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主題目錄 |

 

你嫌地球不舒服嗎?

 

       地球的地位,在整個宇宙中,是非常渺小,有如浮在太平洋水面上的一粒小芝麻一般。在眼前的太空時代裏,世人狂熱地努力設計試驗和製造火箭太空船,以求登陸月球和作火星、金星等星際的探測。這種熾烈的求知欲望,是很可喜的;這種工作,也逐漸可使人類社會作多方面的展拓:這真是二十世紀裏的一件輝煌事業。但假如世人抱著厭惡這地球──人類社會的虛偽、欺詐或戰爭、殘殺等──的心情,而以為最好離開地球,遷到別顆行星上開拓新領土,來建立新人類社會,卻請要注意:我們現在所居住的地球,還是最適合我們人類生長和居住的。別個行星上,還沒有具備這些最好的條件,可以讓我們搬去過活。地球真是設計得非常巧妙,剛好能夠令我們人類和一切生物生存。讓我們將下列的種種事實思想一下,真會使人發生驚奇和讚嘆的心情呢!

       地球的大小是恰到好處的。現在地球的直徑是約近八千哩。假如它只要略大一些,變成九千五百哩的話,那麼,包圍著地球表面的空氣層,便會有加倍的重量,我們身體便要承受著兩個大氣壓的壓力了。我們因為深海中的海水壓力太大,而不能夠潛泳很深;所以若在陸地上承受雙倍大氣壓的壓力,我們身體組織也不能夠忍受而生存的。地球上的直徑加大了,如空氣仍照現時的含量,會因它分佈在較闊大的氣層中,而使氧氣太稀薄,不夠作我們呼吸之用。如果空氣的含量加倍,而氧氣亦加倍多的話,那麼地球表面上的水也會大大增加了,可以使整個地球表面都被水所淹沒,我們也會處身在水底下,怎能生存呢?數十年前,生物學界名人華萊士曾說過,如果地球的大小僅僅大過或小過十分之一的話,所有一切生物都將無法生存。他對於造成地球今日的狀態,認為是先經過了一番巧妙的設計纔造成的。

       地球的質量也是恰到好處的。如果地球的質量不是像現在那樣「重」,而變為輕了一些;那麼,地心吸力也比例地減少了,結果是它能夠「吸」著的空氣也減少了。較輕的氣體便會上昇,離地面更高或甚至跑掉出去;而較重的氣體,如二氧化碳和其他污濁氣體勢滯留下來。各種氣體依照目下的比例混合組織成為空氣,為我們現時不停地呼吸所需的,也因各氣體彼此間的容量和密度而作另一比例去混合。這樣,會使我們無法呼吸這種另一方式的混合空氣而繼續生存下去。

       我們的太陽一直將光和熱向太空發射出去,而地球在我們太陽系中所處的位置,其距離太陽,恰屬處在最適當的地位,以接受太陽的光熱。既不似其他行星如水星、金星的太近太陽,也不似火星、土星以至冥王星的太遠。太近太陽便會太熱,太遠又太冷了。因此在地球上各個地區,看來雖有較冷、較熱的分別,但因整個地球處於目前距離太陽的適當位置,每天所受到的太陽熱量,使地球表面上的平均溫度,總是維持在一個很合於我們生活的界線。從前美國氣象局的堪富利博士對美國氣象學會演說時講過,如果地球上的平均溫度,照目前僅昇高寥寥幾度的話,那麼,南北極的冰雪就會溶化為水,使得各海洋上的水平線昇高了一百五十呎。結果便會令到千千萬萬畝良田浸在水裏,而許多大城市都將無法在平原上維持原狀了。我們可以相反地想到,假如平均溫度照目前降低了幾度的話,海洋上空大量的水蒸氣會被凍結,而積聚到兩極地區;而其於溫帶和熱帶地區,會因缺乏雨量而漸漸變成沙漠,我們的衣食住行,都會受到嚴重打擊。

       由此可見,地球距離太陽──平均有九千三百萬哩之遠──這實在是一件奇蹟。這個距離,也真是恰到好處。不特過近會太熱,過遠也會太冷,而且使得地球剛好接受到適合份量的太陽所發出來的光熱和其他的能量,來使我們居住在地球上的人和生物,得到一切恩賜。太陽蒸發海洋表面的水,成為蒸氣上昇,復因它的熱力使上空空氣流動,令水蒸氣凝結成雨,吹向和降落在地上,使百物得到雨水潤澤而滋長。太陽的光,使植物藉著光化作用能將二氧化碳、水、空氣等無機物製成有機物,而我們和其他動物都可吃植物以養生。若太陽距離太近或太遠,這些食料便無從長育,我們也無法生存下去。對於離太陽更近或更遠的其他行星,因不及如地球的適當距離,便沒有具備可供給人類生活的個種條件了。

       地球按著本身南北向的軸心,在每約廿四小時的時間自轉一週。但這條軸心卻不是筆直地豎在當中,如陀螺在急轉中那樣似的。拿地球環繞太陽公轉的軌跡作為一塊橢圓形的平面,那麼地球在這軌道中自轉和公轉時,它的軸心對於這塊平面,是作廿三度半的傾斜,而不是作一條垂直線形狀直豎在這平面上的。因為有這個傾斜度,纔使地球面上有春夏秋冬四季之分。

      在陽曆三月和九月裏,太陽直射在赤道上,在南北溫帶上的人,在這春分和秋分點上覺得氣候溫和。在六月和十二月的夏至和冬至點上,太陽還是照樣照射地球,但因地球軸心傾斜了廿三度半,所以在夏至時,太陽是直射著北半球的北回歸線,使我們見到太陽直蓋罩在頭頂上而覺得很熱;在冬至時,太陽直射著南半球的南回歸線,雖在中午,我們見到太陽似乎在南方地平線上掠過,而不經過我們頭頂上,便體驗到那時是隆冬嚴寒的氣候了。

      試想地球距離太陽是那麼遠(雖有近日點和遠日點之差,但從整個軌道看來,還是很遠的),僅因地球傾斜了一些,便使得所接受到的太陽熱力,已影響地球這麼大!假如地軸完全筆直,可能在溫帶地區便終年如春,可耕地區也會增加;但天天這樣,完全沒有氣候變化的刺激,我們的腦子也會混沌而不振作。而南北極區,也不會像現時的半年見太陽,半年不見太陽,而成為每天都見到最微弱的陽光。那時的冰雪,當然不會照現時的狀態封結著。整個地球各大陸,將會有六個月的冰雪堆積,和另六個月的冰雪溶化,而致泛濫各平原了。

      又假如地軸僅再傾斜一些,而成為四十五度角的話,那麼地球上最可寶貴的南北兩大溫帶地區,在夏天便成為熱帶般的酷熱,而在冬天便成為南北極般的嚴寒,那時人類的文明進步,必受到絕大的阻礙。所以地球軸心現在傾斜到廿三度半這種巧妙的安排,使我們有不劇烈的四季變化,出產各種物品繁複豐盈,適合人類生存和使用。

      地球每約廿四小時自轉一週,這個速度也非常合適。你有過在家裏燒雞、燒鴨,或在打獵曠野中燒山豬、野兔嗎?他們用鐵叉把禽畜叉牢,在柴炭火焰上慢慢轉動,以作不停地薰灸,使得牠們的皮肉都能夠均勻受熱。地球每日自轉,也是這樣地使得地球上各地區,在日間太陽照射之下,能夠均勻地受到太陽所賜的光和熱。如果地球自轉的時間,超過或短過廿四小時,那末我們每天的日間或夜間,不是延長了就是縮短了。這對於現時世上一切人類和生物的平衡安排,都會發生絕大的變化,甚至於不能忍受,以至無法生存的地步。

      假如地球自轉不是廿四小時而是長如一年的話,那麼地球的情況便似那顆姊妹行星 ─ 水星一樣。水星自轉所需的時間,幾乎和它繞太陽公轉的時間相同(地球上計約八十八天);所以一天便又是一年。水星的一半球面,一直朝向太陽,不斷地接受太陽的光和熱,其溫度估計有華氏表七百七十度。但在另一半球面,則是終年黑暗和寒冷,溫度幾乎達到絕對零度(華氏表零下四百五十九度)。如果地球也是這樣,那麼一切生物連最微小的細菌都不會存在了。

      至於地軸作了廿三度半傾斜,和每天用廿四小時自轉一週的事實,在天體運行的大自然法則下並不是必需要這樣的;別的行星或衛星便不如此。這個地軸傾斜度和自轉速率,都很恰當地成為我們能夠生活在這地球上的條件。這使我們想到這不是偶然的,而是神的旨意,要造成這種環境,讓我們能在地球上生活下去。

       由上述情形看來,在浩瀚無涯的宇宙中,這粒有如小芝麻般渺小的地球,卻原來是這麼美好和寶貴的地方,是最適合我們生存和居住的行星。看它各種條件的安排佈置,既屬非常奇妙,且又剛好恰當。誰來設計這個偉大無比的工程?誰設備這些適合人類生存的種種環境於地球上,而不在其他行星上?誰造出這個地球和其他行星和太陽,並使它們圓滑地運行?這一切事實上的物質現象,都不會是物質本身或其他構成分子、原子,全無智慧地自動互相集合,並如此精細地組成這樣龐大的機構來的。它們也不是偶然碰巧這樣集成的。推論下去,應當是有超乎物質,具有最高智慧的神所創造出來,和使其依照祂的設計運行的。大科學家愛因斯坦說:物質和能可以互相變換;再將能的起源推究下去,結論則只有神了。――  羅紹唐《宇宙談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