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主題目錄 |

 

第八講  為神說話的人()

 

    我們開始要看先知書,舊約聖經最末的一大段就是先知書,先知書就是從以賽亞一直到瑪拉基,當然當中有一些好像是詩歌書,其實以賽亞書有很多的體裁是詩歌的。耶利米哀歌整個就是詩歌,但是因為裏面的信息的關係,聖靈沒有把它們放在詩篇裏,所以沒有列在詩歌書,而是放在先知書裏。

    先知的職事

    提到先知的時候,我們必須先要認識這個職事。先知的職事並不是到了舊約的末期才出現的,好多時候,我們有一個錯覺,以為先知是到了舊約的末期才一下子湧出來。不是的,先知的職事很早就出現了。弟兄姊妹,你讀“猶大書”的時候,你就看到,“猶大書”已經說,以諾是一個先知。我們更清楚曉得,神向亞比米勒說,亞伯拉罕是先知,摩西本身又是一個先知,甚至連大衛都是一個先知。當然,大衛的時間已經有了先知了,比大衛更早,有女先知底波拉,又有一兩個先知是扶助大衛的,所以弟兄姊妹先注意,先知不是到了舊約的末了才出現的,先知這一個職事很早就有了。

    但是為什麼到了舊約的末期,先知好像那樣突出呢?我想弟兄姊妹們稍微認識舊約的歷史,你都能體會,在舊約裏,神管治的百姓,起初是讓祭司來執行神的權柄。後來神興起士師。士師是君王的前身,但是是兩回事,不過在性質上有相同的。在君王沒有出來以前,神就興起士師來,在行政上執行神的權柄。後來百姓愚昧,神也接受他們愚昧的想法,但給他們警告,君王雖然是可以執行權柄,但是究竟那個君王是人,慢慢你們就會嘗到人的權柄的滋味。只是當時的百姓還是願意接受人來代替神,所以君王也出來了。

    在那個時候,君王和祭司在百姓的管理上有了分工,過去一切的事是祭司作主,很多事是祭司在那裏說,這樣、那樣。摸不清楚的事就到神面前去使用烏陵,土明。所以你看見所有的權柄是透過祭司顯出來的。等到君王出來了,這個管理就分了工,一切行政上的事都是由君王來執行,事奉神的事就是由祭司來執行。開始時,這個平行的職事配搭還是蠻不錯的,但後來人的權柄出頭了,君王把自己建立成很高的權威,就不大再理會祭司的配搭。我們看到猶大和以色列這兩個國的分裂,分裂以前和分裂以後都是讓人的權柄出頭,祭司的職事衰落。

    人的權柄冒出來的時候,就把神的百姓帶到一些黑暗裏。在這種情形底下,神就特別興起先知來。所以在君王的時期裏,先知是那樣明顯的突出功用來,是有歷史背景的。也就是說,先知是神在祭司和君王偏離了神的道路的日子裏興起來的,神使用先知來代替君王和祭司的職事,在百姓中間發表神的心意,要叫百姓從偏離回到神的光中。

    我們注意這裏的一件事,雖然先知是神在那一段日子興起來替神說話,把神的心意發表,但是神從來沒有讓這三件事有任何的混亂。先知就是神在那一個時候擺在百姓中間,告訴神的百姓,特別是告訴君王,你們走錯了路,你們背棄了神,你們若不悔改,你們要在神的面前受責打。那是很嚴厲的,有些先知的話的確是非常嚴厲的。比方說,耶利米的話就是很嚴厲的,明明的說到將來你們要被擄,明明說到將來耶路撒冷被圍攻的時候,那悲慘的情形到了一個什麼樣的程度,人要交換兒子來宰了吃。自己下手下不了,只好跟別人來交換,我殺別人的兒子來吃,別人殺我的兒子來吃。弟兄姊妹,你就曉得,這些話嚴厲到一個很厲害的地步,所以舊約的先知常常給人一個很不準確的感覺,以為先知都是很凶的,以為先知都是那些很厲害的人,這感覺是不準確的。

    先知是表明神的一個職事,當然他表明神公義的那一方面很嚴厲,同時他又是表明神對人的體恤和憐憫。弟兄姊妹,我們也真的看到先知在說最嚴厲的話裏,還是讓人看到神恩典的話。我們實在要敬拜讚美我們的神,以賽亞的話沒有耶利米的那麼嚴厲,但是還是相當嚴厲的,在責備的話上面,也是非常重的。但是在“以賽亞書”上你可以看到,“婦人焉能忘記自己吃奶的嬰孩?就算有人忘記,我不忘記你們。”這是神說的恩典的話,這個恩典的發表比任何人所能表達的恩典都高。你又看到“以賽亞書”在那裏說,“你要安慰安慰我的百姓。”一個安慰還不夠,要重複的安慰。從這些話裏,你可以看到帶著的恩典是何等的深。所以先知不是只在那裏罵人,先知實在也是顯明神的愛。問題就是說,我們若是該罵的,我們就覺得他是在罵人,如果你覺得你不該被罵的,那你就覺得那裏有很多的恩典。

    所以弟兄姊妹們,我們讀先知書的時候,你看見他那麼凶的時候,大概我們也是落到該被先知責備裏。正如許多時候,我們常常聽一些人講,“某某人講道在罵人,他就是罵我。”如果他不該挨駡,他不會有這種感覺的。我們讀先知書也是一樣,如果我真的是有挨駡的感覺,恐怕我們還需要主更嚴厲的光照一下。不過肯定一件事情,因為在那一段歷史裏,百姓和君王都偏離神的路,神就興起先知來幹預他的百姓,不讓百姓繼續的走迷,不讓君王繼續的無知。

 

    但是有一件事我必須要很清楚的指出來,先知的職事從來沒有代替君王,他只是作神的口在那個時間說話,人聽或不聽,他沒有像君王那樣有行政的處理。百姓聽了,回轉歸向神,他的職事就顯明功用,神也喜悅。百姓不聽,他的職事還是顯出了功用,因為他在那裏宣告了神的審判,以後百姓落到審判的時候,他們就沒有話說了。但先知永遠是守住自己的地位,雖然他可以當面指責君王,但是他對君王沒有任何行政的處分,因為神沒有將這個權柄給他們,也沒有讓他們對百姓作任何的處分,因為神用他們的範圍不是在行政的權柄,他們只是作神的口。我們在這一點上要非常清楚的認定。

    為什麼我特別提這一點呢?弟兄姊妹,你曉得近代的基督教,特別是那些被解放神學所影響的基督教。你千萬不要以為說,我們完全接受解放神學的學說纔是叫做接受解放神學的影響,不是的,現在很多稱為純正信仰的,他們有意無意,不知不覺的,已經接受了解放神學的影響。如同他們都要作時代的先知,如果他們真的作時代的先知,那還不錯,因為他只是把神的心意告訴人。但是他們的那種時代的先知,並不是在地上作神的口,他們要在地上作神的手,所以他們就組織社會的變革運動,甚至直接進人革命運動。弟兄姊妹,你要看到,這不是先知的職事。所以有機會聽到人家說,我們要作時代的先知怎麼怎麼,你不要聽這些胡言就好了。我們求神給我們真知道先知的職事是什麼。

    我們還有一個錯覺要糾正的,許多時候,我們多少有一個感覺,或者是誤解,我們以為先知就是說豫言的,因為他是先知嘛,他們能未卜先知,所以有什麼事,就去問問先知。我明天出門,會不會下雨,就問問先知。弟兄姊妹,不是這樣的。神所用的先知,不是只在說豫言的。當然先知所說的有一些是豫言,但是先知所說的不完全是豫言,因為神使用先知的時候,是用他去表達神的心意,是整個人在表達神的心意,是他的口在表達神的心意,是用他的動作來表達神的心意,表達當時神要人知道的心意,也表達神以後要人知道的心意。所以先知所作的,有部份是豫言,有部份不是豫言,而是當時的需要。

    我們要注意先知的職事乃是這樣的,但是不管是表達神當時的需要,或者是將來必成的事,先知就是要把神的心意表達出來。先知這一個名詞,起初完全沒有先知這個意思,沒有說,“李弟兄,你是先知,你知道很多事情,我所以來請教請教。”不是的,先知的詞原來的意思,乃是說“他湧流好像泉源一樣”。起初的時候,先知是湧流如泉源。或者你這樣領會,你口渴了,到哪里去找水呢?到哪里去得一點滋潤呢?找先知去。為什麼去找他呢/因為他那裏有水湧流好像泉水。你這樣去領會也可以,你把這個事實轉到屬靈的乾渴上去,那也差不多。“先知”原來的意思就是說,“這一個人被神選召出來,神在他裏面造出一個泉源,叫那泉源湧流不停。”這個意思就是說,神把神的話,神的心意放在他裏面,從他裏面不斷地湧出神的心意和神的話,這個就是先知原來的意義,我們感謝讚美我們的神。

    弟兄姊妹在這件事上,我們若是明確了,我們就曉得,作先知並不是說說豫言。你曉得在君王的末期,有很多的假先知出來,明明神要把亞哈帶到戰場去戰死,但是那些假先知就出來說,你一定不會死,你一定得勝回來,甚至有一個假先知還造了兩個牛角,在那裏抵觸抵觸,說,“還是你得勝。”他是憑自己在說話,他裏面沒有神的話,裏面沒有湧流的泉源,所以就是假先知。這個湧流的泉源是非常重要的,神如果不在他裏面說話,他就沒有話說。神在他裏面沒有地位,就沒有先知的職事可以顯出來。也許他從前被造就,作過先知,但如果裏面的泉源乾涸了,他也只能作一個“老先知”,就是像那一個把從猶大下到伯特利去指責耶羅波安的年輕的先知害死的那個老先知。

    弟兄姊妹我們注意,我們讀先知書的時候,對先知的職事,我們必須要很明確,我們曉得職事的內容,我們曉得他的職事是怎樣維持。我提到這樣的一件事,目的是要讓弟兄姊妹們知道,如果按著我們的服事,我們是在先知那一個地位上。如果按著我們被召的那一個身分,我們眾人都是在這個世代裏面作先知。在教會中,我們眾人都能有先知的服事,因為我們讀“哥林多前書”十四章的時候,弟兄姊妹你總會記得那一句話,“因為你們都可以一個一個的作先知。“講道”這兩個字是加上去的。

    弟兄姊妹,我們既然看到,無論在地位上也好,實際的服事也好,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帶著作先知的差遣的,所以我們也該注意這一個。講到這裏的時候,我插上一句話,我們實在要低頭敬拜我們的神,你沒有想到我們這些人被主的恩典選召回來是何等的蒙恩。我們起初才信主的時候,只知道得救這件事,好像得救以後就什麼都包括在裏面。但是慢慢的,主給我們看到,得救只不過是一個開始,進入神榮耀的豐富還不能說是足夠,我們看到基督的職事,先知、祭司、君王都集中在一個人的身上。弟兄姊妹,等到有一天,你就看到,這三個職事也集中在我們這些人的身上。我們蒙恩得救了以後,我們是祭司,是沒有問題的。我們作先知,也是沒有問題的,如果我們把主的作為看得清楚,我們一點問題也沒有。等到主來的時候,連作君王都不是問題。在那一個時候你看見了,哎呀,我的神啊,竟然恩待我們到這樣的地步,叫祂兒子作先知、祭司、君王,祂也叫我們這些在祂兒子裏面的人,也一樣的作先知、祭司、君王。我們實在沒有辦法不稱頌讚美神,是作了何等大的事在我們身上。

    有關先知書的一些事

    還有一個錯覺,我們也必須糾正的。作先知的,不一定留下有先知書。同樣的,先知書裏所出現的人物,也不一定看見他在歷史書裏有活動。這並不是說,這兩件事是不調和的,完全是因為神使用和託付的關係,有些先知留下有先知書,聖靈把他替神說的話都留下來,就集成為一卷先知書,聖靈把他在歷史時代裏所作的,輕輕的作了一點記錄。但是有一些先知,聖靈記錄他們的所作,記錄得很詳細,但是卻沒有把他們當時所說的話,集起來成為一卷先知書。我們要注意到有這種情形,所以你看到有“以賽亞書”,你看到有“耶利米書”,你看到有“瑪拉基書”,你看到有“俄巴底亞書”,你看到許多,但你卻沒有看見以利亞書,也沒有看到以利沙書。你說為什麼呢?我們不要問這些,神用這個先知,是用他的行動表達神的心意;神用那些先知,是用他們的言語來表達神的心意。但是不管怎樣,用言語去表達也好,用行動去表達也好,這些先知都是在當代對神的百姓發生直接的影響。

    同時我還要指出一點,先知所說的話,對當代人的影響,是明顯或是沒有果效,他們所表達的,都是和神永遠的計畫連在一起的。所以在先知書裏,你很容易看到有不少的豫言,這些豫言一直延到神的計畫的末了。但是我再說,先知書並不全是豫言,先知書裏面也有歷史,有歷史,有豫言。歷史部份包括責備、勸勉、安慰,這許多都包括在裏面。所以我們讀先知書的時候,我們把這些必須有的概念建立起來。

    還有一點,先知書不全是先知一次講話的記錄,有些是一次講話的記錄,但是多半不是一次講話的記錄。一些先知講了許多話,聖靈就把它們集中起來。所以你讀先知書,常常叫我們困擾的,就是裏面好像段落不分明,同時歷史的次序也不分明。我們記得一件事,聖靈這樣把先知的話集中起來不是根據歷史,而是根據屬靈的原則,或者說根據屬靈的學習的過程。當然大體上來說,還是按著歷史的次序,但是不完全是按著歷史的次序,原因就是在把神的子民帶人屬靈的學習的過程裏。

    最末了介紹先知書的時候,要說一些外表的事,正如在開始的時候就說過,一般說來,先知書分為大先知書、小先知書。這個分法很容易給人有一個誤解,以為大先知就是工作大,小先知就是工作小。或者說也許那個人塊頭很大,就是大先知,我王弟兄是大先知,坐在後面矮小的就是小先知,不是這樣分的。大先知和小先知的區分是根據什麼來呢?完全是根據那二卷書的篇幅而來的,那一卷的篇幅多就是大先知,那一卷的篇幅小就列入小先知,所以完全與他們的工作範圍是沒有關係的。

    我們這一點要弄清楚,因為人一般都很尊重大弟兄,就不尊重小的弟兄。弟兄姊妹們,在主的面前,主沒有這樣看的。主所注意的,是那個人在神面前是不是忠心,有沒有作完神所託付的。神託付他的只有一點點,他作完了,他就是忠心。神託付給他很多,他也作了很多,但是沒有作完,神就看這個人不夠忠心。我們盼望弟兄姊妹,在大小先知的區別上,必須要瞭解到這裏面的光景。

    然後先知按著他們作工的時期又分為三段,聖經的次序是大先知到小先知,如果我們按著他們工作的時期來看,就不是跟著聖經的次序了。如果按著他們工作的時期來分,第一,是被擄前的先知書、被擄中的先知書、或是被擄期的先知書、和被擄後的先知書,分成這三段的時期。頭三卷是以以色列為物件的被擄前的先知書,因為以色列比猶大被擄早二百多年。接下去有八卷先知書,這八卷先知書,對像是對猶大說話的,是要挽回猶大,是責備猶大。當中有“耶利米書”和“耶利米哀歌”,這兩卷書不僅是在被擄前,也稍為延伸到被擄期的開頭。在被擄期當中的先知就有“但以理”、“以西結”這兩卷。被擄後的就有末了那三卷。就是漏掉了“約拿書”。漏掉的原因是因為“約拿書”不是說他不是先知書,而是他是向外邦人作工的。講到以工作時期來分,就是以被擄這件事來分,“約拿書”與被擄沒有連上關係,所以就沒有把它列進去,就在口頭上提一下,弟兄姊妹就懂得了。

    讀先知書該注意的事

    我們還沒有進到讀先知書以前,我們來看有幾點是需要注意的。這幾個原則在讀先知書的時候,一定不能亂的,如果一亂,我們讀先知書就讀到十萬八千里去了。頭一個原則,因為裏面有很多是豫言,所以對豫言的掌握一定要有規範,第一是先字面,然後是靈意。意思就是說,如果字面的意義是清楚的,就是字面的意思。只有在字面的意義不清楚的,我們才按屬靈的原則去進入靈意的尋求。字面的話好像有些暗晦的,不清楚的,我們就按著原則去探求,這一點是我們要非常非常注意學習掌握的。過去有很多人讀豫言,字面清楚的又靈意,不清楚的固然是靈意,結果是靈意得一塌糊塗,連人都在那裏迷了,這是頭一個原則。

 

    第二個原則,剛才我輕輕提過,豫言並不是按著歷史發生的次序來發表的,所以碰到豫言的時候,必須和一些有關的經文來參照,來綜合,然後整理出準確的次序和內容。特別是和新約的事實來對照,因為一切的豫言都在新約裏面有印證的。新約裏面的印證不夠清楚,那是顯出我們對豫言的領會不準確。

    第三點我們要注意的,豫言只是說明一個事實,並不表達那個準確的時間觀念。所以弟兄姊妹們,你不要在舊約的豫言上迷亂。我舉個例來說,“以賽亞書”末了,就提到將來的國度和新耶路撒冷,你要是讀“以賽亞書”的時候,你會覺得國度就是新天新地,新天新地就是國度。在舊約裏,就會有一個這樣的混亂。我們必須注意,以賽亞說的豫言,他只是講出將來有這樣的事情,卻沒有表達準確的時間,所以我們在舊約先知的豫言上要注意這一種情形。這一點是補充第二點的,所以必須要好好的拿新約來對照,因為新約的是啟示。當然你說豫言也是啟示,我們承認豫言也是啟示,但是舊約的豫言是籠統的,新約的啟示是具體而明確的。

    第四點,豫言的應驗,有些是已經應驗了,有些到現在還沒有應驗,有些是部份應驗了。部份還沒有應驗。我說的部份是說同一個豫言裏,應驗了一部份,留下了一部份。我們也要注意這些事,全部應驗的,我們沒有問題。比方說,彌賽亞的那些豫言差不多是全部應驗了,我們讀詩篇的時候,我們提到二十二篇那裏的事,你看都是字面的應驗了。但是有一些話完全沒有應驗的,你讀新約的時候,你曉得這些事還是在將來,所以對這些事你也沒有難處,因為你知道這些事要等一些日子才應驗的。

    你讀到有一些地方,看來好像是應驗,看看也好像沒有應驗,這就使我們發生難處,在這樣的情形底下,我們該要注意的,神藉著先知說出一個豫言,這一個豫言包括的範圍很大,包括的時間很長,所以其中一部份先應驗是不希奇的,一部份留到再過一些時期應驗也不會成為難處,這叫作局部應驗或全部應驗。我們看到一些豫言是有局部應驗的時候,你不要把它肯定說,它已經全部應驗了,若是這樣,我們會常常搞亂自己的。最簡單不過的,就是“使徒行傳”第二章,引“約珥書”上所說到的聖靈澆灌的豫言,究竟在五旬節那個時候應驗呢,還是不在五旬節那時應驗?有人說是,你就覺得實在是。但是你小心去看,就覺得不是。有弟兄說不是的時候,你就說的確不是。究竟是還是不是呢?你碰到說是的弟兄,你就說是,你碰到那些說不是的弟兄,你就說不是。究竟是,還是不是呢?弟兄姊妹,這是我們常碰到的問題。我們必須注意,舊約的豫言有局部的應驗、全部的應驗這樣的區別,我們必須要注意這一點。

    所以碰到這種情形的時候,我們必須要注意經文是怎麼說,因為用五旬節的例子來舉例,在“使徒行傳”第二章,你沒有辦法讀到是應驗約珥先知所說的話,因為你沒有看到像看其他地方所說的,“為了應驗經上所說的話”,“這就應驗了經上所說的”,很多很多這樣的話,明明說應驗了經上的話。但是“使徒行傳”第二章裏,你沒有讀到這些話,我們說讀聖經要準確就是這個意思。你讀“使徒行傳”第二章,你只不過讀到“這正是先知約珥所說的”,像是先知約珥所說的那種情形,並不是應驗先知約珥所說的。裏面的差別就很大了,好像,但不是。所以一面我們要注意有局部和全部應驗的分別,另一面我們要注意經文字句上準確的記錄。

    以賽亞這個人

    我們開始進入幾卷大先知了,大先知書的卷數不多,但是每一卷的篇幅都很長的。頭一卷就是“以賽亞書”,以賽亞的意思就是神的拯救。神使用以賽亞所傳遞的信息,也實在是“神是拯救者”。以賽亞年紀很大,從他開始作先知一直到他死,一共經過四個君王。嚴格的來說,他是經過四個半的君王。他是從烏西雅開始作先知,一直到瑪拿西的時候他被殺。弟兄姊妹記得,這幾位王都是很長壽的,烏西雅不算太長壽,但是也不短。約坦也不太短,希西家好像短一點,但你算起來的話,也有相當的日子。亞哈斯這個壞蛋也不算是短命的,當然瑪拿西是很長壽,光是作王的時間是五十一年。究竟他是什麼時間殺掉以賽亞呢?聖經沒有記下來,只不過是猶大人的一些傳說。

    我們相信,如果瑪拿西殺他,也該是他作王的前期,所以嚴格說起來,以賽亞是經過四個半王朝的。傳說上他是被鋸鋸死的。我們讀“希伯來書”十一章裏面說,“有人被鋸鋸死”,有人就說是指著以賽亞和他同時代的人。那個時候還不是用鋼鋸來鋸人,如果用鋼鋸來鋸人,那就很快,兩三下就解決問題。那個時候是用鋸木頭的鋸來鋸人,不知道這個滋味是怎麼樣,不過你總覺得是殘忍又殘忍。

    以賽亞長久以來是向猶大說話。以賽亞作先知的時候,烏西雅,約坦算是歸向神的日子,但是一進到亞哈斯的時候,這個壞蛋就把整個猶大拖下去。所以以賽亞是眼看著猶大從蒙福到墮落,真的是看到猶大在恩典中墮落的情形。經過希西家的復興,希西家復興的時期只是靈裏的復興,而國家的復興還談不到,很衰弱,所以那個拉伯沙基說,“我將兩千匹馬給你,看你們有沒有足夠人來騎?你們都沒有足夠的人來騎,你還要和我打仗?”你看,猶大當時的國勢就是這樣的衰弱。

    以賽亞的信息——神是拯救者

    等到瑪拿西作王,他的壞比他的祖父更糟糕,以賽亞眼看著猶大在這種屬靈的情形裏面轉動,看著猶大在敬畏神和離棄神這個光景當中搖搖擺擺,所以在以賽亞的信息裏,神使用他,有責備,有警戒,但是同時也有安慰,有勸勉。我們感覺最寶貝的,在以賽亞的信息裏,他如何來顯明神是我們的拯救者呢?他不是說到一件事、兩件事的拯救,在整本“以賽亞書”裏面,你看到是有很多次猶大需要拯救的。在每一次的拯救裏,你發現神用以賽亞所傳出來的信息,或多或少都沾上彌賽亞的。如果你注意整本“以賽亞書”,你會發現彌賽亞的啟示在“以賽亞書”裏是相當的完整。因著彌賽亞的緣故,神的國度也給帶出來。所以你看到以賽亞的信息是透過彌賽亞的顯現和國度的建立,一直叫要落在管教裏的百姓,仍然看到前面是有指望的。是透過這樣榮耀的啟示,來指明那些背道的百姓應該有的選擇。

    這本書很長,一共有六十六章,所以裏面的內容是多方面的,不光是當時的歷史和那些與神的子民有關的列國的情況,撒但墮落的過程,巴比倫興起的豫言,神的子民的被擄,這些都包括在這一卷書的裏面。所以我們常常感覺讀“以賽亞書”很困難,原因就是因為他裏面包括的事實在是很多,我們很難把它整理出一個頭緒來。但是不要緊,弟兄姊妹你知道,裏面包括的這些,你每次讀到那地方的時候,你可以把它獨立出來作一件事,你不要將它串在以賽亞的信息裏。雖然有多方面的發表,但它是一個很完整關乎彌賽亞的一切的發表。

    剛才提過,這些豫言,如果按著歷史的次序來排列,你看到有七章,四十九章,五十三章和第九章,這是按著歷史的次序,把彌賽亞整個的排列出來,很明顯、很清楚的。五十三章是弟兄姊妹比較熟悉的,“有一子賜給我們”那一段話也是弟兄姊妹們很熟悉的, “祂的名稱為奇妙,策士,全能的神,永在的父,和平的君。”這段話也是弟兄姊妹熟悉的,這都是把彌賽亞的啟示明確地列了出來。所以我們讀“以賽亞書”的時候,你很容易在其中看到彌賽亞。當然你看到彌賽亞的時候,也同時看到國度了。

    所以大體上可以把“以賽亞書”作這樣分析,我在這裏把它作了一個最簡略的分析,弟兄姊妹們,我們念一遍就好。頭一大段,是神的審判,由第一章到三十五章。裏面再可以細分為幾點,對猶大和以色列的責備,然後是對列國前途的宣告。我個人最受吸引的,是在這一段裏面的十九章,因為在這裏說到列國前途的時候,把埃及和亞述都包括在裏面,這一個包括就給我們一個很大的鼓舞,讓我們看見亞伯拉罕的後代是怎樣被神集中起來。我說亞伯拉罕的後裔,並不包括以實瑪利的後裔,也不包括以掃的後裔,只是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的後裔,如果弟兄姊妹你細細去看的時候,你會發覺,啊!這太美了!你也看見神的作為是何等的奇妙。然後在第一個大段裏面的第三點,就是全地末後的光景和國度的出現。

    第二個大段就是對神百姓的歷史所作的幹預,三十六至三十九這幾章,在“列王記”,在“歷代志”裏都有記載的,差不多是一模一樣的記載。這裏就碰到一個問題,什麼問題呢?聖經裏為什麼重複三次來記載相同的事呢?甚至重複到連字都沒有更改的。弟兄姊妹,如果你會發這個問題,也就表明你對這件事留意了。聖靈既然是這樣記錄這些事,我們就知道,這一段事在猶大的歷史裏是非常的嚴肅。開頭的時候,你看見是神給猶大的拯救,然後你看見希西家在神面前的愚昧,希西家在神面前的愚昧作成的後果,是和猶大被擄發生直接的關係,也是關連到在地上的國度的計畫暫時的結束,這是很大的事。

    我們也可以這樣說,這一段神的幹預,如果人接受幹預接受對了,那也許猶大的歷史不是這樣的結果。當然現在事情都已經發生過了,我們這樣的推測沒有意思。但無論如何,我們知道神很重視那一個時刻的歷史的轉折,如果那時候希西家聽見說,“你要死了。”“好!大家感謝主,我很快就見主啦。”也許那情形就不一樣。但是希西家沒有接受神的幹預,他多得了十五年的平安,造成了猶大被擄的一個主要原因。所以在第二段裏,我特別指出這一件事。

    最未了的第三段,就是神對百姓的安慰和拯救,我不知道以前參加讀“以賽亞書”的弟兄姊妹們還記得不記得,我們用了多少時間讀四十章?我們光是說,“你要安慰安慰我的百姓”,就好像用了兩次的時間。我們感謝主,從四十章開始,一直到末了,都是神對百姓的安慰,並且宣告神的拯救,這裏面安慰的內容有幾個方面,頭一個是向那些經過管教的百姓宣告說,神管教的時期已經過了,神不再追討了,今後神就是要安慰你們,神不會叫你們永遠落在管教裏。第二個內容包括五十三章在裏面,那是透過彌賽亞的出現,叫他們看見拯救。第三段就是把他們帶到神永遠的旨意裏,雖然那時候已經宣告他們會被擄,在第二段神表明幹預的時候,已經宣告了你的子孫要到巴比倫那裏當太監,但是神用國度、新天新地來把那些絕望的百姓帶回榮耀的指望裏。關於“以賽亞書”,我大概就這樣和弟兄姊妹提一下。

    耶利米作先知的時代背景

 

    接下去是“耶利米書”,“耶利米書”是很多姿多采的一卷書。弟兄姊妹們,你讀這一卷書,你是不會乏味的。因為在“耶利米書”裏,你說是耶利米個人的歷史,好像傳記的成份高一點也不為過的。在他的經歷裏,神用他說話,神用他行動,來向神的百姓表達神的心意。聽以“耶利米”裏所發生的事和歷史書裏的事是很緊密的。

    耶利米當時的情形,和它的歷史背景是怎樣的呢?我們讀歷史書的時候,常常會看到有兩句話,一句就是“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一句就是“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耶利米一生的歷史背景,除了約西亞王短短的一小段,有一點屬靈的蘇醒以外,整個的日子都是在“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的情形裏。所以你看到“耶利米書”裏面所表達的信息,說話很嚴厲,責備很重,宣告的懲罰很凶。但是同時也流露神的憐恤,神的同情,神的紀念,並且是非常非常濃厚的。我們實在看到耶利米裏面那一種複雜的感情,那一種焦急的情形,就如這一卷書一樣,那樣多姿多采的。

    耶利米這一個人

    輕輕介紹一下耶利米,耶利米本身是一個祭司。他的名字很有意思,因為平常人的名字是表達一方面的意義,但是耶利米是表達兩方面的意思。耶利米的意思從一方面來說,是“神使他升高”,另一面是剛好相反的,“神讓他傾覆”。在耶利米這個人身上,正好是這樣,對他自己來說,是神把他升高;在人看來,他沒有升高,他走的路是越走越窄,越走越苦,越走越沒有路,越走越接近死亡。但在神面前,他是越走越高,越走越顯出神自己的榮耀和豐富,這是對他自己來說的。他所帶出的見證,正好是指責猶大的百姓,因著百姓的背逆,因著百姓在神面前的頂撞,對神的拒絕,神就讓整個的猶大傾覆以至被擄。你懂得耶利米這個名字,你也知道“耶利米書”大概的內容。我特別提這一點,是為了要弟兄姊妹們對“耶利米書”有一個概念,並不是說他的名字與這卷書有什麼特別的關連。

    耶利米天性是很懦弱的,沒有膽量,大概看見老鼠就要跳到椅子上的,看見蟑螂就要爬到床上用被窩來蓋著,他天生就是這樣子。但是很希奇的,神選召他的時候,你從他身上看見他一點這樣懦弱的情形也沒有,你看見他的確剛強。“希伯來書”十一章說,從軟弱到剛強,也許就是指著他。你看他剛強到一個地步,你把他下在監裏,他也不怕;你把他陷在泥潭裏,整個月呆在那裏,他也不怕;你不給他吃,他寧願餓死也不改變對神的忠心,你一點也看不出他原來是很懦弱的。他感情也很豐富,他流的眼淚特別多,所以有人說,這個是哭的先知。一個會哭的先知也蠻不錯,他不是為自己哭,他是為神的百姓哭,他是這樣子在神的面前作先知。他的眼淚也實在是點點有價值,每一滴眼淚就是一顆鑽石。

    我們感謝讚美主,耶利米就是這樣子。傳說他末了是被人用石頭打死的,就是被猶太人用石頭打死的,因為當時的猶太人雖然被擄了,還是心裏向神剛硬,不要聽神的話,不叫你說神的話,你還要說,你說我就要打死你,他還是說,結果他是被石頭打死了。這是猶太人的傳說,也許是準確的,但我不敢肯定,“耶利米書”就豫言來說是不太多,對以後必成的事並不豐富,但卻有獨特的啟示。這個啟示非常準確,什麼啟示呢?基督的啟示和新約的啟示。弟兄姊妹們,這個啟示就很厲害了,特別是在新約的啟示。在舊約的時期裏,對新約這一件事是一點印象都沒有的,神是用著耶利米首先正確地啟示了新約。我們說,我們今天所活在新約裏的恩典,從啟示上來說是在耶利米開始的,“日子將到,我要與以色列家立新約,那時我要將我的律法不再寫在石板上,要寫在心板上,那時,人不必教導各人的鄰舍說,你要敬畏神,因為他們自己就已經知道要敬畏神。”(參耶三十一章3134)

    弟兄姊妹,新約的整個主要的內容是以“耶利米書”開始的。“耶利米書”實在是除了多姿多采以外,也實在是有很豐富的神的啟示。耶利米當時的處境,一面是要對付背道的百姓,所以他執行職事的時候,他說的話很嚴厲的宣告神公義的審判;同時也因著假先知的混亂,他也要很厲害的對付那些假先知,所以在他的職事的執行上,他的確有很大很大的困擾。我們讀先知被召的經歷,你稍微看到一些他的心情,我想當神向他說,“我要用你作先知”,大概耶利米沒有那麼爽快的答應。聖經雖然沒有記載,但從神說的話上,你能看得出來。因為神直接向他說,“你不要說你是年幼的,我吩咐你去的地方,你都要去,我叫你說的話,你都要說,你又不要說你是軟弱的,我要使你成為鐵壁銅牆,我要用你在全地建立栽植,要使你成為全地君王百姓的反對。”(參耶一章七至十)真是把耶利米嚇壞了,這樣膽小的耶利米,碰到神這樣的宣告,真是有那麼遠就跑那麼遠。

    但是感謝主,耶利米答應了神以後。我們看見耶利米是判若兩人,雖然他還會哭,但他不是為自己哭;雖然他受許多的苦,但他裏面滿有喜樂,這是耶利米。不僅他自己個人是如此,他職事的另一面,宣告神對背道的百姓那愛的等待也是如此。我們看第三章,第三十一章,你就從裏面看到,雖然他一面是那麼嚴厲。但是另一方面你也看到神的愛和神的憐恤,就是從他身上流出來。

    “耶利米書”的信息

    整本“耶利米書”是綜合歷史並個人的傳記和豫言而集成的,但並不是照著歷史的次序。我們可以從這一本書很清楚的看到一件事,以宣告神的審判為開始,以記錄神的審判的執行作為結束。也就是說,整本“耶利米書”把一個很真實的神作事的記錄放在人面前,人的背道,神就宣告審判,同時也宣告憐憫;人聽從神的話,回轉歸向神,審判就停止;人悖逆到底,審判就執行。我們用簡單的話來說,就是這幾句話,“神以宣告審判為開始,以執行神審判的記錄為結束。”

    大體上我把“耶利米書”分成下面幾段,第一章是耶利米的蒙召。第二個段落是被擄前的信息,最多姿多采就是在這一段,可惜我們沒有足夠的時間,但是我也要指出幾件事。弟兄姊妹要注意,你留意到在“耶利米書”裏,你用讀一個人的傳記的情形去讀的時候,你就看到裏面的奇妙。被擄以前,是從第二章到三十八章,在這一大段的話裏,神用耶利米說了很多的話,神也用耶利米作了好些的事,說這些話、作這些事,都是表達神對百姓的警告,和神給百姓一定得到復興的應許。起初耶利米是在公眾的地方說話,後來就到聖殿裏說,再後來被他們抓到監牢裏,他在監牢裏還是講話;又被人扔到泥潭的枯井裏,他還是在講話。他一直在講,都是講那些很嚴厲的話。

    但是很希奇,神要用著他,發表一些動作,來表明神對百姓的心思,比方說,耶利米一生沒有娶妻。他為什麼不娶妻?不是他不要,而是神要他帶出一個見證,就是不要娶妻。為什麼呢?因為百姓的前途是被擄,被擄的時候,一大堆的老的少的串在一起,那被擄的光景就很淒慘。神叫他不娶妻,他就不娶妻,他就以不娶妻作為神向百姓說話的記號,這是一件事。

    另外你又看到,雖然他一直在說,被擄的事情是不可避免,但是神要用著他作一件事,就是他下在監裏的時候,神告訴他說,“把你侄兒的田買過來”。在兵荒馬亂的時候,誰還買田呢?耶利米就去買,買了以後就把那契約封好。他作這件事是什麼意思呢?透過這個行動,他向人說,“猶大被擄的命運是不能改變,但是被擄的時間不會太長,七十年以後,神就會把我們帶回來。所以我買這田,就是用這件事來宣告,將來這田地必定有人在耕種,將來我們必定從被擄之地回來。”弟兄姊妹們,你看到了沒有,在那個時候,誰都不會作這種傻事。就像前幾天美國的股票市場一樣,一亂起來的時候,股票就一直往下跌,你敢買嗎?當然有膽量的會買,但是你必須要冒險。耶利米當時買那田地不是冒險,他是在表達神的心思。

    在耶利米的身上,神用他的行動來表達的事情是很多的,被擄七十年就會完畢了,神透過耶利米宣告這件事。只是在神的子民經過那樣厲害的、嚴重的困苦,尤其是說到將來城破的時候,那種淒慘的情形,人心裏都會有一個難處,“神啊!好歹我們都是你的百姓,你怎麼會容讓我們落到這個地步?”神就把耶利米帶到一個窯匠的地方,看那個窯匠在那裏怎樣造陶瓷。神藉著那一件事解答了耶利米心裏的難處,也是解答了許多人心裏的難處。詳細的情形我不說了,我要點出來的是神讓耶利米看見,透過他也叫許多在難處裏的弟兄姊妹一同看見,第一是神的權柄,第二是照著榮耀的旨意來製造器皿,第三是神忍耐的在我們身上作成的旨意。耶利米看到了這些,他裏面就亮起來了。弟兄姊妹,我們今天看到這些的時候,我們也該亮起來。我們看到因為一切神允許在我們身上所發生的難處,都要把我們帶到神榮耀的目的。所以在耶利米的第二段裏,實在是非常多姿多采的。

    第三段就說到耶路撒冷的陷落。第四段就說到百姓被擄以後,猶大地的壞環境。第五段就說到耶利米被劫持到埃及以後所發表的宣告。這些都好像歷史一樣,我們讀的時候很容易讀。我們覺得耶利米最大的難處,是他在宣告神旨意的時候,站在猶大人的立場上來說,一直說他是賣國賊,是猶奸,這個事情真是傷他的心。但是他忍下來,最末了,就是最末了的那一章,聖靈就總結了猶大覆亡的原因和經過,為什麼一個在神面前蒙紀念的國,竟然落到這樣的一種光景裏?在“耶利米書”末了作了一個很清楚的交代。

    哀歌——耶利米先知的心聲

    接下去是“耶利米哀歌”,起初“耶利米哀歌”和“耶利米書”是沒有分成兩卷的,原是合成一卷的,或者說是稱為耶利米書卷的。“耶利米哀歌”是耶利米在耶路撒冷陷落以後,把他裏面的感覺發表出來。這感覺是從聖靈來的,也是表明了神對百姓遭難的時候,神心裏也是感到痛苦的。所以我們看得很清楚,“耶利米哀歌”裏傷痛的靈是很深的,但是這一個傷痛的靈卻沒有昏暗,這一點是很清楚的。好多時候,傷痛叫人的靈昏暗,但是在“耶利米哀歌”裏,你看見一個憂傷的靈卻保持非常清醒的心思,所以在極其憂傷裏,他仍然承認神所作的是對的,同時也在這樣的立場上來仰望神赦免的恩典。這是何等的寶貝!

    所以在這裏我寫著,他雖然是極其傷痛,但他靈裏是十分蘇醒,理智也不昏暗。他仍然能清楚的掌握猶大敗落的前因後果,在維持神公義的前提下,向神發出求憐恤、求恢復的恩典。他也在流露哀傷當中,帶出許多叫人得安慰的話,也向落在神管教下的百姓,指明歸向神的路。雖然“耶利米哀歌”從感情上來說是很苦的,但是“耶利米哀歌”裏面卻是叫人看到指望的。

    “耶利米哀歌”是後來人給他寫的名字,原來的名不叫“耶利米哀歌”,原來的名字是一個問號,“為什麼?”好像是向著神問“為什麼”,整卷書就是向神問“為什麼”,為什麼黃金失去了光彩?一些這樣高貴的民,為什麼這樣的墮落?我們在哀歌裏看見有很多何竟?何竟?何竟?很多的何竟。為什麼?感謝神,因為這些“為什麼”,是帶出事情發生的原因,也引出向神求憐憫的心思。

    我們給這五章書一個故事中心,第一章,為什麼神叫我們如同.哀哭的寡婦失去了安慰?裏面的話你看得很清楚。第二章,他承認耶路撒冷的陷落,是在神的審判當中,這是回答了為什麼這個城;要落到這種地步。第三章是他發表了他自己與那個城的遭遇聯在一起的感覺,雖然他一直在說,“一定被擄,一定被擄,一定陷落,一定陷落,”但是他並不是幸災樂禍,“你看,是不是我的話對!”他沒有在那裏把那些假先知罵出來,看看你們從前說的豫言說到什麼地方去了,我說的才對。他沒有幸災樂禍,他把他自己完全連到作為神見證的城裏去。第四章就說到那原來稱為神的名的城,如今全然的失去了光彩,如黃金失去了光彩一樣。然後第五章,在禱告中為著神的城仰望憐憫。

    整本的哀歌書,是把憂傷調在禱告中。你看第一章的末了是禱告,第二章末了是禱告,第三章末了是禱告,第四章好像沒有禱告,但是第四章裏面卻是在向神訴說,第五章更是禱告。嚴格說起來,整個哀歌就是一個禱告,一方面在人面前是哀哭耶路撒冷的遭遇,另一方面是在神面前尋求神的憐憫。這是“耶利米哀歌”。

    先知以西結的日子

    接著是“以西結書”,以西結是被擄當中的一個先知,他出身是祭司,在第二次被擄的時候與約雅斤王一同給帶到巴比倫。他是在被擄的時候被召作先知的,他的信息是什麼呢?他整個的信息是因著被擄的事雖是已經發生了,但是許多人還不以神的話為是。耶利米已經說過是七十年,但當時的猶大人心裏想,大概是明年或後年。更有一些假先知興起來說,我們就要回去了。

    神是在這樣的情形和心態裏興起以西結作先知,明明告訴他們一定要留在這裏七十年,安心在巴比倫住下去,住到神的日子滿足,神就會把你們帶回去。你們現在若不服神這樣的安排,你們是製造痛苦。你們必須知道神把你們帶到這個地方來的原因是什麼,神給你們的管教,你們必須要順服。你們不服神的管教,你們就自討苦吃。但神的管教是有期限的,到了時間,神一定把你們帶回去。只是有一個先決的條件,你們必須先要悔改,你們歸向神,神就把你們帶回耶路撒冷。

    整個信息的中心就是這點,但是卻透過一個非常非常感動人的情形來表達。雖然是在被擄的初期,猶大人心裏亡國的痛苦很深,正如耀生弟兄常提到,“我在巴比倫的河邊坐下,我把我的琴掛在柳樹上,人家說,為我唱一首錫安的歌吧!我怎麼能在這些人面前唱神的歌呢?我寧願我的舌頭貼在上膛,我寧願我的右手忘記技巧,我不可以這樣。”你看到亡國的傷痛,當然這個人仍然算是向神有心意的人。亡國的傷痛也包括著聖殿的被毀,就算沒有聖殿被毀的傷痛,亡國的傷痛也是夠人受的。

    以西結雖然是這樣叫他們安心服在神的管教下,但是“以西結書”的主題,卻是以色列的復興。他用以色列的復興給那些被擄的百姓看見道路,也讓那些百姓看見神要作的事人不能改變。既然是提到以色列的復興,那就牽連到很多列國的事,所以裏面豫言的部份很重。一些豫言在歷史上已經應驗了,部份的豫言雖然還沒有應驗,但是地上的歷史是朝著豫言的方向發展。

    以西結書的內容

    我們看“以西結書”的時候,我們用神的榮耀來作主題。弟兄姊妹,你讀“以西結書”,開始的時候,也許你讀的很慢,因為那些事對我們很陌生,因為“以西結書”一開始,就是把神的榮耀和天顯出來,第一章到第三章,是神榮耀的顯現,包括神那天上的榮耀顯在地上,當然顯在地上就是顯在神的百姓中間。

    第二個大段是從第四章到二十四章,那是說神的榮耀離開耶路撒冷。弟兄姊妹讀過“以西結書”,你一定記得神的榮耀離開耶路撒冷的光景。神的榮耀從聖殿裏走到門檻就停止了,好像是神非走不可,可是很捨不得走,但還是要走。然後就到了殿頂,到了殿頂又停留在那裏,很多的歎息,很多的傷感,實在捨不得要離開,但是不能不離開,所以就離開那個殿頂。但是還是捨不得離開的百姓,因此到了城東的橄欖山上,仍然停留在那裏,一再的停留,神的榮耀才升到天上。

    我們還記得神的榮耀離開耶路撒冷的那一段事,我們就看見“以西結書”在這裏說的幾個問題。他不僅僅是說出神榮耀離開,第一他說出神離開神的百姓的結果是怎樣。然後就很清楚的指出,神的榮耀不能不離開的原因。在那裏你就看到,猶大的百姓拜偶像到了一個什麼的程度,從上到下,從長老到婦女,明明的,暗暗的,全地都充滿了偶像,神怎能停留在那裏?神一定要離開。指出了神離開的原因,也接著指出神離開了以後,就宣告了神的審判。這是第二個大段。

    第三個段落,神的榮耀離開百姓的時候,神的百姓就在全地受欺壓,有的欺壓是神允許的,是神命定的,是要給百姓一點管教。有一些欺壓是人越過了神的界線而出現的,對於這樣的事,神就出頭為祂的百姓來對付列邦。神管教的百姓,但是神不允許人插手在對付的百姓的管教裏,這個是第三段,這可以說是在被擄的人當中所顯明的安慰。

    第四個大段,也就是末了的一段,是神榮耀的恢復。這一個恢復,不僅是說到神的榮耀從天上回到聖殿,並且這一個恢復把整個以色列都恢復過來。所以我在那裏就提到,“人悔改,就預備了神榮耀恢復的路。那是三十三章、三十四章。然後就說到以色列復興的經過,三十五到三十九章,裏面包括那稱為哈米吉多頓的戰爭。再後從四十章到四十四章,提到新聖殿的建造。這不僅是牽連到神榮耀的恢復,也牽連到神國度的建立。

    所以最末了,就說到聖地的恢復,從四十五章到末了,裏面包括三個內容,第一是事奉上的更新,第二是生命豐富的供應,末了就是永遠承受產業。這是說到神的子民在神永遠計畫裏的情形,從說被擄的那一個時候的事,引到將來神百姓真正的復興。現在的以色列國不在這個復興裏面,頂多只能說是這一個復興的前奏, “以西結書”所說的以色列的復興還在以後的日子。

    但以理書——被擄中的見證

    末了,我們看到“但以理書”,“但以理書”很特別,特別的地方在哪里?因為它裏面所有的豫言都是以外邦為主體。第一點我必須要指出來,雖然以外邦為主體,但是那些外邦都是與神的百姓有直接的關係,與神的百姓沒有直接關係的外邦,不列在裏面。這一卷書既然是牽連到外邦,所以也就牽連到神在全地的計畫如何進行。所以在“但以理書”裏面,豫言的部份是包括很多在舊約裏沒有的,比方說,敵基督;主再來;聖徒被提。這些是在舊約裏面都沒有的,但在“但以理書”就開始給我們碰到。所以在“但以理書”我們可以看到很奇妙的事。我們要緊的是從其中透過神的工作,來看神永遠的計畫。

    “但以理書”的豫言是非常的奇妙,在歷史的部份,真的是完全照著字面來應驗。因此“但以理書”很受人攻擊,很多人說“但以理書”不是真的,都是在主後,人照著歷史書寫出來的,所以裏面的豫言才那麼準確。但希奇的是神的話自己會在那裏給保護。當然近代考古上的發現,我們不去說它,我們只說兩件事,你不能不在神面前俯伏敬拜。第一,七十士譯本,是在主前幾百年就有的,把舊約從希伯來文翻譯成希臘文,這個是希臘文的舊約聖經,在主前幾百年就有了,裏面就已經有“但以理書”。所以說在主耶穌以後,人才寫“但以理書”,這簡直是胡鬧。

    歷史上有一件事,亞歷山大征服近東一帶的時候,在每一個地方,他都是非常兇殘的,唯獨在猶大,他很和善,好像是變成另外一個人一樣。為什麼呢?歷史的記載就說出這樣的一件事,當他攻陷耶路撒冷以後,當時的大祭司就把“但以理書”拿來給他看,他一看就覺得很希奇,為什麼在二百多年以前,聖經就把我的事情記錄下來呢?所以他很快就把希臘的軍兵撤出耶路撒冷和猶大,並且用很和善的態度來管理猶大。這是歷史的事實,給“但以理書”作一個很有力的見證。

    但以理是猶大的宗室,就是王室,他是王家中人。在第一次被擄的時候,他就到了巴比倫。他一生的年日很長,他親眼看見巴比倫的興起,也看到巴比倫的陷落。也就是說,在巴比倫被擄的七十年,他都在其中,並且過渡到瑪代波斯王朝,他還活著並作事,他也親眼看見猶大人回國。整個“但以理書”有一個信息貫穿在那裏,就是“神在人的國中掌權”,雖然那個時候神的百姓被擄,但神的權柄不因著百姓的被擄而受影響,神仍然在暗中用各種不同的方法管理祂的百姓,執行永遠的計畫。所以在“但以理書”裏,我們很清楚的看見當時的歷史和以後必成的事。

    “但以理書”頭一部份是表達神對邦國的管理。末後的一部份是異象,從巴比倫帝國一直發展到神的國度在地上建立。我們感謝讚美主,“但以理書”大體上的分析,頭一段就是頭六章,算是歷史,第一章是在管教中的受抬舉,這是但以理和那三個朋友的經歷。第二章是巴比倫王的夢啟示了世界歷史的發展,說出了神在人的國中掌權。第三段是第三章和第四章,說到人的驕傲與神的懲治,這事發生在尼布甲尼撒王的身上,顯明真正的權柄是在神的手中。第四段說到巴比倫因向神輕慢而結束。第五段就是第六章,說到神的保守和人的榮耀,特別給我們留意到神的權能並不因著百姓的被擄而降低。

    第二大段就是末了的那六章,六章都是提到異象的事。頭一次的異像是在第七章,說到巴比倫以後四大帝國的建立,一直到國度。第二次異像是在第八章,說到瑪代波斯和希臘的歷史的發展,特別是說到希臘國的分裂,這些都在歷史上照著字面完全應驗了。第三次的異像是第九章,這一次的異像是相當重要的。在豫言方面,是為著故國來禱告,因為七十年滿了,猶大人應當回國了,但以理就禱告。因著這一個禱告,神就給他一個新的啟示,那就是稱為七十七個七的啟示。這一個啟示是把基督和祂的所作帶進來。第四次的異像是末了的三章,是比較零碎。一連串的異像是重覆波斯和希臘歷史的細節,並敵基督,還有跟隨神的人的遭遇。末了是引出復活的指望來結束這些異象。

    我們感謝神,“但以理書”雖然是在被擄的地位上來發表,但神的權柄沒有因著人的愚昧而減少,而人在神面前蒙憐憫的紀念也不因人的軟弱而短缺,神用恢復的指望來作被擄的人的吸引。這個很有意思,雖然沒有明確說到生命就是新約的特點,但是已經把我們引進生命的恢復裏。這些是大先知書,因為時間,我們的概論也只是這樣的概概論論。盼望弟兄姊妹們對大先知書有了一點概念,不僅是知道一點的知識,也從先知書上看到我們今天如何活在神的旨意裏。── 王國顯《叫祂的話都成全──聖經各卷提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