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

 

哥林多後書第五章

 

盼望(4:13-5:10

接下來的一段(4:13-5:10)是論到事工的盼望。4:13包含一個原則:信心產生見證。我們相信,所以我們傳講。那是基督徒事工得力、成功的秘訣。如果你不相信,最好就免開尊口。這是給年輕傳道人的金科玉律。

4:14-18,他看到復活之日的收成和獎賞。他沒有片刻同意基督徒事工是受時間限制的說法。這事工是生生不息的。保羅抬起雙目,遙遙看見那一日,那時人日漸毀壞的外體要更新,被一個屬靈的、復活的身體所取代。使徒看到的是復活,「那叫主耶穌復活的,也必叫我們與耶穌一同復活,並且叫我們與你們一同站在他面前。」這是對未來的一瞥,當那一日,這必朽壞的總要變成不朽壞的,「那時經上所記,死被得勝吞滅的話就應驗了。」我們就要站在主的面前。

「所以我們不喪膽;外體雖然毀壞,內心卻一天新似一天。我們這至暫至輕的苦楚──」讓我們暫時回到這封信開頭的部分,他在那裏提到他連活命的指望都絕了;如今他竟然稱此為至暫至輕的苦楚──「我們這至暫至輕的苦楚,要為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這至輕的苦楚是暫時的,會過去的,不是永遠的。但請留意,這是怎麼回事呢?何時會變得這樣呢?「我們不是顧念」,它取決於我們所顧念的是甚麼。「我們不是顧念所見的,乃是顧念所不見的;因為所見的是暫時的,所不見的是永遠的。」這是保羅的展望。「顧念」,這是一個引人注目的詞。你若顧念所見的,就沒有這樣的自信和盼望。但你若顧念所不見的,那是甚麼?就是我們內住的屬靈力量,它能使我們勝過一切壓力,勇往直前。

保羅接下去宣告,「我們原知道,我們這地上的帳棚若拆毀了,必得神所造,不是人手所造,在天上永存的房屋。」帳棚是客旅住的,房屋則是用來定居的。抬起你的雙眼望向天上,以永恆的觀點來衡量現今。「我們在這帳棚裏歎息,深想得那從天上來的房屋,好像穿上衣服。」我們也可能到天上時兩手空空,沒有任何在世上作見證的成果,就如同赤身的人一樣。

請讀5:4-10,並將基督的審判台與白色大寶座區別開來。本段指的不是白色大寶座,而是基督的審判台。出現在那裏的都是他自己的兒女,也就是跟從他的人。

請再注意,保羅所望向的是那看不見的,永遠的事物。還有甚麼比「與主同住」更美好的呢?我們在身內與主相離,這是指身體的同在,而不是指屬靈的看見。但最後當我們跨越生命時,就將「與主同住」。我們都明白身在家裏的感覺。-一個人在世上都有屬於自己的一個空間──家,在那裏他可以無拘無束,不必裝腔作勢;他可以享受完全的安寧,自適。克蕾克太太(Mrs Craik)對友誼有過精闢的描述:

「哦!那是一種難以言喻的舒服、安全之感覺,你不必斟酌字句,步步為營,你可以盡情地吐露心中的磊塊,因為你知道有一隻可靠的手會過濾你所吐出的字句,將值得保留的留下,然後將剩餘的話用一口氣吹得無影無蹤。」

這正是在家裏的寫照,「與主同住!」我相信這也是主說「我去原是為你們豫備地方去……我在那裏,叫你們也在那裏」的意思。我不認為他有必要去裝飾華廈。不!他說,我先你們一步去,所以你們來的時候就不會覺得陌生,因為你們認識我。與主同住!這使我們有盼望,並為之勇氣倍增。當我們顧念這些事時,就不再喪膽。

帳棚的比喻非常美麗。我前面已說過,帳棚是客旅住的。我們可以隨時拆掉帳棚,繼續行程。住在帳棚裏的人有福了!這句話的含義必須從屬靈方面來瞭解。如果我們住在帳棚裏,並且隨時預備好遷移,被攪動,我們的心就不會紛擾不安。心靈不被攪擾的秘訣在,隨時預備好被主攪動。正如我們唱的那首詩歌說:

我們-夜紮下帳棚,

一日日更接近天家。

漸漸的,它不再是一個帳棚,而將是「永存的房屋」。主說,「在我父家又有許多住處」,正是同樣含義。我將去為你預備地方,我在那裏,你也在那裏。這是對未來生命的美麗描述。有那樣的生命,予願足矣!我渴望與他同在,同住,像在家中一樣悠閒自在。不再需要認罪,也不再犯罪,只是與主同住。這幅畫面值得我們深思。它是何等美麗動人!我們服事的盼望就是以未來的生命為中心。在那裏,主的榮光將永遠照耀;我們就是在這樣的榮光激勵、啟示下生活,服事,忍受苦難。

激勵(5:11-19

「我們既知道主是可畏的,所以勸人。」這話甚麼意思?主有何可畏?老式的解釋是,我敬畏主,怕他會傷害我。現今是這樣解釋:我敬畏主是怕我傷了他,使他憂愁,叫聖靈擔憂。「我們既知道主是可畏的,所以勸人。」第一段(5:11-15)包含了兩個動機,畏與愛。「基督的愛激勵我們。」不要弄錯,我們事奉不是因為我們愛基督,乃是因基督的愛在我們裏面作工,管理我們,鞭策我們,激勵我們,「神的愛澆灌在我們心裏。」畏與愛是相連的。我們畏懼,免得我們傷害了愛。而完成這個義務的惟一方法就是服事。

「我們在神面前是顯明的,盼望在你們的良心裏,也是顯明的。」這是保羅的心願。最重要的是,神如何看我們?「我們不是向你們再舉薦自己,乃是叫你們因我們有可誇之處,好對那憑外貌不憑內心誇口的人,有言可答。」再一次看到愛與畏的關係。

然後是新的觀點。「所以我們從今以後,不憑著外貌認人了;雖然憑著外貌認過基督,如今卻不再這樣認他了。」這句話相當令人驚訝。我們憑外貌認人的時候,看到的就是他們的財富,或貧窮。

但保羅說,從今以後我們不再憑外貌認人了。這是甚麼意思?回到他的生平史。他憑外貌認基督時,就將他當作一個新教派的領袖,這教派嚴重威脅到他神聖的宗教。但他說,我們不再這樣看待基督了。如今我們在聖靈裏面,透過聖靈來認識他。我們知道基督不是憑世界的、肉體的標準來決定他要拯救誰,為誰受死。我們從更高的標準來看人和救主,那個立場就是神的旨意。「神在基督裏,叫世人與自己和好。」神不是去與世界和好,我想這中間是有區別的。求和的不是神,是世界去與神和好。神從未轉背離棄這世界,是世人悖逆了神。因此回轉過來有所改變的不是神。他不會這樣作。他是亙古不變的。必須改變的是人;神在基督裏,叫世人有所改變,與神和好,恢復人應享有的王權,和神的寵愛。我不是說,神一度停止了他對人的愛,但人自己拒絕進入愛的一切豐盛裏,迄今仍是如此。然而「神在基督裏,叫世人與自己和好,不將他們的過犯歸到他們身上;並且將這和好的道理託付了我們」。

請注意這句話。「所以我們作基督的使者,就好像神藉我們勸你們一般。」多令人驚訝!我們是「基督的使者」。使者是甚麼?是王的代表,他們站在人類良知的殿堂上,代表王的權柄。使者也是服事的。「我們作基督的使者,就好像神藉我們勸你們一般;我們替基督求你們與神和好。神使那無罪的,替我們成為罪,好叫我們在他裏面成為神的義。」這就是目標。

不要就此打住,應該接下去讀,「我們與神同工的,也勸你們。」但這已屬於我們下一講研討的範圍。我們在本講中討論過基督徒事工的苦難,盼望,和目標。使徒是從一個屬神的,但也相當合乎人性的立場來看這些事。他知道自己的軟弱,他也知道有一強大的能力在支持、保守著他以及一切作主工的人,因為他使用了複數的「我們」。因此基督徒事工的能力是經由患難、盼望顯明出來,它的目標是傳達神的信息,宣講神的旨意,好將世界領回來;儘管世界充滿罪惡,公義必有得勝的一日。──無名氏《哥林多後書》