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主題目錄 |

 

11、發展策略

 

所以,在什麼樣的人當中,我就作什麼樣的人;無論用什麼方法,我總要救一些人。

哥林多前書922(現代中文譯本)

 

耶穌對他們說:“來跟從我!我要教你們成為得人的漁夫。”

馬太福音419(現代中文譯本)

 

    我的父親是我所見過最好的釣者。如果整個湖或整條河裏只有一條魚,他也能捕到那條魚。這一點一直叫我驚訝不已。如果我們10個人一起釣魚,我父親一定把魚都釣光了。他怎麼做到的呢?是魔術?還是神比較愛他?

    當我漸漸長大,我便開始瞭解他的秘密:我爸爸懂得魚。他會“讀”湖,看出魚到底躲在哪里;他知道一天裏什麼時刻,魚愛吃什麼;他知道什麼魚該用什麼餌或鉤;他知道什麼溫度該換什麼餌;他似乎也明確地知道線該放進水裏多深。他盡可能地吸引魚,讓魚能容易上鉤——它們果然上鉤了!他以魚的性向來釣魚。

    相反的,我釣魚從來沒有策略。我只是把釣鉤往湖裏拋,希望有什麼東西會來咬。魚很少上我的鉤,因為我採取的態度是願者上鉤。我總是享受戶外生活多於真正釣魚。而我的父親則會爬過樹叢,讓水漫到腰際,為要到魚所在之處。我的釣魚點總是在我自己覺得最舒適的地方。我毫無策略,結果亦顯示如此。

    不幸地,很多教會對於得人的態度也是這般裝模作樣。他們沒有花時間去瞭解他們想要接觸的對象,他們也沒有任何策略。他們想要以一種最舒適的方式為基督得人。

    傳福音有效果的秘訣不只在於分享基督的信息,並且要效法基督的方法。我相信耶穌不只給我們該說的,也教我們該怎麼說。他有一套策略。如果我們願意應用的話,他已示範給我們一套到今天仍然有效的傳福音原則。

    在馬太福音第10章與路加福音第10章,對耶穌的福音策略有非常發人深省的描述。在耶穌差遣門徒出去傳福音之前,對於該向誰傳,該略過誰,該說什麼,該怎麼說,都有清楚的指示。在這一章裏,我們沒有足夠的篇幅去將耶穌所說的每一點,再加以詳細注釋。但是,我要將耶穌給門徒的指示歸納成5個傳福音的釣魚(得人)守則。馬鞍峰教會的傳福音策略就是根據這5個守則建立的。

知道你要釣什麼

    你要釣哪一種魚決定策略的每一個部分。釣鱸魚、鯰魚、鮭魚,都必須在不同的時間,使用不同的器具、餌。釣鱒魚的方法與釣馬林魚的方法不同。釣魚沒有那種一釣通吃的事。對付每一種魚都有它特定的一套策略。得人也是一樣的道理——要知道你想得的是什麼!

釣魚沒有“一釣通吃”的事,必須先知道你要釣什麼魚。

    當耶穌差遣門徒出去傳福音時,他把對象界定得很明確:專注在他們的同胞。“耶穌差這十二個人去,吩咐他們說:‘外邦人的路,你們不要走;撒瑪利亞人的城,你們不要進。寧可往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裏去’”(太105-6)。

    耶穌縮小目標的理由可能有很多,但有一件事是確定的:他鎖定的對象是門徒們最可能接觸到的——即與他們相象的人。耶穌並非有偏見,他只是有策略。就如同我在第九章提到的,耶穌鎖定對象是為了有果效,而不是要拒人於千里之外。

到魚願咬餌的地方去

    在魚不咬餌的地方釣魚只是浪費時間。聰明的釣者瞭解魚在一天當中不同的時刻,在不同的地點覓食;它們並非一天到晚都是饑餓狀態。

    這就是我上一章裏提到的,分辨屬靈接受程度的原則。非信徒在人生的某一些時刻對於屬靈的事情較有反應。這“接受時刻”往往只有短短的一段時間,這就是為什麼耶穌吩咐門徒去願意聽的人當中。當聖靈準備好易於接受的心時,我們要把握機會。

    注意耶穌在馬太福音1014節的指示;“凡不接待你們、不聽你們話的人,你離開那家或是那城的時候,就把腳上的塵土跺下去。”這句話很重要,我們不能忽略。耶穌告訴門徒他們不應該繼續留在沒有反應的人當中。我們本不該摘取未熟的果子,而應該收取那些已經成熟的果子。

    在開始馬鞍峰教會之前,我常在許多教會帶領培靈會或佈道會。通常,在當天下午,當地教會牧師會帶我去做福音拜訪。往往,牧師會帶我到前一個佈道者已經去過,而沒有成功的人家裏去。這實在是浪費時間。

    放著社區裏一大群接受度較高、等著第一次聽到福音的人不管,卻一直不斷去攪擾一個已經拒絕基督十幾次的人,算是好管家嗎?我相信聖靈要指示我們到他已經準備好要回應的人那裏去。耶穌要我們不用為那些沒有反應的人掛心。跺下腳上的塵土繼續往前走吧。

    使徒保羅的策略是走進打開的門,而不用浪費時間去敲關閉的門。同樣,我們也無須浪費精力在那些還沒準備好要聽的人身上。世上有太多的人已經準備好接受基督,而這些人遠比準備好要為基督作見證的人多得多。

學像魚一樣思考

    要抓魚就必須瞭解魚的習性、嗜好、飲食習慣。有些魚喜歡靜止、緩流的溪水,有些卻喜歡在急流的河川裏遊。有些魚在河床上爬行,有些則喜歡躲在岩石下面。成功的釣者必須能像魚一樣思考。

    耶穌往往知道非信徒在想什麼(參閱太941225;可28;路5229471117)。他與人交接非常有果效,因為他瞭解、也能夠解決他們的心理障礙。

歌羅西書45節說:“你們跟非基督徒來往要有智慧,要把握機會。”(現代中文譯本)我們必須懂得非信徒怎麼思考,以贏得他們。

信徒作得越久,思考方式就越不像非信徒。

問題是,信徒作得越久,思考方式就越不像非信徒。你的興趣與價值觀都改變了。由於我幾乎有生以來就是個基督徒,所以我一向的思考方式就是基督徒的思考方式。更糟的是,我的思考方式是牧師式的,這就與非信徒的思考方式離得更遠了。我必須刻意地改變思考方式,去與非基督徒拉上關係。

    如果你看大部分的教會廣告,你會明顯地發現廣告是從信徒的觀點寫的,而不是從一個未加入教會者的觀點寫的。教會廣告上面寫著說:“傳講神永不失誤(inerrant)的道!”這樣的敍述當然不吸引非信徒。我個人認為聖經永不失誤(inerr-ant)是沒有爭辯的事實,但是未加入教會的人根本不懂這些名詞。這些基督徒熟悉的屬靈名詞,對於非信徒來說,只是一堆沒有意義的胡言亂語罷了。如果教會要向未加入教會者登廣告,就必須學著以他們的想法去講他們的話。

    我常常聽到牧師抱怨說,今天的非信徒比以前的人更抗拒福音。我一點也不相信這句話。往往,抗拒只是因為差勁的傳播方式使信息沒有被表達清楚。教會必須停止抱怨人們的心門對福音緊閉,同時開始找出如何對準非信徒的頻率去傳福音。不管我們的信息能怎樣改變生命,如果我們以不同于非信徒的頻率去播放我們的信息,仍然是一點用處也沒有。

    要怎樣纔能像非信徒那樣去思想?與他們談話!傳福音最大的阻礙就是基督徒花太多時間與其他的基督徒在一起。他們沒有任何非基督徒朋友。如果你不花時間與非信徒在一起,你就無法瞭解他們在想什麼。

    如同我在第一章裏分享的,我是以12個禮拜向我地區裏的非信徒作挨家挨戶的談話調查來開始馬鞍峰教會的。在那之前6年,我讀過舒羅伯牧師(Robert Schuller)的書《你的教會有潛力》(Your Church Has Real Possibilities),裏面說到在1955年時,他如何挨家挨戶去探訪,並詢問好幾百個人:“你為什麼不去教會?”以及“你希望在教會裏得到什麼?”我想,這是一個很好的主意,但是這些問題的語句需要重新整理,以適合多疑的80年代。於是,我在我的筆記本寫下5個問題,用來開始馬鞍峰教會。

    1.你覺得這個地區最大的需要是什麼?這個問題只是讓人願意跟我說話。

    2.你目前固定參加任何教會嗎?如果他們的回答是“是”,我就謝謝他們,然後移到下一家。就不用再問以下的問題了。因為,我不想讓我的調查被信徒的意見所影響。注意,我不是問:“你是某個教會的會友嗎?”許多人雖然已經20年不上教會了,還是宣稱自己是某教會的會友。

    3.你想為什麼大部分的人不去教會?這樣問似乎比“你為什麼不參加教會?”不具威脅性與攻擊性。今天很多人對這樣的問題會回答:“我去不去教會不關你的事!”但是當我問他們,為什麼別人不去教會時,他們回答的往往就是他們自己的理由。

    4.如果你要找一個教會參加,哪些是你決定的因素?單單這個問題,就教我許多非信徒的思考方式,比我所有的神學訓練教我的都多。我發現大部分的教會所提供的都是非信徒所不感興趣的節目。

    5.我能為你做什麼?你能給一個真誠想要幫助人的牧師什麼建議嗎?這個問題是教會應該向它的社區問的最基本的問題。研讀福音書,你就會發現,多少次耶穌問人:“你要我為你做什麼?”他常以人的需要來開始。

    當我作這個調查時,我這樣自我介紹:“嗨!我叫雷偉恩。我在做一個社區意見調查。我不是推銷任何東西,或請你登記參加任何活動。我只是要問你五個問題。這些問題無所謂對或錯,只需要兩分鐘時間。”

    現在已經有好幾千個教會在他們的社區裏使用這五個問題。有一個找我諮詢的教派,使用這五個問題在一天之內開拓了102個新教會!如果你從未在你的地區作過未加入教會者的調查,我極力推薦你去做。

四個基本的怨言

    從馬鞍峰地區的調查中,我們發現一般對教會最常有的抱怨有四點。

    “教會很無聊,尤其是講道。都是一些跟我生活無關的事。”這是我所聽到最多的抱怨。令人驚訝的是,教會竟然能夠把一本全世界最令人興奮的書,弄到使人無聊至極。奇怪的是,教會竟然能把麵包變成石頭!

無趣的傳道人的問題是使得人們認為神是很無聊乏味的。從這個怨言,我決心要好好學習如何以實際又有趣的方式來傳達神的話語。合乎聖經的講道毋須無聊,也不一定非常教條式。未加入教會的人並非要求摻水的信息,他們只是要求實際一點罷了。他們希望禮拜天聽到的,在禮拜一能夠應用到。

   “教會的人對訪客不親切。如果我去教會,我希望覺得受歡迎而不覺得困窘。”很多未加入教會的人告訴我,他們覺得教會好像是一個黨派,當他們不懂那些“圈內”術語、詩歌、儀式時,覺得自己像個傻瓜,任由教會的人來評斷他們。當未加入教會者來教會聚會時,他們是處在畏懼害怕的情緒當中。於是,馬鞍峰教會決定,我們要盡可能地讓訪客覺得受歡迎、被需要,而沒有被監視的感覺。

    “教會對我的錢比對我的人有興趣。”由於許多電視佈道家,以及許多基督教機構積極露骨的募款方式,使未加入教會者對於金錢募捐非常敏感。海比爾(Bill Hybels)在他的社區做調查時,發現這一點是人們最大的抱怨。很多人相信牧師“在那兒就是為了錢”,豪華的教會建築更是在火上加油。為此,我們決定要有所反應。收奉獻時,我們就宣佈奉獻只為我們教會大家庭裏的人而設,我們不期望訪客奉獻。

    “我們擔心教會裏的幼兒看顧得不好。”馬鞍峰教會滿是年輕夫婦,所以我們對於這個抱怨一點也不驚訝。教會必須贏得父母的信任。馬鞍峰教會採用一套嚴謹的兒童事工指引,並且將之出版,俾使兒童事工安全又完善。你如果要接觸年輕夫婦,一定要有一套完善的兒童事工。

    耶穌教導門徒傳福音要有策略。“我差你們去,如同羊進入狼群,所以你們要靈巧像蛇,馴良像鴿子。”(太1016)在足球賽中,成功的球隊懂得研究防守方式。當一場球賽,攻擊的一方列陣時,另一方的防守後衛就必須研究對方如何列陣。他必須能先看出防守會如何反應,當對方攻擊時,用什麼方法阻擋。如果他做不到,就會馬上被撤換。

    在傳福音上,“研究防守方式”意即事先瞭解非信徒心裏在想什麼;也就是試著以他們的方式思考。

    對於我們的調查,我覺得最有意思的是,所有這些來自未加入教會者的抱怨,都與神學無關。我沒有碰到任何一個人說:“我不去教會,因為我不相信神。”但是,我卻遇見很多人說:“我相信神,但我不覺得教會有我需要的。”大部分未加入教會者都不是無神論者:他們往往只是消息錯誤,離棄教會,或是太忙。

    運用我們在調查中所收集的資料,我們寄出一封公開信給社區,對未加入教會者心裏的主要問題加以討論,並且宣佈,一個特別設計來改革他們所指出缺失的聚會即將開始。

    我完全憑信心去寫這封信。當我們把它寄出去時,我們根本尚未舉行主日崇拜。憑信心,我們事先宣佈我們決定要開始的教會的形態。

    我在信上的第一句話就界定了我們的物件,將馬鞍峰教會定位在“一個為未加入教會者設立的教會”。整封信的語氣力求切合未加入教會者的需要,而不是要吸引其他教會的基督徒。事實上,我所接到的回函中,所有憤怒批評的信都是基督徒寫來的,責問我為什麼沒有提到耶穌或聖經,還有些對我的得救與否表示懷疑!他們只是不瞭解我嘗試要做的。

    由於那封信,第一次的崇拜有205人參加,接下來的10個禮拜,有82位將生命主權交給基督。有這樣的結果,雖然被一些基督徒誤會也是值得的。你必須決定到底要打動誰的心。

 

    嗨!鄰居!

終於!

    一個專為已經厭倦于教會傳統禮拜形態者而設計的教會誕生了!讓我們面對事實:今天很多人不再活躍在教會裏了。

為什麼?

    往往……

    ·講道無趣,跟生活又沒什麼相關

    ·很多教會似乎對你的荷包比對你本身還有興趣

    ·教會的人對訪客不親切

    ·你懷疑教會對孩童照顧不夠周到

     你是否認為參加教會應該是一種享受?

我們有好消息給您;

    馬鞍峰社區教會是一個新成立的教會,特別為80年代你的需要而設計的。我們是一群友善快樂的人,並且深知基督徒生活方式的喜樂。

    在馬鞍峰社區教會,你會

    ·遇見新朋友,並且認識你的鄰居

    ·享受具現代感而快活的音樂

    ·聽到正面實際的信息,每一周激勵你

    ·安心將孩童託付給認真用心的人員照顧

為什麼不來?就這個禮拜天!

    誠邀您來我們第一次公開慶祝復活節禮拜,在46上午1100成為我的貴賓。我們目前假拉古那高中劇場聚會。如果你尚未固定參加教會,請給我們一次機會!

你會發現有所不同!

                                雪偉恩牧師   敬上

                                             1980320

 

順著他們的性向來抓魚

    我們必須願意從魚自己的角度來抓魚,這是馬鞍峰教會傳福音策略的重心。在我父親釣魚的例子中,我提到要成功地釣到魚,往往要忍受一些不舒適,纔能釣到魚。一般而言,釣魚的人不會到離柏油路超過半裏遠的水裏去,但是認真的釣者會到任何有魚的地方去。你對於大使命有多認真?你的教會有多認真?你願意不顧一切的不適,到任何地方為基督得人嗎?

瞭解並適應他們的文化

    耶穌教導門徒:“無論進哪一城,人若接待你們,給你們擺上什麼,你們就吃什麼。”(路108)耶穌的含意不只是指食物而言,他乃是命令他們對於當地文化要敏銳。他乃是告訴他們要能調整適應他們想要接觸的對象。在不抵觸聖經的原則下,他們應該要能適應當地的文化風俗。

    當我在日本作學生宣教士時,我必須學著吃擺在我眼前的食物。任何我那時嘗過的東西,我都不喜歡,但是我愛日本人,想要為基督贏得他們,所以我調整適應他們的方式。

    往往我們讓文化差異存留在信徒與非信徒之間,成為福音的阻擋。某些基督徒只要談到“適應他們的文化”就認為是新派神學。這種懼怕心理不是新的,這就是使徒行傳15章,使徒們召開耶路撒冷會議的原因,當時的議題是:“應該隨從猶太人的習俗文化,纔能稱作真基督徒嗎?”使徒與長者清楚地回答:“不用!”從那一點開始,基督教開始適應每一個新的文化,廣傳到世界各地。

    福音一直是藉著文化來傳達的,唯一的問題是,哪一種?沒有一個教會能夠保持文化中立,總是表達某種文化,因為人就是文化的產物。

    兩千年來,基督教不斷地從一個文化適應到另一個文化。如果不是這樣的話,我們今天仍然只是猶太教的一支!如果我們堅持自己在信仰上的文化表達是比別人都合乎聖經的,那我們就是忽視了兩千年的教會歷史了。

    我注意到每次去釣魚,魚不會自動跳上我的船,也不會將自己丟上岸給我。它們的文化(水中)與我們的文化(空氣中)非常不同。我需要刻意努力纔能接觸到魚。似乎必須想出如何在它們的文化中,把餌放到它們的正對面才成。

    教會若只是因為蓋了一棟建築物,掛上招牌,就期望未加入教會者自動上門,這是欺騙自己。人們不會自動跳進你的船,你必須滲透他們的文化。

    要滲透他們的文化,贏得人們來聽看看你說什麼,你必須在形態上作小小的讓步。例如,我們教會採取南加州非正式、休閒的風格來從事事工。由於海灘就在幾裏外,又常年陽光普照、氣候宜人,人們多半不像其他地方那般盛裝。所以我們就根據同樣的非正式風格來設計我們的崇拜。如果你在馬鞍峰教會看到人們穿西裝打領帶,他們很可能是從外縣市來的訪客。

讓你的物件決定你接觸的方式

    以魚的性向來釣魚,意即讓你的目標物件決定你的接觸方式。你釣魚時,不論哪一種魚,你都用一樣的釣餌嗎?當然不是。你無論釣哪種魚,釣鉤大小一律相同嗎?不!你必須用最適合你想釣的魚的餌與鉤。

    保羅總是 容讓他的物件決定接觸的方式。他在哥林多前書919-22節說:

    我雖是自由的,無人轄管,然而我甘心作了眾人的僕人,為要多得人。向猶太人,我就作猶大人,為要得猶太人;向律法以下的人,我雖不在律法以下,還是作律法以下的人,為要得律法以下的人。向沒有律法的人,我就作沒有律法的人,為要得沒有律法的人。其實我在神面前,不是沒有律法;在基督面前,正在律法之下。向軟弱的人,我就作軟弱的人,為要得軟弱的人。向什麼樣的人,我就作什麼樣的人。無論如何總要救些人。

    一些人可能會批評保羅是條變色龍——跟不同的群體,他的行為舉止就不一樣,在牧養工作上,他是一個偽善者。絕不是如此,保羅非常具策略性,他的出發點是他熱切想要人得救的心志。我喜歡“今日聖經”在哥林多前書922-23節說的:“是的,無論什麼人,我都試著找出與他的共同點來,好使他樂意讓我傳講基督給他並讓基督拯救他。我這樣作是為要把福音傳給他,也為我自己因看見他們來就近基督,而受賜福。”(直譯)

有一次,我讀遍福音書,為要找出耶穌用來接觸人、向人傳福音的標準方式。我發現他並沒有一個標準方式!他傳講福音並沒有一套基本公式,他只是從那個人的立足點開始。當他與一個女人在井旁時,他談到活水;當他與漁夫在一起時,他談到打魚;當他與農夫在一起時,他談到撒種。

從未加人教會者的需要開始

    當耶穌接觸一個人時,他從那個人的傷害、需要、以及興趣開始。當他差遣門徒出去傳道時,也是這樣指示:“醫治病人,叫死人復活,叫長大麻瘋的潔淨,把鬼趕出去。你們白白地得來,也要白白地舍去。”(太108

    請注意,在這裏,耶穌完全強調需要與傷害。當一個人在痛苦當中,不管是肉體的也好,是精神上的也好,對希臘與希伯來文的原文意義一點也沒有興趣;只想著要趕快痊癒。耶穌總是照顧人們的需要與傷害。當一個患麻瘋病的人來找耶穌時,耶穌並沒有發表冗長的演講,教訓他關於利未記裏潔淨的規矩,他只是醫治他的病。當他接觸生病的人、鬼附的人時,他都立時處理他們當下的痛處。他沒有說:“對不起,這不在我的講道時刻表裏。今天,我們要繼續講民數記。”

如果你的教會對於接觸未加人教會者,態度真的嚴肅認真的話,你必須願意忍受有著一大堆問題的人。釣魚常常弄得又髒又臭。許多教會要已經去鱗去腸洗乾淨並煮熟的魚。而這也是為什麼他們一直釣不到魚的原因。

瞭解並回應未加人教會者的問題與煩惱

    馬鞍峰教會把未加入教會者的問題與煩惱看得很認真,即使他們的問題是出於無知。非信徒對於教會向他們要求財務的奉獻、教會使用罪惡感與恐懼心理來說服人、教會期待他們參加教會裏的每一場聚會、教會要新來的人起立介紹等等,都覺得煩惱。

    我們的策略是對於這些煩惱與問題,儘快解決。比如說,我們的調查顯示,對於南加州許多未加入教會者而言,教派的名稱成為很大的阻礙。於是,我們決定把教會名稱定為“馬鞍峰教會”。

    我並不以我自己美南浸信會的背景為恥,在我們的會籍班 裏,也清楚解釋馬鞍峰教會的教義與財務都隸屬美南浸信會聯會。當我們問南加州的未加入教會者:“你覺得美南浸信會如何?”我很驚訝地發現有這麼廣泛的誤解。很多非信徒,特別是天主教會背景的人,告訴我他們甚至絕不會考慮偶爾參加美南侵信會的崇拜。

對此,我有兩個選擇:在我有辦法把他們請來參加我們的教會之前,先花幾年的時間對社區進行教育,讓他們瞭解SBC(美南浸信會)的意義為何。或者,在他們接受基督之後,再來澄清這個誤解。我選擇第二個方案。

對於這個選擇,我受到批評嗎?你覺得呢?一些人出於善意,以各種神學異端以及缺乏正直等等來指責我,但是反正他們不是我傳福音的對象。我並不是要吸引基督徒或其他的浸信會會友。一旦,他們瞭解我們想要吸引的對象,他們當中很多人成為我的朋友。選擇一個中性的名字,是一個傳福音的策略,而不是一個神學上的妥協。

    1988年的蓋洛普測驗,顯示有33%的更正教信徒在他們的一生中改變參與的教派。我相信這個數字在今天是更大了。在這種產品多樣化、多選擇性的時代,人對於“品牌”的忠誠度已經很小了,價值纔是第一個考量。很少人以教派名稱來選擇教會。他們選擇最能牧養照顧他們的教會。

應需要而改變方法

    如果你曾釣魚一整天,你知道有時候你必須換換魚餌。早上魚願意咬的餌,到了下午竟然被視若無睹。今天許多教會的問題是他們在90年代竟仍然使用50年代的餌——問題是魚根本已經不吃那個餌了。我們將來成功的最大敵人,就是我們過去的成功。

使用多個魚鉤

    我長大的地方稱這種使用多個魚鉤釣魚的方法為“快線釣法(trotline fishing)”。它是在一枝釣竿上,把好幾個魚鉤接在同一條線上。它的道理是,鉤子越多,來咬的魚就越多。

    由於科技的進步,人們的選擇性越來越多。以前只有3家電視臺,現在我的電視機可以收到50幾台,再加上現在的光纖科技,很快會有3倍數目的頻道。以前可口可樂只有一種,現在有櫻桃可樂、不含糖可樂、無咖啡因可樂等等。

    去年,我看到一個電視節目報導關於消費者的選擇。資料估計,每週有大約200種雜貨的新產品推進市場,每一年有將近300份新雜誌發行。光是“裏維(Levi)”公司就有7萬種不同尺寸、形狀、材料的產品。我們活在一個多重選擇的世界。

    這樣的改變產生出的一代,期待在每一方面都有選擇。不幸的,當談到敬拜聚會時,大部分的教會只提供兩種選擇:要或不要!——如果你不能參加11點的聚會,你就錯失良機了。

    提倡多場聚會或多種形態的敬拜並非在助長消費主義。這是關於策略與不自私,是為了要盡可能傳福音給最多的人。目標是要使未加入教會者容易聽到福音。

    增長的教會提供多種節目、多場聚會、甚至多處地點。他們瞭解要接觸各式各樣的人,需要各種不同的方法。費傑利(Jerry Falwell)稱之為“地毯式搜索傳福音法”:每一個可能的時間裏,使用每一種可用的方法,接觸到每一個能接觸到的人。

    為什麼我們一般只用一個鉤子釣魚?為什麼大部分的教會只有很少的,或根本沒有向外傳福音的活動?我相信是因為我們問錯了問題。我們第一個問題往往是:“這要多少錢?”正確的問題是:“接觸的對象是誰?”一個靈魂值多少?若能接觸到還未相信基督的人,難道不值得花500塊美金在報上登個廣告嗎?

接觸社區需要付代價

    如果你的教會對於發展一套適用的傳福音策略,採取認真嚴肅的態度是要花錢的。讓我就如何以財力來落實策略提供你一些意見,來結束這一章。

    第一,花在傳福音上面的錢不是一種開支,而是一種投資。你接觸到的人,會回饋更多。在我們開始馬鞍峰教會第一次聚會之前,為了那個聚會,我們已經負債6000元美金。我們的錢哪里來的呢?用我們的個人信用卡!我們相信我們為基督而接觸的人,他們的奉獻最終總會使我們償清債務。

    在我們的預演聚會那天,發生一個奇跡——有一個從來沒來過我們家庭查經聚會的人,放了一張1000美金的支票在那天聚會的奉獻袋中。聚會完之後,負責計算錢數的姊妹給我看那張支票。我說:“我們將能成功!”毫無疑問地,4個月之內,我們便還清所欠的每一筆債務。這裏我旨在說明,我們為了要為基督得人,多麼願意付代價。

    當教會財務緊細時,往往第一個被裁減的就是宣教與廣告預算。這應該是最後一項被裁減的。這是教會新血的資源,是教會動力的來源。

    第二件對於教會財務需要瞭解的是,異象纔能使信徒願意奉獻,而不是需要。如果需要能激勵人奉獻的話,每個教會早就都很有錢了。不是那些最需要的機構能吸引大量的奉獻,而是那些有遠大異象的機構。最懂得運用奉獻金錢的教會,往往是最能吸引奉獻的教會。難怪耶穌說:“我告訴你們:凡有的,還要加給他;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路1926

    如果你的教會一直都財務不濟,你要檢驗你的異象是否清楚?異象傳達是否有果效?金錢會自然流向神所賜下、聖靈所啟示的異象。教會有經費問題,其實往往是有異象問題。

    第三,如果你的宣教事工花費的都是些零頭小錢,你得到的也都是些零頭小錢。馬太福音17章,耶穌吩咐彼得,從魚的嘴裏取錢來付羅馬帝國的稅金。27節耶穌對彼得說:“你且往海邊去釣魚,把先釣上來的魚拿起來,開了它的口,必得一塊錢……”我相信這中間有一個很重要的信息:錢一直在魚的口中,如果專心釣魚(傳福音),神就為你付帳單。

最後,記得最偉大的宣教策略家戴德生曾說過的名言:“以神的方法來成就神的工作,就永遠不缺乏神的供應。”

釣魚是一件嚴肅的事

    我一直很喜歡耶穌把傳福音比作“釣魚”,但是對於這個比喻我有一點猶豫:釣魚對於大部分的人來說,只是茶餘飯後的消遣活動。沒有人把釣魚看成是一種責任。然而,得人卻是一件嚴肅的事。對於基督徒來說絕不是一項嗜好,而是我們的生活方式。

── Rick Warren《直奔標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