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趁時而作
撒母耳記上十7
環境促成撒母耳秘密膏掃羅為王;接下去神又用特殊、別富意義的環境來印證這個攸關重大的行動。這位年老的先知極其準確地豫言了接下去要發生的事,它們都一一應驗了。「當日這一切兆頭都應驗了。」
(1)首先,在便雅憫境內靠近拉結的墳墓那裏,他遇見了兩個人,告訴他驢子已經找到,如今他父親不為驢子掛心,反而擔憂兒子的安全,說,「我為兒子怎麼才好呢?」這是一個意義深長的證據,證明神的旨意和選擇。它指明掃羅從今以後將卸下農務和莊稼的事,專心致力於其他更崇高的事。沒有他,驢子仍然能尋回;其他人可以依然故我,照舊生活下去,但對他而言,卻有一個國度等在前面,而百姓的心也豫備好迎他為王。雖然他心中仍縈繞著對父親和家庭的眷戀,但他必須放棄管理他在基比亞的產業,交由他人代理。
這個兆頭對於那些感受蒙召要全然去服事神的人,也有不可估量的價值。如果他們的家庭需要他,去照顧、供應年邁的雙親,或姊妹,妻兒,那麼他就不可逃避這項神聖的義務,直到神有妥善的安排為止。使徒保羅對哥林多教會的囑咐,也是對我們每一個人說的:「各人蒙召的時候是什麼身分,仍要守住這身分。」「弟兄們,你們各人蒙召的時候是什麼身分,仍要在神面前守住這身分」(林前七20、24)。
神的呼召就像掃羅從撒母耳口中得到的一樣,那麼清楚、明確,萬無一失。但願聽見的人能忠心、忍耐地等候,直到他的手打開環境的大門。為時不久,系船的纜索就要鬆開,信息就會以不同的形式出現:「驢已經找著了。」這一類的環境都是不容置疑的確據,印證主的聲音正在說話,他的雲柱正招呼著我們隨其前行。
(2)掃羅滿懷驚訝、敬畏繼續前行,到了他泊的橡樹那裏,遇見三個從伯特利去拜神的人;自從亞伯拉罕和雅各以來,伯特利一直被尊為聖地。
正如撒母耳所說的,這三個人帶著祭物——三隻山羊羔,三個餅,一皮袋酒。他們首先依照東方習俗彼此問安;然後又給了他兩個餅,這行動似乎是出於內在聖靈的催促,他們感覺所遇到的這人非比尋常,是一個可以和全能神一同享有他們效忠的人物。
這行動寓含的意義何等深遠!它豈不是顯明神將迫使百姓尊敬他所揀選的王,並且使王所需用的一無匱乏?這豈不是一個確據:他不必為吃什麼穿什麼憂慮,因為只要他先求神的國和他的義,其他一切都要加給他了。
當神的每一個僕人跨出腳步,踏在順服路徑上時,也必遇見同樣的情形。他可能捨下興隆發達的生意,放棄誘人的高薪;他可能將腳從穩妥的船裏跨出,踏在波濤洶湧的水面;或者他像摩西一樣,遭人埋怨,說他將那些倚賴他的人趕逐到荒涼的曠野。但是他若忠於神的呼召,就毫無理由後悔,他的食物、飲水會按時得到供應,雲柱停留之地,就有嗎哪降下;先是烏鴉,然後是寡婦,最後是天使,受命供應他飲食所需;神會在他有生之年照顧他,在他安息時親手將他埋葬,像他埋葬摩西一樣,或者藉助忠信之人的手,如同早期信徒親手將司提反葬入墓中。
主在世上時,曾就此事給他門徒上了寶貴的一課。有一次,稅吏來見彼得,要求他上丁稅;彼得無力償付,只好去見夫子。毫無疑問的,彼得若仍從事打魚工作,他就無虞擔心,憑他勞力的代價,他有足夠的能力繳納丁稅;但此刻他身無分文。主說,「你且往海邊去釣魚,把先釣上來的魚拿起來,開了它的口,必得一塊錢,可以拿去給他們,作你我的稅銀。」彼得曾遵從主的呼召,放棄營生之計,主知道他有責任供應彼得所需,否則他就必須靠己力謀生。他說「作你我的」稅銀,表明他也有同樣的需要。你為主作工,他不會忘記;你當然可以信靠他為你付稅,以及盡其他法律上的責任。不要將盼望放在「無定的錢財」(提前六17)上,或今世的財富上,乃要盼望、倚靠那厚賜百物給我們享受的神。
(3)最後,掃羅來到基比亞(見修正譯本旁注)。英王欽定譯本和修正譯本都指出,那裏有非利士人的防兵,但其他解經者卻認為,撒母耳不會向掃羅提到這些眾所周知的事,因此他們比較喜歡採用「防兵」(garrison)這詞的另一個意思,將此句譯成:「那見有非利士人設立的建築物,圓柱或石碑。」或許是非利士人為紀念某次大捷而豎立的。
就在那裏,家園已遙遙在望,掃羅遇見一班年輕人,都是撒母耳建立的先知學校裏的成員。他們從邱壇下來,帶著鼓、瑟、琴、笛。先知的熱情和喜樂洋溢在他們身上。掃羅一看見這支神聖的行列,就大大受感動。在他離家的短短幾天之內,他有了劇烈的改變,如今他與這一群素昧生平的人一同受感說話。他靈魂裏從未震動過的樂弦,如今有了回應。對神的渴望、對屬靈啟示的感受、對不可見而永恆事物的感覺,溢滿他整個靈魂。「神的靈大大感動他,他就在先知中受感說話。」
我們不必為這句話驚訝。有時我們也可以發現一些人暫時被強烈的宗教情緒感動,但都沒有永遠脫離他們從前屬世的、自私的生活。人可能一時被光照,略嘗屬天的恩賜,有分於聖靈,在神話語的大能面前肅立,卻仍然遠離神。一塊土地可能飽享雨露滋潤,卻仍長出荊棘來。種子可以在淺土中滋生發芽,但轉眼就會枯萎。腓利到撒瑪利亞傳道時,西門看見他所言所行,也深受感動,並受了洗,但使徒彼得宣告說,他仍「在苦膽之中,被罪惡捆梆」(徒八23)。
然而,那對掃羅只造成短暫、表面的改變之能力,卻能永遠為我們所擁有。神的靈能臨到、充滿我們,住在我們裏面,正如當年他臨到早代信徒一樣。他以一波繼一波的能力和恩典降臨在我們身上,好叫我們不單單為了特定的事工突然被充滿,並且能不斷地體會到聖靈的內住,正如小亞西亞高地最初的那一批信徒;如此我們也可以和司提反一樣,成為聖靈充滿的人(參見徒四8,十三
52,六 5)。
神若呼召我們從事某項特別事工,他一定賜下特別的聖靈恩膏。記得耶和華曾對摩西說,「看哪……烏利的兒子比撒列,我已經題他的名召他。我也以我的靈充滿了他,使他有智慧,有聰明,有知識,能作各樣的工」(出三十一2~3)。這是普遍的真理。只要有呼召,就必有裝備。但我們必須期待這裝備,並且支取、運用;如果我們感覺不到它,就必須記得它已經賜下給我們了,我們只管安然踏上豫定的道路。就在採取順服行動的那一刻,我們會突然明白自己已擁有聖靈的充滿,而心中湧出感謝。哦!但願基督的靈大有能力地降在他一切僕人身上,好叫他們為了現今的世代而裝備妥當,有一天主能這樣說:「看哪,我的僕人,我所扶持,所揀選,心裏所喜悅的,我已將我的靈賜給他,他必將公理傳給外邦」(賽四十二1)。
這個年輕農家兒子的轉變,使以前熟識他的人大感詫異,他們彼此說,「基士的兒子遇見什麼了,掃羅也列在先知中麼?」當大數的掃羅加入他曾逼迫的基督徒行列中,或本仁及紐頓成為宣揚神話語的傳道人時,也曾激起一陳騷動。其中一個認識掃羅的人豫知了個中因由,當時掃羅與撒母耳會面的事已開始傳揚出去,這人似乎如此說:「他豈不是曾和這個蒙福運動之父——撒母耳——在一起嗎?如果他也分享了一些撒母耳的恩賜,豈不是一件美事?」
興奮的熱潮過後,掃羅恢復了平靜和自製,就上邱壇去了。或許他要安靜默想、禱告,以徹底弄明白這幾個小時內發生的一連串事件之真正意義。至聖的神阿,在一生最緊要的時刻,我們除了轉向你,又能轉向誰呢?只有你能明白。
撒母耳打發走這個驚訝、戰兢的年輕客人之前,曾吩咐他要把握時機趁時而為(7節)。神總是會留下餘裕,讓我們運用自己的常識。環境可能是神設計的,但我們可以善用它,也可能誤用它;將它當作踏腳石,或者當作絆腳石。同樣的環境可能臨到不同的人,但每個人從其中學到的功課卻大異其趣。陽光、雨水能產生鮮花、玉米,也能產生野草、稗子。神在引領我們的時候,並不排除我們使用常識判斷的必要性,我們仍須謹慎,觀前顧後,以察明神的旨意。
我們一生中有許多機會操練我們的判斷力,好讓神的光透過這判斷照射下來,一如陽光毫無攔阻地穿過澄淨的玻璃杯。我們不是沉默的、任人驅趕的牛,也不是聽由命運安排的動物。只要我們仰望神的引導,就必白白得著;但是我們必須運用他的指引,否則也是一無用處。只有那些接受豐富恩典和公義恩賜的人,纔能在生命中作王。
彼得被天使帶離監獄的那夜,聖經告訴我們,天使引導著這位恍惚的使徒走過兩條街,就離開他去了;彼得這時才如夢初醒,就往馬利亞家去。當他困惑不清,半睡半醒,如在夢境時,天使必須小心地看顧、帶領他;一旦清晨的涼風使他清醒,他就明白過來,開始用他自己的判斷力作決定。
對軟弱無力的人,主已經應許賜給他一塊白石,就是人的判斷力,無疑的那是烏陵和土明
——神榮耀的光輝將透過它而照耀、閃亮。但願我們以喜樂的心從他手中接過這白石,好使我們能與我們的主一起說,「我的判斷(中文聖經作‘審判’)也是公平的,因為我不求自己的意思,只求那差我來者的意思。」──
邁爾《聖經人物傳──撒母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