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

 

以弗所書第六章

 

  1. 你們作兒女的,要在主裡聽從父母,這是理所當然的。1

注釋:


  兒女要聽從父母(1 保羅說"聽從",而不說"尊敬"。他為什麼作此限制呢?因為"聽從"乃是兒女尊敬父母的明證,所以他誠懇地作此要求;並且聽從也是比較困難,因為人的本性不願意順從,所以不易勉強自己受制於別人。經驗告訴我們,這種美德如何罕見:千人之中,少有一人是順從父母的。所以,保羅舉一反三的教訓說,聽從為尊敬的主要部分,而且由其它部分陪伴。
  在主裡 除了萬國都接受到的自然定理外,保羅教導稱,兒女順從父母,也是神的命令。只要不影響到首要的,對神的責任,我們應當順從父母。服從父母既是根據神的定制,若因順從父母而遠離神,必定會是錯誤的。
  這是理所當然的 他添上這句話,是要約束我們那不願順從的本性。這是理所當然的,因為這是主所命定的。主的旨意是善良和仁義最正確的法則;祂的命令是不應爭辯或置疑的。再者,順從之出於尊敬,並不足奇;因為神不注重禮節。"尊敬父母"包括一切兒女對父母所表達的愛慕和尊重之責。

  2. 3.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長壽。這是第一條帶應許的誡命。


注釋:


  這是第一條帶應許的誡命(2 誡命中附帶應許,是要吸引我們,叫我們更為樂意地服從。所以保羅好似加些調味品,使兒女順從父母的命令,更為悅耳合意。他不僅是說,神會獎賞凡順從父母的人,而說這賞賜是專為這條誡命而設的。假使每條誡命都帶有獎賞,那麼這句話就沒有什麼力量了,但是保羅告訴我們,這是神樂意用應許來印證的第一條誡命。這裡有一點困難,因為第二條誡命也包含應許:"愛我守我誡命的,我必向他們發慈愛,直到千代"(出二十4-6)。但這句應許是普遍地適用於全部誡命,而不是單指該條誡命而言的。保羅的話仍是對的,除了兒女應當尊敬父母的誡命外,沒有其它誡命是特別附帶著應許的。
  所應許的是長壽;由此我們曉得,今生的生命是神所賜的一種福氣,不應被蔑視。有關這些題目,讀者可參考《基督教要義》第二卷第十章。此處我只想簡略地指出,神對順從的兒女所應許的獎賞,非常合宜。兒女的生命出自父母,所以凡對父母表達敬愛的人,神保證他們在世安順。
  在世 摩西特別指出迦南(出二十12"神所賜你的地上")。因為,對猶太人而言,在迦南以外,他們不可能會有稱心喜樂的生活。然而在今日,神同樣的恩賜,普施全球,所以保羅沒有提起地名,因為只有在基督降世之前,迦南才是一個特別地區。

  4. 你們作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只要照著主的教訓和警戒,養育他們。


注釋:


  你們作父親的(4 保羅也勸勉父母,不要過分嚴待兒女,煩擾他們,因為這樣會惹起他們的反感,使他們設法解脫一切的管教。故此保羅在歌羅西書三21附加說:"恐防他們喪志。"溫和的態度會使兒女尊敬他們的父母,並使他們樂意順從;而苛刻和嚴厲的態度,則反會使他們頑剛,損毀他們的孝心。
  養育他們 毫無疑問的,養育是表達溫柔和親切之意。另一方面,恐防有些父母過分溺愛他們的兒女,他接著說:要照主的教訓和警戒養育他們。因為神不欲父母過度愛護他們的兒女,由於缺少管教而使他們墮落。所以溫和必須調和主的教訓;兒女若有錯失,應當受管教。未成年的兒女,需要常常受警戒和約束,免得放縱不羈。

  5. 你們作僕人的,要懼怕戰兢,用誠實的心聽從你們肉身的主人,好像聽從基督一般。

  6. 不要只在眼前事奉,像是討人喜歡的,要像基督的僕人,從心裡遵行神的旨意。


注釋:


  僕人……聽從(5 他極其誠懇的勸勉做僕人的,因為他們困苦和悲慘的景況,使他們難以忍受。他不僅是論到表面的服從,而是勸導樂意的畏懼。因為很少人會樂意地屈從另一個人的統治的。我們要記得,保羅不是在論到今日領受薪水的僕役,而是論到古時一生為奴的僕人(除非因他們的主人的仁慈而被釋放)。他們的主人用金錢把他們買下,差使他們作最低賤的工作,而且,按照法律,對他們操有生死之權,對這些奴僕,保羅吩咐他們,要服從他們的主人,免得他們胡亂的臆想,以為福音已經釋放他們在世上的奴僕身份。
  但是最惡劣的人,也會因懼怕受罰而脅從,所以保羅用一個人的態度,來區別基督徒和非基督徒僕人。他說,基督徒僕人應當恐懼戰兢,即是應當用誠實的心意來尊敬主人。但是要僕人順從主人,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所以保羅叫他們仰望神,思想更高一級的職責。所以單單因取悅于主人而順從,還是不夠,因為神要求一顆誠實的心。他們若忠心侍奉他們的主人,就是聽從神;保羅好像是在對他們說:"不要以為你們作奴僕是出乎人的旨意,而是神把這重擔放在你們身上,叫你們受屬於你們的主人。凡誠心為主人效勞的奴僕,不但對人盡職,也是對神盡職。"

  肉身的主人(5 這句話安慰基督徒奴僕,他們雖然生活在悲苦的境況中,但他們所應當特別追求的心靈自由,卻不受到肉身的主人的約束。

 

  7. 甘心事奉,好像服事主,不像服事人。


注釋:


  甘心事奉(7 保羅用"甘心"來對照一般奴僕悶壓在心裡的怒氣。他們雖然不敢公然反抗,或表示頑強,但卻因討厭別人的權柄,只是勉強服從他們的主人。凡讀過古書,略知關於奴僕性格和態度的人,必會看出,保羅在此處的各種囑咐,並不過分,而且是一帖良藥。然而他的教訓也適用於今日作僕役的人。社會的制度是神所制定的。今日僕役的景況,比古時已大有進步,所以作僕人的,沒有藉口可不盡力守職。
  保羅提起眼前事奉(7,因為一般奴僕通常都是當面奉承,而背著主人時,卻藐視或甚至譏笑他們。所以保羅警戒信徒,他們應當遠離這種虛假的偽裝。

  8. 因為曉得各人所行的善事,不論是為奴的,是自主的,都必按所行的,得主的賞賜。


注釋:


  各人所行的善事(8 一個極大的安慰,他們雖或必須順從討厭的或殘忍的主人,神卻會接受他們對這種人的服務,當作他們對主的效勞。當奴僕想到他們主人的高慢無禮時,往往會認為他們的工作是白費心力,因此變為懶惰。但是保羅卻告訴他們說,他們對那些無情之人的服效,看來似是白費精力,卻會受到神的犒賞;因此,沒有理由會叫他們貪懶,不勤奮工作。
  不論為奴自主 為奴或自主,並無區別。世人認為,奴僕的工作只有極低的價值。但神並不如此估看;祂看重他們的工作,不亞于君王的職責,因為神不按地位論判,而是按照各人心地的誠實與否。

  9. 你們作主人的待僕人,也是一理,不要威嚇他們;因為知道他們和你們,同有一位主在天上,祂並不偏待人。


注釋:


  你們作主人的(9 羅馬法律給與主人有極大的自由。凡是民法所容許的,許多人就當作為權利。某些主人極端的苛待他們的奴僕,以至羅馬的君王不得不抑制他們的暴虐。但是即使羅馬帝王從未曾頒佈過保護奴僕的敕令,神也只准許主人用愛的原則來對待他們。某些哲學家要求以公平來緩衝對奴僕的苛虐;他們教導稱,主人對待奴僕,應當如同對待雇工一般。但這種教訓是出於實用之理,有利於一家之主,並且保持社會的安寧。而保羅所根據的原理,卻大不相同。他以神的定制為根據,來教訓主人,何為合法合理;並告訴他們,他們也欠奴僕的債。
  第一,他說:主人待僕人,也是一理,即是說,如同僕人待主人一般。他在歌羅西書四1中稱作"公公平平的",在此處他說"也是一理"。這是說,類推之理。主人和僕人的地位,誠然是不同的,然而他們之間卻有著某種互惠的權利。奴僕屬於主人;另一方面,地位雖然不同,主人對奴僕也有某種義務。但是,因為一般人不用那唯一正確的標準,即愛的律,來測驗這類推之理,所以保羅說:"也是一理。"我只想獲到自己應得的權利,而當我們需要盡義務的時候,人人就試圖避免履行義務之責任。但這種不公平的情形,主要是發生在有權位和貴族家門中。
  不要威嚇他們 凡是出於以主人的地位,橫傲無理的態度,都包括在"威嚇"這個名辭內。保羅禁止他們作威作福,面露凶相,始終用威嚇的口氣,吩咐他們的僕人作事。威嚇和其它一切野蠻的行為的發生,都是因為有些主人把奴僕當作牲畜,好似後者就是為了服侍他們而出生的。所以保羅禁止主人對奴僕一切無理和橫暴的態度。
  同有一位主 這是一個很必要的警告,因為假使奴僕沒有抵抗的能力,沒有權益的保障,也沒有為他們報復的人,或保護他們的人,或因聽到他們呼冤而動慈心的人,我們必定會大膽地壓迫下人。如俗語所謂:免除懲罰,就產生放縱。然而保羅提醒他們,在地上他們雖具有主人的身份,使喚僕人,在天上他們卻同有一位主宰,各人要在祂面前交帳申明。
  祂並不偏待人 因偏見量度人,會使我們眼目昏暗,罔顧別人的權益和正義。但是保羅說明,這種偏見,在神面前,是一無價值的。""字在這裡是指一切與人格毫不相干,而我們卻據之為判斷別人的標準,如親屬關係,秀麗美貌,財富地位,和友情等,引起我們好感的一切品質,而相反的品質則在我們心內產生蔑視,甚至恨惡的態度。由於這些和真正的人格毫不相干的感覺,對人的判斷力具有極大的影響,有權位的人往往自詡具有高度的判斷力,好像神會贊許這種腐敗的思想。他們對自己說:"這人是誰,會叫神看中他,或支持他來與我對敵呢?"保羅卻相反的說,主人若因他們的奴僕在世上沒有地位,而認為他們在神面前也同樣沒有地位,乃是大錯特錯了。因為神不偏待人,他對最卑微的平民的顧念,一絲也不亞於他對最高貴的君王的顧念。

  10. 我還有末了的話,你們要靠著主,依賴祂的大能大力,作剛強的人。


注釋:


  最後(10 保羅重新回到一般性的勸勉。首先,他勸勉他們要作剛強的人,喚起勇氣和活力,因為有許多事情會纏繞我們,而且我們也缺乏抵抗的能力。但是,正因我們的軟弱,除非主與我們同在,伸出祂幫助之手--事實上,除非祂供給全部的力量--單單用言語勸勉是不會有用的。所以他加上要靠著主。保羅好像說:"你們不能用缺乏力量作為託辭,因為我只是要求你們靠著主剛強起來。"接著,他解釋說:依賴主的大能大力。這就大大的增強了我們的信心,特別由於他表明,神慣常是對信徒賜與助力的。如果主用祂的大能大能力幫助我們,我們就沒有理由在戰場上躊躇不定了。但是或許有人會說:"勸勉以弗所信徒要靠主的力量,作剛強的人,有什麼用處呢?主的力量又不是在他們掌握之中的。"我的答覆是,我們必須注意兩句子句。保羅勸勉他們要有勇氣,然後提醒他們,應當向神祈求勇氣的力量;同時,他應許他們說,如果他們祈求,神的力量必會顯露。

  11. 要穿戴神所賜的全副軍裝,就能抵擋魔鬼的詭計。


注釋:


  穿上全副軍裝(11 神供給我們不止一種幫助,只要我們勤於領取祂所提供的,但我們往往帶著疏忽和猶豫的態度來利用這恩助;好似一個士兵,在將要面對敵人時,戴上了頭盔,卻忘記了藤牌。為了糾正這種情形,保羅借用軍事技術來作比較,囑咐我們穿戴神所提供的全副武裝。這樣,我們就作萬全的準備,一無紕漏。主提供我們各式武器,用以逐退敵人各種的攻擊。我們應當隨時利用這些武器,不要把它們掛在牆上。保羅警惕我們,敵人不但會從正面攻擊,而且他非常狡猾陰險,會從暗中伺機伏擊我們。

  12. 因我們並不是與屬血氣的爭戰,乃是與那些執政的、掌權的,管轄這幽暗世界的,以及天空屬靈氣的惡魔爭戰。


注釋:


  因為我們不是與屬血氣的爭戰(12 保羅指出這敵人的性格,為要讓信徒深知他們處境的危險。我們的困難,遠超于與世人作戰,因為世上的戰爭是人與人為敵,刀劍抵擋刀劍,人與人較量,武力敵對武力,技巧應付技巧。而此處的情形卻大不相同,因為我們的敵人是不能靠人的力量來制勝的。總而言之,"血肉"是指人,與屬靈的敵人相對照。我們不是用肉體鬥爭。
  當世人傷害我們,引起我們報復的心理時,應當記得這句話。因為按著本性,我們的敵意必會是針對人而發;但是我們若記住,這些煩擾只不過是魔鬼手中擲來的鏢槍,就會遏制自己對人的愚怒了。我們若只管抵擋人的攻擊,就會四方受困。與血肉鬥爭,不但無益,而且有害。我們必須直接與真正的敵人交戰,因為他躲在黑暗中攻擊並傷害我們,他從背後出手擊殺。
  保羅刻畫出一個可畏的敵人,不是要使我們籠罩在恐懼之中,而是要叫我們加倍勤勉,不偏不從。因為,我們若對敵人疏忽,他就會力誘我們怠惰,然後使我們戰兢喪志,以致刀刃尚未相交,我們卻已戰敗了。故此,保羅強調敵人的能力,為的是要叫我們更加努力。他已經指稱這敵人為魔鬼,現在再加上一些其它的稱謂,要讓讀者曉得,他們不應輕視這敵人。
  執政的、掌權的 保羅用這些名詞警戒我們,但並不要我們因之喪膽,而是要我們謹慎。管轄這幽暗世界的。魔鬼掌管世界,因為世界全都是黑暗的。因此,世界的敗壞,就給魔鬼的國度留地步,因為魔鬼不能居留在純潔無暇的生命中,人的罪惡讓魔鬼建立他的國度。"幽暗"是指不相信和不認識神,以及其後果。全世界既被黑暗所籠罩,魔鬼就是這世界的王。
  惡魔 保羅稱魔鬼為邪惡的,不但是譴責魔鬼的毒害和墮落,也是要我們萬分小心,免得敗在他的手中。屬靈的意義,也是相同。因為不能明見敵人,故此危險性就更大。天空中是強調敵人攻擊我們的來處,並帶來更嚴重的煩擾和困難。所以,我們的生命受到自空中而來的威脅。
  在早期教會時代,曼納記派誤用這段經文,來證明他們兩項狂幻的原則。他們認為,魔鬼是"敵對之神",須要公義之神用極大的力量,才能克服他。但保羅並沒有說,魔鬼未得神的許可而建立一個敵對的國度;反之,聖經各處教訓說,神按照祂公義的判斷,容讓魔鬼在惡人之中掌權的。問題不是在於魔鬼有什麼力量敵對神,而是在於這惡勢力對我們是多麼可怕,叫我們要謹慎注意。這句話也不是說,魔鬼已在天空中建立並保留了一個地區。保羅並沒有分派給魔鬼一個固定的疆域,而只是指出,魔鬼的行動是敵對性的,而且來自世界之上。

 

  13. 所以,要拿起神所賜的全副軍裝,好在磨難的日子抵擋仇敵,並且成就了一切,還能站立得住。


注釋:


  所以要拿起(13 仇敵雖堅強有力,保羅卻並沒有示意我們丟下刀劍,反而勸勉我們振起精神,以致臨陣不懼。事實上,他的勸勉中包括一項應許:……抵擋表明,我們若穿戴神所供給的全副武裝,就必能抵擋得住,而且勇猛地爭戰到底,否則,我們可能在多次不同的戰事中,被敵人擊敗。
  所以他附加說:在磨難的日子……並且成就一切。第一句話是要喚起他們的警惕,準備應付艱難而危險的戰事,同時激發他們對勝利的希望;因為他們雖將遭遇極大的危險,終久卻必會得勝。第二句話應用在信徒一生之中,即無論有多大的危險,神的能力必會操勝;而且,凡穿戴全副武裝,與魔鬼爭戰的人,也決不會在中途失敗。
  

  14 所以要站穩了,用真理當作帶子束腰,用公義當作護心鏡遮胸,


注釋:


  所以要站穩了(14 保羅接著宣佈,他要他們穿戴的武裝。然而我們不應過分精細地分析每個字的意義,因為保羅的目的是要引喻一個士兵的裝備。有些人絞盡腦汁,想要瞭解,為何"公義"當作護心鏡,而不當作束腰帶。這是白費心思。保羅的目的是要簡扼地提示,一個基督徒應當有哪些基本條件;他用士兵的裝備作為比喻。真理是指誠實的思想。保羅比之為一條腰帶。在古時,腰帶是軍裝中非常重要的一件裝備,故此保羅指出誠實的 源頭;因為福音的純正應當洗滌我們一切的詭詐,潔淨我們內心的虛偽。
  第二,他推介公義,作為遮胸的護心鏡。有人臆測這是指公義的授與,即罪的赦免。但我認為這種解釋與題旨不符,因為保羅在此處是論到清白的生活。他要我們,第一,用誠實作裝飾,然後穿戴虔敬和聖潔的生活。
  

  15 又用平安的福音當作預備走路的鞋穿在腳上;


注釋:


  走路的鞋(15 除非我錯解了他的意思,保羅是指軍靴,因為一個士兵的裝備總是包括軍靴的,而且一般平民也從不穿著軍靴的。正如一個士兵用軍靴裹住他們的腿足以禦寒,並防備其它的損害,我們也應當穿上福音的鞋子,來抵禦世間的傷害。他稱它為平安的福音,因為這是福音的果效。它使我們與神和好,叫我們的良心得安寧。但預備是指什麼呢?有人認為,保羅是命令他們為福音作準備。但是我卻把它解作福音的果效,即是我們必須放下一切阻攔,裝備走路並爭戰。按著本性,我們行動緩慢;再者,路途崎嶇,到處滿布障礙,處處都阻滯我們前進,使我們因遭遇挫折而喪志。故此保羅認為,福音是遠征的最佳工具。

  16 此外又拿著信德當作藤牌,可以滅盡那惡者一切的火箭;


注釋:


  拿信德當作藤牌(16 信與道雖是一,保羅卻把它們分為兩種職司。我說這兩者其實是一種,因為道是信的物件;而且,除非借著信,我們就無法利用它。另一方面,若沒有道,信就不值什麼,並且也無能無力。但是保羅忽略了這個微妙的區別,籠統地說到軍隊的裝備。在帖撒羅尼迦前書五8中,他說信徒要"把信和愛當作護心鏡遮胸"。由此看來,他只是要說明,凡具有這些美德的人,就是武裝齊備了。
  然而他把戰爭的主要武器--寶劍和藤牌--比作信和道,並不是沒有原因的。在屬靈的鬥爭中,這兩件武器乃是最重要的。借著信,我們驅退魔鬼一切的攻擊;借著神的道17節),我們能擊殺敵人。換句話說,借著信,利用神的道的效能,我們的武裝足以擊退敵人,並且逼他逃遁。因此,若有人把神的道從基督徒手中挪去,豈不是剝奪他們不可或缺的武裝,使他們不戰而敗嗎?每一個基督徒,不管他有何等高超的地位,都是隸屬于基督的士兵。但是,若沒有武裝和寶劍,誰能打仗呢?
  可以滅盡一切的火箭 雖然"接住""擋開"比較正確,然而"滅盡"更能表達他的意思,保羅好像是在說:"魔鬼的箭,不但尖銳,而且更可怕的是,箭頭上有火。''不能能銼鈍箭頭,也能撲滅熱力。"如約翰所言:"使我們勝了世界的,就是我們的信心"(約壹五4)。

 

  17 並戴上救恩的頭盔,拿著聖靈的寶劍,就是神的道;


注釋:


  戴上救恩的頭盔(17 在帖前五8,他稱頭盔為"得救的盼望"。這兩句經文的意義相同。保羅頭部最佳的軍盔,就是當我們帶著希望,抬頭仰望從天上而來,所應許的救恩。故此,借著希望,救恩才是一頂頭盔。

  18 靠著聖靈,隨時多方禱告祈求,並要在此警醒不倦,為眾聖徒祈求,


注釋:


  多方禱告祈求(18 保羅吩咐以弗所信徒,在穿戴了全副武裝之後,應當借著禱告來與敵人爭戰。這是正確的方法。呼求神是信與望主要的鍛煉;如此,我們能得到神一切的福祉。禱告和祈求,大同小異,不過前者的範圍較廣。
  警醒不倦 禱告要有恒心。我們必須存著愉快的心情,向前推進,免得昏暈;帶著有增無減的熱誠,繼續禱告,雖然我們或許沒有立刻得到心所喜悅、願望的。
  隨時是什麼意思呢?繼續禱告和隨時禱告,豈不是重覆嗎?我不以為然。當我們在萬事順利,舒適愉快時,很少會想起禱告;事實上,除非為困難所驅使,我們從不逃向神。保羅希望我們在各種境遇中,都記得要禱告。所以"隨時"的意思乃是:無論在順境或逆境中,都應當禱告。
  為眾聖徒 在我們的生命中,沒有一刻不會因需要而不必禱告的。但是有另一個理由叫我們應當隨時禱告,就是為著我們弟兄的需要。有什麼時候教會內會沒有弟兄遭遇困難,需要我們説明的呢?在任何時候,假使我們自己因為沒有感到當前需要的壓力而缺少禱告,讓我們立刻思考一下,有多少弟兄正在受到各種痛苦的折磨,挑著憂慮的擔子,或者被嚴重的不幸壓得透不過氣來。我們若仍不能振作精神禱告,那一定是具有鐵石心腸了!或許有人會問:我們是否應該只為信徒代禱呢?保羅雖然叫以弗所信徒為"眾聖徒"祈求,但他並沒有排除其它的人。當然,在禱告一事上,如在其它方面愛的表現一樣,我們首要的責任,無疑地是為聖徒祈求。

  19 也為我祈求,使我得著口才,能以放膽,開口講明福音的奧秘,


注釋:


  也為我祈求(19 保羅囑咐以弗所的信徒,特別為他禱告。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不管他有多少豐富的恩賜,世上沒有一個基督徒不需要弟兄們的代求。誰能比保羅更沒有這種需要呢?然而他卻要求他的弟兄們,為他祈求。這不是出於偽裝,而是誠心誠意的,盼望他們的協助。
  他要他們為他代禱,使他能得著口才。保羅是一個啞巴嗎?還是因為他沒有膽量傳講福音?都不是的。但是他恐防那良好的開始不能延續。此外,他極其熱衷於傳揚福音,如火焚心,故他自己從未認為滿意過。的確,我們若考慮到傳福音之事的重要性,就必會承認自己是不勝任的了。

  20 (我為這福音的奧秘作了帶鎖鏈的使者;)並使我照著當盡的本分放膽講論。


注釋:


  所以他附加說:照著當盡的本分講論20),即是說,若能夠為福音作確當的見證,是一件非常不易的事。注意每一個字。放膽:恐懼之心會妨礙我們公開放膽傳揚基督的自由;但基督的傳道者卻必須要無拘束而坦白地表認他的信仰。保羅並不要求得到辯術,或應用遁詞之能,以模糊的言語來躲避敵人的批評。他希望能開口講明他的信仰,毫無恐懼,毫無拘束地張口傳道,因為口若不張開,言語就不清楚。
  這種要求,乍看之下,似乎是表示保羅缺乏信心,好似他懷疑自己的恒心,必須請求別人為他代禱。但事實並非如此。他並沒有像一些非信徒,尋求違反神的旨意,或者與神的旨意不符的補救辦法;他只是尋求為主所准許的幫助,也就是主所應許和贊成的幫助。主吩咐說,信徒應當彼此代禱。神告訴我們,各人的救恩也是其它信徒的責任,且應許說,別人為他所作的禱告,並不是徒然的。這給我們莫大的安慰。我們豈可以拒絕主親自所提供的應許嗎?不錯,每一個信徒都當因神應許聽我們的禱告,而感滿足。但是,神若恩上加恩,甚至應許會傾聽別人為我們的代禱,我們豈應拒絕這種恩慈,而不滿心接受它呢?
  所以,我們要記住,保羅寄望他的弟兄們能為他代禱,並不是由於疑惑或不信,而是他不願失落主所給他的一切應許。天主教很可笑的根據此點而稱說,我們應當為死人代禱。保羅是寫信給以弗所的信徒,他們彼此能通音訊。但活人和死人會有何交通呢?這好比辯稱,因為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常是借著彼此請客培養起來的,我們也應當邀請天使們參加我們的佳節宴樂!

  21 今有所親愛、忠心事奉主的兄弟推基古,他要把我的事情並我的境況如何,全告訴你們,叫你們知道。
  22 我特意打發他到你們那裡去,好叫你們知道我們的光景,又叫他安慰你們的心。


注釋:


  叫你們知道(21 正確或不直的傳聞,不但往往會使軟弱的人不安,有時也會騷擾沉思穩健的人。為了阻卻這種危險,保羅差遣推基古到以弗所去,報導他的實際情況。我們能在此看出,保羅對各教會的真切的掛念。他雖然面對死亡,但死的畏懼或個人的憂慮,並沒有阻攔他為最遙遠的教會著想。換一個人或許會說,他的工作已經使他自顧不暇了。別人應當來協助他,而不該再盼望他的慰藉(22節)。但保羅卻不然,他差遣使者,往各處他所建立的教會傳遞資訊,以穩固他們的信心。
  他稱讚推基古,為要增添他的報導的權威性。他稱推基古為親愛、忠心事奉主的弟兄。由於"親愛的弟兄""忠心事奉主的"兩句話聯在一起,引起一個問題:"忠心事奉主"是指他在教會中傳道之職分呢,還是指他個人對保羅的忠誠?前一句是指他和保羅的關係,所以後一句也可能是指同樣的關係。但是我卻把它解作推基古的傳道之職;因為保羅不太可能會差遣一個在教會中默默無聞的人,遠道去安慰以弗所的信徒的。

  23 願平安、仁愛、信心,從父神和主耶穌基督,歸與弟兄們。


注釋:


  願平安歸於弟兄(23 此處的"平安",如同在信首問安時一般,是指昌盛。但是假使有人寧可把它解作"和諧"(因為保羅接著提到仁愛),我也沒有異議;事實上,或許更為恰當。他盼望以弗所的信徒,彼此和平,融洽相處。要達到這種境地,乃是靠仁愛之心腸及合一的信心。因為""能叫人自製,求太平;而""則產生愛心,並使之聯結。從保羅的這個祈願看來,我們知道,信心、仁愛、及平安,都是神借著基督,賜予我們的;事實上,它們是來自基督,並恩賜的源頭--父神。

  24 並願所有誠心愛我們主耶穌基督的人都蒙恩惠。


注釋:


  都蒙恩惠(24 誠心是指心地純真。"誠心"的原意是廉潔,或沒有腐敗。人的心若沒有詭詐,也就沒有腐敗。再者,這個祈願應當看作是神喻:我們若誠心愛祂的兒子,神必會以恩寵待我們,因為祂在基督裡,向我們顯示祂的愛的誓言。不要存虛偽的心。有許多人,雖然願意承認相信福音,在頭腦中卻只是虛構了一個基督的幻影,用假冒的尊敬來崇拜祂。但願在今日沒有這許多虛偽崇拜的實例,來證明保羅對信徒誠心愛主的要求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