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主題目錄 |

 

13  領袖的讀書問題

 

    你來的時候……那些書也要帶來,更要緊的是那些皮卷。一一提摩太后書四13

    保羅勸告提摩太“要注意讀”,這句話無疑地是指著當眾宣讀舊約聖經而言。不過,關於其他各方面的閱讀工作,他的教訓也極為適當。保羅切望提摩太帶來給他的書籍,大概是一些精選的作品——註解和說明律法書和先知書的猶太歷史書籍,也許還有若干他講道寫信時所引述的異教詩人的寫作。他想要利用他一生的最後幾個星期,或者幾個月的時間來讀他認為寶貴的書籍一一真是學到老學到死了。

    據說丁達爾(1)在他坐牢期間和一五三六年殉道之前不久的時候,也有類似的故事。他曾寫信給監獄總管,請求他准許人把他的一些東西送來給他:

    一頂更能保暖的便帽,一枝蠟燭,一塊要用來縫補我的裹腿衣的布……。但是最重要的,我迫切懇求你開恩,催促獄吏,叫他許可我手頭有我的希伯來文聖經,希伯來文文法和希伯來文字典,使我可以藉研習那些書籍來消磨時間。

    保羅和丁達爾二人都用殉道前的一些時日來研讀羊皮卷經書。

    本章假定,屬靈領袖的第一急務和最大愛好,是藉著勤奮研習和聖靈光照,以求通曉聖經。不過我們現在要討論的,卻是他的補充性質的閱讀問題。

    想要在靈性和學識方面能夠長進的人,總是離不開書籍。當律師的,想要在業務上能夠成功,必須隨時明嘹重要的司法案件以及法律的修改,不會落後。做醫生的,必須隨時注意醫學方面的時刻變動的發現。屬靈領袖也是如此,必須通曉聖經和聖經中各種原則道理,也要知道期待他指導的人的心思意念。要達到這些目的,他必須經常選讀一些書刊,來和他跟個人的接觸相結合。今日實行閱讀內容充實值得閱讀的屬靈書刊和高等書刊風氣,衰落得很厲害。在這個時代,大家比歷史上任何時代的人都有更多的空閒時間,許多人卻訴說沒有時間閱讀。在屬靈領袖來說,這個藉口實在毫無根據。

    衛斯理就愛好讀書,而且多半是在馬背上閱讀的。他常常騎著馬一天走五十哩,有時還走上九十哩。他所閱讀的科目範圍很廣大,而且都很深入。他有一個習慣,就是每次旅行的時候,總要帶一本科學或者歷史或者醫學的書,支撐在馬鞍的鞍頭上,這樣一邊趕路一邊讀書,足足讀完了幾千本。他在牛津大學念書的時候,除了讀希臘文新約之外,全副心力費在三部名著上面。“大約在這個時期他開始認真研習‘效法基督(Imitstion of Christ)聖潔在生死(Holy Living and Dying)’,和‘嚴肅的呼召(The Serious Call)’。這三部書成為他靈性上的主要導師。”他吩咐過衛斯理會年紀較輕的牧師要讀書,不然的話就不要傳道!

    向來喜歡專門挑選很容易或者很膚淺的書來讀的人,如果下決心每天只拿出半個鐘頭來閱讀一些供給靈糧、幫助心靈發展的好書,將能得到很大的益處。

    有一組專門討論“利用書籍和濫用書籍”這個題目的論文,很有見解,其中陶恕博士有一些很能引人注意的話:

    為什麼今日的基督徒總覺得沒有法子去讀著名的好書呢?人的智力當然不會一代不如一代。我們跟我們的祖先一樣聰明伶俐;他們能有什麼思想,如果我們肯盡心力,我們也一樣會有,現代的基督教書刊水準低落,主要原因並不是智力問題,乃是靈性問題。要有樂趣去閱讀著名的宗教書籍,必須儘量擺脫世界,把自己奉獻給神,這可沒有幾個現代基督徒能夠辦得到。早期的教父,神秘主義者,和清教徒等,並非難於瞭解的,只是他們超塵絕俗,居於空氣清新的崇高境域,惟有受感動熱愛神的人纔能到達那個境地……。大家不能瞭解有名的基督教經典著作,有一個原因就是大家設法瞭解,卻無意聽從。

    為什麼要閱讀?

    有人(2)提過這個勸告:“要閱讀,纔可補充感悟的泉源。”那個人是帶著一口裝滿書籍的衣箱去度蜜月的人!

    名學者培根提到一個有名的閱讀法則:

    閱讀書刊,不要反駁或者駁倒,不要相信並認為當然,也不要尋找談話論說的材料,只要加以權衡考慮。有些書籍應加考驗,有些書籍應該全盤接受並相信,還有少數需要咀嚼和消化。

    還有一個作者提出他的意見說,我們讀書,如果是因為要把內心當作堆疊來堆積貨物,或者是因為喜歡感覺到比人優越或者喜歡被人認為有知識,那就毫無用處,甚或比毫無用處更糟。

    屬靈領袖應該為了使靈性活潑和獲得屬靈的益處而讀書,這個目的就會大大地幫助他知道要選些什麼書來讀。有些作家所寫的書,很能激勵內心和良心,使我們嚮往最高境界。那種能使人起激動生感悟的讀書,是應該加以珍視鼓勵的。

    屬靈領袖應該為了啟發心思而讀書,手邊除了別的書籍之外,應該有一部操練他的心思的書——就是有些什麼要他運用最大的心力,激發新思想新觀念。

    他應該為了培養他講道教導和寫作的風格而讀書。為了這個目的,最好去讀那些名家的寫作,那樣就可以增廣我們的用語範圍,訓練我們的思想,教授我們講得銳利動聽的技術。

   屬靈領袖也應該為了獲得知識而讀書。今日的讀者,有前所未有的機會來獲得多方面的知識。要吸收知識,主要的方法便是閱讀。所以他應該讀書,跟著時代前進。關於他本行的事,他應該有相當好的知識。

    他應該為了要跟偉大人物發生聯繫而讀書。通過歷代最偉大最虔誠的人的著作,就可能與他們心神相交。

    哪怕是僅僅一部書,它的勸善力量也就無法估計。在文學珍奇(Curiosities Of Literature)(3)一書中,有一章章題叫“讀一部書的人”(The Man of One Book)的,舉出許多單一部書就有大影響力的例子。著者讀過許多十九世紀時神所特別使用的著名基督徒的傳記,屢次看到同一部書曾使他們在生活上臨到了重要關頭,在工作上起了大改革。那部書是芬尼的“宗教復興講義”(Lectures On Revivals Of Religion)

    反之,有誰能夠測量單獨一部書會有多大的作惡力量像希特勒所寫的那部“我的奮鬥”(Mein Kampf)?羅寶遜主教(4)寫的“對神誠實”(Honestto God)那部書,又有誰能夠測量它在靈性方面所造成的浩劫呢?應該閱讀什麼書?看看一個人所交結的朋友便可知道他是怎樣的一個人,如果這話是真實的,那末看看一個人所讀的書也就可以知道他的人格了,因為那些書就表現了他內心的饑餓和志趣,今日各出版社出版的非宗教性的和宗教性的書籍非常之多,因之辨別讀物的好壞也就非常緊要。我們只能選讀最好的書和最能幫助我們完成我們的任務的書。換句話說,我們應該讀什麼,大部分是要根據我們是什麼人和做的是什麼工作以及想要作什麼工作來決定。有一個老作家(5)說過,一個喜歡讀書的人,可以把他向書籍當做人來分類。有幾部書算是“心愛的人”,這類書籍,尤是他被放逐,他還要隨身帶去的。有些別的書,比第一類要多些,算是“朋友”。其餘大部分書籍,算是“熟識的人”,就是只旨點頭招呼的交情,有時作參考用而已。

    有一個詩人兼小學校長(6)曾提出他個人的意見,認為最好的文學書籍只有五百部。編字典的韋斯脫說寧願讀通幾部書,不願見書就亂讀。他的論點是這樣:唯讀幾個在建立永久性的語文文學工作上有貢獻的大作家的書,讀到精通,勝過流覽千千萬萬部沒有長期價值的書籍。他主張我們應該向他們求得關於人心的真知識,就是人的志向,悲劇,希望和失望。英國有一個哲學家(7)說過:“如果我像別人讀過那麼多書,我就會像他們那樣蠢了。”

    有一個曾任一家著名週刊編輯多年的人(8)認為傳記是最動人的普通讀物,因為傳記是傳述人的個性的。一個人讀過偉大的獻身給神用的男男女女的傳記之後,實在不能沒有感悟,不能不起熱心。“偉大人物的傳記,還會叫我們想起,我們也可以過崇高的生活。”有誰能估量像克裏,耶得遜,戴德生,施達德,宣信那些著名人物的傳記是多麼能夠感動人去做傳教工作呢?

    有一個做過許多傳道和教導工作的人(9),堅持手頭總要有一部好傳記。還有人(10)這樣說:

    閱讀好的傳記,構成基督徒教育的重要部分。傳記及無數實例可供他自己工作上的用處。他可以學習估計人格的享價值,瞥見自己一生的工作目標,決定怎樣盡力來達到那個目標,怎樣克己來抑制不當的願望;他也時常可以得知神怎樣進入奉獻的生命中去實現的旨意。

    做領袖的,在選讀書籍的事上,不應該以跟從他的人的興趣為興趣,也不應該以唯讀那些容易讀的書或者他本行的書為滿足。

    有人(11)這樣勸告:

    我們應該不斷地涉獵新的事物,不要囿於自己的見識,那是較有益處的。我們應該常常讀些不同的東西——不要唯讀那些見解和我們相同的作家的作品,也要讀那些見解可能和我們相反的人的作品。我們不可因為他們的見解和我們的不同便立即加以指責;我們應該根據聖經來考驗他們的觀點是否合乎真理。我們也不可不親自閱讀人家的寫作,僅僅根據道聼塗説,輾轉傳聞,便妄發議論,批評人家。……不要害怕新思想——也不要隨便相信新思想。

    因此,做領袖的,應該盡力多讀那些有益的書籍,使他在神的國度裏更有能力來服事,來領導。

    怎樣讀書?

    讀書,有一個意義是從寫出來的或者印出來的東西求知識;這就不僅是走馬看花般流覽文字符號,而是要仔細思量那些文字所表示的意見。“讀書很容易,但要心智上確實獲得讀書的益處卻困難得多了。然而,如果讀書得不到益處,我們讀書為的又是什麼呢?

    有一個詩人(12)向一個貴格會教友(Quaker)女士述說他早晨起來盥洗時怎樣學葡萄牙文文法,穿著衣服時又學些什麼,吃早餐時又看一些別的什麼,如此這般,一天到晚都沒有空。當時那位女士便輕輕地問他:“那麼你什麼時候做思想的工作

?”讀書而不暇思索,是可能的,但若不思不想,我們就不能從所讀的書得到益處。

  司布真勸告他的學生說:

  你們要把手頭的書讀到精通,要讀到爛熟。自己要浸在書裏,直至浸透。要讀了再讀,加以嚼碎消化。要叫書變成自己的書。好書要細讀若干次,並做筆記,加以分析。一個做學生的會發現,讀通了一部好書,比略讀二十部書,更有心得。草率多讀,自己以為了不起,其實得不到多少學識。有些人只求多讀,不加細想,結果變成不會思想的人。所以你們讀書時要記住這句格言:“要細讀,不要多讀。”

    下列讀書法則,曾經證明能使讀書更有意義也更有長遠的益處:

  (1)  讀過了立刻就會忘記的書要少讀,因為那樣讀書只能幫助養成忘記的習慣。選擇書籍,要跟選擇朋友同樣當心。

  (2)  讀書時手頭要有鉛筆和筆記簿。除非記憶力特強,讀過就能牢記,否則多讀書就是浪費時間。要有一套做筆記的辦法,這種辦法,對於記憶的幫助,大得驚人。

  (3)  要有一本“備忘錄”,以記下特別可注意的,有趣味的,含有深意的,以及值得永久記錄的事情。自己有意見有批評,也可寫下。這樣錄下了將來無法補充的資料,將它保存起來,附加索引,可供他日之用。

  (4)  有關歷史,科學或其他方面的資料,要盡可能加以考證,一字一句,也要把意義弄清楚明白了纔可放過。

  (5)  要多讀幾樣書,因為心神極易煩悶躁急。變變花樣,身體心神都能安靜下來。

  (6)  如屬可能,要同時讀些彼此有關聯的書——歷史跟詩,傳記跟歷史小說;例如,讀美國南北戰爭(American Civil War)史時,也讀讀林肯總統和格蘭特總統的傳記以及惠特曼(13)所寫關於林肯總統的詩歌。

    還有一個關於讀書方法的意見(14),讀者如能照辦,當可得到極大的益處。不過,在此太空時代,工作異常緊迫繁忙,有些人會覺得那個方法太過理想。

    方法是這樣:每一部內容充實的書,應該讀三遍。第一遍應該讀得很快,並且一氣讀完。你的潛意識就會跟著注意,把這部書跟你原來關於這個題目的知識連結起來;然後費一些時間想想看這部書對你的知識有什麼益處。讀第二遍時應該小心讀,慢慢讀,並且詳細讀,所有的新見解要一一仔細考慮,筆記下來,以備後用。隔了些時,就讀第三遍。這一遍應該讀得相當快,儘量避免中斷,也要在書的末端寫下簡單的分析,加注題目和說明的頁數。

    在蘇格蘭地方有一個牧師,在他小小的牧師住宅內收藏有足足一萬七幹本書,平時十分喜歡隨便翻閱。但他的兒子談到他和他的書籍時卻這樣說:“雖然他費了許多時間心力準備他的講章,他的講章卻沒有跟他的讀書發生聯繫。”

    這便是做領袖的必須知道的一個危險。在理論上,書本是人與人之間見解交流的一條途徑。那個蘇格蘭的牧師固然把他的讀書跟屬靈生活溝通了,他的會眾原來應該可以得到他博覽群書的益處,然而事實上卻沒有得到。做領袖的,應該把他所讀的跟他所講所寫的溝通起來,使別人可以充分得到他讀書的益處。

    著者所認識的一個澳洲鄉間的牧師,是極愛讀書的人。他傳道不久就決定要使會眾懂得聖經和神學。後來他居然使他那個教會許多會友愛好讀書了。並且一步一步地介紹他們讀越來越高深的屬靈作品。結果那一區的許多農民都積藏許多書籍,比較傳福音的牧師,並無遜色。只要抱有這種目的,其他許許多多牧師都可以藉著引導會眾學習選讀書籍的方法,使會眾能像他們一樣欣賞屬靈的書籍。

    注:(1)William Tyndale    (2)Harold JOckenga

    (3)Ben jamin Disraeli寫的。

    (4)Bishop J. ATRobinson

    (5)筆名Cladius Clear    (6)Matthew Arnold

    (7)Thomas Hobbes

    (8)Sir W.Robertson Nicoll

    (9)Joseph WKemp

    (10)Ransome WCooper

    (11)Muriel Ormrod    (12)RSouthey

(13)Walt Whitman    (14)Canon Yates的。

── 孫德生《屬靈領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