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主題目錄 |

 

16、未得之地

 

  約書亞記十三1

在迦南地全被征服時,約書亞大約九十歲。但他的工作有個非常重要的部分還沒有完成。除非繼勝利之後,他能分配土地,讓以色列民各得其所,否則還不足以確定以色列已佔領迦南地。毀壞之後必須有建設,行政官員需取代戰士。

住進迦南地的第一步,是召喚那位曾忠實執行神話語的僕人。雖然他年老,且飽經風霜,但他仍忠於耶和華,接受神向他啟示的奧秘,執行他的計畫。他在老年時仍結果實,身體雖漸趨朽壞,卻仍抽出新葉、結出果子;他從少年時的急湍中進入河水的更深處,其豐富不斷加增且日趨完滿。他生命輝煌的秋日能建立神的子民,一如在旺盛的春日帶領他們進入勝利——這是非常光榮的、不尋常的成就。這也是對約書亞極高的禮贊,當他的年歲已超過一般歲命年限二十年之後,他贏得了那出於一生工作所得來的冠冕。

分配土地的方式似乎是:先仔細察考測量過尚未被佔領之地;然後根據各支派的大小來分配;最後由各支派自己去努力取得分配給他們的地區。現在我們先來看第一步。當神召喚那位退而未休的老領袖,交給他這一生最後的大事去處理後,他就得進行衡量還有哪些未得之地;稍後,還有七個支派沒有分到地業,這是當務之急,於是約書亞派出二十一位專員去走遍全地調查,再回到示羅向他報告。

去調查神指定給他們的地業,這是很有趣的一件事。我們必須注意到:那地業包括非利士全地,其上的居民非利士人曾與以色列人對敵,在列王時代以前,他們一直是以色列窮于應付的危險敵人。地業還包括南方肥沃的草原;富庶的腓尼基平原和丘陵,有冰峰和利巴嫩溪流灌溉其中。在這麼多地業中,以色列人目前真正掌握的,只有較小的一部分。若將神原定地業的地圖,與以色列人實際擁有的、以及後來他們所佔領的地來比較,相差甚遠。(將來天國降臨,他們纔能得到全部的地業。)

這驚人的不同讓我們回想起約書亞記一開始所記神起初的應許。「從曠野,和這利巴嫩,直到伯拉大河、赫人的全地、又到大海日落之處,都要作你們的境界」(書一34)。然而事實上,以色列只有一次真正擁有這地業,應驗這個豫言。所羅門一度達到神這個理想,但他的王國那稍縱即逝的光榮,瞬間就被天上的烏雲所遮蔽。有些人藉此爭論神的真誠性,但實際上不如將此結果歸因於人類的脆弱,以致未能完成神的應許。神是不改變的,即使我們的不信,也不能使他的應許失效。

讓我們想一想,是否沒有別的明顯對比,存在於神本來要給我們的,和我們真正所擁有的東西之間。展讀聖經中耶穌生平的故事,那就是神給我們——就像他給約書亞——的地圖,是他盼望人去取得的地業。那裏有滿山滿穀的異象與祝福、青草地和可安歇的水邊、我們可佔領的城市和可驅逐的敵人。這都是神給我們的地圖,我們當有智慧、仔說地思想,如此,便會因看清自己緩慢的進度而謙卑,同時也因在基督耶穌裏所領悟的而受鼓舞。

一、在知識方面。我們必須分辨聰明與知識的不同。要得到聰明並不困難,因為我們周遭有許多途徑可以取得信息。正如報紙一旦發現人們的興趣不僅限於政治,便陸續把科學新發現,各種書籍的內容也登在報紙上,帶到我們的早餐桌上來。娛樂、品味、記憶與智力訓練、觀察與社會,都能傳遞一種叫作文化的怪異虛飾;然而它與知識完全是兩回事。一個人也許完全沒有文化,但卻對真理有直接而直覺的洞察力。反過來說,一個反應快、聰穎過人、消息靈通,很能掌握最新訊息的人,卻可能對真正的知識一無所知。

耶穌在世上的日子,對神有清楚的認識,神原本希望我們也能像耶穌那樣認識他。記得耶穌多次說:「我認識他。」神的本性如浩瀚無垠的原野美景,而在耶穌的眼中,這一切都可以一覽無遺,沒有任何薄紗的隔阻。神的公義如高山,審判如大海,他的慈愛,憐憫和恩惠,宛如宜人的翠綠草坪,從他的存在裏所發出的是滋潤大地的江河,而在他存在之上的,則是有如結實絫絫的夏天之田地。這樣的知識如此高深奇妙,不是靠我們自己的努力能企及的,但是那可稱頌的主已經領我們進入那種知識。為了讓我們認識那位元惟一的真神,他賜給我們永遠的生命;他命我們倚靠加略山的愛,使我們能看到天父的心。在他的生命裏,他向我們啟示了神,而認識他也就是認識了神。但如今我們對天父所知仍然這樣少!跟他個別的親密關係和交通就更少了。

來個最簡單的測驗,就拿對神話語的知識來說吧!雖然有些特別的開拓者,已經努力進入未知及人跡罕至之境,然而大多數自稱基督徒的人卻滿足於幾句耳熟能詳的經節。他們反復誦讀四福音書、詩篇和以賽亞書裏熟悉的經文,卻從未想要深入探索更高的領域。最令人覺得悲哀的是:對這些熟悉的經節,他們的體悟也不深,且無長進。他們就好像輕易行過烈士塚的匆忙群眾,忽視那神聖的碑銘,也錯過歷史家們窮極心力敬虔默想而得的深刻思想。

有許多主題,是很多基督徒承認拒絕深入探討的。比方說耶穌第二次降臨;以色列的複國,及她未來對人類的使命;應驗與未應驗的豫言這個大問題;以及神與信徒間奧秘的聯合等等。這些都成了我們的未得之地。我們應該效法詩篇的作者,晝夜思想耶和華的律法。我們應該多向尼希米或其他聖經人物學習,因為他們的禱告和詩歌常常不斷引用聖經的經節。讓我們快來補救,別總是去走容易走的老路,卻要尋求神的話語中全盤的真理。

我們對聖經所知愈少,對神的認識也愈少。有些人僅注意到神的特質之—,其餘則全然忽略不視。我們不是強調他的慈愛而不提公義,就是著重他的公義而忘卻他的恩典。我們對神的知識,多半來自耳聞或者別人的經驗報告,卻不是自己去聆聽他、認識他。我們聽音樂或欣賞圖畫都要求原作才心滿意足,同樣的,除非我們能發出像約伯那樣的驚歎,我們的心纔能安歇滿足。約伯曾說:「我從前風聞有你,現在親眼看見你」(伯四十二5)。啊!要去認識神,繼續追求認識他,直到他如清晨甘露一樣打開我們的心門!當我們從朋友身上看到意想不到的優美,發現他新的特質和美好,是多麼歡喜。因此,當我們開始更多去探索這位以前對我們好像是忽隱忽現的神,我們的生命將會有新的意義,就好像擁有更多地業一樣。

二、在基督徒的目標方面。在我們裏面,就如原本的老迦南地一樣,有七個外族的罪。其中有遺傳的邪惡傾向;自行養成的不潔習慣;以及世界所遵循的方向已成為我們生命的一部分。當我們剛成為基督徒時,會斷然對付這些罪,同時贏得許多勝利;然而,漸漸就疲于應付源源不絕的爭戰,也難常保持儆醒了。我們不再有兵士那種挺胸縮腹警覺戒備的態度。基督只是偶爾觸動我們的心,我們的平安則不斷被那未曾根除的惡魔破壞,他常常猝然攻擊我們,攫取一切可吞吃的。我們還有大片未得之地。

我們難道不該列舉出自己缺乏不足之處嗎?但這是基於誠實的自我分析,而非病態的自我批判。清楚地評估有那些地方需要修鋪,難道不是走向生命成長的第一步嗎?我們最好由個人努力追求認識自我,轉而敞開自己的心讓神的靈來檢查,在他領我們走向永生之路以前,先求他審查並曉諭我們裏面有甚麼罪需要除淨。

有時候,是我們的生意、工作或者帳務,還沒有讓神掌管,還在他的影響力範圍之外。另外如社交生活或家庭關係,也還未向神降服。我們的靈是順服了,但魂仍抗拒;或者魂也順服了,體卻不服。我們接受神掌管了生命的主要部分, 但有些特別的習慣卻得留下來,不願受神管理。

想一想神心中對我們的理想是何等大!他「照他愛子的樣式造人」。且讓我們細察他的美好:他的能力與甘甜;他的聖潔與憐憫;他對罪的恨惡與對罪人的愛;他對神的奉獻,以及對人類舍己的犧牲。這就是神的理想嗎?他是否預先定下我們成為這個樣式呢?如果我們確實是這個樣子,誰還會絕望呢?但還有多少未得之地!我們擁有像耶穌的美善、能力、溫柔和聖潔是何等少呀!

我們的魂首先被基督得著,然後便開始擁有基督。我們先被神得著,然後便得著他。我們打開心門深處接納他,然後就借著信讓他長住。換句話說,在擁有之前先有奉獻,一旦完成奉獻,便開始擁有。這蒙福的習慣可能始於一個單獨的行動,但由一系列這樣的行動建立起來;這是要靠神的恩典來維持的,直到我們養成習慣,能仰望耶穌並向他求一切我們所需的,就像是呼吸那麼自然為止。啊!人的靈魂哪!為何這樣在窮困與饑渴中毀損消瘦?是不是因為你保留自己,不給耶穌呢?起來,向他降服吧!讓他擁有你;而後你也可以要求相對地擁有寶貴的主。如此,你就可以進入所承繼的恒久產業,開始盡情享受神所應許的各樣豐富,直到永永遠遠。

三、在聖靈的恩賜方面。「我們各人蒙恩,都是照基督所量給各人的恩賜」(弗四7)。這段話的上下文清楚顯示,它並不是指每日生活所需的一般恩賜,而是被神的靈充滿所得特別的恩賜,是升天的主賜給我們的。如果我們對以弗所書的教導瞭解正確的話,每個屬於基督身體的肢體,都個別與聖靈的恩賜有分。我們可以將此解釋為與他的浸禮或豐富有分,這些不是屬物質的。但是除了重生、信心的恩賜與救主的啟示這些我們熟知的,一定還有更多別的恩賜。那是一種能力。源源不絕的愛、一種確據、豐盛的喜樂以及自由,並不是所有基督徒都享有,但其實它是像與生俱來就有的權利,是神希望他們擁有的。

此外,還有些聖靈的贈予,好裝備我們在世上為基督工作。比方領導纔能;領人歸主的智慧;幫助信徒進入更豐盛生活的能力;行政管理的才幹;或者講道、教導、同情、口才以及禱告的力量。這些都可列入聖靈的恩賜中。整個聖靈賜予的領域,是許多信徒刻意去避免的,它就好像我們孩童時心中的非洲一般遙不可及。然而,在這個方面,毫無疑問它好像大片未得之地。

但是,我們不能單以知道自己的失敗和缺失為滿足,讓我們奮起,除去罪汙,求天上的約書亞讓我們在這塊佳美之地上安居,擁有其上所有的高山谷地、溪流道路。神在基督裏已將一切屬生命及屬神的美好富足賜給我們,讓我們憑信心宣告擁有這分產業,盡可能地享受在地如在天的喜樂。── 邁爾《聖經人物傳──約書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