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主題目錄 |

 

新約總論


  首先我們必須要記著,新約聖經並不是一卷寫成的;而是由許多卷書,經過流行應用,公認為正典才編合而成的。當這些書卷逐漸合成一部的時候,我們可以想像得到,必定有過許多種不同的方式來編排它們的次序。為的是使各書能依照本身的內容適當地排成一部有意義的合訂本。但是,我們不能相信那編排的方式會依照任何其他可以稍微影響聖經本質的原則而定。例如按那些作者的地位高低關係而定,或按各書寫成日期或被認許作正典的日期而定等。事實上,我們所想像到的趨勢是對的,因為在最早期間所遺留下來的一些手抄古卷、一些古代聖書的目錄,和一些最早版本聖經裡面習慣上的編排。我們都可以得到證據。……至於現在我們所讀的新約聖經裡面的目錄次序,在整個來說,每卷都是照內容的意義來編排的。於是合成一個有系統且有連續性教義在其中。經過悠長的教會歷史的考驗,這個次序終於獲得認許和堅定下來。

                     鮑納(T.D.Bernard)

  新約聖經可以說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書。它的崇高中心是主耶穌基督;它的崇高目的是全人類的救贖;它的崇高展望是主耶穌至終要建立一個無窮無盡的國度。

  基督是新約的中心,但他是否也是舊約的中心呢?是的,只是方式不同,或者範疇不同吧了。那位在舊約形容為預言中的基督,現在在新約顯現為歷史中的基督。在舊約他是最高的盼望,但在新約他是最高的實體。他由預見的變為眼見的、由隱藏的變為公開的、由古所預定的變成現在所顯現的。

  這一點,在以下我們所要研究的四福音裡看來,尤其實在。正如約伯在更進一步認識神之時感歎道:「我從前風聞有你,現在親眼看見你!」同樣,當我們在四福音裡遇到了基督,我們也會說出這樣敬服的話,因為在舊約裡我們也「風聞」有他,而現今在四福音裡「親眼看見」了他!以前,我們只是「透過鏡子」觀看,模糊不清;但現在卻是「面對面」了。

  為了這個緣故,我們指出四福音就是整部聖經的癥結所在,是舊約預言的歷史中心,是新約神學的事實根據。小心,不要說四福音是舊約預言的終點。其實舊約的預言還有許多是論及更遠的將來的;我們卻可以說四福音是兩條匯流排的介面,也是舊約裡所有支線會合的中心。那些支線所會合成的一條匯流排,就是歷史中的拿撒勒人耶穌。由以猶太人為重的這邊「轉變」到以基督徒為重的那邊;由神與人立舊的約轉變為立新的約;由以摩西為主轉變為以基督為主;由律法時代轉變為恩典時代。

  在我們還未逐一的進入研究四福音之前,我們還要再整體的研究一下:(1)在整部新約方面研究他們彼此的結構關係;(2)在四福音總論方面研究他們的內在關係。現在,讓我們先在這一課裡思想:

新約總論

  早在這個聖經課程開始的時候,我們已經指出新約聖經的結構是把神的計畫彰顯出來。在這裡再重覆所說過的,並加以更詳細的分析。我們說,在結構上,新約聖經好像一度拱形的門。倘若我們細心的想一想,再沒有別的建築物能用來表達新約的屬靈功用和意義,比一度拱門所表達的更準確。那二十七卷組成新約聖經的言行錄和書信究竟是什麼?豈不是一個文字寫成的拱門嗎?任何人如果進入這度拱門,就會到達一個意義更深入的地方去。所以我們可以說那二十七卷書合起來,就成為神用奇妙的大能建造的拱門,可以引進救恩真理、引進認識他的真知識、引進永福。

  當然我們也知道,有許多所謂基督徒對神的默示有不同的見解,例如說:新約聖經的資訊,甚至連裡面各卷書的編排,都是用一種超人為的系統和程式來鑒定的。這一點,他們就認為難以置信。在他們看來,聖經現在的目錄編排,純粹是偶然合成的,或者最多不過是人為方法搜集而成的。對於這一點,我們稍後便會交待清楚。在此,我們願意指出,據我們自己的判斷,就算是不可以肯定的說,最少我們也能有理由推斷,既然神藉一種超自然的默示方法,在聖經裡面啟示了自己,又藉他的大能把聖經保存了幾十個世紀,他必然也能保守聖經無論在形式、數目方面都完整無缺。別人以為聖經中的書卷會有神預先的設計是不可想像的;對於我們來說,沒有神預先的設計才是不可思議的。有一句話說得十分好:「神辦事絕不會有頭無尾的!」

四福音與使徒行傳

  當我們一翻開新約聖經,我們首先看到的五卷書,都是記敘體的。那五卷書就是馬太福音、馬可福音、路加福音、約翰福音,和使徒行傳。它們自成一組,是新約聖經中僅有的歷史書,也是新約其他書卷的根基。

教會書信

  使徒行傳之後,就是一列書信,首九封很明顯的又自成一組。它們都是出自同一的作者使徒保羅的手筆;都是有關信徒的教訓和真理,以及指導他們如何實踐;所以都是教義類的書信。這些書信都是寫給基督徒的集會,或者稱為「教會」的,因此也稱為「教會書信」。它們是羅馬書、哥林多前後書、加拉太書、以弗所書、腓立比書、歌羅西書,和帖撒羅尼迦前後書。

教牧書信

  「教會書信」之後,我們繼續看到保羅的作品,但是這些書信卻不是寫給教會的,而是寫給個人的,一共有四封;頭兩封是寫給提摩太的。他是保羅屬靈的兒子,現在做了教會的牧師。第三封是寫給提多的;他的情況與提摩太相同。第四封是寫給腓利門;他是歌羅西城的一位基督教領袖,負責帶領一個在他「家中」聚會的「教會」。這四封,尤其是頭三封,都稱為「教牧書信」。

希伯來教會書信

  還有最後的九卷書:就是希伯來書、雅各書、彼得前後書、約翰一、二、三書、猶大書、啟示錄。這些書信的長短不一。雖然最後一卷書,是最長的一卷,通常又稱為「啟示錄」,但實在來說,它也是一封書信。是主耶穌親自發出的書信(不過是藉使徒約翰寫成的),因為它一開始就這樣寫著:「耶穌基督的啟示,就是神賜給他,叫他將必要快成的事指示他的眾僕人。他(指主耶穌)就差遣使者,曉論他的僕人約翰;約翰便將神的道,和耶穌基督的見證……都記錄(直譯)下來。」

  我們很容易就發現,這九卷書不單是「教會書信」和「教牧書信」的附錄,而是具有同等性質價值的;放在最後一組,為要使全本新約書得以完整。它們不像前九卷寫給基督徒教會的,例如,第一卷希伯來書,就很明顯的是寫給整個希伯來民族的。第二卷一開始就說:「作神和主耶穌基督僕人的雅各,請散住在十二個支派之人的安。」這句話,作者的意思很明顯的是指希伯來人。跟著彼得開始寫著說:「耶穌基督的使徒彼得,寫信給那分散在本都、加拉太、加帕多家、亞西亞,庇推尼寄居的。」這也指著「分散」的猶太人說的。又跟著使徒約翰所寫的,他的信完全沒有上款,但他的第二第三封短信,則是分別寫給某兩位猶太人的,而裡面的猶太人立場,正充分表明了這一點。例如約翰三書第七節,作者在那裡指出有某些主的僕人出外,他們「對於外邦人一無所取。」倘若約翰所寫的是給外邦人的話,他不可能這樣指著「外邦人」說話的。

  無可置疑地,這新約最後的九封書信,是與那九封「教會書信」有別的。它們不單不是寫給地區性教會,而且裡面根本也沒有半點論及那奧秘教會的——奧秘教會的意思是指那現存的奧秘的團體,神愛子的新婦和靈宮,就是後來在啟示錄之未出現的。所有關於那奧秘教會的靈訓,既然對主自己所救贖的人都是那麼寶貴的,就都記載在那些「教會書信」裡面了。這末後的九封書信可以正確地稱為「希伯來基督徒書信」。不錯,他們都是「基督徒」,而且有好些最重要的基督徒信仰都是寫在他們的書信中的。但是他們仍是正正式式的希伯來人,因為書信中論及他們接受真理和應用真理的方式和習慣,都是希伯來所特有的。而信中的論點、研討,和氣氛都確實地表現出它們是「希伯來基督徒的書信」。

真理的拱門

  我們說,那二十七卷新約的聖經,分成幾組,好像形成一度有啟示的拱門,這句話是不難領會的。首先那四福音書和使徒行傳像放在最底的五層石版,或稱為五級石階,表明我們腳踏的是有歷史事實為根據的實地。然後在左右兩邊豎起的,作為拱門的兩條精美石柱的,就是兩組各有九卷的書信——即「教會書信」和「希伯來基督徒書信」。兩者以上有一度拱橋,就是用那四卷「教牧書信」砌成的。這樣整個形狀看起來就像一度拱門了。而且我們可以在門頂最高的地方放一面橫額表明福音真理的縮影說:「大哉!敬虔的奧秘,無人不以為然,就是神在肉身顯現,被聖靈稱義,被天使看見,被傳於外邦,被世人信服,被接在榮耀裡。」(提前三16)

  倫敦有著名的「大理石拱門」;巴黎有「凱旋拱門」;羅馬為也有古「提多拱門」;但是,它們怎可以比得上這度用神啟示的文字建成的拱門?因為它會引我們進入救人靈魂的真理和永遠的福樂裡去。

內在的對照

  這度新約的拱門揭開一個相當有趣的題目,需要相當多的篇幅來討論的。但是關於四福音之間的互相比較關係這一點,我們將會在下一課交代。同時遲些我們也會指出那兩組各有九卷書信的門柱;它們彼此的對照與及內在的順序。現在在這裡再談幾句有關那兩組書信中更明顯的平行比較,我相信是好的。

  這兩組都是以一個非常重要的教義性論文來開始的——一組是保羅寫的羅馬書,另一組是希伯來書。同時兩組都是以發表主的再來,和將來必成的事的資訊來結束——一組是帖撒羅尼迦前後書,另一組是啟示錄。

  這一組開始的羅馬書告訴我們主耶穌基督是唯一救贖的途徑。那一組開始的希伯來書告訴我們主耶穌基督是更好的救贖方法一甚至指出耶穌是「更好」的救贖主;各各他的是「更好」的贖罪祭;和信心是一個「更好」的救贖原則。在第一組的末後帖撒羅尼迦書信告訴我們基督第二次降臨與教會的特別關係。另外一組的末後有啟示錄告訴我們,基督第二次降臨與以色列和列國的關係。

  稍後我們會再詳細的論及這點。但在這裡我們所說的,經已足夠表示出,新約聖經絕不是一串全無次序根據,或者很少次序根據的文學作品;而是有事先設計編排的,裡面有分部和分組的,由一位超自然的神監察著整個設計,和整個象徵性的拱門結構。

設計加上進展

  為了避免有人以為我們所說的這個拱門只不過是一種死板的設計,所以我們要加以說明。這設計是活的,它有一個漸進闡明真理的進程。這進程我們很容易在新約聖經裡面觀察到,因為它與二十七卷書分成組別是有緊密的連帶關係的。我們可以適合地稱這進程為「教義進程」,請注意,這拱門的設計之外還有進展,拱門的樣式之外還有進程。

  對於一位熱心追求真理的讀者來說,新約聖經裡面有這個「教義進程」存在,是不難明白的。照理來說,這反而更容易受人注意,因為裡面各書卷的先後編排,絕不可能是依照年日的進程的。

  請看四福音次序,清楚無誤的表明,單是根據日期來編排次序的說法,總是次於根據一個更高的設計樣式和目的來編排的說法。因為無論在一些聖經古抄本裡也好,在現在的新約聖經目錄裡也好,四福音都是以馬太、馬可、路加、約翰這次序出現的;從來沒有以任何其他連續敘述性的次序出現。雖然馬可是跟著馬太的,但馬可並不是接續敘述馬太所留下沒有敘述的;他乃是再回轉從施洗約翰傳道之時開始記述。路加跟著馬可,但路加開始敘述的甚至比馬太的還要早,不但告訴我們主耶穌的出生,更告訴我們他雙親結合的事。

  以馬太為例,他比較注重主耶穌的言與行,他的寫法根據有目的的組合法多過根據日期的進程。它在五、六、七章所載的第一組「言論」就是山上的寶訓;而在八、九章所載第一組「活動」就是他所行的神跡。其實馬太所記的第一個神跡,並不是主耶穌所行的頭一個神跡;而四福音書最後一位作者約翰,一開始就記載了主耶穌所行的頭一件神跡,那是在加利利的迦拿行的。

  書信的情形也是這樣。它們的次序也不是根據日期而定的。那九卷「教會書信」差不多都是一齊以現在的次序,傳下來給我們。雖然帖撒羅尼迦前後書原是最先寫成,但卻放在最後;而羅馬書原是差不多最後寫成的,卻放在最前。那九卷「希伯來基督徒書信」也有類似的事實,表明絕非根據日期而編排的。

  由此可見,新約經卷的次序編排,證明不是根據日期年份,就更符合根據啟示的真理編排的說法。新約聖經自然的分成幾個部分,就足以顯示出裡面有一個「教義的進程」存在。這進程的形式似乎是同定下來永遠不變的,為要表明一個永遠不變的真理。以下我們將要引證幾個例子。請讀者注意,這只不過是一些例子,而還有許多事實證明是我們無法一一列出的。

四福音的次序

  這個「教義進程」在四福音裡面就有了。但我們還未開始論及這一點之前,無論如何,我們先要避開一些攻擊性的問題:「這四福音現在的次序豈不就是純粹偶然形成的嗎?怎可能會有半點或全套預先設計的『進程』?這豈不只是幻想出來的嗎?」對於這些問題,已故的鮑納(T.D.Bernard)一下子就解答了:「聖經裡面的書卷目錄編排得那麼特別,又從來沒有用過別的方式來編排,一般都認為裡面必定藏有一個漸進的教訓。若說那是偶然形成的,似乎沒有足夠的證據來支持這說法:因為這與承印者和釘裝者的通常習慣不大相符……但是,倘若這個一向沒有變動的編排次序真的能表明一個系列的思想,和一個隱藏在其中的漸進式的教義的話,那麼這些書卷就真是依照了彼此間最高的關係,編排在最適當的位置了。」事實是這樣,假使這四福音書交在我們手裡,要我們加以研究,然後按最有益處最有層次的關係來編排它們的次序的話,我們極竭盡心思編排,也只能得出與新約聖經裡面的相同次序。

  因為這次序裡有一個內在互相適應的現象,明顯是有一位超越人類的在掌管著。馬太為何不放在別處而放在最先?約翰為何不放在別處而放在最後?誰都會留意到四福音是分三卷與一卷兩組(這是一向被人公認的);頭三卷是預備我們好明白第四卷完備解釋的。頭三卷使我們在可見的事蹟方面認識那奇妙的顯示,從而訓育我們明白約翰所介紹的最高真理,和其中不可見的偉大奧秘。

  馬太在他特殊的位置來說,他須要負責把舊約希伯來聖經與福音連貫起來,這是為了指出新約要應驗舊約。「這是為要應驗先知所說的」,這句話就是他的慣語;目的是要以猶太人的口吻向猶太人敘述基督的故事,按肉體說,基督就是從他們中間出來的。

  馬可怎樣適當地放在第二位,同樣路加放在第三位。照這編排,似乎為了不讓人誤以為馬太所寫的,是指出福音僅是在猶太人的信仰思想裡面發展而成,而不是從其中發展出來的(有些人喜歡這樣局限福音的思想),所以,馬可和路加跟著所記主的言行錄就顯明,正如有一本書所指出的:「第一本福音所致力描寫的猶太人生活和思想習慣,我們的主都能從其中脫穎而出。」

  我們有比傳統更多的根據,知道馬可是彼得的助手,正如路加是保羅的助手一樣。早期的教父稱呼馬可為彼得的代筆,或甚至稱他為彼得原著「福音」書的直接翻譯員,因為它本來是彼得用亞蘭文寫成的。

  馬可與彼得的關係,和路加與保羅的關係,兩者的證據都很明顯的在他們那兩卷福音書裡找到。我們要記得,是彼得自己首先「為外邦人打開福音的門」(徒十;比較十五7);但彼得卻保留自己是「受割禮者的使徒」的職分(加二89),另一方面保羅消除了這個區別,特作「外邦人的使徒」(羅十一13)。照樣,馬可的福音書也消除了馬太所用的猶太人習慣口吻,轉而改用外邦人的口吻。因為他沒有像馬太那樣先記明主耶穌是大衛的子孫和亞伯拉罕的後裔。他在書中只用過「這是為要應驗」這句話兩次(馬太用了十二次)。所以讀馬可福音的人,只見到主把握住現在,很少見到他應驗過去。主被形容為一位以大能施行奇事者,無論在可見或不可見的領域,都能施展他的作為。所以,這可以說是一卷滿有作為的福音書;它的初衷對象似乎是為羅馬人,而不是希伯來人。對於像使徒行傳第十章所載那樣的羅馬基督徒來說,這卷福音書真是最適合不過了。彼得向他們簡述福音說:「神怎樣以聖靈和能力,膏拿撒勒人耶穌,這都是你們知道的,他周流四方行善事,醫好凡被魔鬼壓制的人。」(徒十38)

  雖然馬可離開了馬太所寫的希伯來排外的特徵,又為外邦人刻劃出一位極具吸引力,能施行奇事的耶穌;但是,在更廣泛的意義來說,路加才是真正介紹耶穌為「人子」的人。可以說,路加福音把門大大打開,顯示出人類最廣博的憐愛、最闊大的遠觀,和介紹一位最受外邦人歡迎的救主。這卷福音書的前言一開始就表示這一點。其他的福音書,是因為根據希伯來人的習慣方式而寫的,所以開始的時候根本就沒有前言(dedication)。但路加福音不單有一個希臘式的又是古典式的前言,而且還指明這書是獻給(dedicate)一位外邦的基督徒。前言之後還有許多事例證明這一點,我們無法在此一一詳述。不過,總而言之,任何一位元留心的讀者都會發現這書敘述的特徵,是其他福音書所沒有的。它指出一位完全人帶給全人類一份普及的愛,並不分國家種族,也不介意猶太人與外邦人之間的舊恨。

平行的進程

  由馬太福音、馬可福音直到路加福音這個外表次序的「進程」,恰巧對照這三卷書作者的種族血統關係。馬太,又稱為亞勒腓的兒子利未,是一位猶太人,而且是主耶穌的近親。馬可,或稱為「馬可的約翰」(徒十二12),是半猶太半外邦人,所以,照推想,他的名約翰是出自希伯來,但他的姓馬可是出自希臘。路加是純外邦人,他的名是希臘的,他的文筆也是希臘化的。保羅在他的書信中曾提及他的事,使我們更清楚他是外邦人。不過也有可能他的雙親曾歸入猶太教,所以他才與猶太人有更多的接觸。

  再者,福音書這個外表次序的「進程」,就是從猶太的馬太、半猶太半外邦的馬可,至外邦的路加這「進程」,與使徒行傳中三個擴展階段的進程形成平行的現象。最先福音只限傳給猶太人(徒一),然後才傳遍撒瑪利亞,又傳到埃提阿伯的太監,再藉五旬節的聖靈充滿方式傳到了外邦(羅馬)人哥尼流的士家(徒八十二)。最後,藉著保羅幾次的旅行佈道,就完全釋放而廣泛地傳到整個外邦的世界(徒十三廿八)

第四卷福音書

  倘若上述的三卷對觀福音,以三個進程階段來描寫這位元歷史性的基督,即從猶太人觀感的第一階段,進到最普及外邦人需要的最後階段;那麼,第四卷福音書應該就是這個進程的完成巔峰。有了它,整個進程才能完整,才有保障。因為前三卷書所推論的,現在由第四卷清楚的宣告出來說:那位歷史性的耶穌原來就是永生神的兒子,那位作為以色列的彌賽亞的,原來就是耶和華自己。那位全宇宙的救贖主,原來就是全宇宙的創造者。他不單教導人明白真理:他自己就是真理。他能賜人生命,因為他本身就是生命。

  約翰寫他的福音書的時候,前三位作者早已去世了。神之所以保存他得享長壽,只為特別需要。馬太、馬可、路加把神在歷史上顯現的事實資料搜集了,又寫成了完整的福音書之後不久,就有一些愛鑽牛角尖的人起來爭論有關基督的位格問題,演變成為一種空想的通神論。這個時候——離開了歷史事實相當遠的時候,同時也是那些偏離基督純正道理的思想開始流行的時候——正是需要一份有權威的證明書來解釋那三卷福音書的正確意義。要做到這一點,最好就是有一位仍然生存的見證人,出來指證說:「那是我們所聽見、親眼看過、親手摸過的」;而且這位見證人又必須是使徒,因而只有使徒才有權威發出這樣的證明書,又能解釋那些事實作為教會永久的真理,年老的約翰具備了這些資格,因為他是使徒又是親眼看見的見證人。所以,正如我們所說的,有了第四卷福音書,整個進程才能「完整」,才有「保障」。

  第四卷福音書還有許多其他有關這「進程」的特點,但我們現在須要暫時放下這個,先注意一下,四福音書中的這些進程,連同其他我們稍後要論及的,都不外是由一些差別不大的特徵所組成的。四福音所記的基本上都很相似,只是他們的觀點不同而已。可以這樣說:「這卷書所記載的若沒有別卷書加以確定,就毫無意義。試把這四卷書其中一卷裡面你認為獨特的思想拿來研究一下,你會發現其他各卷書都曾發揮過,馬太以猶太教思想為背境所寫的福音,也向外邦人呼召;而路加以普及外邦人的精神來寫的書,也以猶太人為福音的起源;約翰表彰了基督的神性,其實不過是表彰了其他福音書所暗示的,和經常所證實的。」這些真是文學上無比的筆法,由分歧和綜合兩種筆法,加上精密的平衡而表達出來的。

使徒行傳

  為了一氣呵成的觀察這進程的連續性,我們要花點時間先看看使徒村傳和其他書信。

  我們經已提及使徒行傳裡面地理上的進程了,那是根據一章八節主自己事先所指定的路線而定的:「但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

  至於使徒行傳裡面的真理進程,它與其中的事蹟手攜手的並進,這一點,再沒有別的書可比擬的。這卷書以重新應許猶太人一個「國度」為開始,以「教會」在外邦各地建立起來為結束;由始至終,都受制於那位現在看不見的主。書中事蹟的演進只是為了記錄相對的福音真理的演進。雖然在福音書裡面顯現的主,現在隱藏了,但每一處有須要的地方,都出現一個無誤的、超自然的力量,引導歷史的進程。這個引導的能力也就是印證其中的真理的。

  使徒行傳一定要緊接跟著四福音,因為我們須要看清楚主的降生、受死、復活、升天,這整個外在的事實,對猶太人來說明第一個意義是什麼。同樣,使徒行傳也必須放在教會書信之前;因為我們讀到那裡的時候,經已準備好要看看基督那些事實帶給教會什麼豐滿的意義。

  是的,正如故事所表明的,那位被釘、復活又升天的耶穌,就是以色列人的彌賽亞;但是更多更明顯的,那故事解釋他就是全人類的救主。是的,在較早的篇幅裡,我們看到「先傳給猶太人」;但在較後的篇幅裡,我們更多更明顯的看到「也要傳給外邦人」。是的,較早的篇幅滿載奇妙和外在的神跡奇事,然後逐漸減少;但是更奇妙的,內在救人靈魂的真理,卻越來越多又越清楚的記載了。

  發展到這時候,彌賽亞的國度曾經兩度提供給猶太人,但又兩度的被拒絕了。在福音書裡,由主耶穌基督親口向他們提供,但以色列人拒絕他,把他釘在十字架上。現在,在使徒行傳裡,再由這位被釘死,又復活升天的耶穌,藉著他所差遣、聖靈充滿、帶有神跡的使徒,向他們提供,可是,他們也再次的拒絕了,首先有祖居的猶太人以殺死司提反來表示他們至終的拒絕;稍後,分散各地的猶太人委派了數以千計的代表,雲集在耶路撒冷,企圖用私刑來殺死保羅(徒廿二),也表明他們的拒絕。

  雖然以色列人曾整體的兩度拒絕耶穌和他的國度,但在猶大、撒瑪利亞及整個羅馬帝國裡,仍然有不少猶太人及外邦人的男女,相信了他,並且以他為王。他們是什麼人?為什麼他們竟變成了故事的中心人物?因為當以色列人硬心拒絕,頑梗不化的時候,人們漸漸領會到,以色列人的跌倒就是神特意要成立「教會」的計畫,那許多分散各地的信徒就是教會的首批成員!

  倘若有人以為:神逐漸取消了他所應許的那有形的彌賽亞「國度」;那麼,這個在地上逐漸興起,又帶出神原先隱藏之目的(教會)——神所召出來的一群人——又是什麼呢?這一點,就是使徒行傳所留下有待教會書信來交代的問題了。

書信

  很抱歉,我們論及「真理的進程」,一定要簡短的把使徒行傳牽涉在內;現在更感到抱歉,因為我們還須要稍微的提及書信。請放心,無淪如何以後我們研究到有關那兩組書信的時候,還有機會提及這個「理程」的。不過,我們在這裡只是指出幾點普通的論據,用來證實進程是有神事先設計吧了。

  有三個字能把基督徒生活的意義濃縮起來,就是「信」、「望」、「愛」。正如哥林多前書十三章十三節所說:「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愛;其中最大的是愛。」在歐洲有一間宏偉的教堂,它的寬闊入口是由三層大的石階造成的,上面刻有三個巨大的拉丁字。第一層是拉丁文credo;第二層是speiro;第三層是amo。第一個是「我信」的意思,第二個是「我望」的意思,第三個是「我愛」的意思。現在請看新約書信三位主要作者:保羅、彼得、約翰;他們就是按這個次序出現的。他們都論及信、望、愛;但各人所注重的不同。首先是保羅,他顯然是注重「信」的使徒。其次是彼得,他是注重「望」的使徒。最後是約翰,他是注重「愛」的使徒。倘若你更改他們的位置,你就破壞了那個屬靈的真次序。他們的次序是神所安排的,為要顯示出那個靈命進程的真次序。

  再說那九卷教會書信:頭四卷注重十字架;次三卷注重教會;未兩卷注重主的再來。這豈不足一個很合真理的進程嗎?

  跟著請看那九卷希伯來基督徒書信,並它們所特別注重的:頭兩卷強調「信心」與「行為」;次兩卷注重「盼望」和「長進」;又次四卷(約翰壹書至猶大書)注重「愛」與「爭辯」;最後,啟示錄論及「得勝」和「承受」。這不是一個顯著的進程系統嗎?仔細的看一回,你會發現進程中每一步都有靈性上的平衡的。

  從新約的開始到新約的結尾,都隱藏著一個進程。直至那位戴有荊棘冠冕被釘十字架的基督,進而成為戴榮耀冠冕作耶路撒冷的王為止。

  當然,這個「進程」暗示了整部新約的一體性。若單是次序編排,那些書卷就是獨立的,但一個進程就表示它們原是一體的——是有一位控制它們的,事先計畫一個進程在裡面。這個計畫神既然這樣定了,也必要這樣成全。再者,這還暗示了那位事先有計劃的神,由第一卷書到最後一卷書都不斷向我們說話;因為除非真是基督自己在使徒行傳和書信裡面說話,正如他在四福音裡面說話一樣,否則,無論人有多大的領悟力,也不可能想出整部新約裡面有這樣神啟示的進程。

  對於傳道人和解經家來說,他們必須承認新約裡面有啟示性的進程,這是何等重要的事實!有一句話說得好!一個健全的基督教義,必定建基在「綜合解釋和分別發揮」一個進程裡面所有的經文上,而不會建基在單獨的一段經文上。

  這也是何等奇妙的事實!在整部新約聖經裡,人竟然與神牽連起來!這部神所默示的基督教真理的「根源」,裡面所記載的究竟是什麼呢?是神啟示的真理呢,還是人對這真理所領會的寫作呢?使徒行傳和書信裡面的真理啟示,不是單以神講話的形式寫成的,也是以人領悟神的話的方式寫成的。兩者結連在一起,前者不斷的藉著後者表達出來,好像神的作為穿上了人間故事的外衣,也像神的話語裝扮成人類尋常的書本一般。

    讚美慈愛的真神,
    他的話語從天降。
    奇妙默示賜給人,
    寫成聖書免淪亡;

    古聖執筆受靈感,
    字字反照神恩光。
    聖書相傳古至今,
    價值不斐永不忘。

—— 巴斯德《聖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