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

 

列王紀上第廿二章

 

列王紀上 第廿二章 注釋

  

22:1-4  約沙法與亞哈合攻基列拉末

 

亞哈與亞蘭王便哈達立約 (見王上20:34) 後三年,戰事再度爆發。原因是以色列人要從亞蘭手中奪回基列地的拉末 (3)。 此地位於約但河東,地勢險要,掌握當時重要之商業通道。亞蘭王大概已答應將它歸還以色列,但一直沒有履行承諾。有關猶大王約沙法與以色列王亞哈的聯盟,見本章44節注。

  

22:5-28  米該雅與假先知

 

二王在出發前諮詢先知的意見(5-12)。四百個亞哈所聘用的先知大概都是事奉耶和華的 (見11-12), 但約沙法看出他們只是順王的意願說一些稱心的話,並非從耶和華得著示,所以最後召了米該雅來。

  

9          「太監」:原作「官員」。

 

11        「角」:乃軍事勢力的象徵(參串7)。

 

            「抵觸」:即「刺傷」。

  

13-23  米該雅奉耶和華的名說預言

 

15        初時他僅重述其他先知的意見,約沙法可能從他說話的口吻中知道這話是帶有諷刺含意,並非屬實。

 

16        「囑咐你」:原作「叫你起誓」。

 

17        米該雅從神得到啟示。

 

            「牧人」:經常用來代表君王。整句的意思是:以色列王亞哈將會被殺,軍隊解散(見36)。

 

            「平平安安」:指戰事結束。當時亞蘭人只針對亞哈王(見31),並沒有進攻以色列的野心。

  

19-23

 

米該雅繼續指出:亞哈的陣亡,甚至先知的假話,都是出於耶和華,因耶和華已定意降禍在他身上(見王上20:42; 21:19)。神是藉著惡魔對人的引誘和陷害施行刑罰(參士9:23; 撒上16:14; 18:10; 19:9;撒下24:1)。

  

20        「陣亡」:原文可譯作「進攻」。

  

24-28  二王不但沒有接納米該雅的意見,且將他下在監裡

 

25        「進嚴密 ...... 藏躲」:指被敵軍擊敗。

 

26        「邑宰」:即統治城市的官員。

 

            「王的兒子」:可能是官銜,指王的親信(參耶36:26; 38:6)。

  

22:29-38  亞哈陣亡

 

約沙法和亞哈終於上陣作戰。亞哈始終不敢漠視米該雅的警告,所以改裝上陣(30),希望能逃過大難。亞蘭人只想殺亞哈,雖然認不出他,卻無意中把他射死(31-35),應驗了先知的預言(見王上20:42)。

  

32        「呼喊」:可能是指約沙法在戰場向士兵所發出的口號。

 

35        「抵擋」:原作「面向」。亞哈勉強站在車上,大概是要維持軍隊作戰的士氣。

 

36        最後戰爭結束,軍隊解散,應驗了米該雅的預言(17)。

 

37        他們把亞哈葬在撒瑪利亞。

 

38        有關此節與以利亞預言的衝突,見王上21:19注。

 

            「妓女在那裡洗澡」:指不潔淨的地方。有學者認為根據亞蘭文的用法,此句可譯作「他們又洗武器」。

  

22:39-40  亞哈死後,他兒子亞哈謝繼位

 

39        「象牙宮」:指以象牙嵌飾的房屋。

  

22:41-49  約沙法作猶大王

 

約沙法效法父親亞撒事奉耶和華,只是沒有廢去邱壇(見王上3:2注)。

  

44        他和以色列王結盟。這良好關係引致他們之間的聯合軍事行動(本章2-4)、商業合作(代下20:36)和王室通婚(代下18:1約沙法替兒子約蘭娶了亞哈的女兒亞她利雅)。耶和華並不喜悅這樣的聯盟(見代下19:2),甚至從中破壞他們合夥造船的計畫(本章48; 代下20:37)。

 

46        「孌童」:見王上14:24注。

 

47        以東當時乃猶大的附庸國,所以沒有王統治。

 

48        「他施船隻」:見王上10:22注。

  

22:50  約沙法壽終,他兒子約蘭繼位

  

22:51-53  亞哈謝作以色列王

 

亞哈謝並沒有離開父親亞哈的惡行,導致神的審判臨到他身上。列王紀下將繼續敘述他的收場。

 

思想問題(第廿二章上)

 

1 在神藉基督賜下的產業當中((例如羅5:1-11; 6:12-14),有那些是信徒靜坐不動,不肯爭取的呢?

 

2 西底家為何對米該雅的一番話(參17-24)反應激烈(24)呢?

  當別人與你不同或指出你的錯誤時,你是否也會為了面子問題,不惜一切維護自己、貶抑他人呢?

 

3 試比較兩位君王求問耶和華的態度。參3, 5節。你尋求神旨意時用那一種態度?

  是「臨渴掘井」的功利手法,還是為自己早作安排後才尋求呢?

  那一種比較可取?

  從他們失敗的例子中,你學到什麽教訓?

 

4 亞哈為什麽如此惱怒米該雅?參8節。

  這種錯誤的做法帶來什麽後果?參約8:40

 

思想問題(第廿二章下)

 

1 亞哈王在出征一事上流露什麽弱點?

  你是否也使用人的方法,設法逃避神的旨意,而不直接與神接觸求解決呢?

 

2 亞哈王雖然犯了拜偶像之罪,性格上也多有弱點,但他仍有可取之處(參35)。

  他這種犧牲小我,成全大我的精神可否成為你的榜樣?

 

3 自以色列民分屬以色列國和猶大國之後,兩國有什麽不同的發展呢?

  這對教會或團體的領袖有何啟迪?

 ──《串珠聖經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