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亞伯拉罕住哈蘭
經文:"他拉的後代,記在下麵:他拉生亞伯蘭,拿鶴,哈蘭;哈蘭生羅得,哈蘭死在他本地迦勒底的吾珥,在他父親他拉之先。亞伯蘭,拿鶴,各娶了妻子:亞伯蘭的妻子名叫撒萊:拿鶴的妻子名叫密迦,是哈蘭的女兒;哈蘭是密迦和亦迦的父親。撒萊不生育,沒有孩子。他拉帶著他兒子亞伯蘭和他孫子哈蘭的獨生子羅得,並他兒婦亞伯蘭的妻子撒萊,出了迦勒底的吾珥,要往迦南地去;他們走到哈蘭,就住在那裏。他拉共活了二百零五歲,就死在哈蘭。”(創11:27-32)
司提反說:"諸位父兄請聽!當日我們的祖宗亞伯拉罕在米所波大米還未住哈蘭的時候,榮耀的神向他顯現,你要離開本地和親族,往我所要批示你的地方去。(徒7:2-3)
亞伯拉罕是信心之父,他一生的行事足為信徒的榜樣。這不只是讀聖經的人有這樣的看見,聖經本身亦展示他信心的蹤跡,是後人所當依循的(羅4:12-16)。但雖然這樣,在他信心的另一方面,仍有他失敗的地方。平常我們提及亞伯拉罕時;多半留意他的成功,例如他的信心愛心、奉獻、順服……但在此我們要特別留意他的失敗,我們不是要特別挑剔人的失敗的,但有時留意別人的失敗,會更有力地引起我們的警惕。
一 是誰蒙召?
照聖經的記載,亞伯拉罕共有四次的失敗,都是關乎家庭和親情方面的。本文所論的是頭一次──停下來住在哈蘭的失敗。有關亞伯拉罕這次的失敗,創世記的記載不大清楚。按創世記(11:31-32)節所記載:"他拉帶著他兒子亞伯蘭──出了迦勒底的吾珥,要往迦南地去;他們走到哈蘭,就住在那裏。”其實要出迦勒底的吾珥進迦南的,乃是亞伯拉罕,是亞伯拉罕蒙召。不是他拉蒙召。亞伯拉罕的蒙召不是從創世記(12:1)開始,乃是從創世記(11:31-32)節開始:
因為司提反在使徒行傳(7:2-3)節作見證時說:"當日我們的祖宗亞伯拉罕在米所波大米還未住哈蘭的時候,榮耀的神向他顯現,對他說“你要離開本地和親族,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方去。”可見在亞伯拉罕未住哈蘭之先,神已經向他顯現,神的呼召已經臨到他,不過他這次未能完全答應神的呼召,只走到哈蘭就住在那裏。
二 一半的順服
迦勒底的吾珥就是巴比倫,是拜偶像的地方。約書亞記(24:2-3)明說亞伯拉罕的故鄉乃是事奉別神的,並且一般傳說他拉是個製造偶像的人。按亞伯拉罕進入迦南時,跟著他進去的,還有他的妻子撒萊和侄兒羅得。為什麼他拉沒有跟著一起進去?如果亞伯拉罕連侄兒都帶了去,豈有不帶年老的父親呢?可見那原因必然是他拉自己不肯跟亞伯拉罕走這條信心的路。他拉成為亞伯拉罕答應神呼召和事奉神的攔阻。亞伯拉罕既已離開吾珥,就表示他已經開始走事奉神的路,開始答應神的呼召,往神所指示的地方去,但為什麼到了半路又住在哈蘭?因為他體貼他拉的意思,以致他在信心的路上成為一樣一半的人。如果說他沒有答應神的呼召,似乎不對,因為他已經出了迦勒底的吾珥,如果說他沒有答應神的呼召,似乎也不對,因為他並未進入迦南。他一半順從神,一半體貼他父親的意思。結果,他就在靠近迦南邊界的哈蘭停了下來,這就是亞伯拉罕的第一次失敗。這也是許多基督徒的情形,他們不是未離開偶像和“世界的神”,乃是未進入靈性的安息,未照著神的旨意生活,他們像亞伯拉罕一樣,作了一個停在迦南邊界上的基督徒。
三 愛父親與愛神
亞伯拉罕孝敬他的父親是應當的;但在順服神的旨意上,他卻不能尊重他拉過於尊重神。主耶穌說:"愛父母過於愛我的,不配作我的門徒。”(太10:37)有些本來就不愛父母的信徒,常喜歡利用這句話作藉口。但亞伯拉罕並非不愛父親,否則他便不至滯留在哈蘭了。可是亞伯拉罕愛父親過於愛神。結果,雖然蒙召的是亞伯拉罕,但領頭帶著他和他妻子、侄兒走這條信心之路的,竟是不信的他拉。誠然他拉是一家之主,應該領導他的全家,但這是按屬世方面來說的。按屬靈方面,不信神的他拉,怎能帶領亞伯拉罕走事奉神的路呢?亞伯拉罕既答應神的呼召,就不應把自己屬靈的前途交在他拉的手中;這是體貼人的意思過於體貼神。我們在這件事上要特別注意的,不只是兒子怎樣對待父親的問題,乃是在屬靈的事上應當如何不體貼親情,不讓屬靈的事受到屬肉身的親情之干擾的問題。下文我們仍可以看見亞伯拉罕如何在親情方面繼續受到神的對付。
四 不妥協才主動
當亞伯拉罕再次得神的顯現,勝過他拉的攔阻時,聖經的記載改換了語氣:"亞伯蘭將他妻子撒萊和侄兒羅得,連他們在哈蘭所積蓄的財物,所得的人口,都帶往迦南地去……”(創12:5)現在不再由不信的他拉帶著亞伯拉罕了,乃是亞伯拉罕帶著家人進入神所指示的迦南地去。基督徒應當緊記,如果我們的見證不徹底,對罪惡和“偶像”的態度妥協,對福音真理的順從只是一半的,而在生活上的見證又模糊不清;結果,我們必不能帶領家人信主,反而會受他們的攔阻,在靈程上滯留不前。
在靈性上獲得某種特殊的恩典和經歷,是值得人羡慕的,但那個經歷並不代表一個人的成功;成功與否,還要看蒙恩的人,是否結出果子,與所蒙的恩相稱。在這裏,亞伯拉罕蒙神向他顯現,並且是他生平的第一次經歷,這是多麼值得提說的經歷。可是,因為他體貼親情,使這特殊的蒙恩經歷變得暗淡無光,在創世記中也略而不提,所以在神再次向他顯現時,對他說的話和第一次的幾乎一樣(創12:1;徒7:2-3)J這表明神認為他還未算得上答應了他的呼召,所以必須重新答應,重新開始。
五 滯留在“哈蘭”?
有些信徒在奮興會中蒙恩,在他們的靈性上似乎獲得了一個非常的轉機,甚至流淚見證神的話怎樣打動了他們的心,怎樣使他們看見這世界的虛空,怎樣決心獻上自己,終身事主,怎樣立志走十字架的道路──但這些並不就是成功,還得看他們受了感動,下了決心之後,是否照著所得著的復興實行他們的志願,是否照著神的要求事奉神。不少信徒像亞伯拉罕住哈蘭的情形一樣失敗了,他們許多年前已經得著主的呼召和感動,許多年前已經向主立下志願。可是他們的志願僅僅有一個短暫的開始,便滯留在無形的“哈蘭”,年復一年,仍然是只有開頭所走的那幾步!親愛的讀者: 這就是你的情形嗎?──
陳終道《聖經中的失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