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主題目錄 |

 

14、設計一個敏銳於慕道者需要的聚會

 

所以全教會聚在一處的時候,若都說方言,偶然有不通方言的,或是不信的人進來,豈不說你們癲狂了嗎?

哥林多前書1423

 

你們要愛惜光陰,用智慧與外人交往。

歌羅西書45

 

    在基督徒家庭長大的我,往往覺得帶領未信主的朋友去教會是一件令人挫折的事。好像每次帶朋友去參加聚會時,那個主日我父親不是剛好傳講十一奉獻,就是剛好有來訪的宣教士播放幻燈片,要不然就是剛好守聖餐——都不是我那未信主的朋友需要聽的,或是想要經歷的。

    但往往我沒帶朋友來的那個主日,正好是講神救贖的計畫,我就會想:“唉,真希望朋友在這裏!”一周過一周,我無從知道這個禮拜是否適合帶領未信的朋友來。信息的重點無從預料,總是傳福音與教導輪替。在我上大學時,我注意到這是一般教會的模式。最後,我就放棄帶領未信主的朋友來教會。這不是一個蓄意的決定,我只是為此疲於焦慮。

    大部分的教會很少有非信徒參加禮拜,因為會友們覺得帶領他們去教會很不自在。不管牧師多努力鼓勵信徒帶領朋友來,或教會有多少新人餐會,結果都一樣:很多會友從來不曾帶領任何失喪的朋友來過教會。

    為什麼會這樣?有三個重要的原因。第一,如我所提的,信息的重點無法預料。會友不知道下個禮拜牧師要講佈道信息還是教導信息。第二,聚會不是為非信徒設計的,他們不瞭解聚會裏的種種程式。第三,會友對於聚會的品質覺得丟臉。

要使教會的人數增長很簡單:只要讓更多的人來造訪教會便是了!

如果能夠讓一個典型教會的會友完全誠實地說出他對自己教會的感想,他可能會說:“我愛我的教會,我也愛我的牧師,我自己在聚會當中很得祝福,我們的聚會滿足了我的需要。但是……我想我不會邀請我未信主的同事來教會,因為我們的聚會對他們沒什麼意思。信息是為我的,詩歌也只是適合我,禱告的內容也是我纔能瞭解的術語,甚至連報告事項也只是關乎我而已。我的朋友不會懂我們的聚會的。”而令人困擾的是,在這同時,他可能會為沒有邀請同事來而內疚。

要使你的教會人數增加,並不需要火箭科學家的智慧,只要讓更多的人來造訪教會便是了!沒有人不是先作一個訪客,才決定加不加入教會的。如果一年才只有幾個訪客,那新加入的會員就更少了。群眾不等於教會,但是要增長成一個大教會,第一先要能吸引群眾。    什麼方法是增加教會訪客最自然的方法呢?是讓教會會友們為沒有邀請人來而感到內疚嗎?不是。那麼,是在教會外面豎起一個招牌寫道:“歡迎訪客”嗎?也不是。或是逐家對社區裏的住戶,進行令人冷眼相待的邀請?可能也不是。在教會裏舉行出席率競賽?不太可能。使用電話行銷或廣告?還是錯。

答案其實很簡單;刻意設計一個使你的會友能帶朋友來的聚會,並且要讓這個聚會能吸引人,能與非教會者發生關聯,讓會友們想要與他們所關心的那些失喪的朋友分享這個聚會。

群眾不等於教會,但是要增長為一個大教會,第一先要能吸引群眾。

    馬鞍峰教會從一開始就提供這樣的聚會。當其他的教會漸漸開始發展類似的方式時,“對慕道者敏銳的聚會(seekersensitive service)”才開始被用來描述這類的聚會。設計一個讓基督徒願意帶來得救的朋友來聚會,並不需要使用競賽、宣傳或不正當的方式來增加出席率。會友們自然會周複一周地邀請他們的朋友來,你的教會自然會有穩定的成長及蜂擁而至的未加入教會訪客。在這一章以及下一章,我會提供實際建議,教你如何設計一個敏銳於慕道者需要的聚會。

心懷目標來計畫聚會

    在馬鞍峰教會,每個禮拜我們都提醒自己,誰是我們想要接觸的物件:馬鞍峰的老馬與他太太蔓莎。一旦知道你的目標,就能決定慕道者聚會的許多事情:音樂形態、信息題目、見證、創作藝術等等。

    大部分的福音派教會以講臺呼召來結束佈道會,這一點顯示,在功用上,我們是把敬拜與佈道連結。但是很多人不瞭解,把前面58分鐘的聚會焦點放在信徒身上,卻忽然在最後2分鐘,把焦點移到非信徒身上,這實在是弄巧成拙的策略。非信徒是不可能在一個與自己毫無關聯的聚會,專心地坐上58分鐘的。所以,整個聚會除了邀請決志,更必須將未加入教會者放在心上來規劃。

盡可能讓人容易參加

    美國人一向期望方便省事。你必須盡可能除去任何阻礙,使未加入教會者沒有不來參加的藉口。

    提供多場聚會。這使人有多次選擇的機會。馬鞍峰教會全年每週末提供4場相同的聚會:週六下午600,主日上午800930以及1115。經常有非信徒參加了我們的禮拜以後,回去邀了另一個朋友,又來參加另一場信息相同的禮拜。

    提供停車場。在美國,必須要有停車位纔能接觸到人。訪客們注意到的第一件事之一,就是停車與交通指揮。我曾經請教過幾個洛杉礬最大的牧師,在建築物上,他們所犯的最大的錯誤是什麼。每個人的回答都一樣:停車位太少。人們喜歡開車來教會,你如果沒有空位給他們的車子,你就等於沒有空位給他們本身。不論建築物有多大,如果沒有足夠的停車位,群眾就無法填滿建築物。

    在做禮拜時,提供兒童主日學。未加入教會者不願意被吵鬧不休的小孩所打擾,不管是自己的小孩或是別人的小孩。馬鞍峰教會在4場慕道者聚會的同時,提供4場主日學。

    在所有的文宣品上,都附上教會地圖。沒有比找一個地方,卻沒有地圖,更叫人懊惱的了。馬鞍峰教會自己有一條半裏長四線道路的入口,叫作馬鞍峰公路,教會是公路上唯一的建築,卻仍然有人會找不到教會呢!

改進禮拜的節奏與流程

    幾乎所有的教會都必須加快禮拜的節奏。電視已經永久性地縮短了美國人的注意力。如果你注意禮拜一晚上的足球賽,光是一暫停時間,你會看到精彩鏡頭重播、3個廣告節目以及一段新聞剪輯——電視臺絕不會讓你無聊的! MTV甚至把新生一代的注意更加縮短了。在一個3分鐘的影帶,你可能已經被幾千個影像轟炸過了。

    而與之成對比的是,大部分的教會禮拜,都以蝸牛爬行般的節奏移動。在節目與節目當中,有太多空檔。領唱者領完一首歌,走下來,坐下。15秒鐘以後,牧師想到要上去。終於,慢慢地,他移到講臺上,歡迎出席者。這時,非信徒已經開始打瞌睡了。要緊縮傳統的聚會時間,一個節目結束必須立刻拉上另一個節目。

    要找出方法來節省聚會的時間。我們定期地為每一個節目計時:禱告、詩歌、宣佈、信息、結束以及節目與節目之間的轉換。然後我們自問:“哪一項花太多時間,哪一項需要多一點時間?”

    我們的禮拜一般是70分鐘,如果你計畫得夠聰明,70分鐘可以完成很多事情。比方說,收奉獻的時間,若多一些招待人員及奉獻袋,就可以省一半的時間。

一個普通的聚會與一個出色的聚會,其間的差別在於其流程。

    在慕道者聚會,牧禱宜減短。這不是為傅姊妹的趾甲往內長代禱的時刻。未加入教會者無法負擔長時間的禱告,他們會分心,打瞌睡。牧師應該機敏地在安靜的時刻作牧禱!

    除了加快聚會節奏,還得改善聚會流程。一個普通的聚會與一個出色的聚會,其間的差別在於其流程。

    馬鞍峰教會使用“IMPACT”,來提醒我們想要達到的流程,並以此來設計我們的音樂。

    Inspire Movement(啟發活動):聚會開始的詩歌就是為這個目的。我們用一首輕快活潑的歌,使人想要踏步、拍手或至少會微笑。我們想要幫助訪客放鬆緊張的神經。當身體放鬆,態度也比較不具防衛性。

    聚會一開始,我們以喚醒自己的身體,來喚醒基督的身體,當人們來參加早晨的聚會時,往往覺得身體僵硬,想睡覺、羞怯。在我們的“啟發活動”詩歌之後,氣氛總是變得愉悅而有精神。這首開會詩歌所造成的不同,真令人驚訝。

    Praise(讚美):我們繼續移到有關神的愉悅詩歌。

    Adoration(敬拜):聚會的流程移到默想神、效法神的詩歌。在此,節奏放慢。

    Commitment(委身):這首詩歌讓人們有機會委身或重新委身於主。這首歌常常是第一人稱的詩歌,例如,“我願更像你。”

    Tie it all together(連結起來):最後一件事便是以一首簡短輕快的歌來結束聚會。

讓訪客覺得自在

    訪客們總是在到達後的前10分鐘,就形成對你教會的印象。如我在12章裏所述,訪客早在牧師開始講道之前,已經決定要不要再來了。第一印象很難改,所以你一定要想一想,你要給訪客們什麼樣的第一印象。正如俗話所說:“第一印象絕沒有第二次的機會。”

    在與訪客接觸時,最重要的是要瞭解他們的第一個情緒反應之一是畏懼。如果他們是純粹的未加入教會者,心裏很可能自忖道:“我在這裏,再來會怎樣?”他們感覺畏懼,就好像你第一次被邀請進回教的清真寺一般:“他們會不會把門鎖起來?”“我必須說什麼嗎?”“我會不會很丟臉?”

    訪客總是充滿掛慮,你首先要確定他們是否能放鬆。當一個人害怕時,傳達的管道就不通。如果能減低訪客懼怕的程度,對福音的接收程度便會大大地提高。有許多實際的方式可以做到這一點。

    保留最好的停車位給訪客。當你進入馬鞍峰教會的範圍內,你會看到一個牌子,請第一次來的訪客打開車燈,他們便能停在靠近敬拜中心的位置。如果有固定的停車位保留給訪客,就能請招待人員站在那裏,以微笑來歡迎他們,並且在他們一走出車子,立刻為他們指明方向。在馬鞍峰教會,所有的牧師以及教會同工的車都停在泥土地上,只有訪客能得到優先的停車空間。

    有招待人員停駐在教堂外面。我們相信歡迎訪客極為重要,因此我們有4種不同的歡迎人員:停車指揮人員(parking attendants)、招待員(ushers)、招呼員(greeters)以及禮賓人員(hosts)。停車指揮人員指揮交通,他們是訪客所遇到對他們微笑的人。招呼員站在停車場、庭園地帶,隨和地與人打招呼。禮賓人員站在我們的詢問台。他們不只是給新來的人提供方向,他們還親自護送人們到要去的地方。招待人員則在聚會場所裏面招呼人,分發節目單,提供特殊情況的協助,以及收奉獻。

    在一個機構裏面,最重要的人是那些直接與顧客接觸的人。對我而言,三角洲航空公司(Delta Airlines)裏,最重要的人是票務員以及空中服務員。三角洲航空公司的董事長對我來說不重要。為什麼?因為我不必與他接觸。在你的教會,歡迎人員對訪客而言,是最重要的人,因為他們與訪客在最重要的前10分鐘直接接觸。務必用態度親切溫暖的人來作歡迎人員。

    選用符合你目標的人來作招呼員與招待員也很重要。如果你的目標是要接觸年輕夫婦,那你就要用年輕夫婦作招呼員;如果是要接觸青少年,那就要用青少年;如果是要接觸退休的人,那就要用退休的。很多教會,招呼員都是最年長的會友。如果一個訪客在最先的10分鐘遇見的人,都比他大40歲以上,他就會開始懷疑他是否適合這個教會。

    最後一點:在教堂外面的招呼員不要戴名牌。招呼員戴名牌,會使訪客覺得是被“教會官方”的人所歡迎。(有一次我們的一位牧師不正確地說:“我們只是讓我們的身上什麼都沒有的招呼員,站在外面。”)告訴招呼人員,他們只要作他們自己——一位友善的教會會友,就好了。

    在教堂外面設置詢問台。詢問台的人員戴名牌是恰當的;這樣訪客才知道能在哪里詢問問題。

    在各處豎立方向指標。清楚指明進口處、育嬰室,特別是洗手間。不應該讓訪客問洗手間在哪里。

    當人們走進教堂時,播放音樂。大部分的公共建築都在周圍播放音樂。不論是超級市場、醫生診所、專業辦公大樓以及一些電梯內,都能聽到音樂。一些航空公司甚至在飛機上跑道時播放音樂。為什麼?因為音樂能使人放鬆。

    沉默寂靜會使未加入教會的訪客害怕。如果你走進一個坐上200人的房間,裏面靜無聲息,你難道不會懷疑到底怎麼了?但是,如果你走進一個房間,每個人都在彼此講話,你就不會覺得忸怩不安。

    在敬拜時,會有肅靜沉默的時刻,但在慕道者聚會的開始,卻非如此。你可曾看過教堂的牆上有牌子寫道:“進入請保持肅靜”?這是在慕道者的聚會中最不需要的。你要的是聚會前的氣氛保持生動愉快,彌漫著一股會感染人的喜樂氣息。

    我們注意到一個很有趣的現象:背景音樂聲音越大,人們說話越生動。音樂越安靜柔和,人們越是輕聲說話。當訪客走進一棟建築物,人們如常的談話,又有生動的音樂飄揚,他們便開始輕鬆下來。他們會注意到人們很享受彼此的相交,也很高興來到這裏,他們也會注意到教會裏充滿生命。

    允許訪客在聚會當中隱姓埋名。一旦訪客入座,我們絕不會去打擾他,或將他分別出來。我們容讓他們不被公眾指認的觀看聚會。我們要他們覺得受歡迎,被需要,但是不被監視。

    令人遺憾的是,很多教會歡迎訪客的方式,比起不去理睬他們,更叫他們覺得不自在。訪客不喜歡被當眾指認出來(唯一的例外是教派裏的長執們!)。大教會能吸引許多訪客的原因之一是,新來的人可以躲在人群當中。在小教會裏,每個人都知道誰是訪客——而訪客也瞭解他們知道他是訪客!

許多教會歡迎訪客的方式,正好讓訪客一次就經驗到三件他們最害怕的事。

    在美國,人們普遍害怕的三件事是:去參加一個全部都不認識的人的派對;在眾人面前說話;在眾人面前被問及私事。

    許多教會歡迎訪客的方式,正好讓訪客一次就經驗到這三件最害怕的事。牧師自以為友善地說:“請站起來,告訴我們您的大名,並稍微向我們談談您自己。”我們往往不瞭解,這樣做,訪客已經被嚇得半死了。

    當我住在華斯堡(Fort Worth)時,我們所屬的教會採用的方式正好與一般教會相反。每個禮拜,他們會要求會友全部起立,只留下訪客坐著,然後,他們就環繞著訪客唱歡迎歌。你能想像嗎?我們第一次去,會友們全都繞著我們站立。我能看到的便是一堆胖胖的屁股,對著我們唱“我們真高興有你在這裏,有你在身旁真好……”我真恨不得在地上挖個洞鑽進去!你曾經讓陌生人對著你唱歌嗎?就是我太太對我唱歌,都會覺得不好意思呢!這個故事的教訓是,要從訪客的觀點來檢討每一件事情。

    雖然我以“訪客”來稱呼新來的人,但是,在馬鞍峰教會我們卻不這樣稱呼。我們稱他們為“客人(guests)”。“訪客”意味著他們只是來看一下,不會留下來。但是“客人”卻意味著,他是你盡心招待,使他舒適自在的人。

    如果使用登記卡,務必讓每一個人都填寫一張。如果每個人都填,訪客就不會被孤立出來,他們會看到那是每個人都在做的事。

    馬鞍峰教會的歡迎卡是一個多用途的通信工具,至少有一打以上的功用:用來登記出席、記錄屬靈決志、收集代禱事項、作調查、登記要參加的活動、徵召領導者、作聚會評估、更新會籍資料、收集講章資料、開創新事工以及其他許多事情。這幫助我能為我們這增長中的教會把脈。

    在我們教會達到3000人之前,我一向每週都親自看過每一張卡片。如此可以幫助我記住人名。現在,我唯讀那些署名要給我的卡片。但是,這些卡片仍舊是我最直接的接觸工具。大家都知道任何人都能藉著歡迎卡傳達信息給我。我發現人們會用寫的來告訴我一些他們絕不會當面向我說的事情。

在卡片上,有一處地方,讓訪客注明,這是他們的第一、第二,或第三次來訪。我們便寄上我準備的不同的謝卡給他們。

我奉勸大家不要用登記簿,傳來傳去地讓大家填。這會侵害別人的隱私權,同一排的人都會看到訪客填些什麼。此外,從登記簿讀取名單也比使用歡迎卡困難。我們的卡片都是收奉獻時一起收。這也讓每個人至少都有個東西可以放進奉獻袋。一旦奉獻收完,一個資料輸入團隊便開始將之分類,並將各種資料輸入電腦,以便同工們使用。

    提供一個能使人放輕鬆的公開歡迎式。講臺的第一句話便決定了聚會的風格。每個禮拜,我們的一位牧師會說一些諸如:“歡迎你禮拜天來馬鞍峰教會!我們很高興你來。如果你是第一次來,我們希望你能舒適地享受我們所為你預備的聚會。”這樣的話。

    讓人們知道他們可以期待著好好享受聚會。告訴他們,他們不必開口說話,也沒有人會令他們難為情。並清楚說明奉獻:“如果你是來訪,請務必瞭解,我們不期望你奉獻。這只是為我們教會大家庭的一份子而設。作為我們的客人,我們希望你能在聚會當中有所得著,我們不期待你給予。”

    讓人們互相招呼問候來開始並結束聚會。在新約聖經,一共有5次教導我們彼此問安,表達親切的問候。因此,在我們教會聚會的前後,我們讓每個人向四周至少3個人握手問候。

    這些年來,這項簡單的傳統已經營造出一種有如一家的溫馨情誼,縱使人們彼此並不認識。有時候,我會在聚會結束時,要求人們彼此說一些如“今天能坐在你旁邊真好”之類的話。對於一些人來說,這種友善的肯定,是他們一個禮拜以來,唯一得到的。

    在馬鞍峰教會早期,會友們練習一種我們稱之為“3分鐘規矩”的習慣。“3分鐘規矩”意指,在聚會結束後的3分鐘裏,我們只能與自己不認識的人談話。這一點是根據一個事實而定的,就是,聚會結束,最先離開的都是訪客。所以我們就決定,要先確定每個訪客都有人對他們談話。

    如何使用名牌,務必讓每個人都有名牌。不要只讓訪客戴名牌,也不要只讓會友戴名牌。

    每場聚會都提供點心桌。如果能夠讓訪客喝杯咖啡吃個小點心,訪客便會多待一會兒。如此便提供會友有機會認識他們。飲食一向能使人放鬆。我實在不懂為什麼,但是,若能讓一個300重的大塊頭“躲”在一杯小咖啡後面,他在不認識的人群裏,便會覺得比較有安全感。

    令我驚訝的是,耶穌常常是在與人行走或吃飯時教導人,我相信這是有意的,因為這兩樣事都會使人放鬆,降低關係阻力。人們輕鬆時,聆聽的能力較好,也比較願意改變。

使環境明亮快活

    硬體的設備和環境與聚會的情況是息息相關。建築物的形狀會影響你聚會的形態。當你走進某些建築物時,心情會不由自主地快樂起來,而走進另一些建築,卻會感覺沮喪沉悶。房間的形狀、溫度、照明也會立刻影響情緒。要瞭解並利用這些因素。找出你想要的聚會氣氛,並加以營造。

    在馬鞍峰教會,我們以歡喜慶祝一詞扼要地說明了我們想要的慕道者聚會的氣氛。在馬鞍峰教會,每個禮拜天都是復活節,於是,我們狂熱地營造一個明亮快活的環境。訪客一踏進來便能立刻感受到。

    試著從訪客的眼光來看硬體設備,並決定你的建築物到底要傳達什麼信息。想想看,若進口處是一扇暗色厚重的木門,與一扇玻璃門會有什麼不同。

建築物的形狀會影響你聚會的形態。

甚至在聚會開始之前,訪客已經在對這個教會進行價值判斷了。在他們停好車踏出停車場時,便開始觀察建築物四周的環境。庭園景觀維持得如何?草地與圍牆有沒有修剪整理?有沒有垃圾堆積?教會的標誌需要重新油漆嗎?乾淨會吸引人,污穢、髒亂的設施則令人卻步。

有時候,建築設施傳送的信息會與你教會刻意要傳達的信息相抵觸。你可能要說:“我們很友善!”但是你的建築物可能正在說:“我們很冷淡!”你可以宣稱:“我們很切合時代。”而你的建築物可能正在叫嚷著:“我們已經落後50年了。”如果你的教會建築分崩離析,你很難營造出“我們很團結”的印象。

教會維護的一個問題是,大約在4個禮拜以後,你就可能會忽略一些缺陷。你一旦習慣了教會建築,就不太會去注意教會有什麼不妥的地方。你會視而不見褪色的油漆,破爛的地毯,剝落的講臺,放在前廳的那一大疊過期的福音單張,被遺留在詩歌本裏的舊節目單,在鋼琴上的一疊譜,在高高的天花板上燒壞的聚光燈泡。遺憾的是,這些事都毫不遺漏地映入訪客的眼簾。

    對付這種傾向的方法就是做一個教會環境影響報告。請一位攝影師在教會四周繞一下,並請他就一位訪客的眼光照相。然後,將這些照片給教會領袖們看,以決定有哪些必須改變。大部分的牧師不曾坐在後排來觀看他的聽眾。你需要密切注意的環境因素包括燈光、音效、座位、空間、溫度、植物、育嬰室以及洗手間。

燈光。燈光對於人們的情緒影響深遠,不恰當的燈光會減弱聚會的生氣。講員臉上的陰影,會減低信息的衝擊力。

大部分的教會都太暗了。或許是因為基督徒曾經在地室墓窖聚會許多年的後遺症吧!就是教會有許多窗戶,也往往把它們掩蓋住。教會似乎有一種觀念,以為陰陰暗暗纔能營造比較“屬靈”的氣氛。我完全不同意。

    我相信教會建築應該明亮充滿光線。神的屬性乃是以“光”來表徵。約翰一書15節說:“神就是光,在他毫無黑暗。”光是神創造的第一件(創13)。今天,我相信神會對成千上萬的教會說:“要有光。”

    你如果要聚會保持清醒,首要之事就是讓環境保持明亮。拿掉窗簾,打開門窗,點亮所有的電燈,在這一周裏,悄悄地把燈泡換新,然後好好研究下個禮拜聚會的氣氛,看是否有所改變。教會的復興可能正掌握在你手中!

    音效。投資你們所能負擔的最好的音響系統。如果要削減花費,請削減在別處——別削在這裏。馬鞍峰教會持續增長了15年,沒有自己的建築物,但是我們卻一直都有最棒的音響系統。

    不管信息有多折服人,如果人們無法愉悅地聽清楚,是沒有用的。一個光光火火的音響系統,會不知不覺地損害最有天分的音樂家,並使得最有能力的傳道人無能為力。再沒有什麼能比嘈雜的回聲更能將神聖的一刻破壞無遺的了。如果你是牧師,堅持要求教會買一個無線麥克風,才不會像是被銬在講壇一般地無法移動。

    座位。座位的舒適與否,與座位擺放的位置都能立即影響任何聚會。心靈的吸收,只等同座位所能支持的時間長度。不舒服的座位是那惡者最喜歡用來讓人分心的工具。

    如果能夠更換教會的座位,我絕對支持。在今天的文化裏,人們唯一被迫坐長板凳的地方,就是教會以及球賽便宜的露天看臺座位。人們喜歡有自己的座位,在我們的社會,個人空間是大家所珍視的。這就是為什麼,包廂座總是賣得高價。如果人們迫不得已,坐得太靠近,會很不舒服。如果使用椅子,人與人之間至少要18英寸,如果是用長條椅,則至少要21英寸。

    如果是使用可移動的椅子,就要排成能讓人可以看到其他人的臉,這能立即影響人們對聚會的反應。如果你是成立新教會,那麼買椅子時,就買比所需要的少一點,因為如此,當需要多買椅子時,會令人很受激勵。在一個四周滿是空椅子的地方敬拜,是叫人洩氣的事。

    空間。對於空間的規則是: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少!任何一個極端都會限制成長。當聚會坐到八成滿時,就必須再開始另一堂聚會。很多教會停頓在高峰階段,就是因為他們覺得反正還有一些位子,所以不需要再開一堂聚會。當座位坐滿時,你便會經歷到魏彼得(Peter Wagner)所說的:“社會學性的扼殺(Sociological strangulation)。”一個建築物會扼殺一個教會的增長。

    也可能空間太多。很多教會的建築實在大得他們無法填滿。如果大廳可以容納750人,就是已經坐了200人,感覺上還是覺得寥若無人!有太多比人還多的空椅子排在四周時,很難形成一種溫暖親密的感覺。教會的空間太大時,便失去教會增長很重要的動力。

    群眾越少,講員與群眾的距離應該越近。群眾增長時,講臺便應跟著往後往上移。如果只有50人,那麼就把講壇擺在離前排數尺的地方。不必站上講臺了。

    溫度。身為一個曾在沒有空調的體育館,以及沒有暖氣的帳篷講道數年的牧師,我滿有自信地說:溫度會在數分鐘以內毀掉一個精心規劃的聚會!當人們太冷或太熱,就停止參與。他們的心裏只是一直在審察外界,並盼望快快結束。

    在溫度方面,教會最常犯的錯誤是讓室內溫度太暖。招待員往往早在聚會開始前就設定一個適當的溫度,但是卻沒有想到,當人們陸續來填滿屋子時,身上的溫度會使室內溫度上升很多。當空調漸漸發生效用,降低溫度時,聚會已經接近尾聲。

    在聚會開始前,應該把溫度設定得比舒適的溫度低幾度。等人們來了以後,聚會開始時,溫度便上升到適度的情況。讓溫度保持涼爽會使人保持清醒。

    植物。我鼓勵你們使用盆栽、樹木等青翠植物來裝飾建築物。我們曾經有許多年,每週末把盆栽、小樹自租來的建築物之間,拖進拖出。植物傳達:“至少這個地方有些有生命的東西!”

    我相信你聽過人們說:“在大自然中間,讓我覺得比較接近神。”這是能瞭解的。當神創造亞當夏娃,他並不是把他們放在水泥牆中的摩天大樓裏,他乃是把他們安置在一個花園裏。神創造的美妙大自然能激勵、放鬆、恢復人們的精神。詩篇23篇成為人們的最愛,不是偶然的;人們很容易想像青草地上與可安歇的水邊,那種令人舒暢的景象。

    附注一點,室內別用太多神秘的宗教象徵。每個人都知道十字架,但是未加入教會者會困惑於聖餐杯、冠冕以及尾部帶著火焰的鴿子。

    乾淨、安全的育嬰室。絕不能有拖把水桶放在牆角,玩具也應該每個禮拜清洗乾淨。

    乾淨的洗手間。訪客可能會忘掉講道內容,但是卻對一個味道噁心的洗手間久難忘懷。你可以從檢查一間教會的洗手間看出這個教會的士氣如何。

    可悲的事實是,很多教會都需要一個全新的建築物。他們絕不可能以目前使用的建築物吸引他們社區裏的人。有一位牧師很喪氣地對我說,他禱告神:“神啊,降把火下來吧!”

    當我的朋友狄拉瑞(Larry Dewitt)奉召去牧養在南加州的一個教會時,他發現一個小小的、用三夾板蓋的禮拜堂,坐落在一個高科技的郊區。狄拉瑞心知這種年紀與款式的教會建築是接觸社區人群的阻礙。於是,他要求教會的領袖們,除非他們願意搬出那個教會建築,開始到附近一個餓虎餐廳(Hungry Tiger)舉行禮拜,否則他就不願意接受聘任。教會會友同意這樣做。

    在遷移過種種不同地點之後的今天,那個教會已經增長到幾千人之多。如果當初他們留在那個原來的教會建築裏,絕不可能增長到這麼大。正如我在第一章裏所說的,鞋子絕不應該對腳說它該長多大。馬鞍峰教會借高中校園舉行慕道者聚會13年之久。為了讓我們能盡所能地得到好效果,我們組織了兩個品管隊。第一隊在早上6點以前到達,佈置42間教室與體育館。架設組會在移動任何東西前,將每個房間的佈置圖畫在黑板上,如此,下午1點,當收拾組在下午1點進來時,纔能照著圖,把東西歸還原位。每個禮拜天,每一間教室都吸塵兩次,第一次是在早上開始前,第二次是在下午結束後。非常辛苦,但卻是教會增長所必須付的代價。

    在使環境明亮的目標上,我們所做的正如保羅在提多書210節所說:“好在所做的一切事上,使我們的救主神的教訓更受尊重。”(現代中文譯本)

營造吸引人的氣氛

    氣氛是當你走進一個聚會,你很難確認但卻清楚明白的感覺。它往往被稱為聚會的“精神”、“氣息”、“風格”。不管你怎麼稱呼它,氣氛確實深深地影響聚會所發生的一切。它可以成就你的目標,或相反的,也可以阻礙你所想要做的。

    如果你不刻意決定聚會裏所要形成的風格,它就會隨意而行。馬鞍峰教會使用5個詞來描寫我們每個禮拜尋求要達到的氣氛。

    期待。訪客常常給我們的評語是,他們有一種期待的感覺。每次聚會前,都蔓延著一種熱切的氣氛,似乎說道:“美妙的事將要發生!”人們感到興奮,滿有活力,並對於聚在一起有一種參與感。會友們感到神的同在,生命將要被改變。訪客常常描述這種氣氛為“觸電的感覺”。

    是什麼因素導致這種期待感?有幾個原因:會友們整個禮拜為聚會禱告,會友們在聚會當中一直在禱告,熱切的會友帶未得救的朋友來教會,教會一直有生命被改變的經歷,以及大量的群眾、歡慶風格的音樂、帶領敬拜團隊的信心。

    聚會開始的禱告一定要表達出期待神在聚會當中,期待人們的需要會被填滿。期待只是信心的另一個說法。耶穌說:“照著你們的信給你們成全了吧。”(太929

    歡慶。詩篇1002節說:“要歡歡喜喜地敬拜他!要唱讚美詩歌,到他面前。”(現代中文譯本)因為神要我們的敬拜成為一場歡慶,所以我們便努力營造快樂歡喜的氣氛。太多教會的敬拜,像是追思禮拜,而不像節慶。主要的原因在於帶領敬拜的人的態度問題。我曾參加過一些聚會,覺得非常想問問敬拜的領會者;“你會微笑嗎?”

    敬拜是一件愉悅的事,不是一個責任。我們從神的臨在當中經驗到喜樂(詩216)。在詩篇424節說:“我從前與眾人同往,用歡呼稱讚的聲音領他們到神的殿裏,大家守節。”這樣的描述是否也描述你教會的聚會?

    肯定。希伯來書1025節說:“要彼此勸勉……既知道那日子臨近,就更當如此。”這世上有太多的壞消息,人們需要有個地方可以聽到好消息。

    我們願意我們的聚會能給人鼓勵,而不是喪氣灰心。甚至當信息是面對人們的罪時,我們仍是以正面開始,也以正面結束。以肯定的態度會比批評的態度更快改變人。研究主耶穌的事工,會發現他多麼有技巧地引出人們最好的一些特質來。

    凝聚。儘管我們的人數這麼多,我們仍是努力將我們的聚會營造出家庭的氣氛。我們在每場會前與會後與人招呼的方式,以及臺上的人彼此交接的方式,牧師們與群眾們說話的方式,都在傳達:“我們是一個大家庭,我們彼此相聚,你屬於這裏。”

    我喜愛彼得前書38節所說:“你們都要同心,彼此體恤,相愛如弟兄,存慈憐謙卑的心。”在一個越來越沒有人性的世界,人們在尋找一個他們能有所歸屬的地方。

    復原。人生是艱困的,我看到成千上萬的人,一個禮拜以來,明顯地被這個世界所打擊,帶著耗竭的心靈與精神來到教會。我的工作就是幫助人重新與基督的充電線接上。耶穌說:“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裏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我心裏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裏就必得享安息。”(太1128-29

    每週敬拜的目的之一是要使靈命得以恢復,並重新調整情緒以面對新的一個禮拜。耶穌堅持:“安息日是為人設立的,人不是為安息日設立的。”(可227)每次我準備講章時,我都禱告:“天父,幫助我在禮拜天所說的能預備人面對禮拜一。”

我能看到教會是一片焦枯的沙漠中的屬靈綠洲。我們被召,提供我們周圍饑渴將亡的人們滋潤生命的活水。

特別在南加州,人們需要從瘋狂奔忙當中喘一口氣。為此,我們在聚會中,有些幽默。“喜樂的心乃是良藥。”(箴1722)使人有舒服的感覺不是罪。教導人們對自己以及自己的問題輕鬆看待,不僅會使他們的擔子輕省一點,也能幫助他們改變。

    我相信福音派的一個大問題是:我們把自己看得太認真,而把神看得不夠認真!他是完美的——我們卻不是。幽默(hu-mor)與謙卑(humility)出自同一字根絕不是偶然的。如果你能學會嘲笑自己,你就永遠有夠多的材料去享受生活。

    釋放。聖經說:“主的靈在哪里,那裏就得以自由。”(林後317)在我們的聚會當中,我們避免沉悶、正式以及任何自負、虛偽。反之,我們營造一種非正式的、輕鬆友善的氣氛。我們發現非正式的、真誠無偽的敬拜,能夠化解未加入教會者害怕、防禦的心理。

    人們在正式場合往往比在非正式場合覺得緊張。如果你對於改變人的生命真的有興趣,那麼記得這一點是很重要的。正式的、儀典式的聚會使未加入教會者擔心他們可能會犯什麼錯誤,因而手足無措。我相信如果你不知道在一個陌生公開的場合如何舉止,也會有同樣的感覺。

    當人們扭怩不安時,情緒的防衛性會升高。為了要向未加入教會者傳揚福音,我們的第一要務就是要減低他們的焦慮,解除他們的防衛心理。他們一旦放鬆,纔能不再專注於自己,轉而專注我們所傳遞的信息。

    對於許多未加入教會者而言,非正式是真實的同義詞,而正式意即不真誠、虛偽。戰後嬰兒潮這一代人對於華麗虛飾以及禮儀更是不加理睬。為此,在馬鞍峰教會,我們的牧師不使用神職人員的稱呼。沒有人稱呼我“雷博士”,大家都叫我“偉恩”。

    我們也沒有特定服裝,牧師都隨意穿著,如同一般會眾。最近一份根據GQ雜誌的調查報告顯示只有25%的美國人穿西裝打領帶。我已經許多年,講道不穿西裝打領帶了(當然,這可能跟我在懊熱的帳篷與體育館講道有關!)。

    人們穿什麼到教會,是文化問題,不是神學問題,所以我們不願意把它看成一件大事。有一件事我們確知:耶穌從不曾穿西裝打領帶,所以效法基督,這一點絕不是要求之一。

印一份簡單的聚會節目程式單

    未加入教會者來教會時,並不知道要期待些什麼,這會使他們慌張。一份聚會程式單等於向他們說:“這裏沒什麼令你意外的事。”事先告訴未加入教會者即將進行的事,會令他們放鬆,減低他們的防衛心理。

    不要以術語來寫程式單。如果訪客無法瞭解聚會程式,那麼印這份程式單就失去它的意義了。一份典型的節目程式單,會有一些像“祈願(invocation)”、“奉獻詩歌(offertory an- them)”、“邀請詩歌(invitational hymn)”、“祝禱(benediction)”、“殿樂(postlude)”等等,對於未加入教會者,這些話聽起來就像拉丁文一般。

    在馬鞍峰教會,我們以“開會禱告”代替“祈願”,“閉會禱告”代替“祝禱”,以“唱詩”代替“宣召”,以“回報神恩”代替“奉獻”。如此人們一看即懂。我們聚會使用今日聖經的聖經譯本。我們比較重視讓未加入教會者聽得明白,勝於使用正式名詞來使那些懂的人印象深刻。

    程式單應加以註解。當你去聽歌劇或看一出戲時,往往會有一份解說幫助你明白節目的內容。同樣的,我們也應該告訴人們,聚會裏我們在做什麼,為什麼這樣做。我們的節目程式單包括對於歡迎卡、奉獻、委身時刻以及其他部分的解釋。

減少教會內部的報告事項

    教會越大,報告事項越多。若沒有訂立一套政策來決定什麼事情必須公開報告,什麼事情不用,其結果會變成花一大段可觀的聚會時間在教會內部的報告事項上。你要如何處理呢?

    訓練會友自己閱讀節目單。向大家宣佈:“這個禮拜,我們有些為男士、單身人士以及高中生舉辦的特別活動。請一定要讀您的節目單,找出特別為您設計的節目。”

    只宣佈有關每一個人的事項。如果每次,你宣佈的事情都只關係一部分人,很快你會發現沒有人在聽宣佈事項了。不要只為了一小部分人的事情,浪費每個人的時間。

    避免在講壇請求任何幫助。在慕道者聚會當中,應該儘量減少在講壇徵求志願者支援。親自去徵召人支援會比講壇徵召有效。

    不要在慕道者聚會裏,舉行教會內部事項的討論。把事項留待會友的聚會再談。我知道有教會要求所有的訪客在會後一起留下來,討論事情。這是對訪客不友善的作法!

持續不斷地評估改進

    在每一場球賽之後的禮拜一上午,美國足球聯盟(NFL)足球選手就曾觀看前一個禮拜天的球賽錄影帶,研究下個禮拜如何能打得更好。我們對於每個禮拜天的敬拜,應該比他們更關心才對。美國足球聯盟只是打一場球賽,而我們卻不是。

    要使教會增長,必須不斷地問:“我們要怎樣做得更好?”必須毫不留情地評估聚會與事工。評估是卓越之鑰。必須不停地檢查聚會的每個部分以及它的效果。

    馬鞍峰教會有三種工具用來幫助作評估,第一印象卡、歡迎卡以及敬拜評估單。這三樣提供我們寶貴的迴響,是不斷改進的秘訣。

    第一印象卡提供給我們首次訪客們的意見,幫助我們從他們的角度來看聚會。歡迎卡提供我們經常性參加者以及自己會友的意見。敬拜評估單則提供從自己同工來的意見。這些意見包括從停車場到節目單,到點心桌,到音樂以及信息的意見。

    在哥林多前書1440節,保羅為有關慕道者聚會的指示作結論道:“凡事都要規規矩矩地按著次序行。”這節經文暗示,計畫、評估與改進是適當的作法。敬拜神與傳福音,兩者都值得我們盡最大最好的努力。

記得你在服事誰

    在聽完我對慕道者聚會的建議之後,你可能會覺得灰心。請記得,這些是重要的想法,但卻不是絕對必要的。我早先提到,慕道者聚會唯一必要的條件是以愛心與尊重來對待非信徒,以他們的需要為前提,以實際易懂的方式來傳達信息。

    對慕道者敏銳的聚會是很辛苦的工作!需要大量的精力、創作力、委身、時間、金錢以及準備,周複一周地做。為什麼要這麼辛苦?為什麼要這麼麻煩去建立起教會與未加入教會者之間文化深溝的橋樑?因為,正如保羅說,我們所做的一切是為耶穌的緣故(林後45)。

    你必須知道你為什麼做你所做的一切,否則你會被灰心所擊倒。我記得幾年前的一個禮拜天早晨,我們正在高中進行我們的週末聚會的佈置,為了某些原因,有大概一半的架設組人員沒有出現。當我正從拖車搬運一批育嬰室器材,穿過校園到其中一間教室時,忽然覺得一股灰心喪志迎面而來。

    撒但開始向我投擲自憐的矛:你為什麼要這麼辛苦地架設,然後又要收拾?別的牧師都只需要出現在講臺就好了!他們只需要走到教堂。大部分的牧師不需要搞這些,而你已經做了許多年了!

    當我正沉溺在自憐的當中,聖靈拍拍我的肩膀,對我說:“嗨,偉恩,你做這一切到底是為誰?”我忽然就在高中校園裏,停下來,哭起來,並且提醒自己,我這樣做是為了耶穌的緣故,我所做的完全無法與他為我所做的來比。

    “無論作什麼,都要從心裏做,像是給主做的,不是給人做的……因你們知道從主那裏必得著基業為賞賜;你們所事奉的乃是主基督。”(西323-24

    ── Rick Warren《直奔標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