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主題目錄 |

 

第二部  目標導向的教會

 

3、是什麼在推動你的教會?

 

                      人心多有計謀,惟有耶和華的籌算,纔能立定。

                                        箴言1921

 

    城西教會的張士強在晚上七點整召開每月執事會。“今天晚上我們有許多事情要討論,所以讓我們快開始吧,”士強說道。“大家都知道,今天的主要議程是對新年度的教會活動達成共識,以便在兩個禮拜後向會眾報告。”

    身為主席,士強對於這個會議很擔心。除了預算會議以外,事工計畫會議算是爭執辯論最激烈的會議了。“誰要先發言?”士強問道。

    “這應該很容易才對,”已經在教會26年的包忠心執事首先發言,“去年整年都很成功,就讓我們再做一次去年所做的吧!我認為試用過的好方法總是比新花樣好。”

    “對幹這一點,我就不同意了。”潘新仁說道:“時代不同了,我認為該重新衡量我們所作的每一件事。過去成功的事工,並不表示明年一定能行得通。尤其是崇拜,我覺得我們該開始另一種不同形式的崇拜。我們都看到自從加略山教會開始以現代化的崇拜來吸引未信者以後,教會增長的情形。”

    “是啊,有一些教會為了要人多什麼都做。”包忠心回答道。“他們忘了教會是為誰而存在?教會是為了基督徒!我們應該要與世界有所不同,有所分別。我們可不能效法這個世界。我絕對不願意看到這事發生在城西教會!”

    再來的兩個鐘頭,一連串的事工、活動開始列在教會月曆上。杜凱倫熱切地堅持教會應該要積極地參與反墮胎、支持生命權的“拯救行動(Operation Rescue)”。趙偉男則作了一個感人的見證,講到“守約者(Promise Keepers)”如何改變他的生

命,並且建議教會推動一個全教會弟兄的活動。林慈愛則主張教會需要多種互助團契。羅學人則又老調重彈地鼓吹創立教會學校;而理所當然的,戴從儉立刻問:“這要花費多少?”被提出來的意見都非常好,問題是:似乎沒有一個標準或原則讓委員們用來評估決定採用哪些事工。

    最後,柯理智發言了,到這個地步,大家都等著聽聽看他怎麼說。每次事情搞僵時,他就發表一篇演講,然後,大多數的人就聽他的。他的意見並不一定是最好的,事實上,人們常常不以為然,但是他的性格有一種力量,使得他所說的一時聽來似乎是最合理的。

    這個情景的問題出在哪里?教會裏有太多的推動力在彼此競爭,結果變成彼此矛盾,同時教會試著同時朝向好幾個目標進行。

    你如果查字典,驅駛(drive)這個字的定義包括“導引”、“控制”、“指揮”。當你駕駛一部汽車,即意味你導引、控制、指揮車子在街上走。當你釘(drive)一根釘子,你也是導引、控制、指揮釘子深入木頭。當你揮動(drive)高爾夫球杆時,你是在導引、控制、指揮高爾夫球走對路線!

    每個教會都是由某一種動力推動的。每一件事情發生,背後都有某種導引的力量,採取某種控制,隨從某種指揮。這個推動力可能並不為人所聽聞,更可能從來不曾被投票通過;但是它就在那裏,影響著教會的每一個層面。你教會背後的推動力是什麼?

由傳統推動的教會

    由傳統所推動的教會最喜愛的一句話是:“我們一直都是這樣做。”傳統導向的教會,目標就是使過去“永垂不朽”。改變總是被看作不好,僵化被視為穩定。

    年輕一點的教會往往是由使命與目標而建立,但老教會卻常被規則、條例,及儀式所束縛。一些教會,他們的傳統導向強烈到一個地步,甚至神的旨意都放在次要的地位。倪樂夫(Ralph Neighbour)曾說這類教會說到最後總是七個字:“我們從不這樣做。”

由人物推動的教會

    在這樣的教會,最重要的問題是:“領導人要怎樣?”如果牧師在這個教會已經服事很久了,他很可能是推動這個教會的人物。但是,如果這個教會有史以來,每幾年就換一個牧者,那麼,某個平信徒領袖可能是推動教會的人物。由人物所推動的教會,一個明顯的問題是,教會的活動都取決於領導人的背景、需要、不安全感,而不是神的旨意或眾人的需要;另一個問題是,當這個領導人離開或過世,教會就陷入僵局。

由財力推動的教會

    在一個由財力所推動的教會,每個人心裏的第一個問題都是:“這要花多少錢?”再沒有比錢更重要的了。在一個財力導向的教會,討論最熱烈的議題就是預算案了。一個健康的教會,良好的財務管理及正常的金錢流動是必要的;因此,財務不應該成為控制教會的基本因素。更重要的議題應該是神要這個教會做什麼。教會不是為營利而存在,任何教會的底線都不應該是:“我們盈餘是多少?”我注意到很多教會在早期都是由信心推動的教會,後來就變成財力推動的教會了。

由活動推動的教會

    主日學、婦女團契、詩班、青年團契等等,是活動導向的教會的幾項活動項目。在活動導向的教會,所有的精力都投注在維持這些教會活動。活動導向的教會,其目標往往很微妙地從造就建立眾人,而轉變為只是補足職位空缺,而教會的提名委員會便成為最重要的團體。如果有一項活動式微,有關的人便怪責他們自己沒有盡全力;但從來沒有人會質問這項事工是否行得通。

由建築物推動的教會

    邱吉爾曾說:“我們塑造建築物,然後建築物塑造我們。”會眾往往急於想要有一棟美好的建築物,而花費超過自己的能力所及。支付建築的維持費變成教會最大的預算專案;各項事工的基金,必須轉變來償還借款,於是教會實際的事工便受損,變成尾大不掉的現象。另外一些情形是,教會容讓建築物限制了將來的增長。保留一間有歷史但不合適的建築,絕對不應比接觸社區的人優先。

由特別事件推動的教會

    如果你翻閱特別事件導向的教會行事曆,你可能會有這個印象,就是教會的目標好像是要使每個人保持忙碌。一周裏,每天都有事情在進行。每次,一個大活動結束,緊接著就開始下一個。教會裏有許多活動都是像這樣搞出來的,但不見得有效果。一個教會可能很忙碌,卻不見得有目標。必須有人問:“每一個活動背後的目標是什麼?”在特別事件導向的教會,出席率成為衡量忠心和成熟與否的唯一標準。我們必須小心,不要讓聚會取代了事工,而成為信徒的基本活動。

由慕道友推動的教會

    許多教會誠懇地嘗試要為基督贏得未信的人,以及為了能與現代的文化有聯繫,而容讓慕道友的需要成為教會的推動力。他們最基本的問題往往是:“不信的人要什麼?”當然我

們一方面對於慕道友的需要、傷害及興趣必須敏銳,佈道會的設計也必須能有智慧地針對他們的需要。可是,我們不能讓慕道友支配教會的整個事工。

教會必須對慕道友的需要敏銳,卻不能由慕道友的需要來支配。

    神設立教會的目的包括傳福音,但卻不能摒除教會其他的目的。吸引慕道友是訓練門徒的第一步,但卻不能因此將之當做推動教會的主力。作生意必須以市場為導向(即以顧客的要求為依歸),但是教會卻有更高的使命。教會必須對慕道友的需要敏銳,卻不能由慕道友的需要來支配。我們必須能掌握當代文化的傳達方式,但卻不能接收其中有罪的成分,或將教會拱手讓給當代文化。

一個符合聖經的方案:目標導向的教會

今天所需要的教會是一個由目標來推動的教會,而不是一個由其他力量來推動的教會。這本書的目的是要提供一個嶄新的方案,即目標導向的教會,給組織形態與運作皆屬於傳統方式的教會一個合乎聖經教導又健康的方案。

這個方案有兩個基本要素:第一,這個方案要求新的眼界。你必須透過新約教會的五個目標來看你教會裏的每一件事情,以及神對平衡這五個目標有何計畫。

    第二,這個方案需要有一個程式來實現教會的五個目標。本書裏,我會解釋馬鞍峰教會所使用的程式,這套程式使馬鞍峰的會眾經驗了15年健康的成長。

    這絕不是“象牙塔”理論:這套程式已經在教會實際運用了15年,並產生美國歷史上增長最快最大的教會之一。並且也在美國、澳大利亞、歐洲、亞洲的上千個教會裏產生令人興奮的結果。不管你教會的大小與地點,成為目標導向的教會將會使你的教會更健康、更強壯、更有效率。

    使徒保羅提到神將來要根據我們所建立的根基是否持久來審判:“這火要試驗各人的工程怎樣。人在那根基上所建造的工程若存得住,他就要得賞賜。”(林前313-14)保羅又告訴我們工程要能存得住,其要訣是要建立在正確的根基上:“……只是各人要謹慎怎樣在上面建造。因為那已經立好的根基就是耶穌基督,此外沒有人能立別的根基。”(林前310-11

計畫、活動、以及人物個性都不能長存,只的神的目標能長存。

    強壯的教會建立在目標上!平衡地專注在新約的五個教會目標上,你的教會便能發展得健康平衡,並能持續增長。箴言1921節:“人心多有計謀,惟有耶和華的目標纔能成功”(英文直譯)。計畫、活動以及人物個性都不能長存,惟有神的目標纔能長存。

 

目標導向的重要

    目標在一切事情之先。每個教會的起步都該問這個問題:“我們為什麼而存在?”除非你知道你的教會為什麼而存在,否則你的事工沒有根基,沒有動機,也沒有方向。如果你正在開拓教會,你的第一項任務是確認你的目標。一個教會開始之初先立下根基,遠比教會存在好幾年之後重新來過容易多了。

    不管怎樣,如果你在一個停滯、走下坡的教會服事,或覺得灰心,你最重要的任務是重新厘清目標。在你將目標深植會眾的心裏之前,什麼事都別做。重新抓住清楚的異象,明白神要在你的教會,並透過你的教會做什麼。再沒有什麼比重新發現教會的目標,能更快使一個灰心的教會恢復活力的了。

    在我準備開始馬鞍峰教會的時候,我從我所做的研究發現:健康增長的教會一個最重要的因素是,有一個清晰的自我認知;他們明白他們教會存在的原因,他們的目標明確,他們確切地知道神呼召他們做什麼。他們知道什麼是他們該做的,也知道什麼不是他們所要做的!你的教會有一個清晰的自我認知嗎?

再沒有什麼比重新發現教會的目標,能更快使一個灰心的教會恢復活力的了。

    如果你問一個典型教會的會友,他們的教會為什麼而存在,你會得到各式各樣不同的答案。大部分的教會對於這一點都沒有明確而一致的想法。安文(Win Arn)是一位教會顧問,有一次告訴我他所做的調查;他調查了將近1000個教會,向他們問一個問題:“教會為何存在?”89%的會友回答:“教會的存在目的就是要照顧我的家庭及個人的需要。”對許多人來說,牧師的角色只是讓那些已經在羊圈裏的羊快樂幸福,不致於失落。只有11%的會友回答說:“教會存在的目的是要為基督贏得世界。”

    用同樣的問題來問教會的牧師:教會為何存在?令人驚訝的是,結果正好相反。90%的牧師說教會的目的是要贏得世界,10%說是要照顧會友的需要。看到這樣的調查結果,對於今天許多教會存在的矛盾、混淆、停滯現象,也就無足為奇了。如果牧師與會眾對於教會存在的目的都無法一致,矛盾與爭論必定無可避免。

    開創教會的原因有許多,有些原因是很不恰當的:競爭、教派的自大心理、領導人想要受肯定,以及其他沒有價值的動機。除非推動教會的力量合乎聖經,否則就不可能產生合神心意健康增長的教會。強壯的教會不是建立在活動、人物個性、或流行的新花招上,乃是建立在神永恆的目的之上。

           ── Rick Warren《直奔標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