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主題目錄 |

 

8、荒旱

 

  耶利米書第十四、十五章

約亞敬登基未久;尼哥已返回埃及;尼尼微正瀕於傾覆;巴比倫逐漸隨著每一位賢君主的勵精圖治而興盛強大,不久之後將成為併吞猶大之國。在此同時,神的選民正被無以計數的惡所腐敗,就像一棵樹的樹心被蟻蛀食一空一樣。似乎神為了給他們一個先兆,試圖作最後一次努力讓他們看見將臨的滅亡,而在全地興起一個極大的荒旱。其實在此之前,先知們已經一再預言百姓若不順服神,必要遭遇旱災和其他惡果,但是從沒有一個災難像這次的荒旱一樣可怕(參見利二十六20;申十一17,二十八2324)。

全地陷於悲哀中。人們披上黑衣,坐在城門口,頂著炙人的烈日。歷代以來他們已習以為常仰賴大自然的供應,從山澗穀底的溪流得滋養,如今他們卻必須承受饑荒。葡萄樹枯萎,玉米田乾裂,原野上的牧草一片枯黃。似乎露水已遺棄大地而去;原先急湍奔流的河川露出了河床。耶路撒冷的哀聲上達,男子,女子和幼兒的哭喊交織著,他們乾裂的唇得不到一絲滋潤。

先知的描述真是聳人聽聞。貴胄差遣童子前去取水,卻空手而返。耕地的蒙頭而坐,面對乾裂的土地束手無策。連箴言所歌頌滿有母愛的鹿,也撇棄它的小鹿,以自覓牧草。野驢站在淨光的高處喘氣,等候黃昏來臨,暑氣能略為消褪。全地好像火爐,日頭以無比的威力將它的熱灑向地面。

有時基督徒當中也可以看到同樣的寫照。每一位忠心的工人都能道出他們事奉生涯中的乾旱期,似乎神福分的甘霖已遺棄了他的事奉工廠。沒有人悔改流淚,沒有任何更新的跡象,沒有聖靈的澆灌,沒有在主裏的喜樂,沒有聖靈的果子。哦!這時工作變得又沉重又艱難,基督工人的心不禁消沉喪氣。那些尚未經歷過乾旱,未經歷靈裏枯竭得不著滋養的教會是有福的。

在這樣的時刻,熱愛他同工的人就當起來,前去與全能者交涉。你可以看見他進入至高者的隱蔽處,預備與神交談,如果可能,或者會得到旱象舒解的徵兆,並且帶回從神來的祝福。他的臉上帶著堅定的意志。他疲倦的雙目燃燒著果決的火焰。他的雙手預備好與神交往,正如雅各與天使摔跤一樣。讓我們靠近一點,聆聽耶利米與全能神之間的對話。或許我們會發現,耶利米所說的話可能正是我們面臨教會枯乾、事奉無果效時所說出的話。那是人與神之間的談論。

一、代求者的呼求。「神阿,我來到你面前承認我的罪,特別是百姓的罪。我站在這裏,作他們的祭司,向你承認那導致他們與你隔絕、不討你喜悅、關閉了與你交通管道的罪行。我們的罪孽見證我們虧負了你,我們的過犯多不勝數。從前你似乎住在我們當中,你的笑容如溫煦的初夏,你的同在宛如福分之泉,你的恩典像溪流使全城歡喜。但是如今你絕少來訪。你只停留一宵,天明即離開,以致我們幾乎看不到你的蹤影。你曾是我們的勇士,伸展雙臂使仇敵裹足不前;然而長久以來你似乎一直沉睡沒。但你未曾改變,你是我們的救主,仍在我們中間。我們仍稱為你名下的人。你的榮耀借著我們彰顯出來。你不能為我們的緣故作的事,求你為了你的名,你的兒子,和你在世上的工作之緣故而作。不要遺棄我們,不要讓以西結的預言實現——他曾看見耶和華的榮光逐漸從聖城消失」(參見耶十四79)。

神的回答。有時神似乎也這麼對我們說——容許我用自己的詞句來表達:「我的僕人阿,禱告是沒用處的。我的恩典永無止盡,我的慈愛存到永遠;我的豐盛隨時會滿溢出來,使曠野歡呼,綻放出玫瑰。我不喜愛焦幹的曠野;我願意見到泉水流出。我也不喜愛赤熱的沙土,我願意它成為水池。但是如果人類仍沉迷罪中,像以西結所見的異象——以色列的長老燒香獻祭給會爬的物和惡獸——行我所憎惡的事,我就不可能降雨。在宗教的敬拜、禮儀下麵,罪惡正滋生著,這罪將我和我的百姓阻隔,使我的臉不再轉向他們。罪必須先對付清楚。你當開始用蠟燭搜索他們心靈的內室,讓百姓知曉自己的罪孽,讓以色列家察覺他們的過犯。你目前的工作不是為百姓代求,而是作一番復興;不是像以利亞在迦密山上那樣求告神,而是用巴力先知的血染紅基順河的水」(參見十四1012)。

二、真牧人的哀歌。「耶和華阿,你說的一點不錯。百姓該當一切的懲罰。他們的罪確實當遭致悲哀。但是請記住,這和他們所受的教導多麼迥異。這地充滿說假話的人,他們隱藏你的真理,說不管他們的心離你有多遠,只要謹守外在的儀式就綽綽有餘了。這種說法當然有誤。他們的嘴喊道平安,平安,其實根本沒有平安。良心的譴責被驅散了,因為牧人未能盡忠他們的職守」(參見耶十四13)。

神的回答。很多時候我們也像本仁約翰(John Bunyan)筆下的基督徒一樣,被召走上異象山,聽見牧人們彼此商量說,「我們何不帶這些天路客去參觀一些奇觀呢?」在他們的指引下,基督徒登上一個山頂,名叫異端,山的另一面非常陡峭。山腳下有幾個人已經跌死,屍骨不全。「這是什麼意思呢?」基督徒問。一位牧人回答,「你們沒有聽過,從前有人偏離真理,聽信許米乃和腓理徒的話,說沒有肉體復活的事?這些屍首就是他們。」我們為人代求的時候,常常看到假師傅對跟隨他們的人造成的難以彌補之傷害。那些不單單迷惑自己,並且使別人陷入異端的人,其下場是極可怕的;他們是絆腳石,使神的小子們跌倒。情願又聾又啞;也不要說話使信心稚嫩的人動搖,或者提出問題使多年來的努力功虧一簣。神就是在這樣的感觸下回答先知。

「假先知的下場更悲慘,因為他們未奉差遣而跑,未得異象而說預言。他們的話語不是出於神的感動,他們的事奉動機是為了獲取他位,物質,權力;這些也是百姓所熱衷的。他們道德上的敗壞導致了祭司和先知職位的敗壞。你所抱怨的那些人,正是他們那時代的產物。我的百姓因怠惰,逸樂,自誇而變得軟弱無能;這些邪惡的假先知就是在這樣一個腐敗的世代中孕育出來的。因此,除非百姓離棄他們的罪,以悔改的心回到我這裏,否則他們在我面前必被定罪,自食後果。我必將他們的惡倒在他們身上」(參見耶十四1416)。

三、代求的靈魂。「至高至大的神阿,你是公義的,公平的,你不能全然拒絕。你的擊打必不致死。你必施行醫治。你能棄絕那些未與你立約的人,你的名在他們中間未被提起,你榮耀的寶座未在他們中間設立;但你不能用對他們的方法對付我們。在你和我們之間有一個連系,是罪無法打破的。我們可以稱你為父,即使在外流蕩的浪子也不能廢除這層關係。我們的歷史上交織著你的性格和威望,不是你能一筆勾消的。求你紀念你的約;你對你兒子的應許;紀念你的新婦,她是你無法棄絕的;紀念你那帶給我們盼望的話語——因此我們仍然仰望你。我們不配被稱為你的兒女,但是我們仍像浪子一樣,祈求你的親吻,袍子,和肥牛犢」(參見耶十四1722)。

神的回答。耶和華似乎這麼說,「我後悔,甚不耐煩。我已經試過一切方法阻止他們,將他們轉向較佳的光景——如今我用簸箕簸我的百姓,又使他們喪掉兒女,倒在刀劍之下。他們似乎略為改進,但這些進步只是表面的。現在我已定了心意,我的手段必須更激烈,我的管教必須更嚴厲、徹底。我要將手加在我的百姓身上,完全滌盡他們的渣滓,除去一切無價值的東西,我要重申最初對他們的審判。我要如此回應你的呼求,刀劍殺戮,饑荒,擄掠都是熾熱的火,經過這火的煉淨,他們纔能進入一個嶄新、蒙福的生命中。沒有一人能倖免。為了我對他們的愛,我不能免去他們的災難。即使我最聖潔的僕人為他們求情,也不能改變我既定的心意,因為只有這樣我永恆的救贖計畫纔能實現」(參見耶十五1~9)。

四、代求者的呼喊。此處先知陷入沉思中,他預見自己的動機被人誤解,自己宣告毀滅的職責為人憎恨,不禁希望自己未曾出世。神的僕人也會失望喪志,更何況耶利米這樣一個敏感的人,他很容易被深沉的懊惱所擄掠:「神阿,你為什麼將我造得如此細柔多感,本質纖弱,無法平靜地面對世上的痛苦?如果你差遣一個稟性較強壯、堅定的人去豈不更好?即使現在,你難道不能將這使命託付一個較粗獷、堅強的人?有許多人的皮膚比我強韌,能抵擋得住烈火,為何不差他們去?為什麼要將這笨拙的口舌,膽怯的心,放在我肉體中呢」(參見耶十五10)。

神的回答。神似乎這麼說,「我要不斷加添你的力量,我的恩典夠你用。我已召你去成全我的旨意,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你的軟弱上顯得完全。我需要一個卑微的器皿去彰顯我極大的能力。沒有能力的,我賜下力量;沒有智慧的,我將最深邃的思想啟示給他。壓傷的蘆葦可以成為我殿中的樑柱;燃燒的亞麻添加我烽火的明亮。要滿足於作一個出口,從那裏泉水要湧流出去;要滿足於作我手中的一根杖,引領百姓得救。軟弱的人阿,你就像管道,我要借著你將能力傾倒出來。只要順服,讓我的旨意透過你,在你裏面,實行出來;這樣你就能成為北方的鐵和銅,無人能摧毀」(參見耶十五1114)。

五、靈魂的回應。「耶和華阿,你是知道的。我理智無法只透,口舌無法述說,甚至我不願意承認的事,你會知道。我裏面如晨曦的盼望,我的懼怕,衝突,破碎的理想,未完成的句子,沒有歌詞的詩歌,這些你全知道。你是我的一切。你的笑容給我力量,足以抵擋譭謗。你的話語帶來喜樂,可以助我渡過悲傷的時刻。你的同在使我獨處時不覺孤單。有時黑暗的預兆臨頭,你對我而言就像詭譎多變的急流,隨時會使我沒頂喪命。但我知道事實並非如此,因為你是信實的;況且你若造好了我以後就撒手不管,我又能作什麼呢」(參見耶十五1518)。

神的回答。神似乎說,「拋棄那些預兆!從意氣消沉的遠地回來,我要使你面對面站在我前面,沒有一片烏雲阻隔。等候在我面前。不要思想你的軟弱,只要思想我的能力。不要考慮你的仇敵,只要記得我的拯救。遠離卑下的事物,將自己暴露在我的煉火中,這樣你一切的雜質就要被除去。棄絕一切違反你的崇高呼召之事。這樣我就要用你作為我的口;你將好像一座銅牆,站在叫囂的百姓中間;抵擋一切懼怕驚恐;在黑暗的時刻,不敬虔的潮水使你膽怯,地獄的烈火襲向你,但我與你同在,必搭救你。或許你無妻無子,但我的同在勝過他們。我要救你脫離惡人的手,救贖你脫離強暴人的手,『這是耶和華僕人的產業,是他們從我所得的義,這是耶和華說的』」(參見耶十五1921)。── 邁爾《聖經人物傳──耶利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