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

 

教會的墮落和分裂

 

【教會墮落的徵兆】遠在初代使徒們尚未完成他們立好教會根基的使命之前,新約聖經給我們看見,初期的教會已經有一些墮落的徵兆存在。無可諱言的,這些徵兆都是源起於撒但利用人性的弱點和天然的觀念,來破壞神對於教會的計劃,使她不能維持原初那純正與合一的性質。茲從新約聖經列舉一些實例如下:

    ()在教會中開始有人企圖假冒為善,在外表上與別人的作法一致,但實際上卻是欺哄聖靈(參徒五1~11)

    ()在教會中開始有人追求聖靈的恩賜,目的只是要滿足他們個人的私慾(參徒八18~24)

    ()在教會中開始有人注重禮儀、規條,以禮儀、規條來分門別類(參徒十一1~3)

    ()開始有人過問別地教會對禮儀、規條的看法與作法,企圖強迫別的教會接受其看法與作法(參徒十五1~5)

    ()使徒預言將必有人從教會內外起來,被仇敵利用,破壞並分裂神的教會(參徒廿29~30),後來果然應驗(參羅十六17~18;多三10~11)

    ()在教會中開始有人高舉主的工人過於聖經所記,以致彼此分黨、分爭(參林前一10~12;四6;十一18~19)

    ()教會的治理不善,容忍罪行、罪人,不能伸張公義,以致聖徒之間的糾紛,須求助於教外不義的人(參林前五1~2;六1)

    ()教會的聚會沒有規矩、不按次序,擘餅聚會時藐視主的身體(參林前十一20~34),在運用恩賜的聚會中爭相顯揚自己所得的恩賜,又癲狂、又混亂(參林前十四章)

    ()行律法主義者在教會中佔上風,有些地方教會深受他們的左右、影響(參加一6~7;三1~3),竟至連初代使徒們也怕他們,在眾人面前裝假(參加二11~13)

    ()有假先知、假師傅、假使徒,引進異端,連買他們的主也不承認(參彼後二1;猶4~16;啟二2);又有好些敵基督的出來了(約壹二18~19)

 

【主對教會墮落的預言和應驗】在啟示錄第二至三章裏,主耶穌曾藉使徒約翰寫信給七個教會,內中所描述的,固然是當時在眾教會中所發生的一些事實,但也藉此預言神的教會將要發生的歷史,亦即教會將如何墮落的演變過程,後來果然一一應驗,所以我們若要明瞭教會墮落的實情,便須從啟示錄二、三章來領取主的教訓:

    ()在教會中有所謂「尼哥拉一黨人的行為」(啟二6);「尼哥拉」的字意是「爬在平信徒之上」,故這裏是指「居間階級的行為」。在教會中有一班人自以為高於平信徒,在那裏包辦所有屬靈的事務,遂有居間階級的產生,後來演變而成為羅馬天主教的神父制度,英國安立甘教會的聖品制度,更正教的牧師制度。

    ()在教會裏面有「撒但座位之處」(啟二13);撒但原只在世界裏頭有權柄(參路四5~6),如今因為教會與世界聯結(「別迦摩」的字意是「結婚」),以致牠在教會裏面能夠為所欲為。自從主後第四世紀,羅馬皇帝康士坦丁實施政教合一以來,世界的影響力滲入了教會。

    ()在教會裏面有了「巴蘭的教訓」「尼哥拉一黨人的教訓」(啟二14~15);原先在教會中只有「斂財」和「居間階級」的行為,如今竟發展出一套道理教訓來。由此,各樣的異端教訓不斷出現。

    ()在教會裏面有了「耶洗別的教訓」「就是撒但深奧之理」(啟二2024);原先在教會中雖然有一些異端教訓,但神的話仍在大部分的主僕心中,居於至高無上的地位,如今人的話──教皇的諭旨和大公會議的決議──逐漸取代了神的話的地位,以致教會失去了貞潔(行姦淫),在神之外另有敬拜(吃祭偶像之物)

    ()教會的行為按名「是活的,其實是死的」(啟三1);改教運動所帶來真理的恢復,只止於道理、字句,而缺乏靈的實際。

    ()在教會裏面充滿了「眾人的意見」(「老底嘉」的字意),以致行為也不冷也不熱(啟三14~16);教會為了迎合眾人的意見,卻不知不覺得罪了主。

    ()教會在主面前的光景非常可憐,卻又不自知,反以為是富足,以致不知不覺將主關在門外(啟三1720);末後的教會,在道理、知識上非常豐富,但在心靈、生命上卻空虛貧乏。

 

【中古以前教會墮落的事實】根據教會的歷史,我們看見教會有了如下墮落的事實:

    ()引進異端思想:使徒時代之後,第二世紀至第四世紀初葉的教會,外面有來自羅馬帝國的逼迫,內部有異端思想的困擾,而後者帶給教會的危害,遠勝於前者。初期教會的異端思想,大體上可分為下列數種類別:(1)猶太化(高舉舊約)的異端思想;(2)混合採納異教教義和希臘哲理的異端思想;(3)反對猶太化(完全摒棄舊約)的異端思想;(4)信仰上有偏差的異端思想。

    ()引進階級制度:早在第二世紀,著名的革利免(Clement),就已經倡議把猶太教的祭司制度引進教會裏面了。約在同時,又安提阿的依格那丟(Ignatius),認為「長老」是管理一地教會的,而「監督」則是管理地區(即複數地方)教會的,這是「主教」制度的起源。到了第三世紀,異教徒出身的迦太基主教居普良(Cyprian),極力主張在教會中應有聖職人員與一般信徒的區分,因乃促成了有上下級組織的基督教。接著到了第四世紀末葉,因為著名神學家奧古斯丁(Augustine)的鼓吹,就形成了大公教會(Catholic Church),主教之上更有大主教、教長等的階級。到了第五世紀,終於有最高階級的教皇(Pope)產生出來。

    ()教會與世界聯合:第四世紀,康士坦丁接受基督教,強迫國民改信基督教,由是教會與羅馬帝國聯合,這就是所謂的「政教合一」。從此,世界的勢力進到教會的裏面,而教會也變質成了馬太福音第十三章的那一顆大樹了(參太十三31~32)

    ()造成了人為的教會統一:羅馬天主教的正式產生,是在第五世紀裏的事。在此之前,各地區的主教各自為政,是彼此平等的,並沒有一位主教高於另一位。後來由於奧古斯丁在「神之城」一書中,強力主張「以一人為元首的大公教會是惟一的教會」,基督教遂受其影響,而羅馬是羅馬帝國的第一大城,故逐漸地,羅馬主教的地位超過其他地區的主教。至主後440年,羅馬教皇利歐一世(Leo I)成為許多歷史家公認的第一任普世教皇。

    ()引進了祭拜偶像的惡俗:本來神的子民是不許跪拜任何形像的(參出廿4~5),但羅馬天主教卻引進了異教徒拜偶像的風俗,他們不只為主耶穌作出形像來拜祂,還作出聖母馬利亞、聖使徒彼得、保羅等,以及殉道聖徒們的偶像來拜,又作出各種十字架來給人跪拜。

    ()剝奪一般信徒讀聖經的權利:本來聖經是信徒行事為人的最高準則,但羅馬天主教藉口防止一般信徒誤解、濫用聖經,竟把聖經封鎖了起來,只准神職人員閱讀。這樣,神職人員任意曲解聖經,以人意取代神旨,「教皇無誤論」,教皇的斷案就是神的斷案。

    ()教會陷入黑暗:因著神的話在教會中失去了該有的權威,大體上,整個教會的光景充滿了黑暗。當權的神職人員不但自己胡作非為,犯罪作惡,藉機斂財,對於清心愛主的忠良,設立「異端裁判所」來加以迫害。教會至此已墮落到極點。

 

【中古以後教會分裂的事實】第十六世紀馬丁路德的改教運動,一面給教會帶來了一線曙光,一面卻也加速了教會的分裂。本來基督教界僅有羅馬天主教和希臘東正教兩大派,加上有數的幾個小派,但改教之後,教會一分再分。下列所舉,乃教會分裂的主要因素:

    ()因道理而分:對於某種真理有獨特的見地,而產生了特別的信條,自成一會以與其他基督徒分開,如:安息日會、信義會、聖潔會。

    ()因屬靈偉人而分:對於某一屬靈偉人特別尊重、崇敬,以其為中心,團結一些追隨者以與其他基督徒分開,如路德會、衛斯理會等。

    ()因教會的制度而分:對於教會的某種制度特別著重與堅持,因而與其他的基督徒分開,如:長老會(以長老治會為制度)、公理會(主張堂會制度)

    ()因禮儀而分:注重某種禮儀,如:浸信會。

    ()因各種新興運動而分:如:神召會、五旬節會、葡萄園教會。

    ()因對原來的教會團體有異議而分:如:耶穌教會、真耶穌教會、真真耶穌教會。

    ()因國籍而分:如:英國聖公會、中華基督教會。

    ()因地區、省籍而分:如:美國南方浸信會。

    ()因種族而分:如:在美國有清一色的黑人教會、白人教會、華人教會。

    ()因語言而分:如:國語禮拜堂、台語教會、廣東話教會。

    (十一)因階級而分:在某些地方,有所謂的「專業」教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