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主題目錄 |

 

7、信心的得勝

 

撒母耳記上七114

經過了二十年平靜、不受幹擾的事奉,撒母耳終於引領神的百姓開始渴望恢復舊有的合一,這種合一曾經使他們在仇敵面前團結一致;因此他們開始明顯地渴慕神。聖經作者告訴我們,以色列全家「都被耶和華吸引」(第二節,修正版旁注)。他們因被耶和華吸引,也就彼此吸引,正如車輪的軸都彙集在中心一樣。如果主耶穌是我們生命的中心,那麼我們一定會被吸引,與那些尊他居首位的人聯結。

第三第四節可以說是概括了撒母耳這些年間向以色列全家所提出的無數勸告。他遍行各地,呼籲百姓要回轉向神,離棄假神,將心歸向他們列祖的神,單單事奉他。只要找到一小群肯聽的人,他就傾倒出他的禱告和眼淚,嚴厲譴責他們的罪,要他們真心悔改。他有時站在耶利哥城的歷史遺跡上,有時出現在迦密山頂,或示羅,挪伯,希伯侖,向廣大的民眾作見證,他們深受感動,心生悔恨,結果如他所說,有極多的人歸向神。全境各地都有人將偶像拿出來燒毀。哦!今日我們也需要一個撒母耳,向教會提出警告,要她離棄神所不喜悅的事,並向教會保證,一旦她穿上謙卑與純潔的美麗袍子,神就會教她脫離非利士人的手。

一、米斯巴會議。我們提到的這個運動最後終於需要一次公開的表明;撒母耳於是召聚以色列人,來到米斯巴——這城的意思是「守望者」,它是一塊高地,其遺址今日仍可在巴勒斯坦中部找到,它比四鄰地區高出五百呎,約高出海拔三千呎。在這高地的頂端,也和示羅、基列耶琳一樣,有一處高約五、六呎的平臺,由岩石中鑿出,毫無疑問的,此地便於宣講。

他們在這一天禁食,正如律法要求贖罪日當作的那樣。百姓承認他們的罪,靈裏傷痛,謙卑在耶和華面前。另外,他們又行了一個新奇的儀式。他們從鄰近的井裏打來水,嚴肅地澆在耶和華面前;後來每逢住棚節,他們也如此行。每當住棚節接近尾聲時,聖殿裏的祭司就在利未人詩班的陪同下,前往所羅門泉,以金器皿從那裏取水,在獻晨祭時將水澆在祭壇下,四圍身穿白袍的詩班則在一旁高唱以賽亞的詩:「所以你們必從救恩的泉源歡然取水。」我們無法得知,這個儀式是否最早源於撒母耳的時代。雖然有此可能,但一般人都認為,聖殿所採用的這個澆水儀式是為了紀念以色列人曾從曠野的磐石得水喝,並豫表聖靈的澆灌(約七3739)。

另外,澆水也可能是表明從他們的內心深處湧流出無限的懊悔和眼淚;他們渴望借著憂傷,洗滌他們的土地,使其脫離過去年日所累積的各種罪惡;或者表明百姓的無助,他那就好像灑在地上的水,無法複收。無論它的意義如何,當撒母耳作為以色列民的代表,將全國帶回到他們列祖的神面前時,這個澆水的儀式確實是一個壯觀的景象。這也是撒母耳壯年期一個重要的行動,因為我們從聖經記載得知,他在一個突然的宣告下,被任命為士師,審判百姓(七6)。

今日神的教會也當如何除去各種邪惡的事啊!因著這些事,教會的見證已受到損害。我們有時聽見教會的建築物傳來歌舞、喧嘩、拍賣、玩笑的聲音,顯示教會屬靈生活的腐敗。如果神的兒女來到另一個米斯巴,承認自己的罪,像以色列民那樣說,「我們得罪了耶和華」,教會豈不也要蒙福嗎?

二、信心的得勝。以色列人聚集的消息傳到非利士人耳中,他們就認為這是顯明以色列人又想恢復他們的國家生活,於是「非利士的首領就上來要攻擊以色列人」(7節)。大軍從四方聚集,以色列人有足夠的理由恐懼亞弗之役的悲慘往事再度重演。一股驚惶戰慄的氣氛彌漫著全以色列民。他們只剩下一線生機:神必須起來援助他的百姓,否則他們就成了秋天的枯葉,強風一過境,就被吹得無影蹤。懦弱的羊,如何抵擋虎視耽耽的狼群?手無寸鐵的農民,如何對抗全副武裝的大軍?在長期失望、折磨之後,方才開始復興的國家生活,又如何經得起仇敵的摧折?百姓對撒母耳說,「願你不住的為我們呼求耶和華我們的神,救我們脫離非利士人的手。」

這是你我惟一的盼望。你被罪擊倒在地,就像以色列被非利士人打倒一樣;你在囚室裏不斷呻吟,好像被捆鎖的參孫。眼前似乎一無獲救的指望,因為你的道德生命已被罪腐蝕一空,與士師時代的以色列人不分軒桎。你只剩一線希望,那就是離棄罪惡,奉神的名將你一切的自信、自負傾倒在十字架前,接受他的赦免,那麼不論試探多大,阻礙多深,罪孽多重,主都要救你脫離敵人之手。

只要在受試探時,被擊倒的人肯將他們的靈魂浸在神話語的潔淨泉水中,培養一個堅定禱告和信心的靈,主就會為他爭戰,使他得享平安。

撒母耳禱告的能力已廣為百姓知曉。他們相信他禱告的力量,並且視其為他們自由的保障。只要撒母耳肯禱告,他們就有得拯救的指望。他們知道他已經禱告了,如今他們要求他不要就此打住。

但是撒母耳不單單禱告而已。並取來一隻羊羔,將它當作全牲的燔祭獻給耶和華,表明以色列人甘願完全順服神的旨意。在信心和施行拯救之前,必須先有奉獻。僅僅除去罪還不夠,我們必須把自己完全的、絕對的獻給神。祭物要完整,讓全人——包括靈、魂、體——都成為神要我們成為的樣子。如果我們每日的生活常常失敗,那是因為我們屬靈生命有了問題。你若不斷被非利士人征服,那麼一定是你裏面的奉獻有了瑕疵。

當燔祭的煙仍彌漫空中,千萬隻眼睛注視著撒母耳,他的禱告正升向天上的時候,非利士人卻逐漸迫近,直逼以色列人而來。你可以想像大軍沿著山坡婉蜒而上,包圍起這一群毫無防禦能力的群眾之情景。但突然之間,神的聲音響起,回答了先知的禱告。「當日耶和華大發雷聲,驚亂非利士人。」雖然以色列人未發一兵一卒,敵軍仍倉皇撤退,曳甲而逃。在撒母耳的示意之下,以色列人出來一路追趕逃散的敵人,擊殺他們直到伯甲的下邊。約瑟夫(Josephus)記載了另一種情景,益發增加其恐怖:「神用地震摧毀非利士大軍;地在他們腳下搖撼,他們無處可站。他們不是跌倒在地,就是落入裂開的地底。」

以色列人一直追到邊界伯甲才停下來。伯甲今日被稱作「葡萄園的井」

這整個故事對我們有一個重要的信息。只要神的教會除去一切使聖靈擔憂的事,只要我們分別為聖,不沾不潔的事物,脫離情欲的敗壞,聖靈就要臨到我們。主會拯救我們,代替我們與仇敵爭戰;借著愛我們的主,我們可以得勝有餘;我們所要作的只是收集戰利品而已。

三、説明之石。「撒母耳將一塊石頭,立在米斯巴和善的中間,給石頭起名叫以便以謝,說,到如今耶和華都幫助我們。」就在同一地點,以色列人曾遭受慘烈的失敗,並導致約櫃被擄(四1)。這是何等奇妙!得勝的故事可以在羞恥潰散之地述說!這豈不帶給人甜美的鼓勵?當我們轉向神的時候,一切失敗的恥辱豈不都要在得救的榮光裏煙消雲散?我們就不再談論所犯的罪,和罪帶來的結果,只述說神和他大能的作為。是的,神的眾兒女啊!要確信落敗之地可以轉換成得勝、崇高、榮耀的地方,你的心可以重新充滿讚美,天上也要洋溢著歌頌。我們可以想像許多世代之後,作父親的帶著孩子去瞻仰那塊石頭,口中念出石上的刻字:「到如今耶和華都幫助我們」,並向孩子述說神的作為,他在這裏向百姓所彰顯的赦免和恩典,仍將在以後的世世代代中重現。

從那一刻起,撒母耳在這個國家中的超然地位就得到確立了。他擔任士師的期間,非利士人再也不敢侵犯邊界。耶和華在他活著的年歲裏,始終以大能的手抵擋住非利士人。他們從前掠奪以色列人的城邑,從以革倫直到迦特,都歸還給以色列人了。原先與迦南人聯盟的亞摩利人也收斂敵意,與以色列人和好(七14)。史班士(Dean Spence)說,「以便以謝的成功,不僅僅是一場軍事上的勝利,也是一個表記,顯示以色列全國興起了一個新的靈,它從撒母耳的時代一直延續到大衛、所羅門,以及希伯來其他賢能的君王統治時期。猜疑、嫉妒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全國一致對於統一的熱望。對迦南地舊有偶像的敬拜也從選民中間掃除了;不僅是借著利未支派的服事和監督,並且也透過眾先知的新次序,這個國家終於建立起對萬軍之耶和華的真正、純潔之敬拜。」

靠著禱告,有何事不能成?禱告不只是能叫天打開或關閉,並且能給那恒心禱告的人,帶來超越他那時代的能力,好叫世人知道:能拯救這城的人,不是政治家,不是有學問的人,也不是執政掌權的,乃是那與神同行的人;他的品格和代禱將成為國家自由與生存之所系。── 邁爾《聖經人物傳──撒母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