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摩西之死
申命記三十四5~6
「於是耶和華的僕人摩西死在摩押地,正如耶和華所說的。耶和華將他埋葬在摩押地,伯毗珥對面的穀中,只是到今日沒有人知道他的墳墓」(申三十四5~6)。
聖經是一本「生命」之書,裏面記載了許多人的傳記,卻很少涉及死的細節。惟一較詳細的描述,就是關於主耶穌的受難、被釘死及埋葬。其篇幅及敍述之詳盡,顯示這個歷史事件是多麼獨特和重要。人重視死的尊榮勝於活在人世時的節操。
聖經費極少的筆墨描寫人垂死的經歷及遺言,卻花極長的篇幅記載一些屬靈偉人轟轟烈烈的一生。這也許能解釋何以申命記只以寥寥數語記戴摩西之死,與一般凡世的習俗成強烈對比。
雖然記載很簡短,但也可以看出摩西之死的壯烈。經歷了這麼豐富的一生,摩西有著人類歷史上空前絕後的死和埋葬,乃是應該的。不過,我們很少看到有詩人,畫家,或傳道者,曾經費心費力描述在毗斯迦山巔的孤單之死。對於摩西的死,我們也只能從中摘取幾點教訓而已:摩西的死與罪,與死,和時代的真理。
一、有關罪的啟示。也許我們以為摩西在米利巴一時衝動冒犯了神,就招致神的懲罰,未得饒恕,似乎受到苛待了。然而神絕非苛刻的神,而是滿有慈愛憐恤的神。誠如詩人所說:東離西有多遠,他叫過犯離我們也有多運。不過雖然摩西的罪得了赦免,那罪的後果卻一生隨著他,並使他不得入迦南地,否則那將是他一生服事的冠冕。
大衛在犯罪之後懊悔莫及,先知拿單對他說:「耶和華已經除掉你的罪,」但是罪所造成的惡果卻不能避免:「刀劍必永不離開你的家……你所得的孩子必定要死。」摩西的罪已蒙赦免,但他必須承受罪的後果。他的不信使他無法享受在神裏完全的福樂,即使神不紀念其過犯,他仍然有所虧損。就像浪子回頭之後,慈父雖設有追究或責問浪子揮霍家財,弄到一貧如洗以及病弱狠狽的窘境,仍然熱誠的接待,為他擺設豐盛的宴席,但他的健康、精力、快樂卻已大大改觀了。
罪不僅使犯罪的人哀傷、受虧損,也剝奪了他原可享有的豐富恩福。若不是摩西的衝動與小信,他必能帶領以色列人過約但河,進入迦南美地,再服事他們幾年。
因此不要以為神有豐盛的赦罪之恩,就小看了罪的嚴重性,以為它不會在你的靈魂或生命上留下任何痕跡。因為一時不尊重神,神的朋友與忠僕就得孤孤單單葬身在荒煙漫草間。你我豈不應更深自警惕嗎?
二、有關死的啟示。死是孤單的。摩西的心靈高潔,淩駕同儕之上,如仰之彌高的峰嶺,他的秘密,無人窺見。他孤單地默默工作、忍受痛苦、迎見神、為百姓擬定律法。但他最大的孤單,還在這最後的一刻:拄著杖,以老邁的步伐,孤伶伶走上尼波山,甚至約書亞也不在身邊,行過嶙峋的崖石,眺望美麗的景色,然後在悠悠天地間寂然與世長辭。
在這分孤單裏,我們卻悟知一層永恆的道理:每個人都須經歷這孤單的旅程。除非我們在未死之前,主即再來,將我們提到空中與他相遇,否則每個人都須孤單地走完人生最後一段旅程。那時人聲慢慢偃息,眷愛的形影逐漸模糊,熟悉的景物悄然褪逝。在寂靜孤單中,人的靈步向他的歸宿,追尋那極大的奧秘。如果人在這時能篤定地說:「雖是獨自一人,卻不孤單,因救主與我 同在。他曾孤單行過此路,如今伴我同行。」那他就是有福的。
死的方法:我們會死,就像摩西一樣。希伯來人中有一個傳說,天使一個又一個接續來要取走他的生命,都徒勞而返。第一個天使是摩西早先的啟蒙天使。這位天使來了,卻不忍心摧毀他以前苦心教導過的這個人。接著,死亡天使應召而來。可是死亡天使看到他臉上煥發的榮光,像日頭一樣,又知道他一生的偉業,也羞慚而退。
這些大天使,沒有一個能執行任務。長話短說,後來摩西就對全能的神說:「天地的主,你曾在荊棘中向我顯現,你也曾帶我進到你那裏四十晝夜之久,求你憐憫我,不要把我交給死亡的天使。」
當然,這一段美麗的傳說,是後來的人因為敬愛摩西而編的,因為聖經說,摩西「如耶和華所說的」死了。有些人以「親嘴」代替「所說」似乎慈愛全能的神以溫柔的一吻,將他的忠僕攬入慈懷,讓他享受甜蜜、永恆的安息。這不正是所有聖徒安息主懷的寫照嗎?他們的死是主所珍視的,特別在經歷一生的驚濤駭浪——清晨的爭戰、正午的責任與憂慮、傍晚的風暴與烏雲,疲憊的靈跌坐在神雙手圈成的躺椅,枕臥主懷,在他慈愛的一吻中合上沉重的眼瞼,進入甜蜜的夢鄉。等旭日的榮光劃破黑暗,他要再醒來。
他的墳塚。聖經告訴我們:「耶和華將他埋葬在摩押地,伯毗珥對面的穀中。」神這麼作,不顧那惡者的反對。那惡者極力和天使長為摩西的屍首爭辯。到底那惡者爭的是甚麼?也許他想要在摩西葬身之處,設立一座廟,以和永生神的殿一爭長短。以色列人中,想必有許多人樂於來朝見他們民族中的這位偉人。是否真是如此,我們不知道,不過那惡者的企圖沒有得逞。神照顧他兒女的屍首。摩西是神親自將他埋葬的,仿佛慈愛的神特別慎重其事,不願將這神聖的工作假手他人,而躬親自理。神是何等細膩、恩慈。在我們活著的時候,他豐豐足足他供應我們一切所需。等我們行完人生之路,他也不遺忘我們,必親自迎接我們返回天家。
神的目的。聖經又描述:「以色列人在摩押平原為摩西哀哭了三十日。」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神所以隱藏摩西葬身之處的心意。人活著的時候,所苦心經營的一切往往不被感激,等他不在了,周圍的人才緬懷他的種種好處。
摩西一生為他的同胞鞠躬盡瘁,立了許多豐功偉業。他放棄了埃及王宮的崇高地位,只為了帶領他的同胞,好像慈母呵護生病的孩子。他曾和神有密切的交通。他曾經享有超越的權柄。在他憑信吩咐之下,有風把鵪鶉帶來,磐石可以出水,紅海可以分開,曠野可以有食物供應。假如神不把他的墳墓隱藏起來,恐怕伯毗珥谷地要成為第二個麥加,世世代代有朝聖者不絕於途了。神不願使摩西成為百姓崇拜的偶像。隱藏的墳塚使人的眼目從地轉移向天。
這不正是神行事的法則嗎?拉撒路死了,他的姐妹才打發人去找耶穌。曠野的仄徑掀起風沙,天路客才會到磐石穴中尋找藏身之所。止渴的泉水斷絕了,人才會到神寶座所流出的生命之泉暢飲。這也就是為甚麼你的房子變為荒涼,你的心有傷痛。神把摩西的墳墓對以色列人藏起來,同樣的,也會把我們心所寄託的物件拿開。
迦南的景象。登高望遠,摩西獨自矗立在尼波山頂,遠近一切的景物盡收眼底。山腳下,是以色列人排列整齊的帳棚。北邊是青翠的基列地和巴珊地。夾在這片綠地兩旁的,一邊是無垠的沙漠,一邊是約但河谷地,從蔚蘭的加利利海一直延伸到黝黑的死海。約但河以西,就是美麗的應許之地,北從白雪皚皚的黑門山、黎巴嫩,一直向南延伸到以法蓮、瑪拿西的高地。其中密佈肥沃的良田榖他、葡萄園、果園、及熱鬧繁榮的城鎮。再往西看,耶利哥就近在腳底,座落在離伯利恒不遠的山麓,有一條道路通耶路撒冷,四周栽種了翠綠的棕樹林。
人死前,也可以看到約但河彼岸的應許美地。我們屬靈的霧氣,常會把視線模糊了,但一陣強風,可以把一切陰霾掃清,把霧氣除掉,叫我們有清晰的視線,也可瞥見。不過,這樣的景象,往往只向那些準備好,只等信號一響,就動身進去的人展露。他們述說在邊界的地方聽到聲音,也看見榮美的景象。有位先生(Dr.Payson)在臨死前不久,曾經說:「我眼中所看到的,全是天上的城。這城的榮耀罩著我,微風吹著我,我可以聞到天上的城的味道,可以聽到城裏的聲音。」願神憐憫,在我們死前,帶我們上山巔,先一窺那美妙的景象。
三、有關時代真理的啟示。律法是借著摩西設立的。在歷史上他就是西乃山所頒律法的化身,人類道德良心的表徵。他是永遠堅立的。聖經描述摩西的晚景正符合這樣的象徵:「摩西死的時候,年一百二十歲,眼目沒有昏花,精神沒有衰敗。」他不是因疾病老邁而死,而是被神接去。因此他代表神聖的律法,永不陳舊或削弱,永遠堅立生效,但是它不能帶我們進入神的安息。
迦南美地不完全代表死的對岸那榮耀、永恆的安息,卻是我們此時此地就能進入的安息。即使日常的生活充滿爭戰、挫折,我們的靈魂卻能靠主從老我、汙穢的蹂躪中釋放出來,在神裏享受那出人意外的平安。學得這一秘訣,你的人生就充滿一連串對神旨意的順服、信靠所帶來的恩福,暢飲神那沁人心脾的樂河之水,時時享有在地如在天的安息。
那安息不是我們在這裏能說得清楚的。迦南地基本上並不是代表我們死後所要得著的安息,就是過完了今生以後,不再有俗世的煩擾、憂慮。這種安息是我們此時此地他就可以進入的,就在今世,我們也可以免於受「己」和「敗壞」的騷擾,可以住在神的平安裏,這是無法用言語解釋的。那時,我們的生命完全信靠順服神的旨意,將是相繼不斷的蒙福生命,我們可以完全滿足於神為我們所豫備的豐盛恩典,他將使我們暢飲於喜樂河。這就是應許美地。對於那些只倚靠摩西教導的人,他們只能遠遠的看這地。但是對於那些跟隨約櫃,渡過死亡之河,對「己」生命死,有復活生命的人,都可以進去享受應許之地的福分。──
邁爾《聖經人物傳──摩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