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主題目錄 |

 

導言及序

 

鮑序

 

    教會對有關聖靈的教義,常持兩種極端的態度:或過分強調,或似乎完全忽略。這種現象之所以產生,一方面是因近年來靈恩運動狂熱而引起的反應,但另一方面是信徒不瞭解聖經上有關聖靈的真理,甚至對於有關聖靈的教訓存著似乎懼怕的心理。

 

要補救這種情況,最好的方法莫如對聖經上有關聖靈的真理有清楚的闡釋;蘇穎智牧師的近著《認識保惠師聖靈》是這方面的積極貢獻。本書作者解釋有關聖靈的教訓時,儘量以聖經作根據,立論中肯;其中多處地方都預備適當的指引,讓讀者根據聖經記載去思考、評判與決定。

 

    蘇穎智牧師在美國接受神學訓練,並有多年牧養教會的經驗。返港後在播道會窩福堂九龍塘分堂事奉,現已成立為恩福堂。蘇牧師在牧會中對訓練信徒有獨特的領受。現在他將學術的根基、牧養的經驗和教導的技巧配合,寫成了這本極其實用的書。願神使用這書,造就他的教會。

 

                                               鮑會園                                                    序於香港                                                    一九八八年春

 

蘇序

 

    自從本世紀初,奧士文(Agnes  Ozman) 開啟方言運動後,沉寂了一千八百多年的問題又重燃起來,成為今日教會極富爭論性的一個問題。事實上,靈恩派在這幾十年蔓延得相當快,不獨在五旬節及神召會等宗派,甚至一些普世教會的宗派或天主教,也深受其影響。誠然,靈恩運動之興起,帶來某些教會或基督徒生命的復興,另一方面卻又引致教會混亂,甚至分裂,這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

   

   然而,歸根究底,靈恩運動倒是一個教義上的問題。可惜不少中國教會遇到這些爭論時,不是根據聖經及神學立場去判斷是非,卻以「個人經驗」及「人情」去判斷。我所謂「個人經驗」,是指不少信徒遇到「方言」及「神醫」的問題時,純粹從「個人經驗」來斷定這些是否真理:「我有說方言的經驗,對我靈性大有幫助,這一定是出於神的,是真理。」「我親眼看過某神醫按手在病人的頭上,為他禱告,他就立即得到醫治,這一定是出於神,神醫也一定是真理了。」諸如此類的理由和見證,就成為他們信仰的根據。然而,我深信我們的信仰不是基於個人的經驗,而是神自己的話語。其次,我所謂「人情」,也是中國教會的致命傷。若某教會牧師走向靈恩,我們為了「人情」,就不以聖經為依歸,或妥協、或容忍、或附會,而不敢誠實地正視這問題,不是大家都服在聖經的權柄下。

 

    其實,我相信真正的問題不在於「方言」或「神醫」是否可信,而是對於有關聖靈的真理的貧乏。我們若不從聖經神學上認識聖靈,很容易便會走歪路,曲解真理。我們若從聖經神學的角度去看,了解救贖歷史(historia Salutus) 及救贖之應用(ordo Salutus) 的分別,瞭解五旬節聖靈降臨是救贖歷史的一部份,正如基督的降生、受死、埋葬、復活及升天;那麼,我們就不會把五旬節的歷史個人化,也不會曲解路加的原意,正如我們不能叫耶穌重釘十架,再次復活,我們也不可以叫五旬節歷史重演。然而,我不是說這些只是歷史陳跡,與我們毫無關係;正如基督的死與復活帶給我們新生,五旬節也開啟了一個新紀元,一個屬靈的紀元 (The Age of the Spirit) ,它們的功能與影響是超乎時空限制的。這就是我所謂救贖之應用了(ordo Salutus) 。很多靈恩派的學者,把二者混淆不清,引致發生錯誤。

   

   如今吾弟蘇穎智牧師嘗試從一個比較闊的層面,而不流於學院派的作風,寫成《認識保惠師聖靈》一書,相信對中國教會有極大的貢獻。

 

                                         蘇穎睿

                                      序於三藩市

                 一九八七年十一月廿三日

自序

 

    在所有聖經教義中,從沒有一個教義好象聖靈論一樣,在基督教教會中,甚至在信仰純正的信徒中,引起那麼大的爭論。聖靈乃合一的靈,但可悲的是,自二十世紀以來,教會在討論聖靈,特別是聖靈的工作和恩賜方面的問題時,都會出現爭辯、彼此攻擊、批評、論斷,甚至教會分裂等情況。

    今天教會及信徒極之缺乏的,是如同聖經的平衡立場,不偏不倚。普遍信徒對聖靈存著極端的看法:

(1)只重知識和神學理論,卻缺乏應用,特別是靈裏的禱告、追求和操練;也不注意發掘聖靈的恩賜。

(2)只重主觀經歷,卻忽略聖經客觀的事實及真理,以致過份強調聖經所沒有強調的,將相對的榜樣視作絕對的教訓,要求別人去跟從。

(3)對聖靈是誰、他的位元格、屬性和工作等,持不聞不問的態度,這種信徒占今天教會大多數會眾,難怪那麼多教會,特別是那些傳統、只重儀式、節目和外表的老教會,出現死氣沉沉的現象。

       筆者過去曾親眼看見弟兄姊妹(包括牧師、傳道)因對聖靈論的偏差或不同意見而反目,甚而引致教會分離破碎,不少軟弱肢體被絆倒;又見到無數信徒對這教義的無知。所以,筆者深深感到信徒應回到聖經──不但要瞭解聖經對這教義的描述及解釋,更要確定我們應以何種態度對待那些與我們意見相左的弟兄姊妹,當自己的意見有異于聖經時,又應以何種態度視之。

    為了有效地教導弟兄姊妹有關聖靈的位元格、屬性及工作,筆者于五年多前寫成了《認識聖靈及聖靈的工作》一書。這書面世後短短一年,香港受到第三波之沖激,不少教會因此受到影響;傾向第三波及反對第三波之信

徒,壁壘分明。不少人抗拒,是不應抗拒的;他們所接納甚至跟隨的,卻不是應該接納及跟隨的。為此,筆者不得不擴闊原書範圍,加插了幾課是近數年爭拗不休的題目,另修訂了其中幾課內容,務使本書更有時代感。

    在模式方面,本來原書有習作部份,但因使用不便,釘裝也帶給讀者不少麻煩,所以,筆者決定取消習題部份,改以課後反省、應用問題討論,以重溫及應用課本內容,並將書名改為《認識保惠師聖靈》。

但願本書能帶給信徒“合一”,而不一定要“同一”的靈,堅守絕對的真理,但對於相對之意見及做法,則持接納的態度,對聖靈恩賜有不同取向的人,筆者贊成同工或弟兄到自己所認同之教會,但切忌硬將自己一套看法帶進不同立場,試圖改變她。例如,說方言的不需批評不說方言的人,不說的也不應批評說的,然而,主張說方言、說預言、知識言語為重要恩賜者,不應將這些習慣引進持不同立場之教會,並灌輸、教導、推廣這些東西;西方模式之擁抱、親嘴、跳舞等習慣,亦不可強行在中國或東方一些較保守之教會,否則肯定會帶來混亂。然而模式縱有不同,只要堅守聖經真理、使徒信經等,大家乃主內肢體,應彼此祝福,共同努力去傳福音,使人作主的門徒。願榮耀歸與三位一體的真神!

 

                              蘇穎智                                                 序於香港                                              一九九四年六月五日

 

導言:認識聖靈的需要

 

    有人曾經按著神學的發展將教會歷史分為七個時期:

1.早期教會(主後33325         神論

2.保守教會(主後325600        基督論

3.羅馬天主教會(主後6001517   人論

4.更正教會(主後15171650      救恩論

5.福音教會(主後16501850      教會論

6.獨立教會(主後18501900      末世論

7.五旬運動教會(主後19001975  聖靈論

 

    以上分法不是沒有根據的。當教會進到二十世紀以後,信徒對聖靈論這一主題才逐漸產生興趣。主要原因是自二十世紀開始,五旬節運動(Pentecostalism)及新五旬節運動(Neo-Pentecostalism)相繼產生。這不獨對死氣沉沉的大宗派教會產生很大的震撼力,因靈恩運動強調聖靈的洗,是必須受水的洗禮以後發生,聖靈充滿之必然結果乃講方言等。所以,不少福音派的學者、神學家,對靈恩派學說加以反擊,引起不少神學家及聖經學者對聖靈論這一教義愈來愈有興趣,有關聖靈之著作亦如雨後春筍,紛紛出版。

 

1 為何要認識聖靈?

 

1.聖經吩咐我們要認識獨一的真神(約十七3),聖靈乃是三位一體真神之其中一位格,所以信徒必須認識他。

2.聖靈論乃所有基督教教義中最被忽略的一門。

3.聖靈的位格不獨被異端(如耶和華見證人、摩門教等)否定,而基督教會的神學家及教會本身對聖靈的位格亦模糊不清、懷疑,甚至否定,這是十分可悲的。

4.門徒得勝的生活離不開聖靈的工作,聖潔、象主的生活表現被聖經描寫為聖靈所結的果子。可見認識聖靈是信徒成長的必經之路。

5.今天,教會死氣沉沉,主要是因為信徒(包括傳道人)沒有聖靈的充滿。另一方面,今天之五旬靈恩運動卻弊於對聖經所載有關聖靈之位元格、屬性及工作(特別是在信徒身上之工作)缺乏系統、清楚而正確的認識。

6.目前有關聖靈論之討論多缺乏正常的平衡立場,靈恩派跟隨者多注重主觀經歷而走向極端;不少福音派學者卻走向另一極端──純理論和知識的鑽研,甚至評擊一切靈恩派追隨者為異端,甚少從正面去解釋,激勵信徒過聖靈充滿的生活。

7.要認識神的旨意,信徒必須認識聖靈及他的引導,否則無從把握神的心意。

 

2 認識聖靈的基礎

 

1.神的話──聖經──是我們認識聖靈的至高權威。

2.人的經歷絕不可視作絕對的根據,任何傳統若與聖經真理抵觸,這傳統必須拚棄。

3.解經方面,我們根據保守教會、福音派學者向來持守之解經原則。其實那些原則乃“普通常識”而已。

a.上文下理乃是決定某些字、詞、句的意義的最好根據。

b.文法結構不但告訴我們經文之意,也顯示何者乃絕對命令(原文是imperative mood命令式動詞),何者乃相對的榜樣(原文是indicative述事式動詞)。而且,動詞的時式甚至可以決定聖靈哪些工作是要繼續下去的(present tense),哪些工作則已成為過去(aorist tense)。這些文法對研究聖靈的工作尤為重要。

c.聖經神學--任何解經必不能與整個聖經神學起衝突,因為神不可能是自相矛盾的。

d.不明顯的經文必須由意義明顯的經文解釋。

e.歷史背景乃認識聖經意義最好的參考依據之一。

f.不能用比喻建立教義,因它們的目的只是解釋教義或真理。

4.相對的榜樣不能視作絕對的命令,所以動詞的形態(mood)必須分清楚。

5.字義釋經是基本的釋經法,除非聖經文體或上文下理告訴我們必須按喻意解經。

6.由聖經決定神學體系而不是用神學體系決定經文意義。

7.絕對的命令是信徒必須遵從的,無論他們同意或喜歡與否。

 

3 本課程的研讀法

 

1.以聖經為中心。

2.以個人研讀或小組討論為主,以講論為輔。

3.系統神學與聖經神學並重──前者以標題為主,將各書、各卷和各人對該標題之看法臚列出來,加以歸納、分析,這方法廣而不深。後者則著重某些觀念在一段經文中之意思,藉此研究作者的寫作動機、背景、文法結構和作者的神學思想……等,將經文原意帶出,這方法深而不廣。所以,二者必須並重。

4.近代教會最多爭論的問題,如聖靈的洗、方言、預言、知識的言語、神跡、治病、靈恩運動……等,本課程將特別處理。

5.理論與實踐並重──不獨在分組討論中有經歷和應用上的分享,更按所知道的方法,操練自己,去過聖靈充滿的生活,直至我們的生活表現乃聖經所命定,是聖靈充滿之結果為目標。

6.本課程的目的不是叫信徒論斷誰為異端,乃是讓信徒清楚聖經的教導。

7.最後,令門徒得著方法應用聖經教義,建立生命,並實踐於生活中。

 

參考書目

 

1.C. C. Ryrie, The Holy Spirit.

2.Leon Morris, Spirit of the Living God: The Bible's Teaching on the Holy Spirit.

3.J. O. Sanders, The Holy Spirit and His Gifts.

4.L. S. Chafer, Systematic Theology, Vol. IV.

5.F. D. Bruner, A Theology of the Holy Spirit: the Pentecostal Experience and the New Testament Witness.

6.J. F. Walvoord, The Holy Spirit.

7.H. Berkhof, The Doctrine of the Holy Spirit

上述各書是保守福音派學者的立場,基本上,他們不贊同靈恩運動是合符聖經的。

8.R. C. Dalton, Tongues Like as of Fire.

9.R. A. Torrey, What the Bible Teaches.

10.E. S. Williams, Systematic Theology, Vol. 3.

上述各書是靈恩運動追隨者的主要理論依據。

 

11.騰近輝:《靈力剖視:聖靈比喻研究》。

12.賀西納著(魏玉琴譯):《靈恩運動:美國聖潔及五

   旬節運動史》。

13.胡恩德:《靈恩運動》。

14.陳終道《神跡、聖靈、方言》。

── 蘇穎智《認識聖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