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天
列王紀下第二章
我們終於達到舊約故事中最崇高壯觀的一個場面了。我們當然願意知道有關這場面的一切細節,但歷史家卻只留下極簡單的敍述。我們所知道的,只是一些輪廓罷了。由於距離和山峰阻隔,使在耶利哥附近注視的群眾無法看清越走越遠的兩個先知。天上儀仗隊那眩目的榮耀,也使惟一在場目睹的人不能太詳細地觀察。所以這件事這樣簡單的被記述下來也是無足為怪的!「他們正走著說話,忽有火車火馬,將二人隔開,以利亞就乘旋風升天去了。」
不過最少有一件奇跡,是除了這位堅持跟隨以利亞的忠心伴侶之外,另有人清楚看見的。這兩位朋友曾在阻礙他們去路的寬廣的約但河邊停了一會兒;那時以利亞的靈被舊有那無所不能的信心所激動;那種信心常使他能夠應用更高一層的律來克服自然律的運行。於是他脫下破舊的外衣,把它卷起來,用以擊打河水。但這舉動至多也不過是一種外表的、有意義的象徵而已。在那同時,他的靈抓住了神的無限能力,而使它在湍流的河水中發生效用。他知道是耶和華差他到那裏去的,他的路程還有一部分是在河對岸。他看到沒有方法可以繼續走神所指定的路了。他確知他的路線既然是要過河,神一定會使他安然過去。所以他膽敢擊打河水,相信神的能力會在其中作工。果然水左右分開,留下一條通路讓他們走過去。
神的兒女們哪!有時你的路似乎要經過湍流不息的約但河;除了一直走過去,沒有其他選擇。雲柱向前移動。環境的指路標向前指。內心的感動也是叫我們向前邁進。但約但河卻在面前怒吼,要怎樣往前走呢?這就是要運用信心的時候了!神的手所指的地方,他的手就必豫備通向那裏的道路。要相信一定會這樣的!要憑著堅定不移的信心往前邁進,走下傾斜的河岸,代表各樣難處的水必在你面前分開;你就要發現一條非肉眼所能看見的通路。這樣走過了分開的約但河,你就必得著你的獎賞。
一、升天場面的適當。1.地點的適當。不是在有田地、葡萄園、小村落、意味著屬世勞苦生活的以斯德倫平原;不是在與以利亞的嚴重失敗有密切關聯的西乃沙漠;不是在吉甲、伯特利、或耶利哥的先知學校。這些地方沒有一處適合作為他與在世工作離別的場所。神用火車火馬去接他的地點,遠離了這一切地方而是他早年生活所熟悉的環境,在那兒看得見永遠與他國家歷史的重大事件密切相關的地點,四周有群山圍繞著。
2.方法的適當。他自己曾如旋風驟臨地面那樣,用猛勢橫掃一切,使經過之處成為荒涼與廢墟。一個本性像旋風的人由旋風帶上天去原是合宜的。用旋風的侵襲來描寫他強烈的性格,用閃光的火車火馬來代表他激烈的靈都是再適合不過的。這和救主升天的溫和場面完全不同!
3.以利沙致別詞的適當。他呼叫說,「我父阿,我父阿,以色列的戰車馬兵阿!」毫無疑問的,在那種驟然發出的榮耀中,他幾乎不知道他說的是什麼。但他所說的卻是事實。那個他當作父親敬愛的人,確實一直像戰車一樣防衛著以色列。他用信心、禱告、和行為擋開了罪惡與危險,其果效常比武裝軍隊還要來得強。可惜這樣的人太少了!不過在我們這時代,我們也認識有這樣的人;當他們忽然被接離開的時候,我們就感覺到教會似乎失去了一個得安全與幫助的主要來源。
二、被接的原因。1.被接去的一個主要原因,無疑地就是對當時的一個見證。當時的人耽於情欲,很少想到將來的事。猶太人對於來生最多也只有一點模糊的觀念而已;而那種觀念可能因拜偶像和罪的影響而變得更加模糊。這事就是一個明證,叫人相信有一個屬靈世界是義人得以進入的,並叫人明白肉體死時靈魂並不與它同命運,乃要進入另一個家鄉。
洪水前以諾的被接去,一樣也是對他那時代人的一個見證;我們的主在橄欖山上的升天,也有同樣的意義。這些消息一傳開,聽到的人都覺得驚奇;等到他們聽說無論怎樣去尋找,也找不著升天者的蹤跡時——他們豈不也相信他們要作同樣的奇妙旅行——不是進入眼不能見的高天,便是淪入無底的深坑嗎?
2.另一個原因顯然是神要印證他僕人的話。當時的人只要斷言以利亞是個狂熱、製造恐慌、煽動作亂的人,他們就很容易逃避他事工的威力。他們很容易視他的責備和恐嚇為胡言亂語。如果他是在年紀老邁時死去的話,他們就會更進一步作不敬虔的揣測了。他們怎能知道他所講的是神的真理呢?但神用這樣明顯的行動印證了他僕人的工作,使那些褻瀆和辯駁的口被堵住了。這好像是耶和華從人所看不見之處出來為他辯白,證明他是他所揀選的使者,並證明他所說的話是真的。「升天」對於以利亞一生的工作,正如復活對於耶穌一生的工作一樣,乃是神對世界所作的無可辯駁之見證。
以僕人的身分說,以利亞曾有一次致命的失敗;並且因那次的失敗,他失去了一個極佳的機會;雖然如此,他的事工一般說來是受神嘉許的,所以神要向世人見證他。有時我們的天父要在人面前大大他嘉獎他的僕人,但另一方面,他也要在私下嚴格對付那只有他和他們自己才知道的失職之處。
三、這事件始予我們的教訓。1、我們當注意不要命令神作事。這個被接去的人,就是那個以前躺在地上求死的人。他當時若能遂自己所願,沙漠上的沙就成了覆蓋他的墳墓,曠野中的風就是陪送他的安葬曲了。神不聽他當時的迫切所求,真是何等的恩慈呀!他現今被接是坐著天父所派來的馬車——絕非亞哈的騎乘所能比擬,走得令人懷念,令人愛慕,豈不更好嗎?
這無疑地就是我們的禱告不蒙垂聽的一個原因。我們不知道我們所求的是什麼。我們若知道天父為我們所安排的是超過於我們所求所想的,我們就會求一些夢想不到的事情了。我們不單要為他聽我們的禱告而稱頌他,更要為他不聽我們的禱告而永遠稱頌他。下次你的祈求若不蒙應允的話,你就要想起神可能是在為你豫備遠勝於你所求的東西,像以利亞的被接升天強如他自己的祈求一樣。
2.我們要知道死是什麼。死不過是一個改變的過程;不是一種狀態,乃是一種行動;不是一種狀況,乃是一種過程;是我們經過一個門口;我們跨過一座微笑的橋;我們從黑暗安然進入光明。其間並沒有一段毫無知覺的中間期。我們一「離開身體」,就立即「與主同在」。千萬不要以為死亡好像獄吏那樣,要把聖徒拘起來,等待最後釋放他們的命令。完全不是這樣一回事。死亡不過是在神面前的一個天使,特別受命來帶忠心聖徒的靈魂進入王的大廳。正如我們經由一個誕生的行動而進入在這世上一樣,我們也由另一個行動——人稱它為死,但天使卻稱它為生(因基督是從死裏首先複生的)(西一18)——而進入真實的生命。以利亞在變像山上與摩西和基督的談話,就證明了蒙福的已死之人實際上都是活著的,他們有感情,能活動,並且極其誠懇;他們只是經由一霎時,就是死亡的片刻——而進入那種生命中。因此我們說他們不是死人,乃是死了又永遠活著的人,豈非更確切麼?不過我們必須記得,靈魂離開身體與基督同在,固然是好得無比的事,但這福氣仍然是不完全的,一直到身體復活成為不朽的那日,這福氣才得以完全。
3.我們從這裏看到聖徒被提的一個模式。我們不知道這位升天的先知必死的身體有何改變。我們所知道的只是「這必死的被生命吞滅了」(林後五4)。在以利亞身上的改變,和在亞利馬太人約瑟的墳墓中所發生的改變一樣;耶穌被釘死的身體變成了復活的身體——這種身體大部分不受自然律的限制,但看起來仍像他過去三十三年所有的那身體,可以普遍地被人認出來。「這必朽壞的總要變成不朽壞的;這必死的總要變成不死的」(林前十五53)。卑微的身體要換為榮耀的身體。
如果基督在我們還活著的期間來臨,本書的讀者很多都可以享受「被提到雲裏,在空中與主相遇」(帖前四17)的福氣。所以我們應當像以利亞那樣,行事為人存著儆醒的心,只談論那些縱使我們驟然見神,也不會感到羞愧的話題。那麼,無論什麼時候天父馬車來接我們,無論我們是在什麼地方——或在海上遇見暴風雨,或車子碰到意外,或在大災難的動亂中,或在長期疾病的磨折中——但願我們都準備好隨時直奔天家而去。──
邁爾《聖經人物傳──以利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