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

 

箴言第十六章

 

活在神的主權中

【經文 16:1-4

講員:張慕皚牧師   記錄:張淑儀姊妹

()神在人生命中的主權(1)

此數節經文論及神的主權和人的自由,此二者之間如何協調,與我們看神全盤的計劃很有密切的關係。第一節云:「心中的謀算在乎人,舌頭的應對,由於耶和華。」神在人的生命、社會和歷史中都有主權。詩篇103:19這樣說:「耶和華在天上立定寶座,祂的權柄統管萬有」。神是創造天地萬物的神,祂統管萬有。曾聞說有一位花王往巡視他精心打理的花園時,發現一他悉心栽培的花兒給人剪去了;把他氣得頭頂冒煙,轉過頭來聽得把花兒剪去的是主人,花王即無辭以對。花園不是屬於花王的,是主人的,主人有權摘除和保留哪花。同理,這個世界是屬於神的,所以祂有權支配這世界的一切。這節經文深層的意思是人可以仔細籌謀計劃很多事情,但最終成事的在乎耶和華。

在成就一件事的過程中,神在其中掌管一切,幫助我們所作所行都合乎神的心意。保羅將這真理更清楚地表達:「因為我們立志行事,都是神在你們心媢B行,為要成就他的美意。」(腓2:13)有時我們沒有經過禱告,不經意計劃了一些事情,雖然如此;聖經告訴我們神已介入其中,影響我們,使我們的思想行為能以符合神的心意。在人類整體歷史中,神主宰一切,真正在人國中掌權的是神自己──「我從起初指明末後的事,從古時言明未成的事,說:我的籌算必立定,凡我所喜悅的,我必成就。我召鷙鳥從東方來,召那成就我籌算的人從遠方來,我已說出,也必成就,我已謀定,也必作成。」(賽46:10-11)在啟示錄中耶穌宣稱「我是阿拉法,我是俄梅戛」「阿拉法」是希臘文首個字母,而「俄梅戛」則是最後一個字母,耶穌的意思是「我是始,也是終」。當我們明白和接受這個真理,便是一個祝福。因為我們相信這一位神是滿有慈愛、公義、憐憫和恩典的,我們便能歡喜快樂地將生命交託在祂的手中。

當我們把生命交給神時,便能明白在我們的人生之中是沒有「意外」或「好彩」這回事的。蘇丹內地會的創辦人Roland Bingham經歷嚴重車禍,昏迷入院,清醒後護士告訴他發生了交通意外。Roland 隨即補上一句說:「基督徒的人生是不可能有意外(accident)發生的,今次不過是神完美引導的事件(incident)一樁罷!」明乎神愛,人生由祂掌管,即使遭遇的不算為美,但也信是神的計劃,不會有意外之感。傳道書說得好:「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務都有定時。 生有時,死有時,栽種有時,拔出所栽種的也有時?」(傳31-8)耶穌更將神的主權和神的恩典、憐憫結合在一起,所以祂對當時充滿災難意識的人說,兩隻麻雀豈不是賣一分銀子,神尚且看顧牠們,引伸說神連我們有多少條頭髮也細數過,沒有神的許可,頭髮是不會掉到地上來的。我們既有這樣一位滿有慈愛,無微不至看顧我們的神,我們還有甚麼要懼怕的呢?

今日我們論到神的主權最大的困難是,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我們怎樣接受神的主權,怎樣感受神的慈愛呢?無論我們的環境如何艱難,如果我們能相信這位神滿有慈愛和恩典的時候,相信我們的生命必能改變。我們會毫無疑慮憂驚,就如哈巴谷先知,即使一切遭損,仍能因耶和華而歡欣快樂。第二次世界大戰納粹德國集中營中產生了許多震撼人心的故事。一位猶太姊妹Corrie Ten Boom寫了<密室The Hiding Place>一書,描述姊姊Bessie餓死在她面前;生命逐分逐秒消逝的情景。這樣慘痛的事跡,對一位敬虔愛主的姊妹來說固然是個沉重的打擊,令她感到暗無天日,嗟怨道:「神忘記了我們!」但其姊竟在彌留間回應說:「神絕不會忘記我們的!天離地何等的高,祂的慈愛向敬畏祂的人也是何等的大!」這位姊姊在艱難的光景下,仍堅決相信神的主權和慈愛永不改變。所以不單是哈巴谷先知做得到,在神的恩典之下,只要我們謙卑自己,讓主居首位;就算在最艱難、惡劣的環境中,我們仍能歌唱讚美神,相信凡事有祂的美意。我們若接受保羅的鼓勵:「萬事都互相隊O,叫愛神的人得益處。」,便毌須懼怕任何臨到我們身上的困厄。神要讓我們得益處,但得到甚麼益處呢,我們不得而知,可能這一生也不會知道。但我們有否這樣的信心去接受和倚靠神呢?近閱一篇有關颶風的文章,科學家指出就連颶風也有平衡環境的作用。時速高達150里的颶風能驅散集結在赤道中的熱氣,給世界各地帶來所需的雨水。平衡利弊後,颶風對人類始終利多於弊。很多時我們不明白神何解讓我們遭遇這樣的事情,但當我們全然將事情交託給神時,便能像哈巴谷先知、其他的先聖先賢和Bessie一樣,在逆境中歌唱讚美神。

()人在生命中的自由(2節)

第二節強調人在其生命中擁有的自由和責任:「人一切所行的,在自己眼中看為清潔。惟有耶和華衡量人心。」所羅門王告訴我們即使我們如何評估自己所行的事情,最終的評估卻在耶和華的心堙C但神造人時仍予人有自由和責任,當我們有自由去決定某些事情時,我們也須為我們所做的決定負責任。耶穌評價猶大出賣他時說:「人子固然要照所豫定的去世,但賣人子的人有禍了。」 (22:22)猶大有自由賣耶穌基督,但也有責任面對禍患。在艱難中做決定最能彰顯於這份自由。Victor Frankl在集中營中被剝奪一切,赤裸裸地站在納粹德國士兵面前告訴自己:「他們似乎奪去了我的一切,但卻奪不去我要快樂的自由。」保羅亦然,他在監中雖屢受責打凌辱,仍選擇喜樂歌唱,他的見証影響了初期教會眾多的殉道者。就像士每拿主教,使徒約翰的學生Polycarp,當人家利誘他若不承認基督便獲釋放時,他說:「我事奉耶穌基督八十六年了,祂從沒有虧待我,我又豈可褻瀆我主我王呢?」他決定跟隨耶穌基督到底,由始至終都堅信耶穌,歡歡喜喜地被人捉去燒死。

新約聖經記載的文士法利賽人一直不肯悔改,耶穌始終尊重他們的決定,最後還在耶路撒冷城為他們哀哭。文士法利賽人總把自己所行的看為清潔,惟真正衡量人心的只有耶和華。彼拉多認為耶穌無罪,但他為免遭革職,被迫將耶穌定罪;即使在人面前洗手也難顯清白,因為衡量人心的是耶和華。

神予我們的自由不是為所欲為的放縱,神予我們的自由是在祂真理約束下的自由。神賦予我們自我約束的權利,教我們毋須受別人的約束。因此言論自由不等於你可以在一個全場滿座的劇院中亂叫「失火了」。求主幫助我們,教我們知道自己要在神的主權中負責任,做決定。

 

()神的主權與人的自由之融合(3節)

神的主權和人的自由之融合是神學上解決不到的問題。「你所作的,要交託耶和華,你所謀的,就必成立。」(16:3)指出我們在思想上解決不到神主權和人的自由融合之問題,但在生活中卻是可以將二者融合在一起的。神學家嘗試將這份平衡比喻為滑輪上的兩條繩,若不是削弱神的主權,便是削弱人的自由。很多基督徒用神的預知來解決這個問題:說神預定我們得救,因祂預知我們會信祂,其實這說法不符聖經,因為在聖經中「預知」和「預定」是同一個觀念。即使不是同一個觀念,都不能解決到問題。因為,當人說神預定、預知我們會信祂,這樣說是毫無意義的,完全否定了神的主權。陶恕打比方說這就像一隻滿載乘客的遊輪,航程已定好了,人們儘管在船上決定做他喜歡做的事,這說法也解決不到問題,因剛才已論及神連我們細微的事情也會看顧保守。

這經文教導我們協調二者的方法便是「交託」。聖經中的人權自由是我們應該去追求的,但若果我們離開神的主權時,人權和自由便失去了真正的基礎。當我們信了主,認識到神是滿有恩典和憐憫的;便把生命交託主掌管,這樣,生命是何等的釋放。一位住在郊外的牧師帶著三歲的兒子到家居附近散步。起初兒子快樂地在崎嶇地上走動,走得跌跌宕宕,滿臉沙泥,手腳損痛。於是孩子對爸說:「讓我抓住你的手走吧!」,他縱或失腳跌倒,但最後爸爸總會用他大能的膀臂把他拉起來。今天我們願意將自己的問題交託給耶和華嗎?我們願意像那小孩子般抓緊爸爸的手嗎?我們如果能協調神的主權和人的自由,自願向神說:「神啊,我的生命都在的手中,求引帶。」這樣的人是最快樂和安全的。

 

其實耶穌基督早就給我們這樣的呼召,只是我們不肯。耶穌說:「凡勞苦擔重擔的,都可到我這堥荂v但人必須自願交託。耶穌說這樣人「必享安息」因為耶穌的軛是容易的,擔子是輕省的。因為,我們的軛和擔子最終都由耶穌來背,這並非說活在神的主權中等如甚麼也不做。當我們和耶穌同負一軛時,擔子變得輕省,那是因為懂得「交託」。「交託」原文有「輥/滾動過去」之意,即是「交波給神」的意思。神的主權和人的自由能否融合,視乎我們願否將事情交託給神,凡願意「交波給神」的,便能安穩地走人生的道路。

()神在世事上有全盤的計劃(4)

天下萬事都在神全盤計劃當中, 為要達到神所預定的目的。「惡人也為禍患的日子所造」指惡人自己製造禍患,他有責任去承擔這份禍患。在神的全盤計劃中,我們當將生命交託給耶和華,讓祂全盤接收其中的主權和治權,然後我們盡己所能活好生命,任何決定有何後果,我們也毋須介懷,從容走前路。事情的後果即使多麼惡劣,我們也願意接受,好像集中營中的BessieVictor,將生命交託給神。一次莫拉維弟兄會差派宣教士George Smith 往非洲傳福音,他僅領了一位姊妹信主,不久便死去。數年後弟兄會派人到他工作的地方作統計,卻發現George的宣教間接栽建了好幾間教會,帶領了一萬三千人相信耶穌。真的,在神全盤計劃當中我們沒有要遺憾的事情;很多事情發生期間,很難作出評估,有待我們經歷過後回頭再看,才知曉神全盤的計劃是何等美好。歷史學家撰寫當代歷史,往往要待三、四十年後落筆,因為這樣才有歷史角度,才能客觀評估史事。當我們明白神有全盤計劃的時候,也覺生命中的一切全然美好。很多年前,倫敦有對父母帶同兒子到蘇格蘭高地一帶渡假。當地山勢高峻,河流湍急,兒子一個不小心跌進河堨h,幸得一個同齡孩子救起。原來這個小英雄出身於牧羊之家,來自倫敦的這對父母因著報恩和憐惜的心,於是把這孩子帶回倫敦接受教育。 這孩子後來成了舉世知名,發現盤尼西林的費林明,而被他小時所救的,就是二次大戰聲名赫的邱吉爾。在這事上,我們看到神的安排且有全盤計劃,我們只要盡己所能,神便會在我們身上、社會和國家中成就大事。

追求邁向成熟合用的生命

【經文 16:5-9

講員:張慕皚牧師   記錄:鄭坤英姊妹

初信者就像嬰孩般,需要不斷成長。人肉身成長至某個地步,便得停下來,但靈裡成長卻是一生之久的。我們不可能說:從前一直上主日學多年了,如今,可以停下來,不用再上成長班罷!成長當然要個人的操練,但也要在群體中互勉互勵,彼此建立,才可真正地成長;所以,每個信徒都當參與成長班。生命不夠成熟,則未能合乎主用,求主檢視我們生命可有成熟合用的本質?未曾成熟合用的,求主幫我們,追求邁向成熟。今天的經文提醒我們,追求邁向成熟有兩點值得注意的地方。

()認識墮落的舊生命(5)

「凡心裡驕傲的,為耶和華所憎惡,雖然連手,他必不免受罰。」

不錯,我們重生得救以後,已經與基督同釘十架,罪得赦免。然而,罪性仍在纏累我們;重建新生命就像蓋新樓房一樣,舊的必須拆。重建新生命首要知悉何事困擾我們,妨礙我們?第五節經文明言絆倒我們的是驕傲,這罪滲透全身,也為耶和華所憎惡。驕傲乃人性墮落,罪性最基本的表露。驕傲就是敵擋神,站在撒但的一方,對抗真理,此罪最為神所憎惡。心高氣傲的人表面可能毫不[,但其內心極端自我,以為無需倚靠神。英國魯益師(C.S. Lewis)認同驕傲是最基本、最終極的罪惡;其他罪惡如不貞、貪婪……等,若拿來與驕傲相比,就真是微不足道。魔鬼之所以為魔鬼,追源禍始皆因驕傲所致。驕者全然敵對神的思想,也引發諸般的罪;難怪箴言屢屢警戒我們並強調:凡心裡驕傲的,必為耶和華所憎惡。

到底驕傲從何而來?神本來造成我們以神為中心,人犯罪墮落以後,人性扭曲了,只圖己利,不再為他人想。此外,自驕有可能源於自卑,個人基於某些缺失,不滿由是產生,再由不滿演變成自我排斥,故謂自驕很可能由過分自卑而起。司布真牧師的時代,倫敦有個專為五呎以下男士而設的矮人俱樂部,成員們自許為人上人,人中極品。矮人吹捧自己為人中優秀品種,顯然缺乏科學根據,明眼人都曉得這不過是對先天不滿,自我排斥,自圓其說罷了。這行徑與現代青少年人因為考不到好成績,而低貶成績優異者為書獃子的情形,有相似之處。高傲使人豎立一套尺度衡量別人,事事批評挑剔,他彷彿成了世界的中心一般。

再說,父母把自己達不到的期望投射到子女身上,催迫下一代追逐名位、學彈琴、跳芭蕾舞……等,其實不一定對子女有益,反而暴露出上一代自私驕矜的一面。況且,高傲的人多半帶點完美主義,當傲慢與完美主義結合起來,可把原本的美德轉化為罪惡。譬如說,節儉可以極端化為吝嗇,誠實可以極端化為殘忍,自尊可以極端化為自炫。過分的節約只會成為人的笑柄;依樣畫葫蘆,談不上「憑愛心說誠實話」,或多或少,總會叫人受傷害;自吹自擂也不一定可以叫人肯定你的自尊。

驕傲是人成長中最大的攔阻,不認識自己,不瞭解有何需要,這樣的人難以成長。群體生活首重人際關係,輕看別人,嫉妒別人,都是群體生活中的大忌。傲慢叫人失去朋友又遠離神,求神警愓我們,叫我們常看見自己的卑微;在凡事上投靠神。羅馬帝國每逢征戰勝利,便在羅馬城中舉行祝捷盛會,領兵凱旋而歸的將軍就站在巡遊的花車上,接受群眾夾道歡迎。在歡呼喝采聲中,軍方總會安排一位哲學家站在主角旁邊;每當將軍獲得群眾熱烈擁戴時,哲學家立刻輕聲耳語道:「請記得,你不過是凡人一個,總會逝去的。」馳騁沙場,八面威風的大將軍,經這不斷提醒,便不致被勝利衝昏頭腦。

真正謙卑的人看自己看得合乎中道,榮辱不是個人的,一切都是神的恩典。驕傲的罪真是可怕,神不容放過,一定要處分。奧古斯丁說得好:「罪的刑罰就是罪」,所以,驕傲本身就是一種刑罰。天使長墮落犯罪,是因其欲提升一己的寶座,與神同榮同尊,高舉自我為神。牠排斥神,也排斥其他天使;明顯是落在地獄裡,排斥自我以外的一切。人若自私自利,驕傲自恃的話,不但刑罰自己,更傷害了別人。美國貨櫃車司機,每當長途駕駛時,往往會使用無線電通話器來通訊交談,排遣寂寞。有一回,一位貨櫃車司機正與友伴談得興高采烈之際,有人要求他立即停止談話,以便警方可以調頻通訊,引導一位醫生到車禍肇事現場拯救傷者。可惜,這呼聲竟然三番四次遭到司機的拒絕,後來這位司機駛近車禍肇事現場,赫然瞥見等待急救的女傷者竟然是自己的妻子。這才猛然醒悟,十分後悔剛才自私的決定,醫生還補充一句:「只要我能早到十分鐘,傷者還有生還的希望。」

過去幾個月,某教會的年青人不斷為一位未信的青年代禱,希望能帶領他到教會聚會。經過多番努力,他終於在上週的崇拜聚會中出現,可惜他坐在一個愛談話的信徒後面,整個崇拜都受到他談笑的騷擾。會後,這位首次參加教會聚會的年青人對他的朋友表示,他今後也不再參加教會聚會。他認為福音信息若不能幫助基督徒敬畏神,生命改變;那麼來參加禮拜又有何意義呢?就因一個信徒的自私,旁若無人,對神不尊重;結果,連別人的生命都被粉碎了,這後果是何等的嚴重哩!期望這未信的年青人日後有回心轉意的可能罷!

()克勝罪惡的生命(6)

「因憐憫誠實,罪孽得贖。敬畏耶和華的,遠離惡事。」

明白到人的罪性,是影響人成長的致命傷,就應追求建立一個克勝罪惡的生命。憐憫、誠實乃信實、與人立約之神的特質。不論舊約與新約,神都與人立下恩約。舊約時代,人若遵行神的命令,按祂的心意而行,守約施慈愛的神必定厚賜祂子民平安喜樂之福;反之,人若違反神的旨意,災難定必臨到。結果證明,舊約裡並無一個神子民可以憑行為得救。新約時代,神讓人看到舊約時代,神子民不能靠律法得救的事實;遂差祂兒子來世,拯救眾民。神子道成肉身,在世卅三年,全守律法,以無罪之身代替世人擔罪受罰。只要相信基督,世人就能白得救恩,因信稱義。所以,但凡經歷神信實憐憫,罪得救贖的,必樂意追求聖潔,生活討神喜悅。至於有些人參加教會一段長時間,仍稱未能克勝所有過犯,故未敢決志歸主。其實,重生得救之後,神在我們生命中,兼有聖靈時加提醒,幫助我們過得勝生活,豈不更好。

           重生得救之後,信徒理應像主一樣的「完全」;建立滿有愛心、信實的生命。敬畏耶和華的人在追求憐憫、誠實之餘,也自然而然的克勝了罪惡。自私,以自我為中心都是罪惡的特徵,容易發展成驕矜的罪。學效基督的愛心,憐憫人;不斷施出,以別人為中心,表彰主的愛;這樣,豈不自然而然地克勝驕矜,叫罪得贖了嗎?基督誨人捨已,天天負架從主,換言之,就是教人放下成見,把一己的喜惡釘在十架上。「老我」既與基督同釘十架──「現在活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裡面活」。耶穌到世間來,到處治病救人,普施憐憫,直至身懸十架,全然施出,這才是最崇高愛的表現。基督的生命充滿愛,彰顯愛,教人深受激勵,唯願我們天天背負十架跟隨主。祂捨己的精神更教人撇下一切為主而活,就像來華宣教士MildredCable那樣,她心繫中華到一地步,當知悉自己心儀的對象決意留在倫敦教會事奉時,經過徹夜痛哭流淚、掙扎,便斷然拒絕了男友的求婚。她整夜痛哭流淚禱告,表示她願意把自己和自己的愛好和望想都釘在十架上。

   經過一天辛勞的工作,晚上賦閒在家看報,看電視等消閒活動,本來無傷大雅。但若神感動你來會,參加週三晚上祈禱會,或修讀一些教會舉辦的訓練課程,你又願否放下晚間的休閒享受,致使生命得以成長。攀山者攀爬高峰時,身上愈輕鬆就走得愈快,攀得愈高。同樣,我們攀登屬靈高峰,也一樣要把纏累我們的放下,始能登峰造極。弟兄姊妹,我們處於現今的世代,生命要被神使用,作鹽作光;也同樣要學會放下、學習捨己的功課。

   在前線與敵交鋒的士兵告訴我們:當戰情激烈,險象橫生時,本應十分害怕,但一想到戰敗被俘的慘況時,便能下定決心,奮勇殺敵,終致獲勝。常聞道損友誤導人吸毒,犯罪作惡時,總愛說一句:「若然不從,便與你絕交。」但想深一層,若然依從,便得罪了神,那豈不更為可怕麼?所以,人愈敬畏耶和華,就愈遠離惡事。好幾年前,有位英國作家著了一部小說,回教徒讀後發覺故事情節冒犯了他們的「真主」,於是下了格殺令,要追殺那名作家。在這格殺令生效期間,美國一位專欄作家有一回在乘搭出租汽車時,瞥見司機在車頭放了本<可蘭經>,便與他談及信仰問題。言談之間,發覺司機信仰虔誠,便大e追問為何回教徒不尊重言論自由,要下如此一道格殺令呢?司機僅輕輕回答一句:「西方社會重視言論自由,但回教徒卻認為『真主』才是最重要的。若以敬畏「真主」為首要,餘皆顯得微不足道了。」弟兄姊妹,今天我們對自己的信仰,對神的尊重,又究竟到了一個怎樣程度呢?

   一個真敬畏神的人,必定輕易克勝罪惡。神也必賜福敬畏祂的人,就如詩篇所言:「因為耶和華神是日頭,是盾牌,要賜下恩惠和榮耀。祂未嘗留下一樣好處不給那些行動正直的人。」(詩84:11)一國一民遠離神,不行公義,神的恩福沒法臨近。社會公義失落時,神的福氣也必不臨到;昔日耶利米先知早有明言:「但這百姓有背叛忤逆的心。他們叛我而去,心內也不說,我們應當敬畏耶和華我們的 神。祂按時賜雨就是秋雨春雨,又為我們定收割的節令,永存不廢。你們的罪孽使這些事轉離你們。你們的罪惡使你們不能得福。」(5:23-25)回首香港,自「九七」之後,災難連年,這個社會真需要神的福氣!但請勿忘,先要把道德及屬靈的根基建立起來。但願人人都向神說:「我在這裡,請指示當作何事,可叫香港蒙神賜福?」

追求邁向成熟合用的生命()

【經文 16:7-9

講員:張慕皚牧師  記錄:劉玉清姊妹

今天領受的經文,記載在箴言十六章七至九節,接續上兩節經文,讓我們繼續思想如何在這世代作光作鹽,追求邁向成熟合用的生命,被神使用。我們的力量縱然微少,但在神的國度,祂使用每一個屬祂的人。聖經登山寶訓,告訴主的門徒和我們:「你們是世上的鹽,也是世上的光。」誰是世上的光和鹽?耶穌沒有指明是牧師、傳道人,因此,凡屬祂的都有這種責任:在未世充斥罪惡的社會裡,成為光和鹽,就是影響身邊的一個人,也是責無旁貸,求主幫助我們。

公元五世紀,一位母親經常為她那位才學兼備,但充滿罪惡的兒子禱告,經過一段長時間,她的兒子終於悔改歸向基督,他其後的生命,更影響了當時整個世代直到如今,這位母親是誰?她就是奧古斯丁的媽媽。上週我們思想成為成熟合用的生命,有兩個先決條件:()認識墮落的舊生命。()建立一個克勝罪惡的生命。現在,我們繼續思想這方面的真理:

()討神喜悅的生命(7)

「人所行的若蒙耶和華喜悅,耶和華也使他的仇敵與他和好。」我們要時常追求成為滿足神心意的人。但人是帶著罪性來到世界,總是尋求討自己的歡喜,有誰會願意討神的喜悅!人類的物質慾望是無休止的,有一百萬,就想有一千萬、一億萬……,有人希望出人頭地,有人渴想儀表出眾,廣受歡迎,想盡辦法務求討自己的喜悅,要得到這些東西真是談何容易!慾望不能滿足,人會自暴自棄,產生自卑感,甚或不擇手段以求達到目的。這樣的人生,是痛苦也極艱難。有討別人喜悅為求得到利益的人,就如耶穌所說浪子的比喻中,在浪子有錢財時,他的朋友圍繞著他,為的是分享他物質的豐富,當浪子金錢耗盡,落在飢荒中,所有朋友便捨他而去。在民主社會中,我們得知美國總統布殊的民望時起時跌,也許他要費煞思量如何去討美國人的歡喜,以致成功競選連任。今天,討好別人實非易事!

這節經文教導我們,若能討神喜悅,便可得著自己和別人的喜悅,甚至耶和華也使他的仇敵與他和好。怎樣可以討神的喜悅?就是「人所行的若蒙耶和華喜悅。」我們要留意,人所行的,這是指人的道路要蒙神喜悅。這不是指間中去作一件討神喜悅的事,便又繼續過討自己喜悅的生活。神會悅納這種人嗎?神所喜悅的是人要建立一種生活方式,持續地討祂的喜悅,就如耶穌基督自己所宣稱:「我常作神所喜悅的事情。」這是神的要求,是真正蒙神喜悅。

以前一位藝術家為一位名人畫像,因他頭髮蓋耳,便好奇查問,原來在名人年青時,他現任太太不喜歡他的耳朵,名人為求討好她,便留髮把它們蓋著。事隔多年,他仍然沒有改變髮型,是因他們的愛情一直不變。我們討神喜悅也當這樣,在整個人生的道路上,持續地愛祂,討祂的喜悅。這並非艱難的事,因為聖經告訴我們,只要把握神交付的,盡心盡力按著神給予的能力和恩賜去事奉,便為神所悅納。感謝神,祂不是世俗的上司,不會因人的業績而分等級,祂像父母欣賞自己的子女一樣。因此討神喜悅並不艱難。

經文下半節「耶和華也使他的仇敵與他和好。」人能討神喜悅,神便會使他與仇敵和好,這是秘訣!為何要與仇敵和好?這是基督徒與非基督徒一個主要的分別,耶穌告訴我們,如果人只愛那些愛你的人,這和稅吏、罪人有何分別呢?基督要我們愛仇敵,就是為逼迫你的禱告。從意志開始,改變自己對敵人的態度。若我們可以這樣行,靠著神的恩典,便能討神和人的喜悅,甚至我們的仇敵都與我們和好。我們便得以成為誠實合用,如光如鹽的器皿,影響這個世代。歐洲很多教堂舖上彩色玻璃,在陽光照射下,顯出非常美麗的圖畫,將人的注意力吸引在玻璃上。求主幫助我們,追求成為一塊清白透光的玻璃,讓陽光透過我們進到有需要的人身上,合乎主用!

()超越俗世的生命(9)

「多有財利,行事不義,不如少有財利,行事公義。」經文論到兩種價值觀:世俗的價值觀和基督徒超脫世俗的價值觀。世俗的價值觀是多有財利,行事不義。因此,不擇手段賺錢去享受,是貪心的價值觀。貪心在十誡的最後一誡,是很重要的誡命。很多人會為前九誡認罪,然而甚少人會察覺其生命中最嚴重的問題,是不能遵行第十誡。貪心是不自覺的,超越俗世真的不容易。有很多弟兄姊妹與我傾談他們靈性的問題,卻沒有人提到他們生命中嚴重的屬靈障礙是貪心。可見貪心這種罪的嚴重性。人的貪心加上財利的引誘,帶來世俗的價值觀。可惜的是,很多基督徒都受這種價值觀的影響,連教會也是。美國社會無奇不有,一間位於維珍尼亞州(Virginia)的小型教會,聚會人數突然由五十人增至百人。經調查後,知道牧師會後向每人派一張一百美圓的遊戲鈔票,並宣佈如發覺背面有其簽名,便可兌換一張真的百圓美鈔。就是這樣,吸引了很多人前來崇拜,甚至奉獻也增加。無論如何,這是世俗的價值觀,世俗的方法進入了教會,真是可惜!

「少有財利,行事公義。」這並非表示一個不名一文的人行事公義,才可討神的喜悅。經文的意思是人因行事公義,雖不能大富大貴,也會歡然接受這種生活。基督徒的價值觀應當是敬畏神,遵行祂的道,這比物質的富足更重要;不願意放棄自己的人格和屬靈的品格,以求世俗的財利。當我們有這種超脫俗世的價值觀,便會得著:(1)清潔的良心:人若心中有罪,會感到不安,一生受良心的困擾。就如猶太人的一句說話:「一個有愧的良心,如有一條蛇在心中一樣。」被蛇不斷困擾侵蝕生命是何等的可怕。(2)真正的滿足感:神所給予的,或多或少都以感謝的心享用,這人便是最富足的。成長班最近剛查考傳道書,在第五章結尾處,神透過所羅門清楚告訴我們,富有並非擁有很多物質,真正的富有在於靠神恩典,得以享受自己所擁有的。(3)有上進心:就是不強求亦不好高務遠,把握機會盡力作一個良善忠心的人;敬畏神,尋求討神的喜悅,便得以完成祂所交付的工作。求主幫助我們在現今的社會,有這種超越世俗的生命,靠主的恩典事奉祂。

()活在神主權中的生命(9)

「人心籌算自己的道路,惟耶和華指引他的腳步。」這節經文告訴我們,人心籌算自己的道路,是指神有主權,同時給予我們自由。有自由便有責任。我們有責任去籌算自己的人生,計劃前途如何運用一生。下半節經文提醒我們:「惟耶和華指引他的腳步。」意謂人的籌算是否能達到目的,完全在乎神。無論我們的籌算是破壞,抑或有建設性,一切總有神在當中掌管,指引我們所行的腳步。約瑟是很貼切的例子,他的哥哥因罪惡的籌算要陷害他,起初設計殺死他,後來將他賣到埃及,神安排約瑟成為宰相,在饑荒時救了整個埃及國,也救了自己的家人。所以約瑟說:你們不用自怨自艾,是神安排以致有今天能夠成全這事。聖經還有很多例子:如保羅未信主前,要去捉拿基督徒放在監獄中,卻在大馬色的路上遇到耶穌,受光照而悔改。弟兄姊妹,我們無論如何籌算和計劃,最終是神要我們所作的合乎他心意。

前週講道中,提到一位父親帶著小兒子到郊外一處崎嶇不平的地方散步。故事給予我們信息:小兒子有三方面的經歷。起初父親和他散步,他歡天喜地走自己的路,但步履不穩經常跌到,以致手腳受傷。他因這樣的經歷便進步了,捉著父親的手指。這與很多基督徒相似,在挫敗後向神呼求幫助,這種間中向神求助的行為,就像這小兒子在有需要時捉著父親的手指一樣,但這個走路方式仍會跌倒受傷,滿面塵沙。最後,小兒子學習到很重要的功課,就是請求父親緊緊地拖著他的手。求主幫助我們得以進入這種境況,向天上的父親說:「父親,請你拖緊我的手,我不能靠自己走人生的道路,我要完全倚靠,無論帶我到那裡我都跟隨。」這就是最快樂,最豐盛和最有意義的人生。弟兄姊妹,在你人生旅途中,上述的三種歷程,你正處於何種境況呢?保羅在羅書十二章發出呼聲:「我以神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你願意向神發出這樣的禱告嗎?

在人生道路最艱難的時候,我們更要向神說:「我要把生命的主權交在手中,求拖緊我的手,帶領我的前路。」我要為一位弟兄作見證,他在最困難的逆境中,靠主勝過一切,被神大大使用。他是十九世紀蘇格蘭的一位牧師George Matheson,在他兩歲不足時,便發現眼睛有毛病,父母、醫生歇力保護醫治他眼睛,直至大學畢業前一年終於雙目失明,他仍能以最高榮譽在哲學系畢業。跟著他將自己奉獻給神,再完成三年神學課程,並被愛丁堡Edinburgh一間大教會聘請為牧師,他盡心牧養和教導,又終身學習。他寫了無數文章、詩歌,又寫了十二本書,幫助後世無數的人。他雖然失明,但克服一切困難,成就神交付他的事情。有人認為神使他肉眼不能看見,以致他心靈的眼睛看得更清楚,洞察力特別強,他一生不因失明而懊悔。這也使我想起了另一位寫了八千首詩歌的姊妹FannyJ.Crosby,至今我們仍可以唱到她的詩歌。她年幼時眼睛發炎,醫生治理不好,以致失明。但她一生積極向前,被神所使用。她沒有埋怨那位醫生,並為她能有今天為神所用而感謝他。我們再從George Matheson所處的逆境中,得見他被神使用,就是因他不將注意力放在自己的艱難上,反之將整個人所有注意力全然集中在神身上。弟兄姊妹,我們正處於一個逆境中的社會,更要成為這樣的器皿,有成熟合用的生命。讓我們思想他一首感動人心的詩歌,世紀頌讚327首「神的愛永不棄我」。George Matheson的見證告訴我們,神的愛永遠不會離開你。 

政治智慧與社會振興()

【經文 1610-15

講員:張慕皚牧師    記錄:陳向欣姊妹

經濟和政治是港人目前最關注的問題,兩者互為依賴。社會經濟好則國泰民安,相反,變亂由此而生。基督徒要清楚聖經對政治、經濟的立場,才能進入社會作光作鹽。雖則政治有其黑暗的一面,但卻正正需要基督徒投入加以淨化。政治是人與人共同生活的一種藝術,本是美麗的,但人犯罪後把神原本命定為好的都變成不好,這正是缺乏政治智慧的反映。在今天看的六節經文中,所羅門王從君主政制的出發點去探討管治的原則。原來神最初直接管理以色列人,後來,經以色列人多番要求,便讓他們實行君主政制。不過,神已向其子民預告君主政制必然引起的禍患。聖經沒有明言基督徒應支持那一種政制,因為只有神的統治才是完全。所以將來在千禧年國度,主耶穌親身作王,那才是一個完美的境界。神要求我們在任何政治制度下,所求的不過是一個公義的社會。

 ()政權代表神管治社會(10)

君王代表神管理社會,正因如此,當審判的時候必須謹慎,因其判決不但影響眾生,更改變了他人的際遇。聖經認為任何政權或任何在地上掌權的人不論他認識神與否,都應根據神的原則去治理國家;這樣,國家才能蒙福。羅馬書二章說不信的人其實都有神的律法在其心中,這就是我們所謂的是非之心;透過神的一般性自然啟示,他們都能曉得一個掌權者所應做的事情。所以,一個社會如何運作,其實已有足夠的原則,沒有一個政權可說他們不認識神而胡作非為,他們最終也要接受神的審判。羅馬書十三章說在上掌權者,人人都應順服他,因為沒有權柄不是出於神的;所以抗拒掌權的就是抗拒神的命,自取刑罰。彼得再將這番論調加以闡釋,他說為主的緣故,我們要順服人的一切制度,或是在上掌權的,即使是在奴隸制度下,也要存敬畏神的心順服主人。彼得提醒服役者不但止服從善良的主人,連乖僻的也要順服,他不想被人藉詞控訴教會不服統治者的權柄。聖經說沒有任何的政權是絕對的,聖經也沒有要求屬神的人在一切的事情上都順服。唯在以下三個情況,基督徒不應服從於掌權者,(1)當權者濫殺無辜時。例如昔日埃及法老王要下令收生婆,將所有以色列人的男嬰全部殺掉。聖經說:因收生婆敬畏耶和華,故沒有遵命而行。 (2)當政權禁止我們敬拜神的時候。屬神的人最高的效忠乃是三位一體的真神,所以,但以理及其三個朋友不敬拜尼布甲尼撒王所鑄的金像。基督徒要了解,我們每星期做崇拜其實是最政治化的行動;當我們一起敬拜神,這乃是向外宣稱我們最終極的效忠是神。(3)當政權禁止我們傳福音時,彼得說:「順服神而不順服人是應當的。」 聖經不容許極權的統治。馬太福音廿二章記載耶穌被當時有些人出題刁難,問祂應否給該撒納稅?祂充滿政治智慧地回答:該撒的物就給該撒,神的物當歸給神。人有神的形像,所以,人應當向神效忠。現代人討論的政教問題其實可以參考馬太福廿二章的教導。浸信會和其他宗派在政治歷史進程中,在民主制度下花了不少時間爭取到政教的獨立。教會與政府的關係應是良好的。政教獨立的精神也是香港基本法保障教會獨立的精神。基本法141條訂定特區政府不限制市民宗教信仰自由,也不干預宗教組織的內部事務和不約束不抵觸法例的宗教活動,這條例顯然帶出政教獨立的精神。既然政府不干預教會,教會也不應干預政府。教會擁有一個先知的角色和身分,向社會宣講教會的立場;社會、政治應有公義的原則,教會所說的是原則性的的東西,而不應向政府提出具體的政綱。例如教會可宣稱應建立一個公平稅制,但不應偏袒任何有勢力人士。信徒作為公民應該參政,也應參與選舉或投票,但最重要的是在民主政制下,知道公民本身的立場是甚麼?無知的人選舉無知的人是最不濟事的。1883年,美國新澤西洲要選一個保安官,結果由一個擺放在商店門口的印第安木頭人勝出。1938年,共和黨要選委員,當選者竟然是一頭騾。這些事例已成為了人們茶餘飯後的笑柄,今年七月一日本港有很多人上街遊行,而遊行者本身多帶著不同的訴求,當中包括反對廿三條立法的,但他們有多少人對基本法廿三條有清楚的認識?若不清楚了解的話,這樣的參政是相當危險的。

()政權維護社會公義(11)

這裡提到商業上的公義。公道的天平和秤,公道的進行商業交易是神所命定的。囊中的法碼是當時人們用來量度的工具,常把它們隨身攜帶,以進行公平交易。法碼的標準,公義的社會原則都是神所關心的,例如公共事業上的收費是否公平?稅制是否公道?很多社會層面發展失去了公義,政府、市民平白的接受了,得益者往往卻是廣告商及拍廣告的藝人。我們有權監察政府善用市民繳納的稅收,卻無權建議商家增減廣告費。我們以為收看電視節目是免費的,其實廣告費已由電視台轉嫁到市民身上,而電視台有可能將其收益製作一些靈異詭秘、破壞道德或抵擋神的節目,這對於觀眾是不公道的。除非像一個反戰的美國人,他因反對運用公帑製造武器,竟自動要求僱主把他的工資降到不用交稅的水平。所以,從事各行各業的基督徒,若發覺社會有不公義的情況,應挺身而出,向政府舉報。真正公義的社會應先從家庭教育入手,為父母者應教導子女作個廉潔慷慨的好市民,因為一切不公平的源頭均來自人的貪婪和自私。

()政權維持社會治安(12)

不論人民或君王,任何一方作惡也可危害社會治安。按神的定規,國位是靠公義而立。若一政權沒法除暴安良,剷除不法事情,反而成為貪贓枉法的源頭,這個政權必定不能長久。自從人類墮落犯罪後,神給予政權一種阻嚇懲罰的作用。到洪水之後,更予政府有生殺之權,死刑是最高權力的表現,但聖經不是說所有的殺人犯都要行死刑。政府有權保障人民安居樂業,除去一切罪惡,使人民過誠信、公道的生活,這才是治國之本。今天,若我們失去了這方面的政治智慧,後果是不堪設想的。聖經提醒在上位的要顧及受管治的,雙方都應同時持守神給我們的生活原則,誠實、公義地做人,若不然,徒有強勢政權是十分危險的。現今政壇最嚴峻的問題是權力與品格脫勾,克林頓總統就是最佳的寫照。打個比方說:若有人能在四年內給香港帶來政治、經濟穩定,我想大家定會投他一票。歷史上就曾有過一位這樣的人物,他就是希特拉;他運用欺騙、不法手段達到了很多人的夢想,然而,他卻是眾所周知的千古罪人。聖經教我們正直的品格才是立國之本──「公義使邦國高舉」。約書亞帶領以色列人進迦南,神第一樣吩咐他要照神所說的去做,就必凡事亨通。大衛臨終前歌頌神,並對其子傳授治國之道──遵行神的話語,就必凡事亨通。我們不只要求一個解決政治、經濟的強勢政府,更重要的是政府的權力與品格雙題並重。希特拉不過是末世敵基督的縮影,聖經說在末世時很多地方都會混亂得使人們極想出現一個強勢的領袖者。敵基督一出現,世界儘可達到前所未有的興旺,但卻後果堪虞。昔日神使建巴別塔的人變亂口音,本意是好的,為免惡人集結惡勢力,破壞整體社會的生命。敵基督會集結所有宗教、軍事、政治的力量,成為最後一位獨裁統治者。究竟我們今天如何生活?國位靠公義堅立,國家靠人民的道德生活而堅立。作光作鹽,影響社會,這是基督徒義不容辭的。

政治智慧與社會振興()

【經文 1610-15

講員:張慕皚牧師    記錄:梁莊儀姊妹

所羅門王是位成功的君王,他對國家建樹良多。自上星期起,我們透過箴言十六章十至十五節來思想政治智慧。今天讓我們繼續思想箴言十六章十三至十五節。

()政權建立道德文化的責任(13)

統治者必須聽公義的嘴,正直的話,不聽諂媚話、奉承話。儘管正直話令他不快,但為著國家的利益,他理當有此胸襟,好叫他知道國情如何。大衛就是個好榜樣。他殺人犯罪後,聽從先知拿單的勸告,謙卑認錯,這就是喜歡「公義的嘴,正直的話」的表現。另外,但以理面對暴君尼布甲尼撒王,那種敢言直諫,驅使他責備王、警告王;使那自高自大的暴君,得知一己的行勁必然招致神的懲治。

統治者若在社會上豎立美好的道德風範,叫人語帶公義,言詞正直。確立這種道德風氣對社會的發展影響深遠。社會上,經濟科技並駕齊驅固然重要,然而更為重要的乃是社會道德風氣的建立。若果政府施政方針令父母無暇在家教導兒女,樹立榜樣,便不能帶動家庭教育的風氣。青少年建立個人的品格,單依靠老師人格的薰陶,若然老師又要忙於應付政府的教育政策,又豈可以生命影響生命?道德風氣對經濟發展尤為重要,如果人們只會爾虞我詐,欠債不還錢,又焉能促進社會經濟發展呢?所以,社會道德風氣的確立,不是僅靠政府的施政,乃要仰賴教會信徒委身社會,作光作鹽,進而影響其他人。有研究美國經濟發展文章指出:波士頓市處處遍佈教堂,信仰令美國人誠實勤懇;市場經濟加上教堂文化,促使美國經濟蓬勃發展。無可否認,西方資本主義、市場經濟跟基督教信仰有密切的關係。且因基督教信仰能予人動機、能力,確立道德的操守。在罪性的困擾裡,人難以勝過罪惡的捆綁,即使有動機,但也沒有能力。就如年青人喜歡賭博、吸毒一樣,即使向他陳述賭博吸毒的禍害,教他如何重新做人,也不一定有把握,叫他回心轉意。

1940年,美國在43個城市中選出紐約州羅卓斯特市Rochester為最仁愛的城市(The kindest city)。後來,1990年及1992年再進行研究,挑選「愛心之都」,研究員派人到各城市去,裝作有特別需要,看看那裡有沒有人願意提供協助。結果羅市再被選上。學者對此結果甚為好奇,為何這城市如此特別?原來一百五十年前芬尼Charles Finney到該市傳福音,帶領人悔改信耶穌,令酒吧、賭場關門大吉,改變了那個城市的道德文化,其道德風氣一直延續至今。除了耶穌的福音大能可改變人的生命,任何政府、任何權力均無能為力。

印度有一位牧師,他是第六代基督徒。當他進了大學,更感信仰成了他的重擔。他有一位印度教徒的室友。後來,他發現室友有重大的改變;於是默不作聲,一連觀察了他十天。最後,終於按捺不住,便問及他的改變。室友說耶穌基督改變了他的生命。他還邀請他悔改信主,叫他大為震驚,信仰竟可叫生命得著改變。室友還發起兩人一起在校園裡影響其他人。適值他擔任了學生會主席,於是按信仰而活,這個不幹,那樣不幹。又開設查經班,參與人數愈來愈多,終致改變了大學的文化。

()政權與權力的誤用(14)

以斯帖為后的時代,哈曼欲消滅末底改及猶大人,因而得罪了王后,激怒了王。他就被蒙了臉,掛在五丈高的木架上。權力具吸引力,以致不少人想當官,作領導。故云要考驗人的品德,倒不如給予他們權力。權力跟金錢很相像,兩者都叫人想多要一點,貪財如飲海水,越飲越渴,越渴便越想多飲。前尼克遜幕僚長高遜也說權力有如喝海水,叫人越飲越渴。當人類墮落犯罪後,權力予人很大考驗,誤用或濫用權力均會帶來悲劇。在家庭裡,父母誤用權力,虐待子女;在公司裡,上司濫權,折磨下屬;在教會裡,則引致教會分裂。希特拉濫用權力,屠殺六百萬猶太人,非洲前烏干達暴君Idi Amin大肆屠殺,殺死情敵、政敵後,竟把他們的人頭放在冰箱裡。若然權力跟道德脫勾,便惹來可怕的後果。

           唯有敬虔愛神的智慧人才可止息王怒,但以理是個好例子。一次,王造了夢,醒來連自己也忘了,他卻吩咐術士解夢。但以理找來三個朋友,他們一起祈禱,神賜他真正的智慧,有公義的嘴,說正直的話,叫他靠著神的恩典,平息王怒。

在民主政制裡,解決統治者濫權之法在於更換政府的方法,當權者不能輕言誤用權力。而在聖經裡也教導我們如何使用權力,所有權力都由神而來。耶穌教導我們放棄權力,從而防避人濫用權力,並彰顯最大的權力。耶穌本有神的形象,不以自己與神同等為強奪,不緊緊抓住祂的權柄;反倒虛己,將自己全然倒空,取了

道德文化四大支柱()

【經文 1616-20

講員:張慕皚牧師   記錄:周婉玲姊妹

今天我們-同思想箴言第十六章五節經文之首兩節,講述如何建立社會道德的文化。道德文化共有四大支柱,我們可分從四方面去追求,去建立,相信這樣必能確立社會的根基,榮耀父神。我們今週先研究兩方面,另外兩方面則留待下週。

耶穌講論八福之後,就吩咐門徒,亦是吩咐我們要作世上的光和世上的鹽。當我們領受神的教導,進入社會,將神的道活出來,讓世人藉我們的生命和生活去見證祂的美德。使徒約翰所著的啟示錄,第一章記述神給予他一個異象,叫他在末世時代裡,回應這黑暗的時代。要興起七個金燈台,而七個金燈台就是代表神所有教會,要眾信徒完成祂的大使命──為主發光。因此我們要同心謙卑,對主說我們願意被使用,在不同的地方為主作光,為主作鹽,作防腐之用,防止道德繼續腐朽下去。上兩次我們思想過所羅門提到政治之智慧,政府有責任建立一個公義、安定繁榮的社會,亦應強調政教分離,維持多元文化,而真正影響社會靈性道德之根基,則有賴於基督徒在神的教會裡努力作光作鹽。

()道德智慧的選擇(16)

第一條道德文化支柱就是基督徒願意選擇追求神及其道德智慧,箴言指智慧與聰明意義相近,智慧就是敬畏耶和華,愛神,願意遵守神的誡命,按神旨意而活。這個智慧不是指學問和世上的學識,而是指道德方面的智慧。聰明就是我們有智慧地分辨正邪與善惡。而得與損皆有其重要的意義,我們怎樣才能得著智慧與聰明呢?聖經告訴我們,得到是神給予我們的恩典,同時我們亦必須付上代價,選擇權在我們的手裡,但我們仍當以選擇智慧與聰明成為我們一生最重要的追求。現在我們看見一個對比,也是一個挑戰,今天在人生的道路上到底選擇神和道德智慧抑或選擇地上的金子和銀子呢?這個選擇是價值觀上的比較,那方面較為優勝較為重要呢?並非選擇了神智慧聰明就不能賺取金錢,而是神的智慧比金子銀子更為重要。很多父母為了孩子的將來,不惜搬屋,找名校,拼命賺錢,更有人挺而走險,打家舍,貪污舞弊,不擇手段,以追逐金錢成為人生最大追求目標。當我們選擇了神智慧時是需要付上代價的,正如約瑟為了愛主的緣故,不受主母的誘惑而入獄,失去一切。但以理的三位朋友不肯拜金像而被扔在火 P內,他自己也不放棄向神禱告而被扔在獅子坑內。先賢先聖做了人生最大的抉擇,皆因他們知道選擇神和道德智慧勝過金子銀子。有時走神的路不錯會有暫時的損失,但長遠來說神豐盛的福氣最終必臨到我們身上。當我們有這個選擇時,對自己的工作、家庭上必受影響,否則,就不是真正走道德智慧的路。所以我們要對神說:「神呀!在我的工作上,我立志不作任何違反旨意的事情,堅守聖經的原則。」有時又可能影響我們的兒女,因此我們應該讓兒女知道一生最重要是走神的道,榮耀神。新約聖經說神的智慧就是耶穌基督,擁有耶穌基督就擁有神的智慧,神的智慧就是耶穌基督的救恩,當我們得著耶穌基督的救恩時,我們的生命就得到改變,所以更應向別人,世界宣稱,耶穌基督在我們生命裡最為重要,看永恆的事比今生的事更為重要。為要追求將來永恆裡得到神的獎賞。今生在世年日多少我們不知,但有人願意將所有投資於今生的物質上,追求金子銀子,對永恆的事情不放於心上。如何考驗永恆和現在的對比呢?若一個人面對破產、失業、損失、痛心難過、精神崩潰、想要自殺,原因是以為失去金子銀子就沒有人生樂趣,若果有金子銀子可以得到快樂平安的話,那麼聖經所說的皆為謊言,耶穌宣稱:「我來了為要叫人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唯有耶穌基督才能給予我們真正、永恆的生命,除祂以外,並無別的拯救,因為在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名可以靠著得救。因為主耶穌我們得救,得到豐盛,此乃唯一途徑,當我們走豐盛人生的道路時,就必定有和諧的生命和屬神的價值觀,那就是選擇智慧聰明勝於選擇金子銀子。

()道德生活的實踐(17)

走正直人的道路,是道德文化的第二條支柱,正直就是愛神,根據神的原則而活。經文更提醒我們正直人的道是高出地面的路。所羅門的時代,街道到處充滿泥濘、潮濕、不平、骯髒,因此走路時就非常危險,所以就築了一些高出地面的路,使人離開泥濘、危險。所以高出地面的路就是分別為聖,離開危險,走神為我們預備平坦的路。分別為聖的意思除了離開世俗及罪惡,更重要的是歸向神,愛神。當我們走正直的路之時,應如何落實行事正直呢?簡言之就是要過聖潔的生活,很多人祗注意掙扎脫離罪惡,結果失敗。如何勝過罪惡,勝過世俗的引誘呢?當我們愛神之時就能勝過,因為愛能勝過一切。正如荷蘭一位78歲女士,多年來都不能戒除吸煙的習慣,但當她遇到一位79歲之男士向她求婚,於是改變了她的壞習慣,她因為愛的緣故,便能夠放棄了吸煙。所以要操練年青人之時,不單要叫他們參加聚會、研讀聖經,還要教導他們愛神,予他們愛神的榜樣,就能勝過世界,勝過罪惡。正直人有清楚的人生目標,這個目標幫助我們落實神的智慧在我們生命裡叫人榮耀神。當我們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你的神,且愛人如己的話,就能榮耀神。透過愛周圍的人,關心人,服事人,表達對神的愛,神的智慧必臨到我們身上。

十七世紀意大利一位造小提琴專家名Stradivarius,別人去聽音樂並非要聽大師級演奏,而是要聽他所造的琴,因為他清楚造琴的目標是要將神美妙音樂傳送出去。我們都是神的小提琴,神道德智慧透過我們的生命傳送給別人去聽去看。但生命有缺德之時,神的智慧就被破壞,有缺欠,求主幫助我們。當我們遠離罪惡,與神、人的關係良好,但當我們犯罪之時,不單影響自己,更禍及他人。有人覺得世界為何如此混亂,罪惡充斥,無辜受害,到底神可有存在呢?這裡提醒我們是人離開神,沒有遵行祂的旨意之故。詩篇第一篇告訴我們不從惡人的計謀,不站惡人的道路,不坐褻慢人的座位,惟喜愛耶和華的律法,晝夜思想。當我們愛神和祂的道德智慧時,這人便為有福,好像一棵樹栽在溪水旁,按時候結果子,葉子也不枯乾,凡他所做的盡都順利。是多麼美麗的一幅圖畫啊!我們如何能得到豐盛安全的人生呢?祗要我們愛神,走神的道,必定安全,必定遠離罪惡與危險。詩篇三十四篇七節告訴我們神的使者在敬畏神的人周圍搭營拯救他們。正直人的道,遠離惡事謹守己路的,得保存生命。當我們回到神的面前,走神的路,神應許我們必定是安全的。

道德文化四大支柱()

【經文 1616-20

講員:張慕皚牧師   記錄:陳麗英姊妹

今天我們一同領受的經文是舊約箴言十六章十八至廿節。上星期和大家思想道德文化四大支柱的其中兩大支柱:(一)道德智慧的選擇(16)()道德生活的實踐(17節)。一方面我們要求主賜給我們一顆追求神及道德智慧的心,另一方面在我們追求神的智慧的時候,要落實在我們的生命裡建立一條正直的人生道路。建立正直人生道路的要素是謙卑自己和投靠神,這就是另外的兩大支柱。讓我們一同思想這兩方面的真理。

()謙卑自己(18-19)

豐盛的主耶穌基督來到世間尚且將自己倒空,謙卑自己,何況一無所有的我們更當效法耶穌基督謙卑自己。有人認為「謙卑」是基督徒最高最基本的美德,是美德之王,而驕傲是萬惡之首,操練謙卑必先除去驕傲,全世界的世俗文化越來越講求如何誇耀自己,建立自我形像,在世俗文化裡「謙卑」已不是美德,若講求謙卑會被視為沒有用、退縮、不求上進,這種趨勢帶來一種自以為是的文化,求主恩待我們明白謙卑的真義以抗衡這種自以為是的文化。

狂心和驕傲是同一種心態,是不服輸的罪。一個正陷入嚴重衰退的城市,市長演詞中卻說道:「我們的城市在過去和現在都沒有衰退,我們不過正在經歷最嚴峻、最惡劣的經濟蓬勃。」這可說是以狂傲言詞來掩飾和欺騙自己的典型事例。驕傲使人不知罪,也不需要神,他們對自己的缺失和軟弱毫不自知,還拼命地加以掩飾。一位市場研究員和一位學者準備研究一般人的心理,他們搜集了最前的學術性期刊,把最高深的學詞懦隻b一起,再用很深奧的字眼把學術觀念弄得轉彎抹角,令人看起來毫無頭緒,然後以吸引的題目來作專題講座的號召,吸引了不少學術界和商界的名人前來聽這位學者演講,其實這位學者也不知自己所言為何物,但會後的問卷調查結果,聽眾都扮作聽得明白並認同演講內容充實,很有得著。這就是人的驕傲心態作祟,目的在向人顯示自己很有學問,這就是聖俗之間的分野。世界的知識是由淺到深,神的智慧是由高深化為顯淺,正如約翰福音雖然能夠造就慕道的初信者,但是神學院的圖書館裡卻有許多關於研究約翰福音的深奧書籍,部分是學者越讀越難完全瞭解的,神的話語就是如此寶貴。有人以為箴言的道理很顯淺,何必勞煩世上最有智慧的所羅門王來教導我們呢?耶穌經常用簡單的比喻來幫助當時聽道的人明白真理。如今有許多研究耶穌比喻的學者,他們對比喻作出很多不同的解釋,並且認同比喻之中饒有哲理,值得探討,神的話語是何等的奇妙奧秘。驕矜教人不認輸,看不見自己的欠缺,甚至貶低別人高抬自己,耶穌用文學誇張的手法來形容驕者只看到別人眼中的刺卻看不見自己眼中的樑木,他是何等可憐!為了高抬自己,建立自己而不惜挑剔別人和批評別人。主耶穌教導我們不要學效法利賽人的禱告說:「神阿,我感謝你,我不像別人,勒索、不義、姦淫,也不像這個稅吏,我一個星期禁食兩次,凡我所得的都捐十分之一。」耶穌說這個法利賽人的用意不是向神禱告,乃是自言自語高抬自己和低貶在旁的稅吏,相反地稅吏的禱告才是真謙卑,他連舉目望天也不敢,只捶著胸說,神阿,開恩可憐我這個罪人。驕傲的罪與妒忌是不能分開的,讀書的人會低貶成績比他們高的同學是讀死書來高抬自己,雖然成績不及別人但懂得活學活用。有人眼看同事升職;內心嫉妒,因而對上司和同事諸多批評,驕傲的罪很危險,會成為我們的致命傷,所以經文說驕傲在敗壞以先,即謂在敗壞以先必有驕傲,敗壞之意是骨折,一個人全身骨折便等於一堆廢物。狂心在跌倒之前,即謂狂心會帶來跌倒。有時當我們驕傲的時候,神會藉著困難、挫折來教訓我們,使我們醒悟悔改,因為跌倒了還可以靠神恩典再爬起來,所以當我們經歷困難的時候不要埋怨人,要謙卑檢討自己是否對神有所虧欠。有時神讓我們跌倒,我們需要感恩,好比一個父親帶著一個二、三歲的小孩子上街,因怕路上有危便拖著他的手,走到半路孩子被周圍的環境吸引住,猛然掙脫父親的手衝出馬路,把父親嚇得魂飛魄散,直至看見孩子被路邊的石頭絆倒而嚎啕大哭,才放下心頭大石,發出會心的微笑。

驕傲在敗壞以先,狂心在跌倒之前:舊約聖經裡的歷史人物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因驕傲而敗壞,便被神逐出皇宮;吃草如牛。近代另一個歷史人物前羅馬利亞的暴君壽西斯古,他所迫害的基督徒無數,殺死很多反對他的人,他吩咐國家歌劇團為他撰寫讚歌,歌詞須美言他是個良善公義、神聖的君王,(而事實剛與他的行為相反)。這首讚歌原本用作他1990128日生辰時歌頌他的,誰知他在生辰之前一個月卻被人民推翻。驕傲、狂心的罪是嚴重的罪,對我們生命的威脅是何等的大。一個好高騖遠的人,眼睛只會朝上看,往往看不見地面路上的崎嶇,因而容易跌倒。我們要常常提醒自己:「我只不過是一個人」,驕傲是逐漸形成的,最初自以為自己是最好最聰明,繼而建立起唯我獨尊的形像,最後想將自己提升到與神同等,這種心態與天使長的墮落和始祖亞當夏娃的墮落不相伯仲。保羅在路司得城裡治好了素來瘸腿的,眾人看見就大聲說:有神藉著人形降臨在我們中間了,於是有人牽著祭牲要向使徒獻祭。保羅和巴拿巴聽見就撕裂衣服,喊著說:我們也是人,性情和你們一樣。希律王穿上朝服,坐在位上,對百姓講說話,百姓稱讚他的聲音好像神的聲音一樣,他不歸榮耀給神,所以主的使者罰他被蟲咬死。所以,我們要勝過驕傲的罪,除了要常常提醒自己,我只不過是區區的一個人,跟其他人一樣。謙卑是發自內心的,不要像假冒為善的法利賽人,禁食的時候,不梳頭洗臉,臉上帶著愁容,希望過路的人稱讚他們屬靈。他們有敬虔的外貌,沒有敬虔的實意,這種不是發自內心的謙卑,日久只會外表日益謙卑,內心日益驕傲,是很危險的。謙卑的字義是「貧窮」,承認靈裡貧窮便能制勝驕傲。貧窮人只不過物質上貧窮,心靈可能比其他人富足得多,與之相比,又何來驕傲呢?一個真正謙卑的人願意和窮乏人來往,正如耶穌基督來到世上,祂本是神兒子,但祂沒有住在皇宮或與貴族為伍,也不以與神同等為強奪的,反倒虛己,謙卑自己,倒空自己,經常在稅吏和罪人之間來往,解決他們的困難。羅馬書教導我們:「要彼此同心,不要志氣高大,倒要俯就卑微的人。」(1216)耶穌留下給我們的榜樣是與弱勢社群一同過活,解決他們身心靈的痛苦。「與窮乏人來往,強如將擄物與驕傲人同分。」「擄物」是打勝仗的人由敗方取回來的寶物,擄物若與驕傲人分享,他們會自以為身價不凡而看不起你的擄物,如與窮乏人分享,他們就會感激不盡。耶穌基督所講浪子的比喻也是如此,小兒子得了父親分給他的產業,往遠方任意放蕩,浪費貲財,和娼妓花光了父親給他的產業,後來那地遭遇飢荒,以前和他一同享樂的朋友都離他而去,若他懂得將所得的產業與窮人分享,到他遭遇困難的時候,窮人必定會圖報他以前對他們的恩惠。

()倚靠神(20)

「謹守訓言的必得好處,投靠耶和華的便為有福。」倚靠神的人首先要謹守神的訓言,也即是一個懂順服神的人才是倚靠神的人。若不肯順服神不按照聖經的真理過生活就是不倚靠神。倚靠順服神是一種生活方式,不是合己意則順從,不合己意則不順服,而且順服的生活方式需要自小操練,若小時不服從父母,大時怎能服從上司和服從政府呢,更不會服從神了。耶穌基督在這方面給我們留下榜樣,祂自小順從父母,聖經形容他在十二歲的時候跟隨父母上耶路撒冷,沒有跟隨父母回家,逗留在聖殿坐在教師中間,一面聽,一面問,但馬利亞回去找祂之時,祂便跟著父母回家去了。耶穌出來工作施行第一個神蹟是將水變酒,這個神蹟是遵母親所吩咐他的。耶穌在上十字架之前,在客西馬尼園裡,完全表露他絕對順服天上的父神,祂禱告說:「父阿,倘若可行,求你叫這杯離開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耶穌基督是個一生順服的人,所以希伯來書說耶穌因苦難學了順從,耶穌尚且要學習順服的功課,由此可見學習倚靠和順服的功課是何等艱難,要循序漸進,自小操練,有些年青人自以為學識高於父母,因而不順服父母,其實世界上只有一位少年人,他年少時學識比父母豐富,但他仍然順服自己父母,祂就是耶穌基督,他是年青人的榜樣。謹守神的訓言不單是信靠而且是表達對神的愛。「有了我的命令就遵行的這人就是愛我的。」愛和信有密切的關係,信包括了順服神和愛神,謹守神的訓言是對神的愛和敬畏,是一種謙卑的表現。「謹守訓言的必得好處,倚靠耶和華的,便為有福。」當我們謹守神的訓言,祂就賜福給我們;我們投靠神除了要學習順服更要學習投靠,真正的投靠是認識投靠的對象,我們要投靠願意向我們施慈愛的耶和華。膚淺的投靠是初信之時,禱告蒙神應允便積極投靠,但間中禱告未蒙垂聽便不投靠。聖經教導我們投靠立約的神,祂一定向我們施慈愛,所以有時苦難臨到,禱告雖然未蒙垂聽,不要灰心,要深信是因為神愛我們才不應允我們的禱告,當我們明白這個道理,就會有深度的投靠,不論前路或順或逆都堅定投靠立約施慈愛的耶和華,這才是懂得投靠。我們投靠與我們立約的神可能暫時有逆境,例如約瑟投靠神,被下在監裡;但以理的三個朋友投靠神被扔入火P裡,但以理投靠神被下在獅子坑裡,保羅投靠神被人捉去羅馬受審。以上幾位先賢先聖最終都得到與他們立約的耶和華向他們施慈愛,蒙恩蒙福,得到好處。

在急難裡切勿投靠邪神、迷信,投靠時可能得到暫時的好處,若我們們堅持投靠向我們立約施慈愛的神,祂必定向我們施恩,這才是有深度的投靠。〈效法基督〉一書的作者(金碧氏)說:「順服是成功之母,而且順服是和安全結合在一起的。」投靠神是得福的源頭,求主幫助我們。

超卓的人生

【經文 1621-24

講員:張慕皚牧師    記錄:萬愛碧姊妹

今天我們一同領受的經文是舊約箴言十六章二十一至二十四節。這幾節經文讓我們思想如何追求到一個超卓的人生。在上週的崇拜中,我們提到道德文化的四大支柱。究竟基督徒如何藉著培養這些道德品格,進入社會中做光做鹽,改變社會?我們要知道,這世代的人未必能夠接受道德的一套,甚至有些基督徒也認為單追求聖經的知識,謙卑地倚靠神去過正直的人生便已足夠。來這道德的一套,只會令人望而卻步,不再符合現今社會的需要。所羅門透過今天這幾節經文告訴我們,人若按照神的話語生活,神的智慧在我們的生命媕Y,就必會過一個超卓的人生,並且能以改變社會,影響人群。我們要特別留意今天的經文,作者並不是從世人的眼光出發,因為世人的眼光和神的眼光不同,世人認為超卓的人生,在神眼中卻不以為然。同樣,神認為超卓的人生,世人卻不認同;他們覺得耶穌是個可憐人,因祂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不信的人難以相信基督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乃是彰顯神的智慧;十字架在他們心目中不過是愚拙和軟弱的象徵。但從今天的經文,叫我們知道,當神的智慧塑造我們的生命時,我們的生命便有一個肯付出的特點。經文提到一個付出的生命,叫人縱然一生貧窮,學識不多,地位也不高,但仍可以擁有一個超卓的人生。好像暗室之后和杏林子,她們的一生便足以影響整個社會。昔日耶穌基督的門徒中有一班是學識不高的年青漁夫,但他們能夠影響歷世歷代的教會。現在讓我們一同思想這超卓人生的三方面,學習追求成為別人的祝福。

()生命的導師(21)

導師懂得教導別人走人生的道路。生命的導師就是心中要有神的智慧,讓神的話語改變和塑造別人的生命。「心」在舊約中可解作思想,當思想充滿了神的話語,有真理和道德的智慧時,別人必定能夠辨別得出他是個通達人。「智慧」和 「通達」的意思相同,就是說有神的智慧,能分辨是非;有洞察力,能看透萬事。神的僕人卜維廉是一個有智慧,有神話語活在心中的人,因此,不到三年時間,他便改變了整個社區。反觀那位牛津教授,縱然花了十年時間,也沒法整頓社會,因為他心中缺乏屬天的智慧和洞察力,未能迎合社區的需要。今天,處身一個是非不分,缺乏智慧洞察力的時代。要做個有智慧有洞察力的人,不單止要懂得分辨是非;更要分辨出那些是基要的、不基要的真理。很多時候,我們會為一些無關宏旨的事情爭論不休,甚至反目成仇,引致教會分裂。羅馬書第十四章指出,有人認為只當吃肉,有人認為只當吃葷,或有人看這日比那日強;保羅說這都不是重要的問題,應該彼此尊重;避免引起爭論,互相排斥。今日教會存在不同的意見,大家不該互相爭辯,損害基督的身體。除非如保羅所提「因信稱義」這基要信仰,他才不惜為此極力與猶太人爭辯。要成為智慧通達人,我們要做更多上算的事情。聖經中記載馬大是一個分辨不出甚麼是好,甚麼是更好的女子,她只顧忙於服侍耶穌,而馬利亞卻坐在耶穌腳前,靜聽祂的教導。當馬大向耶穌埋怨時,耶穌便告訴馬大,馬利亞已選擇了上好的福分。我們參與大大小小的事奉,固然不錯,但若能安靜下來,先一同禱告等候神,事奉就會更加有果效。求主賜我們有智慧,有洞察力,成為一個通達人,懂得分辨甚麼東西是暫時的,甚麼東西有永恆的價值。世上的物質和財富,都是暫時的,終有一天會過去,惟有屬靈生命的豐富,才最有價值,能帶進永恆的國度堙C熟讀聖經,不等如具有洞察力,還要運用神所賜的洞察力,去面對周遭環境的挑戰,這正如耶穌所說「靈巧像蛇,馴良像鴿子」一樣。要成為別人生命的導師,還需擅於詞令,「嘴中的甜言」是指聽了令人感到舒服的話,而非花言巧語。智慧通達但卻不擅詞令,聽來只會令人難於接受,但甜言卻能鼓勵別人去學習神的真理,並且主動追求神的話。

() 生命的牧人(22)

牧人負責供應羊群的需要,照顧牠們的起居生活。神的智慧能使人成為活水泉源。水是人類生命最重要的東西,聖經中常用水來代表聖靈在我們生命媕Y的工作。耶穌曾用水比喻人最基本的需要,祂對猶太人說:人若渴了,可以到我這堥荂A信我的人,就如經上所說「從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來」。「活水的江河」是指聖靈在心媢B行動工,當我們從神那堭o到活水的滿足後,便湧流出活水的江河來,讓別人也得著這活水,這樣才是一個好牧人。人為自己鑿出來的池子盛水,卻因池中的水積存過久而變了質,產生細菌,至終不能飲用。因此,從泉源流出來的水才是歷久常新,切合人類生命的需要。神的道是永恆不變,又永遠有功效的,我們可以按著神的話語去迎合不同時代的需要。時代的牧人不但要傳福音,還要洞悉異端邪說帶來的禍害。耶穌基督是一位真正的牧人,祂也是生命的泉源,因祂道成肉身,住在我們中間,瞭解我們的需要,祂的話語能夠改變這個時代。若我們只懂聖經知識,卻不瞭解時代的需要,這好比只能成為一個藥劑師,而不能成為一個曉得斷症,對症下藥的醫生。愚昧人既無智慧,又不願意親近神,徒靠己力和一些過時的學識,結果,就像一個人喝了池子裡積存已久,又變了質的水,至終損害己命。當我們有了神的話語,又願意按照神的話語去服事的時候,便像活水泉源,常浸淫在神的話語裡,既有真正的生命,又能成為別人生命的牧人。

()生命的治療師(23-24)

神賜人各樣的恩典,我們不能據為己有,神的話語和屬靈知識要透過我們的口,宣揚開去。智慧人不會胡言亂語,衝口而出地說話,因他心中有智慧,他的思想會教訓他的口。從人口中所說的話,我們可以知道他的內心世界。人的言語是他品格靈性的內窺鏡,讓人看到他的內心和生命的情況。智慧人的說話具有說服力,且能夠改變人、提昇人、鼓勵人的生命。我們不可以強逼別人去追求認識神,只當從旁鼓勵他,幫助他察覺自己真正的需要,那時他便會主動尋求神。「良言如同蜂房」這句話帶出了兩種人生,一種是「蝴蝶的人生」,蝴蝶雖然擁有美麗的外貌,穿插在花叢中,但對人類沒有貢獻可言。而另一種「蜜蜂的人生」,蜜蜂雖其貌不揚,不受人注意,但牠默默耕耘,四處吸取花蜜,卻能供應人類的需要。我們要學習蜜蜂的人生,在神的話語中默默耕耘,吸取神寶貴的教訓和真理,然後幫助別人;像一堆燃燒的火把,帶給別人溫暖和各樣好處。「使骨得醫治」是指有神話語的人,能醫治別人心靈上的創傷,成為別人生命的治療師。哲學家康德曾經說過:一句聖經的話,帶給我的安慰,比全世界我所讀過的書籍所帶給我的更加大。

今日,無數的生命需要人醫治、祝福。求主幫助我們每一個屬靈人,都擁有一個超卓的人生,追求成為生命的導師、生命的牧人和生命的治療師;進入世界,改變別人的生命。

人生兩條絕路

【經文 1625-26

講員:張慕皚牧師   記錄:祝麗儀姊妹

這兩節經文之前的內容,教導我們怎樣靠神的恩典走屬神的道路,過超卓的人生。今天的經文,提醒我們不要走人生的兩條絕路;就是自以為是、自我為中心的道路。究竟人為甚麼會走上這兩條絕路呢?

()自以為是的路(25)

有一條路人看為正,但在神眼中卻不以為然,是一條自以為是的歪路,甚至是死亡的絕路。每個人都要認清這條路,因每個人都有可能走上,總不能掉以輕心。這是一種生活方式,人一旦選上,就等如走上死亡的不歸路。為何說它重要,因在箴言十四章十二節也有同樣的描述,意在一次又一次的提醒我們它的嚴重性。一條極危險、極普遍,很容易走錯的道路。因為人離開神,不跟隨神的指示,自以為找對了,且深信一定是對的,豈料這是一條離家出走的道路。神創造人的原意是希望人順服神,但人不願,選擇離開神。自從天使長墮落離開神走自己的道路,人類就開始走上死亡之路。天使長後來成為撒旦,化身成蛇,引誘始祖亞當夏娃犯罪,結果他們吃了分別善惡樹的果子,便墮落、離家出走;人類的文化發展就變得越來越危險,甚至像經文所說至終走上死亡之絕路。

到了挪亞的時代,人的思想盡都是惡,於是神用洪水消滅他們,這時代的人走的是自以為是的道路。後來又要建造巴別塔,塔頂通天,為要宣揚人的盛名,結果神變亂他們的口音,所以巴別塔象徵著人走自以為是的道路。我們綜觀以色列的歷史,神的原意要做以色列的王帥領他們,但以色列人不肯,要像外邦人般有自己的王,要一個能力與他們差不多的人作他們的王,神就應允他們,賜一個王給他們,但這王要管轄他們,叫他們失去自由。結果以色列人離家出走,走滅亡的道路,以色列人的歷史遂充滿愁恨、痛苦和滅亡。

整個人類歷史都走在離家出走的道路上,皆因人自以為是。在西方的文藝復興時代,一些人認為從前人類以神為本,圍繞著神過生活,所以神是世界的重心;但現在人不需要神,自以為宇宙萬物的中心,所以甚麼研究都是圍繞著人為中心。直到啟蒙時代,人類認為不再需要靠神的啟示,自己可以尋著真理,但憑人的智慧又力有不逮,於是索性不去追尋,所以有所謂後現代思想的出現,乃因人靠感性和直覺找尋真理,認為自我就是真理,這種思想就是不願遵從普世性的原則,各人自以為是,走離開神的道路。

人離開神所走的路說得好聽點,就是達爾文所謂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弱肉強食,說得不好聽,就是人類互相踐踏、殘殺。人類歷史可見,男性以權力壓制女性,到近代女性才爭取到人權和平等的機會。白種人壓制黑種人,以他們為奴,迫害他們。近代的全球化運動之所以不受歡迎,就是唯恐有錢人壓制窮人,致有暴亂產生。人不希望有專制統治,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人類爭取民權統治,建立民主社會,以為此後可以人人平等,但一不小心,亦會落入互相宰制的情況中,民主社會奉行少數服從多數,容易造成大多數人宰制少數人的無奈中。就如美國這個民主社會,因實施單邊主義的緣故,再不容許與對立的國家有談判或立約的餘地。基於歐洲國家懾於美國的霸權主義,加上恐怖主義的出現,美國於是先發制人,攻打她們指稱的恐怖主義國家。

民主政權推翻專制統治,各人認為自己有人權有自由,變成人人都是王帝,就像士師記的最後階段,以色列人無王,各人任意而行。到後現代時期,弱勢邊沿的群體抬頭,但他們不是主流群體,未能主宰著社會和文化的發展;世界離開神,開始變得越來越混亂。過去很多歐洲政要人物發出這樣的呼聲:世界這麼亂,要有一個人出來,以政治、經濟、軍事上的能力,控制全世界,否則這世界就無盼望。聖經已預言世界將出現這樣一位獨裁者,起來統治全世界,就是敵基督。以前神不容許任何時代,出現這樣的人物。但在末世神卻容許這樣的人物出現,就是等人類走到絕路,要這樣一個獨裁者統治全世界,叫人知道自以為是的危險。很多實存主義的哲學家都認為人就是這麼悲慘,從虛無走到自以為是的境界,還自以為走對了路,這正是今天經文的寫照。現代的人認為自己選擇的道路都是正確的,因沒有人,沒有一位神指示正確的道路。人在尋找出路的過程中感到焦慮,現在精神病患者越來越多,皆因為人們找不到人生真正的意義和出路。

人離開神,走自我為中心的路,就是要所有人的注意力都放在自己身上,要人知道他最重要,他所講的說話人皆要聽。走自我為中心的路,是自欺欺人,相當危險的行為,亦會造成對世界的破壞。世間的巨劫,罪魁禍首往往不是大奸大惡的人,而是自以為義的人。耶穌時代那些文士、法利賽人就是自認為最好、最虔誠的

三種言語上的罪

【經文 1627-30

講員:張慕皚牧師    記錄:林蘊詩姊妹

今天我們要領受的經文是箴言十六章廿七至卅節。這四節經文的主題是說到言語的能力,特別是指犯罪的能力。我們需要在神面前好好領受,然後求主幫助我們逃避這三種可怕的罪。

()名譽的破壞(27)

「匪徒」,意指無用無價值猶似廢物的人;就像耶穌基督所說失去味道的鹽一樣,被丟在外面任人踐踏。「匪徒」二字在新約時更用作魔鬼撒但的別名。保羅在哥林多後書六章十五節說:「基督和彼列有甚麼相和呢?」 「彼列」就是這裡所謂的「匪徒」。神的路與匪徒的路各走極端,這樣的人是與撒但同行,是邪惡的人。

到底他犯了怎樣嚴重的罪?「圖謀奸惡」,這裡指挖掘地下埋藏的東西;「彷彿有燒焦的火?」指發掘到別人不是之處就道人長短,甚而無中生有顛倒黑白的抹黑別人,用他的口彷彿燒焦的火毀滅人的生命。火在聖經裡代表完全的消滅,這是背後說人壞話,破壞人名譽的罪。

聖經中也有這樣的例子。拿伯不肯把祖業葡萄園轉讓給亞哈王,亞哈王悶悶不樂,王后耶洗別見狀,為了幫助亞哈王奪得葡萄園,竟去信與拿伯同城居住的長老貴冑,串同兩名匪徒誣告拿伯犯了謗瀆神和王的罪,結果拿伯被人用石頭打死。神是不會放過言種毀人清譽之罪的,因為破壞人名譽,等如毀滅人,是多麼可怕的一回事。

美國一教會側旁的墓地上,X起墓碑詳盡記錄了一位卅三歲的姊妹如何了結她的生命。可惜,她的死乃是因被某某牧師和某某執事(名字也被記錄下來)指控在會議上說謊,裁定有罪所造成。教會並未給她上訴或申辯的機會,自從遭到指控,她便落在窮途潦倒、無人理睬的境況裡,在臨終時,她感慨地說了以下的一句話:「說真話,罪惡就顯露出來。」所謂蜚短流長,一位姊妹竟被流言誣蔑,致有如此可悲的下場!

如何避免這樣的罪呢?彼得前書四章八節清楚教導我們:「最要緊的是彼此切實相愛,因為愛能遮掩許多的罪。」這是指一般個人操守上的軟弱,一些對別人不扣成傷害的事情。我們要用愛心保護這些犯了輕微過錯的人。但那些抵觸法律,做了傷害別人的事情的,就不能替他掩藏。美國波士頓天主教有神父多年來性侵犯兒童,教會竟遮掩這些罪過,這是錯的。基督徒需要彼此建立,當我們聽到別人說三道四時,首先需要求證,切忌以訛傳訛。倘若我們是受害者,聖經教導我們要交託神,因祂應許伸k在祂,祂必定報應。我們就歡歡喜喜的繼續過活,也要學習大方面對。德國大君主Frederic The Great有一次出巡,看見很多人圍在牆下抬頭看他畫像,原來畫像下有一些毀謗他的說話。他不但沒有處罰那些圍觀的人,反而吩咐手下把他的畫像放低些,讓更多的人看見,從那天開始,他的子民對他有新的尊重。求神幫助我們,不要成為匪徒彼列一黨的人,破壞別人的聲譽。

()關係的破壞(28)

這裡說乖僻的人是虛偽不誠實的人,他們傳舌,散播紛爭,捏造事實挑撥離間。大作王後,恩待掃羅的孫子米非波設,把掃羅的產業歸給他,並由他僕人洗巴管理,且天天與他同席吃飯,可是洗巴心中不服氣,因他看不起米非波設是個瘸腿的。及後押沙龍欲篡位叛變,大被迫逃離耶路撒冷。洗巴乘著這機會帶兩匹驢盛著禮物迎接大,以博歡心;且向大訛稱米非波設在耶路撒冷自以為即將登位而沾沾自喜。大精明一世,卻在這事上被人離間,輕信讒言,把米非波設的產業全給了洗巴。所以當後來他重返耶路撒冷得悉真相後甚是尷尬。在這事上米非波設卻充分表現出他是個磊磊大方、忠厚仁義的人。

很多時候,教會出現紛爭不和,是因為那裡有人「傳舌」離間弟兄姊妹親密的關係。衛斯理約翰有屬靈的智慧,在他建立教會之初,就要求弟兄姊妹和睦合一,並與弟兄姊妹立約,寫成六大條文,著弟兄姊妹張貼在書房內。條文如下:(1)不聽信或主動追問會友的差錯;(2)不輕信讒言;(3)立即以口頭或書面方式求證事實的真相;(4)不在他人面前提起未經證實的傳言;(5)求證事實後也不應把流言傳播開去;(6)嚴守不播弄是非的操守,除非那人是犯了法,需要檢舉懲治的。讓我們也學習以此為鑑。

今天,「傳舌」是社交生活的一種流行病。傳播謠言於是成為社交生活的一條溝渠,令社交圈子惡臭薰天。西方有小報,香港有八卦雜誌,專門散播他人的私隱,很可惜的是一些心理學家竟認為這種風氣也有可取之處。所謂蜚短流長,流言畢竟是1.有娛樂性的,可調劑人單調枯躁的生活,2.可替社會找出那些是可接受或不能接受的行為,3.對傳播者有提昇自我地位的力量。連心理學家也為行徑、歪風辯護,還有甚麼事情是不可辯護的呢?

求神憐憫,教我們在今天的世代,如何能勝過這樣的罪哩?就是要遠離「乖僻」進入真理,以真理的教導作為生活的準則。

()純正的破壞(29-30)

強暴人用言語發出暴力,破壞他人在神面前所持守的純正,叫他離開正道,走罪惡的道路時,這是徹底的把他的生命破壞。

這裡有兩點我們需要留意的,第一,暴力不只是身體的暴力,另類的暴力是咀唇的暴力,其殺傷力可能較身體暴力更厲害。耶穌基督說:「那殺身體不能殺靈魂的,不要怕他;那能夠將身體靈魂都滅在地獄裡的,正要怕他。」品格的謀殺比人身的殺傷更甚,難怪這裡稱另一種暴力。第二,強暴的力是與魔鬼撒但一黨的,他們很有智慧,懂得如何破壞人的純正,他們是用溫和的手法,誘惑人離開正道。他們知道行動最重要,所以要我們進入罪惡的行動裡。吸毒者被誘惑吸毒,愈陷愈深,到一地步就是去偷呃拐騙,也得挺而走險,為求毒癮得著滿足。這樣,也就無人格可言了。嗜賭者也是如此,一沉迷下去就不能自拔,連性格也改變了。

耶穌基督教導我們聽道後要行道,就好像房子建造在磐石上十分穩固一樣;若聽道不行道,就好像房子蓋在沙土上,根基不穩固,風暴來,就會倒塌,生命經不起考驗,性格就受摧毀。

今天教會應如何面對這樣的罪?我們要學習聽道行道。把今天所領受的,與成長班班員互相砥礪實行。下星期分享應禷i度,這樣我們才能成長,生命才能成熟。我們是否願意這樣鞭策自己?不然,我們的生命依然故我,一樣失敗,這是主所不願看見的事。求主恩待我們多加警愓!

王者風範

【經文 1631-33

講員:張慕皚牧師   記錄:梁蕙娟姊妹

今天,我們一同領受的經文是箴言十六章卅一至卅三節,這段經文所題及「冠冕」一詞,直到十七章六節也在回應有關「冠冕」的信息。所以這段經文可以理解為:我們如何追求成為一個有王者風範成功的屬神的基督徒。我們首先思想,在這世界上如何追求成為一個有王者風範而又被定義為成功的屬神的人?深信世上沒有一個人是不想成功的,而神也從沒有說我們不可以成功。究竟何謂成功呢?世人眼中認為擁有財富、社會地位、事業有成等便是成功。但神的定義就大不相同,你大可效法耶穌基督一樣不擁有財富、地位和事業,卻不失成功人士、王者的風範。所以,弟兄姊妹,我們並不需要追求世人認為成功的東西;或依賴這些東西叫人知道我們是個成功的人。經文告訴我們一個有真正王者風範的人必須具有以下三種特質。

()成熟的生命(31)

這裡說「白髮是榮耀的冠冕,在公義的道上必能得著。」我們如何得著白髮(美麗)的冠冕,甚麼素質使我們到了年老但卻擁有美麗的冠冕呢?就是一生過著榮耀神和聖潔的生活,克勝罪惡直至年老的時候。白髮是美麗、榮耀的冠冕,相信大部分人都不認同這一點。怎樣才叫年紀大,長得滿頭白髮就是年紀大麼?有些人三十多歲便滿頭白髮,而有些人則七、八十歲仍是滿頭黑髮。因此,要衡量一個人的年紀,應按心態而非按年齡或身體的狀況。聖經對成功所下定義就是,人一生在其屬靈的生命上有美好的成就。好像舊約時代的迦勒,他八十五歲的時候仍膽敢說:把這最艱難的山地交給我,我要把它征服。他雖然已八十五歲,但仍是朝氣勃勃,願意繼續事奉神及克服艱難。相反地,一些人雖然年紀輕輕,卻過著行屍走肉、暮氣沉沉的生活。當然,聖經有敬老方面的教導(利1932)。但我們要留意,作為老人家的,別人不是因為我們年老而尊敬我們。很多老人家因為恃老賣老,又不近人情,很難被人尊重,更有不少老人家是作惡犯罪,不值得人尊重。這裡教導我們,老人家值得尊重是因為他一生之久克勝罪惡,在公義的道 上過聖潔的生活。聖經從沒有說過,人年紀大了,便容易勝過罪惡,反而是越老越懂得在那方面縱情犯罪。聖經讓我們看見,絕大多數失敗跌倒的人都是在人生的下半場跌倒的。經文嚴重的提醒我們,要努力走在公義、聖潔的道路上,在人生的長途裡能克勝罪惡的,那管他朝白髮蒼蒼,卻是你頭戴「冠冕」的時候。我們也應該敬老,因為長者對社會、家庭和事業都有一定的貢獻。一個人過聖潔及得勝罪惡的生活,神自會賞賜他長壽。但這並非只是神絕對單一的賞賜,正如神刑罰那些作惡犯罪的人也可有多種方式。主耶穌在世雖只得卅三歲,但祂有何等的福氣,一生之久,克勝罪惡,到老仍屹立不倒,活出一個受人尊重而又美麗的生命。所以說,只有成熟的人才具王者的風範。

()自律的生命(32)

一個人就算在事業上獲得巨大的成就,又或調兵遣將,攻城掠地,克服諸多險阻;但這都不算最有本領,更大的本領就是能夠克勝自己。一個容易被自己情慾克制的人,不過是情慾的奴隸,他只曉得約束別人,卻不能約束自己。我們要做個自律的人。一個自律的人,應在凡事上,尤其在細微的事上學曉自約才叫成功。不輕易發怒,不是指完全不應該發怒,神也有發怒的時候,但神發的是義怒。我們可學習在某程度上面發義怒,例如為香港充斥罪惡而發義怒?我們要起來,為這個城市禱告,多傳福音,這樣的義怒神也欣賞。有時候我們失敗在一些似乎合情合理的事上,特別在自約方面會有很多藉口,例如因為無時間而不靈修、親近神,這其實是紀律問題而不是時間問題。有時候,我們對於紀律有一個錯覺,特別是在發怒方面。有人在管教孩子事上很容易發怒,甚至責打他們,這樣只會積蓄更多忿怒在子女身上,致令他們更多的反叛和不順從。一個能控制自己脾氣的人,是個成功的,大能的,能真正管治自己的人。在聖經中,我們看到神所使用的人是真正自約的人,像約瑟那樣,沒有因為哥哥們的陷害而懷恨在心,他原諒哥哥,又以愛心對待他們,所以約瑟是個成功的人。我們更加要效法神的榜樣,因為祂是一位長久忍耐不輕易發怒的神,以色列的民族不斷的反叛神,拜偶像,但神仍然容忍他們。然而,我們要知道神的容忍是有限度的,我們切不要挑戰神的忍耐;當神的忍耐到了極限,審判臨到時,我們便嗚呼哀哉了。

()順服的生命(33)

當我們願意降服在神的旨意之下過生活,才是一個真正的自由人。文藝復興時,人類滿以為自己可以管治自己;到了啟蒙時代,又認為靠自己的思想可以找到真理;直到今天後現代的人都是一樣,滿以為自己就是王,結果把社會、人類弄到一敗塗地。這世代雖然科技越來越進步,但道德方面卻越來越萎縮,都是因為人遠離神,不肯順服,要靠自己的緣故。惟以神為生命主宰的,這人才真正有王者的風範。一個真正自由的人,能夠在神的旨意及道德規範裡面自由地過活,自由地遵行神的律法,他儘可接受神的管束而不任意放縱情慾。「韱放在懷裡,定事由耶和華。」舊約時代很多時都用抽韱的方式來尋求神的旨意。就連祭司要分班次在聖殿事奉的時候,總是抽韱看誰往那一班去事奉神。有一回,以色列人不知道是誰犯了罪以致打敗仗,抽韱結果知道是亞干犯了罪。他們在迦南地打了勝仗,商談分地事宜,也曾藉著抽韱明瞭神的旨意。新約時代,最後一次抽韱的行動,就是在猶大死了以後,門徒要找一個接班人,祈禱之後便用抽韱的方式,抽出一人來作接替猶大的工作。從此以後,新約信徒因有聖靈的內住,於是透過祈禱,讀神的話語去明白神的旨意,抽韱的方式便停用了。「定事由耶和華」,一切都由神決定,我們只要順服神,便能按祂的旨意而行。神學家潘霍華曾說,一次順服的行動勝過聽一百遍的道。另一位Oswald  Chambers也講到同樣的真理,他說五分鐘順服的行動,我們所學會的將超過十年研經所領受得到的。換言之,神所欣賞的是我們遵行祂的道。聖經中神最欣賞的君王,不是詩才橫溢、熟悉神話語的大衛,也不是滿有智慧,撰寫箴言的所羅門,而是一個寂寂無聞,又不為人熟悉的約西亞王。當時人民因為只顧敬拜偶像,連放在聖殿裡神話語的書卷也失去了。當約西亞登基的時候,祭司在聖殿裡找出一卷經卷便讀給王聽,王聽了之後,便撕裂衣服,懺悔不已,立刻下令清除所有的偶像,要人民遵行神的真理(代下34)。聖經給約西亞王蓋棺定論這樣說:「在約西亞以前沒有王像他盡心盡性盡力歸向耶和華,遵行摩西一切的律法。」又說:「在他以後,沒有興起一王像他的。」他可能在朝政方面沒有多大的功蹟,但神欣賞他愛慕、遵行神的律法。今日經文提醒我們,一個擅長講道、解經、熟習神學的人未必是神所欣賞的,一個遵行神道,順服神的人,卻肯定得神的稱讚。我們有一個建議,就是每次當弟兄姊妹在成長班裡的查經分享之後,便按著當日所學習到的一一實行出來。相信這樣操練的話,教會才有成長,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也有成長。不然,我們只管聽而不行,便成了一個頭腦發達,腳軟無力,一事無成的人。求神憐憫我們,今日我們要追求一個成熟、自律、順服的生命,這樣的生命才是一個令人欽羡,真正有王者風範的生命。―― 張慕皚《箴言查經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