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主題目錄 |

 

二、信徒的功用

 

經文:太五13-16

  主耶穌不是說基督徒要做鹽、做光,而是說基督徒就是鹽,就是光。祂又說到鹽若失去了味,怎麼叫它再鹹呢,光也不要放在斗底下。鹽若失了味,就是說鹽失去了功用;燈放在斗底下,也就是說光失去了功用。耶穌基督說這話的意思是要信徒發出鹽和光的功用,因為現今的世界已經腐化,黑暗,鹽是對付腐化,光是對付黑暗。

  什麼是腐化?腐化就是臭、爛,這世界已經發臭,發爛了。創世記第六章告訴我們,人在地上的罪惡很大,終日所思想的盡都是惡。神觀看這個世界已經敗壞了,有血氣的人已經敗壞了,因此這個世界已經腐化了。

  什麼是黑暗?善惡不分,黑白不明,這就是黑暗。以賽亞說:「禍哉那些稱惡為善,稱善為惡;以暗為光,以光為暗;以苦為甜,以甜為苦的人。」(賽五20)今天是一個不分好歹,不辨是非的世代。狡猾的人被稱讚為聰明,說謊者被稱讚為有本領,這真是是非顛倒,皂白不分的世代。耶穌基督因此要信徒向這世界發出鹽和光的功用。

(一)發出鹽的功用

  鹽最大的功用是防腐,鹽有消除腐化的功用。今天的世界實在是腐化了,個人腐化,團體也腐化,朋比為奸,同流合污,若這團體內有一個是基督徒,發出鹽的功用,就可以防止腐化。可是今天有些教會,辦理救濟,有人盜賣,可見不但世界腐化,連教會也腐化的了。

  鹽另一功用,就是發出味道。食物沒有鹽,就沒有味道,放入鹽,纔有味道。今天世上有許多人受挫折,遭遇世態炎涼,人心冷酷,感到沒有同情,沒有安慰,以至發生三種不同的人生觀。

  (一)玩世的人生觀──不顧道德、人格,天天過燈紅酒綠的生活。

  (二)憤世的人生觀──對人類不滿,不顧自己,也不顧別人。不只損害自己,也損害人,幹出傷天害理的事。

  (三)厭世的人生觀──對世界厭煩、精神崩潰、終至自殺。

  今天實在是一個沒有味道的世代,每個基督徒都應發出鹽的功用。基督徒對世界怎樣發出鹽的功用呢?愛能使無味的人生,變為有味的人生,使黑暗變為光明,使失望的變為有盼望。

  有一廠長,正要往日本考察工業,不幸被機器扎傷了手指。他到了日本後第三天,因為疼痛,便請醫生檢查,發現染上嚴重的敗血症。他發出急電給他的妻子,她就兼程趕往日本,等她趕到醫院,僅看見丈夫嚥最後一口氣。你想她是何等的傷心難過,在無可奈何中,她草草火葬了丈夫,就帶骨灰回到家鄉,一路的想到家中還有兩個小孩,如何能養大他們,越想越難過。當她回來,竟先到藥房買了一大包安眠藥,想回到家裏吞服,藉此了結殘生。

  這時另一位姊妹聽到她回來,就趕到她家,安慰她,那知見面,只見她大哭,那姊妹無法進言,只扶她的手,陪她一同流淚。她哭哭,突然跑到她自己的房中,拿出一大包安眠藥,放在那姊妹面前,並說:「真想不到在這個世界裏,竟還有同情和安慰,因此我不再想自殺了!」可見今天許多人都需要基督徒發出鹽的功用,叫他們無味的人生,變為有味的人生,叫今天處處製造紛爭的人生,變為和平相待的人生。

  鹽是用來調味的,為什麼說鹽失了味呢?先看看巴勒斯坦的鹽的來源。一是從鹽海而來,一是從鹽山而來。聖經裏海常代表罪惡,山常代表世界。換句話說,鹽從海來,從山而來,可以表明信徒也是從罪惡出來,從世界分開。鹽為何會失味?鹽從海而來,又回到海裏,從山而來,又回到山裏,就是失了味的鹽。若信徒從罪惡出來又回到罪惡裏,從世界分開來又回到世界裏,他也是失了味的鹽,失去了鹽的功用。

  約翰一書說:「凡從神生的,就不犯罪。」意謂凡從神生的,不是不能犯罪,乃是不肯犯罪,不願犯罪。換句話說,凡從神生的,沒有習慣犯罪。基督徒還在肉體之中,所以有時偶然為過犯所勝。一個真正得救、重生的基督徒,一定不習慣犯罪,一犯罪便非常痛苦,一個沒有得救重生的人,犯罪還覺得快樂。基督徒應該從世界分開,雖在世界,但不屬這世界;雖與世界接觸,但不被世界沾染。

  鹽若從海,從山裏出來,又回到海裏,回到山裏,就會失了味。猶大從罪惡出來,又回到罪惡裏;底馬從世界出來,又回到世界裏。許多基督徒從罪惡出來,又回到罪惡裏,從世界出來,又回到世界裏,因此,他們失了鹽的功用。

(二)發出光的功用

  光最大的功用是驅除黑暗,光的用處是針對這個世界的。主耶穌說:「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所以光是好行為。光的解釋,也是真、善、美;暗的解釋是假、惡、醜。今天的世界,是假的,假仁假義,不少文化人,筆墨生動,寫得一手好文章,令人讀了聲淚俱下,叫人佩服得五體投地,但他的生活,卻是人格與文格、人品與文品,全不一樣,這真是一個虛假的世代。

  今天有許多大人物,滿口捨己犧牲,為社會人群服務,捐輸錢財,為人民謀福利,一若個人得失,在所不計。但看他的生活,則全無捨己犧牲的影子,甚至只是犧牲別人,不但自私自利,抑且損人利己。

  主耶穌為何為耶路撒冷哀哭?這時許多來耶路撒冷過節的人,穿長衣,佩經文,前往聖殿敬拜神,但主耶穌看到這些人的內心,與神絲毫沒有關係,徒有敬虔的外貌,卻無敬虔的實意。正如以西結說:「他們的口多顯愛情,心卻追隨財利。」(結卅三31)。有人把宗教作沽名釣譽的工具。所以主耶穌為耶路撒冷哀哭,主耶穌照樣為今天的世界哀哭。

  光也是代表善,暗是代表惡。主耶穌教訓我們慕義,但他們卻慕利。商人外面所掛的招牌是童叟無欺,裏面掛的是對我生財。公務員係人民的公僕,應為人民謀福利,但有許多公務員卻在漁肉人民,這真是多麼墮落的世代啊!

  光也是代表美,暗是代表醜。今天人與人之間,一言不合,就拳腳交加,打得頭破血流;朋友之間,為了一點點小利,竟拼得你死我活,甚至連家庭內,夫婦間時常勃谿,這真是何等醜的世代啊!

  主耶穌說,不要把燈火放在斗底下。古時候沒有電燈,一切的光都是由燈發出。燈能夠發光,是因為有油,有油自有光,油表示聖靈,可見基督徒裏面有聖靈,自然有好行為。點燈放在斗底下,意即將光掩蓋起來,不能顯露。斗是什麼?斗是買賣的工具,也就是每個人的生計。基督徒為什麼不能發光,因為把時間都用在生計上,把精神也都用在生計上,為天上屬靈的事,卻無時間、無精神去追求,所以不能發光。

  斗要掩蓋燈的話,一定要比燈大,比燈高,在你的心中,有一件事、一件物,或一個人比神大、比神高,那就是你心中的斗,把你燈掩蓋,使你的光不能顯露出來。

  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記載兩種童女,聰明的和愚拙的。她們的分別,不是有沒有光,也不是有沒有油,而是聰明的童女夜深也不怕,因為她們的光能繼續;愚拙的童女,很怕夜深,因為他們的光不能繼續。這因為聰明的童女,預備油在器皿裏,愚拙的童女,沒有預備油在器皿裏。聰明的童女兩處有油,也就是備有二次油,意即一是接受聖靈,另一是被聖靈充滿。所以聰明的童女,不但接受聖靈,也充滿聖靈;愚拙的只接受聖靈,卻沒有充滿聖靈。一個沒有充滿聖靈的信徒,黑夜一來,就站立不住。

  鹽要從海出來,從山出來,就發出功用。鹽若回到海裏,回到山裏,就失了味。基督徒要充滿聖靈,也要將海(罪惡)和山(世界)推出去。

  聖靈在新約裏有兩個標記,就是鴿子與火。主耶穌從約但河受洗上來的時候,聖靈彷彿鴿子降下,落在主耶穌身上;五旬節的時候,聖靈像火焰顯現出來,分開落在門徒身上。

  挪亞看見洪水乾了,放出一隻鴿子,但鴿子找不落腳之地,又飛回方舟裏,聖靈也要在我們心裏,找落腳之地,纔降落在我們心裏。若基督徒的心中,充滿罪惡,充滿世界,聖靈就找不落腳之地。

  五旬節聖靈像火焰降在門徒身上,是因為先聽從主耶穌的吩咐,在馬可樓上等候神所應許的,一共等候了十天,在這十天之中,他們思想到自己的忘恩負義、驕傲、爭論為大等等,他們先把這些罪惡對付出去,聖靈就像火焰降臨在他們身上,他們就得能力。

  所以基督徒不但要接受聖靈,也應當充滿聖靈,為主發光。求神叫今天的教會,好像一盞明燈,叫在黑暗裏的人,能尋找到神。

  我們要發出鹽和光的功用。──  吳勇《信徒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