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主題目錄 |

 

第十二章

 

  不是從心中發出來,就不能達到別人的心中;不是從活的良心中發出的,就不能刺入他人的良心。”--賓威廉
  “……在早上多用時間預備頭腦,過於預備心靈。這常是我的錯誤,並且我常常感到它的惡果。尤其在祈禱上。主啊,求你改正我!擴大我的心靈,我就能講道。  --麥克世
  一篇講章裏面,如果多有頭腦而少有心,就不能帶著果效進入聽眾的心中。   --席西爾
  
  祈禱能以它多方面的力量,幫助傳道人的口豐滿的自由的發出真理的言語。講道人必須得到祈禱的支持,他是祈禱的產物。他的口必須得到祈禱的支持;他的口,必須被祈禱所開啟與充滿。神聖的口,是多多的祈禱所造成的。勇敢有力的口,也是祈禱、多多的祈禱所造成的。保羅的口對於教會、世界、神與天國大有貢獻;他的口所具有的能力,是從祈禱得來的。
  祈禱在如此多的事上,在如此多的方面,在一切上,對於傳道人的作用是何等豐富、無限、寶貴、有益!它的諸作用中之一,就是它能幫助傳道人的心。
  祈禱使傳道人用心靈講道。祈禱把傳道人的心放到他們的講章裏面去;祈禱把傳道人的講章放到他的心裏去。
  真正的傳道人是由造成的。有偉大的心的人,是偉大的傳道人。心不好的人可能在某種程度上作令人得益的事,但是少得很。雇工與陌生人可能在某些方面幫助羊群。但是只有那具有好牧人之心的牧人,纔能充分擔起牧人的責任,使羊群蒙益。
  我們注重預備講章,以致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部份--預備心。一個預備好了的心,比一篇預備好了的講章好得多。一個預備好了的心必會作成一篇好講章。
  我們有許多關於寫講章的技巧的書籍,以致我們心中滿以為這種框架的工作,就是建築工程的一切。年輕的傳道人學習將全力放在講章的形式、風味、美麗上,以之為一種機械式的與理智的產品。這樣就在信徒心裏培植起來一種有毒的欣賞觀念,高舉纔能代替恩典,以口才代替敬虔,以修辭代替亮光,以名聲與聰慧代替聖潔。我們已經因之推動了對於講道的正確觀念,失去了講道的能力,失去了對罪深深的感覺,失去了基督徒品格上的高度水準與豐富的屬靈經驗,失去了對於人的良心與生活所有的權威作用--這纔是真正講道的產物。
  我們不能說傳道人讀書或研究太多。有些不好的傳道人完全不讀書,或讀得很少。也有許多傳道人沒有用正確的態度去讀書或研究,所以不能成為合乎神旨的工人。但是我們最大的缺少,不是在頭腦的教養方面,乃是在心靈的教養方面。我們可悲痛的毛病,不是缺少知識,乃是缺少聖潔與敬虔。這不是說我們知得太多,乃是說我們在思念神與他的話上,在儆醒禁食祈禱上,作得太少。我們講道的最大攔阻是心的問題。那些含有神真理的言語,在我們心中遇見了不導體,既不流通,就毫無能力的、枯乾無果效的落空。
  一個心中貪求人的稱讚與高舉的人,怎能宣講那謙卑不要名利,甘取奴僕的形象的耶穌基督的福音呢?一個驕傲、貪愛虛榮、以自己為中心的人,怎能傳講那心裏柔和謙卑者的福音呢?一個壞脾氣的、多欲心的、自私的、剛硬的、愛世界的人,怎能傳講那充滿寬容忍耐、舍己溫柔、又強烈要求與世人分開、向世界釘死自己的道理呢?一個以薪水雇來的無心無意敷衍了事的職員,怎能傳講那要求牧人為羊捨命的福音真理呢?斤斤計較金錢的貪求者,怎能竭盡心力宣傳福音,並且以基督與保羅的精神說出衛斯理的話:我把它看為糞土渣滓;我將它踐在腳下,我(不是我,乃是神在我裏面的恩典)認為它只是街上的泥土;我不愛慕它,我不尋求它。神的啟示並不需要人類天才的光彩、漂亮的文化與聰明的思想,來將他加以裝飾,或使之具有能力;但是,它的確需要一個孩子的心所具有的信心、單純、馴良與謙卑。
  保羅在使徒中成為特殊的一位,是由於他把智力與纔能交給神的能力,以之為一種附屬品。這也是衛斯理之所以能獲得能力,將他的工作刻在歷史中的原因。洛以奧拉之所以能挽回天主教衰退的力量,其原因又何嘗不在此?
  我們最大的需要是心靈的準備。馬丁路德的座右銘是:祈禱得好的人,研讀的好。我們並不是說,人不應該思想,運用他們的智力;乃是說,把心靈培養得最好的人,纔能把他的智力與思想用得最好。我們不是說,傳道人不應該是學者,乃是說,我們研究的最高物件,應該是聖經,而那將聖經研究得最好的人,正是那儆醒殷勤保守心靈的人。我們不是說,傳道人不應該對人有認識、乃是說,測量過自己心靈的深度與各種微妙關係的人,就更加熟悉人性。我們確信,思想固然是講道必經之河槽,但是它的泉源乃是心靈;你可以把河槽加闊加深,但是如果你沒有注意到泉源是否潔淨,是否夠深,你的河槽就會變為乾涸而污濁。我們確信,固然幾乎每一個有普通智力的人都可以傳講福音,但是只有少數人有足夠的恩典去完成此工。我們確信,那曾與自己的心掙扎而征服它的人;那曾以謙卑、信心、誠實、慈悲、同情、勇敢教導過自己的人,那能將自己如此受過訓練的心靈中所藏豐富的財寶,藉著能力與智力而傾倒在聽眾良心上的人--這些人,在神的眼中纔是最真實、最成功的傳道人。── 邦茲《祈禱出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