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主題目錄 |

 

20、烏雲籠罩下的落日

 

  耶利米書第四十至四十四章

如果耶利米書最後部分是出於他的親筆,那麼他一定在耶路撒冷覆亡之後又活了二十年。但是這些年間他所受的悲哀愁苦與他前四十年公開服事時所經歷的不相上下。似乎就他外在的遭遇而言,先知耶利米的一生所包含的難以舒解的悲傷,除了主耶穌之外,無人能堪比。解經家在解釋以賽亞書第五十三章時,都將其應用在耶穌身上,因為那一章講到的是一個悲哀之子,好像羊在剪毛人的手下無聲。我們固然可以在加略山的亮光下看到這種代死的、遠非人能盡述的痛苦之深度,但是把它運用在耶利米身上也同樣有意義。

耶利米所受的苦可分為三方面—— 一、記載在耶利米哀歌中的,是與耶路撒冷的覆亡有關;二、基大利的被殺,和出亡埃及;三、與被擄之民相關的事。然而在這些辛酸的經歷中,總是會興起一線希望和平安。四面受敵,卻不被困住;心裏作難,卻不至失望;遭逼迫,卻不被丟棄;打倒了,卻不至死亡;常被交在死中,卻透過死進入真生命裏,確信主不永遠趕逐,他雖然會引起憂愁,但他有豐富的慈愛和憐憫。

一、荒涼的城。一直到最近,才有人對耶利米哀歌的作者提出疑問。此書全文中未提到作者的名字,而這些優美的哀歌就在匿名作者的手下流傳給我們。但一項古老的傳說卻將這些哀歌歸給先知耶利米。在主前二百八十年完成的七十士譯本,其前言中有這麼一段介紹:「以色列人被擄,耶路撒冷荒涼之後,耶利米坐下來哭泣,為耶路撒冷唱哀歌。」拉丁文聖經又加上一句,「帶著悲愁的心情歎息、哭泣。」據傳耶利米寫下這些哀歌的山洞如今仍可在耶路撒冷西邊見到;每個星期五,猶太人聚集在哭牆邊,背誦他這些悲哀的句子;牆邊零零落落堆著少教古老的石塊。因此,我們沒有足夠的理由推論說耶利米不是這本哀歌的作者。

當大將軍尼布撒拉旦完成他毀滅的工作,被擄之民排成長龍魚貫邁向巴比倫時,這荒涼的大地給人多麼大的啟示啊!究竟有多少人被擄,我們無從得知;恐怕有數千人,主要都是富有階層的人。只有貧窮人留下來開墾,免得這地再變成沙漠。但留下的人數也寥寥無幾,只有少數的貧農稀稀疏疏分散在曾經人口繁盛如今卻一片荒涼的城中。

這城如今成為荒場,人煙稀少。他已成為寡婦。在愛她的人眼中看來,他似乎因晝夜哭泣而雙眼紅腫,臉頰淚水漣漣;她壇上聖潔的火已被熄滅;不再有朝聖者穿過錫安的大道前來守各種節期;她的城門墜落於地;他的居民被無情的火所吞噬。多少次耶利米徘徊在灰燼中;這兒是從前放祭壇的地方,那兒曾一度是至聖所。再過去是大衛的宮殿,還有約雅敬為自己建的新宮,寬敞的窗子和朱紅色的窗簾仍殘餘著痕跡;再過去是護衛院,他曾在這裏被監禁數月;還有一處,是他多次站著警告百姓的地方。

四周的大自然仍照著四時運轉著,日夜照常交替,四季交相嬗遞。大衛和希西家在位時就存在著的古老山峰,依舊矗立在微曦的晨光中。太陽升起,越過橄欖山,沉落在西邊的海洋裏。山丘溪谷依然美麗;因為錫安永遠是美麗的。然而如今錫安卻是一片死寂,只有豺狼、野狗的吠聲偶而劃破寂空。

這一切對耶利米的意義非言詞所能盡述。沒有一顆心比他更忠實。他對祖國的愛是如此緊密地與他的信仰生活相連接,以致於他感受的痛苦格外尖銳。預期到多年之後,那位人子也將坐在同樣的山上,俯瞰著深谷,他或許也會慨然歎道:「耶路撒冷阿,耶路撒冷阿,你常殺害先知,又用石頭打死那奉差遣到你這裏來的人;我多次願意聚集你的兒女,好像母雞把小雞聚集在翅膀底下,只是你們不願意。看哪,你們的家成為荒場留給你們。」

二、基大利被害。在圍城期間,顯然尼布甲尼撒和他的眾首領仍密切留意著耶路撒冷城內各黨派之間的景況;王特別指示護衛長要保護耶利米的安全。上城淪陷在他們手裏之後,他們就將耶利米從護衛兵院中提出來。那時耶利米仍帶著鎖鏈,夾在其他被擄之民中,一同前往耶路撒冷以北約五裏的拉瑪。

護衛長對耶利米說的一番話相當令人矚目,他認識到耶和華施報應的公義,他說,「耶和華你的神曾說要降這禍與此地;耶和華使這禍臨到,照他所說的行了;因為你們得罪耶和華,沒有聽從他的話,所以這事臨到你們。」

耶利米手上的鏈子被解開了,他又重獲自由,可以選擇陪伴百姓去巴比倫,或者在全地任選合宜的地方居住。耶利米似乎略為猶疑了一會兒,護衛長就慫恿他去基大利那裏定居,作他的助手,在他艱钜的工作上替他出主意。於是耶利米再度結束無事一身輕的日子,重新肩挑起沉重的責任。

基大利是約西亞王的書記沙番的孫子,亞希甘的兒子;亞希甘曾被差去見女先知盧勒大,求問新發現書卷上的話之意思。而在不久前的一個場合中,亞希甘也曾拯救耶利米,免被貴胄殺害。顯然這整個家族和神的僕人之間有著最強靱,也最溫柔的連系。他們同感一靈,同受他所宣告的原則之規範。基大利一直秉守著這些原則,因此他們公推他是最合適的人選,去擔任省長,管理分散四處的餘民。耶利米就帶著護衛長送他的糧食和禮物,前去見基大利。

起先一切順利。這位新省長基大利住在米斯巴,那是亞撒王在三百多年前建築的堡壘,以抵禦巴沙的入侵。這城位於岩石高地上,水源系倚賴一處深井供應。迦勒底的軍隊給予基大利相當的權柄。猶太余民開始對米斯巴產生一線希望。原先散在田野間、伺機反擊迦勒底人的那些軍長也立刻向基大利效忠,而被逐往摩押、亞捫、以東各地的猶太人也聞風而來投奔基大利。

耶利米看見原先的混亂逐漸理出一個頭緒,一定倍感欣慰。他必然渴望竭盡全力去幫助基大利建立他的權柄。然而這一個夢想卻因基大利慘遭殺害而粉碎幻滅。施毒手的是尼探雅的兒子以實瑪利,他在基大利為他設立的宴席中,用刀殺了這位最稱職的省長及其它的猶太人,又殺了迦勒底兵丁。第二天,這位雙手沾滿血跡的兇手意猶未盡,又殺死了七十位前來獻祭的人。古老的深井填滿了屍首。以實瑪利接著又將眾公主和米斯巴剩下的人都擄往亞捫人那裏,亞捫王正是這次陰謀的共犯之一。

這個悲劇為以色列人帶來多麼大的打擊,其中最感失望、傷心的莫過於耶利米了。他正致力嘗試著要使他的百姓安頓下來,停止反抗巴比倫王,以謀求和平生存之道。他知道巴比倫的統治至少還要延續七十年之久。

然而百姓卻先喪失了盼望,雖然約哈難以及他的眾軍長追趕上了以實瑪利,救回被擄的眾人、婦女、兒童,但他們中間卻沒有人敢返回米斯巴了;正如沒有牧人的羊,被野狗驅趕、追殺、恐嚇,他們最後只好離棄家園,往南方逃逸,想尋求埃及的庇護,因為過去一段歲月中他們的國家與埃及一直保持親密的關係。

他們帶著耶利米同行。他們對耶利米的禱告和誠實深具信心,因為他的預言常常由事實得到證明。他們也知道他深得巴比倫王的歡心,並且相信他的禱告必蒙神垂聽。因此他們把他當作擋箭牌;是他們民族最崇高盼望和傳統的代表;他奇妙地揉和了政治家,賢哲,和先知三重身分。

他們暫時在金罕住下。這個地名使我們想起大衛逃離及返回耶路撒冷時曾在此住腳。這裏也是商旅離開巴勒斯坦邊界,前往埃及途中必經之地。他們在這裏開始激烈的辯論,是否要繼續前進或掉轉回頭。最後他們來見耶利米,請他為眾人禱告,求神指引他們何去何從。他們表示願意完全遵行神的旨意,事實上這是違心之論,因為他們內心早已定意要往埃及去。

耶利米用十天的時間禱告。然後耶和華的話臨到他,他就召聚所有的人來,向他們宣告神的指示。他奉耶和華的名說,「你們若仍住在這地,我就建立你們,必不拆毀,栽植你們並不拔出……不要怕你們所怕的巴比倫王……因為我與你們同在,要拯救你們脫離他的手。」換句話說,如果他們堅持去埃及,冀望從此不再遭遇戰爭,不聞號角聲,不再缺食忍餓,他們就必被刀劍,饑荒,瘟疫吞噬;他們將令人辱駡,驚駭,咒詛,羞辱,永遠不得再見家園故土。耶利米一邊說,一邊似乎也意識到,在這十天禱告祈求的階段,他們中間偏向去埃及的勢力已更加高漲,他的這番話已無力挽回狂瀾了。

果然如此。他說了神差遣他說的話,眾首領就指控他說謊,曲解神的話。他們不願意明明說他叛逆,就歸罪於他的忠實朋友巴錄,說是巴錄居中挑唆他,以誘使他們返回迦南,被交在迦勒底人手中,不是被擄,就是被殺。因此飽受驚嚇的百姓匆匆往埃及去,住在跨越邊界約十裏的答比匿。

這樣頑強、執迷的態度,只有徒增耶利米的痛苦,他們不但不接納他的勸誡,反而暗示他背叛眾人的利益、四十年來,他苦口婆心地勸導他們、服事他們,要將他們帶回到對他們列祖的神那種單純、絕對的信心上,他們卻如此惡毒地曲解、中傷他!

三、埃及。他力排眾議的一生並未到此結束。百姓在新住處安定下來之後,神又指示他用手拿幾塊大石頭,藏在砌磚的灰泥中,就是在答比匿法老的宮門邊。神說,「我必召我的僕人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來,在所藏的石頭上我要安置他的寶座;他必將光華的寶帳支搭在其上。他要來攻擊埃及地……將廟宇焚燒,神像擄去;他要得埃及地,好像牧人披上外衣,從那裏安然而去。」他實際上是說,「你們以為這樣作能逃避可怕的敵人,其實是自投羅網。」

以後究竟又過了幾年,我們無從察知,這段時期內,巴比倫王忙著圍困推羅,因此無暇實行他攻打法老的計畫。而猶太人也在埃及各地擴散,上埃及和下埃及一帶都形成了許多猶太人的聚居點,他們深深受到四周風俗民情及拜偶像風氣的感染。儘管他們所遭遇的這一切災難和痛苦都是因拜偶像引起的,他們卻罔顧慘痛的教訓,依然向埃及的假神燒香。

耶利米於是趁著一次盛大祭偶像的機會,向聚集的猶太人提出呼籲,警告他們那降與耶路撒冷的災禍也必降於埃及。這位忠心的先知說,「耶和華怎樣用刀劍,饑荒,瘟疫刑罰耶路撒冷,也必照樣刑罰那些住在埃及地的猶大人,甚至那進入埃及地寄居的,就是所剩下的猶大人,都不得逃脫,也不得存留歸回猶大地。」

百姓卻唇槍舌劍地反駁。他們憤怒地抗議說,他們仍要像在耶路撒冷街市上素常所行的一樣,向天后燒香;他們甚至把這一次災禍歸於是因他們停止向天后燒香而導致的。另一方面,白髮蒼蒼、滿面風霜的老先知耶利米也毫不遲疑地奉耶和華的名宣告,百姓之所以飽經患難,並非因他們停止拜偶像,而是因他們的不潔和作惡。「你們燒香,得罪耶和華,沒有聽從他的話,沒有遵行他的律法,條例,法度,所以你們遭遇這災禍,正如今日一樣。」接著他又預言尼布甲尼撒將攻佔埃及,這事於主前五百六十八年應驗了。約瑟夫告訴我們,因埃及陷落的結果,當初不聽耶利米勸阻而投奔埃及尋求庇護的猶太餘民都被擄到了巴比倫。這就證明了究竟是他們的話,還是神的話堅定不動搖。

在經歷這一切的黑暗和痛苦時,耶利米的靈魂卻安息著,好像斷奶的孩子。他說他的力量耗盡了,然而他的指望是從神而來的。當他的靈魂憶起各樣的苦毒煩憂時,他記起是神的約在管理著一切,他就萌生出希望。耶和華是他杯中的分,他存著盼望安靜地等候著神的救恩。他知道神不永遠離棄人,雖然他會使人憂愁,但因他有無盡的慈愛,他就動了憐憫。他知道他的救贖主活著,是為他而活,要對他的仇敵施報復。他的眼目跨越遙遠的年代,看見被擄的日子滿了;他的百姓歸返故土,耶路撒冷重新建立;她的居民恢復聖潔、蒙福的光景;大衛的枝再度執掌王權;在新約的面前,舊約將要消褪逝去。因此他的日子並非全然黑暗,他聖潔而忠實的靈所發出的光芒,將與公義的日頭相互輝映。保惠師必然已臨到他。那安慰被驅逐之人的神,必已對他說出無限溫柔、慰藉之語。在世界歷史上,他從未允許過他的僕人沉陷在難以舒解、毫無盼望的午夜裏。黑暗總是有一線亮光射入。即使人子在最幽暗的時刻也曾喊道,「父阿,我將我的靈魂交在你手裏。」

如果讀者中也有人的一生像耶利米一樣,被陰沈晦澀的簾幕遮住,看不見明亮的日光,行走在死陰的幽谷裏,但願這些人明白,只有被患難的巨輪輾碎,人纔能如此親密他接近神的靈。我們必須落在地裏死了,纔能不再單獨存在,而反結出許多子粒來。不要退縮,要愈戰愈勇。將你自己降服在神的手中。你若說不出什麼話來,就日夜向主嗚咽:「父阿,不要成就我的意思,只要成就你的意思。」永不可疑惑神的愛。不可須臾懷疑他遺棄了你。不要相信仇敵的暗示說你無論付上什麼代價都將一無所獲。對神而言,他的道路是最美善的,他也要使我們的道路成為美善。

聖經對耶利米的死隻字未提。究竟他如傳說中所言是在埃及被石頭打死,或在好友巴錄的懷中安然離世,我們無從知曉。比較起來,聖經對於先聖先賢去世的光景甚少著墨,好叫我們將注意力集中在那廢除死亡之人子的受死上,有關這方面聖經記載得相當詳盡。神主要關注的是他僕人的生命和工作。對他而言,他們所作所行,所受的苦,遠比他們是否遵他的命令降服自己更重要。確實,認識一個人如何活了一生之後,他生命最後幾小時的細節相形之下就無關緊要了。高聳入天的雕刻圓柱以協調的線條從地上向高突起,雖然搖動的樹影使我們的眼無法看到它的頂端,但我們知道它是美麗的,與我們所看見的萬物完美地互助調和著。

先知面對著神選民的罪和邪惡,合上他的雙眼,待再度睜開時卻發現他處身之地,再也沒有罪、死亡、戰爭的聲音和景象,只有完全的、不受干擾的安息。當他的靈魂脫離這朽壞疲憊、長經憂患的身體,聽見神伸臂迎接他說,「作得好!」時,他那飽經風霜的臉頰要綻放出多麼欣慰、快樂的笑容啊!人們對他的懷念裏也帶著無限的尊敬。對那些蒙復興的百姓來說,耶利米溫柔的靈始終在護衛著他們。猶大馬加比(Judas Maccabaeus)當初也受到一種思想的鼓舞:耶利米已來救援他們。一般猶太人都相信,耶利米仍在天上為他們代求,正如他在世時慣常所作的;在耶路撒冷二度被圍困之前也盛傳耶利米以人子的身分顯現了。── 邁爾《聖經人物傳──耶利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