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主題目錄 |

 

第三章 靈命成長的要素

 

前面已經討論過了靈命歷程,但只認識靈命歷程,而不知道這歷程是在什麼學習環境、怎樣操練裏面纔可以達到,是不夠的。因為屬靈的生命不是遵守一些法則,就能讓我們進入的。屬靈的生命是表現在整個生活中。最好找一本傳記或一些屬靈人好好的學習。因為一本傳記,包括了屬靈人的生活,他一生的經歷都在裏面。

  羅馬書第十五章五節說:「叫你們彼此同心,效法基督耶穌」,第八章二十九節又說:「因為他預先所知道的人,就預先定下效法他兒子的模樣,使他兒子在許多弟兄中作長子。」這裏「效法他兒子的模樣」,英文聖經另一翻譯是:「模成他兒子的模樣」。怎麼模成呢?就好象一塊臘鎔化之後,倒在一個模子裏面。在擴大聖經指出它是說「內在的形像」。因為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照著神的形像造的,神的形像最完全的,就是神的兒子。神要把我們造成具有祂內在性情。我們來看主耶穌在地上「屬靈生命」是怎樣形成?(p.84-86)保羅說,你們要效法我,好象我效法基督。我們要怎麼效法保羅呢?我們不是效法保羅所作的工作,乃是效法保羅的靈命歷程,或他學習基督的歷程。(p.83)

  在使徒行傳第二章,我們看見當時教會如何建立起來。聖經說,他們遵守使徒的教訓,使徒的教訓就是使徒的經歷。因為當時還沒有新約聖經,教會就是建立在使徒對主自己的經歷上面。現在我們來看他們的經歷及過程是如何的,我們就知道靈命成熟的經歷。

壹、主耶穌基督的歷程

  首先來看看主耶穌的靈命歷程,祂在地上有三十三年半的時間,祂所走的歷程,就是我們要學習的榜樣。祂出來公開服事時大約是三十歲,服事有三年半,祂這三十三年半靈命歷程是為什麼?主耶穌本可以一降生就成為成年人像亞當一樣,然後為我們釘在十字架上,解決我們的罪。為什麼要經過這個歷程?因主耶穌要借著聖靈道成肉身,在地上走完神所預定的道路,升到天上去,把聖靈澆灌下來。這聖靈住在我們裏面,是要重新帶領我們走主耶穌所走過的道路。因此我們就知道說,為什麼主耶穌要道成肉身,要在地上生活三十三年半,這是一個奧秘的啟示。

  祂在地上生活中主要有二個階段,一是做完全人,再是做一個僕人的榜樣。(p.84)

一、完全人

  祂在地上的時間中,第一段,耶穌在地上三十年學習達到一個完全人。聖經四福音講到主耶穌,從四個方向來說明。路加福音講到耶穌是一個完全人;因為路加是個醫生,是接受希臘文化的,希臘文化就是追求成為完全人。這也是神造人的本意。主耶穌還沒有出來作工以前,祂受浸的時候,天上有聲音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這是證明;祂三十年的生活已蒙神悅納。一個人蒙神的喜悅,不在乎他做什麼,只在乎他是否活在神前達到完全。所以基督徒靈命的第一層,就是要學習在日常生活中作完全人。

  主耶穌在什麼狀況下學習呢?主耶穌是活在律法底下,律法是神對人的要求。為什麼有些基督徒蒙召出來不能被神用呢?因他連生活、性格都沒有受過訓練。所謂屬靈,是要一個人的性格達到完全纔是屬靈,不是變成怪人。在羅馬書第五章四節說:「患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老練生盼望。」這「老練」在英文的聖經中是翻譯作「性格」,就是人在心思、情感、意志上面,都要達到完全。受世上教育能夠讓我們性格達到完全,如果你沒有機會受好的教育沒有關係,你可以受聖靈的教育,聖靈的教育可以讓你的性格達到完全。如果你好好固定的讀經、禱告,有固定的靈修生活,你做人做事一定會慢慢的變得很完全。你看一個讀經禱告不正常的人,就知道他的性格不夠正常。他高興做什麼就做什麼,因他不能夠控制自己。凡不能夠約束自己的人,也不會被神約束,將來不能夠服事別人,也不能被神來用。一個正常家庭的孩子信主,神就比較能夠使用他,因為他有比較好的性格。如何培養好的性格呢?首先要注重生活上的學習,生活有規律、有秩序,這種訓練,是讓他成長的要素。要屬靈,你自己就得管理自己;要靈修,就需要有規律的生活;有規律生活,纔能表示說你這個人是正常的。很多基督徒生活太情緒化,就是沒有受過嚴格的訓練。保羅一被聖靈充滿以後,他馬上能夠被主用,為什麼?因他在迦瑪列門下,在生活、性格上受過最嚴格的訓練。

  我們再看主耶穌跟門徒在一起三年半做什麼?就是訓練他們學習過敬虔的生活。那時聖靈還沒有降下來,主在地上與神同在,主耶穌走到那裏,主耶穌怎麼禱告、傳道、起居,他們都跟著模仿。所以我們今天的信徒在生活上也一定要學習主自己和屬靈人敬虔的榜樣。

  規矩與榜樣 屬靈的長進要從屬靈規矩、屬靈的榜樣方面來操練。最好的一本書是「效法基督」,是中世紀基督徒所走屬靈的道路,即建立個人聖潔的生活。生活、心思、情感、意念,都要經過操練。在教會荒涼時,要追求屬靈的人,就進到修道院去,在那個環境裏面來操練。當時產生很多聖人,這些人都是經過嚴格的訓練。若去讀傳記,就會看見每個屬靈人在剛開始追求時,都是在讀經、禱告、工作、禁食上,嚴格要求自己。因為一個不願盡心、盡力追求主的人,聖靈就找不到幫助他的憑藉。如果不是從這些方面開始學習,一次聖靈充滿就要屬靈,是不可能的。你的靈修生活,就是用來操練你,使你達到人格完全的一條道路。

  若要被聖靈引導,先要把聖潔生活建立好,你纔能被聖靈引導。主耶穌達到完全以後,聖靈像鴿子降在祂身上;然後聖靈才引導祂在曠野受魔鬼的試探,進入屬靈的爭戰。經過這試探以後,主耶穌才成為神的執事。主耶穌的經歷就是我們的經歷,所以在路加福音裏面對祂三十年的生活用一句話描寫,就是「神和人喜愛他的心,都一齊增長。」

  一個基督徒如果外邦人都看不起你,你就不能為主耶穌作見證了,因為人的標準你都還沒有達到。所以主耶穌說,你們的義若不勝過文士和法利賽人的義,斷不能進天國(太五20)。屬靈是,第一個先達到世人的標準,而且要超過。我們覺得今天很多基督徒實在連做人都還沒做好。有時去參加退修會,好的床位都是信徒選去,傳道人只好選那靠門口的。退修會不提奉獻,不收錢,他們就不奉獻。良心沒有對付好,做人都沒有做好,這樣還要能被神所用麼?今天有些人的屬靈是架空,希望騰空而起,不可能的。屬靈要腳踏實地,像主耶穌一樣,走拿撒勒人的道路。主耶穌未出來傳道以前,每一天作木匠,祂並沒有吹一口氣,就把椅子吹出來;是走這個做人的道路。屬靈的道路,就是走卑微實際的道路。

  倪弟兄講到,在上海有位年長弟兄,在還沒有信主以前,連外邦人都認為他很笨,他受的教育不多。但信主以後,他很會讀經,因為那時跟他在一起聚會的都是上海的大學生和銀行界的一些高級知識份子,但他們讀經都沒有這位弟兄讀得好。一個人如果能夠愛主,能夠奉獻,聖靈能夠改變他,賜他屬天的智慧,連他天然的缺陷都能夠改變過來。這就印證聖經說:「若有人在基督裏,他就是新造的人。」(林後五17)問題是這人是不是奉獻的人,是不是絕對順服,若是這樣聖靈就有辦法把他從前教育的不夠、家庭的缺陷,都會給他補足了。慕迪受的教育並不算高,但他成為偉大的佈道家,為什麼?因為他能被聖靈充滿。今天的問題就是信徒無論是屬世界的、屬熱心的,都沒有絕對的奉獻,聖靈無法在他們身上做改變的工作,讓他們能達到完全。

二、僕人

  主耶穌所走的第二步,是作僕人的路,是祂公開服事的三年半中所走的。史百克弟兄說過:「服事就是生命」。若一個信徒一開始就沒有心為主放下一切去服事人,那麼他所有的追求都是虛空的。他的追求只為滿足自己,是不能成為屬靈的人。祂是借著舍己遵行神的旨意傳福音,因苦難而學習順服,因順服而達到完全。因此我們必須跟隨祂的腳蹤,學習做神的僕人服事人。但是,要服事主、作主的僕人,就先得過敬虔的生活,被聖靈管理,在聖靈引導下來服事主。所以,要走第二步,就先要有第一步的基礎。

三、神兒子的榜樣

  主耶穌在地上生活,屬靈生命的秘訣,是祂在地上站在神兒子的地位和經歷上。這就是約翰福音所記載的,祂不但太初與父同在(有親密的交通),祂在地上也是與父同行。

  第一,祂與父有完全的交通--祂活在父的愛中。祂說:「其實我不是獨自一人,因為有父與我同在。」(約十六36)祂一切所行都是出自對父的愛和順服,這是我們今天所該學習的榜樣。我們是否像祂一樣愛神,與神有親密不斷的交通?十七世紀法國的勞倫斯弟兄,他的「與神同在」的見證,造就了許多信徒,流傳直到今日。書中記載:

  「他的言論與書信,只注意一件事:就是與神同在。不只在祈禱時,和神同在;就是在事務最忙的時候,也是念念不忘地與神同在。他這樣作,真叫他的生命,越過越聖潔,越敬虔,越愛神,除神之外,宇宙和世界對於他,好象空白似的;有了神,就有了一切,雖然下地獄他也甘心,他的心,常常充滿了神。他的光景,正像詩篇七十三篇二十五節所說的:『除你以外,在天上我有誰呢!除你以外,在地上我也沒有所愛慕的。』他與神同在的經歷,有四十多年之久。」

  第二,祂站在神兒子的地位--因為祂愛父、尊敬父,所以祂凡事尋求父的旨意。祂自己見證說:「我憑著自己不能作什麼,我怎麼聽見,就怎麼審判,我的審判也是公平的。因為我不求自己的意思,只求那差我來者的旨意。」(約五30)照樣,我們若要在主裏長進,必須學習凡事尋求神旨,尋求聖靈的引導。因為保羅說:「凡被神的靈引導的,都是神的兒子。」(羅八14)

  我們來看十二使徒的經歷,十二使徒也是聽見主耶穌的呼召,就撇下一切跟從主。他們先經過三年半與主同行效法基督的生活,在屬靈榜樣下學習;其次再經過服事的訓練,經過「客西馬尼」,失敗、灰心、破碎魂生命的經歷。最後,因見復活的主,經等候而得著聖靈充滿,進入「五旬節」的經歷,成為主的器皿。

  保羅雖然沒有跟過肉身的主耶穌,他也有同樣的經歷。他先在迦瑪列門下受過律法嚴格的教育,按法利賽人的方式熱心服事神。但是,等到在大馬色路上遇見主,他的「己」生命被主破碎以後,經過禱告被聖靈充滿,不久他就成為主的見證人。使徒行傳第二章中,初代教會的信徒,大多是敬虔的猶太人,或是進猶太教敬虔的外邦人。因為他們受過猶太律法的教育,有了敬虔的生活和習慣,所以當他們悔改,信主後立刻被聖靈充滿,活出基督徒的見證,這是歷代屬靈人所走的道路。

貳、成長的要素

一、操練過敬虔的生活

  主耶穌的登山寶訓指在馬太福音第五章--講到進天國的要素,天國子民的性格:虛心、溫柔、憐恤人、饑渴慕義等等。因為天國子民就是建立在這種性格上面。怎樣能夠把這性格建立在我們身上呢?這個就需要我們去操練。

  主耶穌在馬太福音第六章中馬上講到操練的方向:一是拖舍行善、包括身心的關懷,二是進入內室禱告,就是個人單獨尋求主的面,為神的國禱告,三是禁食,即學習克制肉體的情欲,四是不為自己積財,意思是放下錢財、物質的依靠,完全仰望主過信心的生活,擺上一切為神的國。歷代聖徒,都是經過敬虔的操練,而得到聖潔的品格。教會歷史上,留下最有名的操練敬虔的書就是肯培?多馬所著「效法基督」,其中講到一、外在的操練:輕看世界虛榮,克制情欲、懺悔、獨居、安靜、默想人生痛苦、默想死亡、罪及審判。二、內心生活:謙卑、順服、良善、和平、清潔的心、認識自己,愛耶穌超過一切,與耶穌發生親密友誼、十架道路、完全棄絕自己,輕看世俗知識等等。

  從傳記中也可看見他們是怎樣操練。我們若讀戴德生的傳記,看他怎樣用錢,怎樣禱告,怎樣去照顧窮人,我們就可以朝這個方向來學習。

  另外「造就故事」這本書裏講到基督徒怎樣對付世界、禱告、傳福音、奉獻、舍己等等。比如說講禱告,書中收集了六、七十個例子,你可以從這六、七十個例子中學到禱告的方法。讀經也是這樣,並不是要大家按照例子去行,但是,從此我們可以看到真正禱告的人是怎麼操練。最好的方法是找一位屬靈前輩來教我們,若是沒有老師,這些見證可以幫助我們。還有像對付世界、對付老我等,裏面有好多的例子。看過以後與「效法基督」配合來用,就非常的好。「效法基督」是原則性的,也是帶著生命,但有見證配合起來就更好。我們一定要認真的從各方面來操練,生活上纔能朝敬虔方面長進,神的生命纔能顯明出來。

  操練敬虔有四方面,第一要操練愛神。第二要操練順服。第三要操練受苦。一個人不肯受苦,不肯吃虧,永遠不可能脫離老我。第四要操練貧窮;對神要富足,對世界要貧窮。

  十七世紀「至聖所」的聖徒特司諦更,十六歲,因著神的恩,以致他迫切地渴慕有一個心的改變。因此,就整整花了好幾個夜晚來禱告、讀經與操練敬虔。接著他發生一場無名疾病,使他覺得快要死去一般,他迫切懇求神延長他的性命。好讓他能夠有更多的時間預備自己來迎見永遠。當他蒙應允後,就把自己完全,毫無保留地獻給神。從此他更領悟到屬地、暫時的事物都是虛幻。惟有那永遠、屬天的事物,纔是寶貝與偉大。於是,他揀選一項安靜的職業,過一種獨居、簡樸的生活,每日只吃一餐,不喝茶或咖啡,力行各種禁戒私欲的生活,他的收入很微薄,但對窮人非常地慷慨。晚上常去探望病人和窮人,盡他所能的拖舍。因他持守外面和裏面的安靜,使他與神有「甜美的對話」,以致他的魂滿溢出歡呼的喜悅,因而有了生命的改變,成為當代的聖徒。這是一個最好的例證。(參「聖徒小傳」)

二、要有生命的供應

  主耶穌在約翰福音第六章六十三節說:「叫人活著乃是靈,肉體是無益的,我對你們所說的話,就是靈,就是生命。」基督徒生命的長進是根據自己得到主耶穌的話有多少。基督徒得到主的話有二個來源:一是自己從默想中得到主的話,或是從聖經,或是聖靈的教導。二是從神的僕人的教導,或信徒的交通中得到。從神的僕人受教導是最重要,因為以弗所書第四章中說,神在教會中設立了使徒、先知、傳福音的、牧師和教師為成全聖徒。(參弗四11)惟有得著生命的話,信徒的生命纔能改變及成長。

  基督徒生命供應的源頭有二個,第一是聖靈,第二是聖經。我們怎樣讓聖經成為我們生命的供應這是一個大問題。今天很多基督徒讀聖經,生命並沒有得到供應,也沒有得到改變。譬如:神說你要饒恕別人,但我們讀了很多饒恕的話,還是不能饒恕。為什麼不能饒恕呢?這是因為信徒從沒有存心順服神的話,花時間為所得的命令去禱告、祈求。也沒有默想神的話,從神的話中得到生命的供應。

  現今教會大部分都在追求熱心服事、聖靈恩賜,這只是聖靈外面澆灌,與靈命還不是有絕對的關係。可以熱心禱告,但裏面還是沒有改變。甚至可以傳福音、醫病趕鬼,但裏面還是沒有改變。為什麼沒有改變呢?因為我們沒有把我們裏面的光景跟基督的話連在一起,基督的啟示還沒有在我們裏面,未從神的話裏得到更新的餵養,所以沒有改變。

  在二十世紀初,基督的教會(請讀教會復興史)可以說是接近啟示錄非拉鐵非教會的光景。因在二十世紀初,有一個開西聚會,由開西聚會產生了二十世紀初英國、美國、澳洲的復興。在開西聚會中的屬靈人物包括賓路易師母、慕安得烈等,他們把教會帶到最高峰。

  豪威爾(劬勞的祭司),他就是在開西聚會得到幫助。錫安堂出版的「不住增長的信心」,就是描寫二十世紀醫病使徒維格氏?維爾的經歷;他常常把已死的人扶在牆壁上,奉耶穌的名叫他活過來,到現在還沒有看過醫病恩賜超過他的。他醫病的恩賜是從那裏來的呢?他起先是屬基要派的信徒,後來得到聖靈的充滿,又得到弟兄會及開西聚會屬靈人信息的説明。弟兄會在神的話上供應他,靈恩派帶領他得到聖靈,加上他在信主後就有敬虔的操練。他不過是個鉛管工人而已,但神用他,他到那裏福音佈道,都是成千上萬人得救、得醫治。

  他怎麼能夠被建立呢?因他接受各方面的建造。你光靠自己讀聖經是不夠的,要有神所用的僕人所傳講出來的信息纔能被建立。我們如果沒有得到啟示,光讀聖經字面的意思,是不夠的。我們要讀曆世歷代神所重用的僕人所講的信息,因神把聖經向他們開啟。在以弗所書第二章說:「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為何不說建造在牧師、教師上面呢?因為使徒和先知就是負責把神的話開啟,來供應曆世歷代的信徒。有了這話的建造以後,你才能夠被建立起來。

  英國弟兄會裏有二位使徒,一位是達秘,他是負責把聖經解開。一位是慕勒,他是作一個信心的見證人。我們若要被建立,必須找他們的書來學習。

  何謂生命的信息?就是人的靈命還沒有達到先知使徒的標準以前,所作的服事都是受限於他所在之地和所處的時代,沒有「建造基督身體」的服事,所以沒有辦法把我們建造起來。賓路易師母和慕安得烈雖已去世,所寫的書還是一直幫助很多人;所有身體的服事,超越時空的限制,這纔是真的使徒先知;不是說他建立多少教會,傳多少福音,而是問他們所建立的人能不能達到這個水準。我們看見很多教會被建立起來,但基督徒還是作嬰孩,為什麼?因為沒有接受使徒和先知的建造。連牧師、傳道人都未達到使徒先知的生命,他們不過是傳福音的,不過是牧師,不過是教師。

  美國的靈恩運動,像神召會已經五十年了,有位教會歷史學者作過研究,神召會的復興,大概有六百多萬人,但並沒有把美國人帶入真正的復興,社會還是很亂,道德一直走下坡。而英國衛斯理的復興,整個社會都改變過來。真正的復興是真正的達到神要求的復興,即使徒行傳的復興。美國有一次復興是芬尼的復興,他傳福音,每一個人都被帶到奉獻的水準。美國的復興達到福音的復興的很多,很少達到社會的復興。有些知名的傳道人,他們的經歷還在哥林多教會的水準,還停在靈命四層的復興層前段,一邊犯罪一邊服事。而且是最粗糙的罪--肉體的罪。

  我們在初信時就是看倪弟兄的「十二籃」,裏面講到什麼叫奉獻,什麼叫作愛神,使我們從傳統宗教觀念裏面出來。有的基督徒還停在宗教的觀念裏面,甚至還用天然的觀念來愛神及事奉神。這些觀念全部要借著神的話來更新。倪弟兄怎麼有這恩賜呢?他就是把開西聚會這些傳道人的話,都消化以後,再從他的口講出來。也不全是他個人追求來的,他看很多英文的書,讀完消化之後變成他的講章,他的講章就供應我們。成長最好的方法,就是能接受各方面的供應。比如說陶恕,還有慕安得烈、宣信,這些人都是達到使徒、先知的生命,他們過世了,他們的話語、詩歌還留下來,而這些都是能建立教會的。以弗所書說,教會是建立在使徒、先知上面,不是一般傳福音的、牧師、教師身上。

  「與神同在」的作者勞倫斯,是修道院的廚師。很多曆世歷代的傳道人讀了這本書之後都得到幫助。他的生命就是達到使徒、先知的生命,因為他已經跟主聯合了。這樣的人說出來的話就能供應生命。

  要分辨生命與恩賜服事二者的不同,恩賜的服事是可以得到很多人,有很多外面的活動,但信徒生命不一定長進。生命的服事則不同,若跟他一起禱告,或者聽他的道,你這個人會改變過來。「這人將來如何」一書就是專門講這個分別。

  生命的供應包括有幾個方面,第一是聖經方面,讀經方面有分好幾層,有一層是生命的解經,要找這一類的書來看,纔能摸到生命。第二是生命的信息,比如說要怎樣脫離老我,怎樣把老我釘在十字架上面,賓路易師母所著之「各各他的十字架」有很完備的解說。

  要脫離老我,不是靠著修行,也不單靠著宣告,或靠按手就能脫離的。脫離老我是靠神的話在裏面的開啟。你要按著神的話信,因通道是從神的話來。屬靈的信心是從神的話來;神的話一解開就有信心。

  戴德生是靠著神的話被帶到信心裏面與主聯合。戴德生在中國的服事工作很大,但他的老我還沒有完全脫去,後來有一天他讀到別人寫給他的信息:「葡萄樹和枝子」得了啟示,就從老我裏面出來了。所以基督徒的經歷都因神的話解開;也因信,不是靠人的努力。但我們的靈命到那裏,神的話解開的程度才會到那裏。比如說要認識「醫病」,就要讀慕安得烈的「論神醫」,醫病各方面的真理纔能達到完全,為什麼有的人經歷神醫不完全呢?因為他對真理認識不夠完全,所以暫時得到醫治,以後還有別的毛病出來。這就告訴我們,今天如果沒有得到生命的供應,我們的靈命一直在靠自己的努力是不能達到完全的。

  靈命的成長需要聖靈和聖經。我們要有信心讓聖靈來引導,為我們解開聖經,使我們信神。神的話需要活的被解開。為什麼傳道人一直傳道,而基督徒不能長進?因為傳道人沒有經歷自己所傳講的話,所以基督徒聽了很多的道,卻產生不了真實的果效。這裏有二個原因:一個是傳道人所傳的是字句,字句是叫人死,精意(出於聖靈的)是叫人活。另外就是信徒沒有好的土地讓道的種子種進去。

三、要有一個追求的同伴

  主耶穌在地上三年半,造就了十一個門徒。主耶穌天天跟他們在一起,他們一方面有老師,也有一些同伴互相的學習、磨練。屬靈絕對離不開同伴一起的追求,沒有一個人可以單獨的學習,單獨的人絕不會屬靈。歌羅西書第三章講到:「要彼此教導,互相勸誡。」以弗所書第五章十九節說:「彼此對說,口唱心和的讚美主。」在提摩太后書第二章二十二節說:「同那清心禱告主的人追求。」所以你必須找到一些愛主的同伴,一同追求;壞的同伴會攔阻你進步。就像打球一樣,我們有位弟兄和選手打過乒乓球,他說,國手級的選手是不跟普通人打球的,因為越打越退步,他要跟他同級的打。屬靈也是這樣,聖經說:「濫交是敗壞善行。」要找一些真的願意追求主的人,跟他們在一起才不會有壞的影響。

  同伴有三個方面,第一是平輩,第二是晚輩,第三是長輩,三方面都要求主給你預備。平輩是指跟你同樣屬靈水準的在一起讀經、禱告、追求。其次是晚輩,就是去帶一些靈性較低的。再者是接受屬靈長輩的教導和幫助。我個人開始追求時,常常去服事別人,每想到要服事,自己就剛強起來了。剛開始時我們有三個人是同伴,一位是大學生,另外一位是高中生,還有一位是初中生。每一次聚完會我們三個人就在一起禱告、交通,交通自己這個禮拜怎麼跟隨主、怎麼讀聖經、怎麼讀書,在家庭、在學校怎麼生活,就是如此操練。雖然我們三個人的教育水準不同,但是還是可以在一起追求。團契還有一個好處,可以彼此幫助、勸誡、教導、安慰,有時彼此的摩擦,讓我們忍耐學習。主所帶領的門徒十二個人個性都不一樣,也是彼此磨練的。十二個人住在一起一定很不容易,例如約翰本是雷子,脾氣暴燥,但磨到最後成了最溫柔的,是專門講愛的使徒。一個壞脾氣的人能夠講愛是不容易的。主耶穌就是讓他們自己去磨。不要因為教會弟兄姊妹跟你有磨擦,你就跑掉,不要跑掉,越磨越好,不磨就不會長大。約翰壹書講,愛弟兄就是出死入生了。要愛周圍的人,確實的去愛他們,為他們禱告,幫助他們,無論生活、靈性都幫助他們,這樣你就能長大了。屬靈沒有別的秘訣,就是去走聖經所指示的道路。

  如果找不到屬靈的年長,你可以找屬靈的傳記來學習。許多被神用的人,都是經過很多人的幫助。有的幫助他讀聖經,有的幫助他學習服事,有幫助他聖靈充滿,有的幫助他內在的追求。所以你們要儘量去找屬靈老師,越多老師得幫助越多。但是要從禱告開始,不是憑自己去找,要經過禱告,然後聖靈會幫助你。一個人如不願服在別人手下受教導,永遠不會成為神的僕人。真正屬靈人都有一個人作他的權柄來幫助他。如果你能找到一個屬靈的長輩來順服他,他可以把他所有學的一切來教給你,他幾十年所學的,或者能成為你很大的幫助。

  另外,還要學習帶領別人,一個人能牧養別人纔能成長。有一次一個年長的問我說:「你結婚了嗎?」我說:「結婚了。」「有孩子了嗎?」「還沒有。」他就說:「你還沒有成為大人。」從世界眼光來看,你有一個家,有孩子,你纔能知道什麼叫愛、忍耐、謙卑。我的意思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要結婚,都要有家,而是在屬靈上來說,你去照顧一個人,而這人是神所量給你的,你去照顧他,你就會長大。

  有一位神的僕人開始奉獻追求時,每一個禮拜所賺的錢都去幫助那些貧窮的孩子,禮拜天自己沒有錢吃飯就禁食禱告。我們的靈命為什麼長不大?因為根本沒有去愛人,只在家裏禱告:「主阿!主阿!我要長大,脫離老我!」其實永遠也脫離不了。要去看顧周圍比你更需要的人,將你的錢給他,幫助他靈性長大,你的老我就脫離出去。我們有時去為弟兄姊妹禱告,他們說家裏難處很大,病很重沒有得到醫治。我說:「沒有關係,你找一個情況比你更糟的人為他禱告,你就會蒙醫治。」為什麼?你們為別人禱告,神就叫你脫離苦境。因為我們這人還活在老我裏面,你若不去服事,你的老我永遠在裏面,越禱告這老我越大。什麼是叫做愛主?如果不能愛那看得見的弟兄,就不能愛那看不見的神。所以真的基督徒沒有太多的理論,你說愛主,愛主是看得見的。愛是實行,不是理論。很多人為非洲人禱告,但周圍的鄰舍你有沒有愛他?有沒有關心他?旁邊的基督徒有的沒有飯吃,你知不知道,有沒有去注意?你若注意去行,就會長大。

四、靈命追求要平衡

  很多基督徒追求不夠平衡,所以靈命成長受到限制。這也是我們多年觀察所發現的。有些人越追求越怪,周圍的人都不敢和他相處,不知道你們有沒有這種經歷?維持靈命的平衡需要注意三方面:第一,我們與主的關係。第二,我們與信徒的關係。第三,生活和工作上的見證。

  第一,我們與主的關係:就是我們要一直活在神的面前。雖然在外面上班,在家裏做家事,但是還是可以活在神面前。一個基督徒怎樣活在神面前?首先要有內室的禱告,在禱告裏有突破,跟主有親密的交通。有了晨更、靈修之後,要操練每時刻與主同在,這樣纔能整天活在主的面前,每一時刻與主交通。在平常個人靈修就和參加禱告會一樣的釋放,纔能像一棵樹栽在溪水旁。很多基督徒沒有內在的生活,是靠外面的聚會和服事來維持,就像有了燈卻沒有油。沒有預備油的五個童女,將來不能與主一同坐席,因為他們有外面的生活與工作,但裏面沒有聖靈同在的膏油。有些基督徒表面很熱心,但突然就跌倒了,這是因為只有外面的熱心,而裏面沒有與主耶穌建立內在的、直接的關係。

  「效法基督」及慕安得烈的「內在生活」,兩本書都是說到內在的生活。大衛受逼迫,但為什麼不敢殺掃羅呢?因為他一直活在神的面前。他不敢伸手殺害耶和華的受膏者。聖靈會教導他,若殺掃羅就是殺耶和華的受膏者。基督徒一定要活在主面前纔能脫離肉體。因為聖靈要一直光照你,你纔能活出聖潔的生活。所以個人活在主面前,是靈命的起點,沒有這一點是無法成長的。

  第二,基督徒要活在信徒的交通裏面:你要跟信徒保持彼此相愛及交通才能夠平衡。很多信徒聚完會就回家,不跟別人交通,也不跟別人過彼此相交的生活,請問這樣的基督徒能長大嗎?使徒行傳中的基督徒是天天生活在一起。但是也有很多基督徒,天天跟信徒在一起,卻沒有跟耶穌在一起;天天跑教會,動不動找別人輔導,自己都沒有找過耶穌,都沒有聽過耶穌的話,都是靠別人,輔導走了,他也倒了,這也是另一種偏差。這是個人跟主沒有直接的關係。你問他說:「今天耶穌跟你說什麼阿?」他說:「沒有阿!」再過一個禮拜你問他,還是沒有。這就很糟糕了,一個禮拜耶穌都沒有跟他說什麼,這基督徒一定還沒有與主同在。信徒必須與主交通,有被主帶領的經歷,纔能與別人相交。

  第三,生活和工作的見證:有的基督徒熱心禱告,也和別的信徒在一起,但他的生活一塌糊塗。有的姊妹天天跑聚會,孩子都不管,都快變成流氓了,與丈夫關係越來越不好。很多熱心的基督徒,一個禮拜中幾乎天天都聚會,與孩子卻很少見面。你有沒有看過這樣的基督徒?一位有見識的傳道人,他就告訴青年基督徒,一禮拜二天晚上聚會,絕對不能再多。因他們有孩子,而孩子還小。我們姊妹當中有從事兒童教育工作的就知道,為什麼孩子人格不正常,就是家長不常與孩子同在,光要孩子屬靈,人格正常,是不可能的。傳道人若是弟兄出去,姊妹一定要在家照顧孩子,孩子有父母人格的教育、靈修的教育,家庭就能被復興了。有些教會建立超過一百年了,如果每一代都傳下來,不失去,那麼教會必然坐滿信徒。而如今我們強調服事、服事,把家庭都丟掉了,且在辦公場所都無法作見證,其實真正的見證就是你的生活。因為基督徒的角色不一樣,不是每一個人天天都要到教會服事,每一個人都出來作傳道。神把你擺在公司裏面,就是要把公司的人帶來信主,信徒要能在工作場所作見證,福音纔能傳出去。

  現今的人是要看福音,不是聽福音。中國的哲學比我們的福音講的還要玄秘,在中國傳福音,理論是沒有用的,中國人最會講理論了,人是要看福音,這福音在那裏呢?就是你的生活。如果在你職業上都不能為主作見證,你就不要出來傳道了,因還沒有達到神的標準。主耶穌在登山寶訓中說:「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太五16)所以我們就常常問信徒,你要出來傳道,請問在你的職業上有沒有見證?米勒牧師在巴黎問一個美國的傳道人:「你來巴黎作什麼?」他說:「來傳福音。」米勒又問他:「你在家鄉有沒有傳福音?」傳道人回答:「沒有啊!」米勒牧師笑了說:「你在家鄉都沒有傳福音,還到巴黎去傳福音?你周圍的人都沒有向他們傳福音,還要作宣教士,這是不可能的。」到印度宣教的傳教士海弗爾寫了一本書叫「若」,她在英國時已經帶很多的女工信主,然後神才將她差到印度去。現今所有學習服事的人,一定要先在生活上得到見證;禱告、交通纔能在教會中被信徒稱許;一定要在生活上、職業上、愛弟兄的事上得到見證,才配出來傳道。因為基督徒的生活就是燈檯,我們認識神也是要在生活上來操練。

  保羅呼召提摩太出來服事神,是因為提摩太在本地及鄰近地區已有了美好的名聲(徒十六13)。大衛成長的過程,是先從牧羊學習,他牧羊時有時熊來或獅子來,他先把熊和獅子打敗,然後他才能夠打歌利亞。大衛如果沒有先對付熊、獅子,他能打敗歌利亞嗎?真正靈命的成長,是你在生活上禱告有突破、有見證,然後你才能夠幫助別人突破。你自己生活都沒有突破,你怎能幫助別人突破?你自己都不夠吃,如何分給別人,餵養別人呢?

  我們學習認識神有二個步驟。在初期的時候,都是從生活上及日常工作上來認識神,其次在服事上來認識神。學生開始認識神,就是從讀書上來認識神,把書讀好,來證明我的禱告達到神面前。而且在家庭裏面隨聖靈引導來做兒女,來顯明屬靈的進步。在教會裏,要看姊妹屬靈如何,最好去問他家裏的人,他在家裏有沒有改變。如果你要問弟兄的屬靈情況,問他太太就好了,太太若稱許他,他纔是及格,太太若還沒有稱許他,他還沒有及格。屬靈要到一個地步,你周圍的人都對你沒有話說了,因為聖經上說到主耶穌時說:「神和人喜愛他的心都一齊增長」,不但是有,而且還要增長。── 賓路易師母《生命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