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主題目錄 |

 

8. 不是那光,只是見證

 

約翰一8

 

    基督的受洗和啟示,對於先鋒約翰的事工產生極大的影響。在那值得紀念的一日之前,他的教導偏向悔改認罪的一面。但那一天之後,他的見證整個力量轉向這位以色列之牧人的身分和榮耀。他明白在自己短暫事工剩下的期間(可能未超過六個月)之內,他必須傾盡全力來宣告這位王,他已站在他們中間,他們卻不認識它。「有一個人是從神那裏差來的,名叫約翰。這人來,為要作見證,就是為光作見證,叫眾人因他可以信。他不是那光,乃是要為光作見證」(約一68)。

    因此我們的主題很自然地分成兩部分:約翰對自己的承認,以及他為主作的見證。有趣的是,這兩部分在接下去的三天內都出現了,而且分別跟著「次日」這詞出現。「次日」(注:指約翰回答了公會的代表之後的一日),「約翰看見耶穌來到他那裏」(一29)。「再次日,約翰同兩個門徒站在那裏」(一35)。

    這些事件發生在約但河東岸的伯大尼,或伯亞拉巴。那裏的河面寬約一百尺,除了洪水氾濫的時期,通常水深約五到七尺。它躺在熱帶山谷中,其蒼翠的景觀與四周的荒涼形成強烈的對比。

    一、施洗約翰對自己的承認。約翰福音的作者在第十九節裏用的「猶太人」一詞,顯然是指公會。施洗約翰的名聲日隆,影響力日增,自然引起當時宗教領袖的注意。他們存心要去嘲弄他,「任意」待他。他所宣講的悔改信息,以及責備他們是毒蛇的種類,在在使他們忍無可忍。他們不願意個別地與他短兵相向,所以決定派一些代表前去,想要從他的談話裏找出陷害他的把柄。「猶太人從耶路撒冷差祭司和利未人到約翰那裏,問他說,你是誰……為什麼施洗呢?」第一個問題是一般人都感興趣的;第二個問題則是法利賽人特別感興趣的,因為他們是當時的形式主義者,他們自然不願意看見一項非由他們所定的儀式出現,添加在猶太人的宗教系統之上。

    可以想像出當時的情景。一群人圍著施洗約翰和他的少數幾位門徒,這時有一位宗教領袖的代表,奮力地排開四周的人群走上前來。人們立刻安靜下來,凝神細聽這位代表要說些什麼。他首先用一個問題向先知提出挑戰,「你是誰?」群眾更靜默了,他們顯然已準備好,無論這位年輕的傳道人說什麼,他們都肯相信。「百姓指望基督來的時候,人都心裏猜疑,或者約翰是基督」(路三15)。只要他略微激動他們的夢想和盼望,他們就會毫不猶豫地揭竿而起,重演馬加比事件;在他的領導下他們會像一陣旋風,從羅馬的統治下攫取短暫的勝利,然後旋即在一陣腥風血雨裏被鏟平。「他就明說,並不隱瞞,明說,我不是基督。」

    即使他這句話立刻引起一片憤怒、失望、懊惱的怨聲,也很快就被第二個問題所止住,「這樣你是誰呢?是以利亞麼?」(暗指瑪拉基書第四章第五節的預言)。如果他們換一個方式問,「你是帶著以利亞的能力而來嗎?」約翰的答案一定是肯定的;但他們既然問他是否是以利亞再世,那麼約翰毫無選擇,只有直率而確定地說,「我不是。」

    他們放出的這兩支箭都未中目標,於是又發出第三支利箭:當著眾人面前,根據摩西的預言一一一神要興起一個像摩西的先知(申十八15 ;徒三22,七37)一一一他們問道:「是那先知麼?」他又回答說,「不是。」

    派來的代表一時進退維谷。他們已用盡了所搜集的問題。除非他們得到一些正面的答覆,否則他們的任務勢必失敗。他們必須提出一個能引致答案的問題;於是他們中間的發言人第四度向這個奇特、難以將其歸類的人發出挑戰。「他們說,你到底是誰?叫我們好回覆差我們來的人。」「他說,我就是那在曠野有人聲喊著說,修直主的道路,正如先知以賽亞所說的。」

    這回答何等高貴!有力!一個軟弱的人可以將自己投入狂熱的急流,一任它的衝擊力將他席捲而去。但約翰奇妙地揉合了強壯和謙卑兩種不同的特質。當人們以為他是基督時,他堅持他只不過是一個聲音一一一先鋒的呼喊聲,人們鮮少注意,因為他們都將眼光集中在他所來自的方向,等候著要看王。他們稱讚他的教導時,他就告訴他們,那要將麥子和糠分別出來的莊稼主尚未出現。他們湧上來要受他的洗時,他一再強調他只是以水施洗,但基督要用聖靈和火給他們施洗。

      他為什麼這樣作?因為他知道自己的限制!他是婦人所生的最大的,然而他知道他的胸懷還不夠寬廣,他的心還不夠溫柔,無法叫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到他那裏去享安息;他不能說他與神原為一;他也不能用「我們」一詞將自己與神相提並論;他絕不敢要求人相信他如同他們相信父一樣;但在他以後來的那一位卻敢這麼說;因此結論必然是,只有兩個可能:耶穌在這一切高貴的品格上遜於約翰,不然的話耶穌就是約翰所說的是「神的兒子,以色列的王」。沒有第三個可能性。我們不是相信耶穌遠不如約翰,就是相信他遠遠超過這位被聖靈充滿的先知,後者一再宣告他們二人中間有著無法跨越的鴻溝。

      約翰的這種謙卑,常常是伴隨著對基督的真正異象而來。我們若站在低處,仰首向上望,只覺面前的高山聳入雲霄;但如果我們登上山頂,就會立刻發現原來白雪覆蓋的山峰和最近的星星之間還有遙不可及的距離。對群眾而言,約翰似乎具備了彌賽亞的一切主要條件;但是他站在山峰,知道站在更高處的基督與他有無限遠的距離。他回答公會代表的話就很明顯地表達了這一點,「他們就問他說,你既不是基督,不是以利亞,也不是那先知,為什麼施洗呢?」約翰實際上是這麼回答:「我施洗,是因我被差來施洗,我也清楚明白,我這方面的工作是短暫的,過渡的;但這有什麼關係?有一位元站在你們中間是你們不認識的,他在我以後來,但我給他解鞋帶也不配。這位基督已經來了,我豈不是看見他來到河邊,站在你們中間嗎?」

      眾人聽了一定面面相覦。什麼?彌賽亞已經來了?怎麼可能!天空、地上都未曾出現任何奇特的徵兆。他怎麼可能站在他們中間,而他們卻渾然未覺?但事實如此,今天仍然如此。基督在我們中間,他仍與我們同在。當他出現在兩三個奉他名聚集的人中間時,可能沒有任何超凡的徵兆,然而信心的眼睛可以認出他來。記得他曾說,「愛我的必蒙我父愛他,我也要愛他,並且要向他顯現」(約十四2l)。正如聖靈將他顯給約翰,聖靈也要將他顯給我們,只要我們肯像約翰那樣甘於卑微,一心等候神子的顯現;因他曾允許,「他要將受於我的,告訴你們」(約十六14)。當信心之子以相信的語氣說到他所看見、嘗到、觸到的生命之道時,今世之子難免開始質疑、嘲弄,因為他們的眼睛是瞎的。他們心中疑惑,這些人所看到的是什麼?聽到的是什麼?為什麼自己毫無感受?「屬血氣的人不領會神聖靈的事,

反倒以為愚拙;並且不能知道,因為這些事惟有屬靈的人纔能著透」(林前二14)。施洗約翰說,「有一位站在你們中間,是你們不認識的。」

      二、施洗約翰對主的見證。自從上一次看到天開,聖靈降下來那一個難忘的異象之後,如今已過了六個星期,約翰急切地在河邊的人群中尋找,想要再見到那張神聖美麗的面孔。然而他徒勞無功;因為耶穌當時正在曠野,四十晝夜受魔鬼的試探,與野獸為伍,面對著如龍捲風般凜冽襲來的試探。

      第六周結束時,發生了公會代表前來質問的事,我們前面已提過;就在第二天,當他對自己卑微的承認還盤旋在聽眾的心目上,當人們對他議論紛紛,投以批評或不屑的眼神時,他忽然眼睛一亮,面容煥發地喊道:「這就是我曾說,有一位在我以後來,反成了在我以前的,因他本來在我以前。」「看哪,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

眾人的眼光是否立刻轉向基督?群眾中是否起了一陣騷動?是否有人看到了他臨在的能力和屬天的美麗?我們無從得知;聖經對此隻字未提,只告訴我們又次日,約翰與他的兩個門徒站在那裏,看見耶穌經過,就重述他的指認,「看哪,這是神的羔羊。」那兩個門徒於是跟隨了基督,再也沒有回到先前的夫子那要一一約翰早已知道會如此,只要基督興旺,他心甘情願日益衰微。

    讓我們留意這一連串對約翰及以色列的啟示;以色列人一直將他看作主的先知,這種觀念延續至後代,以致于現今的以色列人將約翰列入對世界影響力最大的六個偉人之一。

    1)他正確地相信基督的先存性。「他本來在我以前」(約一30)。這使我們想到基督自己的話,「還沒有亞伯拉罕,就有了我」(約八58)。至於約翰,這信念很快發展成另一種方式表達出來,「從天上來的,是在萬有之上」(約三31)。他這樣教導他的們徒。他堅持拿撒勒人耶穌是先於拿撒勒而有,早在他出生之前就已存在。他承認他是自有永有的,他是全能的神,永在的父,和平的君。至於約翰自己,不過是屬乎地的,他所說的也屬乎地;那從天上來的,則是在萬有之上。難怪他的一位門徒把握了他的靈寫道:「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這道太初與神同在。萬物是藉著他造的。」

    2)他正確地領悟到基督事工中犧牲的一面。「看哪,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是否祭司的家系使他運用出這特別的稱呼?毫無疑問的,這是聖靈給他的啟示,但他早年祭司的訓練,和作為祭司之子的背景,一定也影響他去接受、傳達這樣的思想。有些人企圖將這句話的含義局限在只是指耶穌個人的品格一—他的純潔,溫柔;但對聽見這話的猶太人而言,後半句只可能有一個意義。他們立刻會將約翰的話與律法書,先知書,和詩篇裏的話聯想起來。「把這罪都歸在羊的頭上……這羊要擔當他們一切的罪孽」(利十六2122)。「他要擔當他們的罪孽」(賽五十三11)。「他像羊羔被牽到宰殺之地」(賽五十三7)。

    在摩利亞山上,一個少年人的聲音曾表達了歷代以來人們共同的渴望,「請看,火與柴都有了,但燔祭的羊羔在那裏呢?」這是各世代人類的心聲。從亞伯起,人們就不斷將羊群中首生的,帶到祭壇前宰殺,用火焚燒;但是他們總感覺到有所不足和欠缺。曆世歷代,祭司們不斷將羔羊獻在壇上,然而這一再重複的舉動只是在證明獻祭本身尚不足以贖罪。「祭司天天站著事奉神,屢次獻上一樣的祭物;這祭物永不能除罪」(來十11)。成千成百的祭司是否心中也曾響起同樣的問題,羔羊在那裏?先知們越清楚明白神對待人的方法之本質一—例如彌迦看見即使獻上頭生的也不能除去人靈魂的罪一一他們是否越會生出同樣的問號,羔羊在那裏?大自然無法回答他們的呼喊,儘管他是如何美麗,迷人,他不能回應人類發自良知最深處的渴求一一除去罪的刑罰,打破罪的權勢,以無畏的心與神同行。祭牲充其

量只是象徵性地解決人的罪所引起的問題,因此各世代都發出呼喊,羔羊在那裏?於是神從天上差他的兒子,來回答普世的呼籲;約翰看見耶穌走過就喊道,「看哪,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

    親愛的朋友,你可以放膽一試。他是神的羔羊;我們眾人的罪孽都歸在他身上,他站在神面前時是帶著累積的重擔一一「被算為罪」;他擔當我們一切的罪孽;他為我們的過犯受害,為我們的罪孽被壓傷。第一個亞當將罪帶進人類中,末後的亞當藉著犧牲自己將罪除去。人如今失喪,不是因為亞當的罪,不是因為他們生在有罪的族類裏,而是因為他們故意犯罪,或者因他們不信,不願接受基督受死的代價。正如那個蒙了王寬免債務的僕人,出去之後卻掐住他弟兄的喉嚨逼其還債,結果他先前所免去的刑罰又臨到了他;我們中間任何人若沉緬罪中,拒絕、輕看主救贖的大功,我們就喪失了救主受死帶來的一切福分,並且原本可以逃避的刑罰又要再度臨到我們。

    3)他明白聖靈的洗。「他要用聖靈……給你們施洗。」神的兒子救主基督是永在的,他擁有三位一體的奧秘,聖靈與他同在;他成為人,就同時有人的本性和聖靈的充滿。神一切的豐富都在他裏面,好叫一切相信的人可以藉著他與神聯合。因此他能向門徒保護,他們若在耶路撒冷等候神的應許,就必像約翰用水施洗那樣,受聖靈的洗(徒一45)。

    我們最好用記載在使徒行傳第二,八,十和十九章要的屬靈能力之顯現,來解釋聖靈的充滿;「充滿」一詞應該用來指聖靈的內住和膏抹,是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經歷的。我們仍然可以引用施洗約翰的話,告訴永活的主,我們需要受他的洗一—需要被投入烈火;被熾熱的火焰燒透;從污穢、不潔中得洗乾淨;被聖靈的能力更新,投入他的懷抱。羔羊的血和聖靈的火是牢不可分的。

    4)他看見三一的奧秘。這是頭一次,三位一體的奧秘向人彰顯。一方面聖父從天上說話,另一方面聖靈像鴿子降下一一而介於兩者中間的是自稱神子的人子。當然約翰可以說,屬血氣的無法領會這些事,而神卻已將這些事向他啟明了。

    三一的真理是極深的奧秘,對聰明人就隱藏起來,對愚拙人就顯明。神如何向約翰啟示各樣的奧秘,他也要向任何敞開的心啟明他自己。你也可以聽見父為主所作的見證,你將看到子如何清楚地將父顯明出來,他如何成就救贖;你會知道天開的情景,你也將看見並參與神的恩膏。你若沒有屬靈的能力接納三一的恩賜,只是爭辯三一的真理又有何益處呢?

5)他重視基督的神子身分。「我看見了,就證明這是神的兒子。」這個見證極其寶貴。約翰知道人,知道他自己,也知道基督。除非他對一件事堅信不移,他不會說得這麼多;除非他有無可辯駁之證據,他不會如此堅信不疑。第二日,當他向眾人重複宣告之後,他的兩個門徒離開他,去跟隨耶穌基督時,他作何感想?這位先鋒心裏滿足,因為他聽見新郎的聲音。神的兒子已經來了,並且賜他悟性,使他真知道他。── 邁爾《聖經人物傳──施洗約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