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約拿──逃避神旨的先知
主耶穌引證先知約拿的經歷,作為他自己從死裏復活的預表說:"約拿三日三夜在大魚腹中,人子也要這樣三日三夜在地裏頭。”(太12:40)主耶穌的話,使我們看見舊約先知們的經歷,常有屬靈預表的意義;雖然那些經歷是他們當時無意造成的。約拿是一個逃跑的先知,但他在大魚腹中的事竟能預表基督的死和復活,這若不是主耶穌自己解明出來,我們實在不敢相信。
一 預表只限某一方面
神在舊約時,藉著許多不同的預言或預表,使人認識那將要來的基督,以及他所要成就的救恩。但在一個逃跑的先知身上,我們也能認識基督的救贖與神的慈愛麼?這是十分奇妙的,神並非只使用絕對聖潔、完全無過的人,神也使用一些軟弱的人,但那些被神使用的人,卻未必都得賞賜與榮耀,惟有忠誠奉行神旨意的人纔能得著。舊約的先知和其他信心偉人,並非都是完全的,他們都不過在某方面比較完全而已!他們也不是每一方面都可以預表基督,他們都不過只在某些事上預表基督而已!按先知約拿而論,他在魚腹中三日三夜的經歷,本來是他因違背神的話所受的管教;但這失敗的經歷,卻正可以作為基督的預表,因基督的受死就是為著人類背棄了神的命令,偏行己路而應受刑罰的緣故。
二 約拿所預表的意義
一個人被大魚吞在肚腹中三日三夜,又被大魚吐在岸邊,這實在是一個死而復活的奇妙神跡,是出於神超自然的能力。照樣,基督為人的罪死在十字架上,又在三日後從墳墓中復活,也是一件奇妙的神跡,是一切神跡中最大的神跡。所以主耶穌對當日求神跡的法利賽人說:"一個邪惡淫亂的世代求看神跡,除了先知約拿的神跡以外,再沒有神跡給他們看。”(太12:39)事實上,當時主耶穌曾行過不少神跡,為什麼卻對他們說除了約拿的神跡以外,沒有別的神跡,因為主的意思是說,那最大的神跡,就是約拿在魚腹中三日三夜所預表的神跡──基督從死裏復活,他們既不信這位要從死裏復活的基督,縱然相信其他神跡也沒有用了。他們若不接受這最大的神跡,也毋須求別的神跡了。
無論如何,主耶穌既引證約拿的事,講論他自己的受死和復活,顯見約拿的事蹟可以幫助我們認識神的慈愛,認識到神如何藉基督死而復活,把救恩帶給我們。
三 第一個海外宣教士
尼尼微是亞述國的京城,是歷史上最大的城市之一。在舊約中,神曾應許亞伯拉罕說:"萬國都必因你的後裔得福”;按加拉太(3:8)解釋,這“福”就是“因信稱義”的恩典可以臨到外邦。先知以利沙亦曾醫治亞蘭國的元帥乃縵。先知但以理也曾在外邦王朝中作見證,為神警告外邦君王。這些都表示神是樂意將救恩賜給萬國人的。但在舊約中,正式奉派去傳道給外邦人聽的,約拿可說是第一個人。所以約拿的蒙召,給我們看見的第一個教訓,就是神願意萬人得救(提前2:4)。神有一顆很寬廣的心,不只是希望少數的人得著他的恩典和祝福,乃是願意萬人得救。凡敬愛神的基督徒,應當體會神這種心意,不是只願意自己那個小教會興旺,得救的人數加增,也願意所有教會興旺蒙恩,充滿復活生命的朝氣。
四 狹窄的心腸
約拿為什麼不肯到尼尼微去傳道呢?因為尼尼微是亞述的京都,當時的亞述國與以色列是敵對的。約拿由於愛國心的驅使,不希望尼尼微人因聽聞神的警告而悔改,反倒希望他們因自己的罪惡受神的降災與刑罰,所以約拿不肯去尼尼微,是出於一種國家的種族的自私心,是一種狹窄的宗教思想。愛國雖然是一件好事,但愛國不應多過愛神,不應愛到一個地步:不願敵國的人歸向神,而以得見他們悲慘地滅亡為快樂。今日魔鬼也同樣利用“愛國心”使基督徒忘記他們有一種重要的責任:就是把福音,不分國籍、種族、階級的傳出去。魔鬼指導各種隔膜的觀念放在教會彼此的關係中,使他們彼此之間無法在主愛中相交,反而互相存著成見,彼此輕視。在東南亞國家中,不少教會內的民族主義或國家主義的出現,是全然不合真理的。神是萬國的神,神的家是一切信徒的家;我們都同在一個大家中,同作屬天的國民(弗2:19)
今天的教會太多狹窄的思想,不但許多國家,鄉士、種族的觀念還沒有除去,甚至同一個國家,同一個城市,同一個堂會中,仍存有自私和竟爭觀念。這完全是屬肉體的意念,不是神的心意;神的心意是願意萬人得救。這句話一方面表示一切未信耶穌的人,神都歡迎他們歸向他;另一方面也說明一切在教會中的人,應當同有神那樣寬廣的心,願意萬人蒙恩,不是只喜歡自己的團體蒙恩,乃喜歡所有屬神的團體都蒙恩。
五 不要逃避神
“不要自欺,神是輕慢不得的;人種的是什麼,收的是什麼。順著情欲撒種的,必從情欲收敗壞;順從聖靈撒種的,必從聖靈收永生。”(加6:7-8)
神是輕慢不得的,這意思就是:我們在神面前不可怠慢、不可輕視他,把他當作是昏庸無能,或以為他不會過問我們的一切事,我們就可以很容易欺騙他。
約拿得到神的命令,要他一尼尼微去傳福音;但他卻起來逃往他施去躲避耶和華。尼尼微是在地中海的東面,他施屬現今的西班牙,在地中海的極西,方向完全相反。他初時似乎逃跑得很順利,並未遇見什麼攔阻,反倒逃得很“成功”。當他下到約帕,就“遇見一隻船”。古時乘船到別的地方,當然不像今日這麼方便,如果搭不到適當的船,可能要耽擱很久。但約拿卻很合適地遇見一艘要往他施去的船。他上了船以後,下到艙底睡覺,一切似乎都很順利,並未看見神的管教和刑罰。他以為這樣可以逃避神的旨意和差遣。但他到底不能逃脫神的管教。神並不立即管教他,容許他自己設法逃避他的託付,這並不是神不能攔阻他,或故意讓他違背神,乃是使他從自己的經歷中,認識到那能使死人復活的神,不是他自己可設法逃避的。人需要從經歷中吸取教訓,他若未用盡逃避神的方法,他的心是不會折服的。但當他以為已經成功的逃避了神的命令時,他的船卻遇見了風浪,使他不得不承認他無法逃避神的管教了。
基督徒最大的危險是開始背離神的時候,未立即遇見管教,就以為神不會管他,以為自己可以隨意行事,以為只要自己很周密地掩飾躲藏,賄賂良心,便可以不走神的道路,走自己的道路,這是十分可怕的。讓我們不要像約拿那樣以為神是可以輕慢的。讓我們不要忘記:當約拿以為他可以安心睡覺的時候,神的風浪便來了。
六 艙底與大風
為什麼約拿能在艙底睡得這麼甜呢?他以為他已經成功地逃避了神的命令,他發覺他在躲避神的差派時,一切都亨通!現在可以欺騙自己說:神豈真是要我到尼紀微傳道呢?否則他怎麼不攔阻我呢?去他施傳道不是一樣麼?......但正當他熟睡之際,他的船快要沉下去了。他雖然可以使良心在沉睡中不再指控他,但卻無法使他的船不遇見風浪。今天不少人正像約拿那樣自欺,種下了“情欲”的種子,卻竟想收取聖靈的果子;順從肉體,貪愛世界,卻竟想得著神的賜福與同在。請看約拿怎樣回答同船的人:"......你們將我抬起來,拋在海中,海就平靜了;我知道你們遭這大風,是因我的緣故。”(拿1:12)
約拿說這話時是輕鬆的麼?他顯然是因看見風浪的危險而不得不承認自己的罪,知道自己無法逃避的管教,因而坦白承認,並請人把他丟在海中。難道今日我們隨意犯罪便能逃避神的管教麼?當然不能。約拿躲在艙底睡覺雖可以使他不再聽見的良心的控告,卻無法逃避神所起的“大風”。基督徒也當注意,我們雖然可以用許多理由說明自己的良心,自我陶醉地使我們不再聽見良心的責備;但我們卻無法躲避神的管教,無法擋住神的“大風”。
神的旨意並不是要約拿被人拋下海中,又被吞到大魚腹裏,過了三日三夜,才被大魚吐在岸邊。神的旨意,乃是要約拿遵命去尼尼微傳道,在完成使命之後,得著人應得的賞賜;但約拿卻不走神所要他走的路,以致自取苦吃。從約拿的經歷中,可見一個信徒若有神的呼召或託付臨到,他卻不肯答應神的呼召或差派,不肯走神要他走的路,結果多吃了許多苦,但仍要答應神的呼召,約拿能否因為想到他施去逃避神,便可以逃得脫神要他作的事?不能,他終於到尼尼微去傳道了。卻枉受了一場險禍。這就是每一個想逃避神的呼召、託付,而偏行己路之人,所必受的管教。
信徒啊,你是否正像約拿那樣,正在設法逃避那位復活主的顯現呢?你遲早必像約拿或大衛那樣,在無可逃避之中呼叫說:"我往哪里去躲避你的靈?我往那裏逃避你的面?”(詩139:7)“求你鑒察我,知道我的心思;......看在我裏面有什麼惡行沒有,引導我走永生的道路。”(詩139:23-24)
七 神的慈愛
“何況這尼尼微大城,其中不能分辨左手右手的有十二萬多人,並有許多牲畜;我豈能不愛惜呢?”(拿4:11)
這是約拿書最特出一節金句。這說出了神的慈愛,不但愛及選民,也愛及外邦人,甚至那些受造的牲畜。這就是神要打發約拿到尼尼微城去的理由。雖然尼尼微人已經罪惡滿盈,但神仍給他們悔改的機會。神並不喜歡定人的罪,神的心意是要他所創造的人,可以常常得蒙他的賜福與恩典。許多人問,神為什麼還不審判惡人?為什麼仍容許惡人亨通呢?但神並不像我們那麼缺乏憐憫的心,他沒有立即施行審判,他在審判之先總先給人悔改機會。神若像我們那麼狹窄而苛刻,我們也早已滅亡了,因我們也不是好人,也都是應當滅亡的惡人。
尼尼微人雖然罪大惡極,但他們是神憐憫的對象。神對一切真誠悔改的人,總是樂意向他們顯出無限慈愛的。尼尼微人的悔改是十分徹底的。照約拿書(3:6-8)記載:"這信息傳到尼尼微王的耳中,他就下了寶座,脫了朝服,披上麻布,坐在灰中。他又使人遍告尼尼微通城說:'......人要切切求告神。各人回頭離開所行的惡道,丟棄手中的強暴。’”真正的悔改必然是“下了寶座”,完全謙卑的悔改,當施洗約翰傳悔改的洗禮時,有些法利賽人也來受他的洗,約翰指責他們的虛假說:"......毒蛇的種類!誰指示你們逃避將來的忿怒呢?你們要結出果子來,與悔改的心相稱。”(太3:7-8)他們的悔改,離開罪惡,就必蒙憐憫。
他向尼尼微人宣告說:"再等四十日,尼尼微必傾覆了。”他所講的信息很短,卻有很大的果效。慈愛的神沒有因為約拿曾經悖逆他而不使用他,反之,受過管教的約拿,立即被神所重用。尼尼微是一個大城,要走三日的路程纔能走完,但約拿只走了一天,而全城的人自國王至百姓,都披上麻布為罪自卑。可見他的工作大有果效,證明神與他同工,印證了他的工作。
八 發怒求死
約拿是一個反常的傳道人。一般傳道人若看見工作有果效時必然歡喜;但約拿看見他的工作大有果效時,反而向神發怒。他看見尼尼微全城的人都悔改,神又因他們悔改而不把所說的災禍降與他們,便大大不悅。竟然向神禱告說:"耶和華啊,我在本國的時候,豈不是這樣說嗎?我知道你是有恩典,有憐憫的神,不輕易發怒,有豐盛的慈愛,並且後悔不降所說的災;所以我急速逃往他施去。耶和華啊,現在求你取我的命吧!因為我死了比活著還好。”(拿4:2-4)為什麼約拿因為尼尼微人得蒙神的憐憫,竟至於發這麼大的脾氣,甚至向神求死?有解經者以為,這可能因為神轉意不降災傾覆尼尼微,使約拿的預言落空,因他曾宣告:"再等四十日,尼尼微必傾覆了。”這對於一個先知是一項重大的打擊。但按約拿求死之禱所說的話看來,這種推測不會是約拿發怒的真正原因,因為:
1.約拿自己聲明他發怒的理由,仍是最初不肯去尼尼微傳道的那個原因,即:不願尼尼微人蒙恩(拿4:2-4)。他第一次奉命去尼尼微傳道時便想逃往他施,就是因為他知道神豐富的憐憫,恐怕尼尼微人因他傳道而悔改,神便不降災與他們。這不是約拿所希望看到的,約拿所希望的是尼尼微城因它的罪而被神傾覆,這樣,他的國家就可以免去一個強大的敵國之威協。
2.既然他第一次不肯奉命,是因為他不想警告尼尼微,免得他們悔改蒙恩,在他受了管教之後,他雖然去尼尼微宣告神要他說的話(3:2)照神的吩咐警告尼尼微人,但他是不想他們有什麼改變的。按約拿本人來說,他不願尼尼微人悔改蒙恩,但神卻願尼尼微人悔改蒙恩。神要約拿宣告“再等四十日,尼尼微必傾覆了”其主要目的,不是要使這話應驗,乃是藉這警告使他們悔改。約拿宣告這句話卻不是存這種心意。
3.約拿向尼尼微城宣告神的警告後,仍埋怨神不傾覆尼尼微人,顯見他雖受過管教,不敢不傳神的話,但這次管教只對付了約拿逃避神的命令,他那種狹窄的種族觀念,私自以為某些人不應得救、理該沉淪的想法,仍未除去。
所以約拿向神發怒的真正原因,仍然是由於他那種恨惡仇敵的愛國思想;換言之,神的管教雖然使約拿不敢違背神的吩咐,但仍未除去他內心偏狹的觀念。對於這樣的一個傳道人,神依然不丟棄他,仍滿有耐心繼續教導他。
九 得著造就
約拿在尼尼微城外搭了一座棚,要看這城究意如何,神安排一棵蓖麻樹,使他獲得陰影的遮蓋,約拿便因這棵蓖麻樹大大喜樂。於是神又安排一條蟲咬這棵蓖麻樹,使它枯乾;約拿又因這棵蓖麻樹而大大發怒。神便藉此教訓約拿認識他的慈愛說:"這蓖麻不是你栽種的,也不是你培養的;一夜發生,一夜幹死,你尚且愛惜;何況這尼尼微大城,其中不能分辨左手右手的有十二萬多人,並有許多牲畜;我豈能不愛惜呢?”(4:10-11)
神現今也會用類似的方法教訓我們,當我們不知道自己的自私,不體會他的愛心時,他會容許我們遭受一些損失或挫折,使我們從中領悟我們對於這些至暫至輕的物質尚且那麼寶貴,神對於人的靈魂豈能不愛惜寶貴?所以每當我們在物質上受損失時,勿忘約拿的教訓。這可能是神藉以教導我們認識他對失喪靈魂的愛憐。不要只顧為自己的損失埋怨神,應當因我們所受屬物質的損失,而覺悟到神愛人靈魂的心意,並認識到自己愛心的貧乏。這正是神造就約拿的目的。
約拿在受了神藉一棵蓖麻所給他的教訓之後,究竟怎樣呢?聖經沒有記載以後的事,但有一件事卻在無聲之中向我們說話,那就是約拿自己所寫的約拿書(約拿書是否約拿所寫,另詳於拙稿《小先知書講義》)。約拿作先知,早在奉命往尼尼微傳道之前,他是以色列王耶羅波安第二時代的先知。那時是以色列歷代王朝中較強盛的時期,耶羅波安第二收復了好些失地,正好應驗了先知約拿的預言(參王下14:25)。但約拿書卻完全未提及他自己的預言如何得應驗,如何被以色列王所尊重的事,只記述了一段關乎他自己生平工作中最失敗和丟臉的經歷。在向尼尼微人傳道這件事上,約拿的宣告雖然意外地大有果效,卻得不到神的賞賜,因他不是體會神的心意,甘心去作(林前9:17),乃是存著不得已和憎恨的心去作的。
約拿為什麼不記載他的傳道工作如何成功,卻寫些失敗的事呢?這表示他在這整個事件之中,經過神再次的教訓之後,已經深深認識到自己的虧欠。所以全卷約拿書就是要給我們看見人的軟弱、失敗、沒有愛心、狹窄和自私,以及神豐富的慈愛、赦免、憐憫和忍耐,所以約拿去尼尼微傳道這件事,雖然是失敗的;但他的成功不在於他記錄了什麼偉大的傳道事工,乃在天他清楚的給我們看見:他自己算不得什麼,神卻是滿有恩典與慈愛的。這正是這位逃走之先知的成功之處呢!──
陳終道《聖經中的失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