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主題目錄 |

 

進到至聖所──信徒靈程的三個地位

 

──約翰十二章廿四,廿五,卅二,卅三節。十三章三節,十五章一至五節,十七章一節──

  前晚講到橄欖山必經之路,昨晚講進迦南必經之路,今晚想講入至聖所必經之路。

  至聖所的生活,是至快樂的生活;是至密切的靈交。靈交即人與神之往來。這是最大的福氣,無上的榮耀。靈交亦是與主同工。是信徒當盡的義務。我們靈性到何地步,靈交即到何地步。靈交即靈性程度的標準。靈交又是得勝的秘訣,犯罪的人,不會作靈交。靈交又是能力的來源,沒有靈交,便沒有能力,昔日以色列人的靈交是在聖殿。聖殿分三層:一為外院,一為聖所,一為至聖所。人若要進外院,必要經過院門,此院門可稱救恩門。院內有祭壇,有銅盆。祭壇表贖罪,銅盆表聖靈。簡捷言之,即是凡欲進聖所者,必須先得主的救恩,贖了自己的罪,又得了聖靈的洗禮才可。

  外院──外院的門可稱為救恩門,這外院是以色列人敘集的地方,外人不得進去,到外院,便是到了得救的生活。

  約翰十二章論及我們的祭壇,即是耶穌為我們犧牲了性命,好像一粒麥子落在地下死了,而發生許多子粒。並言耶穌被人舉起來。此祭壇是表耶穌的血為我們流出,灑在萬國,萬代,萬人的心裏。感謝主!現今又灑在我們的心裏。

  十三章論及我們的銅盆。耶穌為甚麼洗門徒的腳?其中有很深的意義,試看耶穌對彼得說的話,便會知道了。耶穌說:「我若不洗你,你就與我無分了。」這句話是表最高的靈意。

  感謝主!我們得經過祭壇與銅盆。得了赦罪的平安,和靈性的解放。重擔已經卸下,不再作罪人了。這是何等有福!何等快樂!但是這個地步,還不是最高的,務須進步,進到聖所去。以色列的利未人在那裏事奉神。

  聖所:聖所的門可稱為歸主門。在聖所裏有三個器皿,即餅台,燈台,香爐。正與約翰十四章至十六章所言者相同。香爐表祈禱。常常祈禱,如常常燒香一般。所燒的香是粉,不是一條條的。可見祈禱不要攏統,只要一件件的稟告。真的祈禱,是從細想透,懇切盼望;且或有眼淚在內。燒香是祭壇取火,如用其他非聖的火,則必如亞倫二子為上帝所殛了。燒香是火既由祭壇而來,可見祈禱的力量必要由十字架上的愛火而來,才有功效。燒香日分兩次,上帝看為馨香。我們真心祈禱,亦必如香之寶貴,得上帝悅納。

  燈台上的燈,總是不熄的。意即要我們常常發出聖靈的光亮來,好像撒加利亞與所羅巴伯二人祈禱,在殿裏發出大光輝。今日教會無甚光輝,就因為無人燃起這燈,即缺少了聖靈之光。

  陳設餅是表我們結果了,一則用以榮耀神,一則用以益及人。一個人有聖靈之光,必能多結善果。多結善果必能使人得益,使神得榮耀。故聖所的生活,是服事神的生活。然亦非要人人去作傳道,只要不論作甚麼事都要為歸榮上帝而行。(林前十章卅一節)能如是,便是在聖所裏服事神了。這樣,不特能救自己,更能救別人。蓋利未人在聖所裏,無非為以色列人求福澤,所以我們要多作益人榮主的事。一個人入了聖所,就是入了歸主門,故當把一切都歸與主。然而到這地步,還不是最高的。還要更進一步到至聖所。

  至聖所的門簾可名為成聖門,只有大祭司可以入的。許多人把一切歸於耶穌之後還未成聖,故必須進到至聖所的地位,才是成聖的。我們看約翰十七章,便知道主耶穌當日如何進到至聖所為我們祈禱。新約的信徒,人人都可為大祭司,進到至聖所與神面對面,作最高屬靈的祈禱。因為耶穌死那時,聖殿裏的幔子已經裂開,沒有甚麼阻隔了。

  雅各到毗努伊勒,即是與神面對面之意。我們祈禱,也要到主的隱密處,與主深交,在叫我們的祈禱處,也配寫毗努伊勒四字。

  大祭司人到至聖所,其胸牌懸有十二支派之名,是用石刻的。如此表示他入至聖所不是為己,乃是為人。不是攏統,乃是將各支派一一放在心裏。

  大祭司的冠,刻「成聖歸主」四字,是表會眾歸主之意。他的肩膊上也有十二支派名字,即是將十二支派擔當到上帝面前。今日有許多教友的靈魂,都要我擔當在肩膊上,擔當他們到上帝面前。

  從前有一位熱誠的傳道人,到山東的登州城,他光繞城一週,後來竟大哭起來。因為他覺得此城的民眾的生命,要他自己負責。但他們在這罪惡深淵之中,他是負責之人,不禁要哭起來。

  又有一位牧師晚上禱告,常常哭泣,其夫人怪之。責問他說:「你自己不好好睡覺,還來攪擾他人?」牧師答道:「這裏有幾千人的靈魂未得救,我怎能不哭呢?」

  君:你會不會為他人的靈魂未得救焦急呢?教會現今所最欠缺的是這等人,如果多這等人,教會自然奮興了。

  出埃及記第二十四章,可略表明聖殿的三個部分:一節是言外院,有會眾在裏「遠遠的拜神。」九節是言聖所,十二節是言至聖所。摩西別了會眾,與一小群到了山腰;又離開小群,獨自一人上山頂,入到雲彩裏面見上帝。亞倫與眾長老在山腰,會眾在山腳。山頂表至聖所,山腰表聖所明山腳表外院。山腳是最低的地位,在山腳的人看不見上帝,在這個地位的人都佔多數。還有小數迠在山腰的。他們還不能看見上帝,但此等人較為高尚,與上帝較為接近。進到山頂能看見上帝的榮光,聽見上帝的聲音。並且自己面上發光者,只有摩西一人。今日信徒靈性的地位,也是分此三等級。君,你現在所站立的地位,是山腳麼?山腰麼?抑或是山頂麼?教會現今不是急需甚麼文學家,政治家,經濟學家,乃是急需能進到山頂在上帝面前祈禱有能力的人。

  當日門徒掉船過海,忽然起了大風,在四更時候,走了十里多路,非常辛苦,此時耶穌正在山上祈禱,祈禱後回來,上了船,風浪就停止了。因為主與他們同在就可以安然達到目的地。今日中國教會,正如在風浪之中。進步甚難,我們掉槳亦甚辛苦。我們用甚麼方法,都是無濟於事,因為主不與我們同在,是不能發生效力的。所以要有在山頂祈禱的人,領受主的能力,才可以平風息浪,解決一切危險。試看當日約書亞與亞瑪力人打仗,勝敗關頭,不是決於約書亞之運籌帷幄,也不是決於以色列人勇敢作戰,乃是決於在山頂的摩西,亞倫,戶珥三人。摩西何時舉手,以色列人就得勝;何時垂手,以色列人就失敗。今日教會,就是缺少祈禱的人。座中不少牧師,傳道,教中的領袖,他們的本分,就當如摩西為會眾舉手,使教會得勝。

  昔日彼得被捕入監,仇敵決定在明日把他殺死。幸得有馬可家中的祈禱會,把他救了出來。今日教會正如披希律的鎖鍊鎖住一般。許多信徒,甚至傳道人也給各種罪惡,或家庭,或金錢鎖住了。他們在主的靈道上失掉自由。這些人要我們祈求主去釋放他們。

  當亞哈王那時,猶太遍地飢荒,此時有一位上帝的僕人以利亞,走上迦密山為全國祈禱,當其在山上祈禱之時,已經把巴力先知完全殺了。因為他們的緣故以致全國飢荒,不下雨。以利亞在山上恆心,懇切,專一為求雨祈禱。俯伏在地,七次起來看看天色如何。但到了末次,竟然有雲,下起雨來,他的祈禱便成功了。今日中國教會,比之以利亞那時更為乾涸,今日教會所急需的,是以利亞這一類人,肯為教會祈禱,求上帝沛降靈雨。因為這種工作,就是教會奮興的原動力。比方火車能夠日行千里,就是因為有機器,有火,機器與火,就是他的原動力。今日教會不是缺少甚麼,乃是缺少火。沒有聖靈之火燃燒我們,我們就不能向前進展。我很願意聖靈之火,由這裏燒起,一直蔓延到全國。

  我們想做一個大著作家,或大經濟學家,大教育家,大政治家,恐怕未必能做到。但是想做個祈禱有力的人,就是人人皆可,我們無法推辭。所以我們務須做個有力的祈禱人,使全國教會震動,奮興起來。這樣,就表示我們進到至聖所的地位,與主同在,與主同工了。──  賈玉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