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主題目錄 |

 

簡介

 

課程大綱:

 

引言A.聖經這本書

            B.研究聖經者的條件

 

Ⅰ. 各 種 讀 經 及 研 經 法

     背誦聖經法

     速讀法

     每日靈修讀經法

     逐卷研經法

     逐章探討法

     專題研經法

     人物傳記研經法

     觀察-歸納查經法

     結構式研經法

     

Ⅱ. 研 經 基 本 認 識

     聖經文學及修辭

     字義查考

     歷史文化背景探究

     上下文及以經解經

 

III.特 別 的 解 釋

     詩歌與智慧體裁

     預言與預表

     比喻

     神跡

     敘述體裁

     啟示文學

 

IV.  一些錯誤的研經法

     先入為主,斷章取義法

     靈意解經法

     字句主義法

     唯理主義法

     虛構故事法

     歷史主義法

     純文學主義法

     超預表主義法

     固執慣常法

     其他凡事解答法、未來猜測法、超啟示靈感法

V  聖經難題

     如何帶領查經班

 

VI. 解經步驟    

 

功課作業:

.  閱讀講義。

.  考 試 (100%)

 

參考書(學生不必購買,講義足夠資料完成考試)

1.    陳金獅,陳潤棠       簡易讀經與解經法。 香港:天道,1981

2.    崔南                   方法研經。 蕭長定譯。 台中中台神學院,1989  

3.    李察.華倫 及             得力研經法。 周健文譯。 香港浸會,1983

     威廉.施爾

4.    陳濟民                       認識解經原理。臺北:校園,1988

5  賴若瀚                         實用釋經法。香港:證主,1994

6.    張修齊                         全人投入的讀經。香港:中神,1989

7.     卡森                              再思解經錯繆。臺北校園,1998

 

 

引 言

 

A.聖經這本書

 

        《聖經》(The Bible)是基督教(或天主教)的經典,基督教的信仰和教義的知識皆是出自這一本書。歷代以來,它是基督教會和基督徒信仰和宗教生活最高權威的指示,是無法被取代的經書。現在讓我們更深入的認識這本「天下第一大經」(The First Book),或「書中之書」(Book of Books ),或「天下奇書」(The Miracle Book)。這本聖經單在18001950年約一百五十年間總共印刷了十五億本。現今的翻譯本已超過了二千種文字,百分之九十七的人類可直接用他們的文字或方言來閱讀聖經。雖然聖經的古抄本成為最有值錢的古董,但是它真正的價值不在於多少錢,而是千萬人因閱讀聖經而可以認識耶穌基督並且獲得生命(20:31)

 

名稱

        《聖經》這名詞是來自希臘文的βιβλια,這字在中文聖經中出現有廿次之多。除了羅馬書一章二節及提後三章十五節原文使用「聖經」以外,其他在原文只使用「經」字,中文聖經把這字翻譯為「聖經」(22:29;12:24;4:16;24:32,45;2:22;5:39;1:16;17:2,11;18:24,28;15:4;林前15:3,4;3:8,22;提後3:16)。新約所使用的「經」字一般是指舊約聖經(21:42;12:10;24:27;9:17等等)。英文的Bible是從希臘文直譯過來。當時的猶太人和基督徒也使用γραφη (拉丁文譯為Scripture,經書)來形容他們常使用的聖經,例如,太21:42「那經書」;羅1:2「聖書」;約12:24「律法」;路24:44「摩西的律法,先知的書和詩篇」;徒28:23「摩西的律法和先知的書」等等來表達。

        至於「新舊約聖經」這詞語卻是來自保羅在哥林多後書3:614節的用法。保羅稱猶太人的經典為「舊約」,而稱他和當時的信徒為「新約」的執事。在舊約時期,當時的人稱他們的經書為「約書」(王下23:2)。保羅也在加4:24提到「兩約」。希伯來書的作者在8:78使用「前約」和「後約」來說明兩個不同的啟示時期。因此,後來初期教會的信徒自稱他們是在「新約」裡,而耶穌是用他的寶血立了這「新約」,故有立約的杯(26:28;20:22)。從此,我們使用「舊約」(Old Testament)指聖經前三十九卷書,而使用「新約」(New Testament)指聖經後面的二十七卷書。

形成

        《聖經》的起源或形成是一個神跡。它是由六十六本書卷,超過四十多位不同時代的作者,經過一千五百多年,逐漸寫成。雖然這四十多位作者處在不同的時期,終生未謀面,但是他們所寫的書卷卻可以組合成一本完整無瑕的書。今日我們所擁有的聖經卻是經過許多次的抄錄、傳遞、逼迫、翻譯而來(注一)。

在西元303年,羅馬王帝多克裡先(Diocletian)下令焚毀所有的聖經,但是它至今(至一九八四年)已被翻譯成一千八百多種的語言(整本新舊約),單行本(福音書)已被翻譯超多過二千多種語言或方言。(注二)每年全世界的銷售量平均達三千六百萬本。單單在一九七九年,聯合聖經公會就銷售了五億一百萬卷(全部或部份)的聖經。每年聖經的銷售勝過任何一本書。

 

正典

        正典(Canon)這字的意思是「量竿」(6:16)。所謂正典著作(Canonical Writings)乃是指那些構成信仰和宗教生活的規範書卷。後來漸漸為新舊約目錄之專用名詞。表示這些書卷都是神所啟示(聖經本身使用「默示」(inspiration)這個字)(提後3:16)。「默示」的原意是指“神的靈吹氣而成”。這也是大公教會/全世界教會所接納為正統及唯一的經書。

        舊約正典有三十九卷,是以猶太人的語文希伯文寫成(除一小部份是用亞蘭文寫成,例如,但以理書七至十二章)。

        新約正典有二十七卷,是以當時地中海一帶國家通用語言希臘文寫成。

如今,釋經學已成為解釋以上這些正典書卷的一門學問或技巧。

 

排列次序

A.希伯來文舊約聖經排列分為三部

 

        律法(Torah)創世記、出埃及記、利末記、民數記、申命記

        先知(Nebiim)約書亞記、士師記、撒母耳記(上下)、列王記(上下)、以賽

             亞記、耶利米書、以西結書、十二小先知書

        書卷(Kethubim)詩篇、箴言、約伯記、雅歌、路得記、耶利米哀歌、傳道書、

                  以斯帖記、但以理書、以斯拉尼希米、歷代志(上下)

 

        總共是二十四卷,因為在希伯來文舊約中,撒母耳記、列王記、歷代志都不分上下,以斯拉與尼希米及十二小先知書合為一本,這是因為這幾卷書寫於一個卷軸中。

 

B.希臘文舊約。一般稱為七十士譯本(The Septuagint,縮寫LXX)。拉丁文、英文、中文聖經皆沿用七十士譯本的次序來分類,雖然中英文的舊約都是由希伯來文舊約翻譯而來。

        排列也分為三部歷史書(五經和史著)、詩歌書、先知書。同時七十士譯本也把次經包括入內。

 

C.新約聖經的排列次序多是根據亞他那修(西元367)或是迦太基大會(西元397)所通過決定,雖然之前新約早已形成。引用該大會對新約的話說「新約書卷有福音四卷、使徒行傳一卷、保羅書信十三卷,還有一封給希伯來人的書卷也是他寫的、使徒彼得的信有兩封、約翰的三封、雅各一封、猶太一封,及一本約翰啟示錄。」

 

次經和偽經

        舊約三十九卷及新約二十七卷所組成的《聖經》是基督教會所承認及接納的正典。

 

---------------

        注一關於聖經的傳遞過程,請參看麥子格,“新約經文鑒別學”康來昌譯(臺北:華神,1981)

        注二關於所有的譯本,請參考“Scriptures of the World(United Bible Societies1984)

    因為正典的組成是經過很長的時間,在過程當中又有許多檔也隨著這些正典書卷一起傳遞和閱讀。後來初期教會的教父和多次的大公會議也經過多次的鑒定,把六十六卷歸納為「正典」,一些「次經」(apocrypha),更判定一些為「偽經」(pseudepigrapha)

        舊約次經共有十四卷(天主教接納十五卷次經)。天主教在1546年舉行天特會議(The Council of Trent)時把次經接納編入聖經之內,稱這些次經為「旁經」。次經多是寫於兩約中間時期,也多以啟示文學形式寫成。計有所羅門的智慧、傳道經、多比傳、猶滴傳、以斯拉上下卷、瑪喀比上下卷、巴錄書、耶利米書信、以斯帖記補篇、亞薩利亞禱言、蘇撒娜傳、比勒與大龍。

 

        新約的次經也有十一卷,初期教會把它們與正典隔開是因為它們不是使徒所寫或是監視下受教會閱讀的。計有巴拿巴書、革利免一、二書、黑馬牧人書、十二仗徒遺訓、彼得啟示錄、保羅行傳、老底嘉書、希伯來福音書、玻利甲致腓利比書、伊格那修七書信。一般上,我們只承認次經的參考價值,卻沒有接納它們為正典。

 

        舊約的偽經也有三十多卷,新約的偽經有四十五卷那麽多(不詳列)。教會沒有接納偽經,反而判定它們為“假”的經書(注三)。

 

        有句話用來辨別這些經書,說「正典是神的話,次經是人的話,偽經是神話。」

 

抄本和譯本

        所有聖經的原稿已失去,相信是因為初期教會在受到逼迫中遺失或被毀壞了。如今留下來的是許許多多原稿的抄本。今日不同語文的譯本聖經都是從這些抄本中鑒定出來。當時的書寫材料先是一些莆草本(Papyrus),後來是用牛皮(Vellum)(提後4:13)。當時各地教會有中一些專門人員負責抄寫聖經。一直至十五世紀發明印刷術以來,抄謄聖經的工作才停止。如今我們所擁有的聖經手抄本,整本或部份的,不少過二萬五千份。從事研究這些抄本的卻是聖經鑒定學者的專門工作。一些著名手抄本有

                西乃山古抄本(Codex Sanaiticus)

                梵諦岡古抄本(Codex Vaticanus)

                亞歷山大古抄本(Codex Alexandranus)

 

        一九四七年開始在死海邊昆蘭山谷發現許多的「死海古卷」(Dead Sea Scrolls),多是舊約希伯來文的抄本。

        聖經的古譯本也是我們今日聖經譯本重要參考資料。基督教有許多古譯本,例如武加大拉丁文譯本、敘利亞譯本、埃塞俄比亞譯本等等。猶太教也有亞蘭文譯本,稱為他彌穀(Targum)

        關於三十多本不同的英文譯本和多本不同的中文譯本,請另參考有關資料(注四)

 

B.研 究 聖 經 者 的 條 件 和 工 具

 

解經者之必備條件

 

一.他是一位重生的人

a.雖然聖經是神給世人的書,更是神特別為基督徒預備的書。重生的人必然有追求認識神話語的熱情及存有饑渴慕義的心(5:6;彼前2:2)

--------------------

        注三詳細資料,請參考馬有藻,“次經概論”(香港基道,1982)。

        注四D.Coggan"The English Bible" (London: Longman1963)S. Kubo & Specht"So Many Versions ?" (Grand Rapids: Zondervan1975),中文聖經新譯會,“中文聖經翻譯小史”(香港:天道,1986)

b.重生的人也敬畏神,並樂意順服遵行聖經的教導。主耶穌說「人若立志遵行 的旨意,就必曉得這教訓」(7:17),「敬畏神是知識/智慧的開端」(1:7) 不敬虔的人「常常學習,終久不能明白真道」(提後3:7)

c.重生的人有真理的聖靈與他同在。「只等真理的聖靈來了,他要引導你們明白一切的真理」(16:13),由此可見為什麽不信主的人長久讀聖經不能明白其奧妙的地方,而重生的人自有聖靈引導他們明白。

 

二.他必須有掌握解經的能力和技巧

 

        這是附加的條件。雖然重生的人有真理的聖靈引導他們明白一切的真理,但是釋經學能幫助他們更深入及更全面的掌握聖經的意思。

 

a.聖經是用語言寫成,解經者必須有撐握語言學的能力。聖經的原文是希伯來文和希臘文。今天有許多原文的字典,希伯來文和希臘文的文法書籍,經文彙編等等書本來協助既使不懂得原文的解經者來為聖經注釋。耶穌時代的猶太人小時就受希伯來文和希臘文的訓練,這説明他們長大後可以認識和解釋聖經。保羅就是要從舊約聖經中向當時的猶太人解釋耶穌基督就是所預言的彌賽亞。

b.他必需學習和運用釋經學的原則和方法。這使一個人更容易和準確地獲得一段經文的意義。

 

解經者的工具

 

        為了更有效地發掘經文中的意義,作為一位解經者,他不只是一位重生的人及有掌掘解經的技巧,他也必須有解經的工具。就如一個掘井者,雖然找到一塊地要掘井,但是如果有好的工具,使他更容易更準確地把一個井掘好。

 

一.一本或多本不同譯本的聖經。這讓解經者容易作比較,確定一些難明的字詞。

 

二.對聖經的認識。這包括聖經的歷史背景、地理、風俗、著作者和讀者、經文的文法和文字的使用,最後還要對聖經有一個全面性的認識。

 

三.一些聖經辭典,彙編,或是注釋書。這些都是幫助人解釋聖經的工具書。

── 文牧《研經法講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