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

 

八、合而為一的見證

 

讀經:徒十五1-1136-41,提後四9-11

  當聖靈降臨之後,教會在地上建立起來,那時福音如火似的傳開,信主的人追求聖潔,生活有見證。得救的人一天一天加多,曾有三千人、五千人悔改信主,不久就到幾萬以上。教會從耶路撒冷開始,發展到撒瑪利亞,再到安提阿;從亞洲發展到歐洲。在教會裏的人,許多背景不同,有希利尼人,有猶太人。那時為主作工的人也一天天的加多,起初十二使徒,後來有司提反,腓利,保羅,巴拿巴,西拉,馬可……等人興起。教會工作一天天增多,那時教會有一個美好的見證。教會信徒增多,傳道人也增加,感謝主!他們增多而有合而為一的見證。這見證叫主的名得榮耀,叫主的心得滿足。我們怎知主的心因此得滿足?當主將離世時,特為門徒禱告。約翰福音十七章全章是主耶穌為門徒的禱告,主將心倒出,那一篇禱告中,主耶穌四次提到「合而為一」;就知道為我們捨命的主,何等盼望門徒在祂裏面合而為一,盼望教會有合而為一的美好見證。今天教會遍佈天下,各洲大陸及萬千海島上都有門徒。今天主的門徒,有沒有追求合而為一的見證。有許多地方,有人推行教會合一的運動,組織教會聯合團體,這些是人為的組織,來促進教會合一。究竟符合聖經的標準與否?若不合聖經的標準,就不是金、銀、寶石的工作,而是草木禾的工作。今天教會有沒有達到真正合一?有人說:近年有人高叫教會合一,但教會仍然四分五裂。我們不用失望,當我們回到聖經裏,就看到教會可以合一,而且合一在神心意上。讀使徒行傳,我們清楚的看到,初期教會有合而為一的見證。

  (一)信仰合一。剛才讀的兩段聖經,明明講到保羅,巴拿巴與門徒爭辯,為甚麼說是合一?初期教會表明的見證,是純正信仰的合一;不同信仰不能合一。在此有些法利賽人,傳基督徒信了耶穌,還要受割禮,將主耶穌的救恩,打了折扣。保羅、巴拿巴不服、與他們爭論,信仰先弄清楚了,才能達到合一。在主耶穌的禱告中祂說:「聖父啊,求你因你所賜給我的名保守他們,叫他們合而為一,像我們一樣。」但其中還有一句說:「其中除了那滅亡之子。」這滅亡之子,即名為門徒,其實不是得救的門徒;他就是猶大,他沒有信靠耶穌。所以主耶穌禱告父使他們合而為一,是指一切信主的人。主說:「因我的名保守他們。」乃指凡在耶穌基督名下,信靠主的人。「凡接待祂的,就是信祂名的人,祂就賜他們權柄作神的兒女。」(約一12)約翰福音十七章十一節的最後一句:「像我們一樣,」聖父聖子是在生命中合一,因此聖經清楚告訴我們,教會的合一,是指生命的合一。信仰相同,同樣信耶穌的寶血,信十字架救人的福音,叫人得耶穌的生命。有此生命的人是合而為一的,這種合一,非常自然,不需要用人的組織,人的方法來促進推動。凡是由神所生,無論彼此間個人意見如何不同,彼此可能有過爭辯,或在追求上,程度也會不同,但信仰總是一樣的。教會的合一,是站在這立場上。若把不同信仰的聯合在一起那不是合一,乃是混合的團體。混合的團體,是屬世的人所做的事。如國家的政黨,在選舉時,那一黨得到法定的票數,那一黨就組織內閣,所有部長都是那一黨的人。有時各政黨都不能得到法定的票數。就要組織混合內閣;各個政黨派出幾個人,這是政治妥協。但行真理,沒有妥協,「是」就是,「不是」就不是,若不相信十字架寶血救贖的福音,雖掛教會的招牌,也不是耶穌基督的門徒。

  還有另一種合一,是藉武力的合一,當日本軍隊佔領華北時,要所有的教會大聯合的受他們的督導,這不是教會合一,乃是把宗教團體統一起來,用武力統一教會。那時忠於真理的教會不肯參加,不參加者不是破壞份子,乃是因為信仰不相同。

  今天有些神學院,請兩種信仰的教授,有些信聖經,信耶穌是神的兒子;有些不信聖經,不信耶穌是神的兒子,上課的時候,各人講他的一套,弄得學生們不知所從。提倡這事的人還詭辯說:容納各種信仰和見解有助於教會的合一,這不是合一,不但不能訓練神的工人,且破壞了教會的信仰。你們要進神學院,或加入教會,要查明他們的信仰,如果信仰不純正,連攷慮也不要攷慮。

  還有,教會的出版社,若是信仰純正,所出版的書籍,要合乎聖經,不要一方面賣生命的糧食,一方面賣靈魂的毒藥。

  (二)心靈合一。這就是同工之間的合一,聖經說保羅與同工,有同一心靈,同一腳蹤,保羅在哥林多後書十二章十八節說:「我們行事,不同是一個心靈麼,不同是一個腳蹤麼?」使徒行傳十五章末段,記載保羅與巴拿巴起了爭論,但他們的合一並沒有受破壞。讀這段聖經,有人責備保羅不夠愛心;有人責備巴拿巴太重親情。我不責備他們,我說他們都對,因為他們都是為主。他們二人各有特別的性格,巴拿巴又叫做勸慰子,性情溫柔;盼望人悔改,他對馬可,加上有親戚關係。他看重主的工人。保羅性情剛硬,在工作上比較嚴厲;馬可既然失敗,現在不肯再收他。有人說使徒行傳以後都是記載保羅的工作,沒有記載巴拿巴的工作,一定是巴拿巴有錯。但我們知道使徒行傳大部份是記載彼得和保羅傳福音的事蹟,其他使徒不多提及。我相信巴拿巴帶同馬可出去作工,一定也有很好的工作成績,因為在保羅書信中,曾兩次提馬可的事。保羅稱讚他,想念他。馬可後來有美好的見證,因為他也是主所重用的工人。所以那次分開,是不得已的,是神許可的。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但保羅與巴拿巴心靈是相通的,沒有因此結仇。今天我們找同工,是否以心靈相通作前提,抑以利益為取捨,有些教會長輩要請一個神學畢業的青年作同工。對他說:「你來作我同工,我可送你去留學。」那青年聽了,覺得心靈不相通,就拒絕了!為主作工,不能受利益利誘,若不合主旨,主必另行帶領。求主在教會中多興起合作的同工,同有一個心靈,同有一個腳蹤。同工的缺點,雖一時不能相容,但以後就應該包容。若不同心,就中了魔鬼的詭計。

  (三)事奉合一。使徒行傳十八章二十四至二十八節,是說到傳道人與信徒的合一。有個傳道人名叫亞波羅,他是菲洲亞力山大城有學問的人。他在以弗所講道,機會甚好。當時百基拉與亞居拉,也在其中聽他講道。覺得他對真理還未清楚明白,有幫助他之必要。所以,接他到自己家裏,用愛心款待他,將主的道向他講解明白。亞波羅很謙卑,肯接受他們的糾正,以後就成為一個被神重用的工人。可見在事奉上他們是合一的。教會是神的家,是真理的柱石和根基。教會的傳道人,與信徒同是一家人;應同心合意來事奉主。可惜今天傳道人一有缺點,信徒就大肆批評,侮辱攻擊,如此便失去了合一的見證。

  有一個傳道人到南洋作工,因為工作忙,缺少安靜;他講道雖好,但靈裏沒有負擔。有一位姊妹見到這情形,就決心負責不斷為他代禱!今天傳道人有缺點,若我們大加批評,對己既無益處,對人又不得造就,亦何益之有呢?求主光照我們,叫我們效法初期教會,像他們傳道人與信徒能在事奉上合一。

  我們切不可把傳道人看作雇工,當自己是雇主,這是不合聖經教訓的。傳道人與信徒必須在事奉上能合一,教會才有美好的見證。

  (四)捐輸合一。就是在奉獻金錢上合一。使徒行傳十一章27-30節。教會發展到安提阿,安提阿的基督徒,因猶太地有飢荒,耶路撒冷的基督徒有缺乏;就自動奉獻金錢,幫助他們。這是美好的見證。前幾天提到保羅在各地建立了教會,有腓立比教會不斷在錢財上,支持保羅傳福音的工作,使福音傳得更廣。中國教會,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許多工作仍要西差會的幫助。未見有中國信徒,奉獻金錢到國外去傳福音,或幫助退休的同工。安提阿信徒奉獻金錢幫助猶太信徒,表明他們在奉獻方面不自私。我們在主裏是一家人,無論是中,外的信徒,在主裏都是一家的人。教會奉獻應彼此相通。但今天教會對這見證太缺乏了。今天中國教會為甚麼貧窮,就是因為在錢財上不尊重主的權柄,不肯奉獻;不是因奉獻而窮,乃是因不奉獻才窮。好像死海的水,只有接受,沒有輸出,所以變臭,聖經說:「施比受更為有福。」今天教會有人把持信徒的奉獻,不准自己教會的信徒奉獻金錢到外面去,這是主大為不悅的!昔日軍閥分別割據地皮的時候,就地抽稅不繳交中央政府。教會不可有軍閥的作風。今天中國人為什麼能夠信福音,因有西國的傳教士來傳道。為什麼有西國教士來,因有許多西國的信徒奉獻錢財,支持好些傳福音的工作,這是教會美好的見證。

  加拿大有間教會,規定所收奉獻用在本教會的應少過用作支持對國外佈道工作。如果用在本教會多過用在對國外佈道。牧師就要辭職。

  如果每個信徒都明白奉獻的真正意義,人人奉獻,結果財主不能在教會掌權,而且那些無實效的事工必然減少。教會重要工作,如文字佈道,福音廣播,訓練人才等等。很多人會注意衣飾和妝扮,可惜教會的工作。沒有固定的經濟支持,因為信徒捐輸方面,沒有合一的見證。

  (五)禱告上合一。基督徒彼此是肢體,應該彼此代禱。在聖經裏彼此代禱的例子很多。今天教會有代禱的工作,但沒有負責的代禱。每年只定一天為某事工的公禱日,這是不夠的。

  南洋有一地方有公會,教會也有地方教會,地方教會的會友,很多原來是公會的會友,因此公會的人說地方教會偷羊,雙方常有磨擦,竟有信徒禱告說:「主啊,求你打倒某某公會。」他們不但沒有彼此代禱,還在禱告中打架。教會若專講一套屬靈道理,並不好好帶領信徒為別人代禱,這是不對的。

  有人離開原來的教會,有不得已的原因,但離開的心情如何?是不是為了信仰。有人離開之後,就攻擊原來的教會,他們是為了權益,有了意見,離開之後,仍懷仇恨之心。魔鬼巴不得救會起紛爭,教會起紛爭,魔鬼就可高枕無憂,因教會沒有美好的見證,就沒有能力爭戰,當你離開一個教會時,應存愛心,行真理的人,是謙卑且有愛心的,不行真理的人,才沒有謙卑與愛心。有人從這間教會走到那間教會,問牧師說:「那間才是理想的教會?」牧師說:「若有一間理想的教會,因為被你加入,恐怕就成為不理想了。最理想的教會是在天上。今天神的旨意要教會合一,在禱告上應有美好的合一的見證。

  信徒若不走十字架的道路,憑自己意思去走,教會就不能合一。照聖經的指示,教會必須先將信仰分清,做到心靈與事奉的合一,不是混合,也不是統一。今天東南亞有千萬以上華僑,向他們傳福音的責任放在香港信徒身上,求主叫我們知道在生命上信徒已經合而為一,所需要的是要在事奉上工作上活出合一的見證。──  薛玉光《教會的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