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主題目錄 |

 

二、愛是甚麼

 

經文:哥林多前書十三章四至七節

  前一講,論到奇妙的道就是愛,「愛」──怎樣超過一切,現在我們要查察自己有沒有愛,在未答覆這問題之前,先要明白「愛是甚麼」?

  許多人以為愛心,就是拿一毛錢給窮人,但保羅說,一個將所有賙濟窮人的人,也可能沒有愛。

  在我們靈修的時候,唱「主耶穌我愛你,深知我屬你。」的聖歌,禱告流淚,熟讀經節,也不一定有愛心,甚麼叫作愛,請讀本段經文四至七節。總括兩個字,愛就是「利他」「決心求別人的好處,」愛的根據不在情感和思想,乃在意志裏。

  有一本書記「愛是我們靈魂,從自私心裡發射出來,進到『利他』的心。」本來是自私,以自己為中心,宇宙中唯我獨尊,這樣的人從小圈子裡衝出,進至別人的圈內,求別人的好處,忘記了自己,想到別人,犧牲自己,叫人得益。

  神的愛──捨棄獨生子耶穌。

  主的愛──犧牲性命救贖罪人。我們也要把自己為神的榮耀,求別人的好處。發射出利他的愛,明白了這原則,就可以在這段聖經中分論愛是甚麼?

  (一)恒久忍耐:為要求別人的好處,所以要恒久忍耐,擔當別人的軟弱,一次失望並不灰心,多次的饒恕,不計其數,他批評我不見怪,他懷恨我不報復,這還不算是愛,最大的目的,乃求他的好處,才算是真的愛。

  主耶穌對猶大,已早知道他賣己的計劃,洗腳食晚餐的時候,多次的勸勉,暗示他悔改,但他不肯,最後用手取餅交給猶大,這是愛的表示,主這樣愛他,忍耐勸告,但仍不悔改,主仍是忍耐到底,結果猶大吊死了,甘心與主隔絕,推了主的愛,現在我們也思想神的愛,在未信的時候,他為我們設了救法,信主以後,雖然天天軟弱,失敗跌倒,求神饒恕,他仍然忍耐,而且多次的赦免,各位:你的愛心如何,對人有忍耐麼,對仇敵,和鄰居,眾人,有否長久的忍耐,為他們禱告,讓他轉變,求他們的福氣,請注意一至三節,有各樣恩賜而沒有愛,就算不得甚麼?

  (二)又有恩慈:忍耐──消極,恩慈──積極,在這語行為上有愛心有恩惠,務幫助工作,積極的施恩,不但忍耐,而且有愛,一句話包括,就是「令他人得益處」。

  以西結書所記的異象,四活物各有翅膀,翅膀以下有人的手,表示我們不單有屬靈的翅膀生活,就是讀經禱告,更是翅下有手,表示在現實中作事講話,有具體的行動,叫別人得益處,不是空談,乃是具體表現。

  在我個人的宗教經驗,第一階段,初信主的時期,很願意人對待我好,誰好待我,就說他有愛心,更歡喜得別人的稱讚,否則罵他是沒有愛心的壞人。

  第二階段,就是彼此平均對付,我不想得你的便宜,你也不能佔我的光,不論西餐,唐餐,麵飽,禮品,你若送來,我也同樣璧回。

  第三階段,神令我得教訓,不單不討人便宜,而且要把便宜分給人,生活中有恩慈,不單是金錢施捨,乃要在多方面給人以益處,叫別人快樂,犧牲為人,這種恩慈的愛,你已經有了嗎:請再讀一至三節。

  (三)不嫉妒:愛就是要求別人的好處,既然他得了好處,就不要嫉妒,更要為他快樂歡喜,好像兒女讀書,就盼望他成績好,分數高,如果不及格,你心中就難過,若果他分數考得高了,你會妒嫉嗎,是不是見他考得第一,神氣十足,而嫉妒他令他停學不讀書呢,所以我們見別人衣食豐足,或兄弟們得稱讚,蒙主使用,就更為他喜樂,絕不嫉妒,好像施洗約翰,見自己的門徒轉跟從主,而歸主領洗的人,又比他更多,但他並不嫉妒而且說:娶新婦的就是新郎,新郎的朋友站聽見新郎的聲音,就甚喜樂,故此我這喜樂滿足了,他必興旺,我必衰微(約三章廿九至卅節)絲毫沒有「酸」的感覺,這才是真的愛,再讀哥林多前書十三一至三節,雖有各種恩賜,若沒有愛,而有嫉妒,就算不得甚麼:

  (四)不自誇,不張狂:自誇──是口中的言語,張狂──是行為上的表現,嫉妒他人,誇耀自己,這並不是一個有愛心者所應有的行為,好像一個家庭中的父親,他一切的克苦工作,完全出於愛心,斷不能對兒女們挺起胸膛,豎起拇指,誇耀自己的本事,所以有真正的愛,就算犧牲作馬牛,也是甘心樂意,算不得甚麼了不得的大事,謙卑自己求別人的好處,不是誇耀個人,自私自利,保羅說,一切的恩賜,沒有愛,就算不得甚麼,「仍然與我無益。」

  (五)不作害羞的事:在英文的聖經,「害羞」的意思,就是不合式,不體統,粗魯沒有禮貌的事,我們若求別人的好處,就不能隨意亂動,對人要體貼入微,非常週到,絕不粗魯。

  比方一個男子向一位女郎求婚,何等體貼謙卑,扶他上車,服侍週到,很有禮貌,因為愛就不想到自己,專顧別人,以後結了婚,或者愛心漸漸減少,態度也改變了,發脾氣,不體貼了,所以有愛就表現溫柔,謙卑,體貼人,不專想到自己。

  (六)不求自己的益處:一個有愛心的人,他在神面前所祈求的,一定不是為自己的益處,我們在各個祈禱會中,不論,家庭,學校,神學,教會,你的祈禱,是否以自己為中心呢,專為自己本身,或家庭,個人靈性而祈禱,這並非不需要,但聖經說要先求神國和他的義,就是不以自己為出發點,才是真的愛神愛人,比方我們為甚麼要作禮拜,乃是想自己得幫助,捐錢是想神加培施福給我,這都是以自己為出發點,算不得有愛心,我們不單對世界的事,就是在屬靈的事,目的也要為神為人,不求自己的益處,因為沒有愛,就算不得甚麼。

  (七)不輕易發怒,為甚麼發怒,主有義怒,神有忿怒,這是神聖的怒,和自己發脾氣無關,乃為公義聖潔,為神而忿怒,不是因為人的言語,傷了我的自尊心,而致大發脾氣,這乃是從自私的心所發出的。

  形容發怒好像一個刺蝟(箭豬)平常它的毛都縮,一緊張的時候,就射出來。多少時候,我們發脾氣,不甘吃虧,怒髮沖冠,也如刺蝟一樣,爆炸出來,完全沒有愛心,所以我們要謙虛到沒有了自己,別人打我罵我對我無論怎樣,我沒有了自己,毫不感覺難過,也不需要發怒,列位兄弟姊妹,你有否這樣的經驗勝過,再看一至三節。

  (八)不計算人的惡:比方每人有一本帳部,一面列收入帳一面列付出數,別人待我好,就寫在收入方面,別人對我壞,就寫在付出方面,但保羅說,不計算人的惡,就是把部子的付出賬,一次銷,人怎樣罵我,對我很壞,這些事已經塗抹,再也查不出來,人得罪我,也不再一分一厘的計算和記錄了。

  我在童年的時候,最不輕易饒恕人,讀書同班十四人,我年紀最小,但讀書最好,口齒最利害,當中有一位大同學,很有體力,但他的功課不好,想作全班領袖,專門逞強打人,他打我一拳,痛了半小時,我罵他一句,令他傷心難過三天,以後更畫一個紙人,剪出來寫他名字,打他罵他咬他,以為報復,這是阿Q的精神,一個不計算人的惡的就要好像神一般慈愛,聖經說「東離西有多遠,你的罪離開你也有多少遠。」一個真愛人的,他已經忘記了人怎樣待他,不計算人的惡,只計算人的好處,和恩賜,特點,心中就不再想到報仇,或苦待別人了。

  (九)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不義叫人犯罪離神羞辱主,真理叫人屬主成聖,所以要「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七節)這四件事,惠司理說,同是一件,比方你同一個壞人在一處,你凡事包容,談話的時候,不是尋找錯失,宣傳攻擊,乃是幫助服務,不看見人的錯,不自誇,不批評,凡事包容,求他的好處,求神的榮耀,有則更改,無則加勉,要有這樣的信心,更要凡事盼望,他雖然有缺點,我仍求神使用他,凡事忍耐,今日看不見果效,明天再忍耐。

  最後「甚麼叫作愛」,就是在你的心裡,決定求別人的好處捨己為人,不是一時的情感,乃是鐵的意志,愛神愛人,這真是多麼重要,今日的教會切切要追求的是甚麼,保羅說:「你們要切切的求那更大的恩賜,」請再讀十三章一至三節,一切的恩賜,若果沒有愛,就算不得甚麼,這愛就是更大的恩賜,最奇妙的道。──  君影《完全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