興奮如壇花一現。他以為仍然只有他孤身一人為耶和華的事大發熱心。他以為自己到底失敗了。在這種情形下實在生不如死。

神對他那工作過度的僕人是慈愛的。他顯示出他慈祥地對個人的關心。他不答應以利亞暴躁的祈禱,因為他知道他真正的動機是什麼。他民曉得他的祈求只不過是一時自憐心理的發動。他開的單方是引導他退到一個僻靜處,在那裏與他單獨談話,重新向他顯現。然而,讓他好好地睡兩場大覺,吃神所預備的兩餐,飲用屬天的井水。接著他得到令人興奮的保證:他並不是孤單的。神為自己留下七千人,是未曾向巴力屈膝的,作他的後盾(王上1918)。在這七竿人中,神又為他預備了一個同伴。

一個微小的聲音

以利亞重新得力,精神重振以後,便旅行到何烈山。如今,他的身體已沒有問題,神可以對付他靈性上同樣的需要。神慈愛地問他:“以利亞,你在這裏作什麼”(王上199)?如果他的國家真的需要他,那麼,當潮水倒流之際便是最需要他的時候。神的話語裏好像含了這樣的意思:“你為什麼沒有得到我的命令便擅自離職?如果領袖尚離開他的崗位,跟隨的人將如何呢?”然而,還沒有除淨自憐心理的以利亞,仍在辯護他過份的熱心,而沒有認識他在信心上的失敗。

隨後,神開始藉著自然的聲音向他說話。他的心情是那麼的煩躁和激動,以致那些有如戰爭的情景反而會比較適合他此時的心境。於是,神首先起了一個猛烈的旋風,山崩地裂。以利亞有驚畏之情卻毫不受感動。然後是搖山倒海的地震,倔強的他仍不低頭。接著是一條火焰劃過山岩之間,天空也閃著活躍的電光。以利亞仍然無動於中。

可是,神能用一種不能抵擋的耳語說話。“火後有微小的聲音”(王上191014)。聲源神秘,詢問的語氣卻是慈和:“以利亞,你在這裏作什麼?”自然界的威嚴沒有感動他,神慈愛的聲音卻打開了他緊鎖的心扉。他向神吐露他的怨言。他頑強的意志崩毀了,屈服了。他毫不保留地向神披露他的感受。

以利亞因著神所演出的比喻又學得了另一個基本的功課。依照他的本性,他認為神要興起屬靈復興運動的唯一方法乃是激烈的,有如旋風般不可抵擋,有如地震的撼人心弦,有如野火的可怖,不料,他現在知道神微小柔和的聲音比一切來得更感人肺腑。僅僅施行審判永遠改造不了神的百姓。用新的詞句表達是:他已知道從加略山而來的微聲呼喚,比西乃山震耳欲聾更可能使人悔改。仁慈的愛比冷峻的律法更能成就大事。

禱告之士

新約聖經中,提到以利亞事奉神的最基本秘決,乃是著重他的禱告:“義人祈禱所發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以利亞與我們是一樣性情的人,他懇切禱告,求不要下雨,雨就三年零六個月不下在地上。他又禱告,天就降下雨來,地也生出土產”(雅51618)。以利亞的性情與我們一樣,可是,在禱循規蹈矩 事上,他與我們中多數的人大不相同。他在暗中迫切的祈禱,使他在公開的場合不用依靠人。

一個人在禱循規蹈矩 事情上能顯出他的真我來。以利亞在迦密山簡短的禱告,為我們提供了許多寶貴的資料,使我們明白他的為人和動機。這裏且提出三件突出的事實:

(一)他熱切渴望看見神的榮耀。這是他思想和禱告的中心。“求你今日使人知道你是以色列的神”(王上1836)。他的靈因為人們不尊敬神聖潔的名而著急。“我為耶和華萬軍之神大發熱心”(王上1914)。

(二)他甘心樂意作耶和華的奴隸。“求你今日使人……也知道我是你的僕人”。他向人宣佈神可以絕對的佔有他,操縱他。

(三)他絕對順從神的命令:“又是奉你的命行這一切事的”。他的先知職份和他的說話行事都不是出於他自己的。

以利亞祈禱的能力並不是一時爆發的,那是他日常與神之間保持有深切而親密關係的表示。他使以色列人在迦密山聚集的事也不是一日完成的工作。他那天的禱告不過是許多時日以來的焦點。當他祈求天旱之時,已經證明瞭禱告的能力。熱誠的禱告能召火,也能喚雨。我們應該注意以利亞在祈求天旱時,有神的保證,以它作以色列人崇拜偶像的刑罰(申1117)。

他祈求下雨滿有屬靈的功課(王上184245)。他的姿勢也是有意義的:“他屈身在地,將臉伏在兩膝之中”--謙卑和信靠的態度。他不是仰臉注目看看是不是有雨下來。他的信心不需求眼見的幫助。他的堅持也是值得注意的。他七次差遣他的僕人觀看天空。他一再得到的報告都是“沒有什麼”。他沒有因此失望,反而激勵他更懇切地祈求。他敏銳地信心之耳已聽見了充沛的雨聲。他緊緊地抓住神。直到他看見已聽見的雷雨。我們禱告通常在將近第七次時便開始失望,不再等候回答。以利亞禱告以後的程式也是極有啟發性的;“沒有什麼。”“有一小片去從海裏上來。”“降下大雨。”這是信心的禱告。不久以前,他獻上的禱告帶下火來,如今,它又帶下滂沱的大雨來。

復原

以利亞所給予以色列人的影響,在他如喪家之犬從耶洗別面前逃跑以後再沒有完全恢復過來。他自己也沒有完全恢復以前的元氣,或像以前那麼充分地意識到自己是一個改革家。他失去了領導七千個忠誠的人進一步認識神的機會,也沒有帶領他的國家在他已發動的宗教復興上進深一步。神必須教導他不可少的謙卑的功課。他的光彩已退了色,但並沒有被遺棄在一旁。神滿有恩惠地委託他膏抹三個人。這三個人是神指定將來訓練他百姓的。他們是哈薛--神對以色列人施報復的杖,耶戶--對付亞哈全家的皮鞭,以利沙--繼續以利亞作神的代表。神又任命他宣佈亞哈用詭詐待拿伯的罪。他再次大而無畏地面對亞哈和耶洗別,掃除了他以前膽怯的恥辱。當武裝的軍隊被派來捉拿他時,他再次顯出他的能力,吩咐火從天上降下來。他設立先知學校--當時的神學院,點燃了經久不熄的先知火焰。

他在世上的事業已到達一個適當的高峰。在他生命中,沒有一件事像他離世之時那麼榮耀。“忽然有火車火馬,將二人隔開,以利亞就乘旋風升天去了”(王上211)。這位如火的先知,曾凱旋地向“火神”挑戰,離世時卻乘“火車”升天。

然而,日後尚有一個比這壯觀更榮耀的景致。當主耶穌登山變像時,“有摩西以利亞向他們顯現,同耶穌說話”(太1713)。摩西的任務是使那被選的國家成形,以利亞的工作是改革那叛離正道的國家。他們談話的主題是什麼呢?是關於耶穌的死,即他要在耶路撒冷當成就的事。神准許這位如火的先知直接與全能者商議大事。

這裏是屬天談話的一個例證。猶太教的兩個代表--律法和先知--正式地將職權交付給神的羔羊。他們的工作已經完成。他們在談論十字架的奧秘,它的威嚴,它那難以形容的榮耀。轉瞬間,摩西與以利亞消失了。充滿敬畏之情的門徒“不見一人,只見耶穌”。── 孫德生《神的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