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主題目錄 |

 

第十一篇    基督天上的職事之五──正常的教會生活彰顯

 

    團體的救恩

 

     神的救恩,有個人的救恩,及團體救恩的兩面。個人的救恩,就是信徒的救恩,基督徒的享恩生活。團體的救恩,就是教會的救恩。正常的基督徒享恩生活,是正常的教會彰顯之來由,而正常的教會彰顯是正常的基督徒享恩生活的總匯集,是整體的彰顯。正常的教會生活,是建立在正常的基督徒個人享恩生活的基礎上,若沒有正常的基督徒個人享恩生活,而僅僅在聚會時,表面上,讓人看到,很熱鬧,很興奮,或是很虔誠的聚會,那只是很成功的舞台戲演出;不是正常的教會彰顯。

     本篇的負擔,是從新約聖經記載中,所看到的,正常的教會生活,及彰顯該有的原則,而不是教會聚會舞台戲。一切虛假的舞台戲,明星,表演,在神永遠的旨意,計劃,經營中,毫無價值,毫無存在的餘地。因為真正的觀察者,除了三一神自己之外,尚有天上的萬軍,撒但,空中掌權者(墮落的天使)。舞台戲可以瞞過被撒但蒙蔽心眼的普世人,但無法欺騙聖靈及天使天軍。連惡鬼都不能瞞過(參照徒十九13~16)。

 

    基督與祂的教會

 

     基督與祂的教會,是貫串舊約與新約聖經的主要內容。教會雖然在新約時代纔正式出現,但是遠在創世之前,過去亙古的永遠,太初宇宙萬有都還沒有產生之前,教會已經隱藏在創造萬物之神裏,是神喜悅旨意中的奧祕。是奧祕中的奧祕,是極大的奧祕(參照弗三9~10,五32;羅十六25~26)。

     從來沒有人看見神,神是奧祕,要認識神明白神,一定要藉著基督;因為神的奧祕就是基督(參照西二2)。只有在父懷裏的獨生子將祂表明出來(參照約一18)。基督與父原為一(參照約十30);人看見了基督,就是看見了父(參照約十四9);基督本是神的像(參照林後四4)。但是基督在地上為人的生活,只有三十三年多,如今祂已成了賜生命的靈(參照林前十五45),藉著信徒的信,住在信徒的裏面(參照約十四19~20,十六16~22),一面祂已升上高天坐在神的右邊(參照西三1),我們再也看不到祂了。所以對後世的人而言,基督也是奧祕。然而基督雖然不在世上,教會卻在世上(參照約十七11);教會是從基督那一粒生命的麥子,所結出來許多子粒的聚集(參照約十二24),基督是信徒的生命(參照西三4),教會是基督的身體,是那充滿萬有者的豐滿(參照弗一23)。所以基督的奧祕就是教會(參照弗三4~6)。

     基督如何話成了肉身,成為人子耶穌,在地上的為人生活中,把那從來沒有人看見的神表明出來;照樣正常的基督徒,正常的教會生活彰顯,也是在看得見的人性生活中,活出內住基督神性美德,表明生命的道(參照腓二15~16),是大哉,敬虔的奧祕,無人不以為然;就是神在肉身顯現(註:是活出基督的神性美德,讓世人在人性生活中,看見神性各樣的美德。參照提前三16;腓一20~21;彼前二9)。「這是極大的奧祕,但我是指著基督和教會說的」(弗五32)。

 

    教會的計劃

 

    一、神喜悅的旨意

 

     「又因愛我們,就按著自己意旨所喜悅的,豫定我們」(弗一5)。

 

    二、在基督裏的揀選

 

     「就如神從創立世界以前,在基督裏揀選我們」(弗一4)。

 

    三、永遠的計劃

 

     「為要藉著教會,使天上執政的,掌權的,現在得知神萬般的智慧;這是照神從萬世以前,在我們主基督耶穌裏所定的旨意」(弗三10~11原文)。

 

    四、基督的意願

 

     「沒有人奪我的命去,是我自己捨的」(約十18)。

     「正如基督愛教會,為教會捨己」(弗五25)。

     「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裏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約十二24)。

     「從創世以來,被殺之羔羊」(啟十三8原文)。

     基督的捨命主要是為著產生教會,不是為著贖罪而已。即使人沒有墮落,沒有流血贖罪的需要,為要釋放生命,得著教會,基督還是需要經過死而復活的過程。我們可以從夏娃如何藉著亞當的沉睡,神取下他的一條肋骨造成的表徵(參照創二21~24)看出,基督需要藉著死而復活的過程產生教會。亞當的沉睡,表徵基督,夏娃表徵教會。那時還沒有罪的問題,所以就沒有題到流血贖罪的表徵。

 

    五、建造教會者與根基

 

     「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太十六18)。

     耶穌很明確地告訴彼得,教會是祂的,建造者也是祂,建造的根基是彼得所承認的「耶穌是基督,是活神的兒子」那個磐石。如果再參照馬太福音第七章24節至27節的比喻,基督的話,命令就是磐石,就是根基。

 

    六、組成教會的人

 

     「你們來到主面前,也就像活石,被建造成為靈宮」(彼前二5)。

     重生得著靈的救恩之信徒,就是組成教會的人。

     「教會(ek-klesia)」字義是蒙召出來,聚集的會眾。

     教會不是禮拜堂,也不是宗教或社會團體;乃是重生信徒的聚集。

 

    七、教會稱呼第一次的出現

 

     主耶穌從死裏復活,向使徒們吹一口氣,說,你們受聖靈(參照約二十22),從那一天起,直到祂被接升天為止,約有四十天之久,已經有相當多的重生信徒了(參照林前十五5~7),但是只有稱呼他們是門徒,沒有稱呼他們是教會。直到五旬節那一天,聖靈澆灌下來,他們開始交通,擘餅,祈禱,聚會了「主將得救的人,天天加給教會」(徒二47原文);教會這個稱呼是從那時以後纔開始。由此可見,重生的信徒若不聚集在一起,有聚會,有見證,有團體生活的彰顯,還不能稱呼作「教會」。雖然按著生命的實際而言,重生的信徒是教會的肢體。但若不聚集在一起,有團體的生活,彰顯,和見證,世人只能看到個別的信徒,而看不到教會生活的見證和彰顯。

 

    八、使徒時代的教會見證

 

       ()信的人都在一處(徒二44

 

         從五旬節那一天起,他們不再是懼怕猶太教的逼迫,隱瞞身分,散漫,個別的信徒;而是勇敢,喜樂,聚集在一起傳福音,作見證,彼此交通,擘餅記念主,同心禱告,過正常的教會聚會生活。

 

       ()天天同心合意彼此交通,擘餅,祈禱(徒二4246

 

     教會最正常的見證,是同心合意。本來神起初所創造的宇宙是和諧的,後來因著撒但的破壞,地上滿了強暴(參照創六11),變成互相殘殺,不能和睦同居。將來主所要復興的萬物是和睦同居的世界(參照賽十一5~9,六十五25),使天上地上一切所有的,都在基督裏同歸於一(參照弗一10)。所以教會生活中最要避開的,就是紛爭(參照羅一29,十三13;林前一11,三3;林後十二20;加五20;腓一15;提前六4;多三9),分門結黨(多三10)。教會最首要的見證乃是同心合意,用和平彼此聯絡,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弗四3,參照4~613)。

 

       ()各城市的各教會

 

     在新約聖經中,我們看到了,福音傳到了那一個城市,一產生了信徒,就立刻在那一個城市設立了教會。例如「耶路撒冷的教會」(徒八1),「安提阿的教會」(徒十三1),「在哥林多神的教會」(林前一1),「帖撒羅尼迦在父神和主耶穌基督裏的教會」(帖前一1;帖後一1),「以弗所教會」(啟二1),「士每拿教會」(啟二8),「別迦摩教會」(啟二12),「推雅推喇教會」(啟二18),「撒狄教會」(啟三1),「非拉鐵非教會」(啟三7),「老底嘉教會」(啟三14)等等。

     大於城市的地區,省份就稱「加拉太的各教會(加一2),「亞細亞的眾教會」(林前十六19),「敘利亞,基利家,堅固眾教會」(徒十五41)等等。

     耶路撒冷雖然是大城市,有數萬的信徒,但沒有說,耶路撒冷的眾教會。沒有大於一個城市的,也沒有小於一個城市的教會。使徒們在「各教會中選立了長老」(徒十四23;參照多一5),但沒有一處的教會,是屬於保羅,巴拿巴,亞波羅,彼得,或是約翰的。使徒們個人都沒有自己的地盤,沒有分門結黨;教會只是神的,基督的。

 

       ()聖靈的權柄

 

     使徒們雖然在各城市的教會設立長老,但實際上他們只是印證,那些已經蒙聖靈顯明他們在屬靈上是長而老的弟兄,他們在各地的教會中已經正在盡牧養責任的人設立作長老。所以經上說,「聖靈立你們作全群的監督,你們就當為自己謹慎,也為全群謹慎,牧養神的教會,就是祂用自己血所買來的」(徒二十28)。

 

       ()長老,執事的條件(參照提前三1~13;多一6~9

 

           1、作群羊的榜樣(參照彼前五1~4)。

           2、無可指責。

           3、只作一個婦人的丈夫。

           4、有好的品行。

           5、在教外有好名聲。

           6、能好好管理自己的家,兒女也是信主的。

     主是好牧人,祂要在主裏屬靈生命上,長而又老的弟兄們,也學祂的榜樣,作好牧人,忠心牧養群羊(參照約十11~15;約二十一15~19)。

     註:若是所謂的,屬靈領袖,使徒,長老,牧師,教師,本身的行為有瑕疵,又不管理自己家庭的成員,妻子,兒女,那麼在原則上,和,「知道兒女作孽,自招咒詛,卻不禁止他們」,「尊重你的兒子過於尊重我」的士師老以利沒有什麼兩樣(參照撒上二2~36,三12~14)。這樣的事奉也像被主耶穌斥責的文士,和法利賽人一樣,因為他們假冒偽善,能說,不能行(參照太二十三1~7)。新約時代的信徒,比舊約時代的選民條件優厚,蒙聖靈重生,有不犯罪,勝過世界的生命,已經蒙了光照嘗過天恩的滋味,又於聖靈有分,並嘗過神善道的滋味,覺悟來世權能的人(參照來六4~5);所以神的要求也是格外嚴厲。何況,身負照管群羊安危重責之人,更不應該對主不忠心,不約束自己的心,不謹慎自守,不作群羊的榜樣,不好好管理自己的家;以致作教會全體信徒的絆腳石。若是這樣,怎能對得起主,對得起教會呢。

 

       ()教會的聚會生活

 

          1、不可停止聚會

 

     「你們不可停止聚會,好像那些停止慣了的人,倒要彼此勸勉;既知道那日子臨近,就更當如此」(來十25)。

     每一個信徒不只要連於生命的源頭基督,也要連於同作肢體的信徒,所以必需有聚會生活,免得失去了身體的保護。

 

          2、聚會的人數無關緊要

 

     「無論在那裏,有兩三個人奉我的名聚會,那裏就有我在他們中間」(太十八20)。

     各城市教會的信徒人數相差甚多。大的城市有好幾萬的信徒,有的地方可能只有幾十個少數的信徒。實際上不太可能所有的信徒,每一次聚會都聚集在一起。但主的應許是即使只有兩三個人奉祂的名聚會,就有祂的同在。所以聚會的好壞,不受人數的影響。要緊的,是同心合意。

 

           3、聚會的次數

 

     「他們天天同心合意……」(參照徒二46)。

     舊約的選民,每逢安息日,無酵節,五旬節,住棚節,他們都會聚集在一起有聖會,或是守節期。

     但是新約的信徒,在原則上,聚會的次數愈多愈好。在耶路撒冷的信徒,起初的時候,甚至信的人都在一處,凡物公用;他們天天同心合意恆切的在殿裏,且在家中擘餅,存著歡喜誠實的心用飯,讚美神,得眾民的喜愛。主將得救的人天天加給教會(參照徒二44~47)。

     在今日的社會結構下,當然不太可能作到這樣。但若是可能,聚會的次數愈多愈蒙福。

 

       ()聚會的性質

 

          1、擘餅聚會

 

     「我當日傳給你們的,原是從主領受的,就是主耶穌被賣的那一夜,拿起餅來,祝謝了,就擘開,說,這是我的身體,為你們捨的;你們應當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飯後,也照樣拿起杯來,說,這杯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約;你們每逢喝的時候,要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你們每逢喫這餅,喝這杯,是表明主的死,直等到祂來」(林前十一23~26)。

         舊約的逾越節表徵新約的擘餅聚會。擘餅聚會是惟一主所命定的聚會。是教會各樣聚會中最首要,卻被大多數的信徒所忽略的聚會。

         主所題的「記念我」,不像我們世人所領會的,要「討人情,要感謝祂」。主付出了生命重價,為我們成就的救恩,不只是不容易的事,真是感謝不盡;但更要我們好好珍惜,經歷,享用,活出救恩,報答祂的美意,情意,使祂心滿意足。經上說,「若是離棄道理(所得的救恩),就不能叫他們從新懊悔了;因為他們把神的兒子重釘十字架,明明的羞辱祂」(來六3)。又說,「我們若忽略這麼大的救恩,怎能逃罪呢」(來二3)。真正的記念祂,就是感謝祂為我們所作的,好好珍惜,寶貴,享受,經歷與祂同活,與祂同行,恐懼戰兢,作成我們得救的工夫(參照腓二12)。這樣我們主耶穌再來的時候,我們在祂面前站立得住(參照帖前二19),讓祂心滿意足。這是擘餅聚會的真意義,也是最好的感謝和記念。

 

          2、禱告聚會

 

     「我又告訴你們,若是你們中間有兩個人在地上,同心合意的求甚麼事,我在天上的父,必為他們成全」(太十八19)。

     「都恆心……祈禱」(徒二42)。

     「教會卻為他切切的禱告神」(徒十二5)。

     「在那裏有好些人聚集禱告」(徒十二12)。

 

            (1)藉著禱告與神交通,與眾聖徒交通

 

     禱告把我們帶到靈裏面,就是進入至聖所,到施恩的寶座前,也就是來到神面前(參照來十19~22,四16),與父並祂兒子耶穌基督相交,也與信徒們相交(參照約壹一3)。並且得憐恤,蒙恩惠作隨時的幫助(參照來四16)。

 

            (2)明白神的旨意

 

     禱告叫我們得著智慧和啟示的靈。知道神,和祂的旨意(參照弗一16~19)。

 

            (3)與神同工

 

     神是無所不能的神,但是祂要教會藉著禱告與祂同工,教會禱告到那裏,神就作工到那裏,凡教會在地上所綑綁的,在天上也要綑綁;凡教會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釋放(參照太十六19)。

 

            (4)該為神的旨意禱告

 

     教會的禱告要先顧到神的旨意,神的國度,好叫神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參照太六9~10)。

 

            (5)也要為信徒禱告

 

     教會也該顧到眾聖徒為他們的需要祈求(參照弗六18;太六11~13)。

 

          3、造就聚會

 

            (1)交通聚會

 

     「你們聚會的時候,各人或有詩歌,或有教訓,或有啟示,或有方言,或有繙出來的話;凡事都當造就人」(林前十四26)。

     信徒是基督身體裏各作許多肢體中的一肢體。而聖靈在聚會中運行,隨己意把不同的恩賜分給各人(參照林前十二)。所以大家都可以隨聖靈的引導,被感動,運用屬靈的恩賜。目的是為著造就人。因為不是誇耀,所以沒有爭競,隨聚會的靈受適當的約束。

     「若有說方言的,只好兩個人,至多三個人,且要輪流著說,也要一個人繙出來;若沒有人繙,就當在會中閉口;只對自己和神說,就是了」(林前十四27~28)。

     所以全教會聚在一處的時候,若都說方言,反而不造就人,以為都癲狂了(參照林前十四23)。這個和靈恩運動是有明顯的差異。

 

            (2)作先知講道

 

     「至於作先知講道的,只好兩個人,或是三個人,其餘的就當慎思明辨。若旁邊坐著的得了啟示,那先說話的就當閉口不言。因為你們都可以一個一個的作先知講道,叫眾人學道理,叫眾人得勸勉。先知的靈原是順服先知的,因為神不是叫人混亂,乃是叫人安靜」(林前十四29~33)。

     這是聖經教導我們的講道聚會,該有的正常情形。除非有特別的需要時,由有特別恩賜的弟兄,帶領聚會講道盡主所託負給他的職事之外,其他的教會例行聚會,盡量避免由牧師包辦,長期一人講道;免得眾肢體的功用,完全被取代,久而久之眾肢體因而失去了該有的功用。

 

          4、讀經聚會

 

     在舊約時代,以及新約時代的初期,因為印刷技能尚未發達,很難人人擁有完整的聖經。

     那時普遍實行的,乃是由通達聖經的人,在會眾面前宣讀律法書,或者是書信(參照尼八;徒十五30~31;西四16)。感謝主的恩典,如今人人手中都可以擁有完整的聖經。每一信徒都該經常讀經,用各樣的智慧,把基督的話豐豐富富的存在心裏(參照西三16),反復思想所存的話(參照路一29,二19),晝夜思想(詩一2),終日不住的思想(詩一百十九97),藉著禱告,思念,把我們的心思放在靈上,讓保惠師(真理的聖靈)有機會直接向我們說話(參照約十四26,十六13),這樣不只能經歷被引導明白一切的真理,更能經歷,祂對我們所說的話,就是靈,就是生命(約六63),叫信徒漸長以致得著魂的救恩(參照彼前二2)。

     讀經聚會,不該私下不讀經,不操練,而只在聚會中一同來讀經,或是把別人的信息,註解,當著標準答案,盲目相信,接受。若是連保羅所講的道,尚且被庇哩亞的信徒,藉著天天考查聖經來證實,何況他人。若是那樣作,即使完全正確,只得字句的知識,得不到與真理的聖靈接觸的經歷,不能進入神生命的實際。

     正常的讀經聚會是建在個人正常的讀經生活上,然後在聚會中一同來交通,尋求,能以和眾聖徒一同明白,一同領略基督那測不透的豐富。

 

          5、傳福音聚會

 

     傳福音是主的命令(參照太二十八19;可十六15;路二十四47~48;徒一8),所以就有人奉差遣出去,到各地傳福音(參照徒八4~826~40,十三2~3,十四1~3,十八24~28;提後四2)。這樣的傳福音是屬於個人的,工作性質的。也有教會性質的福音。例如彼得在耶路撒冷所傳的福音,雖然是以他作出口,卻是信徒都同心合意和他站在一起配搭(參照徒四12~16)。這樣的傳福音,就是今日的教會傳福音聚會的典型。根據哥林多前書第十二章,可以看出各肢體的功用,恩賜,各有分別。有人適宜作出口,有人會看望,有人會請朋友來聽,有人用禱告配搭,有人善作看望,談話,交通。各盡其職,叫福音得廣傳。起初的教會,幾乎天天都有傳福音性質的聚會。

 

   教會的各方面

 

    一、基督的身體

 

     「教會是祂的身體,是那充滿萬有者的豐滿」(弗一23原文;參照西一24)。

     「就如身子是一個,卻有許多肢體;而且肢體雖多,仍是一個身子;基督也這樣」(林前十二12)。

     教會是出於基督,和祂的關係,如同葡萄樹和枝子(參照約十五1~8);是生命共同體,和基督有直接生機聯結的關係。基督是教會生命的源頭,而教會是基督生命豐滿的彰顯。所以從生命,生機的功用,生命的彰顯而言,教會是基督的身體,是祂的豐滿。

 

    二、基督的妻子

 

     「正如基督愛教會,為教會捨己……丈夫也當照樣愛妻子,如同愛自己的身子……與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這是極大的奧祕,但我是指著基督和教會說的」(弗五25~31;參照創二21~25)。

     教會是出於神喜悅的旨意(參照弗一4~6)。就著生命的交通,情愛而言,是基督的妻子,是新婦,是恩愛的對像。

 

    三、新人

 

     「藉著自己造成一個新人」(弗二15,參照四24)。

     教會是出於基督,聯於基督,不只信徒個人是新人(參照林後五17)一舉一動有新生的樣式(參照羅六4);團體的信徒,教會更是新人;這新人在知識上漸漸更新,正如造他主的形像(西三10)。

 

    四、神的家

 

     「這家就是永生神的教會,真理的柱石和根基」(提前三15)。

     「是與聖徒同國,是神家裏的人」(弗二19)。

     教會一面是神的居所,也是神的家屬。居所重在使神能安居,舒適,自在。家裏的人,重在和神同生命,同性情,能交通無阻,和睦同居。

     信徒靠祂,在祂裏面同被建造成為神藉著聖靈居住的所在(參照弗二21~22)。

 

    五、神的國

 

     「我若靠著神的靈趕鬼,這就是神的國臨到你們了」(太十二28)。

     傳福音就是靠著聖靈,趕出轄制世人的邪靈;而信徒就是蒙基督拯救脫離黑暗的權勢,被遷到神愛子的國裏(參照西一13)的人。

     國是掌權的範圍,那裏神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參照太六10),就是天國。在今世,教會就是讓神的旨意行通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的地方;所以教會就是神的國。相信福音,接受基督,就是與聖徒同國(參照弗二19)了。

 

    六、戰士

 

     以弗所書第六章10~17節告訴我們,教會是基督的戰士,與那些執政的,掌權的,管轄這幽暗世界的,以及天空屬靈的惡魔爭戰。陰間的權柄,不能勝過教會(參照太十六18~19)。

 

  身體的生活就是教會生活

 

     在本篇第壹項團體的救恩中,曾經題過,正常的教會生活,是建立在正常的基督徒個人享恩生活的基礎上。經過正常的基督徒個人享恩生活,就是有了主觀的稱義,成聖,模成,變化的過程,是基礎,是必須的過程,但不是目的,不是一切,而是裝備,叫信徒得以實行身體的生活,建立基督的身體,建造教會。

     天然,屬肉體,屬魂的信徒,很難實行正常的身體生活,很難建造在一起。羅馬書第八章及以前的各章所注重的乃是,信徒個人的享恩生活。但是十二章起開始說到,心思更新而變化,實行教會生活。

     天然的石頭,需要經過聖靈和十字架的工作,變化成為金,銀,寶石,纔能建造在一起(參照林前三12)作貴重的器皿,成為聖潔,合乎主用(參照提後二20~21)。

 

    一、那職事

 

     「祂所賜的,有些是使徒,有些是先知,有些是傳福音者,有些是牧養者和教師,為要成全聖徒,為著那職事的工作,就是為著建立基督的身體」(弗四11~12原文)。

     雖然按著聖靈所賜的恩賜功用而言,有不同的職事(參照林前十二4~11);但職事工作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建立基督的身體。所以從目的而言,職事只有一個,就是那職事。

 

    二、合乎建造的器皿

 

     「若有人用金,銀,寶石……在這根基上建造」(參照林前三12~15)。

     教會的根基,就是耶穌基督,所以建造的器皿,材料,必須和根基相符合。金表徵神性的本質,銀表徵基督的救贖,寶石表徵聖靈變化工作的結果;就著重生的信徒,靈的救恩而言,各個都有神屬靈的美德,在靈裏,都是蒙救贖的,都有內住的聖靈,人的靈是與聖靈調和成為一靈,都被變化過,都是寶石。但是就著魂生命而言,在經歷魂的救恩之前,我們的天然,肉體,己,都是草,木,禾,都經不起火的試驗,都不適合作建造的材料。這些都需要經過十字架的對付,靈的變化,叫信徒主觀經歷成聖,就是生命長大成人,永生浸透我們的魂生命,在我們的魂中有被神屬性美德組織的成分,有分於神的性情;常否認己,經歷與基督同釘十字架,取用基督救贖的果效在我們的魂生命上;跟隨靈而行,靠著聖靈治死身體的惡行,心思更新而變化,活出基督。那結果是,不再有草,木,禾的成分,而是金,銀,寶石。惟有生命長大的人,經過十字架對付的人,被聖靈更新而變化的人,纔是金,銀,寶石,纔能被建造在一起,成為神藉著聖靈居住的所在(參照弗二21~22);成為基督的身體,彰顯那充滿萬有者的豐滿(參照弗一23)。

 

    三、教會生活的操練

 

       ()奉獻

 

     「將身體獻上,當著活祭,是聖潔的,是神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 乃是理所當然的」(羅十二1)。

     把身體獻上,當作活祭的真意義就是,為著滿足神的旨意,把自己的一生,時間,生活的方式,自由,決定權,完全交給基督的身體,過教會生活。這樣的奉獻,不是奉獻自己作使徒,修道士,或是全時間的同工;而是在整個教會祭司體系的生活中,作祭司事奉主(參照彼前二9)。若沒有聖靈的差派,沒有人能自願作主的工人。像舊約時代的撒母耳,他的母親哈拿,自從年幼,就將撒母耳歸與耶和華作拿細耳人,終身歸與耶和華。但是他能成為先知,士師,是由於耶和華的設立,不是自己所能定規的(參照撒上一28,三)。自願奉獻的動機,動力。與理由是愛。「原來基督的愛激勵我們;因我們想一人既替眾人死,眾人就都死了;並且祂替眾人死,是叫那些活著的人,不再為自己活,乃為替他們死而復活的主活」(林後五14~15)。這就是活祭。基督是聖潔的,身體的生活當然也是聖潔的(參照彼前一16),非聖潔沒有人能見主(來十二14)。正常的基督徒教會生活,是建立在自願奉獻的基礎上。

     在這樣的教會生活中,聖靈有絕對的主權;身體對各肢體有絕對的約束力。教會生活,受生命之靈的律引導,規正;不是個人的隨心所欲,也不是意見紛紛,不是專制,也不是自由民主,乃是聖靈的主權。信徒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

 

       ()心思的更新

 

     「不要效法這個世代;但要心思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羅十二2原文)。

     信徒當救自己脫離這彎曲的世代(參照徒二40);這是一個邪惡淫亂的世代(太十六4,十二39),彎曲悖謬的世代(腓二15),一不謹慎,容易隨流失去(來二1)。所以在教會生活中,要操練把心思放在靈上,蒙聖靈更新而變化,纔能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參照弗五1710;徒二十二14;羅十五32;西一9)。教會生活最大的打岔,分爭,都是由於信徒的心思沒有更新而變化。當各人照著自己天然的觀念行事時,很難找到有兩個完全看法一致的人。

     所謂的同心合意,不是以任何人作標準而同心合意,而是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參照腓二5)。惟有這樣,纔能意念相同,愛心相同,有一樣的心思,有一樣的意念(參照腓二2)。

 

       ()顧到彼此

 

     「彼此相愛」(約十三3435,十五1217;羅十三8;帖前三12,四9;帖後一3;彼前一22;約壹三1123,四71112;約貳5)。

     「彼此洗腳」(約十三14)。

     「彼此接納」(羅十五7)。

     「彼此順服」(弗五21;彼前五5)。

     「彼此同心」(羅十五5)。

     「彼此勸戒」(羅十五14;參照帖前四18,五11)。

     「彼此相顧」(林前十二25;來十24)。

     「彼此包容」(西三13)。

     「彼此饒恕」(西三13)。

     「彼此認罪」(雅五16)。

     「彼此相交」(約壹一7)。

     「彼此推讓」(羅十二10)。

     「互相聯絡」(羅十二5)。

     「彼此問安」(羅十六16)。

     「彼此親熱」(羅十二10)。

     「彼此建立」(羅十四19)。

     「互相服事」(加五13)。

     「互相擔當」(加六2)。

     「互相寬容」(弗四2)。

     「互相代求」(雅五16)。

         教會生活就是在基督身體中彼此作肢體的生活,永遠都是「彼此,互相」,從來,永遠都不應該單獨。不要高看自己,也不要輕視或忽略別的肢體。不能包辦,也不要取代,總要顧到,激發,其他肢體的功用和需要。

 

       ()達到主觀的合一

 

          1、竭力保守既成的合一事實

 

     基督在十字架上所成功的救贖,在客觀的事實方面,已經成就了合一(參照弗二14~16),並且藉著內住的聖靈,以及聖靈的澆灌,已經把合一的事實,合一的條件,要素賜給了教會(參照弗四1~7)。

     教會不能創造合一,但需要保守既有的合一。就是一個身體,一位聖靈,一個指望,一主,一信,一浸(不是指受浸的方式,而是指浸在誰的名裏),一位神。這七個條件,要素,是教會所繼承的既成的合一事實。是教會的產業,也是教會該作的見證。教會的責任就是操練敬虔,取用神性各樣的美德,活出這樣的美德,在教會生活上,竭力保守既成的合一。

 

          2、七個合一的要素

 

     七個合一的要素涵蓋了我們所得著的整個救恩,不能再多也不可缺一。一位父,一位主,一位聖靈,是說到信仰的對像,救恩的內容是三一神,除祂以外別無拯救。父是源頭,祂計劃了,子來成功救贖,聖靈來執行基督救贖,成為信徒主觀的救恩。

     「認識你獨一的真神,並且認識你所差來的耶穌基督,這就是永生」(約十七3)。「但記這些事,要叫你們信耶穌是基督,是神的兒子;並且叫你們信了祂,就可以因祂的名得生命」(約二十31)。「我要求父,父就另外賜給你們一位保惠師,叫祂永遠與你們同在,就是真理的聖靈」(約十四16~17;參照26,十五26,十六13)。

     一信,表明信仰的對像是獨一的真神,三一神;一浸,表明浸入三一神裏面;一個身體,表明都從一位聖靈受浸,成了一個身體(參照林前十二13);一個指望,表明進入榮耀裏和三一神永遠在一起,得著完滿的享受是所有的信徒共同的指望;所以經上說,「歡歡喜喜盼望神的榮耀」(羅五2),「等候得著兒子的名分,乃是我們的身體得贖。我們得救是在乎盼望」(羅八23~24),「將我們這卑微的身體改變形狀,和祂自己榮耀的身體相似」(腓三21;參照林前十五50~58;帖前四13~18;約壹三2~3),「基督在你們心裏成了榮耀的盼望」(西一27),「重生了我們,叫我們有活潑的盼望」(彼前一3),「憑著永生的盼望成為後嗣」(多三7)等等。這些經節所說的盼望都是關聯到三一神的,永生的,主再來的;不是今生世上的榮華富貴,這世界,和其上的情慾,都要過去;惟獨遵行神旨意的,是永遠常存的(約壹二17),惟有主的話是永存的(彼前一25)。

 

          3、嚴禁加添其他任何條件

 

     前項所題的,是保守教會合一的七個必須要素。若是加上任何其他條件,作為教會合一的依據,就立刻產生導致教會分裂的原因。所以聖經嚴禁我們那樣作。

 

            (1)種族與國籍

 

     「我另外有羊(指外邦人);不是這團體(指猶太人)的;我必須領他們來,他們也要聽我的聲音;並且要合成一群(指一個身體),歸一個牧人(一位聖靈,一位主,一位神)了」(約十16)。

     「神所潔淨的,你不可當作俗物(指不受割禮的外邦人)」(徒十一9;參照徒十28~29,十一1~18;羅一16;加二11~16,三14,六15)。

     「因祂使我們和睦,將兩下合而為一(猶太人和外邦人),拆毀了中間隔斷的牆……」(參照弗二14~19)。

     教會的初期,相當受猶太教的攪擾,連頭號的使徒彼得都無法一下子就完全擺脫猶太教規條的觀念和習慣。何況其他的信徒諒必更是這樣。猶太人認為外邦人未受割禮,是屬於不潔淨的種類。這種觀念若不更正,種族與國籍就會成為教會分裂的因素。所以使徒保羅極力闡明真理說,「受割禮不受割禮,都無關緊要,要緊的就是作新造的人」(加六15)。「若有人在基督裏他就是新造的人」(林後五17)。教會是新人(參照弗二15),所以不該有種族,國籍的區分。

 

            (2)屬靈的偉人

 

     「……說,我是屬保羅的;我是屬亞波羅的;我是屬磯法的……基督是分開的麼」(參照林前一10~17)。

     保羅,亞波羅,磯法都是蒙神重用的使徒,都是大受人敬仰的屬靈偉人。雖然他們都是熱愛基督,忠心傳揚福音,殷勤服事神的群羊,絲毫無存心建立自己的聲望。但是屬肉體的信徒們,各有偏愛,于是產生爭論,分開的情形。聖經禁止以屬靈的偉人作分開的憑藉。所以初期的教會,未曾產生,屬保羅的教會,屬亞波羅的教會,屬彼得的教會。但是後期的信徒們,卻以屬靈的偉人作為分開的憑藉,產生了許多宗派,破壞了教會的合一。有的是無心插柳,柳成蔭。更有些是存心插柳。凡是自命不凡,自高自大的,都是步了撒但的後塵。無心的造成了宗派;存心的,造成了異端邪教;都是後患無窮。

 

            (3)得救的來由

 

     「你們是奉保羅的名受了洗麼。我感謝神,除了基利司布並該猶以外,我沒有給你們一個人施洗;免得有人說,你們是奉我的名受洗」(林前一13~15)。

     「有的傳基督,是出於嫉妒分爭;也有的是出於好意;這一等是出於愛心,知道我是為辯明福音設立的;那一等傳基督是出於結黨……這有何妨呢;或是假意,或是真心,無論怎樣,基督究竟被傳開了,為此我就歡喜,並且還要歡喜」(腓一15~18)。

     「我立了志向,不在基督的名被稱過的地方傳福音,免得建造在別人的根基上」(羅十五20)。

     傳福音者有些人是像保羅一樣,存心清潔,是出於愛心,出於主的托負(參照林前九16~23)。但是有些是出於肉體的興奮,熱心,出於結黨,佔地盤;再加上信徒的偏愛,說,我得救是因某某講道得救的。這樣,得救的來由就成了分開的藉口,憑藉。這和屬靈的偉人作憑藉作分開一樣,是應該禁止,且應引為警戒的事。

 

            (4)我是屬基督的,或我們(指特定的一班人)是屬基督的

 

     「我是屬基督的。基督是分開的麼」(林前一12~13)。

     經上說,「人若沒有基督的靈,就不是屬基督的」(羅八9)。又說,「你們若不是可棄絕的,就有耶穌基督在你們裏面麼」(林後十三5)。所以基督徒應該是屬基督的。保羅沒有說,「屬基督」是錯的,而是責備,有人用,「我是屬基督的」,這樣的理由把別的信徒也是屬基督的事實否定,把其他的信徒區分出去。

     「我(或我們)是屬基督的」,可以適用在其他事項。例如;「我們是教會」,「我們是主的恢復」等等。甚麼時候把「我們」的範圍,從所有的信徒,縮小到特定的一班人,一個團體時,就是製造分門別類。我仔細看過倪柝聲弟兄的書籍。他最大的特長是,很勇敢,忠實,且謙卑地把自己從聖經中領略的亮光介紹,見證,呈現給眾聖徒。但是從未把自己,或是同意他的信徒,說成為「我們」。不管你是否同意他的看法,在他的「我們」,永遠是「我們眾信徒」,是「包括所有重生信徒的我們」,不是指「同意他看法的我們」。

     眾聖徒所信的,是又真又活的神。所以也不該用「我們是真○○教會」,把別的信徒歸納「假」的,區分出去。經上有「麥子與粺子」的區分,但沒有「真麥子與假麥子」的區分。若是在「麥子」當中,再作「優劣」,「屬靈不屬靈」的分別,就是分門別類。

 

            (5)道理的不同

 

     「凡靈認耶穌是成了肉身來的,就是出於神……」(參照約壹四1~6)。

     聖經教導我們,對於信仰的對像,三一神的身位,不容有不正確的認識。因為這是關乎是否得救的嚴重問題;不容有絲毫含糊。凡是干犯耶穌基督身位的,都是異端邪說,無法也不可茍同,接納。

     但是對於生命長進的過程中,因著生命成熟程度的不同而產生的,道理的不同,聖經教導我們要包容,不可區分。

     譬如:喫食物的問題,衣著的問題,蒙頭(長頭髮,短頭髮)的問題,浸禮或是洗禮的問題等等,都不可成為分門別類的條件。孩子有孩子的心思,大人有大人的心思。在生命長大的過程中彷彿對著鏡子觀看,模糊不清;到那時,就要面對面了;我們如今知道的有限;到那時就全知道,如同主知道我們一樣(參照林前十三章)。

 

             (6)階級的不同

 

     「我不拘是……是為奴的,是自主的,都從一位聖靈受浸,成了一個身體,飲於一位聖靈」(林前十二13)。

     社會上有貴族,平民,賤民;但教會中,不可有上流人士教會,下流人士教會。不可有博士級的教會,也不可有不學無術的教會。身分,地位,學問都不該成為區分的條件。

 

       ()教會合一見證的果效

 

          1、叫祂的榮耀得著稱讚

 

     「顯在這世代中,好像明光照耀,將生命的道表明出來」(腓二15~16)。     「叫祂的榮耀,從我們這首先在基督裏有盼望的人,可以得著稱讚」(弗一12,參照614)。

     神是三而一,合而為一,祂所創造的宇宙萬有原是很有自秩序,和諧不混亂。但因著撒但的破壞,地上滿了強暴,互相殘殺,勾心鬥角,弱肉強食,服在虛空之下,身不由己(參照羅八20)。但是教會靠著恩典,活出生命的道,作合一的見證;叫祂的榮耀,因著教會得著稱讚,叫撒但蒙羞。

 

          2、促進主的再來,帶進萬物復興的時代

 

     「但受造之物仍然指望脫離敗壞的轄制,得享神兒女自由的榮耀」(羅八21)。

     萬物得贖與神的眾子顯現出來息息相關。但是神的眾子顯現出來的先決條件是,教會有合一的見證,得勝者的產生;這會促進主的再來;就是得勝者的被提,與基督一同顯現出來除滅敵基督者及眾仇敵,帶進千年國度時期。那就是經上所說的,在日期滿足的時候,使天上地上一切所有的,都在基督裏面同歸於一(參照弗一10)。教會合一了,纔能帶進萬物的同歸於一。

     那時萬物就得著復興,「豺狼必與綿羊羔同居……在我聖山的遍處,這一切都不傷人,不害物;因為認識耶和華的知識要充滿遍地,好像水充滿洋海一般」(參照賽十一6~9)。

 

  主再來之前教會的演變歷史(參照《啟示錄要義》第二、三章)

 

     啟示錄第二章及第三章記載了七個地方的教會。這七個教會,雖然是使徒約翰尚活著的時候,已經存在於亞細亞的七個地方的教會,但是裏面所記載的涵義,卻豫言並涵蓋了從教會初期直到主再來之前會發生的七個教會的時代情形。這一段期間就是但以理所豫言的七十個七中第六十九個七(基督被釘死在十字架)那一年算起,直到世界末期第七十個七來臨之前的間隙時期。

 

     一、以弗所教會(字義;可羨慕的,放鬆)

 

     以弗所教會在表徵方面,是代表初期的教會時代;從教會正式出現,一直到使徒約翰被流放到拔摩海島(大約公元九十五,六年時)時的教會情形。初期的教會因有使徒們的牧養和教導,打下了很好的教會生活基礎。所以主稱讚他們有好行為,為福音,為事奉勞碌,殷勤,能忍耐,肯對付罪,不能容惡人在教會中為非作歹;有屬靈的知識,能分別是非,能識別假使徒,為主的名勞苦不乏倦。他們恨惡尼哥拉(在平信徒之上)一黨人的行為,在教會生活中,沒有特殊的中間階級取代平信徒的服事。他們有眾多的優點。但慢慢地,被外面的服事,取代了與主之間的直接生命的聯結,把起初的愛心(神聖上好的愛)離棄了。我們可以從「凡在亞細亞的人都離棄我」(提後一15),及「他用惡言妄論我們;還不以此為足,他自己不接待弟兄,有人願意接待,他也禁止,並且將接待弟兄的人趕出教會」(約參10)等的記載可以窺視,在教會生活中,出現了有人離棄起初的愛之情形。當然這些不一定是以弗所當地,總是以弗所鄰近的城市。並且寫給以弗所教會的書信,也是寫給眾教會的,所以說,「聖靈向眾教會所說的話,凡有耳的,就應當聽」(啟二7)。

 

    二、士每拿教會(字義苦,沒藥)

 

     士每拿教會的字義所表徵,所代表的,是受苦的教會。教會苦難的來源是猶太教徒的毀謗及羅馬政權的逼迫干豫。所謂的必受患難十日,指從公元一百多年至公元三百十三年間,教會曾經受了羅馬帝國十次大逼迫,直到康士坦丁大帝諭旨,允諾基督徒有宗教信仰上的自由纔結束。教會忍受了患難,貧窮,和毀謗的話。

     但他們至死忠心,他們雖致於死,也不愛惜自己的生命。撒但無法用殺害,逼迫,患難阻止福音的廣傳。福音勝了又要勝,至終連羅馬政權也被福音征服。

 

    三、別迦摩教會(字義聯合,結婚,高樓)

 

     別迦摩教會表徵教會與政治世界聯合,結婚,成了高樓;代表公元三百十三年至第六世紀羅馬教皇,天主教形成為止。

     撒但知道用逼迫的方式不但不能摧毀教會,反而更加促成福音的廣傳普及,所以就改變了策略,他利用了康士坦丁大帝想要藉信徒鞏固政權之野心,使羅馬政權擁護信仰。基督教成了國教,政權和教會發生了大聯合,猶如結了婚,成了高樓。於是巴蘭的教訓進入教會,貪愛錢財,豐富的物質生活,林立偶像,不純正的信仰(拜偶像就是屬靈的姦淫)都進來了。教會本來是神的居所,現在卻成了有撒但座位之處。

     教會中產生了聖品階級,就是尼哥拉一黨人的教訓,取代了平信徒的事奉。凡不願同流合污的信徒,像安提帕就因此被殺殉道。教會完全變質,進入黑暗時期。

 

    四、推雅推喇教會(字義,燒香,祭祀)

 

     推雅推喇教會表徵,代表第六世紀形成的羅馬天主教,是別迦摩教會的延續,是具更大規模,更制度化,且產生教皇,以宗教成立國體,干涉凡相信天主教的國家行政。相信天主教的世界各國,必須接受教皇所欽定的人為主教,甚至國王的登基也受了教皇的干涉,認可。聖經以大淫婦耶洗別來形容天主教所犯的屬靈的淫亂,並且以大淫婦,大巴比倫來形容(參照啟二20,十七)。燒香,祭祀,不是屬於新約的救恩,不是靈的實際,而是宗教的儀式。馬利亞,十二使徒,使徒保羅,以及凡有名的信徒都成了偶像,成了受敬拜的對像。直到十六世紀初為止,聖經向著平信徒封閉了,然而許多信條,信經,被歷代的教皇,紅衣主教加添了。他們的教訓,就是經上所說的,「撒但深奧之理」(啟二24)。

     然而即使教會落在黑暗時期裏,仍然有不少清心愛主的信徒,他們就是經上所說的,「我知道你的行為,愛心,信心,勤勞,忍耐;又知道你末後所行的善事,比起初所行的更多」(啟二19)。根據聖經的記載,推雅推喇教會所代表的大巴比倫,會繼續存在,直到世界末期,就是一七之後半段的初期,被敵基督手下的十王用火將他燒盡為止(參照啟十七15~18)。所以主就呼召教會中的得勝者,要持守已經有的,直到祂的再來(參照啟二24~28)。前面三個教會的光景,已經成為過去,不再存在。但推雅推喇以及後面四個教會的光景,會同時並存,直到主的再來。

 

    五、撒狄教會(字義恢復,更正)

 

     撒狄教會所表徵,代表的,是十六世紀初,就是公元一千零五十七年,馬丁˙路得公佈「九十五條質疑書」,發起宗教改革算起,直到主再來之前的更正教會。雖然宗教的改革得到部分的成功,脫離了教皇專制,廢除了贖罪卷,恢復了因信稱義的真理,恢復了平信徒自己讀經的自由;但在許多方面,仍未脫離羅馬天主教惡習的影響。所以光有恢復的美名,卻失去了恢復的實際。撒狄教會的光景,也會繼續存留到主再來的時候。所以主就呼召撒狄教會中,那些未曾污穢白衣(好的行為)的得勝者,為主站住,等候祂的再來。

 

    六、非拉鐵非教會(字義,弟兄相愛)

 

     非拉鐵非教會所表徵,代表的,是從第十九世紀初在英國有些信徒開始脫離宗派,站在弟兄相愛,教會合一的立場上聚會。這個見證逐漸普及世界各地,激勵了清心愛主的信徒們。弟兄相愛,是主給教會的新命令(參照約十三34~35,十五12;彼前四8;約壹三1123,四1121;約貳5),惟有彼此相愛,教會纔能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參照弗四3)。主對其餘的教會,有稱讚,也有責備。惟獨對非拉鐵非教會只有稱讚,沒有責備。因為他們略有一點力量,也曾遵守了主的道,沒有棄絕祂的名。

     主對其他的教會,只有呼召少數得勝者,為主站住,等候祂的再來。但主對非拉鐵非教會是應許全教會,必在普天下人受試煉的時候,保守他們免去試煉;那意思就是說,災前被提。七個教會中,非拉鐵非教會是惟一蒙主稱讚,認可,應許災前被提的教會,換句話說,惟有弟兄相愛,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教會生活是蒙福的路。

 

    七、老底嘉教會(字義,民眾的風俗,習慣,權利,要求)

 

     在非拉鐵非教會中,聖經和聖靈是最高的權柄,他們遵守主的話,隨靈而行,真理的啟示,亮光是空前的,生活是把生命的道表明出來。但一不小心就會落在屬靈的驕傲裏面,容易以知識,道理,取代了靈的實際。眾人的看法,意見,作法,與要求,會取代了聖靈的引導,聖靈的權柄。從非拉鐵非墮落的信徒,不會再回到撒狄和推雅推喇的光景裏面。因為教皇的信經規條,和牧師制度的有名無實是他們向來所不屑一顧的。所以從非拉鐵非墮落的,是老底嘉的自高自大,很像猶太教中的文士和法利賽人,能說不能行。老底嘉的特點是不冷不熱,自以為富足,實際是困苦,可憐,貧窮,瞎眼,赤身的。空洞無實際的結果,失去了主的同在,主站在教會門外叩門。若有少數儆醒的人,聽見叩門的聲音,打開心房,祂要進到他裏面,叫他成為得勝者,有分於國度的筵席。

 

     附註:以上所說的七個教會光景中,只有非拉鐵非教會的光景是主所稱讚,認可的。非拉鐵非教會是正常的教會彰顯,教會生活是正常的基督徒享恩生活。在其餘的教會生活中,只有少數得勝者能有分於榮耀的被提,進入千年國度,蒙主獎賞。但在非拉鐵非那樣的正常教會生活中,信徒個個都是得勝者,都有災前被提的應許。因此信徒今世的教會生活,是否是非拉鐵非教會,是否是正常的教會生活,是關連到來世能否進入國度,蒙主獎賞;所以不能不謹慎作選擇。

    我個人絕對同意站在地方合一立場,過正常教會生活,作合一見證,享受正常的基督徒享恩生活。但是據長期的觀察,真正弟兄相愛,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之心的人並不多。似乎偏向於口號,講道理,那結果,愈講愈製造分裂。因為在生命成長的過程中,就是長大成人,在認識神兒子的真道上眾聖徒同歸於一之前,各人有不同程度的認識是難免的現象。只要不是罪,不是異端邪說,應該有包容別人,接納別人的度量。不要看自己過於所當看的,用自己的尺度,量別的信徒,論斷別人,對教會的立場不夠絕對。經上說,「你們學基督的,師傅雖有一萬,為父的卻是不多」(林前四15)。為父的,心中有愛,能包容別人所不能包容的。但作師傅的,只有口號與道理,只有定罪,製造是非,區分別人。我們該從五個受主責備的教會(士每拿是受逼迫,遭患難,所以沒有受責備)的光景中受警戒,學教訓。遠離那些缺點,就是正常,就是非拉鐵非。光有口號,道理,沒有實行的實際和態度是老底嘉。自以為富足,看見空前的亮光,批評別人是可憐,貧窮,墮落;卻不認識自己纔是那困苦,可憐,貧窮,瞎眼,赤身的(啟三17)。── 黃共明《新約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