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你們匠人」
使徒行傳四1~37
彼得仍對著那些因瘸腿得痊癒而聚集靜聽的群眾講道。夕陽照著所羅門廊下的哥林多柱子投了一條條長影,構成片一幅華美的背景。忽然有一隊官員穿過擠得密密的人群,迅速地向會眾走來,把這三個吸引著群眾的人拿住。那些官員中有幾位是祭司,他們發現這些未受任命、未經承認的老百姓,是他們厲害的對手。其中有撒都該人,是知識階級中不信的一群,他們不信靈界的事,和死後仍有生命的真理。他們這派的人數不多,但都有錢有勢,並在國中佔有重要的職位。也有守殿官和他的部下,他們是負責維持公共秩序的。
這個不合時機又無關政治的行動的主要負責人大概是撒都該人。他們怨恨使徒們的教訓顯然是有特別理由的,這種教訓過去幾天已經在耶路撒冷傳開了。「因他們教訓百姓,本著耶穌,傳說死人復活,就很煩惱」(徒四2)。如果彼得和他的同伴所講的故事是真的,那麼撒都該學說就要告終了。所以這次捉拿行動大概是亞那、該亞法、和這一個有力黨派的領袖們所主使的。在耶路撒冷尚未弄清楚怎麼回事之前,兩個使徒和這個得醫治的人已經被關進獄中了。信差急忙跑到城中各處去叫公會的會員明天一早就來開會。
那一晚這三個被盜禁的人心中一定有難以言喻的感觸。這種待遇就是主叫他們要準備遭受的。他們清楚是走在主所豫言的路上。這也是一個補救彼得在主被賣之夜卑怯地離棄他的機會。彼得記得他曾起誓要同耶穌下監,現在就是他履行諾言的機會了。對於明天的審問,他們毫不憂慮,也不必預備如何答辯,因為他們清楚記得主三年前所說的話:「你們被交的時候,不要思慮怎樣說話,或說什麼話;到那時候,必賜給你們當說的話。因為不是你們自己說的,乃是你們父的靈在你們裏頭說的」(太十19~20)。
公會是當時最被尊重和最有權柄的團體和法庭。它代表摩西在出埃及的時候所揀選來幫助他治理的七十個長老。大祭司作主席,其下有二十四個祭司階級的領袖,博學的律法師,和古時猶太家族的父老,成半圓形圍他坐著。其中有些名字曾被提起,如魯莽的亞那、他那任意妄為的女婿該亞法、學者斐羅的富有兄弟亞歷山大。將拿撒勒人耶穌交給羅馬劊子手的就是這個團體,現在他們又在同一地方準備奮力一撲把加利利人的異端滅掉。請注意他們的計畫!若懷疑神跡是不可能的——得痊癒的人就站在他們面前,他們不能否認這件事實。要討論復活的一般問題是危險的,因為在這件事上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有明顯的歧見,各党的代表都有雄厚的勢力。但爭論的要點卻是他怎麼得了醫治:「用什麼能力,奉誰的名」(徒四7)。如果彼得和同伴說這神跡是出於耶和華的大能,鑒於以利亞和以利沙所行的神跡,他們便無話可說了。如果說這神跡是奉一個別的名所行的,使徒就要按古時的法規被認為行邪術者而受死刑。如果他們將這神跡歸功於耶穌,他們就會冒險受耶穌所受的死刑。但彼得完全忘卻了一切策略上的問題,在聖靈的感動之下這樣說:「治民的官府和長老阿,倘若今日因為在殘疾人身上所行的善事,查問我們他是怎麼得了痊癒,你們眾人和以色列百姓都當知道,站在你們面前的這人得痊癒,是因你們所釘十字架,神叫他從死裏復活的,拿撒勒人耶穌基督的名。他是你們匠人所棄的石頭,已成了房角的頭塊石頭。除他以外,別無拯救」(徒四9~12)。
一、敵對的匠人。說起這個被棄的頭塊石頭,使我們想到詩篇第一百十八篇內所提的古時傳說。據說所羅門在建造他那有名的聖殿時,一切的石工都是在離得很遠的地方作的,所以建殿的時候,聽不見任何錘子、斧子、和別樣鐵器的聲音。在工作的初期,有一天他們從打石場裏運到了一塊大石,由於它特別的形式,可以看出它是很費心打成的,但沒有一個人能說出要把它安置在什麼地方才恰當,就把它當作多餘的東西而棄置不用。微風嘲笑似地在上面吹過,鳥兒也毫無敬意地在它上面鳴棲,大多數的人都把它忘卻了。但當聖殿開始從地面建立起來的時候,發現缺少一塊特殊形狀的石頭作房角的頭塊石頭,匠人又急又窘,這時突然有人記起那塊被棄的石頭,就拿來填上這個缺口,恰好解決了他們的需要。詩人想起了這件事就寫成詩說:「匠人所棄的石頭,已成了房角的頭塊石頭」(詩一
一八22)。
以賽亞也暗示著這件事情說:「所以主耶和華如此說,看哪,我在錫安放一塊石頭,作為根基,是試驗過的石頭,是穩固根基,寶貴的房角石,信靠的人必不著急」(賽二十八16)。我們的主在解釋他所講兇惡園戶的比喻之寓意時,也曾直接引用它來指自己;以後使徒保羅寫給以弗所教會的信中,亦曾提及它:「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有基督耶穌自己為房角石」(弗二20)。
公會與使徒衝突的主因,在於他們對國家建築的房角石有不同的意見。他們中間有兩個互相抵觸的觀念。一方的匠人是顯赫有力的團體,包括希伯來國民中一切最傑出的人物。另一方卻是由那兩個「沒有學問的小民」所代表的團體。前者棄絕那塊石頭,用輕視的態度遮蔽它。後者則以它為建造的基石。這個建造已經興工並且向普世展開了。
他們說他們可以不需要它,用不著它。於是彼得記起主所說過的話:人若棄絕這石頭,就要掉在它上面而跌碎;這石頭掉在誰身上——像山間崩落的石頭掉在下面的牧羊人身上一樣——就要把誰碰得稀爛。所以他斷然說,除了基督以外,天下人間別無拯救。
當然,他主要所指的是站在他們面前的那個得救和痊癒的殘疾人。但他還想到更多的事情。以色列人豈不也是殘疾人麼?國家在野蠻的羅馬統治之下,正受捆綁、僕倒、無力地躺著。它在道德上和靈性上都是殘廢的。先知和詩人那種像火焚般的熱忱已經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這些彼此鬥爭的黨派。彼得因著聖靈所賜深刻的洞察力,看出他們已經放棄了一個神所賜給他們復興和安全的機會。只要猶太人的領袖和匠人聽勸而承認他們所服事的主,他們國家的力量就會得到復興,而他們本身也會成為神所要他們作的——全人類的屬靈領袖。除他之外,別無拯救。
我們可以將這個應用到國家方面、教會方面、以及個人方面。
國家方面。一個國家若不按耶穌所教導所親自證明、所因而受死的偉大真理而建立,它的命運就不會長久,一定會像世上的一切大帝國——亞述、巴比倫、波斯、希臘、羅馬——那樣過去,成為夏天揚穀場上的塵土。國家惟一的得救指望,就是把基礎鞏固地建立在人子的福音上。除此之外,沒有其他永遠得救的方法。
教會方面。教會若不與永生的救主耶穌基督發生生命的連系,而代之以教義上的規條、豪華的儀式、高深的學問或財富等等的話,它可能得到暫時的成功,但一定不會長久。它必發覺自己不能指揮或領導人類向前進。教會的惟一救法乃是在於與耶穌基督的聯合。他永遠有能力、永遠不變、永遠活著,正帶領著各時代的人類走向那在萬物之主的神裏面的結局。
個人方面。我們從小就開始學建造東西。我們誰不曾在家裏玩木塊,或在海邊玩沙呢?等到長大後,我們就建造事業、小說、悲劇、詩詞、圖畫、哲學系統、或政治家的風度。太多人在建造時忽略了基督。他們認為不必靠他,不需要他,用不著他。可是他們不能繼續下去。他們暫時發旺、生長,但經風一吹便歸無有,他們的原處也不再認識他們(參詩一○三16)。惟獨遵行神旨意的,是永遠常存(參約壹二17)。那些有基督為鞏固的基礎、遵守他的教訓和榜樣的人,必發光如星直到永永遠遠(參但十二3);但那些棄絕或忽視他的人,乃像糠秕被風吹散(參詩一4)。
人若有號筒那樣響亮的聲音,就要喊叫說:「只有耶穌基督能救人。」他用痛苦和如血滴下的汗,用十字架和苦刑,用榮耀的復活和升天,已經把得救的門打開了。凡接受他而與他聯合的人,要像錫安山那樣,不能搖動,永遠常存。耶穌是磐石。他是活石!他將永遠的生命和不變的穩固賜給人!你隨處都可以找到哲學、倫理、道德,但在天下人間卻沒有賜下別的名,我們可以靠著得救。
二、基督的生命是無法抑制的。公會的人聽了這些話,仔細察看了他們,就不自禁想起耶穌來。使徒們實在受到他的靈所激勵,並且像他從前那樣講話。他們就看出使徒們是跟過耶穌的。他們不但在過去三年與他有交往,領受他的教訓,直到現在他仍活在他們的心中,並且借著他們將生命之主的靈傾倒出來。
審訊結束後,他們私下商議,認為不可再讓使徒繼續傳道教訓人。他們不能否認這件神跡,也不能駁倒耶穌復活的事實,但他們不得不為自己著想。於是他們就再叫使徒們來,嚴嚴地禁止他們,不可再奉耶穌的名對人講論。官長想要刑罰他們,可是怕觸怒了百姓,所以不敢這樣作。於是再恐嚇一番,就把他們釋放了。
然而他們禁止不了;正如他們無法叫早晨的日光不要普照,無法叫春天的生機不要發旺,無法叫高漲的潮水不要湧來一樣。使徒們卻不能不為他們所聽見所看見的事作見證。即使他們心裏決定不再奉他的名講論,他的話也要像閉在他們骨中的火那樣,使他們無法忍受、不能自製。使徒保羅在答復他朋友的抗議和辯論時,所講「基督的愛激勵我們」(林後五14)這句話,豈不是指此而言麼?但願我你更多知道這些不可抗拒的感動,像在汽鍋裏的蒸氣那樣,若非推動機器,便要炸碎汽鍋!但願我們有神的熱心,像汜濫的河流,席捲岸邊的木材,把它帶到海洋去!
三、聖靈的證明。他們既被釋放了,就回到弟兄家裏,當時弟兄們一定都在禱告。他們受到何等熱烈的歡迎!他們報告經過時全場一定鴉雀無聲!接下去必然是熱烈的敬拜、感恩、禱告!他們並不求神使迫害停止,或是拯救他們的性命。他們惟一的祈求,乃是得著力量去作見證,求神伸出醫治的手,使他們能因耶穌的名行出奇事異跡來。只要耶穌寶貴的名字能被顯大、被讚美、被尊敬,他們就是受盡人間極大的痛苦也覺得滿足!但願耶穌基督得到讚美!但願他看見自己勞苦的功效!被殺羔羊是配得尊貴、榮耀、讚美的!
我們對於天上的響應還會驚奇麼?聚會的地方都震動了,像先前在五旬節時一樣。這是第二次聖靈充滿;這次不只是一百二十個人,乃是所有的人。聖靈充滿的憑據是,他們有神的愛心,凡物公用,並在心意上合而為一。
彼得一定因所看見的這一切深受感動。他深知道這並不是因著他自己的能力和聖潔而有的結果。在那光輝的一刻,他過去的缺點和失敗一定都顯出醜陋邪惡的原形來。他怎麼會那樣講、那樣作呢?主的恩典真是何等奇妙呀!他只好俯伏流淚承認說:「主阿,我算得什麼,但願一切的榮耀都歸於你的名。你贖了我,救了我。你使你的憐憫太大,是我無法的想像的。」──
邁爾《聖經人物傳──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