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主題目錄 |

 

15、回家

 

創世記第五十章

結局終於到了!我們和那一群強健的男子一同站在象形圖案的埃及房子裏,目睹這位元元跑盡全程的旅客,在死亡的寂靜中咽下最後一口氣。他的一生是一場激烈的戰爭;他的道路沒有玫瑰芳香,只有嶙峋山岩;他的旅程年日真是又苦又短。和以掃的飛黃騰達相比,他的一生幾乎可以被稱作是失敗的——但這是用人對成敗的標準來衡量。然而鷹架一片一片拆下來之後,我們就瞥見了神借著長年痛苦憂患,所精心建立的這個人;我們親眼見到他現今的景況,就覺得一切患難都值得了。雖然他流浪在外,但比起建立多國的以掃來,他作為王子以色列的身分要比以掃好上千百倍。當世上的榮華王權消失在塵土中時,屬靈和道德地位的榮耀將晶瑩閃亮;對於那些感到自己軟弱敗壞的人,以色列的名字將成為他們永恆的啟示。

如果主耽延,有一天我們也將躺在死亡的陰影下,周圍環繞著所愛的親人。我們的靈要歇下最後一場戰爭,站在生命殿堂的美門前等候。正如雅各曾教導我們如何生,現在也讓他教我們如何死。哈福拉克(Havelock)臨終時對他的兒子說,「過來,看看一個基督徒當如何死。」雖然我們正活在福音的高峰,我們仍能從這個我們以為卑鄙得無法教導我們任何東西的人——雅各身上,學到一些關於死亡的功課;現在他經歷了愛的使者手中嚴厲的磨煉,可以昂然率領忠信之徒通過死亡的窄路,進入永遠光明之地。

在那嚴肅的一刻,三個異象浮現在垂死的雅各心中。他想到神的城;和歸到他的本民那裏;想到迦南地那座孤獨而遙遠的墳墓,那兒葬著他的父親,是他往日頻頻探訪憑弔之處。

一、神的城。希伯來書說到,雅各也是「存著信心死」的人之一。他是應許之地的繼承者,但他尚未得到神應許給亞伯拉罕和以撒的那地。那地仍舊握在外族手中,這些外族人曾以明顯的疑惑眼光目睹雅各的遷徙。他手中所有的只是一個確據:將來這地要借著他的後裔歸屬於他。或許他年富力強的時候,曾盼望能活著看見那富饒的牧草地和山坡上綿延的梯田實際為他所有。這種深切的渴望在他臨終對兒子們的囑咐裏表露無遺:「耶和華阿,我向來等候你的救恩。」

然而歲月匆匆,雲彩遮蓋了他屬世盼望的孔隙,他不得不體認,他永遠不會活著成為迦南地的主人。然而他牢牢抓住這個神多次曉諭亞伯拉罕的蒙福應許,就是這地將歸他的家族所有。雅各垂危時仍有這確信:神的話語所發出的光芒,絕不會因悲傷和逆境而稍有遜色。哦,何等榮耀的信心!它高舉著火炬,通過漫長而悲傷的墓穴,使內心常燃著希望之火,直到看見終點的黎明曙色。在那些聽神教導而信靠的人,有何事不能成?「我的心哪,你當默默無聲,專等候神;因為我的盼望是從他而來。」

雅各明白了他將無法繼承迦南地,因此他心中對天上的渴慕開始日益增強。他感覺到,如果神沒有為他命定一分世上的產業,他必為他預備了一座城,這城的根基非人手所設立;它的城牆沒有留下任何人作工的痕跡;它的空氣絕不會受世界煙霧和灰塵的污染。此刻他一心戀慕的,就是那榮耀之城,那聖者之城。這異象使他能夠向全能之神承認,他在世上不過是客旅,是寄居的。那城現在已近在咫尺,他年老的靈不禁激動起來,巴不得加快腳步直奔而去。

希伯來書作者在說到雅各和其他的先祖時,採用了極美麗的比喻;他說這些人從遠處望見應許,就歡喜迎接(來十一13)。當離家多時的旅人,從遙遠異地跋涉歸來,在鄰近山坡上遙遙瞥見自己的家園,和樹間嫋嫋的炊煙時,他一定忍不住在青草地上打滾,高伸雙臂迎向他的家,並向神獻上感謝。雅各也是這樣,他臨近神的城,這是他的信心所一直渴慕之處,他伸出顫抖的手迎向它,加入歷代蒙揀選的先祖之行列。當神望著這種信心和盼望的虔誠態度時,他絲毫不以被稱為雅各的神為恥。

近代一些解經家一直在激烈爭辯,到底這些古代先租對於未來的生命所知有多少?我無意加入這場舌戰中。但我從聖經的證據裏找到明確的答案:雅各和他那一類的人羡慕「一個更美的家鄉,就是在天上的」。他們對未來並不如我們想像中那樣觀念模糊。他們也站在毗斯迦的山頂,遙遙望見應許之地:不是地中海岸兵家虎視耽耽的那塊必爭之地,而是眾聖徒真正的家鄉——永遠不會蒙上黑夜的陰影,不會遭遇狂風的蹂躪。雅各就是站在這樣的毗斯迦山頂;世上一切東西,包括約瑟的臉龐,都在他逐漸黯淡的目光裏變得模糊起來;而他屬靈的眼中,那些屬天的美麗景象卻越來越明顯,正在向他招手呼喚。

你和神的城關係如何?除非你在年輕力盛時就時常思想它,否則不要指望它突然照亮你臨終的視線。你若渴望最終神國成為你真正的家,你必須現在就成為神國的子民。你是否甘願寄居帳棚,對轉眼即逝的世物毫無眷戀之情——因為你尋找的是神的城?你是否感覺那城正吸引著你,拉著你,好像錨之對於水手,可以使他免於隨流失去?若是如此,你離世的一刻將歡欣快樂。你會看見聖城由天而降,好像海岸逐漸靠近船隻。你就有福了,因為復活的救主曾保證,那洗淨自己衣服的有福了,他們可以通過城門,進到城裏(啟二十二14)。

二、歸到本民那裏。「我將要歸到我本民(中文聖經作列祖)那裏。」他說這句話,不單是指他要與他的祖先同葬,他下一句話表達的纔是這種思想:「你們要將我葬在……與我祖我父在一處。」此刻他有更深的含意。他確切地望向神的城,那是他本族聚集之處,是一切誠實敬虔之人集合之處;是他的子民集會之所,因為他們都是神的子民。

這種對於神國的思想,比起許多基督徒的想法要真實得多。他們常常問,「你對於中間期的看法如何?」「我們臨死的一刻是否能感受到離世的快樂?」「在那一邊,我們能彼此認識嗎?」這些憂心忡忡的問題,和雅各臨終的話是多麼強烈的對比!「我將要歸到我本民那裏。」

中間期的情形如何呢?至少,「將來如何,我們不知道。」我們無法透視垂下的帳幕,只有進去的靈纔能揭開。顯然,到了復活的那日,身體和靈將重新聯合,我們的靈才得到完全和祝福。同時,我們的身體和靈並非處於無知覺狀態,而是要歡然進到主的面前。

這是基督親自教導的,他引用舊約的話說,「我是亞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然後又加上評論,「神不是死人的神,乃是活人的神。」那句偉大的宣言是在雅各去世多年後才宣告的,然而神還是說到他是雅各的神:既然他不是死人的神,不是毫無知覺之人的神,那麼雅各和其他的人必然仍活著。是的,他們過去活著,現今仍然活,仍擁有活潑的生命。

新約裏沒有任何模棱兩可的語氣。一旦帳棚拆下,信徒立刻得以進入房屋裏(林後五2)。信徒離開身體,就與主同住。「死了就有益處」,若沒有基督在天城等候,他就不可能從死亡得任何益處。司提反殉道之後,就直接進到主張開的雙臂裏(徒七59)。不要為無益的問題庸人自擾,可以心滿意足地相信:死不是一種狀態,而是一項行動;不是歇腳之處,而是過渡之所;是一個通道,一次新生,是從囚牢出來,跨越歎息之橋而通往樂園。

死是另一個生命。

我們低垂著頭出去;

沉思片刻,

然後昂然邁入金碧輝煌的王宮,

那兒遠比我們現居之所

更寬敞,更可愛。

我們如何辨認早先離世的人呢?如果雅各到達蒙福之神國時無法分辨那些人,他就不會切切期盼歸回他列祖那裏。猶太人想到不可見的那世界時,他們總是盼望見到古時的聖人,因為他們自孩提時代就對先祖列聖(特別是亞伯拉罕)的名字耳熟能詳。猶太人豈不比大多數的基督徒有智慧?難道我們只能恢復肉體的能力,卻對靈束手無策?那塑造我們生命的愛,一旦進入永恆之後,難道就無法尋找到曾與它水乳交融在一起的靈嗎?難道在父的家裏,弟兄姊妹彼此見面互不相識嗎?

對我而言,基督復活的身體解決了這一類的問題——我們都要與他這榮耀的身體相似(腓三21)。那些在他釘十字架以前認識他的人,在他復活之後仍然能認出他來。對於那些愛他的人,他的聲音語調一如往昔那樣熟悉(約二十16)。他的言談舉止絲毫未變,所以他的兩個門徒和他坐下用餐時能認出他來(路二十四31)。他復活的身體如何,將來我們和所愛之人也是那樣。

我們要歸到本族那裏。死亡不是將我們推入一個冷冰冰,充滿敵意的圈子裏;而是使我們歸入一群熱情洋溢,頂有愛心的朋友中;當我們進入主永遠的國度時,他們要高聲合唱歡迎我們(彼後一11)。

從古至今,被揀選的人都聚集在那裏。他們算是我們的本族嗎?我們能自稱是他們的親屬嗎?希伯來書第十一章告訴我們,只有一樣東西使我們彼此連結。那不是出於教條,知識,或功績,乃是出於信心——這種信心可以存在于一個乞丐或君王身上,可以在一個孩子或哲學家裏面。它與年齡,知識,職業無關。不論何處,凡是有信心的人都可以自稱是聖城裏眾聖徒的親屬。進入新耶路撒冷的惟一條件,是通過一項測驗,題目是,「你信神獨生子的名嗎?」

三、麥比拉洞穴。「將我葬在赫人以弗侖田間的洞裏,與我祖我父在一處。」有十七年之久,他住在埃及,享受約瑟孝心供養的一切豐富物質。他一定熟知埃及富麗堂皇的廟宇和方碑、金字塔,這些都是麥比拉洞穴所無以堪比的。但他不願意葬在埃及。他必須葬在亞伯拉罕,以撒,利百加,利亞等候復活的那地。

這不純粹是一種自然的情感,促使我們渴望葬在神土地上一塊安靜的角落,四周的墓碑刻著許多我們家人的名字。雅各覺得,麥比拉洞穴是這世上第一個前哨站,有一天要歸於他的本民;他盼望那時他能在那裏,與他們一同分享應許之地。

遺言說完了,最後的囑咐交待清楚了,他知道終點已經來臨。「就把腳收在床上,」意思是,他平靜安詳地迎接死亡。並不是如同罪囚般被拖走,而是心滿意足地面對結局。來迎接他的那一位可能面色沉重,白衣素服,但他是來接雅各歸返天家,雅各吐出最後一口氣,就歸他本民那裏去了。在那一刻,緊緊伴隨他一生的悲哀和歎息,就永遠消失無蹤了。

那張臉孔在死亡的冰冷中顯得多麼安詳高貴。雅各的樣子已從它上面消失,代之的是以色列的靈所散發出的高貴微笑。

約瑟目睹父親的遺容,心中的感受是何等奇妙!他伏在父親的面上哭泣,親吻他。他已多時忍受這一方面的壓力,緊張,此刻他不得不讓本性中出於孝心的悲哀自然地發洩出來。

他們用香料仔細熏了以色列的身體。埃及人為他哀哭七十天。然後是有史以來為聖人或英雄舉行的最盛大之葬禮行列出現了,隆重而嚴肅地將他的棺木由埃及運回迦南。法老的臣僕,長老,埃及的王公貴胄都和歌珊的牧人一同伴隨著這支送葬隊伍。眾人表現的是如此哀慟,以致迦南地的人都為之震動訝異。

石頭輥開了,眾遺體仍安放在指定的位置上;他們一直盡可能地被保存得完整,在等到那日子臨到。許多風暴已橫掃而過——亞述人,埃及人,巴比倫人,希臘人,羅馬人,回教徒。但這些不能攪擾他們的安息;他們永遠繼承著那地,直到神的應許豐豐富富地應驗——就是他要把這地賜給雅各的後裔,直到永遠。所以安息吧!王子以色列!── 邁爾《聖經人物傳──雅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