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主題目錄 |

 

在將涸的溪邊

 

  列王紀上第十七章

我們現在在研究一個與我們有同樣性情的人——他有我們的軟弱,也有我們的失敗;但他卻能單獨地對抗民眾,阻遏拜偶像和罪的浪潮,而將一個國家扭轉向神。他如此行,不過是運用了我們也可運用的資源;這乃是本篇故事引人入勝之處。如果事實證明,他的作為是出處某種神奇的能力,是我們這些卑微的人所難以做到的;或者證明他是天生的典型的英雄人物,我們難以望其項背——那麼我們只好放棄對這篇故事的研究了;因為失望會抹殺我們對它的興趣:這是一個我們不能模仿的範本,一個我們不能實現的理想,一個作弄我們而逐漸消失的幻想。

但事實並非如此。這個被神用來震撼山嶽的人,不過像蟲一樣渺小。這位在神殿中作支柱的人,不過像蘆葦一樣脆弱。這位如火炬發出烈焰的先知,原先不過是一縷輕煙。他之所以能如此,完全是由於信心;只要我們能像他那樣運用信心,從永生神那裏支取力量,我們也就能作他所作的事。一切的能力都在於神;他喜歡將一切能力積存在升天的救主裏面,像貯存於一個大容器裏面一樣;以後再由聖靈將所貯存的能力帶給人;而聖靈是按我們接受的能力和信心的大小來賜下的。巴不得我們都像以利亞那樣能接受,像他那樣滿有神的能力,能為神和真理建立功勲!

不過在這之前,我們必須先經歷他所受的訓練。你能站立於迦密山之前,你必須先去過基立溪和撒勒法受鍛煉。甚至你的信心,都必須經過修剪、訓練,使其成熟,才足以制服敵國、行公義、打退外邦的全軍(來十一3334)。

接著請注意神訓練他僕人時,幾個相繼的步驟。

一、神的僕人必須學會,一次只跨出一步。這是個初步功課,但也很難學會。無疑的,以利亞確實感覺如此。在他離提斯比去撒瑪利亞傳講默示給他的信息之前,他會很自然的問道,他傳講信息之後還要作什麼?別人將如何接待他?會有怎樣的結局?耶洗別既然將那些態度比他和緩的先知都殺了,他又要逃到那裏去躲避她的報復?若是他先向神發這些問題,一定要得著了回答才離開他在高地的家,那麼他就根本不會去了。我們的父絕不那樣對待他的兒女。他一次只指示我們一個步驟——過後再指示第二個;他要我們憑著信心去行。如果我們望著他說:「可是我若採取這一步,一定會陷於困難中,那麼以後我怎樣辦呢?」天父對此除了說「信靠我去作」之外,必不再作聲。

但神的僕人都立即依照神帶領的步驟行,去傳講信息,於是「耶和華的話臨到以利亞說,你離開這裏……藏在……基立溪旁」。他就藏在基立溪旁,一直到溪水完全乾涸,溪流漸變為水塘,水塘漸變為水滴,水滴再消失于沙中時——耶和華的話才再臨到他說,「起身往……撒勒法去。」我喜歡「耶和華的話臨到以利亞」這一句話。他無需去尋找,而是神的話臨到他。神的話同樣也會臨到你。它可能借著聖經臨到你,或者借著聖靈在你心裏一個清楚的感動而臨到你,或者借著環境臨到你;無論怎樣,它必會尋到你,而告訴你當行之事。「主阿,我當作什麼?主說,起來,進城去,你所當作的事,必有人告訴你」(徒九6)。

在你心中可能早已有了強烈的責任感,但你卻將它壓下去,因為你不知道下一步是什麼。不要再猶豫了!只要你開步跨向似乎難以理解的迷霧,你就必發現在你腳下有塊堅硬的石板;每當你探腳前進時,你必發現神已為你豫備了一塊踏腳石;你每走一步,就發現一塊。糧食是按日供給的。嗎哪是每天早上賜下的。力量是按著每時刻的需要而賜予的。神不是一下就將一切指示我們,免得我們搞糊塗了;他只將我們能記住,能作到的事告訴我們。然後我們再求他進一步的指示,我們就是這樣一步一步地養成順服和信靠的崇高習慣。

二、神的僕人必須知道隱藏的生命之價值。「你離開這裏,往東去,藏在約但河東邊的基立溪旁。」要在人前占高位的人,必須在神前占低位;要使一個人謙卑,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他突然從他自認為不可一世的境地掉下來,叫他知道在神的計畫中他並不是舉足輕重不可缺少的人物;這樣就可迫使他在基立的隱蔽穀中,好好思考他的動機是多麼摻雜,他的力量是多麼微不足道。

主也是這樣對待他的門徒。有一次,當他們志得意滿,因成功而趾高氣揚地回去見他的時候,他輕輕地說:「你們來同我暗暗的到曠野地方去歇一歇」(可六31)。我們是過分剛強,過分自滿,所以神才不能用我們。我們自以為是個大人物,神少了我們就不行。我們多麼急切需要神將我們的己生命埋葬在基立或墳墓的黑暗中,將它隱藏起來,把它留在死亡之地。所以我們的父若說出以下的話時,我們不當驚訝:「孩子,你太急躁、太張揚、太興奮了;現在你要離開這裏,去藏在溪旁——藏在病室的基立中;或者藏在失望的基立中;或者藏在被遺棄的基立中;或者藏在曲終人散的孤寂中。」人若能作如下的回答,就有福了:「你的意思也是我的意思;我往你那裏藏身。求你把我藏在你帳幕的隱密處,將我隱藏在你翅膀的蔭下。」

每一個聖徒都是在基立的隱密處得到力量的。迦密山的得勝之前總是先有基立;而基立溪總是引向迦密山。我們未得著之前,絕不可能付出。我們若事先未花許多小時進入內室,關上門向神禱告,就不可能趕走附在人身上的鬼。除非我們將自己隱藏在內室,遠離別人,單單吸取從神來的力量,我們就不可能成為大有靈力的人。

三、神的僕人必須學習完全信靠神。對一個看來似乎不可能的命令,我們很容易在開始的時候採取一種膽怯的順服態度;但當我們發現神比他的話更好的時候,我們的信心就大大增長,我們也就進一步有更大的信心與事奉。這是神訓練他的小鷹飛翔的方法。到了最後,便沒有一事是不可能的。以利亞的經歷其秘訣即在此。

神把他送到一條小溪旁,這是多奇怪的事!因為它早晚會與其它的溪一樣因天旱而乾涸。要那些吃腐肉的烏鴉,尋到人能吃的食物,並且早晚按時叼來,這是多麼反常的事!還有,當耶洗別的捕殺爪牙在以色列境各地尋索的時候,要他隱藏不被發覺,是多麼不可能的事!但神的命令是清楚無誤的。在以利亞那方面除了順服之外,沒有別的選擇。「於是以利亞照著耶和華的話去住在……基立溪旁。」

我們可以想像到,有一個傍晚,以利亞走到狹窄的山谷中,聽到流向約但河的溪水發出潺潺悅耳的聲音。兩邊高聳的岩壁,使人只能透過聳壁看見一小塊蘭天。兩邊交叉的樹枝,在炎熱的中午構成了自然的覆蓋。沿著小溪一路上的青苔,其色彩和質地比皇宮裏的地毯還要美豔和柔軟。從那裏他看到小烏鴉——「缺食忍餓的小烏鴉」——叼來了餅和肉。神這種供養他孩子的能力,對我們是多麼重要的一個功課!以後以利亞一定時常想起這件事情,而將它當作生命中的一個新紀元。「我絕不再懷疑神了。我感謝他切斷了其他一切的供應,而迫使我單單投靠他。我確知他絕不會使我失望,無論環境怎樣困難,他都能帶我渡過。」

「我已吩咐烏鴉在那裏供養你。」我們特別要重視「那裏」一詞。以利亞可能喜歡很多比基立更好的躲避所;但只有在那裏,烏鴉纔能供養他;並且只要他還在那裏,神保證必供養他。我們最高的思想應該是:「我是否站在神要我站的地方?」倘若是,神必然會在我們餓死之前直接行他的神跡。若小兒子是按自己的意思到遠方去的話,他就可能餓死在豬群中;但若是父差他到那裏去,他就會有足夠而多餘的食物。神不會差遣士兵,要他們自備糧餉上陣。神不指望我們一面上陣作戰,一面又要籌畫軍需。嗎哪總是隨著雲柱的。我們若在地上遵行神的旨意,他就必將日用的糧食賜給我們。「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太六33)。

我們不願爭論有關這故事的真實性。在這裏有此記載就夠了。超自然的存在,對於那些能稱神為「我們的父」,並且相信主耶穌復活的人是不會覺得難解的。如果要找證據的話,從現在活著的人身上就能尋出百倍之多。他們得供應的方法,正如烏鴉叼食給這位孤寂的先知一樣奇妙。

有個小童,在冬夜與其寡母坐在一個沒有爐火取暖的房子裏,讀到這篇故事時,問他母親說,他可否將門打開好讓神的烏鴉飛進來,因為他確信它們已在飛來的途中了。那個小鎮的鎮長剛好經過他們的門口,看到門敞開著,就進去詢問原因。當他知道了原因後,就說,「我就是神的烏鴉。」以後他就幫助他們解決了生活上的困難。讀者們啊!神有無限的資源;只要你是在他所安排的地方,作他的工,那麼即使天塌下來,他也必供應你的需要。只要信靠他!

四、神的僕人常被召坐在逐漸乾涸的溪邊。「過了些日子,溪水就幹了。」我們無論怎樣都想不到,這個應許之地竟會因著幾個月的乾旱而變成這樣的情形。山上的牧草如被火燒烤那樣一片焦黃。山林和樹叢都枯死無遺。河流和山澗的水流日漸縮小而變淺,終致乾涸無聲。沒有雨可以使植物再生或補充水分。數月以來只有日頭在空中出沒,青天沒有片雲。乾枯龜裂的大地連點滴露水的滋潤都得不到。同樣的,基立溪邊也漸漸聽不見悅耳的流水聲了。溪水顯然一天一天地減少,直到溪床的石頭被炎日烤熟。溪水終於完全乾涸了。

以利亞作何想法?他是否以為神已忘了他?他是否開始自作打算?這本是人之常情,不過我們猜想他是在那裏安靜地等候神,像斷奶的孩子那樣安靜,他唱道:「我的心哪,你當默默無聲,專等候神;因為我的盼望是從他而來」(詩六十二5)。

我們當中很多人都曾坐在將涸的溪旁;或者有人現在正坐在那裏——有的是名聲日漸沒落,像施洗約翰那樣漸漸喪失名望。有的是健康日走下坡,身體因癱瘓或慢性的疾病而衰竭。有的是金錢散盡,因著疾病的需要,或收不回的呆帳,或者別人的浪費而逐漸貧窮。有的是友誼慢慢褪色,親友逐漸疏遠,似乎快要斷絕這分情感。阿!坐在將涸之溪旁真是何等艱難——比在迦密山上面對著巴力的眾先知還要艱難得多。

為什麼神使那些溪乾涸?他要教訓我們,不要靠他的恩賜,而要靠他自己。他要倒空我們的「己」如在五旬節前他使眾門徒等候十天,而倒空他們一樣。在他將我們轉移至其他的事奉和訓練的環境之前,他要先松我們的根。讓我們學習這些功課,離開我們那會乾涸的基立,而轉向永無缺乏的救主,因一切的豐富都在他裏面。「神的河滿了水」(詩六十五9)。「凡喝這水的,還要再渴;人若喝我所賜的水就永遠不渴;我所賜的水,要在他裏頭成為泉源,直湧到永生」(約四1314)。「我所親愛的,請喝,且多多的喝」(歌五1)!── 邁爾《聖經人物傳──以利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