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主題目錄 |

 

9、性格日漸成熟

 

  希伯來書三2

「摩西在神的全家盡忠」(來三2)。

如果我們的重點在討論出埃及記,那麼我們就詳細研究接下去的各種災難。可是本書的主旨在探討摩西的生平,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故事只是襯托的背景,因此焦點應該放在摩西如何在短短數個月中,由米甸的畏怯遲疑,變成「在埃及地法老臣僕和百姓的眼中看為極大」(出十一3)。

從剩下的幾個災難,我們可以探索摩西的性格是如何錘煉成熟的。其奧秘在於他對神立即的順服,不在乎人的看法,目標堅定,無限忍耐,英勇不屈,堅持到底的信心,不住地禱告。

畜疫之災——「在初期的服事,摩西屢屢缺乏信心。在遵行神指示之前,總找出種種藉口:「我是甚麼人,竟能去見法老?」「法老怎肯聽我這拙口笨舌的人呢?」「看哪,我是拙口笨舌的人,法老怎肯聽我呢?」顯然他這樣的人需要多方鼓勵、說服,纔能去實踐神的吩咐。

但這種多憂多疑的性格後來都消失了。在此之前,他覲見法老王至少已有七次,每次都帶著沉重的信息,而且一次比一次更令法老王及其臣僕驚駭。雖然一連數次都沒有達成使命,但是當神差遣他第八次去見法老時,他既不灰心猶豫,也不懷疑,完全順服照作。

我們不可低估單純、無疑慮的順從,對人格成長的價值。以色列的第一個王掃羅被神棄絕,改選大衛作王,就因為他不順從神的命令行事,而大衛是合神心意、遵行神旨的人。主耶穌在與門徒分離前的教訓,也一直強調順從天父旨意的重要性。順服是愛的考驗;是得神啟示的條件;也是人與神的關係拉近的前奏。我們越順服神,人格也越臻於成熟。不信與不順服是常常相提並論的類似詞(來四11);由此我們可推論:順服與信心是彼此依存,缺一不可的。神怎麼說,我們就怎麼作,不要計算代價,懷疑後果。如果神吩咐:「你去見法老,對他說……」,你就順服的話,神必派你作更大的事,而且性格的成長蛻變,將是再多的沉思默想、禱告祈求所無法達到的。

法老王不聽神的警戒,結果瘟疫流行,「埃及的牲畜幾乎都死了。」在尼羅河畔綠洲吃草的牛群;富戶豢養的埃及名馬;農夫的驢駒;載運貨物的駱駝;耕田的水牛;為埃及帶來大量財富的綿羊——全都罹患瘟疫,死屍遍野。不僅富有的地主破產,窮人更是赤貧如洗,整個貿易體系也為之癱瘓。這次災難比以前都厲害,可是神卻眷顧歌珊地的百姓,「以色列人的牲畜一個都沒有死。」

瘡災——在評估一個人的工作之時,我們往往得考慮他的人格。有些工作對某類性格的人非常投合,到另一類型的人則無法忍受。作為神審判埃及人的媒介,對生性溫和、慈柔的摩西而言,是一項吃力勉強的工作。他不願看到災情遍野,而更希望磨難儘快過去;雖然同胞深深刺傷他,然而他的惻隱之心使他寧願自己受咒詛以求保全他們。四十年的牧羊生活把他的心磨練得又柔軟又細膩。如今蒙神揀選,以降災彰顯他的至高無上,這份差事需要他勉為其難。

但是他並不因此而畏縮,因他知道神是公義也是無限慈悲的,他如此行必有他的美意。是故,當神吩咐他和亞倫取幾捧爐灰向天揚起,落在人及牲畜身上變成皰瘡,他毫不遲疑地順服,取了爐灰,在法老王及其群臣術士面前向天揚起,結果「行法術的在摩西面前站立不住,因為在他們身上和一切埃及人身上都有這瘡」(11節)。這瘡災甚至穿透廟堂的屏障,降臨豢養在廟裏的牲畜。

雹災——越到後來的幾個災難,亞倫的分量也越輕。在前三災,耶和華總是曉諭摩西:「你對亞倫說……。」(七19,八516)到了第四災、第五災(八20,九1),神的話只臨到摩西。第六災(九8)是兩兄弟同時受命。但是第七災,神只對摩西說話:「耶和華對摩西說:你向天伸杖,使埃及遍地的人身上和牲畜身上,並田間各樣菜蔬上都有冰雹」(22節)。接著的蝗災(十12)及黑暗之災(十21)情形也是一樣。為甚麼會如此,我們無從得知。看起來亞倫不是因為行為有甚麼偏差而失職。很可能他缺乏摩西那種單純、直接、立即順服的動機。摩西的信心隨著一次又一次體驗神的信實及可靠而增長,直到成為實現神旨意的完美工具。因此亞倫的角色日益削弱,摩西越來越挺立人前,手持木杖,成為以色列人的拯救者。

而且在這個災中,摩西的口才似乎大為精進。以前結結巴巴的口舌如今滔滔雄辯,具有強勁的懾服力。突然之間,他不再需要亞倫作居間的媒介,而成為神的直接代言人。以前他因缺乏自信,向神討價還價所作的錯誤決定,神並沒要他負責到底(出四1517)。有時我們因一時衝動說了不智的話,後來深深的後悔,但只要我們肯被神用,神會不計前嫌,反倒會展開更大的機會,遠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那時我們不再需要亞倫作喉舌,而可自己挺身而出,敢說敢作。

那天早晨,法老得到十分嚴重的警告,但他仍頑梗如昔,而且似乎變本加厲。於是大災降臨。摩西向天伸杖,立時雷電交加,雹火夾雜而下,「甚是利害,自從埃及立國以來,遍地沒有這樣的。」田間的作物、菜蔬、瓜果、樹木都被擊打摧殘,連牲畜和人都不能倖免。這次天災在詩篇屢屢提及(詩十八1213,七十八4748),其程度極其嚴重,埃及全地只有歌珊一處得以保全。

在雷轟、冰雹、火光交加中,法老火速召摩西、亞倫入宮。驕傲的法老第一次承認自己的罪過(出九27),誠怕誠恐地乞求摩西設法止住這場風暴。摩西確知他代求的答案,卻很懷疑法老王的承諾,不過他仍然照作,在冰雹雷電交加中,安然無恙地走出城,來到空曠之地,向耶和華舉手禱告。神垂聽他的祈求,雷雹立刻止住,大雨也不再傾盆而下(33節)。

蝗災——隨著一次接一次的災難,摩西的聲音也越來越慷慨激昂。在此之前,他不憚其煩地重複向法老提出類似的要求,但法老一再的食言使主賓的關係發生了變化。法老王每次為了消災,就答應摩西的請求,等事過境遷,又不守諾言。雖然他也認罪悔過,卻無實際悔改的行動。他不再是無知、不認識耶和華,而是故意叛逆,冥頑不靈。這樣懦弱、善變、遇苦難則卑躬抖縮、處平順又傲慢驕恣的人不但不值得尊敬,反而更卑鄙可恥。因此摩西改變口氣,不再以君尊之禮待之,而視之為頑梗的罪人般加以怒斥:「耶和華希伯來人的神這樣說:你在我面前不肯自卑要到幾時呢?」如果他再頑固下去,更可怕的災難就要臨頭。

埃及人都知道蝗災的可怕。因此當群臣聽到摩西的警告,紛紛向法老王進諫,求他應允摩西的要求,寧可放棄那批奴隸,也不可使埃及地受蝗災的蹂躪。法老王拗不過臣僕的諫勸,決定妥協,願意作有限度的讓步:只讓男人去曠野守節,否則有禍臨頭。摩西兄弟斷然拒絕,聲明要守節就得男女老少都去,而且連同牛羊牲畜也同行。法老王從來沒想到會遭到如此無禮的頂撞,憤而把他們全都攆出去。

於是蝗蟲隨東風來襲,連續一晝一夜刮在埃及地。「到了早晨,東風把蝗蟲刮了來。」落在埃及四境,遮滿地面,黑壓壓的一片,使日月無光。蝗蟲過境,雹災所留下來的菜蔬、果子、穀物全被掃得精光,連一點青綠的都沒有留下(十15)。先是牲畜倒斃,接著是田產遭殃,顯然下一個被掃蕩的就是人命了。驚懼之餘,法老急忙召回摩西、亞倫,承認他不僅得罪了耶和華,也得罪了他們,並懇求饒恕,免他一死。摩西依言代求。慈悲、恒久忍耐的神垂聽了他的禱告:「耶和華轉了極大的西風,把蝗蟲刮起,吹入紅海,在埃及的四境連一個也沒有留下」(19節)。但再一次的,法老又食言了。

黑暗之災——這次,沒有事先提出警告,黑暗之災就降臨了。「這黑暗似乎摸得著。」三天之久,「人不能相見,誰也不敢起來離開本處。」在伸手不見五指的一片漆黑下,埃及全地的一切活動都癱瘓了。這回連最頑梗的心也懊悔莫及,連他們最信奉的日神都棄他們於不顧了。萬一這黑暗一直持續下去怎麼辦?所有的廟堂都籠罩在黑暗中,祭司無法祭祀,更看不見那些神聖的牛犢、羊羔了。

等黑暗過去,法老王最後一次接見摩西、亞倫,再度和他們討價還價。他同意讓以色列的婦孺與男人離去,只是牲畜必須留下。摩西識破他的詭計,繼然拒絕:「我們的牲畜也要帶去,連一蹄也不留下,因為我們要從其中取出來,事奉耶和華我們的神」(26節)。再一次的,經過幾番痛苦教訓仍不反悔的法老王大發雷霆,怒斥摩西說:「你離開我去吧!你要小心,不要再見我的面,因為你見我面的那日,你就必死」(28節)。

一向沉著穩重的摩西也按捺不住怒氣(出十一8);但他畢竟不愧為神的大使,以莊嚴冷靜的口氣回答說:「你說得好,我必不再見你的面了」(29節)。就在他轉身離去之前,神的啟示臨到,使摩西的威嚴大大提高。他對那頑硬如石、邪僻叛逆的法老下了最後通牒,擊出致命的一記:「摩西說:耶和華這樣說,約到半夜,我必出去巡行埃及遍地,凡在埃及地,從坐寶座的法老,直到磨子後的婢女所有的長子,以及一切頭生的牲畜都必死。埃及遍地必有大哀號……你這一切臣僕都要俯伏來見我,說,求你和跟從你的百姓都出去,然後我要出去」(十一48)。

米甸隨風披靡的蘆荻化為在暴風雨中屹立不搖的磐石。在驚慌中自皇宮逃離的那個青年,如今如君王般威嚴地登堂入室。見蛇杖即逃的軟弱信心,如今堅強到足以揮舞雷電,把埃及地逼到毀滅的邊緣。── 邁爾《聖經人物傳──摩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