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接下來的三天
約書亞記五10~12
英國十九世紀詩人兼批評家阿諾德(Mathew Arnold)在一首十四行詩中描寫某個八月豔陽天與一位相熟的傳道人在倫敦鬧區Bethnal
Green會面的情形。這位傳道人面容憔悴,顯然工作過度。當詩人問他近況可好,不料他的回答是:
「再好不過了,近來,每當想到基督是生命的糧,我便有抑不住的喜樂。」
能夠不受倫敦的風暴和騷動幹擾,懂得面向永恆之光,從它支取喜樂,雖然夜深也不致迷途的,其實不只他一人。每顆聖潔的心都喜歡默想他們所擁有的奇妙大能,他們的全人浸透在基督裏,他雖然是神在永世裏的愛子,卻卑微己身,降世為人;神的能力便借著他傳遞給一切愛神的人。
力量的來源有兩種:外在的支撐和內在的韌性,兩者有極大的差別。何謂外在的支撐?且讓我們就近觀察大教堂的結構,看看雄偉的拱壁如何托往古老的牆身。高聳的圓穹屋頂淩空壓伏而下,整個重量似乎可以把牆壓垮,但是,只要從外面托往牆的那些拱石堅固,矗挺的牆身絕不會傾圮分毫。那麼,何謂內在的韌性呢?讓我們到林地去瞻仰那些抵擋過千百年疾風暴雨的大橡樹吧!它們汲取了土壤和空氣中的養分,徹底消化成堅實的材質,所以經得起風雨的摧折。
基督徒可從多方面獲取外在的支撐,譬如規箴和要求、供應和應許、不忍人之心,和被挑旺的獻身熱忱等等。但只有這些是不夠的。我們裏面必須有神的兒子生命,必須確實體認全能者正住在我們心中,而透過我們作工,所以,像他一樣,我們凡事都能作。
基督是生命的糧,約書亞記教導我們從三方面——逾越節、地的出產、和嗎哪——認識這點。這些一一與渡河之後接下來的三天有關。
—、逾越節——逾越的神跡發生在以色列歷史中就只那麼一次,不再重複。只有一次,天使擊殺埃及地頭生的,不分人畜;只有一次羔羊被殺,血塗上門框;也只有一次出埃及。但是,紀念這日子的逾越節卻須年年重複,直到被一更具意義的象徵——主的聖餐——所取代,而這聖餐最後也將昇華為羔羊的婚宴,就像愛情昇華為婚盟,日暉化作晨曦一樣。
第一次的逾越節在西乃山下舉行,此後四十年,未再舉行過。事實上,當以色列百姓由於不信、悖逆而違背與神所立的約時,他們就無分於逾越節的筵席。神不是很明顯地規定,凡未受割禮的,不能吃逾越節的筵席嗎?既然「出埃及以後,在曠野的路上所生的眾民都沒有受過割禮」,逾越節怎能維持?不過,一旦百姓都受了割禮,障礙一除去,這個饒富意義的節日便可恢復。於是,
逾越節初次設立的時候,包含了意義深遠的兩道儀式:外則把羔羊的血塗在門媚、門框上,內則全家人留著烤熟的羔羊「趕緊地吃」。後來,時移境遷,不再有塗血的事,改以飲杯取代,而全家人圍坐在聖筵旁,不僅腰間束帶,手中拿杖,作隨時遠行的打扮,席間並且洋溢著團圓時有的祥和氣氛。事實上,這正是一種團圓宴,全家人在一起以感恩的心回顧過去,訴說這樁彰顯神恩的歷史奇跡。
人們進入應許地之後,自然會想到那救贖百姓,使他們得以存活的血。同樣的,所有得救的人一刻也忘不了主的身體曾為我們裂開,鮮血曾為我們流出,全為了洗贖我們的罪。儘管十字架道出許多成聖的信息,它最基本的信息恐怕仍是稱義。我們已與基督同死,沒錯,但也應說基督為我們死——他為我們成了咒詛,好將祝福帶給我們。如今,在天上,有成群的得救者對著被殺的羔羊吟唱讚美詩,他的寶血完成了救贖,黃金城中充滿敬拜他的歡呼。
逾越節洋溢著喜慶的一面也吻合了基督徒的經驗。以色列人全家歡聚,淺酌東方特有的談酒;後來,又在哈利路亞的頌聲中享受烘烤的羊肉。雖然餅是無酵的,菜是苦的,喜樂卻勝過哀愁。這正是基督徒生活的寫照。使徒保羅說:「因為我們逾越節的羔羊基督已經被殺獻祭了,所以讓我們歡然守節」(林前五7~8,另譯)。他並未向讀信的人提及某年某月某日應該大舉慶祝,乃是意味著應讓古猶太人守節的喜樂延伸入我們一生中的每個日子,好讓我們恒常束腰站立,在朝聖的心情中,享受神羔羊的筵席。
主的晚餐不只是為了紀念他在加略山上的犧牲,和在寶座上的作為;更是為了經常提醒信徒,讓他們知道自己有權利也有責任,按著屬靈的意義,吃人子的肉,喝人子的血。若不吃他的肉,我們就無生命。若不喝他的血,我們就無法住在他裏面,他也無法住在我們裏面。
對於人體各部位器官和組織如何從食物中攝取所需的養料,我們僅知其然,卻不太知其所以然。同樣,我們也許不能說明詳細的過程,但確信在安靜、神聖的時刻裏與基督交通,能叫我們軟弱時吸收他的剛強,煩躁時吸收他的忍耐,焦慮時吸收他的寧靜,無知時吸收他的智慧。但千萬要記住,正如未受割禮的人不能參加逾越節的筵席,任何流連在罪中的人都不能領受為世界帶來生命的羔羊之血和肉。享受逾越節之前,必須先有輥去羞辱的吉甲。
二、地的出產。「逾越節的次日,他們就吃了那地的出產」。欽定本在「出產」之前用了一個形容詞:舊有的;其實不需要。雖然以色列百姓所吃的也許是去年的積榖,而非田中待割的新榖;但是,關鍵在於向來只吃嗎哪的以色列人,這時開始吃應許地的出產。
根據猶太人的律例,這天大祭司應把割下的第一束新榖在神的祭壇前獻舉祭,以代表獻上全部收穫。這回,他們也許省略了這儀式,不過,後來年年都恭謹奉行。主耶穌是「睡著之人初熟的果子」,豈非就在這天從死裏復活?因此,說應許地的出產象徵復活基督的榮耀,實在不算牽強。他像一粒麥子掉在地裏死了,卻生出許多子粒來,把他自己分賜給凡相信的人。又像榖粒需被碾磨好作面餅一樣,他被神的公義碾磨成精麥,餵養饑餓的世人。我們固然需要從逾越節的羔羊得生命,學習充分體認基督在十字架上受難、死亡、被埋的意義;但是,我們也需從露天的地產得供應——從基督榮耀的復活和升天得生命、享福分。
道成肉身和釘十字架的重要,教會已有相當程度的認識。且看全世界的畫廊充滿多少刻劃聖嬰降生和十架受難的傑作。比較上說來,就少有講章充分闡述主奇妙的從地的深淵升上榮耀的高天,以至充滿萬有。我們強調復活證明出基督是神的兒子,並且他的救贖已蒙神悅納;但是,我們極少悟及復活的充分意義乃在於它是神兒子榮歸天家的第一步,復活的他帶著我們經歷諸般的榮耀,直到與他同坐在天上。當保羅說:「耶穌已經死了,而且從死裏復活」,他所強調的是甚麼呢?他說自己雖然憑肉體認過耶穌,但他從今以後不再憑肉體認主,因他渴望認識他復活的大能。逾越節的羔羊固然好;但地的出產更豐富,包括從復活生命的土壤中長出的果實、蜂蜜和五榖。
基督的升天可以從許多方面加以思考;無論那一面,我們總像站在他面前,從他伸出的雙手領受祝福,和當日那些含著敬拜的眼神目送他離地升天的人一樣。他是人又是神,享有尊貴和得勝,勝過一切執政的、掌權的,不管是天使或魔鬼;他的名勝過一切名,無論是今生的或來世的。那將他從墳墓提升到神右邊的能力正等著為我們成就同樣的事。升天的他已經從神那裏為我們每個人領受了各樣的恩賜,其中最好的,應屬聖靈的充滿,正等著我們前來領受。不管我們的感情會有甚麼變化,我們已與他合—,已蒙神悅納和憐愛——想到這一切,消沉的心隨即歡然跳躍,喜樂勝過豐收五榖、新酒的世人。心靈和思想獲得提升而不斷與基督同住的人啊,你多麼快樂!你是從地的出產得供養的人。
三、嗎哪。「他們吃了那地的出產,第二日嗎哪就止住了。」這當中沒有間斷。有了地的出產之後,嗎哪才止住。兩者重迭相續,像乾草堆,又像鳥的羽毛。
神豈願意中途斷炊,讓人埋怨神捨棄他們?神必須撤除不尋常和例外的份,例如原先的嗎哪,但在我們尚未習於地出產所代表的日常供應之前,這事不會發生。從外在遭遇看,他有時會使我們落入卑屈中挨餓受凍,譬如基立溪水枯竭了,他才叫我們到撒勒法。但是,就內在的福分看,他絕不吝惜。在仇敵的面前,他總是為我們擺設筵席——前一種靈糧用盡之先,後一種靈糧已伸手可得。
他不願我們吃慣嗎哪,在安逸中度日;他經常逼使我們步步為營,從地得出產。這是不可或缺的,惟有如此,我們纔能學會忍耐、虛己和與神同工的寶貴功課。起先,面對變化,我們總是惶恐,誰不說「舊鞋好穿?」噢,那些使用多年的家俱、那充滿甜蜜回憶的老家、熟悉的生活方式。熟悉的作事方法!要離棄這些真不容易;但這些若再也不能提供我們所需的屬靈操練,就必須拋下,踏上未試與未知之地,好叫我們能更新對神的認識,成為神親密的同工。
神何其溫柔、體恤!取去舊的之前,總讓我們先看見新的;他從未不待我們學會走路就遽然拿掉靠椅。倘若舊日的盛景不再,切莫黯然神傷。依照人生的常道生活其實好過活在神異和奇跡中。畢竟神的能力顯在使地出產無花果和石榴、橄欖油和蜂蜜、大麥和小麥上,並不亞於降下嗎哪;空氣和土壤中的水分得以化為葡萄紫紅的汁液,與迦拿婚宴變水為酒的神跡同樣奇妙;神保守我們天天活在聖潔和公義中,所彰顯的權能也不亞於在奧妙的異象中向我們說話。
除了以上的功課,從嗎哪止降這件事,我們也學知當基督徒的靈程逐日進深時,思想焦點便從離開天上降在人世的道成肉身轉移到復活、升天。聖嬰基督之於我們,已不及升天的基督那麼重要。我們的眼目從馬槽裏的繈褓或向天上的寶座和將來的復活。你信心的錨是拋在基督的誕生或升天上,差別極大;從平衡的角度加以衡量,許多神學系統立刻顯出漏洞,因為它們不能明白為何渡過約但河進入迦南地之後,嗎哪就止住了。
這就是主要的功課。我們必須學會以神兒子的生命為糧。當我們以基督為糧時,乃是倚靠他而活,像他靠著父神活著一樣。同樣,正如父神住在他裏面,借著他的生命作工,成就了無數奇妙的事,他也將借著我們成就那看似完全不可能的事。
你是否羡慕更有力地為主作見證,把仇敵摒擋於門外?那麼,請以基督為糧,默想主的話,與他交通,讓主的靈充滿你,使你得知屬主的事。「饑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他叫饑餓的得飽美食。」他是「神的糧……賜生命給世界的」。──
邁爾《聖經人物傳──約書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