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

 

哥林多後書第二章

 

<syncBible ref=林後2:3>記這事的信在何時寫成,怎不見有記載的呢?

2:3  保羅提到曾經寫了一封信,這封信並不是哥林多前書,而是在哥林多前書和後書中間的一封信,這是在他那次痛苦的探訪後寫成的(2:1)。

<syncBible ref=林後2:4>保羅因為愛他們而責備他們,有時候要提醒他人,好像很難啟齒……

2:4  保羅並不喜歡責備他的朋友和弟兄,但由於他關懷哥林多信徒的緣故,不得不直斥他們的不是。“朋友加的傷痕,出於忠誠;仇敵連連親嘴,卻是多餘。”(箴27:6)我們如果知道自己的朋友作了錯誤的抉擇,卻置之不理,任由他們繼續下去,那我們就不是真誠地愛他們。愛表示誠實地對我們所愛的人分享我們的關懷,幫助他們做神最希望他們做的事。我們若是不想幫助人,這表示我們只關心那些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而不理會發生在他人身上的事。

<syncBible ref=林後2:5-11>有人說教會對待犯錯的人,不是過於寬容,就是過於嚴厲,你認為呢?

2:5-11  當一個人犯了罪,被教會懲治了,而又真誠地悔改後,教會就必須重新接納他,因他需要友誼和安慰。這裡提到的人,可能就是在哥林多前書第2章所提到令保羅極度憂傷的人,又或者是第5章所提到要被紀律處分的人。保羅那封痛苦的信終於令哥林多信徒悔改了(7:8-14),他們處罰了這個犯罪的人,並引導他悔改。教會的紀律必須容許人能夠回復原來的位置。我們執行教會紀律時最常犯的兩個錯誤是:過於寬容,不能糾正錯誤;過於嚴厲,不容人有悔改的機會。所以,有時需要嚴肅對付罪惡,有時也需要安慰關懷。

<syncBible ref=林後2:11>有時候執行紀律難免會嚴厲一點,不過其背後動機定要是……

2:11  我們執行教會紀律,目的是要使教會保持純潔和挽回跌倒的人。可是撒但要危害教會,企圖使教會在執行紀律時毫無寬恕的心。這引致那些紀律執行者為自己的純潔而自豪;也令那些被懲治者感到痛苦,甚至以後不再到教會來。我們必須記著教會執行紀律的目的是要挽救人,使他回到肢體的關係中,而不是要毀滅他。我們還要謹慎,別讓人借教會紀律的名義而公報私仇。

保羅尋找提多{\LinkToBook:TopicID=1988}

<syncBible ref=林後2:13>保羅和這個提多定然是很好的,你看保羅多擔心他……

2:13  提多是一個希臘信徒,是保羅所鍾愛及信賴的人(提多書便是保羅寫給他的信)。提多是收集捐款、救濟耶路撒冷窮乏信徒的負責人之一(8:6)。保羅可能曾經差遣他傳遞這封憂傷的信。在前赴馬其頓的途中,保羅希望與提多在特羅亞會合,但是卻沒有遇上。他為著提多的安危惴惴不安,於是便離開特羅亞到馬其頓去找他。在那裡保羅終於找到提多(7:6),並從他口中得知哥林多教會的好消息(7:8-16)。這促使保羅寫成這封信,並且由提多親自送往哥林多(8:16-17)。

<syncBible ref=林後2:14-16>對信與不信的人而言,保羅所言的“香氣”是有分別的……

2:14-16  當羅馬軍隊舉行祝捷大會時,將軍會把他所擄獲的財物和戰俘,放置在煙霧瀰漫的祭神香燭中。對勝利者而言,這種氣味是馨香可人的;但對於那些被公開展覽的俘虜而言,卻是死亡和奴役的味道。基督徒在傳福音時,這福音對部分人而言果真是福音,信的人會嗅到這個賜生命的福音的香氣,但對不信的人,卻是厭惡性的。它的氣味就是令人作嘔的死的氣味──其實是他們自己發出來的。

<syncBible ref=林後2:16-17>我們不配,這我知道,但我們作主的工,是靠賴……

2:16-17  保羅問:這事誰能當得起呢?我們是有缺陷的,惟有常常靠神才能當得起(3:5;參林前15:10)。祂呼召我們,差遣我們(參太28:18-20);又賜下聖靈,使我們能藉著基督的能力說話。因此,只要我們知道是神使我們當得起,能為祂所用,就可以克服“不配”的感覺。所以,我們服事神,是看祂能藉我們做甚麼,而非看我們靠自己不能做甚麼。

<syncBible ref=林後2:17>在保羅時代有為私利而傳福音的;今天的世代,也會有麼?

2:17  在保羅的時代,有些傳道者好像沿街叫賣的小販,他們宣講,卻不理解福音的真正內容,也不理會聽眾的反應;他們並不關心天國的拓展,只想賺錢。今日仍有許多這一類人,他們只關注錢財,不想傳講真理。所以,真正為神說話的人,必須是真誠和正直的,不應該為自私的目的而去傳道(參提前6:5-10)。──《靈修版聖經註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